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教学需加强趣味性注意语言知识的系统性
初中英语教学需加强趣味性注意语言知识的系统
性
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都会感觉特别的费力,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是因为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初中英语教学,下文就介绍一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第一,趣味性不够强。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材中机械的句型练习较多,缺少生动活泼的、有交际意义的、有助于发展能力的练习;有些初中英教学内容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教材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要求不分层次,没有领会和复用的区别,学生学得费力,兴趣就不容易保持。第二,注意语言知识的系统性,但对语言的交际能力的训练注意不够。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初中英语教材从语言知识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多,以语法句型为主要脉络组织安排语言材料,而对于语言的功能重视不够。课本中脱离语境的句型操练较多,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练习较少,缺乏像沟通信息和完成任务(如搞调查、猜谜、写信、记日记等)这一类有实际意义的练习。
第三,阅读量不够大,生词率较高,语言材料的复现率不够高。
以初中六册英语课本为例,课文(包括句型练习)仅有24000多个词,加上练习和阅读材料也不过63000多个词。生词总数为1250多个,生词率为5.1%,词汇平均复现率为50次。由于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量不大,各种语言材料也不能得到足够的复现机会,如果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求过高势必会加大难度,给教学带来困难。
上面所讲述的就是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希望各位初中英语老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能尽量的注意和避免这些初中英语教学的不足。希望每一个初中学生都能学好初中英语。
第二篇:初中趣味性英语教学课题研究
初中趣味性英语教学课题研究
摘要:实施《英语课程标准》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是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关注的是英语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如何按照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成为初中英语教学探讨的重中之重,我从趣味导入、趣味讲授、趣味结尾、以情促趣以及课外活动激趣等方面阐述根据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发挥其长处,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给予精心培养和呵护,使兴趣保持长久和稳定。
关键词:趣味性;英语教学;课堂研究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而英语作为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成为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主要桥梁。因此,会学英语,学会英语是十分必要的。这会为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不同文化,了解不同的语言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大门,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维护世界稳定,为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沟通,也为推动世界各国人民为人民共建一个美好的未来创造有利条件,但是,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积极潜在的内在需要和学习欲望?又怎能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化?
俗话说:好者能精,物聚于所好,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爱为学问之始。爱因斯坦也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认为: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而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时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然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学生不喜欢上单调乏味、枯燥欲睡的英语课,而沉溺网络游戏,就因为游戏十分有趣,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从中挖掘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还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给学生创造课堂活动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寓乐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由“有趣”向“乐趣”发展,由“乐趣”向“志趣”升华,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趣味式英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趣味导入
中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万事贵乎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巧妙而富有趣味的导入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自然投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激起他们活跃的思维,提高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降低新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优化学习效果。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和表达的欲望,扫除英语学习障碍,化解新授内容的难度。导入环节尽可能采用那些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器官,趣味十分的方式,如(1)图片导入,包括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图片,教学挂图,照片及教师自制简笔画等;(2)实物导入(3)师生自由交谈导入(free talk)(4)对话表演导入(5)游戏导入(6)歌曲吟唱导入(7)多媒体视听导入(8)故事导入(9)竞赛导入等。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其导入方式都应有所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方式种种,许多方式为老师普遍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有的老师刻意设计一个新课导入环节,但缺乏自然性和新颖性,有的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形式很新颖,只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而设计,与本课内容无关,失去了水到渠成的流畅和温故知新的实效;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干脆没有话题导入的环节设计,就开门见山地进行新课,使课堂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生机。而新颖,巧妙的导入能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情境,又能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能导出活力,导出实效,导出氛围,导出情趣。
课堂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力”,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正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生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趣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二、趣味讲授
