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21:0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国演义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国演义观后感》。

第一篇: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观后感

利用十一小长假将《三国演义》(电视剧版)重新看了一篇,颇有感触,潦记几笔以发感思。

核心思想 《三国演义》宣传了忠义和仁爱的思想,用吕布的不忠撑托了关羽的忠义,曹操的奸猾映衬了刘备的仁爱。

印象最深刻的几句话

疏不间亲

领导者都比较喜欢听话的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喜欢听话的人。父母教育孩子要听话,要乖,领导也要求下属顺从。牢狱中关的是牛和犬,牛的特点是辛勤,犬的特点是忠诚,但却都被关在牢狱之中。而羊温顺,受到尊重,大羊为美,鱼羊为鲜。

人物点评

1.关羽

1)大意失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所擒,为何被杀?

孙权的目的仅在夺取荆州吗?如果不是,为何不乘胜追击?如果是,其为何又杀害关羽?仅仅因关羽对刘备的衷心,不愿降吴,还是孙权早已对关羽恨之入骨(诸葛瑾入西川索要荆州等地,诸葛亮和刘备碍于诸葛亮的兄弟情面,答应将长沙等郡还给东吴。东吴遂派遣太守以赴任,结果被关羽赶回,孙权焉能不恨关羽。单刀赴会藐视东吴群雄焉能不使吴主和东吴诸臣心理憋屈,满怀怨恨。)?还是因为惧怕放了关羽等于放虎归山,担心其日后再图荆州?前期刘备巧夺荆州、南郡等地,破除美人计赚得孙权之美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气死周瑜等能不招致东吴君臣的愤恨,只是惧怕曹操来侵,不敢对刘备用兵。

关羽之死源于恨也,惧也,畏也。

人们这么敬畏关羽,为何东吴杀害关羽后没有引起民愤?

忠义、勇敢

2)事迹:桃园结义破黄巾 战吕布 温酒于万军中取敌军大将首级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为报恩华容道放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 败走麦城宁死不屈

3)为何千古流芳?

忠义历来为统治者所看重,其对刘备的忠诚受到后人的敬仰。关羽的忠是拿吕布的不忠来衬托的。吕布始认丁原为义父,在受到董卓以赤兔马和重金诱惑后杀掉丁原后认董卓为义父,后因所喜欢的貂蝉被董卓占有将董卓杀害。吕布为了利益分别认丁原和董卓为义父,又为了利益将丁原杀害,为色将董卓杀死。吕布固然勇猛,但心术不正,根本没有忠诚的思想,为当时人所不齿,尤为张飞等人所看不起,被其称作“三姓家奴”。

2.刘备

1)真仁义,还是假仁义?为何引得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人的追随?刘备的领导艺术

2)真识人,还是假识人?为何庞统初来时没有得到重用,仅得县丞之职,后受诸葛亮举荐得以重用?刘备是因庞统外貌丑陋,还是因为用人的风险没有重用庞统?

3)优点:仁爱:危难中不惜以身犯险,不弃百姓;爱惜人才,三顾茅庐;识人,临死前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为马谡失街亭埋下伏笔;情商高,总能博取他人的同情和怜悯,美人计时获得乔国老和吴国太的庇护;心机深,甘曲居曹操手下,后园种菜,在曹操煮酒论英雄道破其志向时,借雷电之声掩盖内心的惊慌向曹操示弱;借势,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以当今皇上之叔自居,将自己狼子野心出于合理合情之中;有耐心,在徐州、荆州、西川等地唾手可得时,多次辞让,博取美名(其真心不想获得这些地方,非也。庞统献夺取西川的上中下三策,其认为上策太急,下策太缓,中策正适宜。说明其也渴望获得西川),尤其是在初进西川时庞统、法正(孝直)向劝其夺取西川,刘备以同宗之地不可夺而拒之,并向刘璋表达了其仅是帮助刘璋守卫西川、绝不是有意谋求西川。在曹操率军攻打西川时,主动建议出兵拒曹,在拒曹时善待士兵和百姓广播美名。

