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加强公司制度建设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根植于员工心中独特的公司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公司管理思想和行为方式准则的集中体现。公司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企业文化能否健康成长的最关键的因素,只有把公司制度文化建设好了,才能打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制度的建设能够完善企业文化从公司管理实践来看,公司制度建设是形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公司制度是统一员工思想和行为最可行的准则。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管理思想、管理行为被员工接受,变成员工自觉行为并内化于心的过程。要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更新观念,统一员工的思想,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来发扬优秀企业文化,摒弃劣 势文化,从而达到统一员工行为的目的。
第二,优秀企业文化的推进,也需要用制度进行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后对公司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把文化的理念转变为具体制度强制推行,有助于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最终达到对企业文化认同的目的。
第三,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环闭合的过程。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文化是制度的升华。同时,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一个阶段或者一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具有先进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可能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了,必须弘扬 一种新的文化来取代过去的文化。所以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去改变,也就是以制度的设计和建设规范员工的行为。当遵守制度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时,就形成了文化。这样,公司就会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具体表示如下:制度(长期执行)—习惯(员工的自觉行为)—文化—理念(经过提炼,再实践)—制度(创新的制度)。可以看出,公司制度建设的过程既是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改完善的过程,也是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员工行为方式改变和习惯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内化于心的过程,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要立足于制度建设,更要超越制度建设。
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价值一项制度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价值,即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效,是否科学。具体要体现三个特性。
一是针对性。制定原则要符合公司实际,不能脱离实际空对空,既要把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管理方式和行为准则制定成规章制度加以遵守,又要针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防控,要将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政策精神和公司管理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融入条款。
二是有效性。制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可操作,要按照公司实际,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来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让制度执行方便、简单、明了;其次是起作用,要注意制度执行的效果,真正能够在公司管理中起到作用;第三是要保持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能够得到广大员工认同,防止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三是公正性。业务主管部门在制定制度时,必须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不能只考虑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坚决防止和杜绝权力部门化、权力个人化。不能只体现领导意志,要体现责、权、利的有效平衡,坚持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制度的制定更客观、更公正。必须避免和纠正制度只管别人不管自己的现象。
制度的执行要有刚性
制度制定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严格地执行和落实,只有严格执行和落实,才能发挥出制度应有的作用。
一要有普遍性。公司制度的约束性是广泛的,是针对所有员工的,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在执行过程中都不能有例外。要加大执行制度执行的检查考核力度,及时纠正违反制度的行为,摒弃“ 老好人” 思想,给予违反人员相应的处罚,最终形成人人都遵守的良好局面。
二要有权威性。要注意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无论是谁违反都必须给予严惩,真正让制度成为员工的行为底线。
三要有率先性。领导层对制度的遵守情况是决定制度执行成败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防止出现因为不了解制度而以言论代替制度、以批示代替制度,、职务大于制度的现象,破坏执行制度的严肃性。
制度的完善要有时限
制度是有时限性的,只有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和公司发展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制度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一要及时废止过时制度,淡化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一定历史局限性,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陈旧的制度会影响优秀企业文化的普及,要分阶段、分时期对制度进行梳理和规范,不适合目前实际的制度要坚决给予废止,防止过时制度依然约 束员工。
二要修订完善现行制度,强化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对于仍在执行并起作用的制度要不断强化,突出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对于部分不适合的条款给予修订,使之更完善,更符合观实际。
三要适时制定新的制度,提升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要不断研究公司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制定相应的制度给予规范,变成员工需要遵守的、新的行为准则。要加大对新制度的宣传力度,力求做到尽人皆知。通过制度的强 制执行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最终形成创新的优秀企业文化。
第二篇:企业制度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形成
企业制度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形成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质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既存在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的形成。
2、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3、制度与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4、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5、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二、如何保持制度制定与文化理念的一致性。
1、企业制度应与企业文化理念保持高度一致。企业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与企业文化理念相违背的问题。企业制度和控制系统的类型、控制的程度及由控制的结果而发生的变革,是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过程。通过控制系统的工作,企业文化可以得到培育与提高。企业制度的健全化、规范化和完善,有助于通过制度将企业倡导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出来,借助于制度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的契合应从以下角度入手:
