第一篇:试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研究
试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葛令帅编辑:studa121
1论文摘要 本文就当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 供电公司 宣传教育工作 纪检监察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制度建设的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好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没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制度自然变成一纸空文。当前,如何提高企业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建立了不少制度,据统计,我国防治腐败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多达1200余件。但从2010年查办案件的统计数据看,有119527人受党纪处分,受党纪处分人数占党员总数的比例为
1.5‰。制定了这么多的反腐倡廉制度腐败还会如此泛滥,可见制度执行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有制不依、执制不严、违制不纠”的现象在某些部门和人员中还普遍存在。反腐倡廉制度落实难、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已直接影响和制约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和深入开展。
(一)规章制度“束之高阁”
有些单位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常将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高挂在墙上,他们对待制度只局限于墙与嘴之间,存在于形式上,而不注重如何将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工作时,那些制度也就成了一沓废纸,一种装饰墙体的工艺,而不认真贯彻执行,不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
(二)部分干部“高高在上”
个别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不能发挥表率作用,缺乏按制度办事的观念,把制度当“摆设”,满足于照抄照转,把印发规定、开会布置等同于落实。有的重程序不重效果,制度执行与权力运行“两张皮”;有的上级强调时、领导检查时执行得紧,平时执行得松。这就造成了制度的执行成为了走过场,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党员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制度意识淡薄,缺乏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影响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基层员工“高枕无忧”
由于制度出台后,没有及时进行宣传,广大员工不熟悉、不了解,制度的普及率、知晓率低,出现了重制度建设、轻制度宣传的现象。这导致一部分员工认为手中无钱、无权,制度是为领导干部制定的,是约束领导决策行为的,与自己无关,对制度的学习、解读不够,存在文件“一发了之”的现象,不少基层人员对单位有多少制度,是否执行了制度关心不够。削弱了员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广大员工监督制度执行的积极性不高。
二、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制定“空洞化”,缺乏“科学性”
一些制度内容空洞、要求笼统、主体不明、监督缺失、难于操作,看似制度健全,实质无从执行,这些存在缺陷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最后沦为摆设。一是有些制度脱离工作实际,多套用一些空泛的政策性条文,忽视条文的针对性,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和配套性,造成操作障碍,没有形成良好的综合效应;二是有的制度存在漏洞,严密性不强、存有盲区和死角;三是有些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缺少具体措施,只规定“不准”和“严禁”,而没有硬性规定执行标准或监督检查措施,因而对思想上不重视、执行上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行为,无法从严查处,致使奖罚不分,出了问题也无人可追究责任;四是有的制度主体不明,责任不清,致使部门之间互推责任、推诿扯皮,问题得不到处理,责任得不到落实。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制度,实质上是“花拳绣腿”的“纸老虎”,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制度的执行力明显下降。由制度空洞化带来的制度硬伤,会让制度成为政策花瓶,形同虚设,既增加决策的成本,降低行政效率,也会使制度的权威受到藐视,公信力受到损害。
(二)制度执行“一阵风”,缺乏“常态化”
制度刚刚出台时,执行得相对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保障机制跟进不及时,抓落实不够,某些人思想上逐渐松懈,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制度在执行中逐渐变了样。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松”,搞“一阵风”,缺乏一贯性;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制度要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恶意规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规范落实和具体成效。
(三)制度宣传“表面化”,缺乏“透明度”
反腐倡廉制度制定后,有的单位和领导只习惯于写在纸上,没有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实效地深入开展制度宣传教育工作,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制度知之甚少或是浅尝辄止,不能全面掌握领悟,更谈不上执行。同时,由于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风气不够浓厚,示范作用明显不强,导致制度执行力得不到提高。
(四)制度监督“不到位”,缺乏“主动性”
制度执行得怎样,制度落实得如何,监督检查十分重要。有的干部或专职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不主动监督;有的由于“与人为善,明哲保身”的主观意识严重,对少数违规行为不能旗帜鲜明地予以批评指正,过分注重自我保护,不敢监督。同时,由于监督的方法和措施不多,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有的检查考评仅仅停留在看资料、翻文件、查记录,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对制度执行的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无形中助长了重制定不重执行的不良风气。
(五)责任追究“不落实”,缺乏“威慑力”
