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继承”与“推翻”——创新式人才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21:2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继承”与“推翻”——创新式人才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继承”与“推翻”——创新式人才的培养》。

第一篇:论“继承”与“推翻”——创新式人才的培养

论“继承”与“推翻”——创新式人才的培养

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曾经说过:人生在于推翻,而不在于继承。我认为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就是让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们要学会去创新。

由于受名人名言的启示,我对人才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首先,创新意识要强烈。

目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创新是其主要特征。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即内力。

只有创新,才能掌握市场竞争优势,也能拥有一定量的社会财富,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好奇心理,使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一个新的发展:即从创新的兴趣爱好到创新的意志品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或者说是推翻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挣托那种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绳索,用不断更新的方法去教学生,尊重和热爱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其创新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他们要刻璞见玉,善于引导,着力培养其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追根问底,举一反三,凡接触同类事物,要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解决途径。

其次,思维方法具有科学性、思想性。

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是指人们为取得创新的思维成果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它是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即求异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传统思维,注重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归纳与演绎法的思维素质的培养。从问题的多端性,可以产生大量的新假设;从问题的伸缩性,可以改变思维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事物,正如古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种感受性思维;从问题的新奇性,去探索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讲的是获取知识要有主动性。

任何人在创新之前,他都应具备一定的能力,这里也包含占有丰富知识的不可缺少的一面,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工具,还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知识含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和限制创造成果,以及其价值的高低,创造活动的成功与否。这是固为创造活动的本质所在,也都是在已有的知识信息的从新组合来进行的,知识越多,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就越多。如,一个不懂得电学原理的人,他就不可能发明有价值的电力设备。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重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发展到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的去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新事物,不断争强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总之,培养人才的工程量是繁重的、巨大的,正如前人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培养创新人才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转变观念,摆脱或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的束缚,把培养创新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其次,要想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工作者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形成创造性的教风和学风;再次,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开展各项教育改革,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观念更新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与运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农远设备的利用以及各种技术的合理处理等。使学生创造情趣得以培养,创新素质得到提高。

第二篇:实施创新式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近年来,随着科学育儿观念、理论和相关知识的日益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儿子入学后,我一直思考和尝试着怎样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潜能,努力促使他成为真正合格的小公民。下面简要谈谈自己是如何转变传统观念实施创新式家庭教育的做法。家长普遍认为学习就是埋头苦读,看着孩子

不离书桌就心满意足。实际上学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还包括健全人格、强壮体魄等,所以我注意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每天既督促儿子完成作业,又辅导他练练奥数,还引导他阅读有意刊物,更加强体育锻炼。星期天既带他游览祖国胜景,也教他选购物品,更要求参与家务劳动。让我的孩子就像陶行知说的那样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有些家长为了树立威信,常常板着脸作威严状。我觉得家长有一颗童心更利于和孩子融合与沟通。如学校布置学生回家制作一个城堡,我就和儿子一块儿找泥巴,一块儿和泥、雕刻;儿子做完作业要玩捉迷藏,我就和他东躲西藏;儿子想弄清蚂蚁有几只脚,我会和他一起趴在大树下找蚂蚁。我天天没大没小地和他“玩”,在玩中授给知识,激发探究热情,调节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批评责怪孩子而很少表扬。我想我们是否改变一下思维方式,用赏识的目光、赞美的语气、鼓励的语言对待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信心。儿子初入学,学校要求诵读古诗词,可深奥的语句常使他泄气,我就一次次地鼓励他,每背诵一首古诗就给予不同方式的表扬,当背出十首古诗就封他为小诗人。这下他越读越有劲,一学期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从中我体会到: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

还有部分家长拼命地工作,言称为孩子的生活与教育打好经济基础,也愿意在孩子的身上投资,化高薪聘请家教名师,就是舍不得时间陪孩子,许多独生子女经常感到孤独。我则认为亲情是最重要的,和孩子做朋友,多抽些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更利于他们的成长。我擅长钢琴教学,很多人问为什么不趁着年轻赚上一把。我告诉他们: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个,我愿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地融为一体,倾注到儿子的成长过程,指导他开智明理,这不是更赚吗?

