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
关于三乡镇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1、工业用地储备丰富。根据《宜阳县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乡镇储备有6.5平方公里,1万亩左右的工业用地。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工业园区3.5万伏变电站1座,完成“两横四纵”框架道路及管网、通讯等基础设施。随着各项设施逐步投入使用,三乡镇工业园区已经具备接纳重大项目的能力。
3、工业园区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入驻三乡镇工业园区的企业已达21家(洛阳美哈斯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洛阳互宜制胶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
二、主导产业
根据洛阳市发改委洛发改工业[2011]7号文件和宜阳县人民政府宜政文[2011]108号文件精神,该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为:新材料及生化科技,符合国家“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发展思路
1、加快园区大环评进度。目前,三乡镇工业园区的《总-1-
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总体评价》正在紧张进行,预计10月底前可全部完成。
2、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是完成工业园区洛宁界—韩城界全长12公里工业大道建设(目前,已经完成7.5公里,明年完成余下4.5公里);二是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三是完善工业园区道路两侧人行道彩砖铺设、路灯安装、绿化等形象工程。
3、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引进力度。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一是引进投资规模在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大项目;二是引进科技含量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好项目。
四、建议
综上所述:一是三乡镇工业园区储备有1万亩工业用地;二是新材料、生化科技两大主导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景广阔;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具备接纳重大工业项目的能力。但是,随着该园区工业项目的不断入驻,仅靠三乡镇政府来支撑已经满足不了该园区的发展。因此,建议如下:
1、将三乡镇工业园区纳入县级产业集聚区进行管理、规划、发展和建设。
2、从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一定倾斜支持。如:税收政策、财政收入分配比例、耕地占用税不再上解等。
3、安排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在为县产业集聚区安排
项目的同时,也能有意给三乡镇安排一些好项目、大项目。
附:1.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洛发改工业[2011]7号文件《关于宜阳县三乡镇专业园区相关事项的通知》;
2.宜阳县人民政府宜政文[2011]108号文件《关于
宜阳县工业园区西区更名为宜阳县产业集聚区西区的批复》。
宜阳县三乡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第二篇:工业园区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尤集镇新型乡村工业园筹建于2010年10月,园区位于尤集镇解圩村以北、灵房路西侧,项目建设用地涉及解圩、杨庄两个村。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功能区规划用地1000余亩,一期工程300亩。为使我镇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镇政府成立了新型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副镇长姬在杰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琳同志任副组长,同时陈琳同志兼任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具体负责园区的土地征租工作。
目前灵璧县尤集镇飞翔乡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县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姬在杰同志为法人代表,任公司经理。园区建设已完成园区一期土地征租250余亩,园区1公里长、10米宽的主干道道路及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年内可完工并入园1至2家企业(盛康食品和念平家俱)。企业投产后年全部销售收入可达上亿元,吸纳2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人均年工资2.5万元。
园区建设工作也遇到一些困难。在土地征租工作中,极少数群众对园区建设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顾大局,有的对土地租金漫天要价,有的签订协议后自行毁约耕种土地;另一方面,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镇政府财力有限,资金短缺。这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园区的建设进度。
第三篇:汇报材料(工业园区)1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在座的市中小企业局领导一直以来对XXXXX项目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在这里代表XXXXX集团也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XXXX视察、指导工作。现将园区的情况向各位领导进行一下简单汇报。
一、园区概况(XXXXXXX)
20XX年X月X日,XXXXX集团与泾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合作建设XXXXXX项目的合同书》,自此XXXXX正式落地。该项目是省、市、县重点支持的大型项目,地处XXXX的核心区XXXXXXX,是一个以家居建材高度聚合的产业集群为支撑,集家居、建材业生产、销售、商贸、物流、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兴的产业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达2万多亩。
目前,“XXXXXX”园区的雏形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XXXXXXX运营为标志的产业运作业已正常,并正在逐渐走向规范化和体系化。
二、园区开发建设的成果:
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园区始终坚持走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高质、高效的跨越式发展。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自2010年以来,园区年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经济总量、效益同步增长,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累计上交各类税金3亿元左右。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先进制造业信息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已实现办公系统自动化以及各类办公的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其中应用主要包括向企业服务、公众服务、招商、商贸、物流、工业化信息交流等10余个专用业务系统以及办公室的电子办文、邮件等OA系统。
3.协调发展成效突出
集约发展成效显著,园区内每亩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200万元,工业产值预计超过35亿元,投入产出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为彻底打造园区高品质、高档次环境氛围,斥资近300万元对项目区进行绿化打造,利用国内名品珍贵植物广玉兰、紫玉兰、金叶女贞等树木进行了项目区主干道路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园区开发建设成功的主要原因:
是政府各级领导及园区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
五个坚持
1.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实施,不断提升开发建设水平。
2.坚持全国定位,创新招商方式,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3.坚持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团去和谐建设。
5.坚持学习借鉴,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营造竞争新优势。
谢谢!
