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1:2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园区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分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园区发展》。

第一篇:部分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园区发展

部分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及启示

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典范

综观世界各国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富有特色和典型意义的科技工业园区的创新模式可以总结为:美国硅谷模式、台湾新竹模式、日本筑波模式。

(一)硅谷模式

硅谷模式是世界上众多科技工业园区创新模式中最为成功的创新模式,其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是:(1)硅谷创新的主体是众多的小企业,其中大部分创业公司是白手起家的,创造发明是它们最大的资本。(2)硅谷的创新以企业的衍生活动为载体。硅谷区域内企业的集群化水平比较高,科技人员在硅谷很容易变换工作单位,具有超流动性的特征,这为加速硅谷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3)与以企业衍生为创新载体相对应,硅谷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协同作用而形成且不断提高的。硅谷创新活动的成功特别重要的是取决于它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4)硅谷的创新活动以大学为关键支撑。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子研究中心,“硅谷之父”特曼把自己擅长的电子工程作为斯坦福大学研究园起步的突破口,形成了硅谷的胚胎。而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发展始终与硅谷发展保持同步,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硅谷的创新活动以风险投资为生命线,在硅谷,只要创意是有前途的,风险资本就有保证。(6)政府发挥了重要的间接作用。美国政府通过采购和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支持硅谷,为半导体工业提供了人才资源。

(二)新竹模式

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创新环境支撑系统主要由管理当局负责培育和完善。台湾当局在新竹园区发展过程中为园区的发展注人了大量的资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扶持园区发展;注重组织管理与协调;在必要的情况下,直接参与工业生产经营和创新活动。(2)创新领域重点突出,产业特色明显。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对人园企业把关严格,园区产业技术层次高、产业特色明显。(3)智力资源丰富,在新竹的创新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区拥有台湾众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是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源和人才源,向科技工业园区提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技术人才。(4)新竹园区创新目标明确,创新策略新颖。新竹园区从本岛土地、科技资源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以技术引进、生产配套为起点,逐步走向自主创新的创新策略,并取得很大的成功。

(三)筑波模式

筑波科学城的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是:(1)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倡导的科技政策的产物,政府为筑波科学城创建了宜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基础条件,促进了技术协同创新的形成。(2)智力资源密集。筑波科学城兴建时,周围地区智力资源缺乏。日本政府采取了特殊的措施,从东京及其它地区搬迁科研单位和大学进入筑波科学城,或在此新建科研机构和大学,并为之创造良好的研究开发条件,努力使筑波科学城成为国家级研究中心,成为提供一流科研成果的创新源。

(3)创新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日本的创新模式的典型特征是:研究开发高度集中于大公司,大公司是高技术产业化的主体力量。筑波科学城就不像美国硅谷

那样有大批蜂拥而起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而是以大企业、大公司(母企业)为顶点,中坚企业(一般为子企业)为骨干,众多小企业为基础的“垂直型”的企业群体结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并且从直接竞争走向合作竞争,逐渐成为命运共同体。这是筑波科技工业园区区别于其它园区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并不是说筑波没有中小企业。(4)私人公司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7年通过的研究交流促进法,鼓励兴办私人公司,尤其是私人研究机构,允许私人公司使用国家研究院所的研究设施等。这一法律实施后,研究开发与工业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提高了筑波科学城内部研究开发活动的层次,而且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扩散。私人公司已成为筑波科学城创新活动运营的主体,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二、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同创新模式的差异分析

比较硅谷、新竹和筑波三个科技工业园区的创新模式,三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济技术水平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同创新模式的共同特征

三个科技工业园区都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并形成了各具特色和富有活力的创新网络。

(一)区位条件。

硅谷、新竹、筑波三个科技工业园区在区位布局上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二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三是科技工业园区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气温条件良好,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理想场所。

(二)创新网络。

硅谷、新竹和筑波三个科技工业园区创新网络中有四个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以及具有创新粘结功能的中介机构。这四个不同的创新行为主体相互分工与协作,与不同的创新资源发生组合与配置,共同推进创新活动的展开。其中,大学和研究机构是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源;企业是创新网络中的核心;政府是创新网络的组织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中介机构是创新网络中的主要结点,发挥着粘结的特殊功能。(摘自国研网,2009年10月28日)来源:重庆社科文汇2010年第8期

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网站编辑部

第二篇: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科技工业园区是高技术产业聚集的经济特区,产业集群理论对于我国的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科技工业园区的演化过程和典型特征,由此得出对发展我国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几点启示。

科技工业园区自产生以后,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的火车头,园区的发展孕育了新经济,迎来了当今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集群是高技术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作为高技术产业化、国际化的科技工业园区是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空间。因此,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实质上就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推动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定义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关注产业集群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他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而最早用“Industry Cluster”来描述产业集群现象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近年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也一直在积极研究、提倡和推广产业集群战略,力图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

