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二组名人故事》[范文]
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二组名人故事》
品读探究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2.在品读和探究中学会思考和质疑,掌握朗读和理解的阅读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交流:
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前,你了解哪些名人,了解关于他们的哪些事迹?
一、预习交流
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知道这组课文中讲了哪几位名人?(汇报板书)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
二、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出示问题:
认真读一读《灰雀》,从列宁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和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默读,小组合作交流)
1.从列宁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汇报)
2.出示: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
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这段话中哪些词更能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你能通过读吧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读出来吗?
4.是呀,灰雀如此惹人喜爱,通过列宁的行动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那么在课文中你仅仅知道列宁是个爱护动物的人吗,你还读懂了什么?
5.出示: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从省略号的标注中你知道了什么?列宁也一定知道了是小男孩带走了灰雀,于是,出现了这样几句话,出示:
•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列宁问:“会飞回来?”
• 列宁看着小男孩,又看了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
儿去了?”
6.指名读。
列宁只想对自己说吗,你还想对谁说?列宁,你相信他会飞回来吗?
列宁,你为什么不问小男孩而问灰雀?
是呀,列宁他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7.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小男孩,使小男孩主动送回了灰雀,由此我们知道列宁还是个尊重孩子的人。(板书)
三、反思学法,提升能力
出示:
在《小摄影师》一课中,从高尔基身上你又学到些什么?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完成本课的学习?
1.在高尔基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高尔基又是个怎样的人?在哪里知道的?
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抓住高尔基的动作,语言)
2.出示课文,分角色朗读。
3.这两篇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有哪些共同特点?如果去掉描写列宁和高尔基的动作,神情和语言的句子,看有什么收获?
四、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学习收获,组间评价,教师引导。
2.分享几句名人的智慧。
出示名言: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可攀登。——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背下来,我们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2.检查名言背诵,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会怎么做。
五、延伸作业
1.举一反三,用学到的方法学剩下课文。
2.搜集名人故事
3.拓展阅读:《小英雄雨来》
第二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二组名人故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二组
名人故事》
预习指导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单元课文,学会标记方法,学习认字、识字的方法,掌握识字规律。2﹒学会积累优美句段的方法,学会质疑、提问。
教学重难点:
掌握预习的方法,逐步学会自主汇报、合作交流与质疑。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聪明”,引出: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说,用心记,五官全用,手脑结合,日日用,月月用,人就聪明了。
2﹒学会了聪明的方法,我们就来试一试,看下面一组图片,都有谁?在干什么? 3﹒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你还知道那些名人?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故事”这一单元,去体会名人的优秀品质。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会圈画标记。
1﹒默读《灰雀》和《小摄影师》,边读边标自然段,并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和感兴趣的课文以及优美的句段。
2﹒想办法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可以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3﹒小组内交流字词掌握情况,并请小组长拿起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小组内的成员自学情况。
师巡视并随机指导:识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拼音随文识字;
请教同学、老师;
加、减、换偏旁的方法记住形近字;
利用组词、造句等方法)
同时将小组认为比较容易念错、写错的字卡抽出来准备全班交流。
4﹒集体交流
师出示两课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识字方法,出示巡视时所查生字词:
自由读
小老师领读。
指名读。
小组开火车读。
集思广益记住生字。
分析字形。
偏旁归类。
了解字义。(结合上下文或者工具书)
形近字分析
扩词。
用词造句。
指导书写——藏(范写)、辆(找学生试写)
三、梳理方法,回扣自能。
1﹒回忆所学生字方法。
读课文,标记生字。
用已知分析未知。
用工具书或者课文加深认识。
2.自己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课生字。
3﹒教师当堂检测,评定学习效果。
四、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单元生字词,尝试出几组关于字词训练的测试题,考考小组同学。2﹒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勾画出的句段,争取有所收获。
3﹒搜集关于本单元课文的相关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重点的词语。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二、再读课文,交流勾画句段
1﹒出声读5课课文,注意自己勾画的段落。想一想勾画的原因。如何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方法。
你觉得这部分写了什么?
感觉怎样?
怎样读出来?
谁来评价?
在那个地方应该停顿?那个地方重读?
