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力学笃行,引领创新(北京精神演讲稿)
力学笃行,引领创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注重创新的民族。从仓颉造字到四大发明,从戊戌变法到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成长离不开创新。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全面的体现出了真正的北京精神。身为一名北京的大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精神以爱国为核心,创新为精髓,包容为特征,厚德为品质,身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抓住北京精神的精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城市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和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历史的北京,是创新融入血脉、化为基因的文明之城。近年来,北京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仍将以创新赢得机遇和未来。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只有不断创新,城市才会不断发展、前进。
今天的北京,是最具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具创新潜质的活力之城。北京是我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89所高等院校和300余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星罗棋布,全国半数以上的两院院士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北京拥有的中央企业总部数量位居全国第一,96家中国500强企业、41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选址北京。特别是,中关村的科技智力资源密集程度之高世所罕见,一批批推动变革、引领发展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天宫一号遨游太空,载人航天捷报频传,成就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我们就读的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我们从延安走来,一路播撒着创新的火种。北理方程式赛车队设计的“黑鲨”号赛车亮相北京国际车展,我校车辆学院设计的纯电动清洁车已经承担起清洁北京的重任。同时,我校又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等多个创新项目,为我们大学生拓宽了创新之路。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以自主创新为引领,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是北京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使北京形成了独具优势的创新环境,为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注入了无限活力。
未来的北京,是在创新引领中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实现创新引领的希望之城。科技是创新的关键。弘扬北京的创新精神,就应当有效参与并引领国际大科学时代,鼓励自由探索,推进协同创新,以北京的精神和智慧实现创造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方式,把北京打造成为国
际科技创新之都。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弘扬北京的创新精神,就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和人才资源集聚的优势,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以世界眼光做好人才引育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中创造知识,把北京打造成为世界创新人才聚集之都。
文化是创新的灵魂。弘扬北京的创新精神,就应当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创新与交流,形成创新的价值导向,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北京打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大学生作为中国精英人才的主要群体,承担着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弘扬北京精神的精髓——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践行学校对我们拥有“高远的志向,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的期望,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和优势的自主创新体系,吸纳世界创新资源和优秀成果,增强核心竞争力,占领全球创新制高点。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北京精神,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
【摘要】“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创新。鉴于当前大学生比较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借助学习践行“红船精神”,创新学习“红船精神”系列活动和践行“红船精神”系列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践行“红船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专家称有的博士生毕业后都不会找课题,实在是高等教育的悲哀。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正处在战略发展机遇期,创新创业已上升为政府行为,高校也把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推动。当前嘉兴正在开展学习“红船精神”建设党建高地活动,嘉兴学院作为红船旁的大学,学习“红船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认为借助学习“红船精神”的东风,在大学生中大兴创新精神、培育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学习样板。
“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创新。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撰文阐述“红船精神”内涵,提出“红船精神”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1]“红船精神”内涵有三个方面“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中国自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有无数次的农民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唯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才是开天辟地的,更重要的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是寻求中国出路的伟大创新。奋斗的理想目标共产主义以及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都贯穿着创新的理念和行动,因此,创新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我们学习践行“红船精神”,就是要学习践行创新精神。
“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决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有可靠的依据的。依据一有工人阶级的条件。“五四”前后中国产业工人已超过200万,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走上街头,实行罢市、罢工、罢课,声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表明中国工人已成为自为阶级,工人阶级呼唤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二有“五四”运动培养的干部条件。经过“五四”冼礼,一批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分子,深入工厂、农村,宣传发动工人、农民,成长为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领袖,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依据三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组织条件。在建党前夕,中国先进分子在上海、北京、长沙、济南、东京等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南陈北李”相约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依据四有《新青年》等舆论宣传条件。为了宣传发动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建立进步刊物如《新青年》、《湘江评论》等。依据五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从此,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依据六有共产国际支持指导的条件。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给予中国很大的帮助,派马林、尼科尔斯基来中国具体指导建立中国共产党。等等。因此,大学生学习践行“红船精神”,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千万注意一定要“落地生根”,要有依据。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接“地气”,有根据呢?依据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围绕创新型人才来设计和培养。依据二要有领导推动。