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史平时作业小抄

时间:2019-05-12 21:4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明中国史平时作业小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明中国史平时作业小抄》。

第一篇:简明中国史平时作业小抄

1.距今约170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类。

2.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新石器)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有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等

3.原始社会末期,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在瓦解,代之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在形成,进入建业,吴亡,至此,中国又归于统一。

21.公元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自立为帝,是为文帝,都城在长安。

22.隋文帝推行“大索貌阅”与“输籍之法”,政府由此增加了所辖户口和财政收入,扩大了力役来源。

37.努而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这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38.清朝一省或数省设一总督,各省设巡抚,代表皇帝管辖地方军政。

39.清朝的军队主要有八旗兵和绿营兵两种。

40.乾隆前期,清政府加强对外之)。

21.隋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决策机构是(内史省)。

22.唐太宗很重视听取大臣的意见,常对太宗进言的大臣以(魏征)最为著名。

23.唐玄宗统治后期,先后专权的奸相有(李林甫、杨国忠)。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

4.约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杀掉益,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5.夏朝的手工业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青铜手工业,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结束了野蛮时期,进入了文明时期。

6.商代代表性的手工业为青铜铸造业,代表作是在安阳殷墟发现的司母戊鼎。

7.商代的商业交换已有初步发展,开始出现专业商人,而且在当时的商业交换关系中已使用了货币,时称贝。

8.西周灭商后,基本废除了商朝的奴隶占有制,将封建领主制推行全国。国王(天子)是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又是最高政治统治者。

9.西周的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就是工匠和商贾都是官家的封建领主制(农奴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

10.公元841年,西周爆发国人暴动,反对周厉王,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

11.西汉建立之初,刘邦采纳士人陆贾的建议,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政治。

12.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文帝时,政论家贾谊上《治安策》,景帝时御史大夫兆错上《削藩策》。

13.汉武帝时,搜粟都尉总结推广了一种轮耕制的耕作方法叫代田法。

14.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作的《汉书》。

15.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造出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16.曹操的选官政策是所谓“唯才是举”,曹丕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

17.建安时期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汉族民歌是《木兰诗》。

18.东晋建立前期,曾多次出兵北伐,最重要的是祖逖和桓温的北伐。

19.北魏的地方基层政权组织是宗主督户制,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是九品混通。

20.公元265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史称西晋。公元280年晋军

23.唐朝前期的主要土地和赋役制度是均田令和租庸调法。24.今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叫吐蕃,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向唐求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确立了西藏对唐的隶属关系。25.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桥。

26.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随即黄袍加身称帝,仍都开封,史称北宋。27.今台湾在元朝是叫流求(琉球),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以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至此,澎湖与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纳入了中国疆域之内。

28.1127年,金军掳宋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等三千余人,及其所掠大量金银财宝等物北归,史称此事为“靖康之变”,至此,北宋灭亡。

29.北宋中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是发生在四川地区的由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他们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30.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市场上流通一种纸币,叫作“交子”,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1.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1368年以它为都城,称皇帝,建立明朝。

32.朱元璋废丞相后,即设立内阁,一切内外章奏都有它代替皇帝先看,提出处理意见,墨书在一张小票(纸条)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这就叫票拟,这是它的最大的权力所在。33.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1402年取得胜利,即位皇帝,是为明成祖,1421年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34.明朝政府为了掌握人口与土地的情况,以保证赋役的征收,建立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

35.明朝时由日本的一些封建地主组织武士浪人等结成武装集团对中国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和劫掠骚扰,被称作倭寇,将领戚继光和俞大猷率军抗击。

36.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某些地方某些手工业中出现,如在苏州的棉织业中最为明显。

贸易的限制,下令关闭除广州以外的其它通商口岸,并且颁行严格约束外商的条理和章程,这样便形成了所谓的闭关政策。

1.原始社会的人类最早的婚姻形态为(乱婚)

2.我国原始人开始使用火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3.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文化遗存有(龙山文化、大文口文化、齐家文化)。

4.商朝的国家机构比夏代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上(官制、军队、刑法)。

5.商朝的文字有(甲骨文、金文)等。

6.用干支纪日,并实行闰年十三个月的做法是在(商朝)。7.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营建东都(雒邑)。

8.下列关于井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有(井田制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农奴耕种的,收获物归农奴所有)。

9.我国金属货币的使用是在时期(西周)。

10.春秋时期,促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有(铁器农具的出现和使用、牛耕的出现)。

11.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为起义军推翻秦朝打下基础的战役是(巨麓之战)。

12.西汉初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刘邦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13.汉武帝时,汉朝与匈奴之间多次进行战争,带兵反击匈奴的汉朝将领有(卫青、霍去病)。14.佛教传到我国是在(东汉)时期。

15.在纸出现以前,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竹木简、帛)。16.下列人物中,属于三国时期的有(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

17.三国时,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8.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成为进入中原的北方各族争夺统治权的战场,参与这一斗争的主要民族有史称“五胡”的匈奴和(羯、氐、羌、鲜卑)。19.纸代替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南朝)。

20.南朝时在数学方面为世界科学作出伟大贡献的是(祖冲

24.下列与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有关的是(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政治基础、加强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25.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恒星移动现象的科学家是(一行)。26.北宋初年,中央政府长官主要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它们互相牵制,从而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27.北宋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即“官、职、差遣”制度。

28.方腊.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末期)。

29.南宋抗击金军的著名战役有(黄天荡之战、顺昌大捷、郾城大捷、采石之战)

30.元朝国内的商业繁荣,商业发达的城市很多,其中最繁华的城市是(杭州)。

31.明朝在中央政府机构中,六部为最重要,而其中又以(吏部)权最重。

32.在明朝大狱要由三法司审理,称为“三司会审”,所谓三法司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33.明朝各省设立(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为三司,分掌一省行军财司法大权。34.在明代凡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35.最先来到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葡萄牙)。

36.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叫(大顺)。37.清初,南方三藩割据一方,三藩是指(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38.清代城市的发展超过明代,被称为“布码头”的是(无锡)。39.提出工商“皆本”主张的明末清初思想家为(黄宗羲)。40.明清时期戏剧有很高成就,最优秀的剧本有(《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名词

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天子,相互兼并,于是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这样的大国称为“霸主”。各大国都争当霸主,于是就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一般认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为“五霸”。实际上宋襄公想称霸却未做