科技工业园区是为加快高新技术研究和高科技产业开发、扩大科技产品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设立的经济特区。科技开发以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国际化是科技工业园区最基本的经济内涵。科技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形态、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由于园区各主体的互动关系日趋紧密,使得科技园区成为高技术综合体或柔性生产综合体,并进一步推动了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企业群体在园区的集聚,形成了园区良好的区域创新网络。通过园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构筑,园区内各企业也获得了重要的协同作用和技术产品的交叉繁殖,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产生出较强的区域竞争力。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这样理解: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是基于一定的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同业交往等关系,在竞争和合作过程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的特定经济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群体,它一般包括一批对竞争起作用的、相互联系的高技术产业和其他实体。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许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例如大学、标准的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提供者和贸易联盟等。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科技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的本质是那些高技术产业和其他实体内在的关系,是交流、竞争和合作,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这种本质赋予产业集群以动态的、复杂的、自组织的结构;这种结构综合了市场、政府的功能,综合了技术创新和组织设计的因素。于是,这种集群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等方面又超乎于市场和政府之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演化

学术界关于科技工业园区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从产业集群形成的角度和历史顺序的演化过程来探索科技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成果并不太显著。我们有必要以历史顺序重温事实,这有益于全面了解科技工业园区的独特性及其总体潜力。

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科技工业园区处于形成的基础阶段。在20世纪初期,硅谷的技术创新开创了历史上的先河。从1912年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发明了电子管并建立了联邦电报公司之后,斯坦福大学就始终保持着技术创新和电子工程领先的传统。后来,被誉为“硅谷之父”的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大力支持将大学和工业的需求连接起来,并利用他自己的关系和资金全力资助他最好的研究生创办电子公司。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对电子设备的急需决定性地推动了休利特-帕克公司(即惠普公司)和在斯坦福大学周边的新公司的发展。一批高技术企业的成长,为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工业园区建立并发展壮大。特曼教授在1951年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区并在周围创立了高技术产业基础。到60年代,在第一代衍生公司的基础上,衍生活动成为该园区扩散技术诀窍的一项重要机制。借助国防部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支持,富有创新精神的微电子公司成长起来。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阶段,这也是产业集群雏形的形成阶段。到70年代中期,硅谷已发展起了自己的社会网络、产业基础、支持性金融和服务活动以及它的专业组织,其程度达到了足以构筑创新环境的地步,产生了它特有的生产要素:知识、资本、劳力等。尤为特殊的是,1974年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开拓了一个新的产业时代。后因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硅谷网络也开始创建新的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计算机公司及计算机维修服务业。80年代末期,硅谷的社会网络继续作为磁石,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资本,产生新的衍生活动,创立新的公司,向多样化发展,并使其先前存在的产业结构更为复杂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技园区的发展进入高潮,它已经成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中心,也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焦点和中心,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也在美国首先形成壮大,它带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园区兴建和集群的发展。各国科技园区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及企业集团,按照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要求,以某类核心产品基地建设为主,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信息技术园区、光电园、软件园、生物技术园、药谷等专业化园区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园区的发展特色。这种高科技产业群落的形成,是一定时间聚集效应产生辐射力的表现,对该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力。至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各种类型的科技园区约有1010个,其中北美有科学园429个,占42.5%;西欧216个,占21.4%;东亚171个,占16.95%;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193个,占19.15%。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业,总是来自于某些特定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有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国外把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可以说,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比较快、结构转型比较主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部分是科技园区兴办和产业集群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这正是我们研究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根由。

科技工业园区是高技术产业聚集的经济特区,其产业集群既有一般产业集群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特性

从内部关系看,集群内企业间以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呈现系统化、网络化和有序化,表现在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获取外部经济;企业间通过交换以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集群内部同时存在激烈的竞争和紧密合作,满足资源的共享、知识的快速扩散和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企业集群在地区产业群内易于形成累积效应,在地域空间上则易于形成较强的扩散效应,实现横向规模扩张、纵向规模扩张和整体合力扩张。

从产业联系看,集群具有同质性和关联性,集群内企业间联系密切、相互依存。从强度看,企业间的联系大大增强,相互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从范围看,已从工厂联系延伸到产业联系,包括实体的物质联系和非实体的信息联系,而后种联系日益成为企业间联系的核心内容。产品的技术水平、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组织结构是影响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地方联系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复杂的高技术产品需要产业融合和交叉繁殖。只有当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相关产业进行融合、相关的科教机构和人员进行合作,以及产―供―销相关的企

业发挥协同效应时,才能发展知识经济,发展真正的高技术产业。硅谷形成过程中除了结构性生产要素(信息原料、风险资金、高技能科技劳动力)以外,企业家文化,以及硅谷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在酒吧中得到加强的社会网络,也已经成为其创新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集群具有跨区域和跨产业的双重特点。首先,跨区域指自然发展的集群的地理范围与信息、交易、激励政策及所跨越的距离有关,其范围往往不符合现有的行政疆界,并且很难有准确的边界,但其空间尺度是有限的,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稳定的;跨产业指虽然集群企业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专业化产业领域,但由于它包含支撑产业的企业,集群界线一般和标准产业分类系统不一致。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内新企业的不断衍生并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原有企业对衍生的支持态度,与衍生企业订立合同,使衍生企业不必费力开拓市场,从而使得区域内衍活动迅速发展。正如研究硅谷产业集群的加州大学DAVIS分校教授MarkKenney指出,硅谷的产业集群与世界上许多其他产业集群的一个突出不同之处就在于硅谷源源不断产生新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奇异能力。它不仅是新公司、新技术和新企业的制造园地,而且是开发新型的、创造性的商业模式的温室。

