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范文]

时间:2019-05-12 21:2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学科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学科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范文]》。

第一篇:物理学科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范文]

物理学科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所以,我们必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方式方法很多;

一、树立自信,为培养创新能力扫除心理障碍。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创新愿望,克服学生在创新问题上存在的自卑心理,

第二篇:浅谈大学语文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要彻底摒弃传统的记忆型、接受式教学。必须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思维型教学文化,实施以自主学习为精神指导的多向互动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

论文关键词:创新 教学文化 主体 互动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一代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它不仅直接孕育创新思维的诸多品质,在创新教育中有相对独立的领域优势,而且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内化为各个学科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影响,重教师知识的传承和分析性操作,轻学生文学的感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品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新型的大学语文学习模式迫在眉睫。

一、树立发展和提高创新品质、创新能力的大学语文教育目标

未来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的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和意志;二是作为创新能力之核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三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和创新技能,包括主体的一般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创造力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根据人类心理、情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目标放在“好奇心、求知欲、自由思考和认识的独立性等源初性创造个性品质上;中等教育阶段则侧重于”创新方法和技术“的培养与训练;而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富于激情,思维活跃,深刻认识到了创新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价值,因此大学创新教育应以学生主体的自我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重点,并努力使创新精神内化成为主体的一种强烈的精神状态。

汉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载体,融形象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学科,有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特殊功能。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往往将传授语文知识作为根本任务,而忽视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说、说话等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习惯,以致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个性不强,创新精神和能力不高的现象极为严重。近年来,大学语文教育虽有所改观。但因种种原因尚未形成历史性的超越。要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根据现代人才质量要求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渐次性规律,在前期中学教育基础上.将认知与鉴赏,分析与研究,写作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整体把握,系统思考;形象直觉,逻辑思辩:逆向思维,横向拓展;类比联想,交叉渗透;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思维方法;养成广阔、深刻、灵活、新异、独立的良好创新品质和精神,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当然,一切创造都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的,没有以往合理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思维能力也无从发展,不可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大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坚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按照语文教育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语文为载体。使学生在文本的具体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学会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重视语文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有机地渗透创新能力培养,并使创新能力培养反过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新型的情境——思维型教学文化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载体,存在着某种文化。学生总是以某种特定形式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存储信息,长期浸染培养的结果是,学生仅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失去了积极探寻、思考及评价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实施语文教育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以情境创造为切人点,以思维启发和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培养为核心,创造一种“情境——思维型教学文化。通过营造新颖和谐,自由灵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思想解放,主动参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运作,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交替进行。保证教学始终处于开放互动的心理审美场,使学生始终作为独立的自主的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中华民族重整体辩证和直觉体悟的思维优势,独立思考,积极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大胆质疑,自由联想和想象,在对学习对象进行整体把握基础上,进行系统思考、横向拓展、类比联想、辨证思维,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既学会系统、全面、动态、独立地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又达到思想感情的滋润、熏染和精神情操的提高与超越的目的。

三、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育进行改革,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重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关系,即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而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发挥组织、引导、点拨和激发的功能,帮助和促进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应积极构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自主学习为精神指归的多向互动创新型语文教学和学习模式,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阅读、写作及课外活动各个环节之中。

1.情境型教学模式:即借助于形象化课件和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富于变幻的课堂环境,使教学鲜活而有节奏感。语文是由语言构筑的一种形象艺术,其学习离开了语言的活动和交往,离开了生活的运用和实践便难以使语文知识内化为真正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个体的适应和参与,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生动的社会文化和自然情境,让学生直接感受、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的韵味和蕴含其中的深致意理;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形象感人的描述和深刻恩性问题的启发形成富有情味的问题情境,从而将阅读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将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新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激发其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在关系和本质内涵。并对阅读材料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如学习《春江花月夜》,配以同名古筝名曲及月色下的江南水乡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以刺激和唤起其情感的共鸣,在情景交融中把握作家的内在情绪。