到。而吴.越两国却相继到中原争霸,影响较大。

2.李悝改革:李悝是我国古代法家的创始人,于公元前400年左右被魏文侯任用为相,在魏国进行改革。主要内容为:削弱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尽地力”;“善平籴”;制定《法经》。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3.合纵与连横:战国时期,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就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强秦为了破坏关东的“合纵”,以便于多粮足,但军纪松弛,人心涣散。曹操能用于迎战的士卒不过两、三万人,兵、粮都远不及袁绍;可是曹操将士用命。公元200年曹操以五千奇兵,夜袭袁绍军于官渡附近的乌巢,全烧其粮草、辎重,袁军大乱。他又乘势以万人,大破袁军主力于官渡。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的“官渡之战”。

8.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曹操为并吞江南而与刘备、孙权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于208年乘胜会师南下,统一长江流域。容有整顿吏治、整饬边防、兴修水利、清丈田地等。通过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同蒙古的关系,保障了农业生产,改变了赋税不均的状况。14.郑成功: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在抗清斗争中,屡败清军。1661年12月,率大军渡海,打败荷兰殖民者,为祖国收复了台湾。他在台湾督兵大兴屯田,招募福建、广东人民前来开荒,设官府,兴办学校,进一步开发了台湾。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病死台湾,年三十九岁。15.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成立的机构。职官有军机大臣、军民普遍厌战。因此,消除封建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秦国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越于其它各国。在政治方面,已基本上建立起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经济方面,相当彻底地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制度,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又实行奖励耕织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军事方面,秦对士卒的训练是严格的,又实行“军功爵”的政策,所以士卒勇于战斗。秦的疆土也在不断扩大。至此时,已可以看出,由它向东方发展,就用军事压力和政治离间等手段,在关东争取盟国,称为“联盟”,但由于关东各国之间互相猜疑,矛盾重重,在对抗秦的进攻方面,各有打算,苏秦死后,“合纵”瓦解。秦则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最后打破了关东各国的“合纵”,统一了全国。4.《五经》: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五部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书经》也叫《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易经》也叫《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礼经》也叫《仪礼》、《士礼》,是春秋、战国时期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春秋》也叫《春秋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5.张骞通西域:西汉初年,西域的概念主要是指今天的南疆。汉武帝时,为了争取联合力量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的使命虽未完成,但带来了关于西域的情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乌孙进攻匈奴。但这个使命虽然也没有完成,但张骞的西域之行,建立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6.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汉武帝时为太史令,幼时聪慧,年轻时周游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学术根基深厚,经历丰富。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约用了近十年时间完成。全书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武帝时),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此后二千多年间的正史编纂创立规范。

7.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

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抗击曹操。联军五万余人与曹军二十余万相遇于赤壁。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又由于长期行军作战,疲惫不堪;内部矛盾严重,士气不振。最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这就是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9.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运河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通余杭,北通涿郡,大运河分段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余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10.贞观之治: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即位,于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共二十三年,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11.庆历新政:为解除日益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北宋的统治集团中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曾提出过各种改革意见。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在欧阳修等人的支持下,提出了改革方案。被仁宗采纳,并诏行全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地主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改革失败了。史称“庆历新政”。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揭开了序幕。

12.郭守敬:元代科学家,他在天文、数学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奉命修历,认识到修历的基本工作在于实测,他创造了简仪等一系列天文观测仪器,其中简仪比欧洲同样的仪器早三百年。他根据观测和研究,制订了《授时历》,这是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13.张居正改革:明朝中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挽救明朝的统治,张居正进行了改革。主要内

机章京。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简,有些也由章京升任。其任用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而已。军机处成立后,一切机密大政均归其办理,它总揽军政大权,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它的设立,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16.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他毕生行医,访采医药,撰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有动植物插画一千余幅。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界药物学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解答题

1.鲁国为什么实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后果各是怎样的?

答: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私田,私田不向国家纳税,私田越多的人越富有。可是公家(诸侯)却由于公田的歉收或荒芜,经济日益困难。于是出现了“私肥于公”的现象。各诸侯们为了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实行以亩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赋税制度的改革在一定时期扩大了诸侯们的税源,充实了府库;可是,各国实际已放弃了实行已久的井田制度,也放弃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承认了土地私人占有制。这就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2.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发展,可是当时诸侯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严重的矛盾。战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人

秦来消灭六国,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

3.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1)徭役频繁:秦始皇灭六国后,不仅不重视休养生息,相反却不惜民力,大搞徭役征发。(2)赋税沉重:秦的赋税征收量增加到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3)刑法残酷:秦的徒刑的名目繁多,主要是太残酷。意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它推翻了地主阶级建立的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打击了地主阶级,荡涤了封建领主残余势力,改善了恢复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的条件;并开创了中国农民革命的光荣传统。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4.简述九品中正制在西晋的变化。三国时曹魏始创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士人,按才能高下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个制度开始时确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后来逐渐蜕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虽然仍以此为选官制度,但在执行上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的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5.简述唐朝的科举制。科举制始创于隋朝,至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僚的主要方法。唐朝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秀才等。常举的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二为乡贡。应考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义,比较容易;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又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因之最受重视。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由礼部主持。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经阶级基础。

6.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元朝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政府把大都附近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书省管,此外,则设有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各行省的组织均仿中书省,设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以处理一省政务,凡民政、财政、军政无不统领。元朝的行省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极大。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去。7.简述我国古代历代农民起义口号的发展。答:(1)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2)东汉末张角黄巾起义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3)唐末黄巢起义表现出了“平均”的思想和要求;(4)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了“均贫富”;(5)南宋钟相、杨么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6)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从农民起义口号的提出,可以看出农民起义水平的不断地提高,农民阶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政治发展到经济,然后深刻触及到封建社会的土地问题。它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影响了后代的农民起义,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及其意义。郑和从1405年至1433年,奉命七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了红海的海口和非洲东岸,并且越过了赤道。意义:第一,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第二,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亚非各国多遣使来中国建交及进行贸易;中国人到南洋去的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商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

带到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第三,郑和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丰富了中国人的海外地理知识。试述