(1)公司明确提出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企业制度制定的指导思想,同时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高度体现企业文化理念,将理念的精神落到实处。(2)依据已经确认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检查企业现行制度中有没有与文化理念相违背的内容,强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制度,修正或废弃与企业文化不相容的制度。(3)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基准,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适应变化和提升了的理念。通过组织和管理手段,防止刚性的制度对文化理念的侵蚀。(4)通过企业控制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控制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及时纠正偏差,并对文化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5)通过必要条件,将企业文化理念的贯彻执行制度化。
2、保持制度制定与文化理念一致性的方法。(1)让员工了解他们在制度制定中的角色要求。员工希望个人成功,希望通过企业的成功而达成个人的成功,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企业帮助员工实现成功的方法,首先是要让他们了解他们在企业制度制定中的角色要求,并使之努力符合甚至超过这些要求。企业可以有多种方法让员工了解他们的角色要求:1)正规的工作说明。正规的工作说明把每一项工作的参与程度做了说明,并对其要求逐一进行详细解释以保证工作的成功。2)制定制度时上下级面对面地会谈与沟通。管理者、监督者通过
与部下面对面的会谈来了解他们的要求,向他们讲清楚他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3)如果制度发生了基于文化理念的变化,而员工还是基于自身利益而固守原来的想法,那么,管理层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员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文化变革和制度变革中的位置,并力求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护新的制度,扮演新角色。企业在实施文化变革时,很显然对企业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管理者必须以不同于往常的方式进行管理,还必须对新的行为进行奖励和评估。企业员工同样必须以不同于往常的行为行事,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会要求有不同的角色要求。
(2)制度的方向定位。作为企业文化变革的一部分,基于新文化理念的制度将企业所有成员引向新的文化,因此,员工们应该了解企业为了创建一个有利的企业文化环境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正在从事什么工作,了解企业期望他们能做出的贡献,在新的制度面前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等等。不管企业运用的是哪一种手段,目前的在职员工和将来加入的员工都必须经过这一过程的教育。制度方向定位的表现形式有:及时发布企业文化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文件、企业制度变革实施阶段产生或加以改变的文件或政策等。对制度变迁过程中有关员工的角色变化提出新的要求。支持新文化的观点和理论说明。对企业迄今已经实施的制度变革加以充分说明,让员工明白制度的变化是系统性的。“说出事情的真相”——鼓励员工就制度问题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直接接触。对于员工来说,能对“了解情况”的某个人直接提出问题,澄清概念,说明自己关注的情形,会大大地有助于他们接受对文化进行的变革。(3)持续性的信息交流和发布。企业必须对文化变革所产生的制度变迁向企业员工充分通报,通报的内容可以包括:这一变革主要是为了提高职责能力,还是为了利用团队化所产生的协作或实现对重要而稀缺的技能的有效使用?实施的新政策或工作程序,对原有政策和工作程序的改进,并从深度上加以说明。(4)对文化理念带动的制度变迁的控制。企业文化带动制度变革过程中肯定会不时地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要建立一种发现变革中的问题和情况并对此加以解决的机制,这种机制是用以发现可能妨碍到进步或导致失败的警示系统,是员工向企业汇集信息的手段,是用以产生新观念和改善文化变革进程的工具。这种程序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或问题,同时要求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得到解决和落实。
三、企业制度建设中员工行为规范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在设计员工行为规范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乎法理性原则。这一原则指出,员工行为规范的每一条款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即其存在要合法合理。研究一些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常常可以看到个别条款或要求显得非常牵强,很难想象员工们是怎么会用这样的条款来约束自己的。坚持合乎法理性原则,就是要对规范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尽量避免那些看起来很重要但不合法理的要求。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指:(1)员工行为规范必须与企业理念要素保持高度一致并充分反映企业理念,成为企业理念的有机载体;(2)行为规范要与企业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保持一致,对员工行为的具体要求不得与企业制度相抵触;(3)行为规范自身的各项要求应该和谐一致,不可出现自相矛盾之处。坚持一致性原则,是员工行为规范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制定的规范性要求容易被员工认同和自觉遵守,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的合力。
3、针对性原则。这是指员工行为规范的各项内容及其要求的程度,必须从企业实际、特别是员工的行为实际出发,以便能够对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激励和正强化作用,对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约束作用和进行负强化,使得实施员工行为规范的结果能够达到企业预期的强化或改造员工行为习惯的目的。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员工行为规范,即使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也必然是十分空泛无力的。
4、普遍性原则。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普通工人,无一例外都是企业的员工。因此,员工行为规范的适用对象不但包括普通员工,而且包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当然也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其适用范围应该具有最大的普遍性。设计员工行为规范时,坚持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规范中最好不要有只针对少数员工的条款;(2)规范要求人人遵守,其内容必须是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也应该做到的,如果管理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或客观原因很难做到的条款,尽量避免写入;或者在同一条款中用并列句“管理人员应„„,普遍员工应„„”来体现各自相应的具体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行为规范要便于全体员工遵守和对照执行,其规定应力求详细具体,这就是所谓的可操作性原则。
如果不注意坚持这一原则,规范要求中含有不少空洞的、泛泛的提倡或原则甚至口号,不仅无法遵照执行或者在执行过程中走样,而且也会影响整个规范的严肃性,最终导致整个规范成为一纸空文。
6、简洁性原则。尽管对员工行为习惯的要求很多,可以列入规范的内容也很多,但每一个企业在制定员工行为规范时都不应该面面俱到,而要选择最主要的、最有针对性的内容,做到整个规范特点鲜明、文字简洁,便于员工学习、理解和对照执行。如果一味追求“大而全”,连篇累牍,洋洋洒洒,反而不具使用价值。同时,在拟定文字的时候,也要用尽可能简短的语句来表达。
四、案例
1、元宝山发电厂的文化管理与制度建设。
元宝山发电厂是国电东北直管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坐落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境内。“元电”从建厂到今天已经历经了27个春秋。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元电人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经过考察、研究和探索,在国家电力公司、国电东北公司统一领导下,“元电”确立了绿色价值倍增战略:以提升企业自我生长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标志,以实施学习型组织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形象创新战略为重要支撑,全面构筑发电生产与多种产业既相互呼应又彼此独立的多元化发展平台,最终把“元电”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一流企业。
