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创举读后感
伟大的创举读后感
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是马克思恩格斯所从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的继承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当再一次读起列宁的这篇名著,不仅深为革命导师的博大的胸襟、聪明的才智、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度的政治觉悟所感奋,而且真正懂得了“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的道理。斗争哲学产生于延安时代,我们不知道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艾思奇和陈伯达,还是艾思奇和陈伯达的哲学思想左右了毛泽东,总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来到延安后,与延安的哲学家一起创立了了斗争哲学,《矛盾论》就是斗争哲学产生的标志。从《矛盾论》中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到,毛泽东并非是要建立一种自己的哲学,而是在于阐述马列主义的哲学。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的理论原则说成是唯物辩证法,是强加给马克思和列宁的。从《矛盾论》引述的列宁的话就可以看出斗争哲学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来自于对列宁的误解。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决不是列宁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误解列宁的.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以证明斗争性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里说:“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
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列宁的这句话就成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基本原则的理论根据。令人不解的是,毛泽东《矛盾论》里引述列宁上述话的同时见,还引用了列宁的另外一句话,这句话却有着与上述的说法有着极为相反的意见:“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看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列宁在这里明显地表达出“对立面”是“有条件”的意思,与上面的引述将对立面的斗争说成是无条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
列宁在总结“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意义时说:“后方工人的英雄主义也值得同样注意。在这方面,工人自己发起和组织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具有极大的意义。显然,这还只是开端,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端。这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更深刻、更有决定意义的变革的开端,因为这是战胜自身的保守、涣散和小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这是战胜万恶的资本主义遗留给工农的习惯。当这种胜利巩固起来时,而且只有那时,新的社会纪律,即社会主义纪律才会建立起来;只有那时,退回到资本主义才不可能,共-产主义才真正是不可战胜的。”
虽然革命导师列宁并没有刻意表白领袖的作用,但实践证明,“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个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伟大创举,既是觉悟起来的工人阶级的自觉行动,更是作为人民领袖和革命导师率先垂范使然。可以想见,没有列宁及时发现这个“共-产主义的幼芽”,不顾自己衰弱的身体而积极主动地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深刻体会并认真总结她的成功经验和伟大意义,恐怕这个“创举”只能是昙花一现,迄今也不会为后世所知,或只有在30多年后的中国的十三陵水库工地,被他的忠实的学生和当代最伟大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毛泽东所认识、所总结、所继承和发展。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糖衣炮弹”的著名论述印证了这一点,三年灾害期间他老人家和人民同甘共苦的事例也印证了这一点,为确保社会主义江山不改变颜色,不“退回到资本主义”,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不致白流,广大工农兵群众不受二遍苦、遭二茬罪,毛主席甘冒“支持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的风险而毅然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尤其是所创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更比啥都实际地印证了这一点!而在这一点上,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列宁的“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更深刻、更有决定意义的变革”的思想,不仅是有机的必然的结合,而且是真正的忠实的继承、延续、实践和发展。
事实上,苏维埃十月革命胜利后,革命导师列宁就极其关注无产阶级的前途,在防止和平演变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也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表露得非常明显。”“这个主张得到了工会的有组织的工人的响应”。这无疑说明,“星期六义务劳动”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首先提出来的号召,是在党的领袖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以影响“工会的有组织的工人的响应”,特别是能够促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廉洁为政的思想和社会的重大变革活动。没有党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参加,率先垂范,星期六义务劳动既不可能蓬勃开展起来,也不可能坚持持久。而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所总结出来的以干部“三同”为主要内容的《鞍钢宪法》,恰恰得益于列宁的伟大的创举,或从中受到深刻的启示。
革命导师列宁何以说星期六义务劳动“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表露得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列宁从中清醒而英明地预见到,无产阶级若想永保青春,政权不