现行的很多制度对违反者的处罚过软,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对一些思想不重视、执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从严查处,造成部分干部怀有侥幸心理,屡屡触犯制度。同时,责任追究有的因人而异,不一视同仁,搞区别对待、双重标准,对违反制度行为处罚亲疏有别、松严不定,使得执行制度出现“雷声大雨点小”和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现象,起不到应有的惩戒和警示效果,大大损害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增强制度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执行力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做的。制度是制定了,但是不是执行到位了呢?反腐败斗争要想取得成效,除了完善的制度做保证,还要有端正的态度来对待和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制度的影响力
自觉执行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加强宣传教育是保证自觉执行制度的基础。如果广大党员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制度意识,不能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很难发挥效用。一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反腐倡廉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基本内容,掌握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二是结合企业实际,选准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发挥预防、提醒和治本作用。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手中权力,正确处理利益冲突,把反腐倡廉制度的要求转化为自觉地态度和行为。三是要面向基层搞好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教育,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所制定的制度是什么?哪些是不允许的,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知晓率。
(二)加强改革创新,增强制度的科学性
要密切关注腐败现象发生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评估和反馈机制,针对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修正和改定,切实增强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确保制度用得上、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一是认真做好制度清理工作,对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和反腐倡廉建设要求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严格执行;对不适应、不严密、不配套、不具体和不便执行的制度,要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二是制度的制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普适性的笼统规定明确化,原则的表述具体化,定性的规定定量化。切实让反腐倡廉制度不断适应新形势,更具操作性和执行力。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约束力
制度的执行,不仅取决于自觉,还要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建立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办法,对制度落实进行实化、细化、量化,科学设置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人和部门,采用日常考核和专项检查等方式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将平时的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将监督考核结果进行公开。逐步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管用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硬性考核促进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限期整改,同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督促其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整改到位,建立整改情况跟踪检查的工作机制,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四)加强责任追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公司制定出来的各种规章制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一定要严格执行,绝不手软。一些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得力,没有发挥应有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是形成良好制度执行环境的重要基础。一是要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建立“有错必究”的追究体系,明确责任追究的程序、明确责任追究的内容和落实责任单位、责任岗位和责任人,促进提高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三是坚持“双追究”制,既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又要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力保追究到位,从而不断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结语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强化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反腐倡廉
建设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涂明华.强化科研意识 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J]http://.九江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2]郑工.“十一五”期间中国美术研究现状基本分析[J].艺术百家,2011(1).[3]胡娟.培养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素质[J].科教文汇,2008(8).[4]李权超.试论科研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8(4).[5]谭琍.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强化科研管理服务意识[J]http://.科技和产业,2010(6).[6]崔鹏.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http:///,2011(32).[7]郝登峰.略论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管理[J].管理评论,2007(4).