通过网络搜索以及研习文献资料等方式,搜集了一些当下主流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工作者、研究者的观点。在詹远红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韩应平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人都强调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詹远红强调调动气氛,创造语言环境,营造快乐而有趣的课堂氛围等途径,而韩应平则强调创造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初中英语趣味教学的核心。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英语是一种丰富,优美的语言,有着令人陶醉的魅力。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强大的动力源自内心深处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内心这种强烈的学习需要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让学习进入生命,才能体验,才能感悟成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的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那种方法。”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积极地参与课堂的语言实践,就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创造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口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动起来,让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以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乐,乐中用,使之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真正达到轻松学英语,轻松用英语的目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会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样,学习就进入到生命,体验进入情感,用生命感悟学习,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志趣”升华,也能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取得“寓教于乐”,“寓乐于学”的教学效果。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趣味结尾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风,难在点睛。”“头难起,尾难落。”一节课有了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导入,流畅自然的过渡,深入透彻的分析,活泼生动的操练外,再加上精心设计的艺术性很强的结尾,那是锦上添花。收尾收得好,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结尾,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次只能维持三十分钟左右,随着教师的讲课节奏,学生肯定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尤其在课堂结束5-8分钟前,此现象较为突出。此时学生更容易疲劳,注意力开始下降,精力不集中,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阶段的思维低谷呢?――运用趣味性结尾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好时机,是人们兴趣高,心情愉快,想做的时候。”教师可采用歌谣,歌曲,顺口溜或打油诗的形式进行课堂结尾。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强化和应用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韵味犹存,余味不绝地沉浸在兴奋,快乐的课堂气氛中,给学生留下对英语难以割舍的情缘,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急切期待,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欲望,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四、以情促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具有吸引力的教师。”这就是告诉我们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如何培养并保持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呢?教育家斯卡特金说“未经过人们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会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努力帮助学生与英语建立感情,使学生热爱英语,唤起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初中生善模仿,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心理,“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学生的心灵如一张白纸,可塑性强。教师影响学生的不仅是所教的某 些知识,而且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的身教更胜于有声的言传,教师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关爱学生,不断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人施教,积极关注,赏识和赞美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融洽,互促互敬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言而有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不能简单用一个分数标准去丈量孩子,发现学生最适合的支持学生从事最热爱的,关注学生是否获得幸福与快乐,想学生所想,虑学生所虑,忧学生所忧,乐学生所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样,学生对教师会有较强的信任感,亲切感,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欢上英语课,喜爱学英语。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英语目的明确,热情持久,专心致志,积极向上,成绩较好。
《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育的首要地位。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五、课外活动激趣
在大力提倡素养教育与因人施教的今天,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尤其重要。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注重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用语言做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创造性挖掘各种有利于学生参与互动的形式丰富、内容鲜活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鲜活的语境下灵活运用所学英语进行真实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趣味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快乐性、启发性、艺术性、创造性、情感性等特性。幽默风趣,富有激情的教师才能使课堂富有趣味,积极探索各种英语知识,各种课型的趣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能够在和谐的环境里学习,能够在学习的快乐中生活,使他们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延伸和施展,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参考文献:
[1]詹远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9)
[2]韩应平.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3)
[3]孙玉梅.现代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5]肖建芳.我国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与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5(1).[6]施合心.农村中学学生英语乐学情趣培养初探[J].浙江教育科学,2000(4).[7]王文福.初一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1)
