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_20090424115621809

时间:2019-05-12 21: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_2009042411562180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_20090424115621809》。

第一篇: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_20090424115621809

22、理想的风筝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质疑问难的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22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

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上课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22.理想的风筝

放风筝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第二篇: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专题

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了古诗《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2、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而且还寄托不尽的思念呢。

3、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学生质疑。

4、请学生简要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根据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完课文后,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3)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

3、检查读书

(1)生字:指生读,正音。重点提示“筝”、“翘”的读音。

指导书写:

翘:竖弯钩要舒展

筝:横要出头(2)指名给生字组词,出示幻灯片后生齐读。

(3)指生读课文。指导读好带有生字新词的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第三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

22、理想的风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感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三篇文章中的三位老师各有各的特点,让学生在学文中体会、学习老师的精神品质是编者的意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我通过看学生的预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体上读出刘老师的乐观、自信、顽强、爱生活、爱学生的品质。而作者是怎样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则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样教在学生不会处,将长文短教。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领会”“品味”“感悟”“交流”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细节描写,品味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感悟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3.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选编《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而与其他两篇文章不一样的是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因此,学习作者运用哪两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的故事,课题却是《理想的风筝》,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你们有什么疑问?(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叫做理想的风筝?)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想的风筝》,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设计意图】学生在习作上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取题,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与文章的主题融合,所以揣摩一下题目,可感知题目的精心,也为学文作好铺垫。

二、浏览中明构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说说读懂了什么?同桌交流各自的收获。

3、认识作者:苏叔阳,1993年生了癌症以来,顽强的活着,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在69岁高龄上坚持写作,顽强乐观的过着每一天。4.学习生字词:翘、眯、蜈、蚣、倘(指名读、齐读、分析字形、范写生字)5.明确内容。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人)写人的文章却以物为题,以前也学过这样的课文,有什么特点?(物与人之间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4.浏览课文。怎样才能写好人?(板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事来表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⑴概括事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⑵归纳分段: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同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对应段落分段)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既关注了刘老师的工作,又关注了他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本课教材特点是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运用哪两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有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赏景中循路

1.赏景。景物描写的是哪一段?读一读,想想课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到什么?(交流:春美、春意盎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出示三个拟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特点?指名读,3.加上1、3段,三段连读,(指名读)又感受到什么?

4、交流:读出问题来,是聪明的孩子,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到春天,就想风筝?刘老师和风筝有什么联系?评价学生的回答——善于开动脑筋)带着问题读,静静的读,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的具体,去品味老师的形象 师:风筝勾起我的回忆,由风筝及人,而最让作者不能忘怀的是感动他一生的几件事。接下来,让我们聆听作者讲述的故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一个典型的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式的开头,在赏景中及时抓住练笔的机会,明确思路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说,为最后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

四、悟情中得法

(一).学习“笑谈腿疾”。

⑴介绍人物。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划下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你初步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读着作者的介绍,你心头涌起的是怎样一种情绪?(深深惋惜其不幸)

⑵体会内心。然而刘老师本人却是这样说的——(齐读刘老师的话)从中你听出了什么?(屏显):只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了一片笑声。

1.师:细致阅读这段话,你读出了怎样的刘老师?

2.师:刘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故事的?(笑)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讲述丢腿的故事吗?(指读)从“笑着”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人物的乐观、开朗、自信、幽默。

5.师:(引读)刘老师的故事感染了学生„„(读下去。)

6.入情朗读,咀嚼文字。

(屏显):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了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何谓“酸涩”? 酸:悲痛、伤心。涩:心里不好受。酸涩:心酸、难受

勾连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曾经心里泛起过酸涩?(启发拍毕业照时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体会)那么文中的同学们又为何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

①因为________,所以教室腾起一片笑声;因为________,所以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因为________,所以(同学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②“泛”字用得太准确了,我是这样理解的__透出、冒出______,这个词用得好,好在___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当时的心情变化,笑过之后,悲伤、难受涌上心头_____。

7.师:这一细节描写得多么传神啊,谁能把这微妙的情感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

8.“„„女娲氏用手捏泥人”这里的省略号作用?

⑷小结提升。仅有描写刘老师的语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说“泛起酸涩的感情”吗?(明确作者选材的精心,只有将两个片段放在一起,才能这样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构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写好文章的一大技巧,在这里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酸涩”一词,悟得作者的写作技巧。

(二)学习画面二:上课板书

1.师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作者没有写他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学生,却选取了“板书”这样一个细节,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2.(屏显):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3.阅读提示:

① 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 圈一圈,画一画: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让你怦然心动?

③ 品一品,说一说:你用心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4.学生讨论交流。

5.师:真了不起,你读出了敬业的刘老师,你读出了意志坚强的刘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屏幕上红色的词语(撑地、离地、急速一转)。读到这些关键的词,你想到了什么?

