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意设计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创意设计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李迎凤
【摘要】: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无污染、高附加值、数字化、科技化等特点,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目前,创意产业已经在全球诸多国家受到追捧取得了迅猛发展,并逐步成为各国支柱型产业之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我国,创意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延续丰富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保护我国的环境、节约国家资源、传承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研究设计在助力创意产业发展、帮助创意产业的产业化和提升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价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创意产业文化艺术设计产业化运行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524
【目录】:
摘要3-4Abstract4-6绪论6-131.研究背景6-92.国内外发展及研究概况9-113.目前存在的问题11-124.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12-13第一章 基本概念诠释13-191.创意132.创意设计13-143.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特点14-174.产业化与产业链17-19第二章 创意设计与产业化19-251.创意设计的类型192.创意产业化的路径19-223.创意设计产业链的拓展22-25第三章 创意设计产业化发展方法25-341.创意设计产业化方法25-282.创意产业链市场运作方法28-34第四章 产业化实际案例分析34-411.美国 Material Resource Center 的创意产业化运作案例34-362.创意产业园的产业化运作案例36-383.农作物废弃物秸秆材料产业化运作案例38-41结论41-42参考文献42-43致谢43
第二篇:公益广告创意设计研究
公益广告创意设计研究
重庆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艺术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公益”已经成为现代物质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并直接受益的活动.公益广告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弘扬民族精神、环境保护、社会伦理道德、公共秩序、社会热点问题等等,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帮助人类进行全面的道德建设,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而公益广告作为公益事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民族与生俱来的心理积淀,是表达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哲学,艺术,文学作品,民俗风情等都为现代中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广告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公益广告的创作中,采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手法,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公益;精神;传播;思想
一、绪论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公益广告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做,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公益广告的资助,或完全由它们办理。它们在做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借此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理念。这些都是由公益广告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使公益广告能很好的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之一[1]。
二、公益广告的发展
1.公益广告的起源
现代公益广告产生于4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一种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宣传工具,同时也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的出现,这便是最初的公益广告。
50年代,为防止森林火灾制作的“冒烟熊”公益广告播出,40余年来,已成为森林防火的象征,使美国森林火灾在林区人口增加10倍的情况下,减少了一半。2.6万英亩的森林免遭损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美元[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事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自1987年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开播以来,一批以热爱祖国、关爱环境、尊老爱幼为题材的公益广告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1996年9月至10月,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各地围绕“中华好风尚”这一主题,集中发布了一批歌颂中华好风尚的公益广告,从而把我国公益广告事业推向高潮。此后,又有“自强创辉煌”等主题公益广告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2公益广告的发展
公益广告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它的出现。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资源问题,公益广告本着一种宣传、启示、教育和规劝的意图应运而生,并在日后逐渐传入欧洲、亚洲,再慢慢传遍全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传到中国时已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贵州电视台首次映出的“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揭开了我国公益广告的序幕[3]。但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做做停停、时断时续、愿做就做应付差使的状况,除了以能引起全国震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为素材制作的公益广告短时间内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其他公益广告基本不被重视。这让中国的公益广告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广告发布的限制影响
由于中国的公益广告发布是政府指令、媒体制作发布。因此媒体对此并不热衷,只是把其当做任务去完成。态度比较散漫不认真,随意分散,勉强应付了事。媒体必须改变器现在对公益广告的态度,认识到它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它对于媒体的利与义。发布公益广告不仅能为媒体带来好的名声,紧随其后的就是观众对媒体的信任,最终还是会给媒体带来其应得的和意想不到的回报。
(2)企业的热衷度缺乏
由于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还比较淡薄。他们认为公益广告属于非营利性广告,投资它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因此大多数企业宁愿出资多投一些商业广告为企业产品多做一些宣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目光浅短的认识和做法。公益广告虽然不能为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但其为企业带来的无形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现在的企业拼的不是广告的量的多少,而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而投资公益广告为企业带来的消费者们的好感和信任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资金的限制
