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民创业成为经济发展原动力
全民创业成为经济发展原动力
近年来,沈丘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推进全民创业作为战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主要抓手,牢固树立“以创业带就业、以突破促跨越”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全民创业作为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县之源,不断激发创业热情,优化创业环境,壮大创业主体,促进了全县全民创业工作扎实推进,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今年以来,沈丘县委、县政府继续深化全民创业,积极引导,不断壮大创业主体,全民创业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截至11月份,全县新增工业企业187家,总数达到749家,其中限额企业10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320户,从业人员8700人,私营企业户199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658万元,增长28.9%;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7.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增长3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9亿元,比年初净增8亿元;贷款余额80.9亿元,比年初净增24.9亿元。
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沈丘县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部署,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重要的发展工程、富民工程、和谐工程,摆上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坚持转变思想观念先行,教育引导全县上下大力弘扬自尊自立、艰苦奋
斗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勇创一流、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创业至上、致富光荣的企业家精神,让创业成为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县委、县政府顺应创业发展趋势,研究确立了“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激活要素为关键,以政策服务为保证,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优环境、创办实业、创造财富,推动全民创业深入开展。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扎实推进,特别是在应对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了抓全民创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民生改善、抓和谐稳定的理念,鼓励引导农民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返乡创新业、企业创大业,不断把全民创业推向更高水平。
拓展创业空间,培育创业主体。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民营企业家资本积累有基础、创业发展有平台,具备二次创业的良好条件,是全民创业优势最大、活力最强的群体。县委、县政府就依托工商联、县民营企业家协会、造纸网业协会,和天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先后举办天津工业大学沈丘在职研究生班、河南工业大学沈丘企业家校内短训班,加大了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增强二
次创业和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县委、县政府对全县588家工业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对11家重点企业采取一厂一策、常委包厂、加大服务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年底全部实现产值超亿元。金丝猴集团新上了 豆腐干生产线,新增产值5亿元,年底可实现产值超20亿元。华丰网业准备投资2.6亿元,建设河南网业大厦,新上三层网生产线。加大创业园区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到园区集中发展,秋迪糖业、康泰微粉等一批企业新上项目正在园区紧张建设中。二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针对金融危机出现的大批农民工不能外出就业的实际情况,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主体,分类指导,不断拓宽他们的创业渠道。对于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引导他们创办工业企业。截至目前,全县返乡创业人员已累计达到3500多人,创办企业和实体500多家,返乡创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鼓励农民勤劳创业。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推广新型生物环保养殖法,全县现有畜牧养殖大户581个,畜禽规模养殖场410个,零排放生物环保万头养猪场13个,生物环保养猪经验在全省推广,受到国家环保局的充分肯定;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家,涉及畜禽养殖、粮棉、中药材、沼气服务等多个门类,入社社员5000户,入股资金8430万
元,带动农户1.2万户;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大户承包、租赁经营等形式实行合理流转,全县流转土地已达3万多亩。大力推进秸秆压缩炭块化、秸秆养殖垫料化、秸秆养菇食菌化、秸秆收购产业化等“秸秆十化”工作,引导秸秆综合利用向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有秸秆炭化厂30多家,年可消化秸秆10万吨,有效增加群众收入1000多万元。四是鼓励县内人士招商引资和吸引外地客商来沈丘创业。把招来客商、引来资金、落地项目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招商机制,优化招商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兑现奖励承诺。同时,积极吸引外地人才以受聘、兼职、转让或转化科研成果等形式来沈创业。
打造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为更好地培育壮大创业主体,解除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放心、放胆、放手、放开发展,沈丘县切实加大创业服务力度,打造各种创业平台,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打造政策平台。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对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实行奖励的意见》、《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实施工业突破的意见》、《关于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及扶持壮大重点工业企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创建政银企共赢平台的意见》等文件,促进创业主体逐步壮大。对企业二次创业的,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并给予税收、用地、用电、贷款贴息等扶持措
施;对新上生物环保万头养殖场的,给予以奖代补50万元的扶持;全力打造全民创业的政策洼地。
