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2 21:3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和谐社会》。

第一篇:构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内涵很丰富,充满创造力是其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内涵之一。创造力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是一种最高级、最宝贵的能力。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创造活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不可能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

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如何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就是要像胡锦涛总书记讲的那样,“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决破除一切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坚决改变阻碍人的创造活力的做法,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提供创造舞台,努力营造生气勃勃的创造环境和氛围。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愿望是一种可贵的愿望。无论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包含有永恒的创造冲动。现代人的基本特征,是不人云亦云,不囿于成见,不因袭传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有环境条件,乐于接受新的思想理念和新的行为方式,有改革和变化的要求。一句话,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愿望。我们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真正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的主体,切实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愿望和创造实践,善于自觉地从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中获取智慧和力量,这也是党增强创造力的深厚源泉。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人们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打破思想禁锢,激起思想碰撞,推进思想解放,活跃思想创造。要主动了解人民群众创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他们在创造中为社会作贡献,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有创造愿望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切实尊重人们的创造愿望,还要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氛围。一个社会充满活力的标志,就是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创造性,使每个人都富于创造精神,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工作和活动,成为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主体。

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活动是最有可能对价值生产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劳动。表现为创造者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出新的具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其中包括新观点、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和新工艺等。现代经济和社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说到底又是人才以及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对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给予充分支持,是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保证。需要指出,由于创造活动是特殊的劳动,有特殊的贡献,应该有特殊的支持。从政策层面上讲,要有特殊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比如根据创造活动风险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特点,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建立创造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社会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冒险,减少创造活动的成本;在制度安排上,则要健全和完善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通过创新实现自身更多的利益满足,并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支持创造活动还要建立一种保护创造和爱护创造的机制,即允许人们在创造中失败,宽容失败的创造者。全社会应该形成一种鼓励、保护、关心、帮助创造活动的良性机制和浓厚氛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创造中一时失利的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们有可能总结经验教训,东山再起。

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充分发挥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是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创造才能是蕴藏在创造者身上的创造能力,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生产力资源。创造才能的发挥,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将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取得有创造性的成果,对社会有创造性的贡献。如何将人们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要切实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即“四个尊重”,尤其是尊重人才。人才是人群中最具有创造优势的优秀分子,增强创造活力首先必须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他们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各有所为。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风尚,确立人才浪费是最大的资源浪费这个理念。从各个方面创造环境条件,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要冲破一切妨碍人才创造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人才创造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人才创造的体制弊端。要使有创造才能的人有安全感和事业心,少受干扰,一心一意从事有创造价值的劳动。

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成果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理所当然应该得到

充分的肯定,在利益上有充分体现。要建立科学的创造成果评价体系和机制,保证创造成果的价值得到客观和公正的评估。在分配机制上,要充分体现创造成果的价值,将创造成果纳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应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奖励体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发明创造的成果,应给予重奖,形成创造光荣、创造伟大的示范效应

。要建立健全创造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创造主体对创造成果的权利。知识产权不明晰,很难激发人们的创造积极性。凡是侵犯创造者创造成果权利的,应依法严肃惩处。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大力宣扬创造的成果,介绍创造者的贡献,包括典型推广,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造、尊重创造、支持创造的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创造中来。

第二篇: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中国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否则,便可能会出现“拉美化”的局面

●为了防患于未然,顺利度过发展的临界点,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

会,形成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第二个标志是,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第三个标志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同时应当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中国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否则,便可能会出现“拉美化”的局面。“拉美化”是一种病态的现代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当中,人均GDP或许不低,但是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动荡不安。“拉美化”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失败的典型。

为了防患于未然,顺利度过发展的临界点,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形成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公民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基于这种平等的基本权利,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只要是具备了某种能力,就应当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相应的社会位置。同时,还应当看到,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自由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流动机制来实现和保证的。社会流动的重要功能在于,可以为社会位置较低的弱势群体成员处境的改善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可以为优秀者自致性的胜出提供有效的途径。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程度越高,就越意味着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反观中国现实社会,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有碍于社会阶层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必须予以消除的因素,如不平等的户籍制度、进入公务员阶层的身份资格限制、对民营企业家进入一些行业的限制等等。

和谐社会的第二个标志是,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只能按照贡献进行分配。这里所说的“贡献”,不只是限于人们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贡献,而是包括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贡献。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公正规则体现了对社会各个阶层直接性贡献的承认,体现了对阶层之间、行业之间正当的、合理的差异性的承认。应当看到,各个行业领域、各种职业分工的差别,对从业人员的劳动复杂程度、具体的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的难度具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市场对于不同的物品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不同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因之对社会具有了不同的贡献。可见,根据不同的贡献进行有所差别的分配是合理的。对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来说,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公正规则能够起到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作用。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是符合人的利益驱动的本性的,因而能够充分激发社会各个阶层的潜能,使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竞争、进取的状态,保证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常的社会分化进程的推进。这种情形就是对于促进社会整合也有着不可缺少的意义。因为,只有通过激发社会的活力,才有可能将社会财富总量做大;也只有将社会财富总量做大,才有条件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调剂)。

和谐社会的第三个标志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为了保证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团结和整合,就必须在其相互之间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惠互利表现为:处在较高位置的阶层的利益增进不能以损伤处在较低位置的阶层的利益为必要的前提条件,相反,在较高位置的阶层的利益增进的同时,较低位置阶层的处境应