由于公益广告的制作是需要经济支持的,一些重大的、优秀的广告制作更需要大的经济投入。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未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还没有一个专门非赢利机构负责组织、策划、创意公益广告,同时也缺乏借鉴、运用商业广告的传播技巧来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方法。这是一个不可逾越门槛只有完善公益广告的一系列的系统才能带动公益事业的进步。解决资金问题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也是当务之。
3公益广告的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在享受这些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很多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地理解为发展过程,而经济发展过程又被理解为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数量的增长过程。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了社会全经济的增长;把现代建设事业片面理解为仅仅是经济建设事业;把现代化过程只看成是经济面发展的综合效益;还有的经济项目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短暂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像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能源日趋紧张等等,这些问题正在威胁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质量。
政府已经意识到并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提出并提倡在全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倡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生态文明”、“绿色消费”等理念,从宏观上引导社会向着文明、民主、富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公益广告无疑应该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规范社会行为、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宣传教育形式。
企业出于对自身社会生存的考虑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种全新的企业理念产生了:企业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企业应对社会负责。基于这种理念,企业界现在非常重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态危机、社会热点等问题。企业观念的转变对以后的公益广告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变革。
面对新的发展浪潮也要求广告业自身进行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从过去单一的商业广告中走出来,大力发展公益广告,大众传媒和广告人应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全新的文明观念,疏导社会文化心理,建设新的伦理道德规范,以帮助社会全体成员在形成共同拥有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4]。
三、公益广告的现状
尽管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公益广告事业仍有相当的距离,但是经过十几年来的努力,现代公益广告在我国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公益广告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并吸引了一批单位来支持、参与公益广告事业。
1.现阶段我国公益广告的特征(1)公益性
公益广告的最显著特征是公益性而非商业性。公益广告是纯粹的“公益服务广告”,其中不应含有任何商业目的。公益广告虽然也是在从事一种诱导性传播,但是其广告信息均围绕公众利益,而不是广告主利益。
(2)义务性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主的行为,反映其强烈的义务性。公益广告内容与广告主商业利益无直接关系,但还要投资制作,体现处投资者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感。无论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还是企业,都是在一种崇高的使命感驱使下,策划、出资制作了相关内容的公益广告。如最近电视上经常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妈妈为女儿讲故事哄她睡觉,以为女儿睡着了,便轻轻地关上门出去了,转到下个镜头是妈妈为她的母亲洗脚,老人的眼中流露出慈祥和怜爱的目光说,“你也累了,该歇歇了。”妈妈说:“不累。”这一切正好被没睡着的女儿偷偷看到,当妈妈为老人洗完脚,进女儿房间的时候,女儿不在床上,妈妈回头一看,女儿很吃力地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洗脚。” 广告的结尾打出某制药厂的字幕,证明其广告主是一家商业企业。在当代社会的公益广告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公益广告的义务性。
(3)社会性
公益广告的主题及公益广告所产生的效益带有显著的社会性。公益广告的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通过广告以鲜明的立场、健康的方式实现正确导向。它解决的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通过社会的倡导或警示产生效益。公益广告从主题内容和传播效果看,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如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在每周日播出的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中,由于播出时间基本上在深夜,所以在播出之前都会提示观众“夜深了,为了他人的睡眠,请您将音量调小。”
(4)大众性
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是最广泛的社会公众,广告受众具有大众性。公益广告从性质上讲是公众服务类广告;从内容上讲是社会性题材广告;从目标上讲是宣传教育类广告。这一切都决定了公益广告具有最大的受众面,公益广告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
(5)观念性
公益广告在内容上不是介绍商品,也不是宣传企业,而是传播事关社会公众直接利益的一种观念,这种非关商品、非关企业个体而关注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性广告,成为公益广告的又一特征。公益广告信息传播的观念,或是告知一个与全民福利有关的讯息,如“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我们的眼泪。请珍惜水资源”;或是传达一个助人、健康的活动,如“助人乃快乐之根本”;或是传播一个政令、共识、理念,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或是教导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围绕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
(6)教育性
公益广告以广告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社会公众产生教育目的,负有教育使命。公益广告诉求方式丰富多样,以其社会性的主题,表现在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里,寓宣传教育于情理之中,以倡导、鼓励、规劝、警醒甚至批评等方式引起共鸣,达到一般政治教育所不及的社会效应。
四、公益广告创意
如何让公众感到有趣、好奇、轻松、耐看,从而巧妙地使公众发自内心地接受,是制作者的首要课题。比如“节约用电,出门关灯”,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广告人是如何做的。一组动画画面,一对夫妇吵得天翻地覆,丈夫不堪忍受,收拾衣物离家出走。妻子如梦方醒,抱着几个孩子失声痛哭。不一会儿房门突然开了,丈夫出现在门口。丈夫回来了!妻儿正欲破涕为笑,哪知丈夫手一伸,啪地把墙上的开关关掉,摔门扬长而去。房内顿时一片漆黑。出现字幕:节约用电,人走灯灭。这就是创意,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结局。
比起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在创意上相对自由一些,因为商业广告必受到广告主的制约。而公益广告只需符合本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受制约较小,创作者有更大发挥余地。
一个好的公益广告创意,大致应具备以下特点: 1.深刻揭示本质,透彻剖析事理