1.试述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原因: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力薄弱,秦孝公即位,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主要内容: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彻底废除旧的以嬴氏贵族为主体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为中央集权所需要的官僚政治制度为重点。①制定二十爵制——废除旧世卿世禄制,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的人中选用;②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③实行什伍制度——在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2)经济方面: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①废井田,开阡陌——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②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3)社会方面: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意义: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后商鞅被迫害致死。但通过变法,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试述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答: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建立了秦王朝,创行了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需要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皇帝制:秦王政统一中国后,决定取古代“三皇”之“皇”和“五帝”之“帝”,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尊号。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或意志办事。军权也集中在皇帝手中。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以军功或劳绩为任用的主要根

据的官僚制度。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此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为奉常、郎中令等,三公九卿都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郡县制: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郡县制度。初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郡以下设若干县,县下有若干乡,乡以下有若干亭,亭以下有若干里,里就是村落。秦始皇废除贵族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需要的重大政治制度的变革,这一变革具有革命性质。新的制度形成为由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相结合的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这套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发展,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相当的作用。在我国次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套制度。3.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内容。你是如何分析其失败原因的?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2)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理财诸法是:(1)均输法。(2)青苗法。(3)农田水利法。(4)免役法。(5)市易法。(6)方田均税法。整军诸法是:(1)将兵法。(2)保甲法。(3)保马法。(4)军器监。失败原因: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反对派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所以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就随之而失败。

4.试述清朝实施地丁合一的背景及其内容,如何评价其历史意义?自汉代至清初,丁税主要以按丁征收为主。由于农民畏惧丁税的逼迫,或者流亡迁徒,或者隐匿户口,因而使封建国家无法掌握人口实数。清初

以前,我国人口始终在五、六千万之间,显然是在这种政策之下,人口不实和人口增长缓慢的缘故。清康熙年间,开始对按丁征收丁税的方法进行改革。第一步是康熙五十一年决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丁税额数作为定额,以后新增人丁,亦不增加丁税。第二步是逐步实行地丁合一,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是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还将其它赋役也合并到田赋中征收。这样,田多的人丁税负担就多,田少的人丁税负担就少,无田的人则不负担丁税。人民不必再有添丁添税之虑,不必再为躲避丁税而逃匿,因此有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增长。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一亿七千万,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四亿一千万,这显然是人口得实、人口统计比较正确以及人口增长加快的结果。

第二篇:《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2)

适用专业:现代远程

第二次作业 2002年3月

一、填空题

1、为了发展社会经济,秦始皇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实行土地私有制和统一、统一、统一。

2、在统一岭南时,秦监御史禄率士卒开通。

3、秦代的长城西起,东至,绵延万余里。

4、和 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5、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

6、王莽篡位后,改国号为。

7、东汉王朝建于公元 年,建立者为,以 为国都。

8、东汉的 是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东汉末天师道首领 在巴郡、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

10、在两汉的思想领域,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中期的。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前期的,他所著的 一书,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11、汉代 写成的 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12、两汉时期的主要宗教有 和。

13、曹操的用人政策是。

14、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15、东晋建立前后,曾几次北代,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由 和 领导的两次。

16、东晋南朝的庄园经济相当发达。它有两种,一为,一为。

17、前秦符坚在位时,任用 为中书侍郎,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国力渐强。

18、北魏初年,地方基层组织是 制。

19、玄学主要盛行于 时期的士人中,是玄学的核心。20、南朝刘勰所著 一书,是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二、选择题

1、秦代以()A、金文 B、小篆 C、大篆 D、隶书作为规范性文字,推行于全国。

2、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筑长城,最早是在()A、商代 B、战国 C、秦代 D、西汉

3、对于古代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民族,史书上统称()A、东瓯 B、南越 C、西南夷 D、百越

4、西汉时期,详细记录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农政全书 B、农书 C、汜胜之书 D、齐民要术

5、王莽改制的最主要政策是()A、“王田、奴婢”政策 B、改革币制 C、改革中央机构和地方区划 D、五均、六莞政策

6、西汉末农民大起义中绿林军的首领是()A、樊崇 B、王匡、王凤 C、王常、成丹 D、陈牧、廖湛

7、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控制在()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官僚

C、宦官和官僚 D、宦官和朋党两大集团手中。

8、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是()A、张鲁 B张修 C、张角 D、于吉

9、刘秀实行的度田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清查户口 B、清查田地 C、重分土地 D、清查土地、户口

10、佛教传到中国的时间是()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秦。

11、《周髀算经》成书于()A、周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2、我国造纸术首先传人()A、中亚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13、代魏称帝,建立西晋的是()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师 D、司马炎

14、挑起“八王之乱”的是()A、晋惠帝 B、皇后贾南风 C、楚王玮 D、大臣杨骏

15、所谓“士族”指的是()A、整个地主阶段 B、官僚 C、地主阶段的上层 D、中小地主

16、南朝皇帝中出身庶族,最有作为的皇帝是()A、刘裕 B、萧衍 C、陈叔宝 D、萧统

17、公元382年,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的政权是()A、北魏 B、前燕 C、后赵 D、前秦。

18、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欲的是()A、宇文泰 B、宇文邕 C、宇文护 D、宇文觉。

19、建安年间,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A、《孔雀东南飞》 B、《木兰诗》 C、《悲愤诗》 D、《七哀诗》 20、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A、王羲之 B、王献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三、名词解释

1、巨鹿之战

2、昭君出塞

3、班超

4、史记

5、九品中正制

五、简答题

1、《治安策》和《削藩策》是谁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列举三国时期三次重大战役的交战双方及其结果。

3、为什么说“王与马、共天下”?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五朝十六国”主要指哪些民族和国家?

六、问答题

1、试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构成形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第三篇:复习题简明中国史复习题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A)。

A.黄帝时期 B.夏朝 C.神农氏时期 D.尧、舜、禹时期

2、父系公社时期,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是(A)。

A.黄帝部 B.炎帝部 C.蚩尤部 D.东夷部

3、商朝的建立者是(A)。

A.伊尹 B.成汤 C.盘庚 D.武丁

4、周王自称(A)。

A.朕 B.陛下 C.天子 D.皇帝

5、领兵灭商,建立西周的是(A)。

A.周武王 B.周文王 C.周成王 D.周幽王

6、我国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是(A)。A.邗沟 B.都江堰 C.郑国渠 D.永济渠

7、城濮之战是(A)的一次战役。

A.晋楚 B.齐晋 C.齐楚 D.秦晋之间

8、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是()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是(A)A.齐 B.秦 C.魏 D.楚