2.研究型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调查与实践、分析与思考、表达与交流等实践探索活动,使其主动地运用和建构知识,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型学习是对传统被动接受学习的一种改革。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研究技巧,提高创新品质、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设问,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和思考,认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发现异义,提出问题,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并将所学应用于问题解决、决策及其它较高层次的实践活动。如王蒙的春之声中蒙太奇手法运用的作用;舒婷的《致橡树》中木棉树沉重地叹息的寓意;《陌上桑》中的罗敷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等问题,让学生熟读作品后提出自已的见解,进行讨论,老师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中分析总结。同时,教师应大胆突破单篇课文、狭小课堂的局限,将教学视角积极向外和更深处拓展。或者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相关单元主题研究或专题讨论;或者根据学生生活的适切性,选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具有多元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研究课题,帮助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和实践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让学生在知识的联系和运用过程中,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了《论语七则》和《秋水》后,分别就儒家、道家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撰写相关专题论文,使学生对儒道思想及影响形成较完整系统和辩证的认识。

3.活动型教学模式:即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精心设计各种活动项目,发挥学生耳、口、目、心、脑、手等各种器官功能,挖掘其听说读写、观察、思考与操作等各方面智慧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应用已学的知识从既有经验中发现答案,解决问题,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发展和提高实践及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与发展潜力。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对未知世界强烈兴趣的推动下。自觉主动地追求,才能得到发展。而且随着社会对人才理性思维、情感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中充分词动学生主体性,加大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已成必然之势。因此大学语文应突破传统的记忆型、接受型教学模式,重视与实践结合,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精心设计表现性、活动性教学。如学习《李将军列传》和《长恨歌》之前,请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故事进行复述,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围绕人物命运遭际的变化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作者刻划人物的艺术方法。此外还可组织排演课本剧、诗词吟诵、讨论或专题辩论,通过自编自演,自读自悟,自析自评,提高学生的思维、写作及语言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创办各类文学社团和沙龙,开展演讲、办报刊、采风,举行读书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及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形式,相互合作,增强与#1-界的交往和创新能力。

4.批判型学习模式:即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独立思考,将其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新问题之中,鼓励和诱导学生敢于对阅读对象及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作主观审视,大胆怀疑,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形成较强的批判思维品质和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对认知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是知识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文学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材料,因此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善于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创设与创新心理相容的氛围,激发学生独辟蹊径的思维兴趣,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独立探究,主动融合,自我反恩,与作者精神对话,在丰富的情感体验、思想碰撞和个人经验重组中,进行独立的判断与选择,形成自已独特的、开创性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和选择的分析评判能力,创造高层次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操。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可充分介绍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多向恩索;可对已知事物,变换角度再作审视;可挖掘作品中的空白和多义性,刺激批判思维;更可对书本知识和教师授课内容进行大胆质疑或假设推理,得出一家之言。通过热烈的课堂讨论与争鸣,或者运用评析、批注、写笔记、札记等形式,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恩辩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目的。

5.合作型学习模式: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在一定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学习成果而进行的合作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各动态因素问的合作性互动,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全面实现,对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过程及其情感性、社会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增强学生问及其与社会的交流沟通能力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实施合作性学习策略应根据教学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确定协作学习的目标,使学生针对特定任务,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收集资料,进行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教师辅导课(时短、量大、针对性强)、全班性研讨会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进行交流和争鸣,互教互学,达到激发其认知及自我认知潜能,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学习《上山采靡芜》之前,先介绍戏剧的特点及戏剧写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讨论、设置剧情,并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特长分工,创作和表演剧本,在各组表演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论。指出改编和表演的问题和不足,在讨论中进一步深人理解作品,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题内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性学习具有更广阔的交流背景。教与学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向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与适应性,鼓励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进行反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培养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成为有能力的独立的学习者,为其步人社会,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篇:浅析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应让学生了解科技,知道创新,具有创新思想。更要从创新教育思想、构建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等几方面进行富有实效的实践努力。我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关键词:青少年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一、概念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知识经济最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和未来文明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知识的激增,需要新一代学会学习,需要新一代革新创造;振兴中华,需要新一代开拓前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它对于我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三、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情趣和教学是休戚相关的,心情愉快、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心理反感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所以,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许多学生不愿学,关键是他们对他没有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稚气未脱、活泼好动、听觉灵敏、模仿力强、反应快,鉴于这些特点,结合我校特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运用图片、实物,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人在思维的时侯都是用语言来进行的,对于学生来说,在没有掌握该知识的时候,非直观性情景的学习思维过程总是以其视觉来进行的,即间接思维,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大脑皮层中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第一信号系统。为了让学生概括词语的条件刺激形成的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进行思维,又不受其原有知识的干扰,可变抽象为直观,可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创设情境。