第四篇: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党办约稿
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银川德胜工业园区经过12年的建设发展,建园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20%以上,现已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气制造、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商贸物流”为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被商务部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11年评为自治区“五大”优秀工业园区之一;2012年位列银川市工业园区考核第一名;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位列银川市工业园区考核第一名。园区产业支撑效果明显,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呈现出增幅趋缓,质量提升,产业结构合理的发展态势。一、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及转型重点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德胜工业园区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东产西移”的历史机遇,以重大项目推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对园区产业结构及发展规划做了重新审视定位,重点培育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气制造、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商贸物流”为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
(一)农副产品加工业
1、总体情况:德胜工业园区目前拥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8%。其中,规上企业2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规上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园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大北农),自治区级技术中心企业3家(大北农、泰丰、厚生记),中国驰名商标3件(“百瑞源”、“银川”、“泽光”),中华老字号1家(敬义泰),泰丰生物科技凭借先进的卓越绩效管理,获得了首届银川市市长奖励(全市仅2家)。
2、产业市场竞争及发展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主要以酒类、清真牛羊肉、休闲食品、面点、速冻食品、乳制品、调味品加工为主。目前,自治区及周边区域超市卖场酒类、糕点类、速冻食品、乳品类产品大多出自德胜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份额占比在40%以上。餐饮娱乐场所销售的酒类主要以昊王“老银川”、雄牛“九缸十八锅”系列白酒,西夏啤酒为主。借助我县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区及德胜园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平台效应,我县优势的农产品种植项目,肉牛(羊)养殖项目、奶牛养殖项目同园区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同南梁台子合作发展的“企业+基地+农户”的肉牛(羊)养殖,枸杞规模种植、北京中地奶牛养殖等一产、二产合作发展的模式,也为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解决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通过理顺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户关系,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连接体,使我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以上。
3、新建续建项目情况。誉景薯业80000吨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项目,麦清香中西糕点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预计年底可投入生产,将为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输入“新鲜血液”,昊王酒城项目、夏林水产、多维枸杞等一批签约项目因土地指标未落实,现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办理。
(二)机械电气制造业
1、总体情况。德胜园区目前有机械电气制造企业99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9亿元。其中,规上企业23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3亿元。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远大电气、天佳仪表),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家(凯晨、鑫瑞特、艾尼),远大电气的“华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转型重点。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部分涉事房地产配套设备的加工制造企业及煤炭矿山设备制造企业订单减少,产值下降幅度较大;政泰龙特种车辆改装因经营管理和资金链断裂已停产。为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园区加快了机械电气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引导机电行业企业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升机电电气制造业的竞争力。着力培育以胜华电缆为龙头的电线电缆制造业,以宏远汽车、宁夏远高为龙头的汽车部件制造业,以凯晨电气、远大电气、鑫瑞特电机为龙头机电产品制造业。
(三)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业
1、总体情况。德胜园区拥有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生产企业83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其中,18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亿元。华泰龙家具的“华泰龙”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晶峰集团〃中国玻璃艺术馆成功开业。
2、产业转型重点。鼓励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产业的企业积极开发环保节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发展多功能、轻型、优质的新型墙体材料、高档装饰材料和UPE新型管材,加快实现传统建材行业向新型建材产业的转型,改造提升建材产业。重点培育天津大桥电焊条、艾尼散热器、徐州中煤钢结构、晶峰玻璃、丽秋玻璃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制造加工业,以华泰龙家具、康华新智门业为龙头的家具制造加工业,以盛世华新、卓和信、三正等新型建筑材料、管材、墙体装饰材料加工业。
(四)商贸流通产业
187家商贸流通企业,上半年完成销售额72.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2.2亿元增长17%。其中,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家,完成销售额46.4亿元,占商贸流通企业的64%。
1、汽车销售业是商贸物流产业的主要支撑。德胜工业园区目前有汽车销售企业109家,完成销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10%,占商贸流通企业的82%。汽车4S店65家,完成销售额47.3亿元,同比增长7%,占汽车企业的79%。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在全区占到80%以上的份额,2011年成功引入银川市车管所搬迁入驻,逐步形成了汽车销售、信贷、保险、缴税、办证、挂牌、车检、维修等一条龙服务平台,使“买好车到德胜”服务品牌辐射银川乃至周边地区。
