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度的内生性和自我实施
制度的内生性和自我实施
制度: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是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在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制度被概括为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信念的自我维持系统,博弈均衡论认为规则是由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内在产生的,是可以自我实施的。
内生性:制度的特征之一,回答了制度的起源相关问题,制度代表了重复博弈参与人自我维系的基本预期,当参与人的信念与规则趋于一致时,形成均衡现象,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单元是域,均衡现象内生于域之中,制度作为一种均衡现象,制度是内生于域中,制度具有内生性。
实际生活中,大学的作息制度具有内生性,一方面,作息制度是学生每天的基本日程安排,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又是教职工的用来参考的上班时间表,作息制度同时考虑到最主要的两方面的博弈参与人的信念与预期,直至两方参与人的信念与作息制度规则趋于一致时,便形成了均衡现象,作息制度便存在了,同时代表了两方参与人的基本预期。另外,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内生性,中国的医疗保险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城乡差距较大,农村人口依然比较多,同时,农村人口收入与城镇人口收入还有很多差距,因此,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一方面面向城镇居民实行一套规则,同时面向农村人口实行另一套规则,中国的医疗设施还很不完善,因此,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不同等级的医院实行不同的报销比例,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就是平衡了城乡的差距与医院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谋求利益方的利益与医疗保险制度规则的一致,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内生于中国国情下的相关人群的博弈中,代表了相关人群的共有信念。
自我实施:制度作为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协调参与人的信念,又帮助理性有限的参与人节约决策所需的信息加工成本,个体参与人不仅受制于制度,同时受益于制度,制度就是这样通过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
实际生活中,大学的图书馆借阅制度是自我实施的,首先,借阅制度是借书人与图书管理者或拥有者之间的共有信念达成一致的结果,因此,借阅者通过借阅制度可以获得图书,享受到好处,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节约制度,按时还书,不毁坏图书,否则,将受到借阅书受限或其他处罚,借阅者受到约束,借阅制度便可以依据借书人的行为自我实施,图书管理者或拥有者按照借阅制度需要提供相关服务,否则,信誉受损,便不能继续通过借阅制度实现自身的目的,图书管理者或拥有者在借阅制度的自我实施中实现目的,同时也受到制约。借阅制度的自我实施制约着借书人与图书管理者或拥有者的行为,协调着两者的信念。另外,生活小区里的居民和附近菜市场之间的交易规范也是自我实施的,居民为了能够维护自己在社区的的形象和方便在最近的菜市场里买菜会自觉遵守交易规范,卖菜者也会因为维护自己继续卖菜吸引顾客而遵守交易规范,因此,市场里的交易规范为居民和卖菜者都提供了利益,同时也制约着两者的行为,这种交易规范成为自我实施的社会规范,通过这种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
第二篇: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 •大连
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
沈坤荣李剑
(南京大学商学院, 210093)
摘要组织结构的本质是由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要素决定。这种要素之所以占
支配地位,是因为它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的两个阶段
(Solow阶段和Romer阶段),指出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具有内生性,且不同的增长阶段有不同的推动力。因此支配要素的变化也具有内生性,从而证明了组
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
关键词组织结构资本知识Romer阶段Solow阶段
**引言
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和过去传统工业时代的组织结构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组织结构的这种变化的研究却大都停留在变化结果和趋势的探索上,并没有深入研究变化的内在动力。例如,众多文献立足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的信息化趋势,概括了几条组织结构变化的趋势,诸如扁平化、柔性化和网络化趋势。至于信息和知识到底怎样促使组织结构变化,这些文献都没有探讨。所以,一些认为知识经济可能是泡沫的学者进而怀疑组织结构变化的这些趋势是否具有现实性和普遍性。