打造园区平台。把创建中小企业孵化园作为推进全民创业的平台,积极组织,认真实施。县委、县政府根据推进全民创业的总体部署和县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的状况和潜能,在综合考虑其他新兴产业项目和中小企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规划了沙南、沙北两个产业集群区。建设了机械加工创业园、轻工产品创业园、食品加工创业园3个中小企业创业园,总占地面积305.95亩,总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建标准厂房50栋10.94万平方米,建成后入驻50家中小企业。目前,两个园区入驻企业已达45家,三个创业园区正在紧张建设中。
打造融资平台。加大财政扶持全民创业力度,每年将民营企业对财政新增贡献地方部分的3%和7%分别作为全民创业基金和工业发展基金,用于奖励创业有功人员以及扶持重点工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全民创业引导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创业;成立县财源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中心,担保基金总额已达2000多万元,担保能力达到1.4亿元,为创业主体提供小额贷款和贷款担保;建立政银企定期洽谈对接制度,促进银企战略合作。截至9月份,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80.9355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2.59万元;发放农户小额信贷41512.3万元。
打造培训平台。该县创业办整合各种培训力量,对企业开展创业辅导和技能培训,采取开办培训班、选派企业经营和管理人员到河南工业大学进行专题培训、开展全民创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办法,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全面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搞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准备在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着力开展3至6个月的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有创业意愿的,着力进行创业能力、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同时加大培训补贴,县财政拨付专项培训经费100万元,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给予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第二篇:经济发展中心全民创业工作总结
乡2011年上半年全民创业促进就业
和新农保工作汇报 庙台乡人民政府(2010年6月23日)各位领导:
2011年以来,我乡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思想,新农保工作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确立方针,有序开展,普遍发动。现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实施创业项目任务8个,完成5个,完成62%;创造就业新岗位任务55个,完成141人,完成256%;扶持创业实体升级4个,完成4个,完成100%;组织创业能力培训任务50人,完成89人,完成178%,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培训后36人实现自主创业,占培训总人数40%;发展创业基地 1个。
(二)全年职业技能培训任务400人,完成407人,完成率101%%;创业培训任务50人,完成89人,完成178%。全年鉴定任务150人,完成80人,完成率53%。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其中:设施园艺116人(2期),手工十字绣49人,美容师80人,驾驶162人(2期),GYB创业培训89人(2期)。
(三)实现劳务输出3101人,其中市内2892人,自治区内102人,省外107人;半年实现劳务总收入收入321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3478元;有组织输出1560人,占当地输出总数的50%;二三产业稳定就业人数2151人,占当地输出总数的69%;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2822人,占输出总数的91%。年内培育1个劳务品牌,在此行业人数316人,占输出总数的10%,行政村扶持培育劳务经纪人21人。
(四)自2010年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开展以来,我乡新农保参保人员共计4083人。其中,16—59周岁参保缴费3118人,年满60周岁享受新农保待遇920人,参保率达70%。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强化保障。一是组织保障。结合人员调整的实际,及时调整乡劳务、新农保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和责任人。二是队伍保障。按照“配强、配齐”的指导思想,及时为经济发展中心选配工作人员。三是经费保障。专门设置劳务工作经费,为日常的劳务宣传、培训、输出、跟踪服务等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严格目标管理。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乡上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经济发展中心与各信息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奖罚,层层定责任,人人抓落实。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工作实际,完善了《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制度》、《技
能培训规程》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明晰步骤,严格管理,促使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三是早宣传、早发动、早落实。利用春冬季有利时机,组织劳务信息员和新农保包村包队干部深入村队,层层召开群众会议,广泛宣传中央、区市和区委、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和新农保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农民算清帐;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市、进工厂,主动把自己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实现实质性转移。
(三)强化技能培训。一是注重扩面,与各培训部门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办班、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抓好引导性和基本技能培训,多渠道地开展提高技能等内容的培训,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并且稳定下来,扩大总量。二是注重质量,坚持培训质量是培训的生命,采取开班限额、除名等办法,认真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尽可能使更多的务工劳动力能掌握必需的生产技能,增强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能力,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拿到资格证,提升外出务工质量和效益,较大幅度地提高收入。据调查,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拿到资格证后,月收入普遍增加400—600元。
(三)注重就地转移。充分发挥我乡中粮种植基地和脱水企业多、临时性就地转移潜力大的优势,积极做好外出有困难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工作,半年来全乡就地转移劳动力达到3573人,就地转移成为劳务收入增加的一个新亮点。
(四)积极搞好工作创新。一是创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各村创建信息化服务,提高各村信息员服务水平。二是强化跟踪服务,及时为中粮集团、脱水企业组织输出和输入劳务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务工人员协调工资待遇。三是积极组织我乡邻近各村为中粮种植基地进行种植和番茄移栽。每天投入劳动力400—500人。