第二篇:浅谈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浅谈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七台河市纪委政策法规研究室 董力强
抓好制度执行,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执行好制度是制度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制度的执行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今年是全省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年”,现结合工作实践,仅就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影响制度执行力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上存在片面性。联系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分析党员干部在落实制度方面存在不到位、不严格的问题,究其思想上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人治思想浓厚。有的领导干部“人治大于法治”的思维定势较强,热衷于以个人的意志制定制度、以个人的权力推行制度、以个人的好恶维护制度,造成与上级制定的有关制度相抵触,形成一种无形阻力,直接影响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是是非观念不明。由于存在少数党员干部违犯了制度没有受到处理的现象,就使得其他人形成了“谁执行制度谁吃亏”的错误观念,甚至产生效仿心理、趋同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以致有些部门或单位违犯制度的人和事不断发生,屡禁不止。三是特权思想作怪。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把自己凌驾于党组织之上,错误地认为遵守制度束缚改革创新,限制个人作用的发挥,削弱了手中的权力,甚至认为不用特权搞特殊就难以树立个人的 1 尊严和权威,以致形成不执行制度习以为常、违犯制度心安理得等不良习气,导致实用、管用和好用的制度被异化成了一张白纸。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一是制度设计缺少规划。一些单位主动抓制度建设的意识淡薄,对现有制度家底不清楚,更没从全局高度去谋划制度建设、去抓制度建设,“制度链”未形成。二是制度建设存在跟风现象。对上级制度研究不够,照搬照抄上级或者其他部门的制度条款,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规章制度;一些基层单位直接套用上级的制度规定,搞上下一般粗;有的制度制定前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大大降低了制度的执行力。三是制度实施缺少配套措施。制度要求过于原则,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制定相关落实制度的配套制度或实施办法,使制度难以落实。四是制度内容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制定制度的超前思维能力不足,制度频繁修改,缺乏稳定性;制度修订不及时,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处理不够,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三)制度执行落实不力。一是重视不够。领导认为制度出台后就大功告成,组织成员都能照章办事,思想上有松懈的倾向,制度制定与执行脱轨。二是氛围不浓。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陌生”,主动执行意识差,冷热现象严重,办事效率反差大。三是意志不坚。制度刚出台时威力大、执行效果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淡化,最后放到 “陈列室”成为摆设。四是随意性大。除制度本身存在一定“弹性”外,2 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变通执行,主要精力放在“风险规避”研究上,常打擦边球、钻漏洞。
(四)制度监督问责机制不够健全。制度执行落实得好坏,监督问责是关键。在制度监督问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点:一是内部监督不力。无制度执行督查机构和专职人员;有督查机构、专职人员,但授权不到位,督查机构及督查人员难以发挥职能。二是外部监督乏力。上级监督、行政监督机构对各级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监督频率不高、密度不大、深入不够;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因为没有直接的制度通道,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对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缺乏推动力。三是制度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制度出台后,没有及时进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不熟悉、不了解,制度的普及率、知晓率低,有些党员干部因对制度不了解,被查处了还不服气,不认为自己犯了多大错,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四是督查力度不够。一些系统和部门在制度执行督查上采取跑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督查,难以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造成督而不查、查而无果的现象,督查成果成了虚谈,对制度执行出现问题的原因没有深入研究,造成制度权威丧失。五是责任追究力度弱化。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对规避制度和违反制度行为缺乏强有力的追究问责,这使得挑战制度者有恃无恐,更使群众监督制度执行的信心大打折扣,积极性削弱。
二、提升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综合作用,必须针对影响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的约束力。
(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一是制度必须具备可行性。以上级规章制度为依据,认真研究,吃透精神,在上级规章制度的框架范围内制定符合本地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制度。二是制度必须具备严谨性。注重调查研究,特别对涉及群众利益、社会关注的制度,要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各项制度真正符合客观实际。充分发扬民主,在制度制定过程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征求组织成员意见,修改完善,并按照相关程序审定,对外公布执行。加强沟通协调,涉及职能交叉的制度,由牵头单位负责,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吸纳合理的建议并逐条逐款研究,防止制度之间发生冲突和出现空档现象。三是制度必须具备连续性。注重制度建设的前瞻性,超前谋划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制度相对稳定。对确实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制度,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订的及时修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抓紧完善那些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要从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入手,抓紧完善那些与群众、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 4 等。四是制度必须具备系统性。既要注意单项制度的制定完善,又要注意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协调;既要充实完善惩戒性、约束性规定,又要建立健全激励性、保障性规定;既要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程序性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制度的整体效能。
