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创业与创新性思维
创新创业与创新性思维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 发挥创造.力的历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 对创新的关注程度已陡然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创新”概念几乎覆盖 了所有领域。对创业者来说,创新则是生命线。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得好: “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关于创新的基本问题
乞侧衡的概念与内洒。
“创新”在现代汉语词典冲的释义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韦氏词
第二篇:创新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本质
1.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关于创新思维的涵义问题,已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心理学着重从创新思维活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标准等问题入手,来研究人的各种创新能力,分析创新思维过程和创造心理等;科学方法论则从科学发现的角度对创新思维展开研究,以创新思维成果来追溯创新思维的过程。正是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形成了对创新思维各种各样不同的认识,如:创新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的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高级思想、心理活动;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具有明显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指具有新颖性,能解决某一特定需要(目的)的思维过程及其功能:创新思维是人们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性和开拓性成果的一种思维;创新思维即人的智力,它是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的集中等等。此外,还有对创新思维的广义和狭义认识,一般认为广义的创新思维即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可见,目前人们对创新思维的认识还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但是,在所有的这些不同认识中有一个共同承认的基本内涵,那就是创新思维概念的核心—创新。也正因为如此,通常人们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把思维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创新思维(或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另一种是重复性思维(或再现性思维、常规性思维)。重复性思维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思维形态,它是对已经接收到信息的重复和再现,大脑利用的仅是记忆和存储功能,这种思维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而创新思维正好相反,是存储的信息根据需要(问题)的新加工,必须具有思维的创新性。因此,在认识和把握创新思维的内涵时,应将创新思维与重复性思维区别开来,以突出创新思维的核心概念—创新。
1.2创造性思维的本质
从以上对创新思维涵义的论述,我们能够看出其中处处体现着“超越”的特性。首先,思维主体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其动力来自于求新意识的推动,这表现了思维主体的超越意识;在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要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手段,使思维重新组合,不断超越固有的思维方式;再看思维结果,思维主体的创新活动力求取得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达到对已有结果的超越。因此,本文将创新思维的本质归结为“超越”。
创新思维是作为传统思维的相异方,甚至是对立方(当然不是绝对对立)提出的,它是一种能够产生新颖性结果、超越性结果的思维。与传统思维相比,不管是在思考角度、运用材料方面,还是在论证方式、思维成果方面,创新思维都具有全新的创造性特质和内容,这使得创新思维能够出新,能够超越现有的认识和眼前事物的局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增添新的成员和元素。创新思维内在地要求超越,要求思维从表象现实以及对这种现实的反映出发,把握住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可能性、倾向性,乃至规律性的东西,并通过思想、计划和理论等形式将它们转化为现实。可见,超越是创新思维的本质。以马克思为例,马克思的两大贡献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史观,这两者都是马克思自觉摆脱资产阶级的狭隘立场、观点,从客观、历史的科学视角透过表面的物相和颠倒的假象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和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所得出的全新成果,马克思自己曾说:“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在一般情况下,作为现实的反映,思维是落后于现实而存在的,但创新思维是超越现实的,创新思维作为人类不断发展着的能力,是以特殊的方式反映现实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超越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属性,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方面的超越。下面以马克思为例来具体分析超越的三方面表现。
马克思设计共产主义社会、预见全球化、预测商业周期、提出经济决定人的观念,都是思维超越具体时间的实例。这些在马克思的时代都是没有发生,或者仅仅以萌芽的形式刚刚产生的,而马克思却能够从当前的现实看到事物在未来的真实存在状态。创新思维能够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先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趋势、具有科学性的成果。正基于此,创新思维可以使我们认清事物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在实践中修正认识,促进新事物的发展,采取必要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新事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对空间的超越是创新思维的另一重要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品质的人不仅仅关注自己身边的以及与自己有着利害关系的个人事务,而且更多地关注那些与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远离自己生活圈子的社会事务和自然事物。只有这样,思维的结果才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意义,才一会发挥积极性和利他胜的社会影响,否则,思维结果充其量是一些由自己的利益和情绪支配的意见。马克思在个人生活毫无保障、常年依靠恩格斯救济度日的艰苦条件下,将全部思维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关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上,奉献在最能够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上。在马克思的思维视域中,不仅他的祖国——德国一直是关注对象,而且欧洲、亚洲、美洲、非洲,乃至原始部落都是他的思维所倾注的对象。正因为马克思将视野扩大到世界范围,所以才能在宏观背景下考察他所遇到的所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他的思维大背景下才彰显出为别人所无法认识到的意义。