(作者单位:陕西省勉县温泉镇初级学724200)
第三篇: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辅导员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中的作用
昌邑市石埠初中
李颖
科技辅导员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中的作用
【摘要】(1)注重在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方法,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知识结构来表达学生认知的方法.根据科技活动的特点,把各个基础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实战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由易到难.辅导员考虑做到个性全面发展,既不要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标准,更不要埋人才.要培养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使学生会公平竞争,学会友好合作。
(2)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达到提高学生认知的水平.因为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力来达到解决问题.所以辅导员就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尊重性,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鼓励别出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以便学会开创未来.。
【关键词】
科技活动;培养;青少年
1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好一支立志为基础教育事业献身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结合点,意在使教师不仅有学习的深化,而且又能将这种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结合,使实践的具体问题通过再学习得以解决,进而使教师不仅有理论水平的提高,而且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科技活动中辅导员必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必须在头脑中树立素质教学质量的价值观念.这样可以使青少年在科技活动中搞得活泼,有意义,丰富,及成功.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说,辅导员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实际需要出发,要给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采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使增加学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精神。
在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到达提高学生的认知的水平,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自主地解决问题,所以科技辅导员就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自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知识结构来达到提高学生认知的水平;
根据科技活动的特点把各个基础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实践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到由易到难,促进知识,技能的纵向迁移,例如;制作花灯时,首先学生看说明书的解释并向学生介绍各部的制作方法,这样可以是学生将头脑里的基础科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并且懂得学习基础科学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积极性,这种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本身就一种由易到难,技能纵向迁移的过程,可以学生建立起一种合理的知识建构。
青少年科技活动中注重应情景化方法如下;(1)创建良好的群体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人格的和谐发展是人的素质发展的一个基础内容,辅导员要开展科技活动时,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 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友爱,平等,民主的群体环境,应多关心各同学各方面的需要,对一个班级来说可以以下三不同的差异。
第一种;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优秀的学生。 第二种;智能素质较好的, 但不守纪律的学生。 第三种;智能素质不好又性格内向的学生。
辅导员可以要求第一种学生完成活动目标,这样既提高了第一种学生的能力又把第三种学生带进集体之中对于第二种学生,辅导员应与之交朋友,让他们为班级多做一些诸如分发科技活动材料的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
(2)帮助学生学会交际,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科技活动中辅导员不应该“教”学生开展活动“管”着学生开展活动,而应该在活动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角色地位也不知是求知者,而是集体一员,活动的主人,同学的朋友.开展活动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与他合作,品尝在与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欢乐。(3)辅导员在科技活动中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开展科技活动要以教会学生方法为重点,采用与之相适应多样的教学手段。
①据学生的实际,生动活泼因地制宜地确定活动形式。
②让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变化多样,以此促进学生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辅导员在科技活动中要注重层次培养;
辅导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首先素质的长短差异,创设适应学生素质优势发展的坏境,使科技活动中既有全面整体的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形式,为此,辅导员必须注重科技活动层次培养,做到既要重视科技活动普及教育“从知科学,个个懂得用科学的角度看问题”,又要善于发现科技苗,这是科技辅导员的重要责任。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运动流体中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首先用两张纸条平行靠近位置,当在纸条中间吹风时,纸条总是向一起靠拢.他叫学生也懂手做一做,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联想到两条轮船为什么不能并排靠近行驶的问题.这时在讲概念,学生就容易懂了,讲“叶的形状”时,教师带学生在校园里边采集松,丁香及银杏树的叶子并动手制作标本.讲“种子的传播”时,除了对采集来的种子及果实进行观察,还带着学生边采集边观察槭树的翅果,蒲公英带冠毛的果实,让他们扔一扔,吹一吹,从中发现种子如何借助风力传播的奥妙.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绪体验.这对热爱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反馈.当教师的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这个条件.辅导员考虑做到个性全面发展,既不要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标准,更不要埋人才。要培养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使学生会公平竞争。学会友好合作。辅导员要考虑素质的概
念及特征,开展能充分开发学生智慧的科技活动。只有这样,青少年科技活动才能健康的,生机勃勃的发展起来,才能发挥其有用的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都有可能成为优秀者,天才人物,主要看后天的教育和影响.我们教师应该发挥学生潜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潜力发挥出来,而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潜力,这要没有受压抑,他们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遗憾的是,不少的优势被教师压抑,埋没了.作为教师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个性中的优势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用优势去克服劣势,教师不应该总盯着学生的缺点。