如我校门前就采用实物模型,代表我校特色——火箭;及在展示栏、走廊内都可以见到关于火箭的场景图片。这些实物模型和图片对学生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避繁就简的作用。看着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就想置身于那激烈的运动场。由于图片以火箭的放飞先后为序,学生就更容易在观看中中产生新的联想。在图片上还有介绍火箭的背景知识,这不仅使学生了解火箭,也补上了头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知识,从而通过知识比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直观教具、实物等创造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环境中。

实物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接受和领悟的快。如在教室内,老师首先拿出一个火箭模型介绍他的组装原理,待同学听完后,再把模型藏起来,又问有关它的知识。再请同学回答,效果会很明显。通过这种实物和问答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训练,学生会很快掌握它的原理。之后,让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的学习工具,再与自己所看的模型对号入座,通过这种活动,大多数同学对它的原理掌握的很好,紧接着趁热打铁,用准备好的教具组织游戏来进一步巩固新知识。通过实物,使学生在语言、实物、情景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运用音像,发挥多种感官功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心理测试表明,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90%以上。所以在学校采用音像视听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火箭的认识。只有感兴趣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迁移,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四)、让学生制作模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要用到的物品,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为了便于以后保存,对用品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它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研究。此外做模型,也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达到学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五)、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知识时代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创新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操练变化成竞赛组装;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更会开动脑筋,效果更佳。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观察它、探究它。也就是说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六)、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坚定其创新的自信心。

能否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自信心是创新的立脚点,没有坚定的自信心,创新思维能力再强,也很难作出创新。高尔基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只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时,才会采取相应的态度去争取,从而作出创新。,教师营造民主开放、宽松平等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通过评价,师生之间,产生心灵世界的强烈共鸣,产生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火花,产生对学生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七)、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

教师如果没有创造能力或者创新精神缺少,而又不懂如何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那么,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学校要优化教师队伍。通过优化教师队伍,选择好学科带头人,使那些能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在该学科的某一或几个领域中有突出成就,而又能掌握整个学科发展方向,从而一个带动几个、十几个人向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才发展。

教师要放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一定程度地独立作出决定,并为自己的选择

负责;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寻找工具以及寻找什么样合适工具去猎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去实现知识创新,发挥创造意识。

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教学策略,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断创新,给学生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就能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

【参考文献】:

1、尹亮亮.浅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

2、郭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型教师[J].教育探索,2006(3)

3、周志平,尹丽娟,王升,曹雪梅,陈兰新.科研、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2)

第四篇:青少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青少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青少年成长的内在需要。因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继承者,不仅要学会学习激增的知识,还要学会革新创造、开拓前进,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发展,才能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担。因此,有意识的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第五篇: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来支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那么作为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的抉择、时代的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毫无疑问,21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度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努力塑造各自在21世纪的形象。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

二、培养科学意识,训练思维方式(一)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我们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二)培养科学意识