9、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设计大败魏军的著名军事家是(A)。

A.吴起 B.乐毅 C.白起 D.孙膑

10、屈原在放逐中的抒怀之作是(A)。

A.《九歌》 B.《天问》 C.《九章》 D.《离骚》

二、填空题

1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

12、陕西西安的(半坡)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

13、夏朝是夏族首领(夏启)建立的,时间约在(-21世纪)。

14、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造业)。

15、周的贵族将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种,谓之(公田);将小部分土地留归自种,谓之(私田)。

16、公元前(771)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迁都(洛邑),西周结束。

17、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促进了齐国的强盛。

18、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19、公元前260年,秦派(白起)率军与赵争夺韩国上党郡,在(长平)大破赵军,坑杀赵士卒。

三、名词解释

20、初税亩:春秋时期(或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的赋税制度改革。其内容是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纳税。它的实行扩大了水源,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1、周公: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周公其主要事件有三件:进行连征、进行分封(政治家的周公)、制礼作乐(思想家的周公)。他的思想对孔子的影响很大。

22、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的。

四、简答题

23、列举诸子百家中主要几家的名称、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答:诸子百家的主要人物主要代表的有以下几个: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奴隶社会的大思想家,以“仁“和”礼“学把我国古代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大教育家,以私人办学为先驱。著作有《论语》一书。其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和荀子,著作有《孟子》、荀子》一书。法家:前期的代表人物是李悝,后期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他建立了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著作有《韩非子》。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字,战国时期的唯心主义、辨证法;其中还有庄子:宋人,著作《庄子》,他的世界观和老子相同,方法论是相对的。墨家:墨子鲁国人,他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廉爱”和“非攻”著作《墨子》兵家:孙武,著作有《吴孙子兵法》,通称《孙子兵法》,孙膑,著作有《孙膑兵法》。医学:扁鹊,他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诊兵,著作《难经》、《黄帝内经》等。

24、试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

答:秦统一中国的原因概述如下:(1)人民渴望统一。(2)经济发展要求的统一。(东周欲为禾,西周不放水)。(3)民族融合为统一创作了条件。

五、论述题

2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答: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秦孝公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政治方面:⑴奖励军工⑵建立县制⑶实行什伍制度。

2、经济方面:⑴费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⑵实行重农抑商⑶统一度量衡。

3、社会生活方面:推行小家庭政策。商鞅变法的意义是:秦国经济发展了,军事壮大了,为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6、孔子述评。

答: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奴隶社会的大思想家,以“仁“和”礼“学把我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理论思想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封建时代政治和社会理论的精华。也是大教育家,以私人办学为先驱,其中有两件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著作有《论语》一书。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秦代以(A)作为规范性文字,推行于全国。

A.金文 B.小篆 C.大篆 D.隶书

2、王莽改制的最主要政策是(A)A.“王田、奴卑”政策 B.改革币制 C.改革中央机构和地方区划 D.五均、六莞政策

3、西汉末农民大起义中绿林军的首领是(A)A.樊崇 B.王匡、王凤 C.王常、成丹 D.陈牧、廖湛

4、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控制在(A)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官僚 C.宦官和官僚 D.宦官和朋党两大集团手中

5、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是(A)A.张鲁 B.张修 C.张角 D.于吉

6、刘秀实行的度田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A.清查户口 B.清查田地 C.重分土地 D.清查土地、户口

7、佛教传到中国的时间是(A)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秦

8、代魏称帝,建立西晋的是(A)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师 D.司马炎

9、所谓“士族”指的是(A)A.整个地主阶级 B.官僚 C.地主阶级的上层 D.中小地主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A)A.王羲之 B.王献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二、填空题

11、在统一岭南时,秦监御史禄率士卒开通(灵渠)。

12、秦代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绵延万余里。

13、(卫青)和(霍去病)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14、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15、王莽篡位后,改国号为(新)以(大钱)作为统一的货币。

16、东汉王朝建于公元(25)年,建立者为(刘秀),以(洛阳)为国都。

17、东汉的(班超)是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18、在两汉的思想领域,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中期的(董仲舒)。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前期的(王充),他所著的<<(论衡)>>一书,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19、汉代(许慎)写成的<<(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20、曹操的用人政策是(唯才是举)。

21、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夷州),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22、前秦苻坚在位时,任用(王猛)为中书侍郎,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国力渐强。

三、名词解释

23、文景之治:西汉刘邦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广大农民积极生产;也由于他们父子进一步改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到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丰厚,史称此时为“文景之治”。

24、昭君出塞:昭君姓王名嫱,汉元帝时宫人。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请求和亲。王昭君自请远嫁匈奴,即“昭君出塞”。此后汉、匈长期友好相处。王昭君和她的亲属三代人都曾为汉匈和好作出过积极贡献。

25、九品中正制:三国时魏国曹丕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实行的选官制度。规定,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防本地的人士,按品德和才能优劣评定为九个品级,政府根据品级高低,任命他们担任官职。助长了世家大族势力的增长。

四、简答题

26、《治安策》和《削藩策》是谁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治安策》是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提出来的。《削藩策》是西汉御史大夫晁错提出来的。内容:西汉前期,同姓诸侯王势力日益强大,使中央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贾谊向汉文帝上《治安策》,主张将王国分割为若干小国,以削弱其力量。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借诸侯王犯错误的时机,削减诸侯王的封区。作用:促使汉景帝下决心削藩,导致“七国之乱”爆发。西汉政府迅速平定叛乱,沉重打击了诸侯王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27、列举三国时期三次重大战役、交战双方及其结果。

答:(1)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曹操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2)赤壁之战,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孙刘联军取胜,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3)淝水之战,前秦与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28、“五胡十六国”主要指哪些民族和国家?