在群雄逐鹿时,刘备是最没有地位,孙权则依赖其父孙坚、其兄孙策的功劳虎踞江东,曹操也颇具家世和地位,其本姓夏侯,祖父受皇帝重视而赐姓曹。相比而言,刘备白手起家,创下蜀国基业已属不易。

刘备的事迹:桃园结义,破黄巾救董卓,伐董卓时三英战吕布,联盟失败后迁居小沛,联盟徐州以抗曹操,三让徐州后获徐州,接待吕布引狼入室失徐州,不得已投靠河北袁绍,后以攻打荆州为名投靠刘表,深得刘表喜欢却遭蔡瑁等人忌恨,在白马跃檀溪后认识水镜先生司马徽,方知谋士的重要性,旨在招募卧龙、凤雏等优秀人才,后得单福(徐庶)来投,出谋划策小出名气,徐庶受曹操诓骗欲会许昌时,多次哭诉和不舍感动了徐庶,向其推荐了诸葛亮,三顾茅庐以获得孔明的忠心,后联东吴以抗曹操,破曹后明知是东吴计策只身犯险去娶吴主的小妹,在庞统和诸葛亮的辅佐之下,取得西川。

三国中最成功的领导者是刘备,其在世时下属尽忠,死后诸葛亮也一直以其遗愿为使命。

4)刘备之死

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被孙权杀害,张飞为报仇而被人割去脑袋,当人之暮年,几十年誓同生死的兄弟离之而去时,怎能不伤感。

与东吴斗争几乎都取得胜利,偶然失败打击较多。人们面对强大对手遭受失败的打击要远远小于对手较小时失败的。败给实力与自身相差不大或者弱于自身的对手,使得刘备感到若攻打魏国取胜的希望又何其渺茫,对其以一统中华、光复汉室的志向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5)刘备为何占据荆州不还而不担心败坏自身的名声?

在刘备取得西川后又派诸葛瑾去索要,刘备和诸葛亮答应归还,但是关羽却不还。为何刘备出尔反尔却不担心天下人耻笑其食言呢?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听从诸葛亮之计,诱使周瑜说出“若我不能取南郡,到时候公可取之”的言语。为后期乘机夺得南郡、荆州等地搭桥铺路。

笑面相迎的小人。孙权多次派遣鲁肃去索要荆州,刘备并不与其翻脸,都以借口搪塞。首次借口是荆州是其兄刘表的基业,刘表之子刘琦尚存,子承父业理所应当,答应在刘琦死后归还。刘琦死后,通过痛哭流涕向鲁肃诉说没有安身之地,博取鲁肃同情,强调仅仅是借,待取得西川以后归还。获得西川后,表面答应归还,实质却让关羽扯皮。

荆州是诸葛亮等人用兵占去,并非真的是从东吴手中借得,这也让东吴索要荆州并不名正言顺。且东吴所派之人鲁肃乃忠厚之人,轻易相信了刘备之言。曹操大兵虎视江东,孙权不敢轻易动兵。

刘备善待百姓,仁爱之名远播,且刘皇叔的身份使得百姓将刘备拥有荆州视为合理、合情的事情。

6)为何刘备不听群臣劝阻,坚持要给关羽报仇?

桃园结义的情分使得刘备为关羽之死伤心,誓同生死的诺言使得刘备不得不遵守。孙权设计赚孙夫人回去,刘备与爱妻分离能不恨孙权?在刘备攻打东吴紧急之际,孙权试图通过归还其妹以求和。

相比魏国而言,东吴实力较弱,缺少大将和主帅,以往多次与东吴的斗争都是取得了胜利,使得刘备将扫平东吴视为轻而易举之事。陆逊能够火烧连营七百里也是因为刘备的轻敌。

3.诸葛亮

1)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其作为人臣,官至相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功勋事迹流

芳千事,是成功的,但是其北伐没有取得成功,一统中华、光复汉室的使命没有实现,其又是失败的。

2)失败的原因?诸葛亮才能卓著,知人善任,但是其事必躬亲,善于用人而不善于培养人,善于做事儿不善于教别人做事,善于做管理者不善于做领导者。

诸葛亮的追随刘备的原因不仅在于刘备的仁爱,而且在于刘备创造了一个光复汉室的愿景。但是这个愿景仅仅是诸葛亮的,连蜀主刘禅都未认可(“魏国未犯,何以攻打?”;“相父为何不安享清静?”)。诸葛亮未将这个愿景变成大家的,以致六出祁山导致战士疲惫不堪,国内消耗,大家怨声载道。

大家追随诸葛亮的原因在于亮的才能,用兵神鬼莫测。

3)为何不喜欢魏延?