如何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
言为心声,用心感悟才能用情动人。
3﹒交流读课文的心得。
4﹒小组合作,读自己勾画的段落,组长注意评价。
三、领悟方法,迁移学法。
1﹒小组学习6课。
读、点评、补充。
2﹒深读课文,学习质疑
学贵有疑,针对课文能提出几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并通过读找到答案,才是会学习。默读课文,尝试提几个问题并写在课本上。如果不会客参照课后问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选择最好的问题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交流收获,评价各自表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后面写上喜欢的原因。
2﹒搜集列宁、高尔基等名人的相关资料,推荐阅读《童年》。
第三篇:2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 汪利编写br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 冯学敏指导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在《语文》课本上安排了4篇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安排了8篇课文:《“神童”的秘诀》《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爱迪生》《我们心连心》《蔡文姬学琴》《毕加索与和平鸽》《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其中,《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神童”的秘诀》记叙了李四光、宋庆龄和陈毅小时候的故事,《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表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位伟人的平民情怀,《爱迪生》《蔡文姬学琴》分别记叙了爱迪生和蔡文姬刻苦钻研的故事,《我们心连心》《一心为民的孔繁森》表现了郑成功和孔繁森两位不同时期人物所共有的爱国爱民精神,《毕加索与和平鸽》表现了毕加索对和平的向往。以上12篇课文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名人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精神的鼓舞。由于多数名人故事记叙的都是他们身上的平凡小事,人物显得平易亲切,感觉就生活在我们当中。相信这众多名人中,总有一个人,总有一种心灵或一个故事能触动学生心灵,给学生播下智慧的种子,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同步阅读》8篇课文的处理上,调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课堂上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文:《“神童”的秘诀》《爱迪生》《我们心连心》《一心为人民的孔繁森》„„
【教学重点】
1.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名人──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课件出示),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读书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题回顾
1.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课件出示)。这些名人们到底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特点呢?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
2.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名人故事”。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名人的哪些事呢?这些名人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谁来简单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出示课文题目和课文主题。)
《灰雀》──宽容;《小摄影师》──关爱;
《奇怪的大石头》──执着;《我不能失信》──守信。
【设计理念:本环节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三、阅读概览
1.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而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有四篇以名人故事为主题的文章。他们分别是──《“神童”的秘诀》《爱迪生》《我们心连心》《一心为人民的孔繁森》。
2.师: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我想知道大家是怎么阅读的,能把你们的阅读方法告诉我们吗?【学生说,老师板书阅读方法:勾画,批注,讨论„„】
3.师:能将课内学到的这些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非常好!老师还在课前给大家发了同步浏览表,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填写的《同步浏览表》,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附:阅读浏览表 课文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优美的句段
体会或问题
《“神童”的秘诀》
讲述了陈毅小时候勤奋学习的故事。
《爱迪生》
讲述了爱迪生在实验过程中顽强地克服了重重困难。
《我们心连心》
讲述了郑成功一行收复台湾后与台湾老乡互赠礼物的故事。
《一心为民的孔繁森》
崔亚敏
唐树民
讲述了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设计理念:学生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课外自主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并作好批注,填写“阅读浏览表”,以便于学生在课外阅读更有计划,同时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针对不同的年级,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4.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名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神童”的秘诀》──勤奋《爱迪生》──坚持
《一心为民的孔繁森》──爱民《我们心连心》──爱国
5.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包含名人故事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宽容、关爱、执着、守信、勤奋、坚持、爱国、爱民”。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设计理念: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对《同步阅读》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更好地体现单元主题。】
四、片段分享
1.在《同步阅读》教材的四篇文章中,哪些段落或句子最打动你呢?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打动了你。老师提个要求,在我们交流之前,请你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便于大家能迅速找到。
(设计举例:在《一心为民的孔繁森》一文中“一次,有位七十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浓的痰堵住了喉咙,生命垂危。在没有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孔繁森就用听诊器的胶管,亲口将老人的痰一点一点地吸出来,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预设学生的自我感悟。生1:作为副市长的孔繁森,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亲自用胶管为老人吸痰液,这让我非常感动;生2:我还有补充,作为副市长,他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急群众之所急,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3:在孔繁森心中,群众就是他的亲人,他为了自己的亲人,不计代价,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设计理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学生交流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聆听者,引导学生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精彩赏析
大家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之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一些什么疑惑呢?
(一)《爱迪生》
1.我感到很疑惑的是,爱迪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和危险,作为我们常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是爱迪生没有,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预设生1:我认为是他对科学的热爱让他能坚持下来。第一自然段中这样写到:“他是美国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一些瓶子罐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只上过三个月学的爱迪生来说,学习基础并不好,再加上家庭贫穷,可想而知,他要坚持实验该面临多大的阻力,遇到多少困难呀,只有他发自内心的对科学的热爱才能促使他克服一切的困难。
2.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生根据课外资料或自己的想象自由谈,只要合理就行。)是啊,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热爱让他坚持着并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吗?
