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讨会的通知(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21: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讨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讨会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讨会的通知

校内有关单位: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明确要求,也是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迫切需要。就业教育研究室根据我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客观实际,邀请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在我校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讨会。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目的以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为主题,以学校每年产生3—5个高质量创业项目为目标,以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为依托,研讨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实训化和项目化的教育模式。以此为契机,探索解决我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学校创业孵化园缺乏高质量的创业项目支持,创业基金和创业扶持政策难以起到作用;学生创业项目与社会实际断裂,其项目无法向社会移植;学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不顺畅等。

二、内容

(一)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层级设置与教学大纲

(三)Kab和Syb培训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结合(四)创业强化教育(专修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五)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模块化、项目化的研讨与安排

(六)创业孵化园和创业基金的设置与管理

(七)校际创业教育合作途径(筹备成立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会)

三、时间与地点

时间: 2011年12月26日-27日

地点:第一会议室

四、参会人员

1.校外参会人员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城建学院黄淮学院 河南财大成功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

2.校内参会人员

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单位负责人,就业教育研究室相关工作人员。

就业教育研究室

2011-12-23

第二篇:高校如何让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产生

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和过去有天壤之别,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不缺科研经费,不缺高端仪器设备,但严重缺乏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科技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年轻优秀科学家的成长,也使许多海外高端人才不愿或不敢全职回来。

我认为,我国从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措施方面实现突破,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流人才一流待遇http://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科研投入力度,确保科研人员每年都有稳定的经费支持,使每个科研人员不用为科研经费跑关系,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二是,要较大幅度地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使科研人员过上体面生活。据了解,国外研究与开发经费70%投入到人身上,我们仅30%左右。实际上,知识性劳动与生产性劳动相差很大,在投入的机制和结构上应根据尊重人才的要求进行大的改革,如在重大科研专项实施中,应该提高人员费用的比例。也可以采取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标准较高的年薪制(助研、副研、正研每年的年薪,分别是30万、40万和50万;研究生是2500元。所长年薪是100万)。我认为,给一流人才几十万的年薪,实属不高,现在人才是全世界流动,如果年薪定得更低,就引不进、留不住世界一流人才。

科研要有自主权

统计资料显示,自2006年起,我国的科技经费开始超过日本;2008年,我国的研究人员总量达到196.5万人,是日本(93.5万人)的两倍多。但是,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实用技术研发,我国目前的整体科研实力,却与日本差距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的科研管理机制不同。据了解,在日本,除少数科技工程(比如探月等)是采取计划模式外,绝大多数科研课题是根据研究人员提出的项目建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在我国,除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面上课题是自下而上、由研究人员自己做主外,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课题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靠少数人“计划”出来的。

因此,必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真正解决科技管理的过度行政化、科技活动的过度利益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逆市场化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让科研人员拥有绝对的研究自主权。科研人员可以自由选择课题,进行自由探索。但另一方面,科研单位要实行严格的同行评估(包括国际同行)制度,经过几年后(一般为5年左右),由同行进行考核,通不过的一律走人,实行优胜劣汰。调整科研人才结构http://

现在,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5100万科技人员,和世界科学家对话的有几个?大学生一年毕业的有600多万人,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有多少?目前人才观中,还有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人才在为某种“称号、证书”而存在,许多人才追求的是这个,而不是为了工作需要。因此,加快调整人才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

首先,大学应该先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大学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但现在的大学,根本谈不上创新型大学。我们急需一个大教育范畴下的革命性变革,而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原有模式下的修修补补。必须改革培养学生的模式,解决创新人才培养中“三个不适应”问题(观念、制度、师资),使教育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其次,促进科研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人才成长、发展、壮大的核心内容,现在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都是人才流动的障碍。国外一流大学的老师经历都非常丰富,我们的大学却很少有这样的。面向2020年,人才一定要流动起来,目的是带来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次,我国的整个人才观需要调整,淡化“称号”、“证书”,强调“真才实学”,真正做到以用为本。改变学术“官本位”倾向

改变学术行政化、“官本位”倾向,虽然中央文件已明确提出要“克服”,但实际情况是“面貌依旧”,各方面反映越来越大,这是束缚中国学术发展的严重问题。比如,2010年教师节,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统计发现,在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九成,不带任何“长”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又如,在2009年新增选的院士名单中,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80%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领导;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85%以上是现任官员。有人说,现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官本位”比官府还强,这是非常大的失误,必须下决心推进这项改革。