喜欢忠心的人?长沙太守残暴不仁,魏延因其要杀黄忠进而将其杀死,向刘备献城。诸葛亮在开城纳降之时就要杀死魏延。相比而言,黄忠在城破后闭门不见客,整日郁郁寡欢而不进食。就忠而言,魏延不及黄忠,这也许是黄忠能够位列五虎上级,而魏延则不能的原因。魏延和黄忠的追求也不同,魏延追求功名,黄忠则追求忠义,追求成功的人可能给领导者带来极高的绩效,但也往往使得领导者死无葬身之地,而忠义的人即使没能够为领导者带来辉煌的绩效,但至少可以一生都会相随。(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吗?这个诸葛亮怎么知道?)

喜欢听话的人?魏延对于诸葛亮安排的职务颇有不服,认为其是妇人之所为也,浪费了镇北大将军的才能。后又多次对诸葛亮之计策加以微词,在五出祁山时,诸葛亮曾派军士嘱咐魏延出箕谷时,缓缓而行,当心司马懿的伏兵。但是魏延不听,遭致五出祁山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在诸葛亮两次生病时,魏延都劝诸葛亮暂会成都养病,前线的事情由魏延代劳,使得诸葛亮大感受到魏延取而代之的威胁。

4)诸葛亮之死的必然性?

事必躬亲,长期积劳成疾导致诸葛亮没有好身体。司马懿在受到诸葛亮羞辱后,不仅没有生气,还款待来使,向其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就言“如此下去,不能长久”。

急于完成克复中原的使命却无法速成使得诸葛亮忧心忡忡。司马懿坚守不战,天降大雨将上阳谷大火扑灭,彻底摧毁了诸葛亮的念头。天命如此,何以更改!

魏延是直接诱因。诸葛亮希望通过禳星七日七夜以增寿十二年,到第七日夜晚,司马懿派人劫营,魏延直接闯入帐中,导致主灯熄灭,禳星增寿失败。

5)诸葛亮的优点:智慧,尽忠,勤俭,志向高远,有谋略

缺点:高不可攀,曲高和寡

事迹:受三顾茅庐之恩,行六出祁山之事,一生殚精竭虑,孜孜不倦,以一统中原、光复汉室为己任,善用火工,三次火烧曹仁军,一身白衣过江东,舌战群儒算东风,桥设计谋夺取南郡、荆州等郡,三气周瑜,乘势向南夺取长沙等四军,取西川,收复东川,七擒孟获安定后方,六出祁山收复汉中、天水等地,兵进渭水谋长安,可惜星落五丈原。

6)借鉴和启示:

勤俭,少利欲之心。诸葛亮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其才华获取之道在于勤奋,粗菜淡饭,读书至深夜。这印证了华罗庚“天才出于勤奋”之说。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

善于借势。孙刘联盟;善于通过装神弄鬼借势,为周瑜借东风;煮茗弹琴笑迎司马懿数万兵马;设计怪树坡转移司马懿视线以割陇上麦子等。利用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塑造自身的魅力,利用司马懿的多疑行空城计,利用自身之死吓死司马懿(死诸葛吓死活司马)。

曲高和寡的短板原理使得孔明缺少后继者和追随者。事必躬亲的不放权,使得孔明成为所有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纵使其才华卓著,一人之力又怎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孔明是他们团队的最高板,依据木桶原理,决定最终成败的不是最高板,而是最短板,孔明团队的最短板在于其国力不如魏国。尽管是三国鼎立,但是魏国的实力优于吴蜀,曹操未能攻克后两国的原因在于两国联盟和地利。吴蜀两国联盟则尚可与魏国抗衡,加之吴国的长江天堑、蜀国的复杂地势阻碍了魏国的进兵。

