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临沂申论八条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 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倡导„„的理念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
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实 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利益相关制度/分工制度/规则制度/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
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 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
人员等等建立
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监督(舆论监督)领导(上级)监管加强检查(事 前、事中、事后全时段、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全面整顿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 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万能标题: 多管齐下,„„ 为„„开方抓药 由„„现象引发的思考
(三)开头的万能句式: „„问题引发的思考 „„问题带来的启示 对„„现象的反思 反思„„现象透 视„„现象
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XX 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
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针对以上导致„„原
因,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
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
(四)结尾的万能句式万能句式 A: 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
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有效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适用于国家问题)
万能句式B:
„„对于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适用于北京问题)万能句式C: 按照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实现北京“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发展目标,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
谐社会首善之区具有重大意义。
(五)过渡
1. 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
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 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第二篇:2012山东申论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省市)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过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 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回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一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 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第三篇:山东及临沂区域经济试题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一、两点拉动,青岛为龙头、半岛城市群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显现
1、海、陆、空交通网推动山东省区域一体化进程
(1)五纵四横公路、三纵三横铁路快速交通网初步展现
山东公路以通车里程长、路面等级高闻名全国,通车里程、公路密度均居全国前列,规划2008年形成“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速公路主框架。同时,德州-烟台、青岛-临沂铁路的规划和修建,将使山东境内形成三纵三横的铁路网络。
在不久的将来,山东境内将形成五纵四横公路、三纵三横铁路编织的快速交通网,促进网络节点中基础实力较为雄厚的经济区域中心的发展,加速山东省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2)经济日趋外向,促山东经济向具海、空交通优势的青岛聚集 外向型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可以预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外向型经济仍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海港、空港成为经济发展要素聚集地。如图3-3.2所示,在山东省境内有济南和青岛两个国际机场,烟台机场为国际航空货运口岸;港口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威海,同时拥有海港和空港的只有青岛和烟台。从海港的吞吐量和空港的国际航线来讲,青岛远比烟台强得多。因此,青岛在外向型经济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3)青岛、济南区域双中心托起山东经济天平
青岛和济南是山东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济南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站。胶济铁路线东西横穿山东,青岛、济南分别处于胶济线的两端,共同撑起山东经济的天平。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所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将青岛和济南作为山东规划为区域双中心城市,青岛是山东省区域经济中心,济南为山东政治、文化、教育中心、鲁中南经济中心。烟台虽有港口、航空以及烟大铁路的重要支撑,但由于港口、航空的规格较低,对山东内陆腹地的辐射范围较小,难以承担推动山东经济发展的重任。
2、山东省将重点发展半岛城市群,青岛的龙头地位凸显(1)山东省今后将重点发展半岛城市群 根据山东省的城市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沿海城市经济带和齐鲁文化城市带,构建以济南为中心的鲁中都市圈、以青岛为中心的胶东都市圈、以济宁-兖州-邹城-曲阜为中心的济宁都市圈。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省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强化沿海、济青聊、日菏、京沪、京九五条城市发展轴,促进全省“一群、两带、三圈、四层、五轴”城镇布局的形成和发育。
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城市和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日照、东营6个设区的市。半岛城市群聚集了山东省主要的优势资源,拥有76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占全省的75%),是带动山东经济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区域,也是发展水平最高、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经济区域。(2)半岛城市群崛起,龙头城市不可或缺 在区域间生产要素争夺空前激烈、中心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决定性因素的今天,“半岛板块”要想在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夹缝中异军突起,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龙头城市是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增长极的集聚效应将对腹地经济产生类似火车头的带动效应。增长极的综合实力越强,集聚和扩散功能就越强,带动作用也就越大。上海之于长三角如此,港、深、穗之于珠三角都是如此。在半岛城市群中,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决定了其最适合担当半岛地区的龙头城市,这是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演化的必然。青岛位于中国大陆伸向西太平洋的最前端,国际知名度大,是日韩产业转移的最佳桥头堡。目前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占整个山东省的65.2%,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分别占全省的35.6%和44%,具备了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的坚实基础,最有条件率先建成面向国际特别是日韩的产业协作区和制造业基地。
二、注重科技创新和培育服务业
1、注重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和水平。