本文则从最基本的生产技术出发,揭示了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阶段:Solow阶段和Romer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增长动力分别来自资本积累和知识创新。因而从逻辑上推出资本在Solow阶段占支配地位,知识在Romer阶段占支配地位。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当经济体跨越不同发展阶段的时候,支配要素的变化引起了组织结构变化。从而论证了组织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是源于经济体自身,即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Solow 阶段和Romer阶段①
为了证明一个经济体中资本和知识要素的支配地位的变化,我们使用了一些通常的假设: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最终产品。它可以被消费,也可以被投资;劳动力在每期都具有无弹性的供给L;如用Kt-1表示t-1期没有被消费的最终产品,则Kt-1将被转化为在t期的投资。为了考察知识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我们不能使资本Kt-1直接进入生产函数,而用一系列的中间产品代替资本Kt-1进入生产函数。中间产品的种类增加就代表了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因*此项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00CJL010)
沈坤荣,1963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剑,1978年生,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邮编:210093电话:(025)3602215Email: skrfjpwj@public1.ptt.js.cn
① 此处所用分析框架主要来自Kiminori Matsuyama(1999)。**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 •大连
而,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Y(t)AL1/N(t)
j1X(t,j)11/(1)
其中σ∈(1,+∞);Y(t)为t期的最终产品的产出;L为劳动投入;X(t, j)为t期第j种专业化中间产品的投入;N(t)为t期的中间产品的种类。类似地,N(t-1)为t-1期的中间产品的种类。因而,N(t)-N(t-1)就是t期的知识进步所表现出来的新创造的中间产品的种类。假定中间产品可以用共同的物质单位来度量,则由于中间产品是对称进入生产函数的,故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如下形式
Y(t)AL1/N(t)X(t)11/(2)如果每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成本为a单位资本,创新的成本为常数q >0,资本的价格为常数r。创新者的新产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被别的竞争者模仿。因而最初新产品的垄断地位会逐渐丧失而变成完全竞争。在此模型中,从1到N(t-1)种中间产品已成为完全竞争产品。但是,t期新创造的N(t)-N(t-1)种中间产品却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垄断和竞争复合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复合市场结构中的生产函数可以分为两部分
Y(t)AL1/N(t1)Xc(t)11/AL1/[N(t)N(t1)]Xm(t)11/(3)其中Xc(t)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种中间产品的数量,共N(t-1)种;Xm(t)表示在垄断市场上一种中间产品的数量,共N(t)-N(t-1)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根据MR=MC,可以得到Xc(t)的价格为Pc=ar。在垄断市场上,创新者制定垄断价格Pm以追求垄断产品的未来利润贴现值最大化。一种创新产品的未来垄断利润贴现值为
V(t)(Pmar)Xm(t)er(vt)dv(4)t
最终产品的生产者的利润为
E(t)Y(t)wLN(t1)PcXc(t)[N(t)N(t1)]PmXm(t)(5)由于最终产品的生产者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故视工资和资本的价格为给定。根据边际产品等于要素价格,我们可以得到
Xc(t)AL(11/)[Pc(t)](6)Xm(t)AL(11/)[Pm(t)](7)将(7)式代入(4)式,对V(t)最大化就可以得到创新者制定的垄断价格
Pmar/(1)(8)根据式(6)、(7)和(8),我们可以得到
Xc(t)/Xm(t)[Pc(t)/Pm(t)](11/)(9)90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 •大连
创新者在t期的垄断利润为PmXm(t)-r[aXm(t)+q],如果t期的垄断利润为负,即 aXm(t)(1)q(10)创新者就没有足够的刺激去创新,因而N(t)-N(t-1)=0;当出现创新产品的时候即N(t)>N(t-1),自由市场的力量使得创新者处在临界点,超额利润为零,即
aX(t)(1)q
把上述条件总结一下就是 m
aXm(t)(1)q,N(t)N(t1),(11)
[aXm(t)(1)q][N(t)N(t1)]0
在t期的资源约束条件为
K(t1)N(t1)aXc(t)[N(t)N(t1)][aXm(t)q](12)利用(9)和(11)式,该约束条件就可以写成aXc(t)a(11/)Xm(t)minK(t1)/N(t1),qN(t)N(t1)max0,K(t1)/(q)N(t1)(13)其中θ=(1-1/σ)1-,在[1,e]取值。根据(11)和(13)式生产函数就可写成 σ
Aa1/1[N(t)]1/L1/[K(t1)]11/,当K(t1)qN(t1)Y(t)AaL1/(14)K(t1),当K(t1)qN(t1)aq
我们发现当K(t1)qN(t1)时,相对于已有的中间产品种类而言,经济资源K(t-1)显得太小,因而没有知识技术的创新基础,从其生产函数来看,经济体具有典型的Solow特征,增长主要推动力是要素的积累。这种情况对应于传统的工业经济阶段。这一阶段中资本的积累起着关键作用,因而资本要素在传统的工业经济阶段占据支配地位。