被颠覆,必须时刻把自己的阶级性通过她的成员——广大工人群众,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动下,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并且坚持持久地继承和发扬下去。他所以称星期六义务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开端。这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更深刻、更有决定意义的变革的开端”,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也在于此。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多关心每普特粮食和每普特煤吧!多去设法使饥饿的工人和褴褛的农民所需的粮食和煤不是用投机买卖或资本主义方式获得,而是像莫斯科一喀山铁路的粗工和铁路员工一样用普通劳动者自觉自愿的奋不顾身的英勇工作来获得。
我们大家应当承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谈革命问题的毛病现在还到处都有,甚至我们队伍里也有。例如,我们的报刊很少向腐朽的资产阶级民主的旧残余开火,很少支持普通的、质朴的、平凡的但是活生生的真正共产主义幼芽。
列宁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光辉榜样。列宁所从事的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就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所写的一切著作,乃是对马克思主义总宝库所作的卓越贡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
第二篇:伟大的创举读后感
《伟大的创举》读后感
翻开《伟大的创举》这本书,第一页便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一句多么响亮的口号啊,这是对世界的宣誓,是对世界上所有饱受阶级压迫的人民的伟大承诺!列宁,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他用他博大的胸襟、聪明的才智、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向世人展示了无产阶级的这一伟大的创举,从而让饱受剥削的人民真正懂得了“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的道理。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我开始了对文章的品读。
伟大的创举,一开始主要讲述的是“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也就是,苏联的工人和农民们在与高尔察克、邓尼金和其他地主资本家军队做斗争的过程中,自发组织起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虽然这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但是着实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因为这预示着无产者们将向那些保守派以及自私的剥削着人们的资产阶级们发起挑战,“当这种胜利巩固起来时,而且只有那时,新的社会纪律,即社会主义纪律才会建立起来;只有那时,退回到资本主义才不可能,共产主义才真正是不可战胜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列宁内心有多么的欣慰,多么的激动。的确,越来越多的工人,以及普通的农民开始有了新的思想,他们不再只是听从那些资本家们的指令,不再安于只是向一个奴隶或者牲畜一样,没有尊严的诚服于那些所谓的高傲的资本家脚下,无产思想的注入,无产阶级的诞生,让他们找到了救命的稻草,看到了重生的曙光,他们逐渐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说,虽然世界上最普通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和农民,可是,当
他们共同站起来时,他们无疑是最为强大的!
之后,列宁引用了《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这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认为,共产党员为包围革命果实,不应吝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工作应该是无报酬的。提议在全分局内实行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直到完全战胜高尔察克。”虽然,这只是对共产党员星期六无偿劳动的一个提议,但是大家在最后都一致通过了这个决议。而在后面的工作中,大家也正是这样做的。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员,牺牲了星期六休息的时间,无报酬的在各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劳动着,木工厂里,修车间里„„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因为大家同为共产党员,所以在他们中间,有着惊人的团结力。他们为数不多的共产党人,在星期六高效率的做着劳动,虽然身体疲惫,可是他们的精神、内心却是极其愉悦的。在他们工作完结时,一百多个身子疲乏但是眼睛里放射出愉快光芒的共产党员,共同唱起了《国际歌》,那象征着胜利的歌声,像阵阵凉爽的清风,扫去了人们内心所有的阴霾。那歌声,也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心中种下的象征着无产阶级胜利的果实。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这一创举,是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物质条件中逐渐萌生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正是资本家们的苛刻和剥削,促成了无产阶级这一个集团的逐渐壮大。而在当时的文明社会中,也只有那最强大,最先进,拥有无数后备力量的无产阶级才有能力和希望去战胜资产阶级,从而使社会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向世人表明了“工人们自觉自愿提高劳动生
产率、建立起新的劳动纪律、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而这种思想上的伟大转变,是人民自愿的,而且加入和接受这种思想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这在当时,是多么伟大与壮观的一个景象啊!而列宁正是从中清醒而英明地预见到,无产阶级若想永保青春,政权不被颠覆,必须时刻把自己的阶级性通过它的成员——广大工人群众,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动下,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并且坚持持久地继承和发扬下去。他所以称星期六义务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开端。这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更深刻、更有决定意义的变革的开端”,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也在于此。
回顾我们中国的历史,如果当时没有共产主义、无产阶级这一系列新思想的引入,我们的国家还处于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剥削下。正是那一大批优秀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理解、接受、传承、发扬,我们中国人民才得以从水深火热中真正站起来,与那些恶势力还有侵略者们作斗争。我们的国家,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与光彩!
