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
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
——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
2010年5月26日,一项重大制度开始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项制度就是《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的规定》,它涉及全国10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定期报告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以及收入、房产、投资等情况。这是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当说,包括这一制度在内的反腐倡廉系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表明我们党反腐力度正不断加大,反腐之剑更加锋利。
腐败好像人体内的毒瘤,任毒瘤扩散,生命就难以维持;任腐败蔓延,党的健康肌肤就会被侵蚀,当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能不能解决好腐败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
成效问题并存:反腐不可松劲
腐败问题,并非今日才有,也并非中国独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顽症。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从党诞生之日起,就视腐败为天敌,始终对腐败保持高度警觉,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倡廉建设,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实证明,我们对腐败分子是真打、狠打、善打,敢于动真格,坚持严查深挖抓“老虎”,不论职务多高,只要搞腐败,就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特别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努力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度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矫正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2010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从51.9%提高到70.6%;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都正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少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领导干部作风和廉洁从政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阶段反腐败斗争正面临“三个并存”的复杂局面:一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二是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三是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可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正处于深刻变革过程中。历史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是腐败高发期,腐败现象增多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是体制漏洞。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旧体制已经打破,新体制尚未健全,存在一些漏洞,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留下了空间。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当前,因为争取投资、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等而发生的贿赂行为,正是体制不完善的结果。二是利益诱惑。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拉拢腐蚀干部,攫取非法利益。同时,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富增长,对于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用权捞
钱。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
三是监督不力。“伤及监督有些远、同级监督有些软、下级监督不太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权力监督存在缺位和弱化的问题。这就为权利的滥用、腐败的滋生留下空隙。
四是道德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一并进来,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风,或乘虚而入,或死灰复燃。一些干部不顾廉耻,不讲人格,随波逐流,随心所欲,从而跌入腐败的深渊。
此外,反腐倡廉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比如说,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预防不够有效。在案件查处方面,还存在执纪执法不严的问题,应该严厉惩处的却没有严厉惩处。
由此可见,诱发腐败的主客观因素十分复杂,遏制腐败现象满眼是一个长期过。必须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织就全方位防治腐败的“天网”,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绷紧“高压线”:从严惩治不放松
古语云:“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遏制腐败现象蔓延,首先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姿态,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谁碰谁就粉身碎骨、身败名裂、只有这样,才能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威慑力,有力打击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
近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一大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据统计,2010年全国纪检擦机关立案139621件,146517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5373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必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从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入手,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违反党纪国法案件为重点,对腐败分子“露头即打”,绝不允许形成气候,绝不让党内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严查关键岗位。“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各级领导干部处在关键岗位上,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涉及面广、危害性大。要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贿赂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为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以及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积极推进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防范腐败分子外逃、境外缉捕、涉案资产返还等工作机制。
严查重点领域。俗话说,“打蛇就要打七寸”。惩治腐败也一样,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近几年来,针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土地批租、矿场开发、国有企业等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现象,中央加大查办力度,有力打击了腐败分子。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严厉查处这些领域的腐败案件。目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扶贫开发等领域也出现案件多发的迹象,群众对此反应强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发现案件及时查处。严查商业贿赂。一段时间以来,吃回扣、收红包„„这些商业交往中的“潜规则”,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2005年8月—2010年11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85145件,涉案金额208.6亿元。必须继续施以重拳,重点查处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和经销等领域以及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等方面的案件。依法查处跨国(境)商业贿赂行为。加大对商业贿赂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威慑。
严查渎职侵权。今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皮革奶、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都同公务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有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案件等,要及时介入,查处
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突出查办影响科学发展、损害民生民利、危害公平正义、破坏和谐稳定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构筑“防火墙”:制度反腐求长效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程图》、《县委重大事项公开决策流程图》、《科级干部任免流程图》„„这是浙江省嘉善县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一系列制度设计。自2010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以来,嘉善县围绕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运行、强化监督四大内容,建立健全决策、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和运行机制,有效规范和加强了县委权力运行。“郡县治则天下安。”嘉善县的有益探索,为从制度上防止腐败提供了启示。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最有效、最持久的手段。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让品行不端者无法拥有权力,让有权者不能腐败。