在此基础上,元电人确立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文化:即“元电”理念和价值观体系。如“动力报国,精彩世界”的元电理念,抒发了元电人立志电力报国、奉献社会的伟大抱负,激励着全体员工为创建国际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与时俱进,不断超越”的元电精神,这种精神指引着元电人与时代同步前进,在自我否定中不断创新;“诚心为本,以德铸魂”的企业道德等等。这些企业与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是“元电”文化的灵魂,是形成制度层文化和物质层文化的基础和动因。
元电的领导班子为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以促进文化形成。如在企业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改善心智模式,促进理念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培训教育,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一般职工根据不同工种每月组织一次技能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试;一般管理人员侧重于微机应用和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参加季度考评;中层以上干部坚持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原则,每年脱产轮训一次。
企业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核心,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氛围和机制,提升员工的思维层次,形成团队精神和系统思维。一是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开展每年读5本书活动;二是创建学习型干部队伍,提出“8+1行动计划”;三是创建学习型团队,开展“达标创一流”、“有学习力单位和个人”评选表彰活动。
在规范管理方面,企业编制了《企业法典》,包括基本制度、150多项规章制度、机组运行规程、机组检修工艺规程和工作标准,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统一。企业还引入了末位管理机制,通过《差距悬殊末位离岗学习制度》、《中层干部ABCD动态考核方法》和《三相线管理制度》,真正形成了竞争上岗的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元电人在制度的硬约束中不断渗进文化的软管理,逐步培育企业文化,使文化管理成为“元电”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2、“三维立体”的“黄电”文化。黄台电厂位于济南东郊,始建于1958年。经过六期扩建,总装机容量达到92.5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0亿千瓦时,是山东电网的主力电厂之一,为国家大型一类企业。
伴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黄电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努力在方式、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出了建设“黄电”管理文化的总体工作目标,总结提炼出了“以管理为核心的厂区文化、以和谐为核心的社区文化,以美学为核心的家庭文化”的“三维立体”黄电文化体系构架。
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体为主,两翼为辅,重点突出,同时又注重相互融合、互促共进。在厂区文化建设这个重点环节中,企业通过征集、公布、讨论、提炼、论证等多层次、多环节的锤炼,利用闭路电视、广播、厂报、新闻网站、板报等媒体,配以老职工回忆录、青年职工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重建后的企业文化理念真正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企业文化理念就易于为员工所遵循和信奉,有效地避免了就企业文化论企业文化的弊端。
在企业核心管理内容——用人和分配机制上,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探索形成了管理岗位的“双考竞聘”、中层干部的“动态管理”以及工时计奖、年薪制改革等更趋合理的管理办法,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企业在制度建设上,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对厂务公开、职工培训、系列文明创建等工作进行了有机整合,并融入了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了民主管理、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监督约束等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黄台电厂还十分注重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企业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和《厂务公开监督检查考核方法》,进一步明确了三级公开的内容、形式、范围、时间和责任部门,使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和重大事项都能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向职工公开。黄台电厂还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形成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以及复合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等“三条线”培训架构。
厂区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既为开展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也使企业文化的人文功能不断向两翼渗透和辐射,带动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例如开展文明楼、文明单元竞赛评比活动;开设“110”物业服务热线;完成“科学文化进家庭”,推进家庭“学习创新美”等等。
通过厂区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一起建设,保证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长久动力,取得了企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效益。
3、青岛发电厂: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互动。青岛发电厂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所属国有大型供电企业,管辖青岛地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7座,主变总容量560.05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共2008.6公里,用电客户84万户,地区最高用电负荷196万千瓦,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1993年,青岛发电厂成立企业文化协会,开始探索企业文化建设,青岛发电厂的决策层深深体会到:只有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才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新要求,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该厂经过调查、分析、提炼和整合,形成了以“创新”为灵魂的文化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文化的创新,转变了员工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青岛公司从战略到管理,再到各项机制,都围绕着“创新”进行了改革。
(1)战略创新:追求企业与社会双赢。由于青岛市建设国际化生态城市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环保、人员安置和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困境,该厂及时调整自身战略,根据青岛市的发展要求和企业实际,适时提出了“热点联产,二元推进”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环保与效益并举”的企业经营战略,两大战略同步推进,不以企业的短期利益损害社会利益和市民的居住环境,努力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例如,企业利用亚行贷款近2亿元,分别于1999和2001年新上了两台容量为1.2万千瓦的背压式供热机组,实现了热电联产,既解决了污染严重的问题,又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几年来,该厂累计对外供汽量超过150万吨,年增加产值近5000万元,使200多名员工解除了下岗待业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该厂还通过不同渠道致力于环境改善。自筹资金200万元,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干灰分选设备,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2000年又融资1600万元建成了年产10万立方米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产品填补了青岛市建材行业的空白。
(2)管理创新:追求企业国际一流。该厂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从而将企业的各项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该厂还
将设施规范化延伸为安全设施标准化。他们对所有检修项目进行了统计,逐条制定工作措施,对所有可能涉及到的工作保障措施进行提炼整合,形成了1381项标准工作措施,并据此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索系统。由该厂创新形成的《发电企业安全措施标准》和《人员安全性评价》两项科研成果已通过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安全生产管理的空白。