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分工来看,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还表现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链在全球的有机分工和协作上。比如,在信息产业领域,美国硅谷、中国台湾、印度的班加罗尔、爱尔兰软件园以及中国的高新区等在全球信息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分工协作体系。美国硅谷掌握着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标准,掌握着产业链上游的芯片设计、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如数据库)等基础平台的开发研制及硬件、软件标准的制定,主宰着整个产业,决定产业内的游戏规则。大部分上游企业位于美国硅谷。中国台湾、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则承担着IC的代工制造,以及软件产业上游产品分解后的子模块开发和独立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等软件产业中游的技术,并可以回溯影响上游规则的制定,中国则主要从事产品的装配制造及软件产业下游的技术,包括高级应用类软件(如ERP、SCM等)、一般应用类软件和系统集成中的软件开发三类,主要是在上游的基础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

从社会文化特征看,集群内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即根植性以及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人文因素是维持集群内企业所形成的长期关系的纽带,使集群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此外,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还对劳动有着特殊的要求。就高技术产业而言,高技术要求伴随其产品生命周期的始终,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白领劳动,以及熟练的蓝领技术人员是高技术产业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在高技术产业中,对劳动“质量”与“有效性”的要求远胜于对劳动“成本”的考虑。按照这一原则,拥有大量高质量与高有效性劳动的地区,即使劳动的成本较高,也会成为高技术产业落脚的目标,这些地区因此成为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地。诸如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中的劳动力流动,形成知识和经验共享推动了集体学习,从而使其中的社会网络得以协调和整合。

我国科技工业园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园区内企业乃至整个园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我国高科技园区尽管已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空间聚集,但尚未形成真正的企业聚群,这是导致区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上述对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特征分析和国外成功科技工业园区的经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加强区内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分工协作,建立完善的产业集群机制。我国科技工业园区必须强化对区内的产业布局,坚持以分工协作,建设本地网络,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重视产学研的联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法规建设、公共物品投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建设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努力培育新企业的衍生,加快构建创业孵化体系。科技工业园区要注重引导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推动企业家的成长,推动新型企业、新型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由此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园区的竞争力。

将我国科技工业园区纳入全球生产体系。从我国中关村的发展来看,中关村与硅谷、新竹高新技术园区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全球几个重要的科技园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创新过程存在于产业系统的各个部分,新竹、中关村对硅谷也有积极反馈。因此,今后我们国家发展科技工业园区的一个可行性做法是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为区域核心,追随硅谷的技术动态,构成中国和周边地区技术传播和发展源头,作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和地区信息产品贸易中心,同时辐射周边区域相关产业开发区,将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全球产业集群体系。

营造区域创新文化氛围。我国科技园区内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信任的基础和纽带,社会资本薄弱。要取得21世纪的经济成功必须创造一种新的产业文化和区域创新文化,其精髓是追求卓越,不断追求技术的有效性,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专业忠诚而非企业忠诚,讲求信用与合作,重视非正式交流,特别注重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诚信观念、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第三篇:欧洲科技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欧洲科技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贵州省开发区考察团

(2003年10月13日)

为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拓展我省开发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改革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入世要求,坚定在开发区率先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途径的决心和信心,应奥地利对华友好及文化关系促进协会和德国黑森州业主联合会邀请,由省贸易合作厅开发区管理处(省开发区工作办公室)牵头,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顶效经济开发区、都匀经济开发区、凯里经济开发区派人参加,组成全省开发区考察团,于9月20日至10月3日出访欧洲,考察了解欧洲发达国家举办科技工业园区 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经验。

本次考察工作采取实地考察与召开座谈会和专题讲座会等形式进行。考察期间,受到奥中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会会长、奥中友协华人委员会名誉主席倪铁平先生,奥地利米特罗帕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硕士张宏滨女士,奥地利对华友好及文化关系促进协会副秘书长张宏伟先生,德国黑森州业主联合会企业咨询顾问张慰先生、德国乾坤贸易有限公司经理王菁女士的热情接待;听取了慕尼黑市高新科技工业园区管理招商中心主任克尔斯蒂娜·曼女士,德国黑森州业主联合会咨询培训公司企业咨询顾问张慰先生对慕尼黑市举办高新科技园区的专 1 题讲座;邀请巴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嘉馨女士,巴黎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在巴黎经济区实习)龚昱先生,对巴黎经济区、巴黎高科技工业园区情况进行座谈。此外,为宣传我省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优势,在奥中友协的大力支持下,考察团抓住有利时机,在华人团体较为集中的奥地利林茨市召开了小型招商引资座谈会,对加强与海外团体的联系与交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国际招商,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国外对高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管理经验,简捷的办事程序、高效的工作效率,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文明的社会风气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拓展改革发展思路的精神,考察团回国后及时召开考察工作座谈会,对本次考察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

