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日报]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
[科技日报]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兴华来源: 科技日报发布日期: 2011-09-2
2坚定不移谋创新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广东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近期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伟大实践。当前,广东发展已经进入了转折阶段,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重点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必须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工作的主旋律。
自主创新从现在通用的概念上而言,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从创新的内容属性上来划分的。一般而言,原始创新指的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发现或发明,大部分属于知识创新;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主要属于技术创新范畴。自主创新不等于自我创新,也不等于独自创新,自主创新不是一种封闭的、单独式的创新,而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协同创新则是创新的一种形式,是开放式的创新形式。所以,我们讲创新,就要同时强调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也就是说,要把创新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讲全,要统一起来。
一、如何理解协同创新
201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概念;8月,在深圳举行的科技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刘延东同志和万钢同志重点强调了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这充分说明了协同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如何理解“协同”?《新华汉语词典》对“协同”的解释是:各方互相配合或一方协助另一方做某件事。《辞海》对“协同”的解释是:一是指谐调一致,和合共同;二是指团结统一;三是指协助、会同;四是指互相配合。管理学上的“协同学理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协同学理论认为,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
我认为,所谓协同创新,就是围绕创新的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助、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大概意思应该相差不多。
我想举些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大自然就存在很多的协同现象。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关于动物世界的电视节目:在大海中,一大群小鱼遇到一条鲨鱼猎食,整个鱼群几乎同时作出反应,同步、同速、同方向闪避鲨鱼,逃过鲨口,场面蔚为壮观。这就是一种协同现象。再比如,多人拉车行为。车夫们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前面的人拉车,后面的人和侧面的人推车,形成了合力,使车子不断向着目标前进。这也是一种协同现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总之,协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和大自然的一种现象。没有协同,整个社会和大自然就会乱套,就拿鱼群的例子来说,那些小鱼很快就会被鲨鱼吃光。同样道理,如果自主创新缺乏协同,不注重协同这种形式和方式的话,那么创新的水平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二、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一重要论述顺应了国内外最新的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纵观全球,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随着技术创新复杂性的增强、速度的加快以及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纵观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实践,其中一条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打破领域、区域和国别的界限,实现地区性及全球性的协同创新,构建起庞大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美国硅谷成功的关键在于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形成了扁平化和自治型的“联合创新网络”,使来自全球各地的创新创业者到此能够以较低的创新成本,获取较高的创新价值。韩国在1980年代后期模仿日本的“技术研究组合”的模式,成立了以国家电子通信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由三星电子、LG半导体以及大学、政府机构等组成的共同研究开发组织,主要从事记忆存储芯片及其制造设备和生产材料的研发。经过10年的协同攻关终于获取成功,涌现了三星、LG等世界半导体巨头,在通讯、存储芯片、平面显示等技术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在欧洲,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协同创新网络蓬勃发展。特别是芬兰、爱尔兰、瑞典、瑞士等北欧小国,技术创新实力虽然不如德国、英国、法国等老牌大国,但通过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建立全球性创新网络,创新能力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芬兰的“信息通讯技术联盟”由诺基亚等200多家信息通讯企业、29所大学和金融服务机构以及一批科技中介机构组成,极大地促进了芬兰的通讯产业发展,使芬兰从一个林业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的通讯强国。环顾国内,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省市竞相探索的新型创新模式。我国载入史册的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等重大技术攻关,无疑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的成果。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前我国的协同创新模式显然不可能完全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而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协同创新的经验,将我国拥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全社会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诸如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阻滞了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近年来,北京、江苏等省市在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探索推动协同创新模式,力求在新一轮创新竞赛中先走一步,争创创新优势。如北京已经成立了协同创新服务联盟,主要服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回首广东,协同创新是广东省近几年科技管理创新方面的一大成功实践。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是以制定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为结合点,努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从2006年开始制定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沿着“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业目标→技术壁垒分析→凝练研发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这一路径,研究找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并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实现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螺旋融合。二是以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为切入点,使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目标一致,协同用力。广东省通过与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科院、工程院开展“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从项目立项开始就把企业的技术需求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攻关结合在一起,在项目完成时其成果就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产品上,根本不存在成果还需要另外去转化的问题,也不存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三是以“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为突破点,努力推动国外高端创新资源与广东省创新需求紧密对接,协同攻关。