管理创新为企业带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该厂2号机组在全国火电大机组竞赛中脱颖而出,连续两年获得惟一的特等奖。
(3)机制创新:追求员工队伍。本着“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哲学观,该厂在全厂员工中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采取学习、培训、考试、考核、考评相结合,政治理论学习与岗位技能提高相结合,考核成绩与评选先进相结合的方法,把素质工程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大大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学习热情,逐步形成了“岗位竞争靠能力,收入高低看贡献”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与选拔。
近年来该厂共投入教育资金近千万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倡导并实践“企业要成为学习创新型的企业,部门要成为学习创新型的部门,每一个人都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培训员工达7000人次,促进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4)科技创新: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突出“紧抓四条线,做好一结合”:四条线即:“信息化管理线;设备状态检修线;新技术推广应用线;合理化建议线”。一结合即:“自我攻关与校企联姻相结合。”通过这四条线一结合,该厂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例如,仅推广新技术一项,综合效益近200万元。
(5)政工创新:追求新的发展动力。该厂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工部门组织协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
近年来,该厂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以新的方法和途径解决新的问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建立了企业政工网站,覆盖面广,操作方便,双向交流,资源共享,方便了职工的学习。可以说,创新为青岛发电厂增添了无尽的活力,无限的动力。在这里,制度与文化已经相互交融,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重庆市电力公司:行为规范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重庆供电公司在其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坚持客户利益至上,为客户提供精彩服务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理念,从而使供电服务由积极主动型向零距离、无障碍、个性化方向转变,通过自觉强化服务意识,改变电业垄断时期留给人们的不良印象,为此该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员工文明规范,例如:
(1)工作时间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无疲劳状、忧郁状和不满状。(2)站姿要正直,两肩相平,两臂和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或双手交叠自然下垂,眼平视前方,胸部稍挺,小腹收拢,两脚间的距离以不超过一脚为宜,站立时切忌无精打采东倒西歪,在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小动作。(3)避免在客人面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挖耳朵等。实在难以控制时,应侧面回避。(4)避免在客人面前使用手机。(5)保持口腔清洁,工作前忌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6)保持电话畅通,电话铃响3声内接听(超过3声的应首先道歉),应答时要首先问候(你好!),然后报出部门名称和自己姓名。做到谈吐文雅、语气谦和、语言流畅、简明准确。用普通话与对方交谈。(7)接听电话时,应耐心听对方讲述,听明白对方意图后细致地答复。不能当即答复的问题,应先致歉,并留下联系电话,研究或请示领导后,尽快答复。(8)接听电话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说“是”、“对”等,以示在专心聆听,重要内容要注意重复、确认。(9)通话完毕,须等对方先挂断电话后再挂电话,通话过程中不可强行挂断电话。(10)如果打错电话应向对方道歉,当对方打错电话时,应礼貌地作出说明。
以上仅为重庆市电力公司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内容,但是通过这些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员工能从细微处做起,就能逐步树立和实践企业的文化理念。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管理被普遍认为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制度是企业人为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企业的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高效.规范的标志和保障,那么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该如何处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呢?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1.企业文化没有强制力,它是软性的,靠员工自觉来运行,企业文化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经营的道德规范,员工行为违反企业文化,会遭到~的谴责;而企业制度具有强制力,它是刚性的,它的正常运行要有强制力来保证,企业制度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的法律,员工违反制度,就会遭到制度的处罚.2.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既有统一,也有对立.统一面表现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就像社会治理既需要道德规范,但也需要法律一样,而且法律所规定的都基本上符合道德规范的,同时两者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立面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一个行为符合企业文化,但不一定符合企业制度.同样符合企业制度但不一定符合企业文化.3.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跨越腾飞的基础,而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稳定.规范.持续.高效的保障.企业文化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可以使企业生成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同时对企业的战略.策略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和默契;企业制度通过强制力的保证可以使员工在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长期形成习惯,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和高效,企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能使确保经营管理稳定和持续.4.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反之坏的企业文化却妨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好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能促使好的企业文化形成,不好的.不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却会导致企业形成不好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形成员工遵守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容易进行,如果企业形不成员工遵守企业制度的文化,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形成障碍,甚至使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无法进行;好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有利于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但是不好的.不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却容易让员工意识混乱,对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利,甚至离心离德.5.企业文化应指导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企业制度应去规范企业文化.这就是要保持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一致性.二.那么企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该如何处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呢?