当K(t1)qN(t1)时,相对于已有的中间产品种类而言,经济资源K(t-1)足以支撑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因此创新活动盛行。从其生产函数来看,经济体的增长具有内生性。增长的源泉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因而具有典型的Romer特征。这种情况对应于现代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以知识和创新为驱动力的经济阶段。这一阶段中知识要素起着关键作用,因而知识要素在这一经济阶段占据支配地位。
1——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 •大连
在不同的国家中,由于经济参数的不同,支配要素的转变特征也不同。而且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支配要素的支配地位也不是不变的。正如下文所分析,支配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
3经济体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
为了分析组织结构的变化,我们将组织结构分解成制度结构、层级结构和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用来描述整个群体共有的正式关系;层级结构用来描述组织中个体之间的正式关系;文化结构用来描述组织中的非正式关系 [陈传明(1999)]。
我们假定积累率为一个固定常数s。根据Kiminori Matsuyama(1999)的研究,经济体动态变化有三种情况:1.sÃ>θ-1时,经济体单调收敛于Romer阶段;2.sÃ<1时,经济体单调收敛于Solow阶段; 3.1
AaL中Ã=aq1/。下面我们根据这三种情况,具体分析经济体的动态变化如何引起制度结构、层级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动态变化。
当sÃ>θ-1时,经济体的稳态在Romer阶段。因此,经济体如果最初处在资本主宰的Solow阶段,由于积累率s比较高,因而能支撑后续的巨大创新成本。经济体的内在力量会拉动经济体单调收敛于Romer阶段。所以,资本的支配地位最终被知识自然取代,所以组织制度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企业中不同参与者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某种要素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而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就决定了制度结构的特点。所以占支配地位的要素决定了制度结构最本质的特点。因而经济体的这种演变决定了支配要素的演变,进而制度结构也发生自然演变。这表现为知识所有者取代了资本所有者的统治地位,分配重心也转向了知识所有者。从直观上看,当知识向资本挑战时,资本只能接受知识的领导。因为如果资本拒绝接受知识的领导,那么知识就会寻找别的自愿被领导的资本。在Romer阶段,知识的丧失是无法和资本的本性相融的。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增殖。
经济体从Solow阶段单调收敛于Romer阶段的过程同样引起了层级结构的变化。层级结构是描述和反映组织中个体之间的正式关系。个体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信息的流动。Solow阶段(如传统工业时代)的层级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它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这些特征表明信息在金字塔中的流动不可能是迅速而及时的。这种缺陷在工业时代并没有特别显著地表现出来。这是因为信息的缓慢流动和Solow阶段资本的缓慢积累并不矛盾。但是当经济体收敛到Romer阶段后,知识占居支配地位,企业获得知识的速度以及知识创新的速度对其市场竞争力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Romer阶段,信息的流动呈现出高速特征。这种高速特征要求原先的层级结构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就开始出现扁平化趋势、柔性化趋势和网络化趋势。“扁平化趋势”是指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扁平化使得企业大大缩减了组织中原有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的中间层次,以减少信息流动的障碍。“柔性化趋势”表现 9
2——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 •大连
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立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代之以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显然柔性化使得企业组织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具有适应能力。企业的信息处理中心也从原先的一元化(金字塔结构的信息处理中心在塔顶)转向多元化(网络组织的特征),以便能对千变万化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这便是“网络化趋势”。