我们以企业为主体,在国内和国外同时建立功能互补,两端一体的研发机构和辅助机构,更加高效地完成国际间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动国际最新科技成果向广东转移转化。借助“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广东与独联体地区、以色列等国家搭建了系统的合作框架,形成了长效的合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根据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物,直接参与到广东省重点技术领域,形成海内外人才的协同创新。目前已成功引进31个创新团队和32位领军人才,汇聚了282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2007年,我提出了“大科技 大开放”的发展思路。这几年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开展工作的,否则不会有今天的工作成效。我们不能把科技与世隔绝开来,必须把科技放到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社会系统去考虑,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区域抓科技,跳出部门抓科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要做的为什么不是“小科技”,而是“大科技”,为什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为了说得更加形象,我当时还专门以一棵“科技生态树”来做了说明和分析。现在看来,我们所倡导的“大科技 大开放”的发展理念,是与协同创新理念一脉相承的,其本质就是协同,追求的就是创新的协同效应。总而言之,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协同创新,我们的创新效率就不可能提高,损耗也会大大增加。我们要进行协同创新,完全是出于现实需要。
三、如何推动协同创新
(一)技术创新链必须围绕产业链进行。
产业链是创新链的载体。要提高创新的水平和效率,技术创新就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链、基于产业链,把创新链融入到产业链中来进行。当创新链与产业链互相融合、相互协同、成为一体的时候,创新的方向、目标就会更加明确,合力就会不断增强,创新的水平和效率就会明显提高,就能很好地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以前,由于科技研究与产业链分离,没有附着在产业链上进行,因此,才会产生“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成果转化率不高”等历史难题的结症。只要对症下药,就会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当然,在这里我主要是针对技术创新层面上说的,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不完全一样,相信大家能理解我的意思。
如何才能把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呢?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经验。首先,要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路线图的绘制工作。应该说,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所谓产业技术路线图,我的理解就是:围绕产业链,从技术的层面,找出要实现的技术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路径,进而找到路径上的关键技术节点。近年来,我一直强调要做好路线图的工作,为什么?管用。路线图是一批专家学者、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政府管理人员等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研讨后得出的,是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心血的集体结晶,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能够从整体上加快我们的创新速度,提高创新效率,所以要高度重视做好路线图的绘制和应用工作。
绘制好产业技术路线图之后,下一步,就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来付诸实践了。实践证明,产学研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要继续坚持,争取做得更好。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针对产业链上的技术节点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的时候,必须做好统筹协调,注重项目之间的协同工作,力争达到项目与项目之间充分配合和互动这样一种理想效果。大家知道,路线图作为一个整体工具,其各个关键技术节点具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进行项目布局的时候,要考虑到项目之间的协同,也就是要考虑到项目之间的联系,考虑到系统性。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更加节约经费,提高创新效益。我们工作的系统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当然,服务链、资金链也必须与产业链协同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率。
(二)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协同。
从世界科技发展规律来看,技术的创新主体愈发多样化,导致创新资源分别掌握在不同的创新主体手中。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不能够控制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全部资源,必须依靠其他的主体提
供支持,才能有效利用其他资源,形成协同效应、达到目的。因此,创新不是一个主体或机构就能够解决的。一个单独的创新主体要完成一项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往往需要多机构、多部门、多企业等的协作配合方可实现。就现阶段情况来说,我们要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科技服务机构等上下联动和横向互动,才能实现目标。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利益驱动机制,凝聚所有创新主体的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这些创新主体自觉围绕目标,产生合力,协同推进。
(三)科技与经济必须协同。
以前,我们国家的科技工作主要局限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没有与经济结合起来,属于“小科技”。正如我前面所讲的,由于以前的科技工作没有围绕产业链展开,所以,尽管获得很多很好的科研成果,但一直存在转化难、转化率低、产业化率更低等问题,很多科技成果只能束之高阁,停留在纸上,没有办法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科技工作变成“半天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提出了我国科技中长期发展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个方针的核心,是强调科技要面向、融入经济主战场,跟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协同。近年来,我们坚持这个指导方针,开拓创新,扎实推动广东科技工作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促使广东科技工作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实现了“两个转变”(广东科技工作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实现了“从配角到主力军、从演员到执行导演”的重大转变)。广东的实践证明,科技只有与经济紧密结合,跟经济协同起来,才有旺盛的创造力和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出大成果、大效果。
(四)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协同。
关于这方面,我们深有体会。我们讲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讲了很多年,过去也曾经进行过一些尝试,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体制机制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具有根本性意义。如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体制机制能够与自主创新协同起来,这个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建立了一些新的创新模式,如“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框架、“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非营利民营科研机构(如深圳光启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主要目的还是促使体制机制与自主创新真正协同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我们应当好好总结一下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在今后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四、今后工作的一些思考