中央电视台曾播过一条警告吸烟危害生命的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中,在醒目的位置上显出“吸烟”两个大字,背景上是吸烟危及健康的组合画面,“烟”字半边的“火”将一支香烟点燃后熊熊地燃烧着,烧出了一连串惊人的数字:
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所引起的死亡人数达300万人,占全年死亡人数的5%;世界上每10秒就有1人因吸烟而丧命;
我国15岁以上男性吸烟率平均为61%;„„ 深沉的画外音进一步作了本质的揭示:
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一组惊人的数字,一句振聋发聩的警告,从本质上道出了吸烟的危害,让人们看后胆战心惊,利害自明,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警示效果。
一个好广告创意是智慧的结晶,它会使公益广告的警示教化效果倍增。
2.高度艺术浓缩,巧妙含蓄比喻
公益广告必须紧凑简短,不容拖泥带水。而对其宣传效果却要求虽短犹精,情真味浓。这就要求把告诉人们的东西高度浓缩于耀眼的一瞬间。
山东省1997的一条获奖公益广告就堪称令人难忘的佳作。广告一开始,一枝苹果花充满屏幕,繁花凋谢后,绿叶枝头结出一个苹果,越长越大,长成一个硕大鲜美的苹果。果实隐去,又结出两只小苹果,果实再隐去,又结出四个小苹果„„,几经隐显,果实累累的枝头上全是瘦小的残次果。这时,不堪重负的苹果枝“咔嚓”一声被压断——画面定格。远处传来一声意蕴深厚的画外音:人类也要控制自己[5]。
艺术的浓缩,比喻的精巧,可以十倍地缩短时间和篇幅,可以百倍地增加感染力与说服力。
3.适度地夸张,精辟地警策
好的广告创意离不开精妙的比喻,更离不开适度而准确的夸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在直言相告国民“中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后,接着不无夸张地警告人们:如果肆无忌惮的破坏水资源,我们最后看到的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画面上,一滴晶莹的泪水从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中滴落。让人闻言慑服,触目惊心,实在是警世箴言,点睛妙笔。
常看公益广告,总感到创意风格各异,各有各的妙处:有直言相告,启迪心智的;有妙喻惊人,针贬时弊的;有措辞警策,发人深思的;还有画龙点睛,让人茅塞顿开的„„总之,一条创意绝妙的电视公益广告,总会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电视手段充分体现其创意效果,以求产生最好社会效益,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看创意好的公益广告是一种艺术享受。
公益广告事业,不仅仅是政府行为,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如果更多的企业家能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地参与,我国未来的公益广告事业定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五、公益广告创意形式
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手段与社会观念的劝导方式之一。与教育、宗教、游行等方式,宣传、公告、新闻等工具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传播功效。这是由公益广告隶属于广告范畴的要求所决定的,即既要传达明确的信息,又要通过富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从而减少了人们信息接受防线的警戒,能使人们主动地参与沟通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一般的宣传、公告相比,它具有更高的传播境界。
公益广告需要创意,是为了让社会公众更情愿地接受发讯者的意图。一般地,当某样东西是你的迫切需要时,你只要知道信息就可以了,并不十分在意被告知的方式。而对社会观念、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如果传达缺乏情感共鸣的切入点。缺乏震撼力时。人们对公益信息不是视而不见,就是熟视无睹。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公益广告的创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距离。尽管如此,其间也不乏一些好的作品。如《北京日报》的“一条大河曾经波浪宽”用文字添补的方式在印刷体和书写体之间造成幽默对比,于轻松的微笑之间使受者感到观念的沉重。香港曾推出一幅宣传环境卫生的招贴广告。画面是风景优美的海湾照片。这则广告画面上并没有诸如“请勿乱扔果皮纸屑”、“请勿随地吐痰”以及“吐痰罚款”之类的广告语。而只是在画面的天空中画了一双深邃的眼睛,明亮传神。仿佛注视着天空下的每一个人。以此表明清洁与健康与每个公民都有着密切联系[6]。这幅广告的表现手法颇与众不同。妙在没有直白、含义蕴藏。使人在欣赏深思中得到警醒。
六、公益广告发展路线
回顾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历史,其从量到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都是以人们对公益广告重要性的认识为前提的。既然公益广告是公益事业,就不应仅仅是政府行为,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未来公益广告的更好发展,首先还要依赖于社会各界对公益广告作用认识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公益广告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促使人们明辨是非,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种有效形式。公益广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遵循以下路线大力发展:
1.是增强文化色彩,提高艺术性,不断推出“精品”
目前,我国公益广告业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制作流于简单化、程式化,缺乏文化色彩和感染力。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应积极开拓广告内容,其内容既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应涵盖竞争、创新、效率等时代性方面,以此把公益广告引向更深的思想文化层次。另一方面,在制作上要执行较高的标准,应精益求精,严格把关,赋予较高的文化色彩和品味。对广告制作的各个环节,如语言、画面、声响和整体意境等都应高标准、严要求。
2.是明确受众对象
以公益广告的定义出发,社会效益应是其首要的追求,其诉求主题应是公益性的、慈善性的、服务性的,其目的是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这一点已是无可置疑的。公益广告面对整个社会,它的服务对象是公众,受公众监督,要对公众负责。作为向整个社会呼吁的公益广告,因每一则广告的切入点不同,它的广告主题、广告内容、广告诉求点也不同,所以它应该是针对着某一相关群体受众而言的,对这一相关群体的受众有着直接的影响力。不能因为强调了它的公众性而忽略了它对某种问题、某种现象的针对性,只有加强公益广告的针对性,才会使公益广告对社会诸多问题切入准确、渗透力强。如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心声要用心去聆听(老人篇、学生篇)》,其主题使唤起全社会对老人、孩子的理解和关爱,广告对象是十分明显的,所切入的社会热点也是十分明了的[7]。正是依靠这一相关群体受众的感悟,才能波及整个社会的感悟,才能达到社会共同利益的目的。因此,公益广告的创作也应遵循一般广告的基本规律,要有明确的目的及广告对象,在强调公益广告的社会性和公众性时,同时注意广告对象的特定性。
3.加强规范,提供优惠政策,为公益广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公益广告要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一方面广告管理部门应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如规定媒介公益广告的投放应达到一定比例;另一方面,应出台公益广告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积极调动广告制作部门、媒介等的积极性。对街头公益广告的制作,应由政府部门积极承担起来,并鼓励企业、商家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另外,有关部门每年都应组织公益广告的评比,对优秀作品予以厚奖。通过以上路线的指引,使我国的公益广告不断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东进.现代广告一原理与探索[M3.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377,379.[2] 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189·195.[3] 李友萍.现代公益广告的创作及发展分析.中国期刊网,2001.[4] 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中国物价出版社,19O,191.[5] 宗德宏.中国广告徘徊在世纪之门[M].改革出版社.1998:285.[6] 赵馨.让公益广告褪奇装[J].现代广告杂志,2002,(7).[7] 程士安,陈文轩.对我国公益广告现状的一点思考.中国期刊网,1997.