创新思维还体现在对具体事物的超越上。马克思同每个人一样,每天都在与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打交道,但常人并不从这些具体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深远意义的问题和结论,而马克思做到了这一点。马克思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中,揭露了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虚伪本质;从人们的吃、喝、住、穿中看到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了人类历史活动的真正基础。其实,这也正是思想家与平常人之间的差别所在。思想家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从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从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总结出深刻性和普遍性的结论,而常人的常识思维则将自己限制在现象的范围内,即使遇到问题,也是按照习惯和常识给出解答。现象总是杂多、变化、暂时的,而本质则是单纯、稳定、持久的,创新思维能够克服常识思维止于现象而不前的惰性,从而摆脱具体事物所施加的种种限制,深入到现象背后把握隐藏的真理。
对时间的超越,体现了思维的高度;对空间的超越,体现了思维的价值;对事物的超越,体现了思维的广度。机械唯物论的反映论把意识对物质的反映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在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前提下,强调反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积极性和能动性就突出地体现在创新思维中。创新思维调动起人的创造性潜能,在客观事物尚未出现时,意识也可以把它想象出来,就像在马克思的时代,社会主义还没有成为现实,但他已经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这些思想、计划等无不来源于创新思维的超越性。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2.1对传统的突破性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体现为创新。追求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而要创造出新成果,往往需创造者在思维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可以说,突破性是创造性思维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首先,突破性体现为创造者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这是指在思考有待创造的问题时,要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以往思考类似问题所形成的思维程序和模式,排除以往的思维程序和模式对寻求新的设想的束缚,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创造性的成功。
其次,突破性还体现为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俗话说“习惯成自然”,特别是思维上的习惯一旦形成,就让你不知不觉地按着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问题。
第三,突破性也体现在超越人类既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上。从超越既存的物质文明成果看,产品的更新换代,就是科技研发人员思维上敢于去超越原产品的结果。从超越既存的精神文明成果看,爱因斯坦突破了牛顿经典力学的静态宇宙观去思考,而创立了 “狭义相对论”。
2.2思路上的新颖性
创新思维是以求异、新颖、独特为目标的。
2.3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这是指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超出逻辑思维,出人意料地违反常规的情形下出现。它不严密或暂时说不出什么道理。因此。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常常具有跳跃性,省略了逻辑推理的中间环节。
2.4视角上的灵活性
创新思维表现为视角能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变;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善于变换视角看待同一问题,善于变通与转化,重新解释信息。它反对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应用各种思维方式。2.5内容上的综合性
创新活动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必须综合利用他人的思维成果。科学技术发展史一再表明,谁能高度综合利用前人的思维成果,谁就能取胜,就能取得更多的突破,作出更多的贡献。在技术领域综合结出的硕果,更是到处可见。据说,松下电视机就是在综合了各国400多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综合就是创造。
3.创造性思维方法
3.1抽象思维
亦称逻辑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
3.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3.3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3.4灵感思维
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3.5发散思维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3.6收敛思维
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3.7分合思维
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
3.8逆向思维
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3.9联想思维
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
4.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阻力与克服对策
4.1阻力
影响创新思维的发展的阻碍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一般说来,影响创新思维的最主要阻力是存在于创新主体思维中形成的习惯和定势以及头脑中的传统的、固定的思想观念。
其一,思维定势。思维是人脑的机能。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定势。在人的思维能力上,思维定势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是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形成的自己独有的对世界、对客观认识、认知的规律、途径等方面的一种观点。它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性。这主要看每个个体如何对待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思维定势,是自觉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思维定势,还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思维定势的利弊。思维定势对于解决常规性问题和例行性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以往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驾轻就熟,快速地对问题作出反应。然而,对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则只能成为一种阻力或障碍,它很容易造成某些主观框框,使人思路阻塞、思域狭窄,难以闪现出创新的灵感,这是思维定势可能导致的消极影响。在创新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尽量防止或减少已有的思维定势可能产生的束缚作用。要冲破思维定势,主要途径是有意识地进行反定势思维,即注意有意识地从原有定势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行思考。