(五)扎实做好新农保基础工作。一是通过积极接受培训,认真学习新农保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召开动员会让乡村干部了解掌握实施新农保的目的意义、政策要点、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二是乡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队制,设立乡新农保工作办公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新农保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在数据采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抽调各村20名精干力量,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开展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统计,并将每位符合参保条件人员的详细信息按照表格要求输入微机,确保不重、不漏、不错。通过一个月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全乡农业户籍60周岁及以上866人的信息采集和录入,16—69周岁6755人的信息采集录入。
(六)多措并举做好参保缴费工作。一是确立总体目标,力争全乡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70以上;确保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全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宣传资料,通过村务公开栏、黑板报、发放明白纸、走村串户等多种形式,坚持到把新农保的意义、参保对象、缴费标准、享
受条件讲清楚,帮助农民算清早参保早受益、多缴费多受益的“经济账”;三是缴费程序。参保人员持户口本和身份证到所在村部申请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村养老保险协助员将参保人员材料上报乡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审核并及时录入信息。此外,严格操作程序对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人群特殊照顾,真正让这项惠民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四、今后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培训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尤其是农民冬闲,结合中粮租地等实际,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作,并且坚持抓好培训质量,抓好培训后的就业和创业。
(二)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村队创建活动,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在全民创业方面再创佳绩。
(三)主动加强与有关企业的联系和协调,努力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水平。
(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入和管理工作,尤其是规范企业用工管理,为输入人员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
(六)注重加强与各报纸、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大对劳务工作及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为新农保参保、劳务产业、全民创业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2011年紧紧抓住改善民生的时机,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新农保政策,积极引导广大适龄农民正确认识新农保,踊跃参加新农保,进一
步提高参保率。同时继续强势推进2011年新农保续保工作。
(八)进一步规范新农保操作程序,提高服务能力,为村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九)加强对工作人员,尤其是信息员和新农保窗口代办员的引导、教育和管理力度,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篇:经济发展中心全民创业工作总结
乡2011年上半年全民创业促进就业
和新农保工作汇报
庙台乡人民政府
(2010年6月23日)
各位领导:
2011年以来,我乡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思想,新农保工作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确立方针,有序开展,普遍发动。现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实施创业项目任务8个,完成5个,完成62%;创造就业新岗位任务55个,完成141人,完成256%;扶持创业实体升级4个,完成4个,完成100%;组织创业能力培训任务50人,完成89人,完成178%,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培训后36人实现自主创业,占培训总人数40%;发展创业基地 1个。
(二)全年职业技能培训任务400人,完成407人,完成率101%%;创业培训任务50人,完成89人,完成178%。全年鉴定任务150人,完成80人,完成率53%。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其中:设施园艺116人(2期),手工十字绣49人,美容师80人,驾驶162人(2期),GYB创业培训89人(2期)。
(三)实现劳务输出3101人,其中市内2892人,自治区
内102人,省外107人;半年实现劳务总收入收入3210万
元,人均劳务收入3478元;有组织输出1560人,占当地输
出总数的50%;二三产业稳定就业人数2151人,占当地输出
总数的69%;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2822人,占输出总数的91%。年内培育1个劳务品牌,在此行业人数
316人,占输出总数的10%,行政村扶持培育劳务经纪人
21人。
(四)自2010年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开展以来,我乡新农保参保人员共计4083人。其中,16—59周岁参保缴
费3118人,年满60周岁享受新农保待遇920人,参保率达
70%。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强化保障。一是组织保障。结合人员调整的实际,及时调整乡劳务、新农保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进一步
明确职责和责任人。二是队伍保障。按照“配强、配齐”的指导思想,及时为经济发展中心选配工作人员。三是经费保
障。专门设置劳务工作经费,为日常的劳务宣传、培训、输
出、跟踪服务等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严格目标管理。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乡上与各
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经济发展中心与各信息员签订目标责
任书,明确奖罚,层层定责任,人人抓落实。二是加强制度
建设。根据工作实际,完善了《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制度》、《技
能培训规程》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明晰步骤,严格管理,促使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三是早宣传、早发动、早落实。利用春冬季有利时机,组织劳务信息员和新农保包村包队干部深入村队,层层召开群众会议,广泛宣传中央、区市和区委、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和新农保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农民算清帐;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市、进工厂,主动把自己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实现实质性转移。