第三篇: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张锦林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研究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近年来,我市把草食畜牧、茶叶、蔬(野)菜、马铃薯、经济林果、中药材作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生产基地建设情况
马铃薯基地。目前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00万粒,建有原种扩繁生产基地800亩,一、二级良种扩繁基地40000亩,专用薯生产基地2500亩,建成四格乡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项目建设一个。畜牧基地。全市建成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户)824个,建成年出栏1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户)423个,建成年出栏3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978个,建成年出栏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鸡场(户)135个,建成饲养量500羽以上的蛋鸡场(户)68个。蔬菜基地。从2008年开始,建立蔬菜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三年时间新增商品蔬菜基地6万亩。茶叶基地。去冬今春以来,完成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917万亩。果树基地。全市水果栽培面积5.8万亩,主要有柑桔、桃、梨、苹果、樱桃、李、葡萄、杨梅、猕猴桃、枇杷、草莓、杏、柿等,总产量2.16万吨,产值3100万元。干果类果树面积约14万亩,产量达3113吨,产值4980万元。中药材基地。六盘水市栽培中药材14.8万亩。主要药材种植品种有杜仲、生姜、半夏、板兰根、喜树、天麻、金银花、瓜蒌、川续断、黄柏、鱼腥草、厚朴、银杏、塔拉、黄栀子、红豆杉等。
(二)合作组织建设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全市在农业部门备案登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293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40个,占专业合作组织总数的47.8%;各类专业技术协会150个,占51.2%,其它合作经济组织3个,占1%。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产总额达1071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585万元,全市入社(会)员人数20896户,带动农户51996户。
(三)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1个,主要涉及食品加工、林特产品加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种养业开发及药业等多个领域。其中1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企业被评选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企业获得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企业。形成资
产总额5.2亿元,固定资产2.68亿元,销售收入2.65亿元,带动农户15.8万户。全市有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3家,1000万元以上的8家,500万元以上的21家,500万元以下的30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对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本质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产业化工作当作农业现代化的一般性工作看待,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二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和一般工业企业等同看待,认为只要用一般的市场法则进行指导和搞好服务即可,不落实也不制定优惠政策。
(二)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我市重点龙头企业普遍起步慢,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同境外大企业抗衡,在与大企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还没有,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只有3家。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通过无公害基地农产品认定的只有27万亩,不到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十分之一。
(三)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由于企业本身投入能力有限,经验缺乏,加之“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不健全,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较松散,多为简单的买卖关系,缺乏订单、缺乏约束,尚未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导致企业引导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全市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多为口头协 议、一般协议,很少实行订单生产。
(四)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扶持力度小。2005年—2010年,市级财政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70万元,年均投入仅34万元。对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尤如杯水车薪,难以体现财政资金对龙头企业、协会的发展应有的推动作用。与周边市(州、地)相比,我市的财政扶持明显偏少,贵阳市同期投入2.1亿元,即使财力不如我们的毕节地区也是800多万元。
(五)龙头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一直是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老大难问题。当前,龙头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十分有限。一方面农业以生俱来的高风险难以达到金融部门和一般商业性担保公司的信贷和担保要求;另一方面,我市的绝大多数重点龙头企业都没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规模小,品种单一,固定资产少,根本无法对所需资金进行自我担保。不少市场前景好,带动农户广的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少数还有倒闭的可能。全市39家企业中信用等级无AAA级,部份为A级,大部份无力贷款。
(六)发展环境不宽松,服务意识不强。一是企业用地难。企业建设用地难问题普遍存在。如,钟山区由于市区内城市建设规划原因,境内11家龙头企业当前面临厂房搬迁问题。按照企业建设用地规划,建设规划部门已在区石桥工业区划出建设用地区域供企业建设用地,多数企业已按要求办理了相关登记手续,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落实到位,影响企业新厂建设。二是供电不稳定,电费标准高。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单位用电容量不大,但费用标准高,均为工业电价;一些企业生产用电不时发生停电现象,严重影响企业加工生产。例如,水城县天瑞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加工生产期间时有发生停电情况,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时限短的鲜活半成品报废。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十二五”是我市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引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目标考核管理力度。建议成立六盘水市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局、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烟草局、市气象局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马铃薯产业办、蔬菜产业办、茶叶产业办、猕猴桃产业办、畜牧产业办、油茶产业办、核桃产业办、中药材产业办。每个产业办设置为副县级机构,设主任1名,由相关委(局)明确一名副职兼任;设副主任(副县级)1名,负责日常工作,实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套人马”具体抓实施。
(二)扩大规模,建好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料基地建设要与培育龙头企业和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运输通信、农业机械等基地设施建设。要在巩固现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全市的自然、生态资源特点,引导资金、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进行配置,逐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重点发展脱毒马铃薯基地、万头优质肉牛和肉羊基地、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名优茶叶基地、精品干鲜果基地、优质烤烟基地。
(三)积极扶持,加大投入。一是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原料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设备改造、贷款贴息、市场建设、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重点支持产权明晰,基础管理规范,市场前景看好的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组织企业、协会开展培训、考察、宣传、参加各种省内外展销会、博览会等。三是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要立足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实际,切实加大信贷力度,大力支持特色优质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技改创新、新产品研发等。对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其开户行要根据企业的资金实力、经营管理能力、实际经营效益及发展前景,优先授予一定的信用贷款额度。
(四)发展加工,壮大企业。以发展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以扶持壮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构筑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突出发展以马铃薯、大米、玉米、荞麦为主和以菜籽为主的粮油精深加工;突出发展以猪、牛、羊、鸡为主的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突出发展以生姜、辣椒、萝卜为主的蔬菜精深加工,推广净菜上市;突出发展以水果保鲜、储藏、加工和名优茶、有机茶、保健茶开发为主的果茶加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大企业落户我市,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兴办企业,争当农业产业化龙头。要鼓励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它们与农户关系密切的优势,积极创办龙头企业。要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农业资源入股,通过多种形式兴办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租赁等形式改制扩大规模,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带动力。