(1)要加快三大基地建设,以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建设为依托,打造济南信息通信产业基地;以济南、淄博、威海、莱芜等为依托,以晶体材料、氟硅材料、碳纤维、冶金材料的开发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沿海8市为依托,发挥国家技术优势,规划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开发基地,为海洋产业链条的形成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2)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3)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对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行定期评估,重点支持自我发展机制完善、对行业科技进步贡献大的中心的建设。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海内外大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山东,海内外大企业在山东设立的研发机构,经认定后按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2、培育服务业
“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按照构建“一圈(以济南为核心,包括淄博、泰安、莱芜、滨州、德州和聊城的都市服务业聚集圈)、一群(以青岛为龙头,包括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临沂的半岛城市服务业聚集群)、一带(以济宁、枣庄、菏泽为节点的鲁西南服务业聚集带)”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努力实现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全面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交通和现代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务、节庆和会展业、商务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对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和融合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
(2)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紧紧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一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在巩固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规模优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积极创新经营方式,不断提高面向居民生活的传统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消费性服务业。逐步把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
(3)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村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充分发挥农村服务业在促进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临沂四大奇迹
临沂作为素称沂蒙山区的革命老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在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变迁过程中,在区位优势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又面临着两步并作一步走而又不能走回头路的压力。处在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地的“经济洼地”,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而不致陷入更为被动的境地,是关系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前途命运的选题。这是作者对临沂所处发展环境与历史任务的总体判断。在临沂,最吸引人的是“四大奇迹”。
城乡建设上的“城市奇迹”。在临沂,最令人惊叹的是临沂新城。在短短七年间,临沂城区跨过沂河、祊河,建成北方最大的水城。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62平方公里扩展到152平方公里,人口由2002年的65.4万人增加到162万人,成为山东城区人口仅次于济南、青岛的第三大城市,也成为淮河流域城区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市场名城”等“国字号”荣誉相继花开临沂。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所说,现在的临沂已经不是大家以前印象中的贫困革命老区,而成了山东面貌的一张名片,有着大城市的气派,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
体制机制上的“市场奇迹”。以长江以北最大专业批发市场著称的临沂商城,是临沂市的又一张名片。临沂城西80多个专业商城连成一片,每座专业市场自成一城,连绵成势。每天有数10万人、数千车辆出入市场,使人感受到来自民间的无限活力。临沂举起“天下物流”的大旗,着力发展三大物流基地,100多家物流公司高调进驻,一张从临沂撒出的大物流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区。由于物流成本比一般城市低30%,使得临沂成为全国物流分销的中转站。2009 年,大市场物流总额已高达 1500亿元。
经济增长上的“速度奇迹”。这七年经济增长一直保持13%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临沂历史上持续发展速度最快的七年。2009年临沂市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1.5亿元,增长14.1%。从速度里看到的活力,在《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 5位,成为全国唯一进入前十名的革命老区。2009年的GDP在全省17城市中居第7位。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00亿元,年均增长14.4%,分别高出全国、全省3.3个和1.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52美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7%;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76.2%和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4%和13.4%,达到18644元、6761元。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84亿元,年均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亿元,年均增长19.4%,增幅居全省首位。
形象提升上的“文化奇迹”。在临沂,一个响亮的口号,流传在每个人口中,这就是历经20年而不衰的沂蒙精神。延续七年的构筑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大解放宣传教育活动,从最初的解决“守、怕、难”等落后观念开始,到今天形成的”抢抓机遇、跨越发展” 的理念,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临沂人摆脱封闭,走向富裕文明的强大推动力。近年间,围绕沂蒙精神的文化活动,可谓好戏连台、异彩纷呈。仅仅2009年,三项红色经典获国家大奖:大型水上演出剧《蒙山沂水》室外版在沂河水面常年演出、电影《沂蒙六姐妹》和42集电视连续剧《沂蒙》,相继刮起红色飓风,使“沂蒙”这两个字空前响亮。
更使人感奋不已的是,临沂人普遍具有的“热爱家乡,推介家乡”的文化意识。无论是接触市领导、机关干部、出租车司机与家庭妇女,亦或是来临沂打工的农民,提起临沂个个滔滔不绝,都劝你到沂河边上走一走,看看那数十座20层以上的高楼群,看看临沂大城,洋溢着一脸的“自豪”。临沂干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位置感“很强”。所在部门、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类指标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排名,今年要争取进几名、创造什么目标,向客人介绍起来如数家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被临沂人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感受到新文化、新精神、新形象是临沂一道使人激动、催人奋进的美丽景观。