2、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城项目进展顺利。一期项目已建成名品折扣店40家,于2013年12月投入运营。已引进酷奇、普拉达、阿玛尼、恒源祥等国际国内一、二线品牌150个,上半年完成销售产值2114万元。二期建设了9.6万平方米文化创业城项目,其中包括:大型游乐、商业配套、丝绸之路文化创意、梦幻阿拉伯文化创意、亲子成长中心、艺术展览中心等子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51#、53#影院、酒店、生活超市等配套产业项目约12万平方米,投资额约8亿元。截止目前,9.6万平方米文化创业城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各配套综合管网工程也全面展开,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营。51#楼A区墙、柱钢筋绑扎完成;B区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C区基础钢筋绑扎完成;53#柱基础完成。二十一小分校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待学校建设用地落实后,即可动工建设。奥特莱斯项目全部建成后必将带动银川北城商贸圈繁荣发展。
3、其他商贸企业做了有效补充。德林药业、新华书店、金盛家居、远大小额贷款、宁北汽配等76家以物流配送、汽车配件、维修服务、小额贷款、餐饮为主的商贸物流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2.8亿元,占园区商贸销售产值的17.6%。
二、园区经济发展情况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及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一)园区经济发展情况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 2013年,482家企业实现税收总额7.9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72%。其中,县本级税收4.26亿元,占全县县本级税收的41%。301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7.5亿元的70%;完成工业增加值31.9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县工业增加值37.6亿元的85%;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县规上企业总产值137.3亿元的68%。181家商贸流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县三产销售产值的84%。2013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8家。解决就业人数24508人。其中,贺兰籍就业人数7353人。2014年1-6月份,482家企业实现税收总额3.67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63%。其中,县本级税收1.88亿元,占全县县本级税收的34%。309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2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县工业增加值18.55亿元的89%;74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县规上企业总产值73.5亿元的65%。187家商贸流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72.6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县三产销售产值的84%。解决就业人数21557人。其中,贺兰籍就业人数6468人。
(二)节能降耗方面的主要措施
1、严格企业准入门槛,杜绝耗能污染企业入园。根据银川德胜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和规划的要求,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气制造、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商贸物流为主的“清洁型”产业,为确保园区经济实现绿色循环健康发展,严厉杜绝引入耗能污染企业。
2、推广清洁能源,实施集中供热。按照“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引进了博翔热力、德胜供热等两家供热公司,引进了凯添能源天然气公司,园区企业基本实现了集中供热,杜绝了小锅炉耗能的现象,全面推广以天然气、电力为主的清洁能源进行工业生产,万元GDP能耗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每年均下降5%。
三、转方式、调结构,力促经济“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德胜园区积极应对土地指标没有落实,新建项目无法开工,签约项目无法落地的不利因素,加大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德胜园区“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着力做好现有企业技改扩建、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两化”融合服务工作,确保园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经济发展实现平稳过渡。
(一)抓技改扩建。对实施的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线扩建、宁夏大北农猪饲料、宁夏厚生记杞动力、宁夏天佳仪表LNG天然气液化4个重点技改扩建项目实行全过程无缝对接服务,切实解决技改扩建项目政策、资金“中梗阻”现象,确保项目按期投入运营。截至目前,技改扩建项目完成工业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32%,新增工业产值2.6亿元。
(二)抓品牌创建。强化品牌创建意识。上半年,宁夏华泰龙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华泰龙”商标、宁夏昊王酒业有限公司的“银川”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园区“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6件、占全区总数的16%;我县也由此成为全区注册“中国驰名商标”最多的县区(7件)。品牌创建为园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但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也成为提高园区经济实力的“助推器”。
(三)是抓科技创新。加强企业与科技院校合作,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上半年,塞尚乳业、青林盛华、沃林机械等14家中小企业荣获自治区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称号,占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9%;西夏嘉酿、晶峰玻璃等25家企业被认定为2014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全区总数的15%;华泰家具、厚生记、天佳能源等12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1-6月份,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26%,新增工业产值2.27亿元。全民创业基地被认定为自治区小微企业孵化示范基地,并获得100万元奖励资金。
(四)抓“两化”融合。做好园区“两化”融合示范推广工作。宁夏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银川市首届市长质量奖励(全市2家),奖励扶持资金100万元。为在园区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实行生产过程全控制起到了示范带动。