一、欧洲科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自70年代末和80年代以来,所有的西欧国家都将发展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如英国,从60年代开始,由于英政府执行减轻伦敦市人口密集压力的政策,于1970年在剑桥市东北角圣三学院一块闲置20多年的土地上(0.53平方公里),模仿美国的硅谷建立科技工业园区,其后科技工业园在英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复苏冷战结束之后停滞的经济,西欧各国制定了新的科技发展战略,以兴办科技工业园区为载体,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其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西欧各国的主要发展战略。据奥中友协提供的统计资料,目前世界上已有工业科技园区802个,其中,西欧国家229个,占28.6%。除英国之外,在欧盟地区主要集中在德国和法国,其中,德国101个,法国35个。其余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 2 时、爱尔兰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兴办了不同类型的高科技工业园区。近年来,北欧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一批科技工业园区。西欧科技工业园区主要以发展适宜于促进和带动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

二、德国高科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就欧盟地区而言,德国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有18个科技工业园区均在80年代创建,到1992年达到101个。德国科技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主要起因于美国和英国的挑战。以美英两国相比,德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异乎寻常,从1983年开始起步,到1990年就发展到90多个,以后几年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德国兴办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后来居上之势。由于面临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挑战,德国政府希望加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抢先采取产业、技术、贸易三位一体市场的优势地位;各地也希望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改善本地区经济结构和增加就业机会;工业界、金融界、学术界出于自身利益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德国创建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产业中心”、“技术园区”、“研究园区”、“技术工厂”最为多见。最为典型的有如下两例:

一是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始创于1984年,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由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共投资成立。园区面积当时为2000平方米,由于符合支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形势,受到企业界普遍欢迎。到1990年,园区面积扩展2倍。1992年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大楼建设。为使企业在较小的空间创建大的科技公司,并尽可能地帮助投资者降低科技孵化成本,创业大楼每个单元都安装了100兆的电信网络,微机、电视机、传真机、电 3 话机等都集中在一个盒子里面。科技人员在这里完全可以了解整个慕尼黑市的产业领域和科技研究动态。园区建设主要集中于工业产业、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作为全国高科技产业的孵化中心,在这里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当前的信息技术。一般情况下,在德国一个新的企业、新的领域开始时,首先是在这里进行试验,成功后,移植到其他地区,再创一个工业园区。如慕尼黑生态科技园(1.4平方公里)、绿色食品科技园(1.4平方公里)、信息产业科技园以及宝马汽车公司、西门子电器产业等,都与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有密切关系。

慕尼黑市高科技工业园区除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之外,十分重视提升传统产业和扶持传统产业的发展。制定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与园区建立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其政策导向主要是针对市区规划建设而言。因为慕尼黑市地价不断上涨,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扩展,导致一些传统工业为保其生存不得不搬出市区。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举办科技工业园区的同时,采取降低地价扶持传统产业发展。并由政府出资,对提升传统产业搬迁提供服务和人员技术培训,把传统产业在调整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目前,园区内有5600平米的标准厂房为传统产业的可租用面积,并有250个企业在园区的扶持下向市场提供供货订单。

由于传统产业是很成熟的产业,他不仅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对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慕尼黑高科技园区正在规划建设第二个小企业工业园,预计到2010年,整个地区将有1.5万平米的标准厂房可提供小企业使用。

二是海德堡科技园区。创建于1985年,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国际 4 科学园,为专门从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医药技术和环境技术研究的公司提供设施和管理服务。其股东是海德堡市政府和莱茵奈克工商会。

海德堡科技园以生命科学中心著称,位于海德堡市大学校园及其它市区场所,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除筹建一个新的生物医学园外,另有3200平方米孵化楼正在建设中。园区与各主要交通枢纽之间的交通十分便利,去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乘火车仅需35分钟,汽车45分钟,是欧洲科学、商务和社会生活的中心门户。

海德堡科技园区能提供非常灵活实用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在科技开发方面与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高分子生物学中心、诺尔公司、罗切医疗公司以及莱茵奈克生物科学研发三角地区另外80家中小型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政府的关系除海德堡市之外,在符腾堡州和德国联邦政府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1年5月,美国费城科技信息所研究报告称之为“德国最重要的研究基地”。

三、巴黎经济区和巴黎高科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在法国巴黎北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整个巴黎的经济结构呈放射状,其放射源就是巴黎老城区。以凯旋门作为绝对中心,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巴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中心,这与法国早期较为浓厚的社会主义传统有直接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巴黎市政府就意识到巴黎经济对这一绝对中心的依赖度过大,必须通过发展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扶持和带动北部经济的发展,巴黎北部经济区的概念由此产生,主要依托雪铁龙汽车、标志汽车、欧莱亚化妆品等大企业确立,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左右。