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跃升的加速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重大契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发展,鲁南临港产业区的规划建设,拓宽了未来发展空间;我市是人口地域大市,商贸物流基础雄厚,区位和资源特色鲜明;全市上下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同时,我们也面对严峻的挑战:国内外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我市尚处于相对欠发达状况,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特征,切实增强机遇、忧患和责任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因地制宜、乘势而为,争取新一轮区域竞争的主动权,谱写科学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城镇化主导、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经济文化一体化战略;着力膨胀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着力提升产业结构和发展效益,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着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联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和长三角的鲁南经济文化中心,加快建设富强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山东临沂社会保险试卷
山东临沂社会保险试卷
一、单选题(单选题)共 20 题
1、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本题分数:2 分)C、用人单位
2、()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年金,应当按照《企业年金试行
办法》的规定执行。B、企业年金
3、下列不符合领取职业年金的是()。B、缺少看病费手里又没钱
4、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第八项中的因工死亡补助金是指《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工伤发生时上一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C、20倍
5、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A、随本人转移
6、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缴费、员工个人缴费、()三部分组成。A、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
7、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B、十五
8、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二)();(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
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A、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9、(),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 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D、住房公积金 10、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A、社会保险法
11、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承担。D、政府
12、全面实施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保障对象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筹资标准的()左右。C、10%
13、以下那项不是组成职业年金的一项()。D、生育保障金
1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工作年限满35年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金工资之和的()比例计发。B、90%
15、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日内告知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B、15
16、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保险费。C、不缴纳生育
17、职业年金基金采用()方式管理。B、个人账户
18、生育医疗费用包括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以下哪些费用()。1检查费 2接生费 3手术费 4住院费 5医药费 6治疗费(本题
分数:2 分)
19、下列哪项是不能用失业保险基金的()。(本题分数:2 分)A、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20、单位缴费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D、8%
二、多选题(多选题)共 5 题
21、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以下哪部分(),(),(),()。A、基本工资 B、国家统一的津贴 C、规范后的津贴补贴 D、年终一次性奖金
22、生育保险待遇包括()和()。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C、生育医疗费用 D、生育津贴
23、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和()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A、用人单位 B、职工
24、基本养老金由()和()组成。A、基础养老金 D、个人账户养老金
25、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
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A、基本医疗保险 B、工伤保险 C、失业保险
三、判断题(填空题)共 20 题 只有4题是错的
26、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嘱只能选取领取其中 的一项。()
2、对
27、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对
28、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障金的期限合并计 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2、对
29、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视同工伤。()
2、对
30、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群定。()
2、对
31、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 金中先行支付。
2、对
3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用。
2、对
33、基本养保险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继承。()(本题分数:2 分)
2、对
34、参保人员在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 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2、对
35、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应为18个月 错
3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1、错
37、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除2乘缴费年限乘1%=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
资(1加本人平均缴费指数)除2乘缴费年限乘1%。()
2、对
38、新生儿按当地规定办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手续,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2、对
39、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8%以内的部分,企业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1、错 40、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本题分数:2 分)
2、对
41、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 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本题分数:2 分)
2、对
42、各市可采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与个人缴费挂钩的办法,鼓励居民连续参保。对连续参保的,在基金支付比例上可给予适 当照顾。()(本题分数:2 分)
2、对
43、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的余额不可以全部依法继承。()(本题分数:2 分)
1、错
44、退休金与退休年龄有关。因为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年限的长短 等等,并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2、对
45、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对