四、制约园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水、电、气、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刚性上涨,国内外经济走势放缓,“内增外缓”使部分传统企业(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机械电气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市场竞争空间缩减,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信心不足。
(二)金融机构少、融资渠道单
一、信贷产品固化。有实力业绩好的企业银行扎堆跟进,新入规和需要信贷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一些有实力、市场前景好的扩大再生产项目,由于缺少用地指标、建设手续待办,开工叫停错失市场发展良机;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因用地供给不明朗,投资信心不足,有撤资另寻他处发展的意向;由此导致园区工业固定资产投入骤减,不但影响园区投资环境,而且影响未来几年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部分小微工业企业经过多年经营,至今也无实质性的变化,有的停产、有的租赁、有的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仓储、个体商贸)、有的建设用地利用一半,企业主通过短期租赁、停产免征相关税费等形式“创收获利”,导致税源流失和土地资源浪费。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合约,清理整治项目用地性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确保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举措
(一)落实“一企一策”举措,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紧扣新型工业化主题,选择基础好、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一企一策”举措,着力做好企业技改扩建、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两化”融合服务衔接工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力促龙头企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主导产业做大,力争完成县委政府下达园区目标任务。
(二)开源节流,提升“产业融合”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对圈而未建、建而未用、用而无税及改变用地性质的企业,进行清理整治。借助园区区位优势,按照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指导企业在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物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文化创意等方面实施二次招商和项目嫁接,着力解决园区高新技术项目少、产业链高端项目少、总部经济项目少、生产性服务项目少的问题,内联外拓提升产业融合度,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服务破除“中梗阻”,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充分把握“国务院关于对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机遇,坚定工业强县发展思路,强化领导督办、部门联动、现场办公的工作机制,破除建设项目在项目审批、土地挂牌、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环节上的“中梗阻”,力促国际汽车城项目、清真食品园二期项目、奥特莱斯二期项目在今年有效建设期内开工建设,麦清香食品、誉景薯业等续建项目按期投产;筹集资金加快德源街延伸工程、清真食品园二期道路工程、园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篇: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12.18定
XXX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根据XXX组通〔2015〕141号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产业园区发展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实现路径、重大举措、体制机制以及配套政策等情况。
(一)战略定位。一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依托劳动力、农产品、天然气三大资源优势,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鞋帽轻纺制造、天然气能源化工、电子机械为支柱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在空间上形成紧密联系的企业集群。以集群竞争代替企业竞争,增强仪陇工业园区的竞争力。二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承接产业结构升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总体目标。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要求,贯彻中省市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战略部署,把规划区建设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配套、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40亿元,建成工业集中区12平方公里,吸纳中小型企业150家以上,实现年工业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15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数3万人以上,打下工业强县坚实基础。
(三)实现路径。盘活存量,招引增量,做大总量。
(四)重大举措。一是吸纳社会资金修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作为小微企业的成长园、孵化园,招引企业150家。目前,已招引川粤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修建标准厂房近15万平方米,招引入驻标 准厂房企业18家。二是加快XXX制鞋产业园区建设,承接成都、温州等地制鞋产业整体转移,打造“川东北鞋都”。目前,制鞋产业园的道路骨架已形成。三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优质水稻、油菜、玉米、红薯、榨菜、辣椒、中药材等基地59万亩,为龙头企业提供生产原料25万吨以上,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壮大发展。
(五)体制机制以及配套政策。体制机制方面:园区体制机制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园区行政层次低与园区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二是园区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职责边界和事权划分不清,园区协调和推动工作难度大;三是园区管理运行权利与责任不一致,“权小责大”问题突出,如目前的企业服务中心仍是事业单位未参公,没有行政执法等权力,而履行的职责确是公共服务、安全监管、建设执法、环境卫生监管等工作,权责极不对等,推动工作难度大。配套政策方面:自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服务管理制度〉的通知》(仪府办发〔2012〕78号)、《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工业集中区项目(企业)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仪府办发〔2012〕79号)、《XXX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入园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仪府发〔2013〕17号)、《XXX人民政府关于承接制革产业转移的若干政策规定(暂行)》(仪府发〔2013〕40号)、《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仪委发〔2015〕18号)、《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意见》(仪委发〔2015〕21号)等文件,加大了招引力度,加快了园区发展。