美国伯纳姆曾提出著名的“三问”,他认为对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提出三个基本问题:一是能不能取消;二是能不能合并;三是能不能取代。文学巨匠莫泊桑说过:“应该时刻躲避那些走熟了的路,去寻找一条新路。”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里,在贝尔的雕像下面,写着发明家这样的名言:“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这些名句和格言,都说明了反定势思维对于发明创造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对于人们进行创新思维也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其二,传统的、固定的思想观念。观念是内化于人脑潜意识中的观点和认识。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反复运用某种观点认识和思考问题,久而久之,这些观点和认识被积淀到大脑深层意识之中而达到了“无意识”状态,形成了一种约束性的一致观念,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在人脑思维加工过程中,主体对材料的选择、组织,对问题的认识、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念。历史上,每种观念的产生都是以当时的实践水平和历史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因而有它产生的根据和存在的合理性。当时代发展了,实践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深藏于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则不容易随实践和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成为一种思维的惯性力。这时,原本适时的观念就变成了过时的观念,这种观念一般称之为传统观念。传统观念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障碍,它顽强地维护着它赖以存在的实践和社会基础,反对思维对现存事物的超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会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用老眼光、老办法去面对新问题。所以说,传统观念是阻碍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是创新思维的大敌。
另外,固定观念也会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固定观念一般是说人们在特定的领域内形成的观念。在该领域内某种观念是适用的,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它们就可能变得不再适用了。但是由于观念在思维中的惯性作用,人们总是习惯于固有的观念去认识、评价面对的问题而不管这个问题是否超出了原来的适用范围。在经验范围内解决那些常规性问题,是不需要思维创新的。但如果思维超出了原有的领域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那么适用于原来领域的固定观念在新的领域中只能起排斥新思想、扼杀新观念的作用。
4.2克服对策
创新思维阻力根源于创新主体的心理模式,创新思维受到创新主体知识、经验和个人素质的制约。因此,克服创新思维的阻力既要善于质疑和勇于批判,克服胆怯心理、实现超越,又要加强对创新主体创新思维原理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对创新主体来说,克服创新思维阻力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善于质疑、勇于批判。由于创新主体不知不觉地受到传统观念、固定观念和思维定势等因素的支配,因此要想克服这些因素,就要求创新主体必须有反思传统,有善于质疑的精神和敢于批判的勇气,要怀疑批判别人更要有怀疑批判自己,只有通过不断怀疑和批判,才能使创新主体冲破固定框框的束缚,在怀疑批判中不断创新。
其次,要克服胆怯心理,不断超越。破除传统习惯,突破权威型思维枷锁,是需要有勇气的。传统的、权威的东西同时也是为多数成员所承认和接受的东西。突破它们就意味着向多数人支持的东西挑战。而这种挑战本身又不能保证次次成功,相反却经常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因此,这就特别需要创新主体正确对待管理创新过程中的错误和曲折。要努力克服胆怯心理,不断实现思维方式的超越,如果处处怕犯错误,唯恐失败,就会陷于保守,就不敢突破原有的界限,也就谈不上开拓创新。
最后,要努力学习创新思维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现代创造学总结出一些有用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帮助人们突破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势,掌握了这些原理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各种创新思维障碍。如创新的思维方法,就是打破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单一思维方式习惯,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思考。多向思维可以帮助创新主体打破思维定势,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如果创新主体能够善于运用这样一些方法,就可以自觉地抵制传统观念、固定观念及思维定势等的干扰实现思维的不断创新。
第三篇:创新与超越性思维
人物简介
王健,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创新思维研究中心主任,“优势富集理论”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创新思维研究者和传播者,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创造学会讲师团主讲。发表论文近50篇,著有《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等著作5部。王健首创的优势富集效应理论对于企业等系统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新经济时代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下,你的企业是否拥有了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势头强劲的中国经济,是否打造出了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今天这个时代是非常紧迫了!主要靠胆子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最重要的是靠脑子。要突破现状,唯有创新;要实现创新,唯有改变思维。
权威已经作出结论,我想知道能不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一下,敢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们确实应该具有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不可能只存在我的脑袋里面,不可能是我的假设,不可能是我的恐惧。不要轻易说不可能,吸管穿透苹果、香烟削苹果等等,都是可能的。
财富积聚方式悄然变化
我先简单的讲一下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描述,我们今天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从财富积聚方式的变化来描述。这样的变化有算术增长、指数增长、线性增长、非线性增长等,财富的积聚正从过去的算术增长发展成为现在的指数增长,从过去的线性增长发展成为现在的非线性增长。由此可以看出,财富的积聚,它的物质成本越来越低,精神含量却越来越高。
合作做项目,一起来发展
财富的积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合作发财做项目,一起发展。你要和人家合作,人家要强调你的物质成本。比如在农业时代,我首先问你,你要跟我合作啊?你有没有土地啊?没有。你有没有羊啊?没有。没有你走开,没人和你合作。到了工业时代,问你有没有资金啊?没有。你有没有厂房?没有。你什么都没有!你刚想走,请问你有没有知识?知识啊我有,我大学毕业。嗯,说不定还能合作,这是工业时代。但是到了今天,你要和人家合作,也许人家不是首先问你有没有土地,有没有羊,甚至有没有资金,有没有知识都不问。先问一句,你要跟我合作啊,那你有没有想法,你有没有策划,你有没有点子啊?你有没有项目,你想合作什么东西啊?