从资本到知识的内生性转变还引起了组织文化结构的变化。文化是用来指导组织成员的非正式关系。它是在制度和层级不能触及的地方发挥作用。组织文化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它的作用必须和制度结构、层级结构保持一致,而不可能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它们都必须反映支配要素所有者的意志。在Solow阶段,资本占支配地位以及金字塔结构特征使得组织文化呈现出一元化和记忆型特征。组织文化结构的一元化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组织文化倡导一种被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以及由这种价值观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异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被排斥的。这种一元化特征是和工业时代中的等级指挥、统一标准相呼应;记忆型特征是指组织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是通过岁月流逝逐渐积累而成的。这种记忆型特征是和工业时代中资本的缓慢积累和信息缓慢流通一致的。但是当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后,信息的高速流动使得企业不能再像传统工业时代中那样缓慢积累而形成企业文化,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他的文化,必须不断创新。这就使组织文化由记忆型转向了学习型。学习型特征表明组织文化不再具有排它性,因此也不再具有一元化特征。所以组织文化也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
当sÃ<1时,经济体单调收敛于Solow阶段。经济体不能收敛于Romer阶段最主要的原因是积累率s太小。因为创新活动的成本q通常是非常大的,太小的积累率无法支撑创新活动的巨大成本。所以经济体永远也不会进入Romer阶段。这就决定了经济体中的生产要素资本永远占支配地位,组织结构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它永远体现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当1θ-1,因而资本还没有雄厚到的足以支撑长期的创新活动,在一段时期的经济资源消耗后,经济体又会从Romer阶段走向Solow阶段。如此不断徘徊。这种不稳定的特征决定了支配要素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所以组织结构也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
至此,我们论证了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复杂得多,不同的领域就可能有不同的收敛特征。有一些传统领域可能会收敛在Solow阶段,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可能会收敛在Romer阶段,还有一些领域则可能出现徘徊。因而整个经济体中的组织结构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所以有一些人怀疑新经济中组织结构变化趋势的现实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组织结构的徘徊也是有可能的。这不是人造的泡沫,而是经济体自身驱动的结果。结论
本文主要揭示了复合市场结构中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即组织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是经济体内生的。这是由于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存在两种不同的阶段:Solow阶段和Romer阶段。它们分别以资本积累和知识创新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所以资本在Solow阶段占支配地位,93
——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 •大连
知识在Romer阶段占支配地位。当经济体跨越不同发展阶段的时候,支配要素的变化引起了组织结构变化。所以经济体的动态变化就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而动态变化的特征则与经济参数有关:当sÃ>θ-1时,经济体单调收敛于Romer阶段,组织结构最终将具有Romer阶段的特征。当sÃ<1时, 经济体单调收敛于Solow阶段,组织结构最终将具有 Solow阶段的特征。当1
参考文献
1陈传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结构化调整.经济与管理科学, 1999(4)
2顾卫东.管理组织结构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经济学动态,1999(12)
3Kiminori Matsuyama.Growing Through Cycle.Econometrics,1999, 67(2):335-347
4罗伯特 J.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沈坤荣.体制转轨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A Research On Endogenous Change Of Structures Of Organization
Shen KunrongLi Jian
(School of Business, Nanjing University, 210093)
AbstractIt is the dominating production factor in the economy that determines the essence of
structures of organization, because this kind of factor is the impetus of economic growth.On the basis of two phases(Solow and Romer phases),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endogenous change of economic phases leads to endogenous change of structures of organization, with different impetus in different phase.Keywords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CapitalKnowledgeRomer phaseSolow phase94
第三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发展的研究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发展的研究