下一步,围绕推进协同创新,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行计划管理体系改革。
要更好体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协同,应当首先从改革计划管理体系入手,重点围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等三大块,对科技计划体系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一是以专业镇为抓手,深入开展“一镇一策”行动,为专业镇度身定制科技与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优化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镇,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二是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需求,按照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有序发展、重点推进的原则,做好“十二五”期间八大领域核心技术的筛选、论证工作,尽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三是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和专业镇等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领先的科技服务聚集区和科技服务创新体系,优化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积极探索科技服务业典型模式的发展,研究、设计适合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市场运作模式。
(二)完善产业技术路线图。
围绕产业链,不断更新完善已有的技术路线图,加快完成正在制定的技术路线图,着手启动制定一批新的技术路线图。新启动制定的10个左右产业技术路线图,要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和先进制造领域,以及传统产业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等领域的技术需求,加强统筹布局,力求形成协同效应。
(三)启动绘制企业成长路线图工作。
企业是产业的细胞。企业的成长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要摸清摸透企业的成长规律,并根据不同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要求,认真绘制好企业成长路线图,找到企业成长的规律,并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相应的支持。这样一来,我们用于支持企业的资金、政策、措施等就找到了真正的着力点,我们的工作就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性。
(四)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
广东省的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还有差距。如何调动金融为创新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大创新投入,主要靠市场和社会资本。要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一是进一步加大风险投资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风投发展思路和方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思路,在创新科技金融结合机制、模式和方法上先行先试,把珠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积极探索新三板、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相结合的新路子,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金融服务领域。
(五)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应该说,过去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很不彻底,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一是没有充分考虑调动民间科研力量,也就是非国有科研力量;二是对于国有科研力量,改革也没有很好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所以,今后我们要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必须克服上面两个不足。一要重视扶持培育非营利或民营科研机构的力量。大家看看光启团队、华大基因、东阳光、华南新药中心这些科研机构,我们就会感觉到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二要密切国有科研机构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联系,改革调整以前设置不合理的内部机构,完善用人机制,勇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时,要加快四大主体科研机构建设步伐,发挥好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进一步推动、完善和优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完善并推广“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一是继续深化对俄地区的科技合作,重点开展对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成果、创新人才及团队,积极建设广东与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战略联盟。加强与巴顿研究所的科技合作,支持“中乌巴顿焊接联合研究院”开展重点合作项目的产业化工作;联合制定焊接技术路线图,强化对乌克兰焊接技术的转移推广工作。二是重点拓宽与以色列的合作领域,签订中以科技产业合作协议,建设“中以科技产业园”,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七)深化粤港澳的科技服务合作。
充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缘优势,重点加强与港澳地区开展科技服务合作,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一是创新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促进粤港澳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开放共享。加强深港创新圈建设,深入推进深港创新圈科技合作,辐射带动珠三角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深入建设粤港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优化粤澳科技合作环境,以省建设横琴开发区为契机,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双方在创意、科普、教育方面的合作。
(八)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广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平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吸引更多的科技资源流向广东。加快大型仪器研发和大型仪器协作网建设,加强大型仪器设施等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广东省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条件平台建设水平。
(九)完善政策配套措施。
政策制定要围绕创新链进行,争取覆盖整个创新链条,同时,加强对各项政策的配套完善,从政策层面全过程拉动创新。一要加快制定广东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政策体系。二要加快研究制定创新型人才激励政策。结合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工作,加快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创新型人才政策体系。三是加快研究制定吸引国内外社会资金来粤进行风险投资的政策,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政策体系。
第二篇: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 是什么?
㈠自主创新的内涵。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㈡创新型国家的特征:科技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 为什么?(经济生活部分)
㈠ 理论依据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⑵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⑶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㈡ 现实依据
⑴ 我国的基本国情: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科技缺乏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㈢ 现实意义
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⑵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 怎么办?