有想法有点子,人家才会要你
这个世界真有点变了。有一次我到上海电视台讲课,电视台的副台长说:王老师啊,我现在日子难过啊,外面是4050工程,我这里就是2030工程,我们这二三十个人真是惶惶不可终日。以后电视台改革的方向是制播分离,电视台是播出单位,不会养那么多的制作者。就像新民晚报,不会养那么多的作家,你把文章卖给我就是了。电视台以后也这样,我们电视台60%以上的人都不会呆在这里,你看中央电视台有3000人,人本来就多了。这可怎么办呢?
听了副台长的话,我就跟他说:我是新闻专业毕业的,我是硕士博士啊,我要调到上海电视台要不要?人家会告诉你,不要,人太多了。但是如果你突然冒出一句话来,我还有个想法。什么想法?来,你坐,喝点茶,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你说人家东方电视台有个“相约星期六”挺好的,广告量很大,收视率很高,王牌栏目。我觉得我们上海电视台也应该搞个什么栏目,比如说相约星期三,这是我随便一说。如果他一听,说这个点子好。这个点子说不定比超级女生还要好5倍、10倍。这个点子给你想到,那他保证会说一句话,太好了,调进来,赶快,今天下午办手续,还有,不要跟任何人讲,这个点子我们来做。只要你点子想的好,其他的资源都会过来。如制、播、编、导、演、后勤、组织、合成、灯光、舞台,这些东西全都会过来,包括资金也会过来。
有了金点子 资源滚滚来
我原来对资金没多大体会,有一次上海的“恒源祥”行政总裁给我介绍了公司的刘董。行政总裁说,刘董很会搞策划,我们中国三个大策划点子都是他想出来的!第一,1997年把马拉多纳引到中国来,做了一个很大的宣传造势,成千上万的记者,媒体都跟着,马拉多纳来了,很多的消息铺天盖地也出去了,恒源祥的名字也跟着出去了,我们如果自己做广告,几千万元都达不到这个效果,现在才花了几百万元。第二,在天安门做广告,大家知道那个地方是绝对不能做广告的,但是刘董打了个擦边球,6月1日,请里根夫人剪彩,这就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他破了天安门不能做广告这个禁区。第三,他想出一个怪点子,向全中国公开招聘,年薪10万元,招思想政治工作者,党支部书记。全中国298家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都转播、转载这个消息,白白给我们做广告。那一年,“恒源祥”在成都开了一个加盟商大会,2000多人。我记得很清楚,会还没有开始,成都一些商界的人聚在另外一个房间里面聊天,其中有一个人说,三枪怎么样,三枪也是上海的一个品牌。结果坐在我旁边的一个30多岁的涂姓小伙子说,你如果觉得三枪不好的话,你把它买下来,你来做。三枪买下来要多少钱?肯定要几亿啊!这小子突然冒出一句话“钱不是问题,关键是你怎么做,你看我们刘董把恒源祥买下来,现在做得多好啊”。当时我心里想你小子口气蛮大的嘛,几亿啊,你说钱不是问题,你有多少钱啊。当时我这样想,但是事后我想想我觉得还是有他的道理,今天这个世界,有多少万亿的游资都在找出路,全世界的钱都是一个性质,哪里的钱能变出更多的钱,钱就会过去。所以只要你点子想的好,什么资源都会过去。关键是你能不能想到这个点子,如磁悬浮冠名权的拍卖,一个点子,一个想法,2050万到手了。
知识经济与智慧经济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化是当今时代的最重要特征。每天都在发生着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企业的危机感时刻存在,现代社会,企业灭亡可以用“光速”来形容,这是一个消灭恐龙的时代。
知识与智慧
有人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了。我说错,道理非常简单,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工业革命时代,在工业和复制的时代是需要知识的,那时候有句话叫做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今天我认为应换一句话,叫做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这是布朗基说的。因为我认为知识和智慧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什么叫知识?我认为知识是死劳动,完成时态的劳动;智慧呢,活劳动,现在进行时态的劳动,两者不完全一样。我也不说知识没用,我今天特别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学会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智慧转化为社会有用的价值。在今天,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拥有智慧就会拥有财富,知识可以模仿,但智慧在本质上要我们创新。知识成为智慧需要创新思维,需要超越性思维。教师也一样,要向大企业家那样,要拥有智慧。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智慧的人,而不只是拥有知识的人。创新与模仿