6.师:这一段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是“转”,怎样的转?自由读第五节,指名说“怎样的转?”(危险的转,激动人心的转,心惊肉跳的转)

7.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刘老师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呢?(你们见过这样上课的老师吗?)

8.师:是啊,刘老师板书时转身的动作已经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为他的敬业的精神而感动,为他顽强的意志而激动。(相机板书:敬业、坚强。)9.激情朗读:

(屏显):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敬业、坚强),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设计意图】关于刘老师的两件小事,运用两次精当的填空练习,抓一个细节,人物的精神得以凸显,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回扣中练笔

1.总结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刘老师对生活的态度的事例描写,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3、完成习字册(相机指导书写生字,示范书写:翘。下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学生完成作业)

4、完成(补充习题)1、2、3题

【设计理念】学生的写字教学贯穿在每一节课的训练中,教者指导学生写字,给学生练字的时间,提高写字水平。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外貌 写板书 语言 放风筝 神态

动作

翘 眯 蜈 蚣 倘

第四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天河小学 李恩云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独有的细节表现,感受刘老师乐观坚强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多角度关联,突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

一、以貌识人,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1、课前互动:认识彼此。知道我是谁吗?认识一个人,先要记住人的样子,现在给你20秒,能记住我长什么样吗?告诉你们一个小技巧。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我的样子,一定要抓住我长相中最鲜明的特点。(交流两个,评价)

2、同学们,我们今天还要认识一个人,他是刘老师。他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出示语段: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指名读)

3、.只要一读这段话,刘老师有一个特点,你们一定记住了。(可以指名说,可以一起说,看班级活跃度)【板书:残疾】

4、这是一眼就能看见的,不难。还有一个特点你们看见了吗?

(1)慈祥的眼睛(善),心向善,似乎并不特殊,【板书:善良】(2)为什么在刘老师身上就显得很特别呢?

联系一般的残疾人的表现

5、小结。与他特殊的身份一关联,普通的善良就变得更加弥足珍贵了。【板书:关联】

6、指导朗读

(1)男生读第一句(插话点拨:善良的人很多,没什么特别)

女生读第二句(插话点拨:身有残疾,仍能如此之善,这善良就更可贵了)(2)女生读第二句(插话点拨:失去了一条腿的残疾人,常见,没什么特别)

男生读第一句(插话点拨:面对不公的命运,仍有一颗善心,这样的残疾人就有些不一般了)

7、指着板书:前后两句话关联起来读,往往就能读到言语中特殊的意味 板块

二、以事识人,深入感受人物魅力

过渡:有人说,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的肖像画,事件则是让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起来的立体画。这篇课文有没有写到刘老师什么事情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说说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

1、理清三件事(1)谈腿疾。

预设一:如果学生答得很啰嗦。引导:能说得更简洁一点吗?(还说不简洁,老师可直接说: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讲了一件事情:谈腿疾)

追问:说自己的腿疾,很平常啊?刘老师说自己的腿疾有什么不一样吗? 用故事笑着说。(点评:这么一读,刘老师就不是一般的残疾人了,他是多么乐观呀。)【板书:乐观】

预设二:如果学生事情概括得很简洁,就直接追问。

(2)写板书。(过渡:课文除了写刘老师笑谈腿疾这件事,还写了他的什么事情?)提出要求:你能用上刚才的方法,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并表现出刘老师的不一般吗?

(3)放风筝。(过渡:还写了什么事情?)

(4)回顾:本文就是通过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三件事情,刻画出一个不一般的残疾人,2、聚焦“放风筝”。

过渡:三件事中哪件事情写得特别具体?是的,这件事情中,刘老师的特殊,也表现得最明显。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相关段落,在默读时候,你始终要与他残疾的特殊身份关联起来,看看刘老师的哪些言行与他的身份不相符,从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1)生默读。提示,边划边批注(2)交流: 语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a、亲手:哪怕不易也要自己做

b、决不肯、总是:对快乐的执着追求

语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a、“故意”: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充满生气 b、“笑着,叫着,拄着„„”:快乐、肆无忌惮得像个小孩,充满活力,享受着自己放飞风筝的快乐 c、“我自己来”:如同一个即将学会走路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即使跌倒,也不会让人搀扶,因为这让他感觉到快乐和满足,他的心不残疾

d、得意和满足的神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股生命的力量,生活的充实溢满他的心胸。