巴黎经济区设有管委会,并建企业孵化中心2000多平米,从创业到现在,孵化过和正在孵化的企业有300多家。

与巴黎经济区相对应的为巴黎南部高科技工业园区,这个区域可与美国硅谷相比。是法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含量占整个欧洲的6.1%。区内现有企业孵化器300多个。主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公司的分支机构设立。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法国技术学院和巴黎十二所大学全部集中于高科技园区之内,使巴黎高科技工业园区成为既是法国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又是高科技人才的培训摇蓝。

在巴黎高科技工业园区大学就读的学生,如生物、化工、机械、计科等专业人才的培训,其中有2年时间是在高科技园区的科研所实习。由企业提出的科研课题,从产生一个产品的概念开始,到第一代新产品下线之后的市场反映,整个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市场流动,市场分布,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和产品升级等,全部在高科技园区完成。

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巴黎南部形成了高技术密集区。并分别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体的布列塔民主技术园;以航天航空为主的图卢兹科学园;以农作物研究和健康食品开发为主的波尔多高技术园等。除此之外,法国办得较早的科技园区主要有索菲亚特高科技工业园区和格勒诺布高科技工业园区。

索菲亚特科技工业园区。该园区是由皮尔拉菲特于1969年提出“智慧、科学及技术都市”的构想,并由一群工程及科学家组成索菲亚特科技园区协会。在1970年以前,此园区各项方案的推动曾获得地方人士及中央政府帮助。到1985年有90家厂商,9000多名员工,到1990年发展到200家厂商近10000名员工,年成长率为20%;平6 均厂商规模约40人,其中,也有近500人的大企业。

园区政策要求进驻企业需维护自然环境和租用物品,企业建筑不应有围墙,建筑高度的不超过三层,不能有大量生产及污染物的产生,但允许银行及商业活动及中学、大学的设立。

该园区主要活动有三种,即训练、研究及生产科研的活动,主攻电脑、医药、软件工程与能源研究。该园区内可提供1300个住户,创建200多家商业企业,因而已经形成一个小镇。

格勒诺布尔高科技工业园区。位于法国西部,1984年成立。区内拥有4个提供科技厂商服务的基地,包括3500位研究工作者和两所大学。现有175家高科技企业。专长领域主要在资讯科技、保健、生物及医药、工程、食品加工、环境与创新咨询代理等。园区通过创新与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每年可为社会创造近300个新的就业机会。

四、欧洲发达国家促进高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德国是十分重视高科技产业开发的国家,特别是在机械、电子和家用电器,以及电子产业化等方面尤为重视。60年代,德国在制定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时特别强调:发展民用电子机械产业比发展原子弹更重要。因而在计算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方面的产业化水平已与美、日相当。德国政府在高技术开发的领导和调控方面远小于欧美其它各国,主要是放手让企业开发,也就是就从民间和社会力量及其投入开发为中心。这种开发方式虽然比政府单一的开发模式更有活力,但民间企业害怕承担科技开发的风险,也有过于慎重和开发步伐较缓慢的不足之处。20世纪末期,德国34个工业部门设立了96个联合研究会,将研究成果在整个行业推广使用。1999年政府投资4.5 7 亿马克,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德国政府还明文规定,政府投资的大学必须同企业进行合作,以保证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慕尼黑市为促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专门成立了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管理招商中心,隶属于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代表政府对进区企业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整个招商中心仅有主任、副主任等5个管理员坚持常年工作,其余业务人员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实行聘用。管理招商中心按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每年保证有10个新的公司进区,并保证科技孵化楼的入住率在80%以上。该中心运作状况每两年向监管会作一次汇报。所有重大战略、支出、发展等都由临管会决定。

园区采取降低房屋租金和科技孵化中心的条件鼓励高科技企业进区开发,凡交得起半年租金者均可进区注册成立公司。因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成熟与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心规定凡进入孵化大楼的企业,在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之后,必须搬出孵化大楼创办新的科技工业园。

招商中心鼓励国外企业进区创业,因此对一些外国投资公司的服务,远远多于国内公司,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同等条件优先国外企业等。

在支持和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慕尼黑市政府认为,由于高科技产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园区建设必须注重传统产业的发展,如去年有3家国外企业在区内开发IT产业,但今年他们就走了。所以,扶值传统产业的发展可起稳定地方经济的作用。

为保证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平衡发展,慕尼黑政府每年拨出 8 25万欧元交给园区管理招商中心,主要用于帮助企业培训员工费用。因德国劳动力工资收入较多,所得税费率也较高,所以,对慕尼黑政府来讲,这个投资也是值得的。 在税收政策方面,德国政府规定,一个城市不能为一个企业制订特殊政策,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如柏林、慕尼黑地区制订特殊优惠政策,其他地区就会提出抗议。基于这样的法律规定,政府不能做违法的事情。要使富的地区帮助穷的地区,使穷的地区尽快发展起来,如果某公司要到穷的地区投资,政府可以在房租、地价、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支助。