答:“五胡十六国”主要民族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建立的主要国家有:一成(汉)、二赵、三秦、四燕、五凉、一夏,史称“十六国”。

五、论述题

29、试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构成形式。

答:确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国家大权。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部门的政务。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沿袭了这套制度。

3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答:北魏教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整顿吏治。推行“班禄”,惩治贪官污吏。(2)实行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集权。(3)颁布均田令。(4)实行定额租税的户调制;(5)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控制。(6)实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意义: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

1、隋炀帝时,曾三次发动对(A)的战争。

A.高丽 B.日本 C.印度 D.波斯

2、隋朝的都城在(A)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扬州

3、唐代占据今云南大部,四川、贵州一部的民族政权是(A)

A.土蕃 B.大理 C.南诏 D.回纥

4、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在天竺学佛经十年的唐代高僧是(A)

A.玄奘 B.义净 C.圆空 D.鉴真

5、《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是(A)

A.杜佑 B.刘知己 C.玄奘 D.李吉甫

6、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A)

A.阎立本 B.吴道子 C.王维 D.李思训

7、唐代文学中最有光彩的是(A)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传奇

8、五代十国时期,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辽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

A.女真 B.契丹 C.蒙古 D.党项

9、北宋户籍中的主户指的是(A)

A.土著户 B.外来户 C.官户与民户 D.无常产的人

10、北宋靖康二年,被金军掠去的北宋二帝是(A)

A.真宗、钦宗 B.徽宗、高宗 C.英宗、钦宗 D.徽宗、钦宗

二、填空题

11、公元581年,(隋炀帝)废周静帝自立,他就是隋文帝。

12、隋朝于公元(589)年灭陈,统一中国。13、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

14、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杀兄弟,逼高祖李渊退位,史称(玄武门之变)。

15、李世民即位后,鼓励臣下直言极谏,其中以(魏征)最为突出。

16、(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

17、古文运动是指唐代的一次文学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一运动的旗手。

18、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嫁与松赞干布。

19、(孙思邈)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大医学家,世称“药王”。20、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1、后唐河东节度史石敬塘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灭后唐,建后晋。

22、公元960年,(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以及赵普等人策划(陈桥兵变),灭后周,建北宋,都于(开封)。

23、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是最早的纸币。

24、南宋的都城原在应天府,后迁往(临安)。

25、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于是出现了蒙古汗国。

三、名词解释

26、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通余杭(今杭州),由北到南分别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27、开元之治: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因而这个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为“开元之治”。0 名词解释

28、《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史体书,自战国写到五代书名取鉴与往事,有鉴于治道,史学在我国已有非常主要地位。

四、简答题

29、隋唐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答:(1)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哲学宗教文学史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的成就全面繁荣。(2)世界领先(3)兼收并蓄(4)影响深远 30、试述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影响。

答:发生的时间755--763唐玄宗天宝年间。原因:1》土地兼并严重 2》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 3》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影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1、试评武则天。

答: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的女皇帝。在她执政时期,继续继续推行唐太宗时的各项政策,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的选拔。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重视农业生产。因而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此后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但她任用酷吏,制造冤狱,大建佛寺,统治后期纵容一批权贵,致使朝政日益败坏。

五、论述题

32、什么是“贞观之治”?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时与观年间627--649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农业实行开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民强盛,史家称此为“贞观之治”。

33、北宋初年怎样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果如何?

答:(1)政治制度:中央:把原来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同时监察系统方面增设谏院,置谏官,弹劾宰执、大臣,使相权进一步受到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地方:通过监司控制地方上的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又通过通判限制、分割知州的权力。削弱节度使的权力,规定州的长官必须用文臣,而加强对地方控制。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作用制度,即“官、职、差遣”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2)军事制度:通过“杯酒释兵权”把总领禁军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防止武官将领权力过大。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保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3)财政与法律:建立由中央控制的财政制度,削弱地方政府的财政。严格法制,大权基本收归中央。结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作业四

单选题

1、中国开始使用指南针于航海是在(A)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2、忽必烈时,重视发展农业,组织编写了一部农书,即(A)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桑辑要》 D.《汜胜之书》

3、元代有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最受压迫,叫(A)

A.驱口 B.部曲 C.奴客 D.旁户

4、明英宗时,操纵政府军政大权,并一手造成“土木之变”的宦官是(A)

A.魏忠贤 B.汪直 C.王振 D.刘瑾

5、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A)

A.荷兰人 B.英国人 C.葡萄牙人 D.西班牙人

6、公元1644年,叛明降清,并为清军打开了入关之门的叛将是(A)

A.洪承畴 B.吴三桂 C.耿精忠 D.尚之信

7、清代财政经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在(A)A.雍正时期 B.乾隆时期 C.嘉庆时期 D.道光时期

8、清代中国的疆域,北到(A)A.库页岛 B.唐努乌梁海 C.葱岭 D.巴尔喀什湖

9、主张“耕者有其田”的明末思想家是(A)

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戴震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是(A)

A.《册府元龟》 B.《永乐大典》 C.《四库全书》 D.《古今图书集成》

二、填空题

11、宋代哲学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是(理学)。(朱熹)是这一派的集大成者。

12、南宋(袁枢)将《资治通鉴》的记事以类编排,写成(通鉴纪事)一书,开创了我国史书中(本末纪事)的(本末体)的体例。

13、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4、(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迁都(大都)。

15、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决抗元,被俘后,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诗,流传至今。

16、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管台湾事务。

17、元朝设(宣政院),以西藏喇嘛教红教首领为副使,专管西藏事务。

18、公元138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赶跑建文帝,自即帝位。这件事史称(靖难之役)。

19、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金)国。

20、在图书典籍的整理和编纂方面,明代编有《(永乐大典)》,清代编有《(四库全书)》和《古今读书大全》。

21、康熙时,清廷下令将明代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来佃户耕种,叫(更名地)。

22、乾隆时,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

23、清代反对理学的著名思想家(李贽)的突出贡献是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对程朱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

三、名词解释

24、《授时历》:是一本历法书,元代时郭守敬著,比西方同类历法书要早300年,这是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25、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他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女真族的传统习惯,把原来的牛录组织加以扩充,逐步建立了八旗制度,用以编制女真族人民。八旗分别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它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

26、郑成功: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在抗清斗争中,屡败清军。1661年,率大军渡海,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他在台湾设官府,兴办学校,招民垦荒,大兴屯田,进一步发展台湾。

四、简答题

27、简述元代行省制度。

答:元朝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政府把大都附近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央中书省,其他地区则设十行省。各行省的组织均仿中书省,设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以处理一省政务,凡民政、财政、军政无不统领。行省是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极大。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去。

28、列举清前期为巩固、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而进行的重大斗争。

答:(1)平定三藩: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起兵叛乱,经过8年的战争,康熙帝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2)统一台湾:1683年,康熙帝命大将施琅率军队攻取台湾,并设立台湾府。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有利于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3)平定噶尔丹的叛乱,统一外蒙古。(4)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新疆。(5)改土归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的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当地的土官,改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6)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俄军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9、列举明清重要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答:明末清初三大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发展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主张“耕者有其田”。黄宗羲,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思想。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反对理学,主张“经世致用”。清朝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戴震,主张世界是物质的,批判程朱理学。