预设生2:我认为是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让他坚持了下来。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因为在火车上存放实验用品而无意中引起火灾,不幸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这该是多么巨大的打击呀。尽管如此,他也没放弃,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呀!
预设生3:我认为还有它不惧危险的精神让他能坚持下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弄瞎了他的眼睛„„然而任何危险都没有吓倒他。
3.小结:同学们,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呀!这份坚持,成就了爱迪生一生约2000项发明创造;这份坚持,成就了爱迪生“世界发明大王”这一伟大的称号;这份坚持,使爱迪生的精神如同他所发明的电灯一样照亮了整个世界。
(二)《我们心连心》 1.老师看了你们的阅读浏览表,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高山族长老们送来礼物,郑成功既不收金,也不收银,为什么却要收下一盘泥土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预设生1:因为郑成功一行人给高山族老乡送去了耕牛、谷种、犁、锄和布料,中国人有礼尚往来的传统,高山族老乡也回赠了金、银、谷、土四盘礼物。因此郑成功出于尊重,是应该收下那盘泥土的。
2.那收下的为什么只是泥土,而不是全部礼物?郑成功这样做好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引发学生争论。)
3.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知道,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赠送或收受礼物都是有讲究的,礼物往往传达着一种情意。那你们能体会他们赠送的礼物所包含的情意吗?
预设生1:郑成功一行人赠送耕牛、谷种、犁、锄和布料,是希望高山族老乡能发展生产,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生活。
预设生2:高山族老乡的金、银代表的是钱财,赠送的谷代表的粮食,土代表的是土地。
4.那也就是说郑成功只收土,不收金银是要传达这样的心意──郑成功一行收复台湾只是为了收复祖国的领土,而不是为了贪图台湾人民的钱财,是要和台湾人民一起创造幸福的生活。台湾人民明白郑成功的心意吗?(明白)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心连心。
5.让我们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一起感受郑成功的爱国情怀和两岸同胞的深厚情意吧!
(角色朗读)
(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
1.前面在交流的时候有同学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很难理解孔繁森作为一位副市长曾经有过需要献血换钱来给孩子们增加营养的经历。我们确实很难想象作为中高级干部的他生活会如此窘迫,对此能谈谈你们的看法吗?
预设生1: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第二自然段就写到,孔繁森收养了三个地震中的孤儿,负责三个孩子的所有开销,加上他自己的孩子,那花费该有多大呀。
预设生2:我还有补充,文中还写到“孔繁森每次下乡,总要带些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因此他的收入还有很大一部分资助了困难群众了。
预设生3:我认为孔繁森是一位两袖清风的共产党干部,他并没有利用他的权利去捞取利益,反而将他应得的报酬无私地献给了他深爱着的人民群众。2.说到这里,老师课前收集了一段资料,一起来读读:
孔繁森将3个孤儿接到家里,担负起养育责任。他的家境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每次下乡总要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领养了3个孤儿后,孔繁森经济上更加拮据。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他受苦,他悄悄地来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认为他年纪已大,不适合献血,他就恳求护士:“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1993年,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共收取医院按规定付给的营养费900元,都用于生活补贴。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象。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3.读到这里,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话想说。
(学生畅所欲言)
4.小结:这就是孔繁森,一位两袖清风的人,一位爱民如子的人,一位为了人民群众甘愿牺牲自己一切的人。
【设计理念:在前一个环节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向更深的方向发展。该选择怎样的点来展开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好的话题可以是老师课前进行预设的,也可以是来自学生“阅读浏览表”中的疑问,还可以是课堂上的临时生成。】
六、主题拓展
1.作为名人的他们,无论是在创造惊天的伟业时,还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都无不具有不平凡的品质,他们或宽容、或执着、或守信、或刻苦、或坚持、或爱国、或爱民,都无不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下来以后我们多去阅读有关名人的故事,让我们将名人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设计理念: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附录:
1.板书设计: 勾画 批注 讨论 „„
第四篇: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课文有《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汇报会,习作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总体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核心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时划分:第一板块(前置性学习)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第三板块(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四板块(读整本书教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第一板块(前置性学习)
教学内容:前置性学习
核心目标:明确目标、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把握内容、课前准备,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过程:
一、确定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
1、自读单元导读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齐读单元目标。
二、自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一读课文,画生字、词,想办法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二读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三读课文,解决课后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书遍数没有一定之规。)
四、课外搜集,詹天佑、季羡林的资料
三、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可结合本单元的“我会写”“我会读”)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理解
修筑 藐视 岔口 勘测 真挚 拖蔓 翱翔 蹒跚 刚劲 先驱 狂风怒号 寝不安席
2、形近字
3、多音字
坚()浆()咽喉(yān)
艰()桨()食不下咽(yàn)
4、读准句子。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心头。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的端详着,轻轻的闻着,慢慢的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5、交流课文的中心思想。
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删减,力求更准确,更简洁。
6、介绍本单元人物。
五、提问质疑1、2、3、再读课文,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中标注出来。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全班交流疑问。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向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鼓励学生结合资料介绍詹天佑。
2、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爱国”“杰出”)
1、自学
默读思考:詹天佑“爱国”“杰出”具体表现在哪儿?画出感受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预设一 ①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我国修筑京张铁路?