辅导员在科技活动中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说起创造力,不少人就想到伟大的发明家,如,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其实创造力每个人都有,每一个学生都有,只有水平不同罢了,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说现在就要求学生去搞发明创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上,我们只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我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做准备.创造——是人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即对个人或社会有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新理论,新观念等等.创造能力需要一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依托,但是基础知识不等于创造能力.否则,大学毕业不就是都成发明家了吗?中、小学生也就是什么也创造不了了。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明的,就说明了这一道理.创造也需要较高的智力,一般的智力不等于创造力.在科技活动中要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辅导员在想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可是学生真的有创造型的特点,一些辅导员又担心,因为创造型的学生往往是不听话的学生,可是我们老传统只是喜欢老实的学生,辅导员总希望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学生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管的过死,限制过多,把学生的创造型给扼杀了,我们应该看到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
关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还必须要辅导员营造民主、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尊重性,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鼓励别出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以便学会开创未来。
第四篇:微电脑语言学习机初中英语教学效用试验
微电脑语言学习机初中英语教学效用试验
微电脑语言学习机初中英语教学效用试验
作者:liangwei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语言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
有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具有“第一性”的特点,是一种最基本的技能,需要通过反复的操练才能养成的语音习惯,因此英语入门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只有在听、说领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训练,才能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交际运用的能力。
由于当前中学教育中缺乏母语的那种交往环境,英语学习往往是课上紧张,课外松,很难做到学用结合。多数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敢开口参与交往活动,造成深入学习的困难。尽管这些年来,各校不断地改进办学条件,增强课堂教学和语音环境的创设,各类型的语音室相继投入使用,但相对全体学生而言交往练习的环境仍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课堂教学往往以整体训练为主,个别练习机会有限;另一方面,学生缺乏标准听、说的条件,更难开展充分的个别练习。因此探索课内、外训练的恰当途径,增强有效听、说的练习量,准确掌握英语语音技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京华电子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针对语音学习的特点,在普通录音机上加入了电子记忆芯片,使录音机增添了10秒语音段的复读、跟读及慢放功能。操作简便易学,为解决标准听、读的自学练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进行“微电脑语音学习机教学效用”实验研究(在中央电教馆技术开发中心和京华电子有限公司推出“'828'微电脑语音学习机”后,北京市西城区电教馆在教研中心的支持及中教研等部门的协助下于1995年9月开始在三所中学组织了初一年级英语教学试用“学习机”效果的实验),目的在于检测学习机的实际效用,探讨相应的课内、外运用方法,以期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和缺乏辅导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掌握自学的方法和养成自我控制练习的习惯,使课内、外操练一体化,从而优化英语教学。
二、实验设计
1.实验目标
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中加强语音学习机功能的运用,引导并培养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使课内、外的练习成为有计划、有目的、统一规范的有机体,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2.实验对象
主试学校为北京31中和北京33中,这两所学校是我区普教非重点校,生源属于就近入学。
辅试学校为西城外国语学校,这所学校是市级职业重点学校,生源属于择优录取。
(主试学校与辅试学校的区别在于主试学校的实验重点为初学者)
三所实验学校均为西城区电教优类校,各校领导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较高的认识并具有探索精神,选择这样三所学校旨在实验中分别了解“学习机”对普通中学和外语专业学校的作用,以便对不同层次的学校提出普及应用的指导建议。
我们在三校1995年9月入学的初一学生中,随机选择241人,男、女生人数相当,入学时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情况无明显差异,实验中保持样本的相对稳定。
3.实验测试工具
(1)智测工具:
瑞文推理智商测试(中科院心理所)
(2)知识水平检测工具及材料:
小学数学、语文、英语毕业考试(教研中心)
英语期中、期末考试(教研中心)
(3)英语基本能力检测:
英语听力、口语初试和末试(教研中心)
学生用机反馈表(学校)
家长、学生问卷调查(教研中心)
4.实验方法:采用等组对比、观察实验法
各校成立科研负责人、教研组长、英语教师、班主任、电教人员参加的实验小组,建立调查、观察记录。实验班、对照班由一位英语教师任教,实验班学生每人一台“学习机”,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的方法。两班教学采用同样教材,教学进度保持一致,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水平相当。
5.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目标,组成实验队伍,学习实验方法,培训用机,统一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初测。
请教研中心主任进行实验动员,明确实验的意义;科研所副所长对实验组进行方法培训;电教馆为每位实验教师提供“学习机”和科研方法经验集;中教研英语教研员为全体学生进行听力、口语能力初试,北师大心理系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智商测定;在此同时各校制定了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
将
“学习机”引入课堂、引入家庭,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组织不同用机方法和不同课型的教学研讨课;依据不同课型的用机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筛选有益于积极学习的行动策略、交流实验情况,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进行中期检测和统计分析。
(3)总结阶段
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期末测评;分析学生用机反馈表,进行家长——学生用机情况调查,各实验班教师小结一学期的教学体会;各实验校分析情况写出实验评析报告,召开全组会交流各实验校情况,提出今后工作建议。
三、实验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机使用训练,学生们已经能够熟练地利用“学习机”进行英语的预习、练习、复习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其表现为:
1.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学习惯,增强学习自信心,从实验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自信心前后测定统计看(表1)对外语学习很喜欢的人数在增加,有课后自觉练习习惯的同学在成倍增加,感到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减少。
表
1前测后测学校很喜欢课后练习有困难很喜欢课后练习有困难31中3032.52358651233中34.33515.863950
这次学习兴趣调查缺少对照班的情况是一项失误,但从两个实验班的测定中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兴趣上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不常见的。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学习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2.整体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班(表2)
表2三校实验班、对照班平均分、优秀率对比统计表前期中期后期学校平均分优秀率平均分优秀率平均分优秀率()()()31中实验班31.68083.458.58050对照班30.8508356.176.334.233中实验班41.28092.684.287.665.8对照班39.47086.568.479.447.4外国语实验班64.6520.584.662.585.562学校对照班68.6427.587.1758770
三次实验班整体成绩呈现逐步上升趋势,31中、33中实验班的期末平均分及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外国语学校情况比较特殊,实验班入学初测时在年级排名第四,期末时已排名第二,与对照班差距在缩小(外语学校用的测试题是本校出题)。
表333中实验班与对照班三次课堂反馈成绩对比
第一次第二次每三次班别人数及格率平均分及格率平均分及格率平均分()()()实验班3889.574.710096.694.788.2对照班3860.564.694.788.378.973.7
反馈成绩表明,同一教师,同一课时,同一授课内容,实验班利用了语言学习机,听力单词记忆及语法练习的学习情况就好于对照班,这说明“学习机”有利于强化课上练习和课后巩固。
3.提高了听说能力(表4)
表433中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基本能力检测口语听力单词记忆班别及格率平均分及格率平均分及格率平均分()()()实验班86.83.892.14.378.94.0对照班65.83.381.63.871.63.9
这是在一次新授课以后的检测,表中数据显示在记忆单词能力基本相近的情况下,实验班的口语及听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
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利用“学习机”以后,无论在整体水平上,还是在听、说技能上都比对照班有明显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习机”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此外实验工作还锻炼了青年教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三位实验教师的教学时间都不长,通过实验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建立了观察记录,收集了大量的教学反馈资料,并承担了多次研讨课的任务,不断地请区教研员、教研组长听、评课,从中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和实验经验,受到学校的好评,得到家长的信任,与学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为深入学习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讨论与分析
1.将“学习机”引入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作为有声语言,外语的音波包括音高、音量、音长和音质,按照排列组合的可能计算,英语的48个音位,可组合几百万个语素,在母语环境下生活十几年的学生对此望而生畏,难以习惯英语的语音音波,找不到准确发声的位置,也就羞于张口,会逐渐地失去学习外语的信心。从初测的成绩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入学前大多数接受过二年以上的英语听、说训练,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同,教学时间不一样,简单模仿口语,缺乏交流练习等因素,使很多学生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像在初测时31中、33中用的是小学毕业考试试卷,其结果是单词记忆50以上不合格,听力及笔试的及格率低于30,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占45。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充分的听、读练习,是引导学生顺利通过英语的读音关的关键。
听、读练习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比较稳定的、生动活泼的环境,消除学生紧张、焦虑、怯懦的情绪,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练之中,利用“学习机”的三个特殊功能,进行听、读的训练,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三个功能是:
(1)10分钟的复读。当同学面对一句生疏的语句一过而去时可以马上按下复读纽,这句话将多次循环,直至同学们认为自己跟说自如为止,再按复位继续听读下一句。
(2)随机跟读,并可自录、自检发音情况。对比读音差距,及时校正自己,同学可以不受录音带的限制,不怕错误读音别人讥笑,自己处理掉已录的声音,决定重新跟读,减轻了非认知的心理压力。
(3)慢读可对复读和跟读录音进行慢放,使学生较从容地听、读初学或较难的句型。
以上三个功能均为个人操作,需用则用,免去了操作普通录音机时的机械噪音和频繁倒带,为学生提供了利用现有教学录音带标准跟读练习的方便。使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意识的独立学习,对听不清、记不住的语音可以不必再等靠别人的帮助,利用语音学习机可把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的任务落实到自主学习之中。能及时巩固、及时反馈,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减少了对别人的依附性,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保证了有效的语音练习。
2.将“学习机”引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由于英语学习不是靠单纯的模仿记忆所能奏效的,死记硬背不能解决表词达义的思想交流,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创设语音情景,不断积累形象化的语音材料,在直观体验中使学生理解外语表达的语义情感并形成自动化的语音习惯。
现行班级课堂教学人数较多,很难使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教师的设问及各项操练,学生在大合唱式的跟读回答中,语音、语速、语气很难准确、同步,有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现象,实际未能完全达到操练的真正目的,而且课堂上读的句型与学生课下预习录音带领读的句型重复,让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可是利用语言学习机,解决单词读音、记忆,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然后教师通过投影、录像或提问,组织有关问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大量交流,同时还增加了个人读音和小组操练的次数,听音、笔答、选择、填空、口述、对话教学环节更加紧凑,学生在教学中有一种兴奋感,勇于加入教师设计的活动。从课堂教学的组织中明显看出实验班每个学生听、说的机会比对照班要多,集体操练的准确率也有所提高。
例如,Unit9ThenewStudents一课教学。本课口语的内容多,教师在讲课时先不让学生看书,待引出句型后让学生听自己的录音机,然后自己复读,戴着耳机跟读,每个学生读上口后再打开书朗读,此时学生语感已经比较流畅,教师又带着学生进一步运用实际表演,领会课文全课,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又如,第30课的教学属于复习课,物主代词的语法被融于几段对话之中。
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物主代词的用法,首先要让学生熟悉这些语音环境,而不是单调的记忆单词,课中安排三次利用语言学习机,第一遍是在投影片的问题中边听边选择填空。第二遍是带耳机跟读、模仿。第三遍是录音复读、默读。课堂教学容量增加,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这样听、读、说、写综合运用,不断进行信息转换,使学生对语言进行及时反应和处理,强化了短时记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3.将“学习机”引入家庭开展课后练习