(二)突出重点,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当前,制度创新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彰显特色。一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要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从源头上切断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纽带。二是规范权力运行。要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廉政风险预警分析,全面排查权力运行风险点,探索建立廉政预警机制,制定防范措施,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三是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在制度设计上,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多年来一直在抓却始终没有完全解决好甚至出现反复的问题,积极推进司法、财政、税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三)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奠定制度执行的坚实基础。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把制度学习培训纳入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内容之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制度,自觉做到知制度、守制度、护制度。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的指导力度,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倡导落实文化。培育良好的落实文化,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营造“遵守制度为荣、违反制度为耻”的浓厚氛围,5 着力建设求实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细节文化,让每位干部职工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勇于负责、诚实守信、重视细节的良好习惯。三是选好宣教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如观看警示片、演讲、座谈、专题辅导等形式,帮助受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执纪执法观,使教育活动更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四是常抓警示教育。以身边的典型案例做教材,对发生的违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找准违规的症结,分析违规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作为反面典型材料教育干部职工,让大家充分认识不执行制度对集体和个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自觉遵守制度。
(四)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促进制度有效落实。制度的执行,不仅取决于自觉,还要加强监督检查。一是要加强组织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各项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容易发生问题、滋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环节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早挖死角,勤堵漏洞,根除隐患。二是要丰富监督方式。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多侧面、深层次的监督,通过设立群众意见箱,开通监督电话,畅通诉求渠道,落实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开展行之有效的“下评上”活动等途径,依靠群众参与监督。三是要落实长效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干部述职述廉的内容,每项制度都要明确和落实到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和人 6 员,确保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到位,消除监督空白。四是要创新督查方式。坚持督查工作抓经常、常规督查抓规范、重点督查抓突破、综合督查抓协调、重难督查抓反复,既注重督查结果、又注重督查过程,既注重集中检查、更注重经常督查,既注重静态督查、更注重动态督查。通过督查手段,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让其自觉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制度。
(五)完善责任问责机制,维护制度权威。一要坚决查清。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坚持横向查到边,纵向查到底,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达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不以权势大而回避,不以职位高而免责,不以资历深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使有权者不敢以权谋私藐视制度,位高者不敢以身试法无视制度。二要秉公处理。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要建敢于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公正处理,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力。三要透明公开。对落实反腐倡廉制度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评结果,并把责任追究与对干部的考核、提拔、使用等制度结合起来,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的整合功能。
(六)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执行制度领导带头。首先,应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保障机制、评估机制、反馈机制、协作配合机制,要对制度执行各项措施特别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制度执行的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执行时限和阶段性 7 要求,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和阻力,为制度执行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另外,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导向作用。领导干部本身行为是单位的风向标。在制度执行上,领导干部的典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和推动作用。领导干部既要带头学习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制度意识强,制度执行就有力,腐败现象就少;相反,缺乏执行意识,制度就发挥不出应有效用,腐败现象就会不断出现。
第三篇: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这是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在反腐倡廉建设问题上提出的制度建设的新要求。落实这一新要求,对于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从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看,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越来越重视。十七大以来,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和惩治制度。从发展态势看,制度反腐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并得到重视。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反腐倡廉历史进程和世界各国反腐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当前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确立了制度反腐的反腐倡廉路径,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赋予了创造性,必将把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提高执行力,制度建设才有生命力
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生命力。从现实来看,随着《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的出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一套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腐败案件还是居高不下,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落马,影响恶劣,其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的一系列制度缺乏有效执行或执行力不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当前,我们存在一种倾向,相比而言,我们更加注重建立制度,讲要求,作规定,下文件,颁布一些新的政策法规,但我们对制度执行却有所忽视,理论研究不深入,求实对策不多,反馈评估机制不通畅,很多制度执行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在执行制度中,有的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有的蓄意变通,规避执行;有的双向标准,对下不对上;有的奖惩不明,监督乏力,使得执行制度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制度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牛栏关猫”等现象。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制度本身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导致一些地方作风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腐败案件多发易发,必须切实加以纠正。