(五)做好服务,政策优惠。对于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所需土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土地管理规定,优先规划,优先安排,简化用地审批手续。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凡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麻类、糖类、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项目以及林木和培育和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即直接从事种植、饲养的专业用地,不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场地和生活办公用地)免缴土地使用税;对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订立的以上几个方面合同、农牧业保险合同免征印花税。三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占用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其它农用地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龙头企业加强节约用水、计划用水、采取节水措施的,按低限减半征收水资源费。龙头企业用电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的、符合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现代化或专业化种养业项目,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
(六)依靠科技,创建园区。把科技创新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快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应用普及的力度,每个重点农业特色产业都要有技术依托单位。构建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形成应用一批、储备一批、研制开发一批的创新发展机制。农业科技体制方面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带职、带薪、带项目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领办龙头企业,承包科技推广和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及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等;也可以以资金、技术、管理等形式入股,与企业或农户同担风险,共享成果。围绕我市的特色农业生产,在六枝特区的郎岱、陇脚、木岗,盘县的板桥、保田,水城县的蟠龙、米箩,钟山区的大河等乡镇重点实施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的高科技农业项目,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形成一批集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品比试验和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七)加强宣传,改善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大对我市各龙头企业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产品的信誉度,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注重整合我市马铃薯、茶叶、生姜、苦荞,中草药,蔬菜,银杏,折耳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增加对品牌产品的宣传投入,塑造品牌形象,打响知名品牌。要善于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提高公众对我市农产品品牌形象的认
知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强农业品牌。编辑:李艾秋
第四篇: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发展研究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 要: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信息为主导形形色色的行业发展起来,人力资源是知识的主体,负责知识的创造与运用。整个社会范围内加强了人才教育与培养力度,人力资源管理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力资源服务也逐渐融入市场经济大潮中,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满意,创造更加丰硕的经济利润,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沛县人力资源服务展开讨论,分析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人力资源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发展;研究
社会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力量做支撑,特别是人才力量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知识资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力资源水平及其服务质量。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不断发展,为社会、为国家、为企业及时有效地供应了一大批人才力量和技术资源,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日益走向科学、正规的轨道。所以,促进人力资源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势头,确保同其他经济团体的有机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个经济团体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都是人力资源力量,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人才所创造的知识和技术的支持,所以,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将这种服务纳入市场经济中,使其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1.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是确保新时期人力资源深入开发的有效途径
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都在经历着现代化改革,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体制使得人力也作为一种资源被纳入市场中,人才资源日益朝着市场化配置方向发展,而且这种配置也在经历着巨大变化。第一,服务范围日益扩大,服务工作趋向多元化。作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仅要为各大用人单位提供服务,同时也需要向广大的求职者服务。第二,服务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全面。一方面要对用人单位负责,为其优选合格的人才,提供客观、真实的人力资源信息以及合理的人才评价,即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及时向社会公布招聘信息;另一方面,对求职者方面也要提供细致、周到的求职服务,这其中不单单局限于求职信息的提供,更重要的是要对各行各业的求职者进行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使他们更加适应岗位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积极规范就业市场秩序,调节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关系等。第三,服务水平的需求逐步提高。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得更多的企业和工作人员陷入了飘摇的境地,企业经济效益波动起伏,思贤若渴;个人工作与收入不稳定渴求新的工作环境等因素都加剧了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要想满足企业与个人的需求,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掌握高科技的现代办公工具,完善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扩大办公场地,确保能够开展人才培训与交流服务,用高质量的服务、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来实现对企业与个人的服务。
例如,沛县每年新增企业上百家,而且各个已经成立并持续经营的企业也在经受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流动问题,就本单位行政许可的40余家劳务派遣企业,近几年派遣员工年平均流动率达到40%,员工频繁的流动加剧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对于新的人力资源的储备与开发急需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组织或机构做支撑。
基于人力资源市场以上的客观事实,预示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必须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达到对人力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形成一个规范、健全的人力资源服务系统。
2.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是促进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有效途径
任何一个用人企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拥有一套健全的人才结构,各个岗位负责人都需要达到合格标准,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要想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的标准就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支撑,为其提供充足的人才供应,加快企业各岗位人员的优胜劣汰,为企业提高全面、系统、规范的人力资源服务,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这样才能解除传统“因人设岗”的用人理念的弊端,不断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使企业各岗位人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支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力量。
二、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发展有效途径
1.转变思想、勇敢实践