近些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当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等一批制度法则,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序进行。但从实践来看,当前存在的诸多贪污腐败现象,仍然与制度、体质和机制的不完善有关。比如一些领域和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缺,无章可循;一些领域和环节虽然有制度,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时效性不强;一些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发挥应有效用。
因此,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建设的步伐,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勤打补丁”,使制度不留漏洞。我国反腐倡廉方面的有些问题存在已久,但针对性的制度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工作缺乏依据。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堵塞制度上的漏洞,让腐败分子无可乘之机。比如,针对腐败“裸官”外逃现象,2010年5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强化了对“裸官”的管理监督。
“及时升级”,使制度与时俱进。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建设,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升级换代”,推出“新版本”,才能保持最大效能。比如,2010年颁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等党内法规制度,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修订完善而成的,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要认真清查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提高操作性,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时时在线”,使制度威慑无处不在。“防火墙”不开启,形同虚设。同理,有了制度不执行,也等同于没有制度。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有关规定,对制度落实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和查处力度,对执行制度不利的坚决追究责任。只有这样,不能贪的“防火墙”才能起作用,制度才能发挥出真正效能。
常念“紧箍咒”:加强监督是重点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防止腐败的发生,使权利真正用来为民谋福祉,必须给权力戴上“金箍”,强化对其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些列重大举措,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如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的实施细则,建立巡视制度,加强了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等。这些措施实行后,效果正逐渐显现,但监督管理的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进一步明确监督责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突出监督的重点。领导干部位高权重,面对的诱惑多,腐败危害大。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监督。
公开权力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与透明,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必须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和制约,为权力运行设置“边界”,确保权力既高效又正确行使。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
思想设提防:政廉文化润人心
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取信于民是根本
第二篇: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
第八章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
——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
2010年5月26日,一项重大制度开始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项制度就是《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它涉及全国10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定期报告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以及收入、房产、投资等情况。这是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当说,包括这一制度在内的反腐倡廉系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表明我们党反腐力度正不断加大,反腐之剑将更加锋利。
腐败好像人体内的毒瘤,任毒瘤扩散,生命就难以维持;任腐败蔓延,党的健康肌体就会被侵蚀,党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能不能解决好腐败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
◇ 成效问题并存:反腐不可松劲
腐败问题,并非今日才有,也并非中国独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顽症。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从党诞生之日起,就视腐败为天敌,始终对腐败保持高度警觉,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实证明,我们对腐败分子是真打、狠打、善打,敢于动真格,坚持严查深挖抓“老虎”,不论职务多高,只要搞腐败,就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特别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努力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矫正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2010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从51.9%提高到70.6%;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少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领导干部作风和廉洁从政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阶段反腐败斗争正面临“三个并存”的复杂局面:一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二是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三是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可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深度解读
2011年国家预防腐败工作七个要点
1.着力推进预防腐败制度建设。
2.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和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3.深化政务公开。
4.深入开展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
5.做好应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机制工作,深化预防腐败国际合作与援助。
6.积极开展预防腐败宣传教育。
7.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组织领导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正处于深刻变革过程中。历史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是腐败高发期,腐败现象增多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是体制漏洞。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旧体制已经打破,新体制尚未健全,存在一些漏洞,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留下了空间。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当前,因为争取投资、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等而发生的贿赂行为,正是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二是利益诱惑。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拉拢腐蚀干部,攫取非法利益。同时,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富增长,对于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用权捞钱。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三是监督不力。“上级监督有些远、同级监督有些软、下级监督不太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权力监督存在缺位和弱化的问题。这就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的滋生留下空隙。
四是道德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一并进来,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风,或乘虚而入,或死灰复燃。一些干部不顾廉耻,不讲人格,随波逐流,随心所欲,从而跌入腐败的深渊。
此外,反腐倡廉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比如说,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预防不够有效。在案件查处方面,还存在执纪执法不严的问题,应该严厉惩处的却没有严厉惩处。
由此可见,诱发腐败的主客观因素十分复杂,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织就全方位防治腐败的“天网”,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 绷紧 “高压线”:从严惩治不放松
古语云:“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遏制腐败现象蔓延,首先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谁碰谁就粉身碎骨、身败名裂。只有这样,才能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威慑力,有力打击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