第五篇:12山东申论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省市)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注重搬迁对象的审查,不遗漏该搬迁的人员)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搬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
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回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移民活动不规范,违反法律的规定)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一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
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
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答:一,移民前的前期准备工作:搬迁对象的人员统计,移入地的地址选择与人员安排,移民资金源的解决,宅基地的分配,补助款的发放。二移民搬迁过程中:移出地和移入地的生态保护,考虑好移民对地点选择的意愿,三移民安置后:移民是否能顺畅的融入新环境,移民的工作的解决,身份的转正,生活的便利程度以及移民的对故乡情感问题。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答:所谓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是指:一,让移民远离恶劣的自然环境,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方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二,移民搬迁到新的环境,可以选择新的职业,改变以前靠国家救济而生活的方式,变等靠要为自力更生。三移民到达一个新的环境,可以享受到全新的城市生活理念与文明成果,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进行身份的转变。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答:存在以下的问题:一,移民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二,搬迁过程没有考虑不同人的意见,存在一刀切的情况,三,计划跟实际脱节,缺乏周密可行的事前准备。可供搬迁的用地少,而且补助低,个人出资重。四:搬迁过程中寻在侵吞,套取补助款的情形,补助发放不到位,被克扣。
改进意见:一,搬迁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杜绝违法情况的发生。二,搬迁前征求群众的意愿,对愿意搬迁的先行集中搬迁,不愿意搬迁的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加以解决,摒弃一刀切的行为。三,搬迁前进行详细严密的准备,统一规划、安排、解决好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计划脱离实际的情形。四,加强对补助金发放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做好账目的公开透明工作,对于敢于侵吞补助金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略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中公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目
通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题目要求概括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为我们寻找要点锁定了范围,在接下来阅读材料时,我们不仅需要重头至尾仔细阅读材料,重点寻找问题,同时对于答案无关的材料要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作答要求中“准确”提醒考生,一是要点要毫无偏差,只包括问题。二是要完全来源于材料。“简洁”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在150字的范围内对要点进行高度概括。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定寻找要点的材料范围,那么我们从头开始寻找,最终发现对我们作答有帮助的是材料3、4、5。
给定资料3的第三段谈到了移民补助款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由此我们得到第一个问题,即移民补贴筹措难。
给定资料4的第一段提到“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这是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接下来,某知名专家的话提到了移民人群的生存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
给定资料5的第三段提到“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这提示我们此处也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段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出现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补助没有完全到位”“远低于国家补偿标准”“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这里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搬迁用地问题,二是补助问题。这里面的补助问题可以与给定资料3中提到的补助问题归并为一类,要点重复表达的地方进行合并。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以上要点的整理,我们可以从移民补贴、法律、生活、生态环境、搬迁用地等方面入手,注意不要遗漏掉要点关键词。
【参考答案】
一是移民补助款筹措难;补助少个人出资重;低于国家补偿标准且被克扣;虚报和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非法占用村民宅基地。
二是缺乏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体制、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三是移民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不适应等问 四是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五是搬迁用地问题。
二、“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中公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就给定资料3中“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的这句话谈认识,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作答范围为“全部给定资料”,作答字数不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回到材料出处,联系前后两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4即对这句话进行了完整全面的阐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其次,依据全部材料对这句话进行相应的具体解读。材料1第一段最后提到了移民搬迁的目的,可作为句子前半句话的具体阐释。材料6以及材料7提到了移民生产方式、生活设施、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问题,可作为对此句话后半句的具体阐释的几个方面;材料8提到了移民身份的变化,可作为具体阐释的另一个方面。
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作为结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上述提炼出的要点进行整理,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移民搬迁是一次彻底的搬迁,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将完全解体。移民搬迁是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居住地会发生变化。迁入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不足或者从农村搬到城镇,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农民会脱离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有的农民将脱离农业生产,转为工业生产,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故土情结和移民身份导致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此,政府应遵循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解决移民就业、实现移民增收,推进移
三、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中公解析】