五、论述题

30、试述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一条鞭法是张居正改革在经济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一条鞭法是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产物,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历史的要求,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一些特点。主要内容:一条鞭法把原来按户按丁派役转向按地按丁派役,说明封建国家对户口人丁己控制不住,于是转向地亩。把差役改为雇役也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有利于使一部分人相对摆脱封建国家劳役的束缚,反映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一条鞭法以赋税折银和徭役改为代役银的形式出现,这是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一条鞭法的施行只是使一般商人的负担减轻了,因为过去按户、丁派役,卢等是按资产定,现在按地、丁派役,更多地转入地产。而那些少地无地的农民的负担却加重了。既量地又计丁,丁银仍然很重,特别是北方,在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无银可纳;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则多遭受高利贷和商业资本的剥削.31、清朝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

答:清朝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1)在中央设内阁和六部。为根绝宦官专权之祸,设内务府;地方设省、道、府、县四级。(2)增设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成立的机构。职官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简,有些也由章京升任。其任用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而已。军机处成立后,一切机密大政均归其办理,它总揽军政大权,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它的设立,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3)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第四篇:简明中国史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简明中国史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严复翻译《天演论》 B、孙中山创立《民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新文学运动 B、民主、民权运动 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3、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蔡元培

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A、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 B、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二十一条”的签订 B、巴黎和会的召开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北洋政府的镇压

6、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建立在()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东京

7、“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 B、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D、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共产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B、共产党二大的成功召开 C、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9、1925 年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A、国民党一大 B、成立黄埔军校 C、五卅运动 D、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0、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12、1938 年 10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是()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强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13、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4、“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15、1937 年日本积极策划全面侵华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扩大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D、制定了所谓的“国策基准”

16、对七七事变后全民族的抗战开始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17、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8、抗战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抵抗日本侵略 B、是否依靠人民群众 C、是否合作抗战 D、是否积极抗战

19、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 20、造成抗战时期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B、中国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C、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2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2、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C、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B、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C、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D.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 24、1946 年 1 月政协会议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B、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C、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D.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25、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说明国民党()

A、内战失真,和谈是假

B、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根本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D.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26、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27、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

A、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 C、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8、1947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29、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从此是()

A、恢复和发展生产 B、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C、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革命

3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按转移先后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民主 B、自由 C、平等 D、科学 E、发展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A、《新青年》杂志 B、《时务报》 C、《中外纪闻》 D、北京大学 E、清华大学

3、新文化运动中宣传十月革命的著作有()

A、《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庶民的胜利》 D、《Bolshevism的胜利》 E、《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E、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5、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

A、曹汝霖 B、段祺瑞 C、章宗祥 D、陆宗舆 E、黎元洪 6、1921 年 7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提出了党的纲领

C、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 D、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 E、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1922 年 7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

A、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B、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C、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D、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E、实行国共合作

8、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的新解释有()

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 B、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D、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E、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将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9、北伐战争推翻的北洋军阀有()

A、段祺瑞 B、张勋 C、吴佩孚 D、孙传芳 E、张作霖

10、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有()

A、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 B、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

C、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 D、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E、国民政府废除了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整顿学风 B、整顿党风 C、整顿文风 D、整顿浮夸风 E、整顿贪腐风

1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原因是()

A、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 B、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 C、中国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D、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

E、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存在

13、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表述是哪些()

A、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B、英美支持国民党发动

C、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E、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损失惨重

14、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

A、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B、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C、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E、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15、下列关于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演变的说法,正确的表述是哪些()

A、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 B、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转变为正面战场

D、正面战场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牵制日军的作用 E、正面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降低

16、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中共提出三大口号的内容是()

A、坚持斗争,反对妥协 B、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C、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D、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E、坚持向前,反对退步

17、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 E、党的建设

18、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其主要表现是()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B、实行“三光”政策

C、控制铁路交通 D、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土地及农产品 E、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19、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是()

A、抗战的领导不同 B、抗战路线不同 C、作战方式不同 D、战略地位不同 E、战场范围不同

20、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是()

A、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的陆军的 74% 以上

B、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 287 万人中,有 150 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C、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D、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E、美英法等国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

21、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C、准备反击蒋介石的反共进攻 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E、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2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争取和平民主 C、召开政协会议 D、改组国民政府 E、反对内战独裁

23、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是哪些()

A、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E、共产党通过谈判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24、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陕北 B、山东 C、山西 D、河南 E、河北

25、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

A、12•1血案 B、较场口血案 C、5•20血案 D、下关惨案 E、李闻惨案

26、中国的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社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E、中国致公党

27、在1946——1948 年的国统区纸币发行量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说明()

A、国民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危机 B、国统区经济飞速发展

C、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D、必然导致工商企业的大量破产 E、国民政府对人民血腥掠夺和肆意搜刮

28、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经济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其原因是()

A、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野蛮掠夺 C、大规模战争的巨大消耗 D、民族资本家将资金转移至境外 E、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29、1947 年土地改革政策对内容包括()

A、实行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E、发展农业生产

30、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背景是()

A、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我军兵力迅速增加,装备改善 C、国民党兵力不足,开始重点防御 D、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E、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第五篇:中国史作业

抗战日期重庆教育的若干特色

摘要:抗战日期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大批教育机构和学校也执行国民政府内迁的命令,本属教育落后地区的西南地区如云南,四川(包含重庆)和贵州等省,一时高校云集,中小学教育也有很大发展,特别是作为陪都的重庆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本文主要就此时期重庆教育发展的几个特色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抗战 新教育思想 难童保育 职业教育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便正式开始了对我国的大规模侵略,国民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求和政策,导致东北全境丧失,华北成日寇铁蹄的肆虐地,随后日本又制定灭亡中国的计划,狂妄的提出要三月灭亡支那,随着日军发动侵略上海的淞沪战争,接着攻克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西迁,重庆最终成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此时面临一个日军狂轰乱炸的困境,但是又得到了很多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工业和教育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对此时期的重庆教育总结出几点特色,进行初步的分析探究。