【摘要】构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系统,是当前我国社会体系及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系统来说,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推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发展,能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地贯彻执行,会中指出“大力改善并保障民生,渐趋完善适合国情、覆盖城乡、相当完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公共服务系统,使政府保障能力得到提高,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指出“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这些要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是这一服务体系里的“根本点”,它的运转效果及效率关系着百姓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社区;公共体育;内生性发展;研究
一、研究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发展的意义
(一)形成社区体育氛围,推动社区和谐发展
伴随人们对体育健身的日渐重视,社区体育含义也渐趋深化,有了“同处居住、创建文明、繁荣发展”的和谐气氛及“同创、同建、同荣、同享”的思想理念。强化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逐步使社区居民不断发展的需求得到实现,对创建融洽的社区体育气氛、增强社区成员睦邻友好关系、建立文明社区乃至早日达到小康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意义都相当深远。
(二)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拓展供给面
对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这一问题,统观有关专家的研究能够发现:在提供服务方面,政府仍旧处于主导地位,提供器材、资金、人员等全方位的支持,对此“全面承揽”。目前,社会、政府、市场还没有真正联合起来对此提供服务,发展还相对滞后。社区居民还处于自发、自助加入供给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况且这种自我组织还缺乏统一的领导,发展迟缓。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内生性加以研究,可以使这一服务的供给渠道及主体开拓新天地,让内生性供给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供给效率大为改观,供给面明显扩大。特别在中心社区,由于场地健身器材相对很少,再加上人们处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平时老死不相往来,那么研究这一服务的内生性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现代化社区的发展。
二、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体系的问题
文章以衡水市为例,分析研究了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发现,在供给服务时,政府仍处于主导位置。在整个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环节里,作为街道的附属单位,社区体育俱乐部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自主发展动力很弱,发展空间很小。受工作机制及长期发展环境的制约,社区体育俱乐部还十分依赖政府,全部的资金、人才、任务来源都由政府支持和供给;而社会体育组织却明显参与度不够,很难展现出其自我管理、服务、发展的优势。至今,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仍旧是“从上到下”的管理形式,这一体制很难达到“自身供给”、“从下到上”的变革创新目标。
(二)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配套问题
最近这些年,衡水市得到了迅猛发展,商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渐趋成熟。与城市文明迅猛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场地健身器材相对很少。近几年,衡水市政府已锐意改革,花大力气进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使体育健身“生活包围圈”已初具规模,然而在分布上还是显得不科学。由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维护、更新跟不上,这让健身器材闲置、损毁情况突出。学校的活动场地,很少对社区居民开放使用;即便是开放,怎样管理也没有成熟的制度。在社区里,公司遍布、商务高楼林立、人口密度很大,需要大量的楼宇健身场地,而楼宇健身场地却相对短缺。社区及楼宇体育还未形成资源共享体系。
三、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发展对策研究
(一)提高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自组织治理力
在当今社会,需要社会参与要高效化,社会表达要专业化,这样才能让社区成员同别的社会团体自由地沟通及交流。所说的社区体育自组织治理,指出于相同的体育锻炼目的,社区居民不用得到政府批准,就能够组建有关的体育组织,并借助组织化的途径,来达成个人体育愿望,使自身锻炼权益得到保障,从而让自身体育锻炼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参与式管理模式。对社区居委会来说,要积极响应,建立社区体育自治组织,比方说社区体育发展委员会,要形成长效机制,想居民之所想,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构建“从下到上”的自治系统。这种模式顺应了体育发展新要求,让体育走进了居民生活。此种参与模式,既促进了国家发展体育的目标,也满足了个人需要。借助此种参与形式,有效解决了社区群体参加体育活动无组织无秩序的现状。社区体育“自组织”的运作机制,符合居民的公共体育利益,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二)拓展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公民参与度