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叫知识,什么叫智慧,什么叫模仿,什么叫创新。大家知道奥运会点火仪式很重要,其实熄火仪式同样重要。一个小女孩跑到会场中央,对着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站了老半天,最后竟然就这么一吹,就把奥运火炬给吹熄了。大家想起来没有,太有创意了。我认为这种创意是超越科学和技术的,对这个小女孩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吹蜡烛动作,但是对人类来说,熊熊燃烧了那么多天的奥运火炬活生生地被她吹熄掉了,太富有创意了,希腊2000多年前的原创精神又一次在我们面前复活了。这个女孩唱茉莉花歌非常好听,可以一遍遍地唱,10年、100年、1000千年、1万年,可以不断地模仿重复,很好听,全中国、全世界都可以模仿,都很好听。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小女孩吹蜡烛的动作能不能模仿,我们2008年的奥运会能不能再来一次,那肯定不行,任何一场别的活动都不能这样搞了吧。就算是创作者本人发明了这个动作,再来一次,那肯定也不行。他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模仿性,所以知识和智慧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思维障碍阻止我们创新
现在的时代是有的企业(如microsoft)快速成长的时代,但也是消灭恐龙的时代,申银万国、南方证券、巴林银行、甚至苏联、柏林墙等都是短时间内倒掉的!定势思维:吸管穿苹果可不可能?有人说是我误导,让人以为吸管很软,穿不过苹果。其实,是我们的思考有问题。今天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误导,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穿过这些误导,找到发展的正确路径,这是最重要的。
要创新,一定要克服定势思维。比如家里装修的厕所和客厅的瓷砖都是正方形的,而在国外的某广场,都是五边形的,让大家看看能否摆出来,几乎所有人摆的都是正五边形,其实正五边形永远没法摆好,而是非正五边形,这就是人们的定势思维。
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思维障碍阻止了我们创新?这里举的一些例子,全都是有关日本的,说他们专业,事情做的好,干净。凭什么说日本人比我们专业,说实话,我也不愿意这么说。但说日本人更专业是有它的原因的。
日本人的广告,美国人都觉得好。从一出生,每个日本人就要警惕地震、海啸。他们都觉得上帝对日本人不公平:打开世界地图看看,中国占那么大块地方,俄罗斯更大,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巴西,都有蛮大的一块地方,但是再看日本,翻开世界地图,拿个放大镜,找个大半天,原来在中国大公鸡的嘴边,小也就小了,还没个消停,老是火山哪,地震哪,海啸啊,你说他们多吃亏!
我说要说吃亏,有个民族更吃亏啊。在2000多年里,颠沛流离,身无立锥之地,这就是犹太民族。最近我看到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大山健三郎的文章中说,犹太人死无立锥之地,我们这个不信教的民族体会不到这个含义,宗教民族和我们理解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认为财富只不过是“临时的旅舍”,而坟墓才是“永恒的住宅”。但是犹太人他们却“死无葬身之地”,多可怜啊!但他们有一种奇怪的坚强的信念:我们什么资源都没有,但我们有一个资源却是别人抢不去,骗不走的,只要把这个资源用好就不得了了,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日本人“危机意识”比我们强,他们有危机感。生存条件恶劣,激发他们的潜能。日本资源有限,他们不敢浪费,把附加值做得最大,产品做得最好,在国际市场上最贵,这是一种内在的,强迫性的要求,这样他们才能存活。
恩格斯说,没有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巨大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坏事变成好事,好事变成坏事。一个民族也是这样。这次中国虽然遇到了灾难,但也重新
唤起了社会发展需要的更多更伟大的东西。汶川地震后,《南方周末》里面有很多很多感人的话,其中有一句话说“汶川地震震出一个新中国”。
现在原材料涨得很厉害,广州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危机。而在日本到处都存在危机感,老人小孩都有。中国政府机关,中午会挂个牌子“休息”,但在日本他们却挂“准备中”。门没开,却时刻准备着,这就是日本这个民族。一边不当回事,一边却时刻准备着。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不知什么时候,也许3天,也许5天,我会被某个大学生打败、打倒。微软最近预言:科技行业最近要发生重大的变革,但很多人不以为然。73年前基辛格说过同样的话,各位看看我们现在。我们要小心,要跟上这个时代。
什么是创新?能从现实中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这就是创新。超越性思维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什么是超越性思维?举个例子:3排9个点怎么用4笔连起来,这是美国创造学会会标,体现了一个越界思维。那能不能用3条线,2条线,甚至是1条线来连起来呢?这就是超越性思维。