一,教育新思想的迸发和新式学校设立。这主要是随着抗战期间一批教育家和思想家的来渝和他们在重庆期间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对当时的学校西迁,国内国外其实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意见最终还是统一了,国外有人问韦卓民说:“何以这些学生不去从军或是参加其他战时工作以保卫国家,反而将他们迁入内地接受教育?难道政府不需要大学教授在战时提供技术的知识吗?”韦卓民解释说:“我们的军械多自国外输入,大学教授不能立刻变为工厂的专家,然而许多教授都参加了战时工作,而且成千成万的学生也参加了陆军和空军。有一件事中国不虞匮乏,那就是人力。政府认为将所有的学生派赴前线,其代价终究是太高了;试想把他们培育到大学程度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且全国的人口中,大学生仅占万分之一。他们若都在战场上被屠杀,那么战后国家的精神生活中势将出现严重的缺口。„„我们当前的口号是‘抗战建国’,假使我们的抗战忽略了复兴,那不啻自毁立场。”这成为当时的真知灼见。1937年的9月2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沿海各公私学校内迁,一时间沿海地区的大批中小学校特别是高校和职业院校大举西迁,有的迁往武汉有的迁往湖南江西,但是大部分为了躲避随时席卷而来的战祸而直接迁到了西南地区。1937年11月形成第一批大规模学校内迁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至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来随着战火波及长沙,又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成为当时最为瞩目的内迁学校。同时,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东吴大学等33所高校分别迁往四川,江西,云南和贵州等地。到了1939年又有39所高校西迁。伴随着大批高校的西迁,是高校之间的合并重组以节省教育资源,共同度过艰难时光。1941年的上半年,大后方在上述西迁高校的基础上调整成20所,四川,云南,贵州,西北和湘西成为高校集中地,其中四川的成渝两地尤其明显,高校数量达到19所,加上1942年的大规模迁移,重庆作为陪都迁往陪都重庆析高等院校主要有: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三江大学分校,上海医学院、北平朝阳学院、江苏省医政学院、上海沪江大学、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后改名重庆商船专科学校)、东吴大学法学院、武昌中华大学、湘雅医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政治学校(属国民党中央)、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南京戏剧学校、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武汉医药技士专门学校、文华图书馆专科及南开中学等22 所。总计这一时期,内迁高校共约75 所,占1938 年底,我国高校总数97 所的77 % ,占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总数的124 所的60 % ,这次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三次大迁移中规模最大、任务最繁重、工作最艰辛、损失也最严重的一次,有些师生甚至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随着这些学校到重庆的是大批的教授学者,他们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新式的思维,离开原来的地方后,看到祖国江上凋落,日寇肆虐,认识到我国教育落后是造成国家遭受侵略的重要原因,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就必须搞好教育。加上他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摆脱了原来环境的束缚,有了一些实践他们教育思想的条件,所以他们就积极的开展了许多的教育探索。其中比较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有陶行知,梁漱溟,黄炎培和晏阳初等。

陶行知在四川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做出的成绩非常突出,创设了大量的教育理论,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陶行知与1918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受美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实用主义”影响,实践“教育即生活”这一观念。陶行知提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的口号,主张发展职业教育,消闲教育,社交教育和天然教育,重视生活教育,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之后他在大后方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实验,创办育才学校,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抗战教育理论”。

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合川的草街乡创办了育才学校。育才学校以抗战以来沦陷区与家庭离散的难童和英烈子女为主,与其他学校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育才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育规程:《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和《育才学校公约草案》。这些正规的制度为学校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育才学校坚持一下几个教育原则:一,从生活中教,从生活中学。这一点是坚持了杜威实用主义的原则,也就是任何教育都是源于生活的。二,将学生分组,先考核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文化知识,分成若干不同水平的班级,针对有的学生偏科严重的情况,还进行了错班教学,混合了一些水平不同的学生综合教育。三,师生过集体生活,采取民主和谐的管理体制。《育才学校公约草案》总则有这样的规定:育才学校的教育基础是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相师共学,力求进步,探求真理,服务社会。四,重视社会生活,强调社会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做调查和学习。陶行知还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军事教育,创造教育和审美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育才学校的创办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与国民党重庆当局形成冲突,如育才学校不设训育处,不采用国民政府审定的教材等,违背了国民党法西斯式的教育既定方针,遭到国民党的封锁和压制。为此育才学校甚至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以抵制国民党特务的破坏。

这一时期同样在重庆开展教育的梁漱溟,晏阳初等,他们是二三十年代就开始提倡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抗战的爆发使他们失去了原来开展乡村建设的基地,他们把目光投入到了重庆。因此此时期重庆就成为了新乡村建设的新的热土。关于梁漱溟和晏阳初的教育活动在此就不赘述了。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一直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我国长久以来的儒家文化占正统的观念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职业教育培养的只是一些体力劳动者,上不得台面,另一方面是社会一直对职业教育不太重视,使职业教育长期遇冷。现在国家越来越提倡职业教育,这是个很好的发展时机。抗战时期的重庆,职业教育也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抗战的爆发,使人们更真切的认识到先进科学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性,培养从事军工产品和相关产品生产的工人技师的职业教育顿时收到举国重视,国民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其中1937年职业学校为494校,学生56,822人,1944年为424校,学生76,010人。从绝对数量看,有所下降,但若虑及抗战期间战区日益扩大,职业学校发展空间大为减缩。,主要在四川、贵州、广西、陕西、湖南、湖北、甘肃、宁夏等省,则应感受到其数量减少背后职业教育者的辛劳付出和切实的业绩,以及国民政府的大力资助。国民政府于抗战之初即制定若干政策,大力扩充职业教育,“于最短时间内,大量养成工农业人才,以应改进生产事业的急需。”“以充实战时的国力,以奠定建地的基础。” 1937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建教合作委员会,由教育经济财政内政,交通军政及各种委员会与机关联合组织,以教育部主持其事。技术人员、技术事业的合作与调整,进行沟通联络。1939年,通令各省凡已具有基础设备的职业学校,成立生产组织,如工厂、农场、银行、商店、缝纫、针织、饮食店等,公立学校由政府筹拨生产基金,私立学校由校董会筹措,一面请政府酌予补助或贷金。鉴于抗战以来国防军事及运输上机械、土木、电讯、驾驶等职工人员之缺乏,1937年令规模较备之工科职业学校13所,视其设备人才,办理测量、公路、汽车 驾驶、机械、电讯等训练班。1938年,指定国立中央工校、重庆高工、大公中华职校办理车工、钳工、模工、铸工、锻工、汽车驾驶及修理、电讯等短期训练班。为解决战时西南西北各省文化发展之增加纸张产量,改进印刷技术,1939年教育部决定在川省设立国产四川造纸印刷科职业学校,以造就相当技术人才。聘请专门人员负责筹备,校址设于巴县。至1942年,国立四川造纸印刷科职业学校,各项设备已初具规模。1943年,四川省政府发布<四川省整顿中等学校办法大纲>,再次强调“奖助筹设或将中学改办职业学校”,规定中学、师范、职业三类学校,除照中等学校区或设施方案之规定设置外,今后设校增班应以下列比例为目标,渐次推进:(1)初级中等学校,初中、简师、初职三类学校班级总数之比应为6:3:2。(2)高级中等学校,中学、师范、职业三类学校班级总数之比应为3:1:1”。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厅的督导与资助,更受益于沦陷区众多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和企业内迁,以及人渝教育家的有力倡导,抗战时期,包括重庆市在内的四川省职业教育在量方面有相当扩 充,在质方面亦日益提升。