学习机为学生在家庭中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开始实验时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建立了每日听读情况反馈本,留下听、读作业(巩固、复习、预习)。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已经养成每天听、读20分钟左右的习惯。有的学生课上掌握得不好,课后利用学习机,跟上集体学习的进度,弥补了个人学习的不足。课外的练习,一方面使学生提前掌握了下一课的教学内容,课上学习时对交流练习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能主动地设计对话,互相提问,课上的交流又再次促使同学们自觉地加强课外的练习,从而初步形成一种课内、外结合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课上没有完全掌握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练习有针对性地“补课”,以完善巩固课堂上的学习。
第五篇: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宝鸡长岭中学
余娟
【摘要】: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英语语言的前提。本文通过探讨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原因和列举相关教学内容,充分展示了背景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并对如何开展背景文化教学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关键词】:文化背景;英语教学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授课过于注重语言知识,认为文化知识对学习语言、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因而忽视了文化教学。事实上,英语语言知识是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载体的,因此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英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背景中进行,才能使学生具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要有效地开展文化教学,首先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或方法。《英语课程标准》则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建议中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综合语言技能。”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应将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融入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
我们学习英语的语言知识是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为载体的。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本身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风土人 1 情、价值观念,包罗万象。让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接触和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语言习惯、民风民俗,有益于对英语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有益于正确地使用语言。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功能项目,如:Having meals;Making telephone calls;Offering help;Asking the way;Talking about weather;Seeing the doctor;Suggestions;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Preferences and hobbies;Happiness等等。它们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益于跨文化交际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文化的信息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文化意识的培养可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思考和发现,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初中阶段实施英语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向学生不断地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他们把握主要的语用差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向学生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拓宽渗透的渠道。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培养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比如:称呼的不同;交谈内容的不同;餐桌礼仪的不同;表示关心的方式不同;表示谦虚的方式不同;打电话的方式不同等等。
(二)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挖掘教材,拓展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恰当地使用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具有不同褒贬意义的词汇,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了给学生讲清楚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以“dog”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的“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厌恶的人。但是英美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在英美国家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再比如说“breakfast”一词的汉语意思为早餐,其本身是由“break”和“fast”构成的,在英语中“break”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为“早餐”是有其文化背景的。有很多习语都从词汇来看,Christmas, Sandwich, restaurant, café, Sunday, Monday, Tuesday , Wednesday, January, December,像这些单词差不多每个词都有一个背景知识,每一个词都有一个典故。
(三)挖掘对话和阅读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我们可以将课文中有关文化背景的知识和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发展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Go for it”九年级第八单元中“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 的课文中,西方国家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在学校里,人们更重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通常在周末和假日做义工,去养老院帮助老人减少孤独,去孤儿院帮助儿童学习,捐赠物品等等。这体现了西方国家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为社会奉献的价值观。另外,在Go for it 九年级第十二单元section A的 3a课文对于不同国家的人们访友方式及访友的时间的对比,体现了西方人的守时与珍惜时间,礼貌待人的价值观,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一些西方国家基本的餐桌礼仪是很重要的,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嚼食物和喝汤时尽量不要发出声响;不要当众打嗝;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不劝酒,也很少相互敬酒。
总之,文化教学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尽可能多地从教材中挖掘文化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并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深入思考、拓展思维的习惯。