(三)强化技能培训。一是注重扩面,与各培训部门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办班、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抓好引导性和基本技能培训,多渠道地开展提高技能等内容的培训,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并且稳定下来,扩大总量。二是注重质量,坚持培训质量是培训的生命,采取开班限额、除名等办法,认真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尽可能使更多的务工劳动力能掌握必需的生产技能,增强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能力,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拿到资格证,提升外出务工质量和效益,较大幅度地提高收入。据调查,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拿到资格证后,月收入普遍增加400—600元。
(三)注重就地转移。充分发挥我乡中粮种植基地和脱水企业多、临时性就地转移潜力大的优势,积极做好外出有困难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工作,半年来全乡就地转移劳动力达到3573人,就地转移成为劳务收入增加的一个新亮点。
(四)积极搞好工作创新。一是创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各村创建信息化服务,提高各村信息员服务水平。二是强化跟踪服务,及时为中粮集团、脱水企业组织输出和输入劳务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务工人员协调工资待遇。三是积极组织我乡邻近各村为中粮种植基地进行种植和番茄移栽。每天投入劳动力400—500人。
(五)扎实做好新农保基础工作。一是通过积极接受培训,认真学习新农保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召开动员会让乡村干部了解掌握实施新农保的目的意义、政策要点、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二是乡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队制,设立乡新农保工作办公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新农保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在数据采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抽调各村20名精干力量,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开展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统计,并将每位符合参保条件人员的详细信息按照表格要求输入微机,确保不重、不漏、不错。通过一个月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全乡农业户籍60周岁及以上866人的信息采集和录入,16—69周岁6755人的信息采集录入。
(六)多措并举做好参保缴费工作。一是确立总体目标,力争全乡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70以上;确保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全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宣传资料,通过村务公开栏、黑板报、发放明白纸、走村串户等多种形式,坚持到把新农保的意义、参保对象、缴费标准、享
受条件讲清楚,帮助农民算清早参保早受益、多缴费多受益的“经济账”;三是缴费程序。参保人员持户口本和身份证到所在村部申请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村养老保险协助员将参保人员材料上报乡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审核并及时录入信息。此外,严格操作程序对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人群特殊照顾,真正让这项惠民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四、今后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培训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尤其是农民冬闲,结合中粮租地等实际,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作,并且坚持抓好培训质量,抓好培训后的就业和创业。
(二)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村队创建活动,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在全民创业方面再创佳绩。
(三)主动加强与有关企业的联系和协调,努力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水平。
(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入和管理工作,尤其是规范企业用工管理,为输入人员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
(六)注重加强与各报纸、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大对劳务工作及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为新农保参保、劳务产业、全民创业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2011年紧紧抓住改善民生的时机,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新农保政策,积极引导广大适龄农民正确认识新农保,踊跃参加新农保,进一
步提高参保率。同时继续强势推进2011年新农保续保工作。
(八)进一步规范新农保操作程序,提高服务能力,为村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九)加强对工作人员,尤其是信息员和新农保窗口代办员的引导、教育和管理力度,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篇: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文章标题: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全力推进全民创业,营造“自主创业、竞相创业、共同富裕、共奔小康”的生动局面,是乡镇党委、政府应尽的发展之责,执政之路。近年来,房县青峰镇围绕实施“双创双富”工程,大兴创业之风,2006年,全镇自主创业收入首次占据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以“双创双富”工程为主题的全民创业形成了热潮。
提
高思想认识,营造创业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全民创业,首先要解决想不想创业的问题。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创业氛围不浓、全民创业的热情不高等问题,我们将通过开动员会、开座谈会、办简报、重奖致富能人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宣扬创业致富的典型,破除“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怕担风险、怕富,“小富即安”等落后思想,树立面向市场、自我拼搏、自寻出路、自创家业、敢试、敢闯、敢富、争富、“富而思进”的意识,让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尽情发挥出来,让所有有能力、会创业的人迅速行动起来,在全镇上下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业局面。
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创业主体。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创业的前提。着力优化发展的软环境,激活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一是优化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对本土投资者和外来投资者均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保护所有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激发群众创业激情。二是优化创业的服务环境。加快镇信息服务中心、村信息栏等各类信息网络建设,及时为广大群众提供有效的创业信息;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及时帮助投资者、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服务创业的新优势。三是优化创业的政策环境。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各级鼓励全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整套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全力营造推进全民创业的宽松、宽容环境。近两年来,全镇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以11%的速度递增,2006年个体工商户达1300户,从业人员达3500人。