1.首先不要把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混为一谈,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2.要知道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不是那个比那个重要,而是同样重要,要坚持两条腿走路.3.企业提出的价值观和口号.目标和希望如果没有融入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就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但是企业可以将他们通过企业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细化到制度融入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企业的文化.4.企业要建立相对开放的企业文化,欢迎各种先进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但是企业的"根本大法"(对企业的整体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制度)要相对保守.现在企业不断的从别处引进职业经理人,但是中国又出现一种职业经理人一般不会在一个企业停留太长时间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引进,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先进的文化,但同时会出现对企业的战略和制度带来一定影响,如果两种文化的冲突上升到企业"根本大法"的高度,就会对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企业即便是引进职业经理人,企业也可以学习他引进的先进文化,但是必须要求他的行为要受企业"根本大法"的制约,不能让他的行为践踏企业的"根本大法".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的连续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性.5.企业文化有好坏之分,所以企业要对自己的文化经常进行检讨.好的文化要发扬,但是坏的文化要抛弃,就像有的企业中的爱岗敬业的文化,那就要发扬,并且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好的就像时间观念差,效率低下的文化.企业就要用制度的强制力去扭转,比如一个工作要求什么时候完成就得上升到制度去考核,完不成要如何处理.开会经常迟到,影响会议议程进行的要按照制度去处理.通过制度去扭转不好的文化,使其向好方向发展.6.制度也有好坏和合适不合适之分,所以企业也要经常对制度进行检讨.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好文化的制度要保留和发扬,比如能够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的制度等;但是防碍企业好文化形成的制度要修改.7.企业文化有主文化和次文化的分解,企业制度有"根本大法"和部门制度的区别.这样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时,要进行相互对应.主文化要与"根本大法"相适应,次文化要与部门制度相适应.这样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就会出现协调性,减少许多矛盾.8.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用先进的制度来促进优秀文化的形成.9.企业的先进优秀文化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和发扬.企业制度要为企业文化做好服务.10.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报纸.杂志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
第四篇: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打造文化一处品牌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打造文化一处品牌
放眼当今企业界,不谈企业文化的恐怕没有几家。有人深入研究后发现,不少企业之所以能成为百年老店—常青不衰,不少企业之所以“昙花一现”—一夜陨落,都与企业文化有关。正因如此,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企业的关注。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文化的哺育。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造就企业绝色倾城的魅力,成就企业无法复制的辉煌。企业要基业常青、持续发展、做强做大、永葆青春魅力,就必须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打造企业知名品牌。
一、传承优秀,坚持用先进的理念文化统领员工思想
如果说企业形象文化代表了企业的脸面,那么企业的理念文化则是企业的灵魂,体现着企业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优秀的企业必有优秀而深厚的理念文化作支撑。一处成立以来,我们高度重视企业理念的培育,把理念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继往开来,传承老一处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建处以来,处领导班子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心态面对接踵而来的新形势、新情况,在传承优秀、继往开来的基础上坚持把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元气工程”来抓,在回顾总结老一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老一处“团结、拼搏、开拓、奉献”的企业精神与“优质、高效、重信、守诚”的企业理念,继承、弘扬了老一处半个世纪积淀下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求真务实、开拓奉献的优良传统和老一处人责任心强、为人真诚、做事务实、处事耿直、作风过硬的优秀品质,把老一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食粮作为新一处茁壮成长的土壤,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下努力构筑一处的特色文化体系,特别是集团理念识别系统发布之后,我们对中隧集团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机制、企业精神、理念、使命、宗旨等核心理念、单项理念及形象用语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消化,并结合新一处的实际和深入的调研,成功地解决了企业内各种不同的亚文化之间、各个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协调,打破了原有企业文化模式,促进了不同企业文化的互相交融、整合,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明确了文化建的思路。
(二)整合再造,构筑新一处崭新的理念文化体系。在传承老一处优秀文化基础上,企业成立之初我们提出了“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的企业形象塑造目标,并通过处首次党代会将打造“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作为固企业生存之本、强企业发展之基、塑企业兴旺之魂的大事和长期的建设目标确定下来。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集团理念系统的基础上,对原一处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进行整合,精心培育一处的特色文化,提出了“智慧经营,智慧管理” 的管理理念、“行动决定价值”的价值观念、“提倡主动管理,消除被动接受,不等不靠不移交,不好人主义”的工作作风、“企业利益无限大,职工利益无小事”的利益观等10个方面的单项理念,并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逐步构建起了新一处崭新的理念文化体系,塑造了企业的精神脊梁。
(三)强化宣传,不断以先进的理念统领员工思想。为使集团理念和一处特色文化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使企业文化迅速转变为促进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的动力,我们结合一处的特色文化,编印中铁隧道集团理念识别系统(MI手册)缩印本1800册,做到人手一册。并下发了通知,对宣贯过程中的方法、步骤、重点进行了详细规定。各基层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分层次、分对象、分场合、分重点地对核心理念和单项理念在广大员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每名员工都能做到耳熟能详、脱口能出,做到员工理解、社会认可,我们还在全处掀起了学唱中隧之歌的热潮,始终将唱响中隧之歌列为重要活动的首选议程,在唱响中隧之歌的过程中,新老员工加深了对企业的理解,增强了对企业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全力推进,精心打造“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
文化铸就品牌,品牌体现品质。企业要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和品牌的支撑。
(一)“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切规范要求和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是办企业、做人做事的前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诚则兴,不诚则衰。言而无信,行之不远;人因信而立,业因信而兴;失信之痛,贻害无穷。智慧是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掌控全局的本领,是严谨的理性思维与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完美结合,是大知识、大谋略。智者不惑,慧者能察。智慧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绝不是耍小聪明、投机取巧。诚信加智慧才有管理的提升。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文化的丢失就是生存权的丢失,文化的缺憾带来企业的畸形发展。文化是一处的灵魂,其范畴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一处特色文化是一处管理的基础,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的基础。“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承前启后,一脉相承。“诚信一处”是基础,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智慧一处”是实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文化一处”是灵魂,是我们追求不息的目标。