(四)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如何有机地与 4 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调动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说、唱、演等方法让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体会其内涵。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朗诵、讨论、唱歌、表演或举行Party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的重要节假日及其庆祝方式,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体态语;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人们的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以及英语国家人士与中国人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等。
(五)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效果最好。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校中尽可能多地因地制宜设置语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来配合学生的英语学习。例如校园标语、路标铭牌、名言警句、哲人语录,均可用英语设计,用英语编写门牌、班牌,用“Keep off the grass!”,“No spitting!”等警示师生保护花草树木、保持清洁卫生,使学生无形中感受到英语,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鉴于初中学生还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开展课堂交际实践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主要联系课文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设置情景,模拟交际。例如创设初次见面、购物、问路、看病、打电话、生日聚会等社会生活情景,让学生小组合作、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模拟交际,从而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外还可以设置另一种更为“真实”的情景,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可举行新年晚会,在联欢会上,学生可以互赠贺卡,表达祝福;在圣诞节上,学生可戴着圣诞帽,做圣诞老人给大家分发礼物,唱圣诞歌等共同感受西方文化。这样学生既能在生动活跃的活动中获 5 得交际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又能在文化氛围中体会到英语民族的文化习俗,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教学的交融,不仅让学生了解、区别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加深了他们的文化底蕴,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从而使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参考文献】:
[1] 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国外外语教学,1998,(4).[2] 袁彩虹,2002,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3期。
[3] 薛中梁,200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导入[J],《中学外语教与学》第10期。
总之,文化教学跟语言教学一样,没有定法可言,但是教学有法,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定能找出更多的文化习得方法。
克鲁姆指出[3]:“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主要包括:“假设交际”、“教学交际”、“针对性交际”和“讨论性真实交际”。而鉴于初中学生还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开展课堂交际实践时,应考虑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主要采用“假设交际”和“教学交际”环节,同时联系课文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设置情景,模拟交际。例如创设初次见面、购物、问路、打电话、生日聚会等社会生活情景,让学生小组合作、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模拟交际,从而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外还可以设置另一种更为“真实”的情景,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可举行新 8 年晚会,在联欢会上,学生可以互赠贺卡,表达祝福;在圣诞节上,学生可戴着圣诞帽,做圣诞老人给大家分发礼物,唱圣诞歌等共同感受西方文化。这样学生既能在生动活跃的活动中获得交际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又能在文化氛围中体会到英语民族的文化习俗,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其次,利用有关英语国家具有文化特色的物品和图片,例如纪念品、货币、照片、报刊、邮票等,也可以发动学生把有关实物带到课堂上来,这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文化气氛更浓,也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文化知识。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使学生自觉的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首先,英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英语课堂充满“洋味”,上课时可以不拘一格,借助表情、动作、手势、体态语等来营造一种异国文化的氛围。例如教学生食指与拇指构成圆圈,表示“OK”,伸出并张开食指和中指表示“胜利(Victory)”等。
其次,利用有关英语国家具有文化特色的物品和图片,例如纪念品、货币、照片、报刊、邮票等,也可以发动学生把有关实物带到课堂上来,这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文化气氛更浓,也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文化知识。
另外,还可以观看幻灯片、录像片、电影、电视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
最后,教师有时也可组织学生办英语报、开英语角、写英语日记、办优秀作文展、朗读、表演、写作竞赛等各种活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请外籍教师授课,鼓励学生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4指导阅读文化材料及网上查找
向学生提供一些蕴含文化信息的阅读材料,加大学生的训练量和实践量,拓展学生的语言实践内容。如材料包含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入理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介绍阅读一些英美文化方面的文学作品简易读物,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与获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起来。
利用现代因特网为学习渠道,向学生提供网址,培养他们自我获得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间相互沟通与交流。
如在教到Christmas Day时,将圣诞节与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的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同时,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对“Santa Clause,Christmas trees,stocking,wreath”的历史渊源的理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不同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三)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英美国家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图片、影像和声音,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如对方对你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英美人士的思维就是与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3)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如何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调动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说、唱、演等方法让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体会其内涵。