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分析,提高执行力始终是关键和重点。制度建设首先在于“立”。“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可行之法”。一个好的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良好开端,制度不科学,设计不合理,程序不明确,不具操作性,是与制度执行力格格不入的。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立”是前提,是基础,必须首先做好制度“立”的文章。制度设计一定要科学、严密、操作性强,尽可能减少单位或个人自由裁量的空间。要通过以预防为取向的科学制度设计,最终使人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也不能腐败。其二,制度建设关键在于“行”。制度的生命力最根本就在于执行,有了制度,更需要执行得“掷地有声”,如果光规定不“执行”,制度无异于“一纸空文”。要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应作为制度执行的一个原则,让制度的价值在执行中体现,在实践中检验。因而,提高执行力始终是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主要途径
1.把领导垂范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前提。领导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有制度意识,牢固确立在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贯彻没有变通的意识,不能因为级别高、权力大就可以践踏制度、可以漠视制度、可以肆意违反制度。其次要做执行制度的模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不仅是对制度权威性的最好维护,也有利于营造一种人人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制度执行摆在反腐倡廉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为重点,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保证制度执行取得实效。
2.把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础。自觉执行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加强宣传教育是保证自觉执行制度的基础。要把制度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反腐倡廉制度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只有把制度宣传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之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知晓制度,才能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和廉洁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制度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做到带头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具有地方和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普及率,营造人人遵守制度、个个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3.把强化责任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要求,严格责任追究,把责任要求贯穿到制度执行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要把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负其责的局面,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4.把监督检查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保证。严格督查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要形成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考评激励机制,把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检查和效能督查有机结合起来,要明确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方面的重点内容,作为落实责任制的具体抓手和考评依据,真正使各级建立制度有动力、执行制度有压力。要抓好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及成员和干部的年终考核联系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评选先进挂起钩来,切实增强考核的有效性、强制性,做到功过分明,奖优罚劣。要严格责任追究,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要把监督查处与考核考察结合,把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综合运用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有依据、结果有通报。通过督查考核、问责问效等方式,提高制度执行的效果,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不断拓宽、创新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将制度与科技有机结合起来,使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目标与执行效果实现统一。(
第四篇:如何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问题研究
如何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
执行力问题研究
摘要 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成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执行力工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文章关键词: 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执行力
党的十七八报告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制度建设的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好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没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制度自然变成一纸空文。当前,如何提高企业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制度建设及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建立了不少制度,据统计,我国防治腐败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多达1200余件。但从2010年查办案件的统计数据看,有119527人受党纪处分,受党纪处分人数占党员总数的比例为1.5‰。制定了这么多的反腐倡廉制度腐败还会如此泛滥,可见制度执行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有制不依、执制不严、违制不纠”的现象在某些部门和人员中还普遍存在。反腐倡廉制度落实难、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已直接影响和制约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和深入开展。
1、规章制度“束之高阁”。有些单位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如何将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工作时,那些制度也就成了一沓废纸,一种装饰墙体的工艺,而不认真贯彻执行,不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
2、制度制定“空洞化”,缺乏“科学性”
一些制度内容空洞、要求笼统、主体不明、监督缺失、难于操作,看似制度健全,实质无从执行,这些存在缺陷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最后沦为摆设。
3、制度执行“一阵风”,缺乏“常态化”
制度刚刚出台时,执行得相对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保障机制跟进不及时,抓落实不够,某些人思想上逐渐松懈,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制度在执行中逐渐变了样。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松”,搞“一阵风”,缺乏一贯性;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制度要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恶意规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规范落实和具体成效。
4、制度宣传“表面化”,缺乏“透明度”