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事的前提、社会各种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的外延。国家要建立和谐社会,企业更需要建立和谐企业。建立和谐企业,离不开“科学管理,和谐执行”。“科学管理,和谐执行”是“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的具体体现,是把“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企业形象塑造延伸到了经营管理领域。科学管理、和谐执行就是智慧管理、智慧执行,就是要把文化引入管理,实现文化治企、文化育人,把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到文化层次,构建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以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长盛不衰。科学管理就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深层次的分析下统揽全局,全面系统把握和驾驭复杂局势、应对复杂局面。要掌握主动权,抓住主要矛盾,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把握管理的“度”,必须坚持科学管理。和谐执行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执行,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相互协作、不背离原则、不交易原则下的科学落实与工作,不是和稀泥执行、软弱执行,更不是变通执行、变相执行、交易执行,是坚持原则下的灵活运作。通过科学管理、和谐执行,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的内涵,把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使企业上下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补台、科学管理、和谐运行的良好氛围。
(三)“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的构成。“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不仅包括企业的理念文化,还包括企业的形象文化、行为文化、团队文化、制度文化、载体文化、品牌文化;不仅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目标、措施、方法、步骤,还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人才战略、管理方法和手段;不仅仅包括企业环境的全方位优化、优秀团队的创建、企业形象的塑造、员工队伍的建设、企业理念和团队精神的培育,还包括提升企业的价值认同感、内部凝聚力、行为规范性、文明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还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确立亲和力、激发活力、打造个性等等。
(四)全员参与,精心打造“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打造“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是一项全员工程,人人有责。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管理层集体智慧的结晶。企业是一条河流,每位员工都是她的源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职工群众,不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化塑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员工的文化,离开企业员工的深度认同、广泛参与和持续实践,也谈不上企业文化。我们提出打造“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文化塑造活动展示企业风采、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全员人心,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永葆企业的青春魅力;就是要追求文化育人、文化治企的境界,运用文化的力量把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变成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促使大家主动贯彻落实企业的文件精神,实现从“要我执行”到“我要执行”的转变,使“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真正成为每位员工的骄傲,让每位员工成为这个品牌的建设者和守护神。
三、持续深化,稳步提升企业的文化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标志就是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把企业文化形象变为企业市场形象,把企业文化优势变为企业竞争优势,把企业的文化力变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常青发展、竞争决胜的关键因素。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全力打造“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以卓越的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形象文化建设上,一是凸显文化品味,倾力打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办公、生活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强化视觉冲击,加强企业文化的有形化宣传。在企业的工作、生活场所把企业的理念文化用简单而直观的形式突显出来,用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每位员工。三是规范现场形象宣传,加强项目形象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铁隧道集团企业VI手册》,建立新上项目现场形象建设策划制度,制定下发《第一工程处工程现场企业形象建设作业指导书》,统一设计工程现场对外宣传手册,制作发放宣传手册样本和光盘,使项目的形象建设做到规范统一。
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建立健全财务、物资、设备、合同、技术等各项管理制度,编制企业管理体系文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通过专题学习、专门培训、组织讨论、以会代训等方式强化学习,促进各项制度得以有效落实和全处上下“懂原则、懂规矩、懂程序”。
在团队文化建设上,注重思想整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精心培育,以“展示员工伍风貌,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塑造优良团队”为宗旨,以培育团队精神为主题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引导广大员工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共谋企业发展。一是倡导“不等、不靠、不移交”工作作风,注重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二是开展集体活动,培育团队文化。建处三年来,我们举办了“沐浴党的光辉,创建学习团队”知识竞赛,参观考察了红旗渠和焦裕禄纪念馆,学习发扬红旗渠精神,开展了“学习焦裕禄”主题教育,引导全处党员、员工以企为家,艰苦奋斗,打造坚强集体、钢铁团队。三是为使每年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尽快融入一处团队,举行新员工入企宣誓仪式,发放MI、BI手册,举办了“心往一处想”、“心系一处,成就你我”等大型联欢晚会。通过这些集体活动的开展,广大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在品牌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的,致力于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品位和知名度,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一是建立健全宣传报道体系,强化对外宣传。成立新闻宣传报道领导小组,组建通讯员队伍,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对外宣传报道。二是创办内部刊物,加强文化交流。以“展示风采,反映心声,丰富生活,塑造形象,培育文化”为办刊宗旨,创办了《党群信息》、《一处信息》、《超越》、《追求》、《中南采风》、《西南情怀》、《弄潮人》、《物流平台》、《奋进》等内部刊物。三是开展特色活动,精心打造“文化一处”品牌。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计划,实施“1+10”活动,印发《肩负使命,全力推进,精心打造“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的品牌形象》的宣传提纲,促进一处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文化一处”品牌的建设。四是抓好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强化一处文化典型培育。确定杭州湾跨海大桥引线公路工程、大丽铁路工程以及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工程作为处企业文化的示范点,以典型影响带动全处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和层次。
资源总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在打造“诚信一处、智慧一处、文化一处”品牌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用文化提升队伍素质,规范企业管理,培育内在的、富有生命力的特色文化和具有广泛影响力、号召力、真正树得起、叫得响的“文化一处”品牌,形成市场开拓中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的骨牌效应,走持续、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第五篇: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深圳市东西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及简介
企业文化亦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它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战略、价值取向、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与共同情感,以及这一切凝结而成的企业精神。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
(一)物质文化
它主要包括企业产品文化价值的创益和企业物质的优化。(如我司的产品在社会整体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产品的益智及保健功效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在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更有优势)