本题两问,首先要列出“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给定资料5”中涉及到了很多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材料顺序,我们可以将每一方面问题的核心内容提取出来。首先,给定资料提到了“以工代赈”没能完全实施,其中的问题就在于计划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土地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同时提到了村民更愿意搬到更近的地方,这样一来可以回来种地,二来生活方便,这也体现出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缺少其他收入来源以及搬迁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其次,材料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部分太重,这就造成了贫困人口无法搬迁的问题,以及在安置过程中出现了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最后,给定资料用了一整段来说明补偿款的问题,即补偿款严重“随水”,同时还被以各种方式克扣。
对策方面,主要来源于给定材料3中陕西省委、省政府的一些政策方针、筹措资金的一些做法,给定资料4中媒体对于目前我国拆迁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法律的有关论述以及给定资料6、7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给定材料3中提到了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做法是筹措资金的有效办法。给定资料4中提到了我国尚缺少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于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进行统一规范,这可以作为解决搬迁过程中一系列违法行为的解决方案。给定资料6中提到的所谓“四统一分”法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对策。给定资料7则从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和转变移民耕作方式入手,为移民拓宽收入来源。同时谈到原州区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参考答案】
我县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凸显出了种种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县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搬迁地点过远导致农民与土地分离,农民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同时,相应的基础设施欠缺,造成搬迁农民生活不便。
第二,“以工代赈”计划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尤其是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土地已成为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地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搬迁中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导致贫困人口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而在搬迁安置工作中还存在虚报以及搬迁户私下转让指标等不法行为,甚至有国家工作人员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第四,搬迁建房采取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但补偿款最终不仅没有全部到位,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而且村民还被额外收取了宅基地费。补偿款缩水的同时,还被以管理费等多种方式克扣,最终村民能够拿到手里的补偿款所剩无几。
移民安置工作是搬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针对当前移民搬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首先,要解决搬迁用地问题。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
其次,提高农民补助标准。要制定合理的补助方案,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多方出资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资金的支持等手段,保证补助款来源。
再次,制定搬迁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对补助款发放严格审计监管,打击在移民搬迁工作中中饱私囊、违法乱纪的行为,保证补助款的足额、及时发放。
再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前简单把村民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况,必须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重要方式,这样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解决移民生活不便的问题。
最后,保障移民的收入来源。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银民事实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园,使其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让移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民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写作思路】
本题为“命题作文”。“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必须作为文章标题,同时这一标题也限制了我们的写作方向,必须从搬迁过程中的移民安置工作入手去写这篇文章。
下面中公教育提供一种写作思路:
文章可以从鼓励移民树立信心,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角度切入,既切合题意,也容易操作。第一段提出问题的过程,解释移民的形成,同时紧扣主题。
第二段至第五段是分析问题的过程:第二段结合材料,从移民搬迁后的适应过程进行分析。第三段、第四段分析移民搬迁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的政策方向。第五段说明了政府在移民安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移民搬迁工作必须由政府主导来完成。
最后一段提出宏观对策,收束全文,号召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融入新的生活。【参考例文】
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移民搬迁,各种各样的需要,促成了“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守着土坯青瓦的老房子,生活了一辈又一辈,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对于移民来说,是人生中又一次脐带断裂。他们将要迎接的是挑战,但也是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移民搬迁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面临一系列不适应问题。物质上,从农村搬入城市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而移民暂时没有拓展收入的方式,生活自然难以为继;精神上,对于新的生活环境的不熟悉,身份不认同和故土情结又会导致移民精神上的困惑与不适应。移民需要有一个过渡期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真正融入新的生活。这个过渡期非常关键,政府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解决经济贫困、从心理上加以调适、从精神上加以培养,否则移民的安居乐业就会大打折扣,潜伏下来的历史问题就会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久“瓶颈”。
从经济角度和发展的眼光看,移民集中安置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后期的投入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使移民通过更加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尽快富裕。
从我国建设发展的布局看,建设小城镇是未来的政策取向。因此,将贫困人口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搬到集镇或者离集镇近的地方,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也可以通过集中供水、供电、通路,实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同时可集中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共享。
移民的实施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力量。由政府来组织移民,从移民动员、移民安置等方面都能有充分的保障。在移民过程中涉及到政府的土地、扶贫、农业等多个部门,只有政府才能发挥如此大规模的协调作用。因此政府要担起责任,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新的生活代表着新的希望!政府必须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帮助他们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