沛县各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积极转变思想,勇敢实践,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的人才结构以及人才需求尽可能多地开辟人才渠道。例如,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本着公平公正、优胜劣汰的原则来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根据岗位特征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确保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人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充分选拔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优秀人员,实行人才资源的市场化优化配置,同时在工资待遇分配方面也要本着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思想,人才价格需要同其所创造的价值保持一致,根据人才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以及创造的价值的多少来决定工资分配与待遇条件,实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运作,确保人才资源创造性的发挥。
2.加快体制革新,实行市场化服务与就业服务同步进展
国家财务机构以及地方财务部门要加大对劳动就业机构的服务力度,促进其朝着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发展,创建相对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制。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本着“经营与办事相分离”的原则,利用市场经济理念来经营人力资源服务,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来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优秀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该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体制改革力度,将公共就业服务同市场竞争服务区分开来,前者的工作体现在向整个社会供应人事方面的公共服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应该完善人事档案、人力资源信息的整理与公布,为大学生或者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服务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同时也应该根据客观形势,比如企业的人才结构需求等来科学规划人才市场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市场化服务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培训等等,要改变这一服务模式,而是同企业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直接向企业提供人才资源的方式来融入市场经济环境,使自身成为一支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力量。
3.积极引导,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转型
要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朝着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可以改革经营体制、更新管理制度与组织模式,增加服务种类等来提高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制定科学的、权威的服务标准,逐步拓展这种标准的影响规模,使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业都朝着统一的标准迈进,以此来规范服务业务。对于那些尚未达到统一标准的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实行自律制度进行影响与带动,例如,制定并落实服务承诺与规范,拟定公约章程等。同时,也要加强同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交流,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制度与经营理念,加快同其合作的步伐,以此来促进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业经营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使人力资源服务更加规范、专业、科学。
4.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仍然是需要一批合格的人才队伍与人力资源力量做支撑,企业要利用多种方式、多途径地吸收与培养人才力量,使其成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发展的一大力量,人才要具备合格的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要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此来促进服务业务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无论是个人的生存、企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人才力量的有效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人才力量的供应与服务的行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完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论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D].北京:清华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集,2007.[2]张彦.浅谈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0(19).[3]鞠美悦,毛立新.知识经济时代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产业化浅谈[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杨实俊,王晓红.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第五篇: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我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根据农业部对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调查的标准,全省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522个,固定资产135.11亿元,销售总额426.33亿元,创利税34.14亿元,带动农户299万户,联结基地1014万亩。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560个,占34.5%;中介组织带动型307个,占6.79%;专业市场带动型239个,占5.28%。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农业区划的成果,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大力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全省有60多个县开展了土地流转,面积达340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势头良好,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23万余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大户16万户,经营面积408万亩。全省以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如衢州市每县都形成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品牌的主导产业,全市粮油、生猪、白鹅、水产、柑桔、食用菌、笋竹、名优茶、蔬菜等9个主导产业产值达36.8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0%,农民收入的65%来自主导产业。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各地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不断壮大。据统计,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除杭州灯塔养殖总场外拥有资产15.96亿元,固定资产8.7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交易)31.17亿元,创利1.11亿元,上交税收0.4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7%、21.05%、14.93%、13.98%和10.14%,带动农户14.93万户,建立基地57万多亩。23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资产31.22亿元,固定资产9.9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25.78亿元,创利1.2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15.72%、2.55%和4.96%,带动农户62.64万户,建立基地205.6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开始向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如温州安达集团公司原是一家以加工淡水鱼和海洋低值鱼为主的水产加工企业,近几年向农产品加工方向转移,加工出口毛豆、芋艿、马蹄笋、榨菜、速冻磨菇等5大系列26个品种,迅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农水产品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三)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和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62个(据省工商局统计),年成交368亿元。从城乡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2个,2000年成交210亿元,农村的230个,成交158亿元。全省以销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市场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到9月底,13家市场拥有资产1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和17.6%。1—9月份成交各类农产品371.4万吨,成交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1.4%和33.4%,带动农户54万户,建立基地221.2万亩。有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合作组织得到发展。随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向市场的同时,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到2000年全省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67个,社(会)员数20.18万余个,固定资产5.21亿元,2000年经营服务总收入27.55亿元,纯收益2.42亿元,返还社(会)员收益1.73亿元。省级22家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209万元,入社社员7820个,固定资产6237万元,2000年经营服务性收入6.06亿元,经营纯收入4389万元,返利农户641万元。通过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专业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⒓庸ご⒃说然方谑敌凶晕夜芾怼⒆晕曳窈妥晕曳⒄梗蟠筇岣吡伺┟窠胧谐『团┮瞪淖橹潭取h缦羯叫陆只静敌帷⒘褚岛献魃纭⑸嫌菔懈潜逼咸阎种残帷⒃坪拖嘏┎纷ㄒ岛献魃绲龋馀嵩诖钡嘏┟穹⒄古┮瞪衅鸬搅嘶耐贫饔谩?br>(五)“名牌”战略初见成效。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注重品牌意识,以名牌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优质农产品开发步伐,倡导品牌农业发展,全省已制定600多项农业标准和规范,经报经国家工商局核准的农产品注册商标4874个,有35个农产品制订了省级地方标准,被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的有39个,占全国的1/5强。在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我省共有16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农业名牌产品,列全国名牌数第二,品牌产品名牌效应日趋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去年,我省农副产品出口创汇达26.58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农副产品出口创汇13.89亿美元。