二、园区的功能布局、主导产业发展、产城互动等情况。
(一)功能定位及布局情况。以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将仪陇工业集中区打造成集办公、生产、研发、商务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达到产城一体化、工商同步化、用工本地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家庭化的目的,使其成为XXX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主要产业为服装鞋帽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机械加工、天然气能源化工等,分别占40%、35%、10%、10%。
(二)产城互动情况。在规划上注重“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河西工业区的北部规划了近15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目前,在园区建有容纳2000学生的学校一所;河西工业园东侧打造了一个占地近300亩的“漓堆公园”,规划了一处五星级酒店,启动了20万平方米商住房开发项目;在园区修建了540套公租房,为企业员工提供住宿;在XXX制鞋产业园还规划了医院1所、职业高中和中小学校各1所、幼儿园2所,建成后,公共配套设施将日益完善,能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区的转移,带动城区良性健康发展。
(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上,我们重点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履约清理,从自身空间“挖地”。2013年出台了专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入园企业合同履约清理力度。促成尚志鞋业与港烨建材、天之淼与北京史丹福食品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嫁接重组;清退并收回瑞达实业、宏泰食品、霸丰饲料等4家企业土地使用权;新增建厂房10余万平方米。二是兴建标准厂房。按照“向天借地”、“筑巢引凤”的发展思路,将标准厂房作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政府财政实际,我们采取“由政府出政策、业主出资金的方式,通过市场运作,实施标准厂房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五)生态环境治理情况。为加强园区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发 展,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把企业入园进口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较大、能耗较高、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引进和审批,并把环保要求作为项目引进前准入审批的前置条件。二是实施技改创新,推动清洁生产。以实施新型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为契机,帮助企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革新技术,更新设备,优化工艺,改进管理等措施,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回用,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三是狠抓节能减排,强化污染治理。日处理工业污水2万吨的河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加强综合治理力度,管委会成立了综合巡查组,每周定期对园区进行巡查整治。
三、园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规划编制情况。XXX工业集中区由以一般加工业为主的河西工业园、以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XXX工业园和以制鞋业为主的XXX拓展区组成,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可容纳中小型企业250家以上,实现年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25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数5万人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情况。2007年启动园区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2.29亿元,建成区面积6.01平方公里,开发工业用地7000余亩,建成园区道路约9公里,形成了“四纵五横”畅达完备的道路体系;建成供水管网18.2公里、供气管网28.6公里、通讯基站21个、通讯光缆300多公里、用电线路11公里,基本保障了入园企业发展需求。目前已入园工业企业78家,协议投资额达113亿元,建成投产企业65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吸纳就业人员6000余人,呈 现出“企业入园、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园区相继被评为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第二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24亿元,创利税5.5亿元。为承接成都、温州等地制鞋产业整体转移,我县加快了XXX拓展区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川东北鞋都”。XXX拓展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三号路已建成,规划二号路和兴业大道延伸段已完成路基施工,拓展区内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紧缺,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土地资源紧缺是我县当前和今后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一是土地政策收紧,工业用地指标报批难。根据国家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建设用地总量受到严格控制,每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XXX用地计划指标在60公顷左右,加之新县城建设用地需求巨大,分配的工业用地指标较少。二是土地征用任务重,供地速度慢。启动XXX园区和XXX拓展区(川东北制鞋产业园)建设,供地缺口4000亩。
2、土地开发效益不高,存在土地资源浪费。我县工业发展起步晚,在发展工业的经验、交通运输、能源资源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建园初期,为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迫使在各种优惠政策上做文章,在地价、税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策,甚至默许企业“圈地”,那些早先进入园区的企业圈占大量上地,致使后进企业无地可用,存在土地浪费现象。
3、物流业发展滞后,企业运行成本较高。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限制,产品外运、出境路程较远,目前只有一条成 巴高速主要承载我县的货物流通,运输方式单一,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二是物流平台发展缓慢,县委、政府对支持旺平物流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物流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本身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老化、物流技术水平低,没有建立适应现代物流的信息平台,与国内的其他物流园区未能形成物流网络,不能资源共享,很多时候是单边运输,更增大了运输成本。三是中小工业企业长期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物流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呈现分割和封闭状况,这也制约了物流业专业化发展步伐。