大政方针既定,干部是决定条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领导重视才能最终落实。依据三要有团队合作。教师团队合力培养和学生团队合作学习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依据四是要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氛围是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创新精神多半要靠高校创新文化熏陶熏出来的,有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有了动力和方向。依据五要有学科知识作背景。每每要创新时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学好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才能助大学生创新成功。依据六要有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评价考核是导向,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能使创新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目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强,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是受中学应试教育的遗风影响。中考、高考历经数十年,虽然在不断完善,但几经改革,总给人越改越负担重的感觉。新课改是成功的,但中考特别是高考却是越来越难考的。其次是高校浮噪的学风教风校风影响。大学生在忙什么?大学生中不乏有读书用功的,但也有不少大学生是不好好读书的。大学的图书馆、实验室经常是空荡荡的,情人坡、情人屋等场所到是人满为患;课堂上玩手机、打嗑睡等甚至逃课、考试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总体来说,大学生学风不怎么好,急待改进。教师在忙什么?敬业的教师大有人在,但忙于跑课题、社会服务项目,争科研经费,被学生喊为老板,心思不在教学上,经常叫学生为自己打工的事常有报道。校风有好的,但问题很多。学校领导们经常忙于跑项目、泡会议,以至于学校改到痛处是课堂教学改革、改到难处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第三是受社会重文凭轻能力的大环境影响。招生看分数,难倒怪才奇才。就业设学校门槛、专业门槛、文凭门槛,实质上就是轻实际能力。第四是受传统文化中求稳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中有“出头檐子先烂”、“枪打出头鸟”、随大流等思想,这种消极文化遗风犹存,“小富即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思想就是例证。要改变这种现状,一定要下猛药,关键是政府要在创新制度和创新体制上进行实质性的推动。当然,学校也要发挥主动性,在现有创新政策下,挖掘潜力,巧借各种创新平台,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嘉兴学院借助学习践行“红船精神”活动,创新培养创新人才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第一,开展学习“红船精神”系列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学习“红船精神”系列活动有“听一场红船学术报告、看一部红船专著(影视作品、南湖革命纪念馆)、听一堂红船党课、开一场红船歌会、写一篇红船征文。”依托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雄厚的学术研究力量,由中心主任陈水林教授领衔开设“红船精神”系列专题学术报告,陈教授研究“红船精神”二十多年,承担过省部级课题,出版了专著,发表论文多篇,是党史研究专家,因此学术报告为学生解读“红船精神”内涵,理解其创新核心内涵帮助不少。专著有《“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陈水林著)、《弘扬“红船精神”精神争做时代先锋》(胡建成著)等等,专著的容量比讲座更大;看一部红船影视如《开天辟地》,接受共产党社会革新的视觉冲击;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在革命前辈革新社会的实物展示中给大学生烙上继承革命遗志的印。在党课中专门安排有关“红船精神”内容,为党课增添南湖特色。红船歌会以听觉冲击宣染红色氛围。在此基础上,大学生们总结自己学习“红船精神”的体会,抒发自己对党的感情,阐述对“红船精神”的理解,检阅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面貌。第二,开展践行“红船精神”系列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践行“红船精神”系列活动有“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职业生涯规划、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小发明活动”等等。“三下乡”指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和教育下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要经过方案设计后报学生处、团委申批,凡批准的三下乡活动都能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在服务项目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能对农民有实惠的项目。社会调查是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习需要,由教师开列调查题目,学生自由组建课题组,经申报立项后(重点调研课题还可获得学校经费资助)实施,最后以调研报告或论文形式经评审通过方可结项。职业生涯规划现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选的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大学生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从自在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作了制度上的安排,真正的自觉还得靠学生自己对专业的认同才能做到,老师要做的就是对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解读、指导。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是高校常态的服务社会形式,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嘉兴学院大学生在服务省运会和全国残运会中得到省委领导和运动员们的肯定。科技小发明在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历年的省大学生科技发明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明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发明竞赛将在嘉兴学院举办,这也是对嘉兴学院大学生科技发明能力的最大肯定。借助学习践行“红船精神”活动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要切合实际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6-21.本文是2010嘉兴市社科规划课题《打造“红船精神”引领的嘉兴思想高地建设研究》和2010嘉兴学院平湖校区科研课题《“红船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101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姜仿其(1964-),男,浙江平湖人,大学本科,哲学学士,浙江大学访问学者,嘉兴学院平湖校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
第三篇:北京精神演讲稿
大北京,大情怀
北京从来就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从战国时期的燕国,到明清时期的紫禁城,这座城市蕴含着让人探寻不完的故事和历史,似乎每一块砖瓦的下面都藏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北京看似平凡的胡同文化包含了明清时期百姓的生活和八旗子弟沿袭至今的贵族文化;幽静的紫禁城融入了皇室至尊的权威和神秘的内廷秘史;繁华的前门大街、辛苦的人力车夫、不间断的叫卖声构成的是浓郁的老北京文化。北京的天空下包含着绵长的历史,从古至今、包罗万象,这便是北京的包容。咱北京的京剧,也完美的体现出了北京的包容中的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被譽為國粹的京劇,是由各地的地方戲曲融合而來。安徽的徽劇,湖北的漢劇,江浙的昆曲,陝西的秦腔,在北京這樣一座包容的城市中慢慢融合,最終孕育出了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更成為了我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瑰寶。北京大概也就是在这种南来北往的交往与交融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城市的性格——包容。
在经典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中有这样几句歌词“不管远近都是客人 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再一起 我们欢迎你”是啊,在北京的胡同里,你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人走在一起,却丝毫不觉得突兀,在八达岭长城上,你可以听到各种语言的欢声笑语,却不会感到奇怪。在这里,西洋建筑与古典风格相映成趣,高楼大厦与四合院儿相得益彰,八大菜系与全球美食鳞次栉比。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相聚,在这里奋斗,在这里交流,不知不觉间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真真切切的体现出了北京人的热情好客,更体现出了大北京的包容的情怀。北京的包容更是一种宽恕和原谅。北京人会用自己最宽容的善良之心原谅每一个无心的错误。在缓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一次次成长和挫折,北京的人民经历着反反复复的荣辱跌宕。但是,无论是北京还是北京人都用自己包容的心灵原谅了无心的过错、理解了历史的必然。北京的包容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放飞了华夏儿女的希望。是啊,這裡是北京啊。这里是有着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的大北京啊。那麼作為新时代北京人的我們,如何去發揚包容的精神呢?