反腐倡廉制度制定后,有的单位和领导只习惯于写在纸上,没有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实效地深入开展制度宣传教育工作,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制度知之甚少或是浅尝辄止,不能全面掌握领悟,更谈不上执行。同时,由于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风气不够浓厚,示范作用明显不强,导致制度执行力得不到提高。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问题的对策
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做的。制度是制定了,但是不是执行到位了呢?反腐败斗争要想取得成效,除了完善的制度做保证,还要有端正的态度来对待和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一、不断完善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要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必须加强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在工作中,要从三方面抓好制度建设。
1.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反腐倡廉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制度建设上,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制度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工作的各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制度。制定党委、经营班子议事规则,规范重大项目、投资等咨询论证、决策的程序,杜绝了个人说了算,拍脑袋决策。
2.围绕企业经营过程中易发生腐败问题的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要认真研究企业腐败现象易发生的环节。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管理、大宗物资采购、干部任免、资金使用等环节着手。制定干部任免、工程项目管理、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管理制度,制定效能监察和审计工作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杜绝易发生腐败现象的漏洞。
3.围绕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充分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制度建设贴近群众的要求。在企业,群众关心的是干部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设立“小金库”;职务消费大手大脚,损公肥私;奖金提成分配,执行制度有偏差,分配不透明。针对上述问题,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职务消费制度,加强招待费管理,进行“小金库”专项治理。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实施院务公开办法,接受职工的监督。
二、抓好腐败风险源头预防制度是根本。
1、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样,企业反腐倡廉的最佳策略是抓好预防工作。要着眼于治本抓源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预防制度建设。当前,我们业对火灾、疾病、突发事故等公共灾害事件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体制机制,同样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也应把预防落实到行动中。从国有企业近年的实践来看,做好源头预防工作,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相关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厘清责任内容,让企业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明白在廉政建设方面“应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违反了会怎么样”,通过严格考核,狠抓落实,使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满严肃感和信任感。
2、是要建立和完善岗位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存在廉洁风险”的意识,主动的查找风险点,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积极的制定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化解潜在的腐败风险,从而保证企业干部职工和国有资产的安全。
3、建立和完善效能监察立项、跟踪监察、考评、奖惩等各项工作制度,有针对性的进行监察。针对一些如油田、污水处理等企业线长、面广、范围大、重点项目多的实际,要采取分级立项、分级管理、分级实施的办法,有针对性的开展选题立项。运用《立项报告表》、《项目实施方案》、《效能监察通知书》《跟踪监察反馈卡》和《效能监察建议书》等,使所有的监督监察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程序合法,手续完备,资料齐全。此外,可开发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对违规供应商、承建商的信息进行共享,通过市场禁入对腐败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力。
三、在提高制度建设的执行力上狠下工夫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着重强调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问题。事实一再表明,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执行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抓好制度执行,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是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下工夫抓好制度执行,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效用。
1、狠抓制度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制度怎么好,总有人不去执行,也会有人故意违反和破坏。而一些党员干部制度意识淡薄,缺乏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影响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把制度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熟知制度内容,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真正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2、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严肃性
维护是保证,制度的尊严不受侵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项制度出台、一项工作部署传达后,要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总结提高,调整深化。要坚决杜绝和纠正把单位或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之上,对上级重大决策和制度要求只取所需,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的现象。要建立保障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的机制,建立督促检查机制,解决谁来检查、如何检查、检查结果如何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考核考评工作,做到科学、可行、合理、及时、有用。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
3、建立问责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履行制度的约束性
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健全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坚决追究责任。各级领导班子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措施。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因此,必须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
制度建设刻不容缓、任重道远。顺应人民的真诚期盼,回应时代的迫切呼唤,适应形势的客观需要,要求全党同志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坚定决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争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制度的影响力
自觉执行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加强宣传教育是保证自觉执行制度的基础。如果广大党员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制度意识,不能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很难发挥效用。一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反腐倡廉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基本内容,掌握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二是结合企业实际,选准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增强反腐倡廉制。