第三篇: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
福建民政厅
赖瑞福
社区概念的提出和社区的发展在西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而言,社区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还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才提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及借鉴国内外社区建设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广大的城市居民对社区建设的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
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的基础单元,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一、十六届三中会的关于农村社区的提出是一个创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从历史角度来看,应该说作为农村社区来说,它早于城市社区,而作为社区建设来说,自古有之。解放以后,我国加强了农村社区建设,但只是分散地一般性地进行,或者说是在一种不规范的甚至盲目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六七十年代的“退耕还林”“毁林造田”就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新贡献在于它把农村社区建设提到党和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从无规划到有规划,从盲目性到自觉性,从不规范到规范。可以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全面最科学最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最伟大的创举。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区是以农耕文明、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村落社区。随着经济社--------------------------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会发展,后来出现了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主要特征的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等人把“社区”概念引入了中国,但因受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建国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我国对社区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处在停止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城市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民政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把“社区”概念引入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领域,首先提出城市社区服务,进而推进社区建设,把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作为解决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满足城市居民各种需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实践结果表明,城市社区建设基本收达到了预期目的,它对完善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轨迹
我国提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社区保障”、“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并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006年11月,国务院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进一步强调指出,要着力建设城市和农村社区“两个平台”,“整合社区资源,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功能,努力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刻阐述和明确定位,为我们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2006年7月,民政部党组在全国民政工作年中情况分析会上,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第一次向民政系统提出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要求。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此后不久,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民函[2006]288号),对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央的要求和民政部的号召,得到了各地积极反应,山东、江苏、浙江、天津、广东、福建、安徽、湖北、青海、上海等省(区、市)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研究部署,开展了试点工作,江西省前期开展了村落社区建设,摸索了不少好的经验。青岛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时间虽然不长,但推进力度比较大,探索了一些好经验。
三、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可能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不断进行着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可是为什么十六届三全会而不是在这以前正式提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
笔者认为,中央是基于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全国的总体情况而进行宏观决策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意味着农村社区建设是全党面临的共同任务,既是全面的,又是必须的,既是发达地区的重要任务,也是欠发达地区的重要任务。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一定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的问题。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依条件而发生的。党中央之所以在这样的时刻提出农村社区的历史任务,是基于多方面的条件的,主要是:
一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中国的基本形势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
二是各级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在多年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本把握和掌握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律。这些经验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三是农村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观的成就,这为农村社区建设得供了人才基础。近几年来,按照中办发[2005]18号文件鼓励下,许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他们回到农村后采取多种方式从事管理、服务等工作。--------------------------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有的较发达的农村还探索如何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如何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到农村服务,如何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等,这些都为今后更顺利更有成效地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是通过改革开放,农民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提升,使广大群众更加迫切地要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他们不仅希望农村经济要发展,而且希望能在经济、政治、文化、医疗、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发展,所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顺应了民意。另外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在广大农村已基本建立并显示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城市社区建设蓬勃发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可喜局面,这也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持。
五是民政部门整合民政资源能力的提高,也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后盾。经过改革开放和多年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各级民政部门整合民政资源的能力大提高。特别是在农村灾害救助、生活医疗救助、优抚抚恤、五保供养、孤儿养护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民政部门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完全有能力搞好民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其它部门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农村社区建设中几种重要关系的分析与处理对策
既然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那么,在今后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就会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有许多新领域需要去研究,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去把握,这对民政工作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并不是对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简单复制,而要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顺应新农村发展的的客观要求,认真探索,在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为此,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政府主导与农民群众主体之间的关系。
政府的推动和倡导,是农村社区建设顺利开展的政治保障。在目前农村基础薄弱、资源有限,农民的参与热情仍需激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各级政府发挥决--------------------------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策、执行、组织、协调、控制等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政策、资金、技术等强有力的措施支持,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很难调动起来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群众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动员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寻求社区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管理有序的社区建设参与机制。
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之源。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开展农村社区的关键。因此,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实际需求,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到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把干部群众的良好愿望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2、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的号召,农村社区建设也是中央的决定,二者是统一的,有机联系的,相辅相成的。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而农村社区建设主要侧重于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整合农村社区资源,深化农村村民自治,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发展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村社区建设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新农村建设越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就越具备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农村社区建设搞得越好,就越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受益就越多,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3、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目的是通过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把自己的事情管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村社区建设则是新形势下深化村民自治的一个重大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农村社区这个载体和平台,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通过自治、自助、互助,满足农民群众各方面需求,增强村级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使自治单元更加明确、具体,覆盖的对象更加广泛,自治的内容更加直接和具体,从而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实现了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由此可见,农村社区建设是村民自治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农村基层民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