(二)行为文化
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形成统一的企业现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而对企业行为、员工操作行为等进行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教育和社会活动,并体现在员工的生产经营及人际关系活动中。
(三)制度文化
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是代表企业上级领导和决大多数职工的思想和意愿,通过它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有损企业形象和有障公司发展的行为是企业本身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精神文化
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支配着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它通过制度文化来影响行为文化,从而促进物质文化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作用
有关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种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企业管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那些作用因素——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企业文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随着公司的创立发展,通过高度概括,又用生动且富有哲理的口号,将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并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信念深印在广大员工的脑海中,是企业及员工的精神支柱,它能使员工无时无刻不支持、坚定企业发展的方向,无论是企业在顺利、成功的时候,还是企业发展受挫折、遇到困难时,它都可以使广大员工锐气不减,团结一致,在行动上、奋斗目标上都可以克服种种困难,英勇奋战,决不会出现士气低落,迷失方向,它能使广大员工坚信企业的发展过程有曲折是暂时、必然的,而前途和目标是光明的,一定能够实现。如首都钢铁公司的“开拓进取,当家作主,顽强拼搏”的首钢精神;大庆油田的“四个一样”“预期创业”的大庆精神,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都起导向作用,它引导企业一代代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2、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为全体员工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使员工之间形成互相尊重、理解、友爱的良好人际交往与合作,使职工深感大家庭的温暖,在精神上有了强大的支柱;它能使全体职工发现自己企业的优点和特点,认识自己在公司中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由内心产生一种荣誉感、自豪感,从而激发工作热情。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激励、支持、推动职工创新积极性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时刻为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个人特长及潜能提供极其有利的基础条件,从而可以激发广大员工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深感公司就是自己发展的基础,公司就是自己远航的巨轮。
3、凝聚作用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力的关系,如太阳对地球,地球对月亮之间存在着一种引力,人与人之间也一样,企业内部也必须存在一种凝聚力,公司才有可能稳步向前发展,团结奋进,否则将是散沙一盘。而这种凝聚力是由公司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起作用。企业文化不仅给广大职工予以物质利益上享受,而且为企业的凝聚提供了浓厚的精神基础。
4、规范作用
俗话说:“没有规范,不成方圆”。一个企业的发展也一样,它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行为准则,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就起着行为规范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理解为两种规范性文化。一是制度文化;另一种是观念性文化。制度性文化主要是以正式组织制定的纪律、制度、操作规程等,它要求公司广大职工在范围内活动,对企业人员的规范作用太大,以致职工有压抑感,不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观念性文化是指人的价值观、作风、习俗、道德、礼仪等方面,可以利用引导方法来诱发广大职工自觉地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显然属于观念性文化,它对人们的自尊、自爱、自强为实现自我价值分不开的,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其作用是持久的、稳定的。领导者本身的模范行为更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它更利于公司的发展、创新,更利于铸造公司的品牌及形象,更利于增加领导者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四种作用也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因此,企业领导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及保持。
三、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意义
(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昔日的辉煌演变出受人欺辱的近代史,建国仅有200年历史的美国成为当代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崛起,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都十分重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而中国近代史文化却和经济发展相脱离,只重视文化与政治相结合,再加上只重视文化的继承,而不重视文化的创新。因此,缺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改革开放20年,我国重视了政治、文化、经济三者紧密结合,这个结合就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进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上述道理不仅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适用,对一个企业也同样适用。不少盛极一时的企业很快走向衰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出现了严重的病态文化,管理失控,民意涣散,担保无度,信誉扫地,如此等等。因此,我们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企业管理的优劣在于企业文化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于光远先生用精炼的语言,把企业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深化到了核心的位置。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新崛起的企业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企业非常重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例如,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包括:讲贡献、讲效益的价值观;跻身于国际市场的共同理想;同舟共济、协同作战的整体意识;求实进取、拼搏创业的公司精神;高技术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些都为联想集团更好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价值观基础,也为其未来发展创造了条件。海尔集团“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诚为本、君子之争、和气为本”的企业文化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前提。
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优良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开展聘人、用人、管人、育人和留人等管理工作,人力资源战略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总的战略目标服务。
五、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要求
第一,必须对企业自身有一个深刻的反省和认识,深入分析企业自身的性质,经营领域及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文化只能在独立给定的表演舞台中显示自己的作用。如果脱离了自己企业实际而照搬别的企业文化,从表面上看虽然它很完美,但往往起不到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有时反而会激化企业矛盾,导致人心涣散,大量人员流失,企业目标最终难以实现。进一步即使是母子公司,子公司也要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否则,企业文化就很难发挥其积极作用。可见,企业文化是不能脱离特定的环境。
第二,企业文化必须倡导团队精神,凝聚合力,共同为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以至员工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铁,团结是钢”这名歌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团结的作用。企业目标的实现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大力提倡团队协作精神,积极输入一种个人是企业的一份子,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成一翻事业。