(六)订单农业开始起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经营程度明显提高,企业与农户的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机制有所紧密,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契约、合同方式,采取保护价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我省今年粮食市场化改革之后,订单农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一大新亮点。据统计,全省粮食、经济作物订单面积达到531.3万亩,总量252.75万吨;畜牧业生猪订单184.3万头,家禽订单1670万羽。如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承诺,对全省种植的“双低”油菜籽,按每50公斤到厂价95元保护价收购,并通过乡镇、村经济合作社、农民等多种形式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共发展订单农业基地118万亩,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双低”油菜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难点。
一是总体规模小。经过近年发展,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升,但与其它行业、兄弟省份相比还相对落后,与经济发达省份不相符。受自然资源和生产规模的影响,“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全省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十多家,至今还没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也仅有三家。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科技进步与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随着加入wto日趋临近,农业产业、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省企业如何应对、增强竞争能力应引起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二是加工能力弱。适宜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少,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相对薄弱。以柑桔为例,全省柑桔总产量达200万吨左右,但经过加工的仅17万吨,占7%,与世界柑桔鲜果与加工比例的65∶35相比,差距很大。加工环节薄弱,不仅限制了对初级农产品的消化吸收,同时也造成了农业产业链不长,难以实现拉长销售时间、拓宽销售空间和加工增值。初级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成本高。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主体分散,力量不集中,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份额的知名品牌更少。
三是利益联结松。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处在初级阶段。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3/4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普遍存在订单好下,兑现难问题,纠纷较多,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是政策到位难。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诸多部门,一些地方、部门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认识不足,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现有的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虽好,但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如税收、信贷、绿色通道等,落实起来更加难。二是一些政策本身存在不科学性,如很多扶持政策往往限定特定的对象,忽视面上情况。三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环节税赋过高,粗、精加工标准界定不清,税率设定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本积累,发展进程不快。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产业化组织的实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按照大发展、大提高的思路,着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坚持以发展效益农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扶强扶大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
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建立生产基地,能够带动农户,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要根据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及建立基地情况进行扶持,逐步把目前由政府和部门建的示范基地转变成在政府规划引导下由龙头企业作为运作主体实施的农产品基地。省重点扶持50家带动农户1万户、建立基地面积1万亩以上、与当地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市县要对经营机制好、科技含量高、产品有特色,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二是把培育、催生农业龙头企业与“扶强、扶优、扶大、扶特”结合起来。鼓励国有企业、工商业主、个私经济等多种成份通过多种途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推广万向集团通过控股临安人长久投资开发农业的经验,引导有品牌、有实力的知名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如蛙哈哈、旺旺食品、农夫山泉等。
三是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不同的扶持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要对25个经济欠发达县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每个县扶持1—2家。
四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应对我国加入wto,引导同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商会、协会等途径组建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今年开展以蜂产品、茶叶、出口蔬菜加工经营为主的行业协会试点工作。重点在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要在用人制度、产品品牌、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今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领导轮训一遍。
五是对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每年根据考核评价指标,对建立基地面积大、带动农户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十佳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对确已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取消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是统一规划,加强立项管理。逐步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产销结合、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农村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如台州、衢州、金华的果品市场,庆元、磐安的食用菌市场,舟山、象山、温州的海产品市场,新昌的茶叶市场、嘉兴的仔猪市场等。
二是要扶持市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支持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管理系统,提高交易和管理效率。鼓励探索竞价拍卖、直供配送和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引导优质、有品牌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发挥市场的信息发布窗口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系统,为农民、经营户、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三是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以果菜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窗口,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交易。在加强农业产前、产中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产后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确保居民吃上安全、卫生的农产品。
四是加强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贩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培育,以市场为依托,通过组建农产品贩销户行业协会的途径,提高农产品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贩销大户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以市场为中介,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牵头与大中城市市场建立业务关系等多种途径,扩大当地农产品对外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制定制度,加强规范,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首先要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条件。从我省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会员,会员数一般在5人以上。二是要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三是要有一定的经营基础,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等生产经营和服务要素。