3、小结:简单的几段话,简单的几个动作,但是与刘老师残疾的身份一关联,“总是要亲手放风筝”就不再普通,里面饱含着刘老师对快乐的执着追求;与刘老师残疾的身份一关联,普通的“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也不再普通,因为他快乐、肆无忌惮得像个小孩,充满活力,享受着自己放飞风筝的快乐;与刘老师残疾的身份一关联,普通的“自己来”“故意撒手”也变得不普通,那里藏着一个多么健康,向上的心。学会关联,我们就能更容易发现这些平常中的不平常,更能体悟刘老师的坚强和乐观。才能读到作者眼中特殊的刘老师。

4、指导朗读两段话。(点评落脚点,关键字词要重读)(2-3名学生即可)

板块

三、抓住风筝,全面升华文章主题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思念)出示: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深深地思念您„„

2、三十年后,作者写下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他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吗? 出示背景材料:苏叔阳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他的经历:文革期间,他遭人诬陷而

被关进了牛棚,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19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并在1994年切除了左肾。而2001年又患了肺癌,并切除了左肺上叶,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又接受了一次放疗。

(1)这样的命运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坎坷等),面对如此命运,你觉得作者会如何面对?(2-3个学生谈)(2)想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吗? 接着出示: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能这样乐观坚强?【板书:坚强】 因此,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

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因为作者也要成为像刘老师一样的人。

3、通过与作者的经历一关联,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既是对刘老师的怀念,也是在告诉自己要像刘老师一样乐观,一样坚强。通过关联,我们不仅读到了刘老师,一位与众不同的残疾人,更读到了刘老师背后的作者。【板书:与众不同】

板书:

理想的风筝

善良

残疾 关联 乐观 与众不同

坚强

第五篇:2018年《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准确读通长句。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三件事。知道课文是从刘老师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教学重点:

掌握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三大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理想)老师的理想是当一名学生尊敬,信任,喜爱的好老师,愿意谈谈你们的理想吗?同学们的理想是远大的!(板书:风筝)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书:的)理想与风筝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理想,对于风筝显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但两者如何有机融合,似乎解决得并不巧妙。这种无须回答的问题是否有着存在的必要呢?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第 1 页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顺着学生的思维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方面还考验着我的课堂驾驭能力。

3、是呀,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风筝中寄托着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3)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为什么?(4)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细腻感人,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以这四个问题统领全课,既解决生词,又把握了课文中心,且抓住重点语句读好了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风筝 眯眼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翘尾巴 撒脱 撒谎 急速一转 旋转 酸涩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圆木拐杖 女娲造人 擎着风筝 翩翩起舞 翱翔盘旋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第 2 页(1)读准字音:指读正音。注意三个多音字,帮助学生区别好。

(2)认清字形:倘 敞 筝 挣 睁

(3)理解词义 A酸涩 文中是酸涩的感情,什么情况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难受呢?文中为什么而酸涩?B 看到功德无量这个词,你想起了哪些伟人?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那根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呢?C谁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句话,如果你能用上几个词,那就说明你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棒哟。当然也可以结合我们的课文内容来谈说话。(4)指导写字:字会读、会认、理解了,我们还要写好它。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还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叫读帖,读完帖后,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这六个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我们一起来写它。请看老师板书。请大家认真在书上119页描红。注意写字姿势,一定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教学反思:对于生词的教学,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应该做到了扎实。高年级学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义的理解,及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因而在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一点。对于多音字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或许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困生对于字音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况下,字音教学应该是针对学困生。

第 3 页

2、课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写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指读第四、五、八、九自然段。这三件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的呢?指读第一段。文章的结尾又写了些什么呢,你们觉得最后这两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师小结:课文开关通过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加快;中间第四至九自然段通过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这部分让学生说事,部分学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既读了课文,又概况了课文大意。对于分段,概括大意,个人认为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直接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即可。或许这样的设计仍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能用书中的语言来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说吗?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第 4 页

4、你找了哪些细腻感人的句子,愿意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后,追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学生自主地感受与表达。无论学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问题或许学生表达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渗透这样的读书要求,还有非常有必要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逐步培养并落实。

二、作业布置

1、将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四遍,生词抄写两遍

2、认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读三遍)教学反思:在最后我特别强调的“读”这一项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课,真正的落实还得有赖于课任老师。

第 5 页

下载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_20090424115621809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_2009042411562180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的风筝 教案 第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谊。 3、 体会通过细节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的......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执教者 王妍蓉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刘老师是一个身残志坚,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人。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作者浓浓的师生情谊。......

    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

    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5篇

    23、纸船和风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2、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教案

    《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坏、扎、抓”等8个生字,会写“坏、松、扎”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情景创设,感受松鼠和小熊之间的真挚友谊以及......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简案 陈敏敏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

    《纸船和风筝》--学案第一课时

    《纸船和风筝》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二、重点难点 识字、写......

    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教案(汇编)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2、借助插图、语言环境及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好—吵架—和好的过程,体会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