1、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
(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1)国家:A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B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C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D 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E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等
(2)企业:A 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B 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C 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
(3)个人: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这就需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
第三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山东沾化二中政治组 郭艳丽
邮编:256800 邮箱:guoyanli930@126.com 适用于人教版 【背景材料】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团队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于2011年8月3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见报告团全体成员,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李长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国防科大自主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激情竞相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使创新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考点链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经济生活:
⑴、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贫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瓶颈。
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生活:
⑴、这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及工作原则决定的。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履行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因此,只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造福于人民。
⑵、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前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才是硬道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文化生活:
⑴、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求建设相应的文化,反过来创新型文化必然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⑵、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全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文化氛围,将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让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哲学生活:
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新形势和我国现状提出来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要求。
⑵、建立创新型国家体现了内外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主要抓事物发展的内因。要求我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维护国家安全。
⑶、主次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抓住了主要矛盾。⑷、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⑸、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⑹、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结底都与创新有关。
【创新试题】 1、2011年4月苹果平板电脑销售火爆,很多地方出现断货现象。苹果公司的产品一直站在潮流的尖端,从最初的超大容量MP3播放器ipod,到划时代的触屏手机iphone,再到先声夺人的平板电脑ipad,苹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人带来惊喜。苹果品牌以其时尚、创新、精致吸引着全球无数粉丝。苹果公司的成功说明 ①建立品牌声誉是公司经营的首要目标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③公司的成功经营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④企业成功经营就要不断推出新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十二五”重大专项的发展思路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国家之所以强调自主创新是因为()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②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
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新一代企业家必须树立企业文化创新的观念,树立经营与文化并重的新发展观,使文化创新建设作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支撑和牵引。这句话体现了()A.一定经济反映了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文化反映了一定的经济 C.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有反作用 D.一定经济决定了一定的文化
4、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D.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5、我国自主研发、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这说明(A.人们只要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性就能改变规律的存在形式 B.客观世界的变化要依赖于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D.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我国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仅为0.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我国CO2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3,预计到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材料二
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 70%。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9年1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答案:
1、B
2、C
3、C
4、A
5、D
6、(1)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科技贡献率低,企业缺少核心技术。总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过于依赖靠物资消耗推动经济增长。
(2)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此,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第四篇: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1: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我们应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2:2011年6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央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材料3:“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于1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年会总结交流了各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鲜经验,展示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建设自主品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彰了一批典型城市、优秀企业和先进人物。
[经济生活角度]
(一)从是什么(反映、体现、概述类)的角度分析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比
注:中国海尔是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
上述图表揭示了什么经济信息。
或者这样问: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现在:科技投入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差。
(二)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1.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经济原因。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三)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1.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3)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开
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提供相关服务。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 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从根本上说,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
2.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政治生活角度]
(一)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1)从党的角度看: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科学执政的具体体现。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从政府角度看: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履行 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3)从国际竞争的实质来看: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从党和政府角度,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合理化建
(1)从党的角度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领导,科学执政,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从政府方面看: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
[文化生活角度]从为fl-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依据。
或者这样问: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重视科技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 供智力支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对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重视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4)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为文化资源的选择、传递和储存提
供技术手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重视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可以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生活与哲学角度]
(一)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辩证法依据。
或者这样问:从辩证法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3)辩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二)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或者这样问:运用哲学知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
(2)要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将增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人才,要打造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4)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破除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第五篇:0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背景: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要想在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鼓励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尊重人,依靠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而宏大的人才基础。
二、必须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创造公平诚信、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着力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有效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共创共享。
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倡导和树立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勇气和自信,鼓励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创造新的知识、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技术发明。鼓励竞争,促进合作,宽容失败。尊重和鼓励好奇心、创造性。崇尚理性质疑,尊重学术自由,创造科学民主、和谐合作的创新环境和学术生态。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受传统束缚,不受利益干扰,坚持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接受实践、同行、市场和历史的检验。鼓励知识、技术的传播和转化,鼓励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队伍。
四、必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工业、人口和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科技,和平利用太空和海洋资源。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加强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后劲。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典型事例综述(按时间顺序):
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2009年7月17日下午,我国“十五”期间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6.4亿
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英文简称BEPCII)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后,BEPCII将投入高能物理实验运行,并计划今年内向同步辐射用户开放,提供同步辐射专用光。据介绍,BEPCII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设计对撞亮度较原来提高30至100倍,并实现“一机两用”(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使BEPCII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2.“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正式竣工。2009年4月29日下午,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竣工典礼隆重举行。
坐落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在科学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果说医院X光为人体骨骼和血管“拍照”,那么“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发出的超强X光将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带来一场“成像革命”——它将利用比普通X光机亮上亿倍、强百万倍的同步辐射光对物质进行微观“成像”,为许多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最先进且不可替代的工具。
3.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09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
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我们党、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鼓励自主创新。
4.3.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
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中国从此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迈出的一小步,代表着我们在科技创新征程上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