近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一大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据统计,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9621件,146517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5373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必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从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入手,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为重点,对腐败分子“露头即打”,绝不允许形成气候,绝不让党内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廉洁从政“八个禁止”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
◎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禁止违反规定选拔干部。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
◎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
严查关键岗位。“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各级领导干部处在关键岗位上,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涉及面广、危害性大。要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贿赂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以及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积极推进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防范腐败分子外逃、境外缉捕、涉案资产返还等工作机制。
严查重点领域。俗话说,“打蛇就要打七寸”。惩治腐败也是一样,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近几年来,针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土地批租、矿产开发、国有企业等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现象,中央加大查办力度,有力打击了腐败分子。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严厉查处这些领域的腐败案件。目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扶贫开发等领域也出现案件多发的迹象,群众对此反映强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发现案件及时查处。
白衣天使拒绝商业贿赂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举行“拒绝商业贿赂,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签名、宣誓、承诺、倡议活动,全院600多名医务人员表示,要以身作则,廉洁行医,规范服务,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拒绝商业贿赂,做维护群众利益的白衣天使。
严查商业贿赂。一段时间以来,吃回扣、收红包„„这些商业交往中的“潜规则”,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2005年8月—2010年11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85145件,涉案金额208.6亿元。必须继续施以重拳,重点查处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和经销等领域以及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等方面的案件。依法查处跨国(境)商业贿赂行为。加大对商业贿赂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威慑。
严查渎职侵权。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皮革奶、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都同公务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有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案件等,要及时介入,查处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突出查办影响科学发展、损害民生民利、危害公平正义、破坏和谐稳定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构筑 “防火墙”:制度反腐求长效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程图》、《县委重大事项公开决策流程图》、《科级干部任免流程图》„„这是浙江省嘉善县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一系列制度设计。自2010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以来,嘉善县围绕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运行、强化监督四大内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有效规范和加强了县委权力的运行。“郡县治则天下安。”嘉善县的有益探索,为从制度上防治腐败提供了启示。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最有效、最持久的手段。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让品行不端者无法拥有权力,让有权者不能腐败。
近些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一批制度法规,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序进行。但从实践来看,当前存在的诸多贪污腐败现象,仍然与制度、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有关。比如一些领域和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缺,无章可循;一些领域和环节虽然有制度,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时效性不强;一些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发挥应有效用。
因此,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步伐,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权威声音
监察机关要发挥“杀毒软件”的作用
马馼(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如果把政府的运作比喻为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话,监察机关就是政府系统的“杀毒软件”。一方面,要建立“防火墙”,防止病毒感染和扩散。另一方面,要启动“杀毒程序”,找到被病毒感染的个体,对感染较轻的予以“修复”,治病救人,对腐蚀严重的予以清除,维护系统健康运转。
“勤打补丁”,使制度不留漏洞。我国反腐倡廉方面的有些问题存在已久,但有针对性的制度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工作缺乏依据。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堵塞制度上的漏洞,让腐败分子无可乘之机。比如,针对腐败“裸官”外逃现象,2010年5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强化了对“裸官”的管理监督。
“及时升级”,使制度与时俱进。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建设,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升级换代”,推出“新版本”,才能保持最大效能。比如,2010年颁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党内法规制度,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修订完善而成的,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要认真清查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提高操作性,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时时在线”,使制度威慑无处不在。“防火墙”不开启,形同虚设。同理,有了制度不执行,也等同于没有制度。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有关规定,对制度落实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和查处力度,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只有这样,不能贪的“防火墙”才能起作用,制度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能。
第三篇:第8章: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
第八章: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
——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
2010年5月26日,一项重大制度开始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项制度就是《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它涉及全国10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定期报告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以及收入、房产、投资等情况。这是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当说,包括这一制度在内的反腐倡廉系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表明我们党反腐力度正不断加大,反腐之剑将更加锋利。
腐败好像人体内的毒瘤,任毒瘤扩散,生命就难以维持;任腐败蔓延,党的健康肌体就会被侵蚀,党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能不能解决好腐败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
成效问题并存:反腐不可松劲