4、软环境不佳,企业办事难的情况仍然突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各有关部门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投资环境的改善,仍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一是园区管委会与相关职能部门同为正科级单位,协调能力不足;二是机制体制不健全,审批办事手续繁琐,审批流程整合不力、简化不够,一些手续在办理时,不同部门还互为前提,增大办理难度。三是园区级别低,内设相关部门不齐,不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四是相关收费偏高,透明度不够,在办理水电气上户、环评、人防、消防等手续时,对企业收费大多按行业的中高标准执行,优惠政策难落实;个别垄断行业的设备材料、安装费用大大超出市场价。
5、产业规模小、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总体上讲,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入驻园区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能源耗费型和初加工型企业,它们往往规模偏小、加工精细化不高,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关联度不强,附加值偏低,经济产业链本身较短,因而产业聚集效应不突出,对经济辐射和带动力较弱。
6、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出。解决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作出较大努力,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态度出于自身风险及对今后经济发展态势不太乐观的判断,实际操作中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态度仍然实行较高的标准。部分企业的房产手续不全,无法以厂房进行抵押贷款,有些企业信誉不高,难以获得贷款担保,再加上贷款规模和额度收缩,中小企业融资难,无法满足企业资金周转。经统计,2015年园区有信贷需求的企业25家,信贷需求达4.18亿元。
(四)建议措施。
1、立足服务,把软环境做优。仪陇发展工业,在基础、经验、区位、交通、资源等条件上,没有什么突出优势可言,能做得更好的就是全力为企业服好务,把软环境做得更优。一是开好企业联席会,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政企联席会,筑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以便政府更好了解企业所急、所困、所需,增强政府服务企业的方向性、实效性;便于企业老总之间进行办企经验交流,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达到产业互相渗透、资源共享、共存互利的效果。二是畅通办事渠道,提高办事效率。一方面切实推行“一证通”、“三证合一”和“互联网+”审批制度,实行网上预审批,减少企业跑路次数;另一方面要尽快解决园区级别问题,增大园区独立运行能力,在园区管辖内设立相关职能部门,规范、简化审批程序,实现名副其实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尽快落实对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形成长效机制,凡是符合条件的,就立即予以奖励、补偿。
2、质量为本,把品牌做响。提到牛肉大家便会想到张飞牛肉、提到空调就知道格力、提到手机就知道苹果,是不是提到兔肉就知道哈哥、提到挂面就知道川北客家呢?仪陇有没有一两个在全国响当当的 品牌,对整个工业园区乃至全县的工业带动至关重要。一是要提升企业品牌意识和创建能力,引导企业准确定位,制定品牌创建规划,力争在5年内,打造20个县内知名品牌、10个省内知名品牌、3个国内知名品牌。二是狠抓产品质量,政府要加大品牌创建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技改资金,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加强质量监督,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树品牌。三是加强宣传推荐力度。目前入园企业大多量小质弱,在品牌宣传上主要还依赖政府,政府应在宣传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把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做好、做到位,以更好实现政企双赢目的。在产品销售方面,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帮助企业发展。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电视宣传等多种手段推销企业产品。
3、多措并举,把土地资源用活。一是加快工业用地指标报批,并加大规划区内的拆迁、场平工作,快速增加成熟工业用地。二是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建议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在企业合同履约清理的基础上,按相关法律法规,对园区内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和未按期履约的项目坚决清理。清理出来的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超过一定期限的,可通过合资、置换、租赁、依法收储等形式,盘活企业闲置土地。三是鼓励企业投资修建多层标准厂房,完善标准厂房修建奖励政策和入住标准厂房企业奖补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建章立制,形成园区土地管理和利用的长效机制。完善集约用地制度,把土地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效率指标纳入项目审批和提供土地的重要依据。逐步实行低效益企业的退出制度。
4、突出优势,把招商工作做细。园区实力靠有实力的企业来支撑,能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关键在招商工作力度够不够。一是突出优势招引,着力把政治优势、天然气能源优势、劳动力和农副产品丰富等优势推出去,把以农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衣和制鞋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和燃料的项目引进来。二是严把入园关,杜绝圈地企业入驻。要注重产业导向,引进的生产性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加快产业集聚,促进我县产业体系和块状经济的形成;要注重投资密度。从我县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出发,对要求供地企业,在供地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方面作出规定;要注重项目科技含量,大力引进一些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带动我县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产品档次;要注重项目的环境影响,对入园企业进行认真的环境评估,认真做好统一治污、清洁生产工作,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进园。