例子:米卢带领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记者问他对中国队员的评价。他说中国人是最老实的,会耐心听他的指导,但他们不会即兴发挥。好的球员应该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完全按照教练的布置和安排,内心却遵循教练的精神发挥的人。
我在投影屏幕的中间画上一个大大的黑点,让大家想像屏幕上是什么。大家都说是洞、日食、小孩的头等等。最后还问能看到什么?周围的人看了一会后说,看到了一大片白纸!答对了。这就是人们惯用的思维模式,总是斤斤计较于瑕疵,而大的好的方面却看不到。其实,人生追求的目的微不足道,往往忽略已经拥有的。桑兰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站起来,给大家跑着送信,而身体健全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双腿是多么重要。现代的所谓的成功人士总在忙忙忙,忘记了父母、忘记了老婆孩子、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到头来,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
现在这个时代,哪些地方、哪些企业、哪些人能获得发展呢,就是那些懂得创新,超越性思维的地方、企业、人。不要说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历史永远给后来者以机会,条件就是别人做得有点好,我做得很好,别人做得很好,我就换行。很多事都是这样的,历史就是这样走来的。
例子:有人问“海尔”张瑞敏,风风雨雨20年,怎么继续保持企业的活力呢?他的回答就是两个字“创新”。5万个员工都为海尔想点子,每个人想2个点子,就有10万个点子用来发展企业。你们看张瑞敏多会剥削人啊!不是简单地剥夺员工一点点劳动力,这是不可持续的。在座的民营企业家们,要重新思考增长的模式啊!善待员工,厚德载物啊!不要让员工加班加点,要他们创新嘛!下君用己之力谋生,中君用人之力谋财,上君用人之智发财,要转变用人方式啊。这也是为什么比尔盖茨能发大财的原因!
有些领导口上讲要创新,但他自己不创新,好像这是别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大大的不对啊!什么人能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向成功,就是要创新的人。松下公司认为人人都是创新者,索尼的理念是开拓者永远面向未知领域,永远充满勃勃的生机,吉利公司认为永远不能模仿别人,走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子。没有创新,只知跟在别人背后模仿,是不会成功的。
风吹翻伞,大家都认为很平常,但有人却设计出流线型。这是继中国人发明伞后的第N次革命啊!在这里,我要告诉在座的年轻人,今天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例子:日本人在中国创作协会问日字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下面的人说了白,甲,旧,田„日本人说还有一个字你们没想到,他跑上去写了一个大大的中字,还说,我又没说不能倒过来写。你们中国人说21世纪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你们靠什么?你们靠那个田、甲、旧、白吗?那些你们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我们的思想本质上是保守的,我们总是给自己设定限制,不敢超越这个边界,也就不能有所创新。
为什么江浙的民营企业比北方多很多?这就是一种路径依赖。因为江浙没有国有企业,只能自己想办法,自己创业。一个人过于依赖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就会安于现状,不知进取。没有阻挡就是一个阻挡,也就是一种无阻挡障碍,太过顺利反而会造就一种可怕的无阻挡障碍。最可怕的障碍不是外界给我们设定的障碍,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障碍。也许20年前的经验还是有用的,我们用它发展,也许2年前的经验还是有用的,我们用它成功了,也许2分钟前的经验还是有用的,因为我们亲眼看见,但今天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本身。
把某一点做好,就有成功的机会。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一些很有钱的老板,乱投资,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恒源祥老板刘瑞旗经历了一番风雨后,专心搞羊毛产业。我想,赵本山踢破足球后,又会回来搞老本行。自己知道自己是干啥的很重要。找准了位置,才有成功的可能。把一点作好,就有了成功的机会;把每一点做好了,就会产生“优势富集效应”,成功非你莫属。
王健观点集锦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肯定会产生巨人的时代,这是一个欢欣鼓舞与捶胸顿足、生存与死亡、天堂与地狱同时并存的时代,岩浆正在聚集,新的造山运动正在开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也许只有两个字——创新!”