法国政府曾经限制外国在法国的直接投资,后来历届政府采取了一些逐步放松对外资限制的措施,使外国在法国的直接投资有了较大发展。自1990年以来,法国政府采取了简化对外国在法国投资审批程序的措施,对来自欧共体国家的投资,在统一大市场内,资本流动的有关法规已全面放开。对于非欧共体国家资本来法投资也简化了程序。同时,政府下放权力,把吸引外资权下放到经济区和省级行政部门,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为了吸引外资,外商和外籍管理人员的子女在法国读书还可以减免学费。

对于外资收购现在法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如收购金额低于5000万法郎,该公司营业额低于5亿法郎的企业,可免除预先审批手续。此外,政府还任命了一名负责协调吸引外国投资的巡回大使,以求改变多年来外国在法国投资少于法国在外国投资的状况。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做好招商引资的宣传和咨询工作。

法国在很多单一的高科技和新技术领域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例 9 如在原子能利用方面的高速增值反应堆,其单机发电能力达120万千瓦。这项技术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而高于美国和日本。其次,在航天、飞机制造、原子能和平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占优势。但法国政府对调动产业界投入高科技开发的措施不力,在投入机制上,整个国家的高科技开发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而政府又只能集中力量搞一些重大的项目,尤其只重视排场大而“阔气”的项目,如超音速客机、火箭、超外差收音机等的开发,而对配套项目根本没抓,加上产业界缺乏活力,因而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高技术开发的整体优势。其高技术产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换句话说,高技术只是给法国带来了荣誉,而并未带来多少经济实力和与此相适应的利益。近几年,法国政府为了促使科技走向市场,在财务税收上采取措施刺激企业发展科技,支持科研人员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法国政府规定科研人员自办企业可享受偿还期为15-50年的20-30万法郎的无息贷款。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流动2年以上者,可享受1年的工资奖励。

巴黎北部经济区因经济发展落后于巴黎其他地区。因此,巴黎经济区管理委会可为进区企业提供低租金住房和低租金办公楼。按巴黎现行地价测算,巴黎市区每平米住房月租金约22.5欧元,而北部经济区只需7.67欧元。并且可以免费使用办公设备,除电话费之外,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微机等均提供使用。在法国经济区和高新区,对上述设备的人均配备量是很高的。

在支持企业贷款方面,由于经济区和高新区管委会在银行有很高的信誉,只要是管委会推荐的企业,银行在组织相关人员审查论证之后,企业就可以取得银行的低息贷款,(巴黎对企业贷款利率为3.9% 10 左右,给予经济区、高技术区企业的贷款利率约在1.5%左右)。

在法国高技术区从事科研开发的专业人员,个人所得税收入减免一半以上(个人所得税标准税率为40%,科研人员减至20%以下)。此外,科技人员带薪休假的时间要比普通工作人员多一倍。每年科技人员的带薪休假期可达2个半月。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吸引了大量科技人员慕名前往。

五、招商引资座谈会情况

在考察欧洲发达国家科技园区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考察团充分利用与国外中介机构直接联系较多的机会,与奥地利对华友好及文化关系促进会合作,于9月25日在奥地利林茨市成功举办了贵州省开发区招商引资座谈会,不失时机地宣传我省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优势和投资重点。扩大我省开发区与国外工商界人士的广泛联系与交流。参加座谈会的有奥中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会会长、奥中友协华人委员会主席倪铁平,奥地利京城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肖峰,奥中友协华人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宏伟,以及奥地利米特罗帕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维也纳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奥地利非莱赫市贸易公司、奥地利林茨大学、奥地利林茨机床厂等单位和部门来人参加会议。我省参加考察的各开发区代表对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情况进行重点说明。共发放招商引资项目资料(含光盘)70多份。同时,考察团与林茨大学校长波尔茨先生对合作办学、扩大培养中国留学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奥地利林茨机床厂参会代表的邀请下,参观了奥地利机床总公司。听取了公司总裁波得·斯库特和业务经理马丁·考卡尔关于该公司产品与中国项目合作的情况介绍。

通过此次招商活动,不仅宣传了贵州的产业投资优势,而且丰富 11 了本次考察的内容,加强了与国外中介机构和企业的联系与交流。对采取精简、效能的工作方式在国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考察团回国后,奥中友协负责人来电话联系,表示对此次推出的招商项目给予重视和关注。尽最大努力协助作好项目推介工作,并表示进一步加强联系,为我省开发区在奥地利的后期招商积极创造条件。

六、几点启示

在欧盟地区,德国、法国通过举办高科技工业园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作出很多努力,积累了许多经验,对我们搞好开发区工作,促进开发区建设持续向前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办开发区的工作方向,坚定了搞好开发区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建设发展成就已经有目共睹。但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开发区工作缺乏足够认识,认为,既然是WTO体制内普遍采用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等平等原则,就不允许有“特殊地位”的开发区存在。导致我省开发区建设存在体制回归的压力。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国外高科技工业园区和我们兴办的开发区尽管名称不同,但其性质和发展方向都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在一定的区域内,集合各种生产要素,加快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业经济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举办开发区并不是我国的独创,而有其广阔的国际背景。因此,我们不仅完全可以、而且完全应该放心大胆地搞好开发区工作,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2、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搞好开发区工业园区建 12 设发展规划。按照我省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我省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革开放,开展外引内联,推进科技进步,优化结构调整,重点培植对全省经济发展带动性大,竞争性强和科技含量高产业的发展。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基地。