②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要挟的用心是什么?
③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国内外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④由此,可以想象,1905年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
抓住主线“爱国”阅读理解,就能认识詹天佑受任于国家危险之际,为国家为人民大长了志气,大树了威风,表现了杰出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为民族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宏伟大志。
预设二
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什么要进行勘测和进行周密的计算?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让学生抓住四个“哪里”,明确在山区筑路、开山、架桥、铲平陡坡、改小弯度,都要经过细心的查找、勘察和严密的计算。这要花费多少精力和心血啊!然而詹天佑总是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能“大概”、“差不多”,表明詹天佑不但有敢于“毅然接受任务”的勇气,而且还有严格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是他能在危险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
预设三
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在气候多变、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詹天佑是怎样表现的?同学们要抓住“带着”、“不管……始终……”、“白天……,晚上……”等词句,想想詹天佑是怎样亲自深入第一线,和大家一起劳动;是怎样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是怎样调查研究,虚心请教当地农民。由此可知詹天佑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是他完成艰巨任务的关键所在。
预设四
强大的思想动力
詹天佑遇到困难时是怎样想的?反映了什么?通过“不但……而且……”这一递进关系复句的分析,同学们要了解詹天佑时刻用“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来鞭策自己言行,激励自己斗志,振奋民族精神,鼓舞自己去战胜一个一个的困难,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这是他完成艰巨任务的思想根源。预设五
开凿隧道。重点掌握: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工程怎样艰巨?詹天佑怎样带头苦干?他采用了哪几种凿井法?体现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阅读、议论,从山势高、岩层厚、隧道长、泉水下流、满是泥浆、无抽水机等方面,了解当时隧道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从詹天佑带头排水,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以身作则,艰苦奋斗,誓为国家作贡献的坚强毅力和战斗精神。以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的科学法体会他卓越的才干和高度的智慧。
预设六
设计“人”字形线路。主要弄懂詹天佑怎样顺着山势因地制宜,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对照插图,想象“人”字形线路和采用两个火车头前拉后推的科学原理。这是对山区铁路建设的一项杰出贡献,再次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层层学习、理解之后,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詹天佑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红心,有为国为民争气的决心。
预设七
全线竣工的情况。
抓主脉,明确为什么说这是一项“伟大工程”?为什么说这件事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学习时联系上文进行前后对比:起初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个笑话”、“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结果是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完成,连来中国游览的外宾都赞叹不已。这一事实给帝国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同学们抓住詹天佑受命时政治斗争的尖锐性,完成三大任务的艰巨性和创造性,竣工的时效性,来全面理解这项“伟大工程”的深远意义。
三、继续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爱母亲、爱祖国)
1、谈话: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3、课文题目为“怀念母亲”,一看就知道是写怀念母亲的文章。但是通过预习课文,发现作者仅仅是怀念自己的母亲吗(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4、再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怀着同样崇高敬意和同样真挚爱慕” 的语段,在旁边批注。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预设一 感受悠悠思母情
① 课件出示 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抓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理解,想象具体情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②课件出示日记房东太太 高兴 沮丧
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二 体会拳拳赤子心
① 课件出示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抓词“频来入梦”的意思。两个母亲频来入梦,作者两次说道“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真的不知为什么吗?
② 课件出示另一篇日记
是什么让作者心里酸酸的,有点凄凉?
进行练笔 当你想故乡时,你仿佛听到,又仿佛看到 当你想到故乡的老朋友时,你仿佛听到,又仿佛看到 这千丝万缕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最后都融成一个字,那就是“糊”!指导感情朗读
6、衔接阅读《我的中国心》,拓展升华。
四、读《彩色的翅膀》,抓词句感受宝岛战士爱岛爱国的情怀
自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五、读中感悟,悟中感情读《中华少年》
自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爱国之心、自豪之情)
第三板块(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引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资料,用比较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演讲稿导入,感受其魅力
1、“有这样一位母亲,他不是母亲却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
2、同学们,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感人,自豪,有感染力)
3、接着读下半部分后,谈谈这篇读后感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
二、结合综合性学习,讨论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1、回忆所学课文或者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那些人、哪些事打动了自己。
2、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评议,全班展示评比出“最佳小组”“最佳口才奖”
3、引导确定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4、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名主题,发出号召。
5、研究主体部分
(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①我们围绕祖国说一句话,梳理并板书
祖国风光秀丽
祖国文化灿烂
祖国历史悠久
祖国汉字有魅力
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的诗歌是瑰宝…
②其实这就是我们演讲稿的观点。
③怎样才能让你的观点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就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技术,再说到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还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6、范文引路
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用了了哪些材料?