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是我国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珍惜本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从战略高度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迎接中国人才发展的新高潮。

第三篇: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征,提出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英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947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外,还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讲座、公司考察、自由讨论、个别辅导等。课外活动则主要包括:(1)创业计划竞赛,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投资的商业计划书。(2)“合作计划”项目,指高校与公司、非盈利机构、政府机关等合作,定期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3)大学里的“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创业辅导等。(4)创业论坛,成功的创业家与学生座谈交流,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经验、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创业意识类、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实务操作类,课程实施逐步深入,从入门到意识,再到技能,最后到热情。

英国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而不仅仅是为即将要创建企业的学生实施教育和培训。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1)政府资助在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2)为扶持青年创业,政府提出了多种计划和基金,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3)校外力量包括政府都十分关注创业人才培养活动,为学校提供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面的支持。

英国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创业职业”三个层次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业意识”旨在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文化。“创业通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习惯,学会以企业家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创业职业”侧重于开办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成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助其成为未来的创业者或企业家[1]。

国外的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开发系列完备的创业课程。到2005年,在美国2000多所高校中,大约有1600所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关于创业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创业构思、企业融资、企业设立、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2)依靠坚实的学术研究成果。国外高校十分专注于创业研究和教学,甚至将该类教育作为学校的竞争优势来培养,不少学校将商科学生必修的“管理学”直接改为“创业管理学”。许多大学还开设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和研究会等。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创业学术期刊,巩固了在创业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3)重视学生的模拟体验教育。国外创业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案例分析、演讲、与有实务经验的创业家座谈、计算机模拟等,十分注重学生感性体验的获得[2]。

2.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看,有三种创业教育模式: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并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

厦门理工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立了创新创业园区,2010年获批教育部、科技部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厦门市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校的主要做法是:

(1)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项目合作,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开展“就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研究”项目。获得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起的“首相倡议计划”资助。与日本佐世保高专合作的“通过日中交流培养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技术者”项目获得日本文部省资助等。(2)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由企业家导师授课、以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已纳入教学计划。2009级以后的本科生都必须取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2个学分方能获得学位。联合厦门明翰电气、东林电子、建霖工业等企业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联合设计培养方案、选派师资、实施招生计划、参与培养过程、推动就业与创业等,实验班深受学生欢迎。成立福建省内高校首个“创新创业教研室”,跨系的教研室共有教师42名,师资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3)打造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平台。园区现有29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体验。园区为其提供场地和3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金,并配备一对一的企业家导师定期进行指导。选择一些相对成熟的项目进行孵化,2009、2010年分别提供了20万元和35万元的种子基金。

(4)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梦想工场”、项目展会及淘宝市集等主题活动。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大学的学生互动交流创业经验,联合申报创业项目和参与创业计划竞赛。

总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发生可喜的转变:从名牌大学试点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再到普通高职院校,从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到全体学生,从创业知识的传授到创新素养的培养,从特定环境下的指导到日常教育各个环节。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应用型本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与产业关系亲近。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从学校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培训和支持系统,弥补高校教育力量和资金的不足。政府在工商注册、资金扶持、税收减免、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要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任创业导师,参与创业指导和服务。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发挥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作用。

(2)利用亲产业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创造性意识、精神、人格、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了解行业的赢利模式,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建立企业导师制,让有创业经验、管理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创业项目指导和培训。与企业合作,实际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

(3)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升学生调查分析、归纳推理、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企业导师参与商业计划书的指导,使得创业计划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实际运行。选择优秀项目给予资金资助,让学生创业团队真正进行实际运作,获得创业体验。对于可以商业化的项目,联合企业、政府给予支持,形成学生创业的品牌。

(4)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和教材出版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参与国际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老师与国外高校多交流沟通,感受不同国家的创新创业文化,取长补短;与跨国公司合作,就企业关心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和品牌拓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虎.英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58-59.[2]周波,程艳.中外创业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6):56-58.