为了孩子的成长,愿天下父母都重视并做好家庭教育。

第三篇:论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论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为实现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培养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结合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探讨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的途径。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而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已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近年来, 随着国家打造世界造船强国战略目标的确立,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培养创造性思维,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所谓创新型人才通常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是一群能根据一定目标, 运用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和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形或无形产品的人[2]。传统人才培养大多注重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较为被动。这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相适应,且与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不相吻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仅仅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及国际竞争, 振兴有中国特色的船舶工业事业,造就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成为首要因素。目前我国船舶工业除了依赖劳动力丰富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外,更需要在主流船型的设计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有所创新,提高船舶配套设备国产比率,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这些都需要一大批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优秀人才来共同完成,这种需求也决定了我们要调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当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要培养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及创新能力,需对现有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有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 也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可通过大力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构建学科方向优势人才群;重点培养和全面提高相结合, 造就一批学术水平高,在专业领域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此外,通过教师进修、学位学习和出国访问等不同的途径提高

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职责意识;积极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手段,确保知识传授手段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师资条件。2.2 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是国外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因此,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分析和预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特点,服从社会需求变化,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提高办学质量。经过多年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得到进一步整合与优化,在具备普通工科专业特点的同时,兼顾本专业的行业特色,从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出发,形成了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应用教学模块等组成的完整课程体系。2.3 教学手段国外大学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较偏重于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积极营造独立思考、自立研究的学术平台。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曾经指出:在大学,最明显的需要是停止对传授固定知识的强调,转而强调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多年来一直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和改革,鼓励多样化教学, 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等形式更新课堂授课方式。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开办交通大讲堂、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等多种形式,如“南华杯”新概念船海工程设计大赛、交通科技文化节等,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广大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启发创新思维。

2.4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课外严格的科研、实践能力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船是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特点, 因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实验教学。围绕整合本科教学实验资源,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等核心内容进行,分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拓展训练3大类,并精心编制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优势。在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提供硬件支撑。2)专业实习。根据造船企业生产需求和实际接待条件和方式,采用实地和模拟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专业实习环节。在专业实习周期中, 安排了学生到大型造船厂实习和校内虚拟实习两大实习环节。目前本专业与国内一流造船企业如上海沪东中华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文冲船厂等单位签订了有关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校内建有虚拟实习的平台。3)毕业设计。探索用不同的方式改革毕业设计,对同类型毕业设计组建毕业设计指导小组, 制定毕业设计指导书,统一指导标准、设计工作量和设计深度,集体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根据本专业的行业特点,除要求毕业设计选题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外,每年还选择部分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科研能力。另外,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将部分毕业学生送往设计、研究单位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并聘请这些单位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取得了良好效果。3 结束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是社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培养创新

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是实现我国成为造船强国所必需。对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求师资建设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外,更重要的是应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

第四篇:创新式教师素养提升

创新式教师素养提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是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课题。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教师必须首先是个创新型的教师。

一、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Th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教授针对中国教育的时弊,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教育基本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这种模式如果不改变,再过三十年也很难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创新型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创新型的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主,辅之以与教材有关的生活材料,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指导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社会。开放型的教学手段不再是“教师一张嘴,从头讲到尾”,而是借助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实现由平面向立体、单向向多向的转变,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

(二)、教学思想上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

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能力培养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三)、变阻碍和压抑学Th创新能力的教条式、灌注式、他主式等教学方式为自然引导式、提问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式。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头脑是容器,教师只要把知识灌输进去即可,在此影响下,变成教师教、学生记,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的学习完全受制于教师的教。教学中重照文理解轻怀疑求新,重逻辑思维轻发散思维,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缺乏求新求异求实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摒弃这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已被实践证明了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引导式、提问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式。

自然引导式教学的实质和基本作用在于充分发展学生独立自主的品格,进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创造主体。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拐弯抹角地迫使学生接受既定的现有的结论,而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去探索未知的东西。教师帮助学生产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为所获取的每一点知识付出足够的创造性劳动。

提问讨论式是由教师直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能力出发促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自主探究法的实质和基本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即创造力。它主张在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始终作为教学的一个首要环节。它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始终存在着众多的未知领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走上创新之路。

二、要科学看待学Th创新和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教材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以及自身的素质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科学看待学生创新,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对培养学Th的创新能力有个科学的认识

创新是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潜能,对于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来说,创新主要是指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够独立地掌握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目前好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好多错误的认识。

(1)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是对有高深学问的人而言的,认为中小学生谈不上创新。其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一定是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出什么新东西,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学习的创新,学生学习中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2)有些教师没有摆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关系。有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加重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负担,同减负精神相矛盾。其实不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真正落实好减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轻视和排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样没有创新,基础知识也就成了一潭死水。知识本身是不存在创新不创新的,而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却有了是否创新的变化。