三,带有难童保育和救济的特点。据调查,自1938年起,输送来重庆的战时难童六千多人,他们在这里获得新生。严峻关头,宋美龄、邓颖超联合各界妇女,发出“欲救中国,必先救儿童”的呼喊,展开了历时八年的营救难童行动,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它是1938年3月10日在武汉成立的,同年10月迁到重庆。”据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重庆保育生联谊会秘书长裴钟介绍,总会推举了宋美龄为理事长,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为副理事长,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郭沫若等都曾为此出谋划策,不少共产党人加入保育院的工作。“当时,保育会又被称作‘烽火摇篮’和‘小黄埔’”。据重庆档案馆的资料显示,8年抗战中,保育会共抢救、保育了3万余名战争遗孤,仅重庆地区保育会就收养难童两千多名,加上从外地转移来的,多达六千余名。“1938年,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一座又一座城市失守,湖北、湖南等地的保育院接到通知,向重庆等大西南腹地转移。”中国战时难童保育会秘书长裴钟介绍,“1938年10月,战时儿童保育会总会迁至重庆曾家岩求精中学,并指挥各地将61所保育院的3万余名儿童向大后方的保育院转移,重庆被作为重点安置区。” 重庆最早的一所保育院建在歌乐山,也就是今天的胸科医院所在地,“听老保育生们说,当时的歌乐山保育院是示范性的,教室、食堂、儿童活动室都是全新的。”裴钟说,宿舍分八幢,分别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命名,院里还有纵横的道路、整齐的花圃,“还有一座礼堂,是宋蔼龄捐资修建,又称蔼龄堂。”据了解,当时来该院参观的国际国内知名人士很多,包括印度总理尼赫鲁、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如今歌乐山镇的“保育路”也因此得名。由于经费紧张,这种条件的保育院只是极少数。据调查,当时的保育院大多选址靠近工矿企业的祠堂或庙宇,今年80岁的保育生裴金全告诉记者,“我们住的是座庙子,很大,大庙堂是我们的教室,小庙堂是寝室,塑神像的殿堂当食堂,庙外的空地就是操场„„那时保育院的生活很不错,觉得保育院里的人都很幸福,但后来才知道,其实‘妈妈’们任务很重,要做饭,要保障我们的安全,还要四处找人募捐,解决我们的吃穿。当时我们太小,不懂事,给‘妈妈’们添了不少麻烦。” 当然,“妈妈”们的烦重任务并非只是“照顾孩子”,更多的是经济的拮据。除了重庆的21所保育院外,全国其他保育院也都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内各界及国际社会的捐助,“保育会刚成立时,宋美龄、李德全、邓颖超等就带头捐款,并承担起了特定儿童常年的生活费。”据裴钟介绍,在她们慷慨义举的带动之下,各界人士也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宗旨,支持赞助保育院。此外,美英等国政府及民间援华组织、南洋爱国侨胞组织和香港爱国人士,也不断给予援助,成为保育院经费主要支柱。即便如此,有的保育院还得开办一些小型生产经营项目,引导孩子们“手脑并用”的同时,维持生计。其中著名的难童保育院有1939年3月成立的重庆北泉慈幼院。北泉慈幼院是在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时为战时儿童保育会名誉理事的世界红十字会总会长的王正廷关注下由世界红十字总会建设的。北泉慈幼院共有教职工17名,都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员,收养4至15岁得难童,在成立后总共接收工1000余名难童。除了重视难童的日常生活外,慈幼院还非常注重难童的教育工作。这些成绩使当时的北泉慈幼院得到了社会和国民政府的肯定。

抗战时期的重庆是一个特殊的重庆,它集合了许许多多的机关和社会精英,汇集了繁杂庞大的各种思想意识,同时又面对抗战的严峻情况,正是在这样的复杂局势下,重庆的教育孕育出了自己的特色,有一些保存至今,并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多借鉴的地方。

参考资料:《教育史研究》2005年1期,3期 《民国档案》2007年第3期105~111页

《云梦学刊》2002年9月刊 唐正芒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10刊 范蕾蕾

《重庆档案》民国部分

《成都大学学报》2006年1期 王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张晓玲 李再强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年1 月王利霞

下载简明中国史平时作业小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明中国史平时作业小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明中国史期末考试参考题

    简明中国古代史学习指导 第一编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 一般掌握: 原始社会分期。 主要文化遗存的大致情况:原始群前、后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的名称,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相当于......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学号:02120107姓名:费蓉蓉成绩:_________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1、为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资委于2007年制定了《关于中央企业......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二: 基本情况: 南京市某纺织品经销公司是经营南京某知名品牌服装的专业性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该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专门经销指定品牌的服装,以便在......

    平时作业

    《监狱法学》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 《监狱法学》平时作业1 一、填空: (20分, 每空1分) 1、是指受刑人因长期狱内监禁生活而形成了一种特殊个性类型。 2、 罪犯类型是指基于......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理工大类12122697方玲 通过数字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这门新生研讨课的学习,我印象最深刻 的是“Sketch2Photo”。首先,我们平时也有用语音、手写等识别系统,也知道识别......

    简明中国史教学辅导一(共5篇)

    简明中国史教学辅导一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原始群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生产能力很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以血......

    平时作业一

    平时作业一填空题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包括(预测)、(预防)、处理、改造四个基本环节。 2.根据犯罪预测的内容,可以把犯罪预测分为犯罪率预测、(犯罪类型预测)、犯罪主体预测、(犯......

    平时作业三

    平时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头”、“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