1.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科技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极好途径。科技活动非常清晰地反映出物质和精神、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青少年会从实践活动中懂得:物质是世界的本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同时,会从活动实践中懂得事物是有客观规律的,按规律办才能成功。教师在引导青少年认识世界本质的同时进行无神论教育,分析各种迷信及宗教的本质,认清无神论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形成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技活动中,联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联系现代化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要等对青少年进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教育是很有说服力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的观念

结合科技活动,让青少年感受科技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认识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引导他们关注科技新成就,关心 21世纪中国的发展,明确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自学性和积极性。

3.科学的兴趣和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青少年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但是这种理想不仅仅是专业理想、职业理想的教育,也包括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4.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是现代意识产生的基础。关于人的现代意识与现代素质,国际上研究颇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求变化,敢于创新与改革;重知识,尽可能地取知识;守时,准时,时间观念强;工作讲效率;讲民主,思路开阔,大脑开放;有自信,讲信用,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负责;相互了解,尊重

他人与自尊,善于与人合作;计划性强,办事讲程序等。教师要重视在现代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现代意识,造就现代人。(三)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思维秩序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角度。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思维方式。1.开发人脑的整体功能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网络分别以不同方式反映事物,左脑用逻辑思维、线性思维方式,主要集中在显意识功能上;右脑用形象思维,面向思维方式,主要集中在潜意识功能上。人脑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其中右脑功能和脑的整体功能开发尤为不足,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原来由人来进行的大量记忆性,技能性和事务性的工作,都将日益为计算机所代替,而计算机尚不能代替的那些思维能力则需开发。有的科学家提出了“右脑革命”的口号,倡导要着眼于大脑潜能的开发,注意在继续发掘左脑功能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人脑的整体功能开发上,即不但着眼于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要特别重视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青少年正处于人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脑潜能的开发。实践证明:科技活动对于开发青少年脑的整体功能有着特殊作用。2.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或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辐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又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3.培养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现代科技革命孕育出了新的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①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系统思考。现代科学革命要求人们将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以系统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是系统论的基本观点;②定性化和定量化相统一的精确思考。事物的质和量是统一的,真正的精确思考问题的方式乃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恰当地结合起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的定性分析;③现实分析与未来预测相统一的价值的思考。发明创造活动是与现代科技革命相适应的,它会帮助青少年逐步确立以上新的思维方式。

三、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1.传统科技活动的继承与创新

长期以来,青少年科技活动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早已形成了传统,在新形势下,我们仍开展这些活动,并不断赋予其新内容。如“三模一电”(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及无线电)活动,这些传统的科技活动,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科技素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天,我们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不断引进新的内容,如现代航空、航海知识、现代车辆设计特点,以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介绍等。2.具有时代特色活动的开展

同时,也应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如电脑培训可以促进青少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3.基础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学习基础科学知识,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是开展发明创造活动的目的之一。青少年所学各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教师应适当引导青少年,使他们能够发现并运用这些知识点,为发明创造活动服务。

开展发明创造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个人的科技活动,社团的科技活动等具体形式;又可以是访问、考察、撰写调查报告;发明、创造、写小论文;观察、实验、搞对比;为展览、搞竞赛;开展“科技月”、“科技周”活动等等。

总之,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要考社会、家长、学校齐努力,相信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会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做合格的跨世纪人才。

下载物理学科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学科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Review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姓名华涂兵 学号130310432......

    作为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四思想品德“科教兴国战略”部分练习题 一、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奖科学家?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奖科学家,有利弘扬科学精神,发展......

    关于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

    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实践研究计划

    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实践研究计划 本学期,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我将主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市中办中心小学 2010.07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 研究报告 市中办中心小学 一、课题......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1、福特在设计捷豹牌汽车时,拆看了50多种品牌的汽车,这个例子恰好说明应向()学习(B) A.供应商 B.竞争对手 C.销售商 D.科研机构 2、在组织战略管理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组织整体战略......

    语文学科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

    “语文学科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 陈梅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全新的知识经济大门正向我们敞开,面对这一形势,对创新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培养便引起了世界范......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想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转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