五、以落实严格惩治制度作为有力保证。1加强责任追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公司制定出来的各种规章制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一定要严格执行,绝不手软。一些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得力,没有发挥应有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是形成良好制度执行环境的重要基础。一是要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建立“有错必究”的追究体系,明确责任追究的程序、明确责任追究的内容和落实责任单位、责任岗位和责任人,促进提高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三是坚持“双追究”制,既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又要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力保追究到位,从而不断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加强反腐倡廉惩治制度建设,使领导干部“不敢腐败”。加大惩治力度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如前所述,当前我国正处于腐败高发时期,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腐败领域不断扩大。从传统的政治领域如党政机关部门向社会领域如教育、社保、医疗、环保等领域扩散。关键领域的腐败现象多发易发。二是腐败干部的级别不断提高,高中级干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从全国来看,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138708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725人。三是腐败案件性质恶劣、涉案金额巨大。近年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往往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四是作案手段、类型多样化。腐败案件更加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
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倡廉形势,必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待腐败分子要露头就打。必须承认,长期以来腐败势头屡禁不止和惩治腐败力度不够紧密相关。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都是有理性的人,他们深谙腐败“成本”和“收益”之比,当腐败的“成本”远远小于“收益”之时,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人铤而走险。反过来,当腐败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之时,绝大多数人就不敢贪污腐败。因此,加强惩治制度建设是遏制当前腐败高发势头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腐败官员的惩处力度,让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道德上众叛亲离,只有这样才能遏制腐败高发易发的趋势。
【参考书目】
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2版
2.《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责任工作全书》.知识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3.《反腐倡廉教育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及思想作风建设实务》.中国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4、任建明.反腐倡廉离不开廉政文化建设.中国教育报,2102
5、石艳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3-11(01)
第五篇: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提高制度执行力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提高制度执行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就是强调要把反腐倡廉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用健全的制度制约和有效的机制监督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随后召开的中纪委四次全会发布的会议公报提出,要认真解决一批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在贯彻落实好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这是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反腐倡廉主题的具体回应,探索了制度反腐的新思路,传递出党中央重拳反腐的决心。
我国目前制度反腐仍然有许多缺点不足,归根到底要靠制度的深化、细化和改革;而且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教育,逐步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真正用科学的反腐制度来扼制腐败的蔓延,“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
一、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背景和意义
(一)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长期而严峻。与此同时,一些腐败现象也出现了新变化,譬如此前备受关注的“杨不归”、“戴包包”等腐败案件,多呈现出外向型、高智型、复合型等新特点。这些贪腐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干部形象、执政效能,也影响了党群关系。某种意义上说,公众对反腐倡廉的吁求比任何时候更为强烈。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因此,要保证党员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就必须顺应这些变化,以与时俱进的反腐机制保障执政廉洁。
(二)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制度好可以防止坏人做坏事,制度不好甚至好人也可能做坏事”。有效反腐,离不开加大监督力度,以制度预防腐败。中纪委会议公报中“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等新提法之所以引起公众热议,就在于这些举措带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符合世情、国情、党情,合民意、得民心,号准了新时期腐败行为的脉律,堵死了贪腐行为的后路。此外,这些举措操作性强,思路明晰,群众的反腐监督权利也更容易落到实处。公报关于反腐问题的表述强调监督与制约制度方面的创新,意味着反腐战略绝不仅仅是倚赖一把或几把“利斧”,而是要以机制、法制、管理制度,缜密编织一张让人不能、不敢、不想、也不必腐败的反腐天网。
(三)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我党凝聚民心的需要。反对腐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搞好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任务,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既是紧迫的,又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的内容既要体现不断提高执政党整体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同时,也受现时党员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限制。建立完善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对自己严管严治,这是执政党执政能力提高和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的需要和体现,必然也会受到来自体制内外既得利益者们的各种抵制。但是,我们坚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与时俱进、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善于倾听采纳人民群众意见的良好传统和作风的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上,一定会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承诺上,决不会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二、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要求