第三篇: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

吴邦国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至关重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良好文化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宣传思想战线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一)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几个重大课题:一是整合社会关系,重点是整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解决社会矛盾,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三是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最迫切的任务是协调好各阶层利益关系,竭力避免个别的局部利益冲突转化为整体的社会冲突。从社会结构理论来,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体制的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使该缩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渐缩小,使该扩大的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逐渐扩大。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层结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这是我们今后要特别加以重视并做好的任务。

(三)认为社会和谐最重要的是能够具有一种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社会和谐机制一旦形成,当社会中有不和谐的因素时,这种机制就能够自发地搜寻、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并发挥调节、矫治的作用,有效地整合社会各部分及各种力量,使社会结构获得平衡,使社会运行在良性的状态下进行。和谐社会的机制包括以下的内容: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

保障机制、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

(四)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即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具体的条件和机制。就人际关系方面看要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必须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培育。就资源配置方面看,主要是通过社会阶层体系这一社会激励机制的建立,在合理的社会差别的基础上,激发社会活力,把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尽可能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流动机制,使社会成员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较低的阶层上升为较高的阶层。就社会结构方面看,合理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例如,构建现代职业体系,使至今尚游离在现代职业体系之外的农民逐步进入现代职业体系,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五)认为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法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也有学者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

在社会,在学校,在家里,我们都无不需要和谐,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在社会,我们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就像是这次的“5.12”大地震,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卫生工作者处处协助人民解放军。一个又一个志愿者重复着他们钟情的口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亲临现场的人们都纷纷捐献出自己的物资,甚至鲜血。有许多志愿者,许多有爱心的人,在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不就是和谐吗?

通过这本书,我还学到了:“做当代中学生应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博大胸怀,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爱无疆的社会。”

和谐中国,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创建和谐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任务,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能产生美,和谐能生发力量。

和谐中国需要大家一起去创造,去维护,让世界充满爱,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同心构建和谐中国的新明天!

第四篇: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邓伟志教授在浙江省委党校的讲演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心向往之,问题是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一、首要的是处理好阶级、阶层的关系

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

中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的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概括起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因素繁多、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然而,同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一样,“丰富”也有二重性。不丰富,相互关系简单,容易协调;丰富了,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协调起来就难了。常量、变量、多变量,函数、反函数,线性、非线性,有时候要协调好,简直是难上难。可是,如果不协调好又不行,非协调好不可。

和谐社会是一曲交响乐。其“音符”,说到底,是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

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以后,两大对立阶级不复存在了,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可是这决不等于没有阶级了,更不等于没有阶层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少不了分层。当今中国有哪些阶层,尚在讨论中,不管是八个,还是十个,总而言之,是没有人否认中国还有阶级、阶层存在这一客观实际。

根据现代阶层理论,阶层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或经济标准,或政治标准,或职业标准。根据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的研究目的,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

首先,经济体制的变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在分化。就连纯粹的产业工人,也因从事不同产业,如夕阳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工人,老工业基地与新兴产业基地的工人,劳动密集型产业下岗职工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工人等,因职业性质的明显差异,其阶级归属感和阶级意识也有明显差异。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么变,工人总归是工人。孙中山先生曾高呼“劳工神圣”,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工人的地位呢?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农民进入了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转化为企业职工。还有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没有稳定职业,形成了流民性质的群体。第三,知识阶层在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形象与新地位,知识经济的出现又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第四,私营个体阶层在发展壮大。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个体私营阶层有了较大发展,他们参与政治的愿望与兴趣越来越大。第五,企业经营管理阶层逐渐凸现出来。在计划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一直属于党政干部系列。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不同阶层存在,不同阶层之间就会有矛盾,有磨擦。比如说,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冲突不是和谐。可是冲突能够转化为和谐。阶层矛盾普遍存在,问题是如何处理。阶层是执政党的政治资源。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卓越的执政党面前,也是可贵的执政资源,也是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执政党犹如交响乐的指挥。指挥有方,荡气回肠。

按照“和谐社会”理论,决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富分配。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中,逐步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其结构形态将从现在的“洋葱头形”,即底层很大但中间阶层发育不起来,演变成为“扁平化”的理想状态,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二是受到改革不及时、不配套的制约,和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病态的社会阶层结构,其结构形态可能继续保持现在的“洋葱头形”。三是由于改革出现重大失误,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停止发育成长,从现在的“洋葱头形”退化为“蜡烛台形”,即底层越发庞大,自底部往上就一路孱弱始终无法壮大,中间阶层不大,头也不大,这样的一种畸形社会形态和社会骨架,根本无法促成现代化发展。

为了实现阶层“扁平化”,应当调整过高收入,反对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应

第五篇: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害的倾向是“劫贫济富”,即通过损害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这种作法如果盛行,会扭曲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激化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而不仅仅是“惠及”少数人。

下载构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写写帮整理)

    社会分层是天经地义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分层犹如棱镜可以把一束光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中国,历史地落实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共产......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本站推荐)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重大意义 摘要: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题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时间2013-10/01——11/05调查地点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领队姓名高远刚指导教......

    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如何深入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进一步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说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为什么说构......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展望美好未来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以一个“和”贯穿其中。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

    构建和谐社会

    电子工程系08应用电子3087307349周阳洋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的道理,做领导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言而有信。信,就是诚实不欺,取信于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