4、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二者有着密切关系。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它是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原有和新兴城镇转移和聚集的过程。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城镇功能,更多地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还可以把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延伸到农村,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因此,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亿万农民群众分享城镇化和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也是城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
当然,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必须坚决杜绝各种增加农民负担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使农村社区建设成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5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
农村社区建设既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所以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方面,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出发,对农村社区建设作出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从农民群众最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充分考虑当地的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把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注意解决农民最关心、--------------------------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最迫切的问题,让农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精品
文档-------
第四篇:创新创举工作汇报材料
创新创举工作汇报
我科室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始终贯彻依法行政,和谐执法的工作要求,依托全局,服务全局,严把全局工作法律关卡。通过努力,在执法工作制度、案件内网审批、重大疑难案件会审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成果。
1、执法工作制度。为有效开展执法工作,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在局成立之初,我科室即组织制定系统完备的执法工作制度。对执法工作中的行政处罚程序、涉案财物管理、执法文书和案卷管理、行政裁量权行使、当事人程序权利保障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既保障了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又规范了执法行为,树立了文明执法形象。
2、案件内网审批制度。效率是行政的生命。案件内网审批制度的运行实现了局机关、大队与各中队的信息互联,改变了各中队往返办案的工作模式,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了行政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我科室通过内网审批系统对报送案件逐一审批,为执法案件把好法律关。
3、重大疑难案件会审制度。为提高办案质量,加强案件处理过程的内部监督和制约,成立局案件审理委员会,对执法实践中的9类案件适用重大疑难案件会审制度。目前,已进行案件会审29次,审理重大疑难案件66件,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第五篇:民委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伟大的创举成功的实践
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探索出一条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这一成功实践是以60年前**自治区的成立为标志而正式拉开大幕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诞生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解决好民族问题是中国历代政权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十分重视民族问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题,一直孜孜不倦地探求解决民族问题的出路,经过多种途径的探索,最后确立了符合实际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党针对**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和所谓“独立自治”活动等复杂斗争形势,展开了以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实践。当时,**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历史抉择。在苏尼特右旗出现了所谓“**共和国临时政府”,在乌兰浩特出现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把**自治运动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成为当时**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关键。针对这一严峻形势,194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乌兰夫在张家口主持召开了**各盟旗代表大会,成立了**自治运动联合会,取代了“**共和国临时政府”。1946年4月3日,**自治运动联合会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在承德召开了“四·三”会议,协商撤销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建立起**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于是,**自治运动在党的领导下统一起来,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乌兰浩特,汉语意思是“红色的城市”。1947年5月1日,**自治政府在这里正式成立,宣告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胜利地经受了实践检验而进入成熟阶段。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引导下,**又相继成立了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和19个少数民族乡,深受剥削和压迫的各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充分行使自治权力管理自治区内的事务,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形成和不断完善,以及法制化的进程,作出了不懈地探索。据**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阿迪雅介绍,多年来,自治区除了行使一般的行政职权外,还在立法、变通执行、语言文字、培养干部、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方面认真行使了自治权。如陆续制定和批准了449个地方性法规,其中72个法规涉及变通的规定,正确行使了民族自治地区的变通执行权。**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6%,全区党政机关中的少数民族干部占到干部总数的30.59%,高于其人口所占比例。“**自治区的成立和实践,为新中国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创造了一个范例,为在其他民族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探明了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司长毛公宁说。
60年成功实践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60年前的**,贫穷、落后,支离破碎,满目凄凉。民族压迫、军阀混战、殖民入侵、封建盘剥,给**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自治区成立后,灵活运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自治权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走向繁荣兴旺,一个崭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牧区民主改革中,**没有照搬农村土改的做法,而是根据牧区特殊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不分不斗,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的政策,得到了牧民和牧主的衷心拥护。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同样的精神,制定了“政策稳、办法宽、时间长”的畜牧业改造方针,稳定了民心,发展了生产。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抓住国家重点建设的机遇,建设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带动了全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率先在牧区创造性地制定执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又一次解放了生产力,使全区经济发展渐入快车道,出现了社会长期稳定的良好局面。进入新世纪后,**借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发挥优势,全面实施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等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巨变,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如今的**,已让全国乃至世界都感受到这里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北京的每4个灯泡中就有1个由**的电照亮;伊利、蒙牛等企业占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乳品市场;“小肥羊”过黄河渡长江又漂洋过海“涮”到欧美;鄂尔多斯等一批名牌羊绒衫更是“温暖全世界”……据统计,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79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513美元,财政收入712.9亿元。近5年来,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6.6%的速度增长,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第一。**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蒙古族研究员包斯钦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凡是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反之,则慢。”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同样是多民族的中国,何以能妥善解决世界各地都犯难的民族问题?“就是依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
穿越1999 极品异能宅男 野蛮控卫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公宁认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了起来,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结合了起来,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了起来,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统一的感情和热爱自己民族感情结合起来,使我国各民族既各得其所,又和衷共济。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得到了各民族的广泛认同,在全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国家还用法律形式强化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今天,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法律法规框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说:“现在,不断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各族人民共同当家做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研究专家刘惊海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制度,在不同时期都能发挥出独有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民族的自治与发展问题,极大地调动了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积极性,使各民族真正感觉到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经验,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一些多民族国家的关注。目前,已有日本、美国、俄罗斯、荷兰、挪威等十几个国家的学者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研究。欧盟出资,由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律与人权研究所玛莉娅博士等与**社会科学院合作,就中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两期近10年专题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维护了民族区域的发展与稳定,非常管用,很有创造性。
穿越1999 极品异能宅男 野蛮控卫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