(3)有些教师忽视了对后进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创新能力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事。这也是错误的,我们既要重视对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后进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信心。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勇气,激发他们的创新的欲望和信心。

(二)教师要积极从事教科研,带头创新,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学习和研究,不断追逐学科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授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中去实

践和锻炼,使自己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在教育教学领域内自由探索,自由创造。

教师带头创新就是教师自身必须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支配下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因为教师的创新对学生来说最具体的、最可感的、最好的示范。只有在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影响和带动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只有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了解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才能更有效地将知识传授和开发创新思维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创新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各方面,如果教师满足固守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观念,以不变应万变,那是断不可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

三、要为学Th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已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课堂是教师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战场,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弘扬独特的个性,展露创新的潜能,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个课堂教学的特征是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敢于争论、弘扬个性、富有创见。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和微笑带入课堂

教师要给学生以微笑、信任和期待,切不可板面孔说教,给学生畏惧感,从而抑制学生的创新欲望。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的微笑和期待会给对方一种信念,会帮助他挖掘无限的潜能,唤起他对美的不懈追求。创新也是如此。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充满爱心、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最有效地学习,也才能最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热爱创造型的学Th

一般说来,没有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发明家的,但不一定都喜欢创造型的学生。德国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创造型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是不太受欢迎的,他们的行为不合群,也不友好,而且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也很少。据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顽皮淘气、放任自流、所作所为不合群、时逆常规、处事固执、较幽默等性格特征。高创造力儿童的这些特征,都是我们许多教师所不能容忍的。好多教师喜欢规规矩矩、百依百顺、照我的葫芦画瓢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热爱创造型的学生。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民主化的教学风格

综观目前教学状况,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重师道尊严,轻学生学习主体的不民主现象仍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民主化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主体主动活泼、自由生动的发展。反之,专制型的教学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使学生失去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四、要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Th的学习主体作用

所谓创新,总是与主体性、自觉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可能有创新,主体性和自觉性是创新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一)、教学中要给学Th积极的评价,激发和培养学Th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在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必要。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外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只有当学生的回答跟自己准备好的答案完全吻合才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二)、教师要鼓励学Th大胆质疑问难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就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巴甫洛夫指出: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北京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向学生提出学习语文“三、三、三原则”,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他的这“三、三、三原则”正集中体现了一种“怀疑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那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即逝的求知火花得到燃烧发展。

(三)、真正把时间还给学Th。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上完全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后又布置大量的作业进行机械式的重复式的训练,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时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多讲为少讲,能不讲的尽量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自主学习。

五、要注重对学Th求同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创造力较高的人兼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能力。求同思维是指朝着同一方向进行思维求得答案,它只要求找到正确的答案即可,而求异思维是指思维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向着多方面发展,找出合适的答案愈多愈好,求异思维包括想象、创造、启发和猜测等诸方面,它更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活动的全过程需经过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而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于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好多教师常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使学生走向教师圈定好的标准答案之中,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一个创造型的人必须善于求异思维,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特性、灵活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不落俗套。

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想象是发明创造的桥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论企业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

论企业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论文从人才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辅相成与相互冲突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出发,阐述了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需要企业。企业组织能够针对每个员工的自我实现目标,激发员工发挥潜能去实现自我价值,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趋于大同,使二者在共同进步,共同获益。总之,企业要像家一样,让员工成为家庭的一员,让每个员工都在公司有家的感觉,大家都在为了这个“家”,在尽心尽力地不懈奋斗,从而应证我们中国传统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永保旺盛生命力的发展,而人才的培养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二者既是相辅相成的,在某些方面又是相互冲突的,如何处理好企业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上的“弯道超车”的根本与支撑。

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其中有这样一个成语“厚积薄发”,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作为一个企业也应该是这样,要讲积累与沉淀,要底蕴,而企业的沉淀、底蕴是什么呢?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企业的沉淀与底蕴给了个合理的定义: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很明显,在张瑞敏眼中人才是“第一产品”,也是其所追寻的沉淀与底蕴,是海尔赖以发展的根本。