夯实发展基础,搭建创业平台。我们着力搭建好创业平台,让创业者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工业发展平台。要充分利用省级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加快青峰工业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着力壮大食品饮料、建筑建材、水电矿产等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航母”。二是加快城镇建设,打造商贸发展平台。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降低进镇居住的门槛,吸引镇内外人士到集镇居住、创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信息、流通等产业。2006年,全镇第三产业产值达到5540万元,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1%。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搭建农村创业平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烟、羊、菌、果、茶等,建设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
创建活动载体,培育创业队伍。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培育创业队伍,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动起来、忙起来,全面开发民智,积极培植民力,有效利用民资,形成人人搞经济、个个忙创业、家家上项目、户户奔小康的生动局面。一是实施“四个培养工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创业致富能力。引导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创业奉献,用实际行动服务全民创业,用模范行为带动全民创业。二是大力推进“双创双富”工程,推动能人创业致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思路,一手抓输出,一手抓回引,变“打工”为“回乡创业潮”,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三是开展“千家万户学创业”活动,引导农民创业。根据市场需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抓好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引导农民就地创业致富。引导有技能的农民建小工厂、小作坊,发展家庭工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济队伍,搞好商品流动,推动农、工、商全面发展。
《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第五篇:让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原动力
让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原动力
张雪蒙 宋文文 何明轩
在人才工作先进县创建过程中,东海县经信局、中小企业局、金融办等部门着重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强化管理型、技术型人才的技能,通过组织培训、建设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企业人才招引和培育,助推企业高效发展。仅2013年,就有45人参加市节能管理员培训班、65人参加县企业信用管理培训班、328人参加首批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培训。
对于本土工业企业的管理人才来说,人才培训是提供知识和信息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成长的助推器。为此经信局多次请来市经信委的专家为县内企业管理人才开班授课。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县中小企业局邀请北大、南大等名校的知名专家教授,通过专题讲座、“EM-BA班”、“小企业主研修班”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并于去年9月举办“江苏省中小企业竞争力大讲堂”,培训企业高管300多人。为破解中小企业欠缺金融管理人才的难题,县金融办推选出100家中小企业,挑选100名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骨干出任中小企业金融辅导员,由金融辅导员深入到结对企业,保障金融信息与企业信息的无缝对接,全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东海县建立起人才需求预测发布制度,通过深入用人单位调查研究,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以准确掌握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目前,信息库内已有15750名企业管理人才的详细信息。其次,借助人才网、人才市场、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向外界发布招聘信息,并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组团招聘、委托招聘等形式赴大中城市和人才市场招贤纳士,并注重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招引紧缺人才前来施展才华。2011-2013年,仅经信系统共引进硕士(或中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34人。此外,东海县还认真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鼓励企业开展校企联合,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输送等方面的合作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目前,县内有10多家企业与院校开展合作。其中,连云港华鼎车轮有限公司、连云港宝盛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与中科院新材料研究所、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
东海县还积极创建技术中心和“两化融合”试点,搭建人才载体。技术中心专注于研究开发,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的“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推进企业在科技、工艺等方面的创新进程。2011-2013年,13家企业获批市级技术中心,14家企业获批省、市级“两化”融合企业,其中,华鼎车轮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电子商务类“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在技术中心、“两化”趋势的蓬勃发展下,质优量多的研发成果形成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连云港福东正佑照明有限公司的滤紫外石英管、砷化单晶结晶用双料壁石英玻璃管被选为省“双新”展恰会展品。连云港市弘扬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的金卤灯用高光效长寿命新型镀膜石英玻璃管等新产品被选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二批),东海县新产品列入省双新目录中的数量居全省各县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