其次要制定示范章程,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组织建设。示范《章程》应包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性质、原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活动范围;会员的资格和会员的权利、义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股金设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方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余分配原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变更、解散、清算等规定。
其三要明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和确认部门,形成统一指导、多部门多形式兴办的格局,改变目前的多部门指导和确认混乱的状况。社团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由民政部门登记,专业合作社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确认后如需开展经营活动,应当允许进行工商登记。
其四要抓紧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办法,通过法规或规章形式,使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议省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除财政支持外,要明确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税收优惠,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输社员的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免缴过路、过桥费。在用地、用水、用电方面要对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优惠。
(四)努力提高产业化科技水平
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以省级五大种子种苗工程为龙头,加大新品种研究开发、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发展名特优新稀农产品。二是要加快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试验和示范的窗口及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逐步把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重点加强省级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机构建设,逐步在全省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逐步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成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生力军,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五是鼓励农技人员、科研单位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重点培训50万户农业专业大户。六是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重点抓好“一库二网”建设,即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农业产业化信息网、农产品市场信息网建设。
(五)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针对我国加入wto的现状,着重发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是进一步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外良种、技术、设备、资金、人才及经营管理经验,吸引国外客商到我省建基地、兴办加工企业,改造和提升我省的传统产业,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二是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产品比例,尽快改进我省加工、贮存、保鲜、包装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出口机制,重点扶持和发展外向型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出口产业。三是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营出口,建立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基地,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有条件的龙头组织到省外和跨国经营,开发农产品原料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通过国际性的农产品展示会、博览会,加大我省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使我省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六)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一是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户与企业之间签订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由企业提供销路,农户按订单发展生产,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最低保护价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二是鼓励和提倡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方向发展。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吸收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形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根据wto的有关规则,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扶持。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1)在保持原有2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资金的基础上,每年有所增加,专项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用于农产品基地、龙头组织培育、农业科技投入等。(2)在省扶贫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重点扶持25个贫困县的农业龙头企业。(3)为解决农产品集中上市问题,延长销售时间,建议对龙头企业兴建冷库进行补助。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1)针对农产品季节性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缺的现状,建议每年召开银企座谈会,由各银行根据农业龙头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确定授信额度。(2)对具备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安排发行债券,优先推荐股票上市。
三是加大用地、用电扶持力度。(1)支持大型出口创汇企业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新办畜牧场用地,视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龙头企业在非基本农田保护内从事水产养殖、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只备案不审批,在签订复垦协议的基础上,免缴土地复垦押金,临时用地土地管理费减半征收。(2)对列入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用地优先安排指标,免交土地出让金。(3)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养殖的生产用电按农用电价计收。(4)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产性用电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同等政策。
四是建立风险基金及组建担保公司。(1)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允许按订单额度的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基金,在税前列支,用于抵御发展订单农业承受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资金来源让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省政府重点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2)鉴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建议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通过政府出一点,企业筹一点,运作公司拿一点组建担保公司,重点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五是开通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社运输本组织主营的农产品,常年开通“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过桥、过隧道费。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对我省生产的柑桔、西瓜、杨梅、草莓等不耐贮存的大宗鲜活农产品,按照上市季节开通“绿色通道”,除防疫检疫外禁止对农产品运销设卡检查收费,确保农产品流通环节畅通。
六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考核。农业产业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度大,涉及部门多。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从上到下,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和职能机构,各地要明确职责,加快落实。要把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目标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对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要进行督查,确保及时落实到位,产生效益。省级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给予奖励。各级要加快制订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特别是县(市)按“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实施办法”的方式,扎扎实实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