第四篇:创业教育--文科财经类高职就业创业创新研讨会召开

文科财经类高职就业创业创新研讨会召开

大学生创业先锋营网讯

本报讯(通讯员邵海峡)1月8日,文科财经类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举行,来自全国38所130余位高职院校领导和专家参会,就如何培养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职业教育中,文科类专业课程如何开展,一直是业界的难题。在本次研讨会上,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所作的“创新办学,建设财贸特色”的主旨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

王茹芹提到,北京财贸职院建设了财贸实训基地,以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将行业、企业、岗位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建设了商贸区、物流区、金融区、财会区、旅游区、艺术区6大区域,以岗位核心技术、典型工作任务和规范的业务流程为内容,自主研发了36门岗位实训课程,开创了学生“上班式学习、研究型工作”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用知识做事的工作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与会代表还参加了北京财贸实训基地落成开课典礼并观摩了财贸实训课程。

第五篇:民办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经济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系统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专业实务,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把握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工作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途径和办法和从事经济研究的能力。近年来,尽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教学条件、环境和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但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体,仍存在重传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本文以如何建立民办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展开了相应的课题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学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民办普通高校达到403所,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多数新建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为培养应用性人才。但是,由于受传统的精英教育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学校资源条件的制约,不少新建民办高校仍沿用传统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完善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是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离不开改革与创新,创新教育理念以推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全面创新。教学方式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这就要求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运用于教学实践。

(二)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知识是十分复杂的,难于直接由他人传递,在很大程度上,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筑的,其构筑过程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学习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知识又具有社会性,是内含在团队或共同体中的,更多地使用合作与对话的方式更有助于教学的提高。所以,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仅适应知识传承的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推行问题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使教师主导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场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现代经济学规范的培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程实践。首先,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社会各界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专业的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其次,大力推广应用模拟教学法。建立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模拟情境中的人和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获取资讯、做出决策等能力;再次,创造条件实施“实战”教学法。民办高校可利用自己优势条件,如在校企业合作企业中为学生寻找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习目的。

二、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将培养目标定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主动参与为主、教师指导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渠道。强化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立足能力培养系统性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整合原有实践环节,整体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课程实践、调查实习、论文设计和课外实践四个环节为重心,从公共实践、学科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四个方面建立逐层递进的阶梯教学层次,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民办高校经管专业的整个学习过程。

(二)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经管专业所学专业知识与其他工科专业有较大的区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产生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使原有管理方法和技能显得陈旧落后,这就要求民办高校不断更新和优化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增强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

(三)引社会进学校,加强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校内设立一体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教学平台和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实习的模拟实践基地,如税务大厅、模拟银行、模拟股市、ERP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开展模拟实践教学活动。民办高校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和改进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硬件条件的同时,应注重充分发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实践中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训练。

(四)推学生出校门,加强与企业生产、社会工作、行业科研的结合。民办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使学生有机会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扮演一个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真实角色。开展真实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基地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建立与企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为民办高校经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社会工作、行业科研相结合的机会。

三、强化第二课堂,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第二通道

“第二课堂”较少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更注重的是实践和运用。这种教育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开展创新创业论坛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报告、创新创业论坛、企业家课堂和成功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等活动,用专家、教授、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学生的“班团组织”、“社团组织”、“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和“创业模拟”等活动,锤炼创业者的心理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浓厚学校学术氛围,民办高校应建立学生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鼓励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术讲座、学术讨论机会。有重点地扶持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充分利用院系的学科优势发展学术性社团,积极鼓励学生办好学术性学生刊物。

(三)创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以学科竞赛为载

体,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设计创新竞赛活动,使学生更多、更早地参与到科研、生产等工作实际中去,增加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会。积极开展校内创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创业实践能力。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开辟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开放性实验室或创新实验室,围绕学生创业内容和项目,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创业市场,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大学生勤工助学等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内创业的实践载体。

四、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质量考核是确保教学活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突破口,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和目标的一个过程。

(一)树立科学考核观,端正对考核目的的认识。考核应着重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等。

(二)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考试题型,减少客观标准试题的比例,加大综合、分析等主观试题的分量,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采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

(三)改进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为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作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运用科学、公平、合理、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实量化和综合测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许多高校建立了学生量化综合测评考核办法。为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型学习,强化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中起到正确而有效的“指挥棒”作用,学生量化综合测评考核体系应补充和完善创新创业因素,在德育记实测评中应补充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测评,智育记实测评应补充创新创业能力的测评。

参考文献:

[1] 张可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职业技术,2012(09)

[2] 郭成.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广东科技,2008(07)

[3] 刘建波.关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潍坊学院学报,2008(08)

[4] 温刚等.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1)

下载关于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讨会的通知(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讨会的通知(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