通过10年开发,我省开发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初始阶段的原始积累之后,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借鉴国外举办科技工业园就是专门从事科技开发,加快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按照“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工作思路,集合信息、人才、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生产要素,千方百计地搞好开发区的工业项目建设,进而带动所在城市和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3、借鉴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的经验,把鼓励外来投资和注重发展本地企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目前,我省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主要是开发区所在地以外的投资企业,往往忽略培植本地企业进区开发。对外地企业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本地企业往往不能享受。慕尼黑科技园区的管理经验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按照国际贯例推行公平竞争原则,今后我省开发区应把扶持本地企业进区开发与引进外来投资企业进区开发摆在同等重要位置。

4、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开发和改进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德国、法国科技工业园区采取相关措施使许多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园区孵化再上新台阶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目前,我省正处于产业技术升级阶段,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不仅是发展新技术的需要,而且是提升传统产业和竞争力的需要。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政策 13 的对象不仅是少数被界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而且应包括促进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

5、政府对形成高科技工业园区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地区的总体投资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对于一个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来讲,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在赶超型国家和地区发展高技术工业园区,需要政府的直接推动,包括从规划、直接投资到管理和服务等。因此,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如本次考察的德、法两国科技工业园都是政府规划,甚至是政府参予投资建设的。

6、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开发区管理体制。建立开发区是政府行为,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政府在规划、土地批租和开发、招商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按照国外经验,管委会对开发区的管理相当于对一个大型企业的管理,要有合理的治理结构,才能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按照我省举办开发区的有关规定,我省各开发区均设立了开发总公司。参照德、法两国经验,我省各开发区管委会对开发总公司应尽快实行规范的企业化管理。管委会对开发区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整合现有的职能和人员,采用“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管理模式,营造“小机构、大服务、大网络”的管理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7、充分利用在国外考察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为吸引外资参与本地经济建设,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区域,花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其结果是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甚至在全国、全省的一 14 些大型招商活动中,外宾也是聊聊无几。而专门组织开展域外招商活动(如香港招商会),不仅需花巨额投资,而且审批手续繁锁。在考察工作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可把费用降到最低限度。本次考察团在奥地利开展的招商活动,虽未形成意向性投资协议,但我们认为起码有如下二点好处:

一是能够与国外工商界、企业界人士进行“一对

一、面对面”的交流与洽谈,从而达到宣传贵州、扩大贵州知名度的目的与效果。

二是可以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扩大信息沟通渠道。本次考察工作虽已结束,但与国外中介组织的联系却源源不断。奥中友协负责人来电话联系,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发挥友协在国外会员的作用,并愿为我省开发区的招商工作加强进一步的沟通与合作。

以上考察报告,我们将结合我省开发区工作情况作进一步研究,对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将在借鉴、参考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和采纳。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开发区的改革示范功能,不断探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有效途径,推动全省开发区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向前发展。

贵州省开发区赴欧洲考察团

二00三年十月十三日



第四篇:工业园区科技科普工作总结

工业园区科技科普工作总结

近年来,工业园区管委会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实施科技XX县战略,依靠科技普及提高劳动素质,全面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一、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主抓

园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科技普及工作,把科技普及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经常听取科普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专门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组,由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设有科技副主任主抓科普及工作,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制定了管理制度和目标。各园区都配备了科技副组长和技术员。制定了科技普及工作发展规划、科普计划,把科技工作列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为科技普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提高科技培训,提高全民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和产力,为了促进各项工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新成果的应用,我为狠抓了企业培训。园区办起了科技培训中心,并XX县职中、县劳动局技校接成对子,组织集中培训,先后培训14次,培训人数达到9500余人次。同时,我们针对各企业的发展优势,采取分片培训等形式,直接把科学技术推广办到工人中间。今年园区工人参加了各文化站的电脑培训,使广大工人朋友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科技知识,促进了科普工作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致富的步伐。

3、建立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工人群众普遍提高科技知识的基础上,我委根据各片发展优势,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带农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已经建立了示范基地。

4、建立科研机构,搞好优质服务

根据工业结构调查的需要,成立了工业科技服务部,对企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按生产技术需要,及时印发了“科技明白纸”指导生产。

二、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体会

1、只要领导重视,科技就能发展

我委领导特别是一、二把手,真正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汇报,及进研究解决问题,全委上下合力,为科技工作的推广应用创造了环境。近年来,我委科普工作发展迅速,培养了一批科技推广骨干,促进宣汉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2、只有科技进步,才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在开展科普工作和实施“科技XX县”战略中,我们始终把坚持培训,全面提高工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推广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今后科普工作的打算