社区是相对完备独立的物质范围,居民对较少的公共体育资源共同协调分配。提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不仅要求过程要科学,而且需要分配结果要公平。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发展里,要采取公民参与的措施,强化公共服务权利及责任。拓展居民参与度,有助于增强大家的公民意识,推动体育中介机构的发展,使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使社区委员会担负起服务社区的职能。社区内生性发展组织,要构建积极的公民参与体系,扩大居民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供给里的参与范围,提高参与热情。
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要把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作为立足点,把居民共享公共体育利益、资源看作最终归宿点。借助多种途径,像社区微博、公告栏、论坛等,全面地听取社区居民的体育诉求及意见,要让社区内传播体育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按照居民的意愿,解大家之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体育指导、赛事、咨询等活动,让大家及时了解情况,增强积极参与的信心,从而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同居民有效参与良性循环起来。
第四篇:内度推荐制度
内度推荐制度
一、目的:为加快吸纳公司发展所需的人才,开辟和建立多种招揽人才的渠道,倡导和鼓励公司员工积极推荐外部优秀人才加入公司,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二、适用范围:除公司CEO、COO、CTO和人事行政部以外的所有员工。
三、鼓励推荐的人才分类
A类:总监级别及以上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商务经理,以及经公司管理层确认的特殊人才;
B类:经理层/技术主管、营销主管/专员;
C类:其他一般员工。
四、推荐人才重点范围:
1、国际、国内知名WAP、广告联盟公司从业人员;
2、移动互联网、通信、互联网、IT、游戏、传媒行业人员;
3、其他有良好学历背景、工作经验、能力突出者。
五、奖励推荐岗位范围: 说明:
1、已被猎头公司或其他人力资源机构推荐并已成为公司考虑范围的人员、部门领导推荐本部门下属空缺岗位人员除外。
2、员工家属、亲戚不在推荐范围之内。
六、奖励条件:
1、被推荐人一经录用并且试用合格,推荐人将获得推荐奖励奖金。
2、奖励标准:
推荐A类人才,奖励1500元/人次(含税,下同);
推荐B类人才,奖励1000元/人次;
推荐C类人才,奖励500元/人次。
3、奖励发放时间标准:分两次发放,个人所得税由个人负担。
(1)被推荐人入职的第7个月:被推荐人入职满半年后,推荐人可获得50%的奖励(若被推荐人入职不满6个月离职的,则没有奖励);
(2)被推荐人入职的第13个月:被推荐人入职满一年,推荐人可获得另外50%的奖励。
七、推荐人若一年之内(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周期)推荐的人选中有3人以上被公司正式录用,推荐人可参与“伯乐奖”的评选:伯乐奖一名,以推荐被录用最多者获得。本奖金为2000元,在年会时发放。
第五篇:组内自我评价[定稿]
科学课组内自我评价
自从科学课开始,学生的分组实验课很多,几乎占科学课四分之三,如何将分组实验课上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教学设计,如何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去探究科学知识,也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效果如何,所以我就采取分组实验组内自我评价法进行的。
一、准备工作的评价
1、教师除了准备教学设计、实验器材(这里所提到的器材是学校里没有,要自备的器材)外,还要设计在教学中每个环节的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
(1)器材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带齐,是否有用;
(2)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心态;
2、学生准备工作组内自评
(1)组内(4人一组)自评:每个人所带的器材是否齐全,是否可用。
(2)组长牵头评价一下同学们的心理状态(是否积极合作、情绪是否高涨)。
二、学生实验中的组内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四人共同合作,在探究的每个过程中都要给自己小组评价一下是否正确。如果实验成功,回想一下组内合作的整个过程,得出探究方法。如果是错误的,也回想一下,错在哪里,造成实验失败的问题出在哪里。【教师对实验失败的小组再提一个心态(是否有相互埋怨现象)评价标准】。
三、整理材料、准备汇报的自我评价。
通过实验,小组讨论归纳出结论,组内对所作的结论进行评价,对要汇报的内容进行评价,然后向全班汇报(汇报时,不但汇报结论,还要汇报实验过
程)。认真听取各小组汇报内容并做笔记。
四、小组互评。各小组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实验过程是否合理,与本小组比较一下,还有那些差距。
五、教师评价这节课的情况,表扬实验成功小组。鼓励实验失败的小组,不要相互埋怨,找出问题,重新再来。
这样下来,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有问题大家共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