第三,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当今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市场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并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和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若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这种学习氛围的培养是以教育、培训制度来确定,具体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也可以通过鼓励员工参加进修,报销一定的费用,还可以采取建立企业图书室组织员工学习阅读等形式来实现。
第四,要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如美国的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传颂甚广的有一则故事:参观者看到该企业员工江满头大汗,而把电风扇直吹机器,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员工回答很干脆:“要保持公司机器的洁。”这种爱护设备,保证工作而不顾自己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五,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所以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所以,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的束缚,新经济条件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的建设,真正将“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第一”的观念贯入每个员工的脑海。
最后,企业文化与万物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发展,否则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逆向障碍作用,是极其不利的。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善于观察企业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变革,更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使之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如何建立属于我们的企业文化
人都有精神活动,但精神却有高尚与卑下、积极与消极、健康与不健康、科学与反科学等等之别。当前社会上的确有一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背离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到基层单位和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经营作风,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员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企业形成什么样的团队文化
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这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唱响主旋律的客观要求。用优秀的文化创建团队,是经营管理的现实任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其目的是让所有员工认同所在企业,这种认同不仅是身体的依附,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让每一个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合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的途径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主要通过经营文化的引导,让企业员工真切意识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实现员工利益的根本保证,因此主动地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工作。当然空洞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企业应真正从工作、生活的角度,努力营造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氛围,让员工从内心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员工与用优秀的文化创建团队是联系在一起的,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员工为创建优秀团队奠定思想基础。
我们说的高尚精神,就是指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企业员工具备这样的精神素质,才能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任何单纯利己的、个人主义的驱动力所无法比拟和企及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波,特别是市场的某些负面影响,会使一些人把对利益的追求单纯看作物质私欲的满足,淡薄了理想信念,以致逐渐滑入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失去了抵制诱惑的能力,致使企业偏离了正确的经营发展方向。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不是坚持理想信念教育,这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企业的员工保持着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企业员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企业形成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因此,企业的员工是否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其关键是员工队伍中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人乃万物之灵,是有思想、有灵魂、有精神追求的。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经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人来说,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都是十分重要的。无数成功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一个企业的员工队伍缺乏高尚精神境界,优秀文化也很难在这个企业立足,这就很难形成优秀的企业团队,这个企业绝不可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从根本上说,就是必须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员工,为用优秀的文化创建团队奠定思想基础。因此说来,企业要善于用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获得持久的发展力。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队,组织框架是骨骼,文化是其灵魂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组织框架是骨骼,文化是其灵魂,没有灵魂的团队,好比一部缺少润滑剂的机器,故障多,效率低、内耗大、管理成本高,难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是致力于用优秀的文化创建团队。缺乏高尚的精神,就缺乏足够的动力支持,就难以成就任何伟大事业,也难以形成一个有拓展力的团队。团队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怎样才能把松散的工作小组转变为团结高效的工作团队,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用优秀的文化创建团队,这是打造优秀企业团队的根本途径。
首先,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得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达成员工对一个团队、一个企业的忠诚的重要方式。员工是否忠诚奉献的关键问题是:员工是否了解并且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员工是否明确并且履行自己的职责?传统的命令加控制模式对确保企业成功已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企业的关键资源就存在于你员工的头脑中。惟有切实了解员工的期望和需求,发展新型的员工与企业关系,才能让员工乐意释放出,而不是被挤出自己的能量。只有这样,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才能够茁壮成长,不断地走向成功。其次,优秀的文化可以从制度中得以体现,因此,通过制度体系的建立可以表达出团队的价值取向: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用什么样的人?如何用人?赞许什么行为?反对什么行为?如何管理,用制度管理还是人情管理?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把企业带到成功经营的至高境界;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更好地达成企业的经营和质量方针,可以能更好地达成企业的质量目标;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更好地达成顾客的满意度。这对于一个优秀的团队来说,其影响力是深远的。
此外,团队内部良好的沟通协调是形成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才能称其为优秀团队,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员工,有利于促进团队内部良好的沟通协调,有利于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然而,培育高尚的精神十分需要有一个文明环境,企业只有不断地用优秀的文化营造文明环境,才能更有成效地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员工。
在一定的条件下,环境可以改造人。企业坚持用优秀的文化创建团队,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塑造文明员工的重要条件。文明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员工的思想,在于员工队伍的志气和士气,只有一流的人品,才会创造一流的产品;有了一流的产品,才会创造一流的效益。用优秀的文化创建团队,最终有利于在员工中倡导高尚的精神,提升境界、激发活力,昭示以荣为荣,以耻为耻的价值判断标准,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如夜路明灯、春风雨露一样,滋润到每一个员工心田,形成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