5、规范融资,力求把企业盘活。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是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强政企银合作,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政企银座谈会、项目推荐会,相互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发挥商业银行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成长性企业和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完善土地、环保等手续,筛选一批基础好、信誉好的企业向银行进行推介。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66亿元银行存款,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工业企业,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和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园区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二是预防和打击民间借贷行为。从宣传着手,利用电视网络媒体、标语、现场讲解、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宣传教育活动,从各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剖析典型案例,从而增强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在民间借贷源头上加以控制;从整治着手,成立“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常设办公机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全力做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专项工作。三是妥善处理民间集资债务纠纷。针对已存在的民间借贷可能引发的纠纷,在允许债权人通过重组、嫁接、以股抵债、股权转让等方式化解债务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四、产业园区创新体制机制、机构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管理体制情况。我县产业园区采用分散管理模式。设立的产业园区管委会为政府派出机构。负责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基础配套等发展关键环节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但是产业园区区内区外、条块之间关系尚未理顺,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上没有行业主管部门,对下无延伸机构或派出单位。二是因受管委会无行政权力限制,各部门涉企检查频繁无序。三是与县级各部门、乡镇各施其职,工作推动主要靠县领导协调解决。
(二)机构编制情况:管委会内设办公室、财务内审部、征地拆迁安置部、规划建设部、项目推进服务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六个中层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企业服务中心”。原设行政编制9名,今年核减2个行政编制,实有行政编7个,其中配管委会主任1名、纪工委书记1名、副主任1名,另一名副主任正在考察公示,中层干部3名;核定工勤编制2名,在编1人,聘用专职驾驶及安保人员3名;企业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9名,在编19人,其中企业服务中心主任1人,办公室从事文秘、党建、政工人事、工会等工作2人,财审部出纳工作1人,规划建设部从事规划、现场代表等工作4人,企业服务部对 10 企业监管、跟踪服务4人,拆迁安置部负责拆迁安置工作5人,安监办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2人。(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分散管理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需求。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园区没有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极不利于协调工作,制约园区推行市场化开发模式;二是管委会帮助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也无行政审批权、经济指标考核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协助管理非园区事务很多,定位类似于协调机构,不能很好地行使相应的经济管理职能,制约了当前园区的发展,更不适应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需要;三是园区级别低,制约园区发展。由于园区级别和管委会级别问题,很多项目挤不进,导致项目资金争取难,基础建设推动慢;招商引资难,产业集群集聚形成慢;四是企业服务中心性质问题。企业服务中心是管委会下设的事业单位,目前所有人员都分配在管委会六个部室参与建设管理、企业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即具公益服务性,又在履行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但至今未纳入参公管理,也无级别,不利工作的推动;五是编制不足,混岗情况突出。管委会内设六个部室,而行政编制只有3个,目前规划建设部、企业服务部、安监办均由事业人员负责;随着XXX拓展园区建设的推进,园区规模不断扩大,专技人员极为紧缺,已严重影响园区工作推动。六是晋职晋级机制不健全,影响工作积极性。因工作需要,管委会成立后在全县各事业单位引进了符合条件的骨干力量进入企业服务中心,这些人员进入后,工资都降到了原级,由于文凭、专业和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等原因,技术职称难评定,在企业服务中心没有纳入参公管理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事业人员的工资晋级问题是提高人员工作激情的重要方面。11
(四)对策及建议:一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受政府委托行使辖区内的行政和经济事务管理权限,并对产业园区及其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管理;二是提升管委会机构规格。目前管委会为正科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正科级,在实际工作中,协调难度非常大,建议将管委会机构提升为副处级;三是根据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性质,建议尽快将企业服务中心纳入参公管理,以便更利于工作推动,解决事业人员工资晋级问题;四是根据工作需要增加行政和事业编制。
五、产业园区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组织体系情况:县工业集中区设立党工委,下设两个党总支即河西党总支和XXX党总支,河西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包括1个机关支部和6个非公党支部),园区其余非公企业都派有党建指导员,我们坚持以“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作用发挥全覆盖,党的凝聚力全覆盖”为目标推动园区非公党建工作。
1、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物质保证,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深刻,认为抓党建与生产效益没什么联系。从而导致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滞后,园区大部分企业只是派了党建指导员开展工作,尚未建立党组织;二是已建立党组织的部分非公企业存在党建“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题。党组织流于形式,开展党建相关的活动较少,导致党建空壳化严重;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存在“党员少、组建难”的问题,由于非公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对党组织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入党的积极性不够,再加上非公企业员工自身存在的流动性大的特点,从而导致党员人数少,发展新党员的难度大。