(一)反腐制度创新要有针对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强调,要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围绕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创新,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漏洞,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和空间,规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接受社会监督。
(二)反腐制度创新要有综合性。反腐制度创新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把那些通过大案剖析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制度建设,要从发生的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腐败“不能为”的问题。反腐制度要管用,就要抓住“权力过分集中”这个病根子,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党的建设的全局之中,通盘考虑,周密设计,全面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要充分吸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高各项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重视实施细则的制定,把那些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增强约束力和强制力。只有把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谋划,才能避免“制度失效现象”,才能有效地扼制腐败。
(三)反腐制度创新要注重超前性。好的制度不能没有前瞻性,如果总是被动反应,被腐败现象牵着鼻子走,到头来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所以要创新反腐制度,就必须在制度设计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施性、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法律法规、结合腐败特点等相关要素,制定出台标本兼治的反腐体制。
(四)反腐制度创新要注重监督体系的形成。反腐制度创新要在党内党外合力监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广开渠道,形成多角度,大范围的监督体系。设立群众监督、审计监督、媒体监督等多重监督,让权力相互制约,让多重监督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让腐败无处藏身。
(五)反腐制度创新要注重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度规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为人们提供了行为规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既抓好制度的制定,又抓好制度的执行。
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建设既表现为制度的订立,又表现为所订立制度的实施,不能付诸实施的制度是没有意义的。一旦人们因为制度无法实施而对制度失去信心,漠视制度的存在,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整个社会就会陷于失控。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了制度而不去执行,同没有制度一样有害。
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遏制。这与制度执行不力不无关系。反腐倡廉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必须把制度执行作为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不仅注重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而且注重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违反制度者绝不姑息。
三、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保障
反腐制度创新要注重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落实不到位,也形同虚设,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要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了解制度、崇尚制度、敬畏制度、维护制度,要建立重要制度执行责任制,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或重大事项的制度执行要督察,同时要做好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执行时限和阶段性要求,及时排除执行中的障碍和阻力,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一)加强对领导的教育管理是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群众的榜样,也是社会的一面旗帜,其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领导干部是反腐倡廉的主导力量。反腐倡廉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效,而且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表明,领导干部是反腐倡廉的主导力量。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干部树立牢固的权力观、地位观,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做执行制度的表率。
领导干部须树立正确权力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是人民授予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抛弃小我小利,模范执行规范权力运行的各种制度,特别是带头执行相关法律制度,正确行使手中权力。
(二)加强人民群众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是制度执行的关键。
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目的是防范领导干部滥用手中权力而导致腐败。有的领导干部可能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对制度执行不力,甚至公然践踏制度,这就需要加强人民群众对制度执行的监督。
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中坚力量。腐败的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人民群众,我们党的事业和力量也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具有最普遍和最强大的力量,反腐败制度的执行效果好坏的关键,就是看能否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制度执行的直接受益者。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同腐败行为作斗争,腐败行为就无处可藏,腐败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人民群众是制度执行监督的最大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同样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制度执行如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对制度执行如何最知情,也最有发言权。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才能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社会合力,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才能执行到位。
(三)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是制度执行的保证。
纪检监察机关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直接力量,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纪检监察机关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要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要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建设,对纪检监察机关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对纪检干部要从政治待遇上厚爱一分,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战斗力。
加大制度执行不力案件查处力度。打击惩治制度执行不力案件,让违反制度者得到应有惩处、付出沉重代价,才能对违反制度者产生强烈的警示作用,并藉此达到警示社会的目的。因此,要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绝不允许徇私情、违法纪。
注重监督查处制度执行的实效。监督查处制度执行情况,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既要注重集中督查,也要注重经常督查;既要注重静态督查,也要注重动态督查。同时,把监督查处与考核评价结合起来,通过督查考评、问责问效,提高制度执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