腐败问题,并非今日才有,也并非中国独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顽症。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从党诞生之日起,就视腐败为天敌,始终对腐败保持高度警觉,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实证明,我们对腐败分子是真打、狠打、善打,敢于动真格,坚持严查深挖抓“老虎”,不论职务多高,只要搞腐败,就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特别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努力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矫正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2010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从51.9%提高到70.6%;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少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领导干部作风和廉洁从政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阶段反腐败斗争正面临“三个并存”的复杂局面:一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二是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三是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可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深度解读
2011年国家预防腐败工作七个要点
1、着力推进预防腐败制度建设。
2、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和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3、深化政务公开。
4、深入开展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
5、做好应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机制工作,深化预防腐败国际合作与援助。
6、积极开展预防腐败宣传教育。
7、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组织领导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正处于深刻变革过程中。历史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是腐败高发期,腐败现象增多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是体制漏洞。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旧体制已经打破,新体制尚未健全,存在一些漏洞,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留下了空间。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当前,因为争取投资、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等而发生的贿赂行为,正是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二是利益诱惑。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拉拢腐蚀干部,攫取非法利益。同时,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富增长,对于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用权捞钱。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
三是监督不力。“上级监督有些远、同级监督有些软、下级监督不太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权力监督存在缺位和弱化的问题。这就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的滋生留下空隙。
四是道德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一并进来,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风,或乘虚而入,或死灰复燃。一些干部不顾廉耻,不讲人格,随波逐流,随心所欲,从而跌入腐败的深渊。
此外,反腐倡廉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比如说,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预防不够有效。在案件查处方面,还存在执纪执法不严的问题,应该严厉惩处的却没有严厉惩处。
由此可见,诱发腐败的主客观因素十分复杂,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织就全方位防治腐败的“天网”,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绷紧 “高压线”:从严惩治不放松
古语云:“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遏制腐败现象蔓延,首先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谁碰谁就粉身碎骨、身败名裂。只有这样,才能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威慑力,有力打击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
近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一大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据统计,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9621件,146517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5373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必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从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入手,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为重点,对腐败分子“露头即打”,绝不允许形成气候,绝不让党内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廉洁从政“八个禁止”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
◎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
◎禁止违反规定选拔干部。
◎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
◎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
◎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
严查关键岗位。“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各级领导干部处在关键岗位上,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涉及面广、危害性大。要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贿赂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以及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积极推进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防范腐败分子外逃、境外缉捕、涉案资产返还等工作机制。
严查重点领域。俗话说,“打蛇就要打七寸”。惩治腐败也是一样,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近几年来,针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土地批租、矿产开发、国有企业等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现象,中央加大查办力度,有力打击了腐败分子。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严厉查处这些领域的腐败案件。目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扶贫开发等领域也出现案件多发的迹象,群众对此反映强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发现案件及时查处。
白衣天使拒绝商业贿赂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举行“拒绝商业贿赂,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签名、宣誓、承诺、倡议活动,全院600多名医务人员表示,要以身作则,廉洁行医,规范服务,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拒绝商业贿赂,做维护群众利益的白衣天使。
严查商业贿赂。一段时间以来,吃回扣、收红包……这些商业交往中的“潜规则”,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2005年8月—2010年11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85145件,涉案金额208.6亿元。必须继续施以重拳,重点查处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和经销等领域以及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等方面的案件。依法查处跨国(境)商业贿赂行为。加大对商业贿赂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威慑。
严查渎职侵权。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皮革奶、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都同公务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有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案件等,要及时介入,查处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突出查办影响科学发展、损害民生民利、危害公平正义、破坏和谐稳定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构筑 “防火墙”:制度反腐求长效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程图》、《县委重大事项公开决策流程图》、《科级干部任免流程图》……这是浙江省嘉善县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一系列制度设计。自2010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以来,嘉善县围绕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运行、强化监督四大内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有效规范和加强了县委权力的运行。“郡县治则天下安。”嘉善县的有益探索,为从制度上防治腐败提供了启示。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最有效、最持久的手段。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让品行不端者无法拥有权力,让有权者不能腐败。
近些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一批制度法规,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序进行。但从实践来看,当前存在的诸多贪污腐败现象,仍然与制度、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有关。比如一些领域和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缺,无章可循;一些领域和环节虽然有制度,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时效性不强;一些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发挥应有效用。