“这不是有钱人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一个有心人的世界。”“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一条小路都是一种可能。”
“积极心态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亮;消极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注意改变思维方式,不被思维定势束缚。从‘起点超越’到‘优势富集’,在起点上领先,每一步就会一直领先。”
“变‘笨鸟先飞’为‘智鸟先飞’,变‘适者生存’为‘先者生存’。竞争的社会,“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错过一个时间,就错过一个时代!”
系统在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从而导致发展的雪崩效应
夜深人静,当人们认真思考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也许会想,在他的周围,真真实实地存在着一些强大的系统,大到一个国家、一个财团,小到一个个体,他们或拥有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个人魅力,这就提出了一个颇有意义的问题:这样一种系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付出同样的努力,人们的成就大相径庭?冥冥之中人们似乎感到有一种力量,这难道是一种最神秘主义的宿命吗?
我们从《超越性思维》一书中意外发现了一种解答。这是一种关于系统成型和发展的最新假设──优势富集效应,也即系统在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就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从而导致发展的雪崩效应。
它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起点超越”、“先者生存”。中国的股市为什么用钱龙软件分析系统?不是因为它最科学,而是由于它最先被使用。当大家都接受并熟练掌握后,习惯使人们不再愿意改用其他任何即使是更先进的软件分析系统了。清华、北大之所以遥遥领先于全国的大学,就是因为其一开始已经领先,在随后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优势不断富集,形成了一种良性共振──先者生存。
发展永远是一种非平衡的过程,初始的崭露头角具有一种进化上的极大优势,某种优势一旦确立,富集效应便接踵而至,某种特色一旦形成,传统便绵延不绝。墨西哥出产的中小级别拳王,其地位简直可与荷兰郁金香在全世界的影响比肩。没有人敢相信,一个小小的凯文迪许实验室,在他的血缘背景下竟然产生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于是我们看到,巴西的足球就像美国的硅谷一样继续在为世界生产着英雄和梦想,没有谁能超越它,甚至整个大陆和洲际的力量都无法与这一优势相抗衡。除非出现非常规的颠覆力量,否则美国的篮球依然会统治全世界,中国景德镇的陶瓷业与捷克的玻璃工艺一样,没人能僭越,一如没人能觊觎法国葡萄酒独领风骚数百年。
进化的起点力量也许真是被人们忽略了,这是一种奇妙的关于进化路径的假设。究竟是什么在决定着演变和发展的方向?均衡中新的微小变量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力量?某种微小的优势一旦进入富集程序,便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起初,花盆中的仙人掌仅仅呈现出些微的倾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地的微小震动和地心引力的长期作用下,它会像比萨斜塔一样沿最初的倾斜方向继续演变。一开始的微小变量竟然决定了系统最后的演进。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优势富集效应理论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它揭示了一种可操作性的生存策略──突显。也即“最先”常常比“最优”更具有进化上的优越性。起点上的微小突显会形成巨大的优势累加,美国的高新技术一旦在硅谷结构成团,便会吸引更多的新技术加盟,人才和资金迅速汇入,从而产生技术族群现象。当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机制、新的权力、新的组织一旦确立,周边的相关资源便会迅速发生适应性变化。
新王朝一旦建立,所有的权力、制度、组织都将发生适应性变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条规则被激活后,很可能会引起全部规则的连锁反应。这种进化上的“奇观”就像王选说的:“你做了一个IBM不兼容的东西,但你不可能花几十亿美元来上自己的操作系统,更不可能花几十亿美元的精力去做应用软件,这样,一点点的创新就变成了祸害。”
因此,突显的另一面就是历史封闭,历史封闭不仅是指突显使格林斯潘可以轻易地将美联储主席的位置封闭长达17年之久,更是指一种广泛的“发展关闭”现象。历史一旦走进这个门,其余的门就被关闭。阿拉伯一旦选择了伊斯兰教,基督便被关在了门外;一个文人偶然的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竟会将广西除桂林以外的所有喀斯特地形所造就的灵山秀水给封闭了。事实上,突显所造成的“领先者获得”,往往是对一切也许更科学、更优秀系统的残酷封闭,对大多数落后者而言,情形就像精子大军的冲刺,仅仅因为晚到一步,亿万个可能的生命就被无情地封杀了。
第四篇:创新性思维演讲稿
创新思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一个很热点的话题。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那我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
有这样一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让我们懂得勤劳和汗水可以造就出天才和成功。其实不然。因为在这句话的原文后面,还有这样一句关键的话:“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迪生向我们传达出什么?成功不单单是汗水那么简单,那灵感究竟又是什么?灵感,其实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思考方法,引领人们发现新的途径的一种方式,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化身。
回顾历史长河,从古到今,小至企业发展,大至社会行业兴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子的渗透作用。勤劳并不能带来本质性的改变,汗水也不能提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性和创作力,却能!时光车轮行至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其中多个新的行业,如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就是创新思维,人类的日常生活没有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如此依赖创新思维的作用。由此看来,创新,我们别无选择。那么如何才能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门科学,而创新思维训练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三
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增强创新思维意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实践。方法得当,就会为创新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最后,我想用十六个字结束我的演讲:创新有法,思维无法,贵在创新,重在思维!