在知识经济和创新加快的今天,人才已不仅是企业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同时又是企业技术水平的标志。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把人才发展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之首。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科技的发明创造者,是先进科技的运用者和传播者。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才就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特殊要素、根本要要素。人才不仅是再生型资源、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才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资本,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人才作为资源进行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企业只有依靠人才智力因素的创新与变革,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有计划的人才资源开发,把人的智慧能力作为一种巨大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才能达到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在这里来看,企业人才与发展是相互相成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发展。我们知道物理学中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这两种力之间的关系就像企业和人才之间关系,在一定距离上吸引力会大于排斥力,二者会相互靠拢,如果超出这个距离,排斥力大于吸引力,二者相互之间排斥,冲突矛盾的产生势必会造成人才与企业的离心,从而影响发展的乏力,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企业如何把握人才与企业的“吸引力”与“离心力”的距离,保障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企

业与个人的共赢?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关于人才的归属感是其重点的重点。

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人文色彩,中国人是很讲感情的,拥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在这丰富的感情世界中尤其是一种归属感——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这关键是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能体现出人本人性,能体现出企业与员工利益息息相关,这样公司与员工的使命和目标才能结为一体,员工对企业组织才有归属感。如何建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归属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组织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说的通俗点就是有“魅力”,有聚合力,能吸引人才向其靠拢,这种底蕴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公司形象,它是公司发展的指导思想,核心,是公司最“美丽”的地方。所以企业组织要不断塑造公司的企业文化,要不断的钻研其中的精神,拓展其内容,与时俱进,时时保持底蕴的先进性,通过其先进性让人才不断聚拢。

其次,企业组织要善于发现人才的能力,让他们在企业组织合适的位置实现最大的效力。“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每个人的擅长不同,企业组织各部门需要的人才也不同,企业组织要人尽其才的科学规律去优化人才使用结构,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让每个员工在其岗位上体现其价值,体现其梦想目标,在员工在工作中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更近,更趋近与共赢。

第三,企业组织引进竞争机制。当前社会是个“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竞争的社会,企业组织是社会的一份子,在其中,如果没有竞争机制,必然会被历史的巨轮给淘汰。因此创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强化内部竞争机制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良性的竞争机制与合理的奖惩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常此以往,还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带动所有员工积极奋进,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四,建立健全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有竞争就有进步,而进步是需要培训,合理健全的教育培训能让企业组织员工进步,能使整个企业在社会中进步,这是一个整体,一个整体的进步。并使培训机制与后期的任用选拔机制、奖惩机制相结合。构建企业独特的培训体系,形成效果良好的培训机制,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从而支撑企业的竞争优势。像IBM、海尔、沃尔玛、百胜等许多知名企业能长期屹立于名企之林,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有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培训机制。培训机制不仅要有,而且要富于特色,还要公平,对培训的结果能进行有效的测定,更能把良好的培训结果加以利用。这就需要把教育培训机制与人员的任用选拔机制和奖惩机制相结合。

伟大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

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企业能够针对每个员工的自我实现目标,激发员工发挥潜能去实现自我价值,那企业将从中获益匪浅。企业要像家一样,让员工成为家庭的一员,让每个员工都在公司有家的感觉,有我们中国传统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

看一个民族的未来,主要看这个民族母亲的素质;看一个企业的发展后劲,主要看企业中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人才的成长决定企业的成长,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未来决定企业的未来,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企业的未来;谁把握人才,谁就把握企业的命运!而把握人才,就在于“家和”!

下载论“继承”与“推翻”——创新式人才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继承”与“推翻”——创新式人才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论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点击浏览该文件论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世纪,作为党的助手,青年先锋队的共青团,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带领青年建设新世纪的历史重任......

    《电磁继电器》创新式教学设计要点

    《电磁继电器》创新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电磁铁的构......

    创新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调查问卷

    创新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调查问卷 杜春丽 1、 在我采用兴趣教学法之前,你们每天自学英语的时间是(A) A、半小时B、1小时C、2小时 2、在此之前,你们能有多少学生能自己预习新课:( C......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1班季守群20082989 摘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科教兴国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针对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创人才培养计划书

    科创人才培养计划书一 培养目标宣传科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同学们对科研探究的兴趣。引进科创人才,通过培养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建立起协调的科研团队。二 人才来......

    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

    凤凰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集团公司层面,都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尤其在我们公司,关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交流在......

    论抗震防灾人才培养(推荐)

    抗震防灾人才培养浅谈 秦皇岛市抗震办公室 赵洪涛 摘要: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抗震防灾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人才培养方向、管理和培训方式。 关键词:抗震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