2、主要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以领导联系企业促发展、部门联系项目促建设进度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促”活动,每个规模企业都有一名园区管委会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联系,实行“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坚持传递党的声音,落实党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业主的思想宣传发动工作。讲方法、做示范、树形象,协助和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把“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融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过程,以真诚的服务取得非公企业业主的理解与支持。二是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健全主体清晰、责任明确的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三是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规模以下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没有党员的,全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台账,做到动态变化全掌握,及时根据党员变化情况调整党组织设置。
(二)服务体系情况:一是建立“一企一秘”服务体系,即为每一个企业配备一名秘书,专门负责企业各种办证及协调指导服务;二是具体做法上采用“三段式”服务,即建立了由“招商引资段、项目促建段、企业服务段”构成的“三段式”企业服务运行机制。招商引资段主要为企业进入园区投资作全方位跟踪、代办、政策解读等。项目促建段主要负责建设期间的项目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企业服务段为建成投产企业提供市场开拓、融资服务、能动协调、政策兑现、项目争取等特色服务和重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优质服务。
1、主要问题:一是缺乏“一站式”服务体系贯彻的平台,在园区内没有工商、国税等办事的站点,园区也没有集中办事的大厅(园区 办公楼属于租赁性质),因而需要审批的事项不能就近集中办理,降低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缺乏同企业间互动,难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同时也导致企业对园区管委会的职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扶持政策上没有用活,基本是千篇一律的税收减免和退税政策,而很少在帮助企业拓展销路,引进技术性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四是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存在单一化的特点,在生活等设施职能配套上做得不够。
2、对策及建议:一是建议政府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在园区管委会下设相关职能部门;二是完善与企业间的互动机制,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企业对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查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加以整改,切实提高园区服务的能力;三是积极策划银企对接座谈会,为银行和企业实现项目对接和战略合作搭建沟通平台,切实做好园区企业融资和担保的服务工作 ;四是认真梳理工业园区及企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负责人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包装策划,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水、电、气、运等生产要素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生产要素供给渠道畅通。
(三)治理体系情况:县工业园区目前的治理体系依然是县委、县政府----管委会----管委会各部室----企业及其他服务对象单一式的治理模式。
1、主要问题:一是党建引领作用不强,还没有完全形成党建引领园区发展的大思路,也没有形成加强党建就是提升园区竞争力的主抓手;二是对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对园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对策及建议:加强和改进党对园区的领导,调动一切资源共同参与园区治理,构建起在党委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 会组织和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园区治理格局。一是理顺园区的管理体制,配强党建工作力量,党工委落实党建专职副书记,并增加3名以上的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党务服务、政府服务、党群活动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搭建高技术人才引进平台,同高校合作并与企业对接,创建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为企业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六、产业园区人才培养、引进、发挥作用和人才机制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人才机制建设情况。县工业园区在各类人才的引进上主要是通过企业服务部在与企业沟通了解其用人需求后,再同人社局、就业局等部门合作以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电视招聘等形式引进人才。
(二)主要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引进高职称技术人才,高学历管理人才的比例很低,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占园区总职工的比例很低,年轻层次的人才偏少,流失较严重,能满足园区创新式发展的需要;二是园区企业人才意识不强。只重视眼前利益,争资金和争项目,而忽视创新性人才的引进,重视资本集聚,轻视人才组合,把重视人才停留在口头上,甚至一些企业不能够按时发放工资,导致人才的流失;三是人才管理方式落后。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粗放式管理阶段。
(三)对策及建议: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协调”的领导机制,坚持“缺什么、引什么”的人才引进原则,按照园区规划,围绕园区产业布局,针对性的引进园区所缺人才;二是加大高科技人才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培训人才。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一批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一批适应园 区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三是多方求贤,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将企业急需的高技术人才及时登记造册,建立人才引进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可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如以技术合作、技术推广、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人才。四是改善人才结构。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高层次紧缺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引进要形成合理的年龄层次,加大中高级专业人才年轻化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七、产业园区企业社会保障缴费基本情况。经统计,2015年涉及园区参保企业共20家,参保人数623人,共计缴纳社会保障费用3779374.78元。XXX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2015年12月21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