谢谢大家!
第五篇:创新与超越性思维有感
浅谈安全管理与超越性思维
——《创新与超越性思维》课后感
上周,有幸参加了集团组织的中高级干部创新管理研修班。课上同济大学的专家从宏观经济到行业发展,从转型升级到管理心理,从思维超越到团队管理。一堂堂精彩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最有感触的是王健教授的《创新与超越性思维》,这与我所从事的安全管理行业的所面临的问题与展望非常契合。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各类管理措施不断出台,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也非常重视,但是,重特大事故仍然每年都发生不少。而集团成立以来,党政班子领导也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也不断完善,但现场还是有很多安全文明施工隐患得不到妥善解决。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思维深处的障碍(王建老师课件),具体表现在如几个方面:
1、定势思维
现在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有个特点:一线工人大字不识几个,今天种地明天就在工地上干活了,主要靠师傅传徒弟的口口相传,而一线管理人员大多是大学毕业生,学识很丰富,现场实际经验很少,做事主要靠标准规范。很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前年集团请毛志宏老师讲的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技术人员编方案只管标准和法律要求,而现场工人只按当年学徒时候师傅教的,大家各管各,方案按流程报,现场工人只管自己搭。这种情况施工现场非常普遍,有些技术人员实际操作经验不丰富,照抄照搬情况很突出,造成编的专项方案不符现场实际,而现场工人觉得自己一直这么干,一辈子没出过事,不听指挥也时有发生。
2、偏见思维 偏见思维主要是经验偏见和利益偏见。经验偏见主要发生在操作层,很多班组长都是“小包工头”,在现场干了几十年,自觉资格老、经验丰富,带着手下蛮干,不把制度规章和项目部指令放在眼里。利益偏见主要发生在管理层和领导层,项目部重进度、轻安全,安全管理吃力不讨好,项目经理做“随手掌柜”的多;领导层重经营、轻现场,管好安全要投入,没产出,做好安全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要打破安全管理中的思维障碍,必须要有超越性思维才能改变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要树立安全管理出效益的观念
根据王建老师所述的反木桶理论,一个单位要在行业内立足的捷径就是特色凸显,而安全管理恰恰是一个容易以低成本换高收益的一个方面。首先,行业内真正重视安全文明施工的企业不多,容易打出品牌。第二,成本相对低廉,相对进度、质量而言,做好安全的成本相对代价较小。第三,对行业主管单位、甲方和同行而言,安全文明施工好的工地很直观,视觉冲击大,更能留下深刻印象,留下较好的口碑。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其他管理工作的开展,事半功倍。
2、要树立优秀人才要在一线磨练的观念
我记得很我们同辈或者年长一些的业内领导和专家很多都是经过多年一线实践后走上管理岗位、领导层,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让人叹服。所以,我们一些刚出校门的的年轻同志要扎扎实实在一线丰富自己,通过几年多吃点苦,多磨历一些,不仅以后能让公司收益,对个人而言,更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个非常符合王教授所讲的优势富集的本性,在工作的起点上干的扎实一些,以后的成就会通过级数放大。这样也会改变我们项目管理人员“水土不服”的现象。
3、要树立农民工是可以教育的观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80后、90后走上社会的舞台,逐渐代替50后、60后成为务工市场的主力。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于他们的前辈要高,思想更为活跃,个性更加突出,以前建筑业家长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行不通,这就要我们要改变原有命令式的培训、教育模式,而变成互动的、更人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只有更快的改变单纯依靠“师傅带徒弟”非常有局限的传承模式,一线安全管理才会有很大的飞跃。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是我的努力方向。再次感谢集团这次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