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朗诵、讨论、唱歌、表演或举行Party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的重要节假日及其庆祝方式,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体态语;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人们的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以及英语国家人士与中国人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等。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逐步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挖掘对话和阅读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我们可以将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发展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Go for it”九年级第八单元中的课文“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中,西方国家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在学校里,人们更重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通常在周末和假日做义工,去养老院帮助老人减少孤独,去孤儿院帮助儿童学习,捐赠物品等等。这体现了西方国家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为社会奉献的价值观。另外,在Go for it 九年级第十二单元section A的 3a课文对于不同国家的人们访友方式及访友的时间的对比,体现了西方人的守时与珍惜时间,礼貌待人的价值观。
总之,文化教学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尽可能多地从教材中挖掘文化信息,教 12 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并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深入思考、拓展思维的习惯。
英汉文化比较
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等同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比较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汉语和英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教师在课堂的语言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英语作品时,均可通过异同比较法了解英语文化的特殊性。具体做法是:教师在确定了哪些语言难点在讲解过程中需结合其语用知识传授时,就有意识地对所要教授的语言内容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以找出有可能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语言项目,并作为课堂教学中结合文化知识来传授的对象。例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的不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用拥抱或接吻的方式向他人表示祝贺,而在大多数东方国家里,人们是用握手的方式来向他人表示祝贺。对比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有裨益的。
创设语言情境,切身体验
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英美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察等,通过教师全方位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多渠道了解英语文化。
1因地制宜设置语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效果最好。英语学习者由于缺乏家庭和社会语言环境,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多,正迁移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校中尽可能多地创设英语环境来配合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应是英语浸入型环境。例如校园标语、路标铭牌、篇言名句、哲人语录,均可用英语设计,用英语编写门牌、班牌,用“Keep off the grass!”,“No spitting!”等警示师生保护花草树木、保持清洁卫生,使学生无形中感受到英语,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
2课堂交际实践,模拟英美人现实生活
克鲁姆指出[3]:“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主要包括:“假设交际”、“教学交际”、“针对性交际”和“讨论性真实交际”。而鉴于初中学生还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开展课堂交际实践时,应考虑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主要采用“假设交际”和“教学交际”环节,同时联系课文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设置情景,模拟交际。例如创设初次见面、购物、问路、打电话、生日聚会等社会生活情景,让学生小组合作、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模拟交际,从而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外还可以设置另一种更为“真实”的情景,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可举行新年晚会,在联欢会上,学生可以互赠贺卡,表达祝福;在圣诞节上,学生可戴着圣诞帽,做圣诞老人给大家分发礼物,唱圣诞歌等共同感受西方文化。这样学生既能在生动活跃的活动中获得交际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又能在文化氛围中体会到英语民族的文化习俗,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使学生自觉的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首先,英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英语课堂充满“洋味”,上课时可以不拘一格,借助表情、动作、手势、体态语等来营造一种异国文化的氛围。例如教学生食指与拇指构成圆圈,表示“OK”,伸出并张开食指和中指表示“胜利(Victory)”等。
其次,利用有关英语国家具有文化特色的物品和图片,例如纪念品、货币、照片、报刊、邮票等,也可以发动学生把有关实物带到课堂上来,这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文化气氛更浓,也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文化知识。
另外,还可以观看幻灯片、录像片、电影、电视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
最后,教师有时也可组织学生办英语报、开英语角、写英语日记、办优秀作文展、朗读、表演、写作竞赛等各种活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请外籍教师授课,鼓励学生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4指导阅读文化材料及网上查找
向学生提供一些蕴含文化信息的阅读材料,加大学生的训练量和实践量,拓展学生的语言实践内容。如材料包含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入理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介绍阅读一些英美文化方面的文学 15 作品简易读物,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与获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起来。
利用现代因特网为学习渠道,向学生提供网址,培养他们自我获得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间相互沟通与交流。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把文化信息融入教学实践中,并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总之,文化教学跟语言教学一样,没有定法可言,但是教学有法,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定能找出更多的文化习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