我想或許包容不需要多麼偉大的情懷,只需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待人接物寬容一些,同学之间相处包容一些,能夠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甚至对一些言辞激烈的批评也能理智对待,择其善者而从之,但也不完全失去自己的個性。有了矛盾能够平和的解决,有了欢乐也能够与大家分享。做好每一件小事,讓咱大北京精神起來,让咱们的情怀也更加宽广。
第四篇:北京精神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早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向社会发布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表述语。爱国是每个公民都应印在血液里,刻在骨子上的品质与精髓;创新是每个公民都应不断培养,不断激发的精神与活力;包容是每个公民都应凝聚于心,牢记于心的为人处事规范;厚德是每个公民都应时刻具备,时刻恪守的品格与德行。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需要拥有高尚的人文精神,一名公民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守法精神。“北京精神”正是这三种精神的最好诠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短短八个字,却高度涵盖了中华浩瀚文明源流的所有文化底蕴与精神品格。这是我们每一名公民都应努力奋斗的目标!
现在的生活中有些公民会为一点小矛盾斤斤计较,继而大打出手;有些公民在楼道内相互对骂,并以此为乐。也许,在你看来,这只不过是坏习惯,与违法犯罪相去甚远。但是,哪一次犯罪行为不是从坏习惯开始的呢?学习北京精神,培养的是我们内在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公民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利益。刘备去世前,曾在遗诏中劝诫其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今,我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大家:让我们分清生活中的善恶事非,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此,方能真正传承北京精神,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北京精神演讲稿
“北京精神”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精神,是一个民族屹立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根基。而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北京精神”是北京人千百年来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来源于时间,归功于人民。北京这座文明古都,厚重的历史气息,古香古色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整个城市的主打。
北京到底有着怎样的灵魂,它的文化精髓到底在于什么,或者说,北京这座好似神仙智叟一般的城到底是有怎样的精神才能令人们如此敬仰她。爱国,是北京城市精神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它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时代精神,展现了北京时刻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创新,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它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近年来,北京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仍将以创新赢得机遇和未来。
包容,即宽容、容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北京也必将继续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
尤记得,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面对痛恨自己的将军廉颇,一句话都未曾有过责怪之意,欣然接受廉颇道歉,并且与他交为兄弟朋友。你可能感受到蔺相如的包容宽厚?
尤在叹,楼下的外国邻居有一天大清早起来晨练,我向他打招呼时他竟激动地对我说:中国的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说得真好,北京人都是宰相!我听后虽然觉得有些好笑,但是,我却不禁在心中叹了又叹:这就是北京独有的精神啊!
来过北京的人都会遇到过这样一群人:或许你不小心踩了他们的脚,或许你因慌张撞翻了他们的东西,或许有些事是你错在先。但是你都会得到同一种
待遇——他们不会怪你,不会为自己的损失而斤斤计较,甚至会先关心你的状况如何。说到这,你有没有回忆起,那些善意的笑容,那些温暖的问候,还有那种精神?我们此时大概都会相视一笑,是的,这种精神我们在北京都体会到了。
北京精神是北京独特的一面旗帜,“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这个有着千年古城在经历了几十个世纪的文化积淀,也让人感受到,古城虽老去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仍保持着青春活力,与时代接轨,与国际融合。北京精神不仅仅是指北京土生土长的人,而是包括每一个身在北京的分子,从学生到技工,从青年人到老年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是北京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北京精神不是一串词语的组合,而是需要每一个身处北京的人去真正继承这些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