因此,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步伐,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权威声音
监察机关要发挥“杀毒软件”的作用
马(马文)(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如果把政府的运作比喻为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话,监察机关就是政府系统的“杀毒软件”。一方面,要建立“防火墙”,防止病毒感染和扩散。另一方面,要启动“杀毒程序”,找到被病毒感染的个体,对感染较轻的予以“修复”,治病救人,对腐蚀严重的予以清除,维护系统健康运转。
“勤打补丁”,使制度不留漏洞。我国反腐倡廉方面的有些问题存在已久,但有针对性的制度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工作缺乏依据。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堵塞制度上的漏洞,让腐败分子无可乘之机。比如,针对腐败“裸官”外逃现象,2010年5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强化了对“裸官”的管理监督。
“及时升级”,使制度与时俱进。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建设,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升级换代”,推出“新版本”,才能保持最大效能。比如,2010年颁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党内法规制度,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修订完善而成的,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要认真清查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提高操作性,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时时在线”,使制度威慑无处不在。“防火墙”不开启,形同虚设。同理,有了制度不执行,也等同于没有制度。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有关规定,对制度落实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和查处力度,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只有这样,不能贪的“防火墙”才能起作用,制度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能。
常念 “紧箍咒”:加强监督是重点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防止腐败的发生,使权力真正用来为民谋福祉,必须给权力戴上“金箍”,强化对其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如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的实施细则,建立巡视制度,加强了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等。这些措施实行后,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但监督管理的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进一步明确监督责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政策传真
近年来出台的部分关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的党内法规和法律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关于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
◎《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
突出监督重点。领导干部位高权重,面对的诱惑多,腐败危害大。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监督。
公开权力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与透明,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必须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和制约,为权力运行设置“边界”,确保权力既高效运转又正确行使。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
浙江省实现“村监会”全覆盖
截至2009年年底,浙江省在全省30032个行政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简称“村监会”),实现了全覆盖。“村监会”履行对村务决策、执行、公开的监督职责,对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执行情况和村级各项收支、集体土地征用征收、工程项目招投标、村务公开等情况进行监督。浙江省通过全面建立“村监会”,提高了村级民主自治和民主监督能力,有力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重视网络监督。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达4.7亿。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上发表意见、反映问题,监督各级官员。近年查处的周久耕案、韩峰案等,就是广大网民运用网络,成功将贪官“网罗其中”的典型案例。应进一步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发挥网民的监督作用。注意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核查网络舆情反映的案件线索,及时介入,有力查处腐败分子。
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能靠“一招制胜”,必须打“组合拳”。要综合运用多种制约和监督形式,继续拓宽监督渠道。要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结合起来,发挥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思想设堤防:廉政文化润人心
有句话说得好: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筑牢各级官员抵制腐朽文化侵蚀的思想防线,在全社会培育“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
廉政文化是指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在全社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要看到,廉政文化还没有切实渗透到社会生活中,腐朽没落的官场文化仍有一定“市场”。比如一些干部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人笑廉不笑贪,认为廉洁的干部“没本事”,能受贿、善遮掩的才是“有本事”的“聪明人”;等等。这些思想观念如不加以纠正,就会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就很难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形式、运用文化的力量,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抓廉政教育。这是在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基础,是反腐倡廉最基础的工作。必须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作风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坚持把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抓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让廉洁理念深入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大众文化建设中,渗透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中,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培养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
抓创作生产。建设廉政文化,必须推出更多更好的廉政文化作品。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各种艺术形式,着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注重研究传播艺术,采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断提高廉政文化传播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廉政文化筑防线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不能立竿见影、立马见效,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这样,崇廉鄙贪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形成。
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取信于民是根本
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人们感受更深,其影响恶劣,危害很大。只有着力解决好这类腐败问题,才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反腐败斗争的成效,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反腐倡廉建设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围绕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中央和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取得明显成效,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所遏制。但也要看到,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社会反映强烈。必须把解决这个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开展专项治理。这是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最有力的手段。近年来,中央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和“小金库”等进行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效果。必须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小金库”治理工作,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认真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领导干部收送礼金问题,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问题。坚持把专项治理与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深度解读