1、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比重,特别是要在优势项目上,要加大扶持力度,培养科技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基地。

2、启用科技人才,发挥骨干作用

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把那些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才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学技术普及和农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另外,还要同科研校加强联系,不断向科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强科技示范,完善奖励办法

科技示范典型是依靠科技致富的新生产力的代表。我们要大力培养、表扬和奖励种类科技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加快科技兴镇步伐,促进园区经济全面腾飞。

第五篇:工业园区科技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自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园区以来,已经从规划启动阶段,步入形态开发阶段和目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年来,在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园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很大的发挥,并且在农科院和县科技局的帮助下,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同时形成两个产业园区,即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园区内新兴的如义兴铁塔、日新光伏等科技企业日益壮大。园区的区域性经济得到很大提高。从税收的100多万提高到的1200多万元,工业产值实现5亿元,比建区前增长10倍,今天,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不断集聚着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回顾与总结过去的实践,为园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结验,为未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与保障体系

建立园区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将园区列为本地区发展重点,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这里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新兴经济区。同时,决定组建园区党组、管委会、开发公司,形成党、政、企三位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三年来,这个组织机构很好地适应了园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出宏观调控、统一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

二、制定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目标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市科委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园区先后制定了-2020年发展规划、“九五”计划及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经县政府同意实施后,有力调控了生产力布局,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目标。目前,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建设起步区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建成以电力电器为主的产业基地和健康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1家,在建项目5个,即将动工兴建项目9个。规划的实施不仅对生产力要素起到调控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环境效果和生态效应。

三、促进科技、经济与金融结合建区伊始,园区就提出科技、经济与金融要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园区取得规模效益的有效出路。

科技与经济结合尤为典型。园区积极与渤海大学、农科院、畜牧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这种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园区科技贡献份额由建区初期的54%,提高到目前的64%。

四、吸纳了一批科技队伍

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在园区悄然崛起,如义兴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船泊大学合作开发电力钢管铁塔,这项技术在国内属先进水平,并且由于南方雪灾和国家电网大改造之际,对于这种钢管铁塔的需求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借助于这项新技术拓展了发展空间和企业生命力。截止末园区吸纳了近300名技术人才,其中高级人才近10%,有近90%的人是外聘来的,为这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园区内各类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左右。

为了确保密集区的发展,我们还将在建立科技咨询、信息服务体系。

五、壮大产业化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辐射和示范作用

园区发展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取竞争的优势能力,必须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化规模。并且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使工业步入高科技、大规模、外向型的产业化发展阶段,建成两个产业园,一个是电力电器产业园,重点培育电力电器产业和多种名优系列产品,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和一批有相当规模的企业集团。

虽然园区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在刚刚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提升自已,在今后园区将继续以科学技术为企业发展动力,努力构建四个平台:

1、自主创新平台

以园区骨干企业为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电力电器产业集群和健康产业集群,拉长激活产业链,促进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推进产业化进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领域科技成果中试转化,提升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以企业为主导,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在重点企业实现产业化,形成重大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共享和技术扩展的机制。

2、市场开拓平台

帮助基地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市场开拓平台,在各类重点展会展位分配上适当倾斜。在一些重要经贸活动中设立出口基地专区集中宣传与展示,提高产业基地知名度。有效为企业发布提供国内外展会信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专业展会、洽谈会。

3、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国电力电器等设备制造业的科研与生产单位的网络互动服务平台,包括投融资服务、法律咨询、园区企业信息与产品信息发布、人才与招聘信息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科技文献查询等特色互动服务。

4、招商引资平台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园区发展,推动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把招商引资与促进电力电器产业和健康产业的聚集紧密结合起来,把潜在的机遇变成现实成果,开展重大项目工业招商、产业招商、产品链配套招商、园区招商和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以企招商”。

下载部分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分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园区科技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科技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自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园区以来,已经从规划启动阶段,步入形态开发阶段和目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年来,在省......

    工业园区如何加快发展(★)

    工业园区如何加快发展 对园区建设的建议 1、坚持依法规划,提高建设水平。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做到工业园区规划与社会......

    工业园区发展口号

    工业园区 宣 传 标 语 1、热烈欢迎各级领导莅临xx工业区指导工作。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奋力争当全省跨越式发展主力军。 3、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4、做优......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

    园区办公楼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一)园区开发建设重心转向湖东 1、园区行政中心迁至湖东 行政中心的东移表明了政府大力开发湖东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建屋企业天地这个首个启用的商务......

    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报告一、行业情况分析 1、xx工业港:xxxx工业港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11.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0余万平米。一、二期工程60余万平方米的厂房已经竣工位于国家级开发......

    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工业园区是省级工业园区,20*年,分别被省发改委、省经贸委授予“全省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同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资源节约工作先进集体......

    科技工业园区2021年工作总结参考(合集五篇)

    科技工业园区2021年工作总结参考xx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灞桥科技工业园区紧扣建设“生态优美、生活幸福、充满活力”的宜居灞桥这一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十一届八次......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园区发展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