7、学生写作
8、评讲作文
9、进行演讲。
第四板块(读整本书教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阅读目标: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阅读过程:
一、了解作者---苏叔阳
二、读总序
三、总体阅读
1、看看书总共有多少页?
2、了解书有多少章?每一张的主题是什么?大胆想象每一张可能讲的是什么?
第一章 我们的祖国叫中国
第二章 我们有广阔的疆土
我国疆土的形成 我国疆土地形交错壮丽 我国疆土复杂多样的气候
我们有众多江河湖泊 我们有广阔的海洋 我们有多姿多彩的海岸
我们有丰富的矿藏 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第三章 我们有众多的兄弟
…
三、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章精读,批注
四、小组内交流最感兴趣的一章,可质疑。并推选优秀阅读者
五、全班展示
六、继续阅读其他章节,做好阅读轨迹。
第五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有趣的发现》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晓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有趣的发现”为主题,安排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事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创立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要加强单元主题整合意识,注重整合学习资源,整合学习方法,使本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有效整体。并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三、教学预设四个环节
1、课前自主预习。认字识词,感知内容,初步质疑。
2、理解文章内容,整体了解作者的“发现”,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习惯。
3、积累语言,领悟表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拓展阅读与快乐写作。拓宽知识面,并能够将学习课内文章中获得的学习方法或经验应用于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和写作中去,逐步学会学习。并以此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利于主题学习的成果落实到课文阅读和写作中。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喜爱,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主题相关的文章、图片等资料。
六、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2课时 课内学习:4课时
拓展阅读与习作:2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前指导预习
一、小组根据预习要求合作学习。
1、标:标出课文自然段。
2、读:熟读课文。
3、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生字词、美词、佳句(也就是比喻句、拟人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等等)、疑词疑句(也就是不懂或有疑义的词句)。
4、查: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找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5、写: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6、搜:搜集有关课文的内容、作者等相关的内容,并简单做批注。
7、思: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中作者的“发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并提出不懂或有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
8、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批注感受体会。
二、预习检测
小组长采用自主形式逐一对读书情况,生字,新词,疑词、和有疑问的问题的掌握情况,过关检测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三、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组长汇报的过关情况,作出评价。
第三、四课时
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
一、出示预习课中梳理整合后的问题。
预设探究问题:
1、你从《古诗两首》中分别明白了什么道理?
2、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3、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它是如何建造住宅的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交流要求:
1、结合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组内交流。
2、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
三、质疑延伸,教师适时点拨。
交流依然不懂的或新产生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指导解决回答的不完善或有疑惑的问题。
第五、六课时
品读语言
领悟表达
一、出示幻灯片,回顾本单元观察的对象。
二、小组合作重点学习《爬上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
学习要求:组内采取不同形式的读,细细品读两篇文章在描写盘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时,是怎样观察和怎样写得具体、生动的?
三、小组汇报,师适时点拨指导。
1、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如观察植物抓住形状、颜色、姿态等,观察动物关注外形、生活习性等。
2、在叙述描写时可以用到动词和修辞手法(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
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说说你喜欢的某种动物或植物。
第七、八课时
拓展阅读
快乐写作
一、举一反三,主题阅读
(一)阅读语文主题丛书
推荐阅读主题丛书《慧眼观天下》中“昆虫之谜”、“探索与发现”两组中的10篇文章。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带领组员,用从学习课内文章习得的学习方法,选择其中的5篇文章重点阅读学习,并完成学习卡,能有自己阅读收获。其余篇章可以略读。
(二)阅读收获
全班进行阅读学习交流,共同解决在自主阅读学习中遇到的有疑问的问题。
二、学以致用,快乐习作
(一)谈话导入,精彩回放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感受到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小组交流,描述精彩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在观察的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精彩分享,习作指导
建议从学习《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习得的写作方法入手写:
1、注意把自己觉得印象深刻、有趣或深受感动的内容写具体。(可以用到动词或修辞手法,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2、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叙述。
(四)学生起草,师生共同评议
(五)优秀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