集中治理“小金库”
自2009年4月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有力遏制了“小金库”滋生的势头。截至2010年12月10日,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清理出“小金库”25738个,涉及金额127亿余元;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自查发现“小金库”19855个,涉及金额88亿余元。
加大问责力度。2009年7月12日,中央颁布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失职行为追究责任。要严格执行问责制的规定,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对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畅通反映渠道。既要让群众的诉求“上得来”,又要让领导深入基层“下得去”。坚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比如群众接待日制度、热线电话、信访信息系统等,加强对反腐倡廉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关注群众利益诉求。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深入基层、主动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政策传真
推进公务用车专项治理
费用过高、私用严重、超编超标配车等公车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了解决“屁股底下的腐败”,2011年3月4日财政部公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公车购置和运转费用都将单独设立预算科目。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公车购置及运转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4月25日,中央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深入推进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到了清理纠正阶段,下一步将开展重点检查,稳步加以推进。
警惕购物卡腐败
购物卡又称商业预付卡,是集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消费卡。由于具有购买简便、收送隐蔽、处理方便、取证困难等特点,购物卡有可能成为有些人行贿受贿的载体。为遏制这种现象,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以各种名义收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等行为。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现金处理。
加强作风建设。常言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身边的干部的作风,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2011年5月24日,中央颁布实施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责情况作出明确规定。要认真对照《规定》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教育和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锤炼,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随着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我们一定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相关链接
1、《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人民日报》2011年1月11日。
2、《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人民日报》2010年12月30日。
第四篇:领导干部个人报告事项
附件1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填写说明
为使领导干部更好地理解《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准确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除《报告表》中第二页的“说明”外,现就《报告表》中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
(一)》(以下简称《表一》)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
(二)》(以下简称《表二》)的填写,作如下具体说明。
一、2014年1月填报时,《表一》第(3)项填写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的情况,《表二》第(1)项、第(2)项填写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的收入总计金额。《表一》、《表二》其余各项均填写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现状。以后逐年填报时,《表一》、《表二》各项均填写上一年的总体情况或者变化情况。
二、《表一》第(1)项“婚姻变化情况”,填报时应填写本人的婚姻状况,包括未婚、已婚、离异、丧偶等,以后逐年填报上一的婚姻变化情况,包括结婚、再婚、离婚以及丧偶等情况,丧偶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已婚的填报时应填写配偶的姓名、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等内容。婚姻情况有变化的,应填写变化的时间、原因;以后逐年填报时,如无变化,则填写无变化。
三、《表一》第(2)项中的“因私出国(境)证件情况”,包括因私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或其他往来台湾有效旅行证件等。填写“本人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应当包括证件名称、证件号码、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等内容。
四、《表一》第(3)项中的“因私出国(境)情况”,包括因私出国的情况和因私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的情况。在填报时应注明因私出国(境)的时间和事由,如前往国(境)外探亲、访友、旅游、继承、接受和处理财产等。
五、《表一》第(4)项、第(5)项、第(6)项、第(7)项中所称“子女”,是指领导干部的所有子女,既包括与领导干部共同生活的子女,也包括未与领导3-
称、编号及持有股票份额,还应注明股票账户中填报前一日的股票市值和可用资金。
“基金”在填报时应注明所持基金名称、编号和持有基金份额,还应注明基金账户中填报前一日的基金市值和可用资金。
《表二》说明4中的“可用资金”,即指股票账户或基金账户中的可用资金。
十七、《表二》第(4)项中的“股权激励”,是指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的一种激励方法。股权激励有业绩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经营者(员工)持股、管理层(员工)收购、账面价值增值权等多种模式,在填报时应注明其具体类型。
十八、《表二》第(4)项中所指的“投资型保险”,是指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保险产品,是将保险结合投资标的(基金、股票、债券等)所衍生的新产品。保户所缴纳的保费,不全是用来买保险,有一部分是用来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其他金融商品,但保户必须自己承担投资风险。
十九、《表二》第(4)项中的“其他金融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外汇交易、贵金属交易、股权投资、债券投资、信托投资、期权投资等其他金融投资方式。
二十、《表二》第(5)项中的“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情况”,应填写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所投资的金额及所占份额等内容。
二十一、《表二》第(6)项“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的情况”,应填写注册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所投资的金额及所占份额等内容。
第五篇: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总体上是报告8项家事、6项家产,共14项内容。8项家事:
1、本人的婚姻情况;
2、本人持有普通护照以及因私出国的情况;
3、本人持有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持有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以及因私往来港澳、台湾的情况;
4、子女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通婚的情况;
5、子女与港澳以及台湾居民通婚的情况;
6、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情况,或者虽未移居国(境)外,但连续在国(境)外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情况;
7、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的从业情况,含受聘担任私营企业的高级职务,在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中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以及在国(境)外的从业情况和职务情况;
8、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6项家产:
1、本人的工资及各类奖金、津贴、补贴等;
2、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
3、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为所有权人或者共有人的房产情况,含有单独产权证书的车库、车位、储藏间等(已登记的房产,面积以不动产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记载的为准。未登记的房产,面积以经备案的房屋买卖合同记载的为准入);
4、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股票、基金、投资型保险等的情况;
5、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情况,包括投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以及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等的情况;
6、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在国(境)外的存款和投资情况。
不如实报告将面临纪律处分 需要注意的是,新规同时对违反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的责任追究作出明确。其中规定,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漏报少报、隐瞒不报或者查核发现有其他违规违纪问题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
同时,新规还明确了不如实报告的处分影响期,即官员如果因为不如实申报受到处分,这个处分要“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