假如刘备没有为关羽报仇,而是挥师北魏,诸葛亮收复中原的梦想能够实现吗?答案仍是不能,魏国在曹操的经营下已经根基牢固,加之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原大地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和繁荣之地,这里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人口稠密。魏国强大的国力为其稳坐中原奠定了基础。水镜先生司马徽在诸葛亮未遇刘备之前,就已预测了这个结局,“可惜,孔明虽遇其主,不得其时”。

4.张飞

1)最大的缺点是不懂得控制情绪

内心的不快和不满不是通过自我情绪管理,而是通过醉酒鞭挞士卒,嫉恶如仇。醉酒鞭挞吕布岳丈致使徐州丢失,关羽的死所带来的痛苦无法排解,又急于给关羽报仇,使得其醉酒后被手下将士割去头颅。这也间接说明张飞平时就没有善待手下,致使下属的反叛。

2)最大的优点是勇敢

张飞属于典型的胆汁质的个体,其浑身是胆。在当阳坡面对曹操上万人马,毫不畏惧,吓死了曹操手下大将,吓跑了曹操数万人员,解除了刘备受围困的之苦。

3)粗中带细

当阳坡用树枝系马尾以为疑兵。入川路上通过故意醉酒鞭挞士卒的计策,生擒了守关大将严颜,并通过自身行为感化严颜来降。为抗曹兵侵扰,同样采取醉酒之计斩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

4)事迹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 当阳坡吓退上万曹兵义释严颜斩杀夏侯渊急报关羽之仇而被杀害。

5.赵云—常山赵子龙

1)事迹万军中救阿斗陪刘备赴蔡瑁之宴陪刘备去东吴娶孙夫人从东吴随从和孙夫人手中夺下阿斗陪诸葛亮收服孟获陪诸葛亮北伐

2)赵云是个倍棒的贴身保镖

非常勇敢、忠诚、听话而又细致的人。

3)缺少人物个性

赵云很多特点跟关羽和张飞特别像,勇敢像张飞,忠诚、细致像关羽。善于进行自我控制,细心,对诸葛亮的话言听计从。然而,这样人物个性不够鲜明。在诸葛亮出师北伐之际病死在家中。自古人物出名的方法是“武死战,文死谏”。在北伐未取得成就时就老死家中实在为将者一大遗憾。

6.马超

1)身负血海深仇

曹操为平西凉,将马腾父子诱入京城以杀害。马超未报父仇,起西凉之兵以攻曹操,后被曹操打败,被刘备收服,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

2)忠义

与其弟马岱一生追随刘备,屡建奇功。

7.黄忠

1)忠义

长沙太守残暴不仁,黄忠面临其斩杀之令时,没有反抗。后魏延要将太守杀害,黄忠反而阻止和责怪魏延。城破时闭门不出,郁郁寡欢都显示了黄忠对先前太守的忠诚。在刘备招降其之后,一直追随刘备,直至战死。

2)不服老

诸葛亮欲用其防守曹军的侵袭,故意说担心其老了,上了年纪而力有不及,激发了其不服老的心态,大胜曹兵。然而,正是这种不服老也将其推向了死亡。刘备在攻打东吴时,说没有年轻的将军可用时也激发了黄忠的斗志,终因寡不敌而战死。

第二篇: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观后感

平时,我对《三国演义》一类的历史剧不怎么感兴趣,《三国演义》也只是在课本上学到过,当初也没什么感触。但在一段时间里各个电视台都在播这部电视剧,偶然之间看到了课本上所写的那一段,也许是了解一些剧情吧,越看越有意思,因此找了一个刚开始演这部电视剧的电视台开始了我的《三国演义》收看史。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三国演义》设置了大量的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的更是跌宕起伏。

曹操也是用兵大家,但心胸狭窄,曾经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不难看出他的多疑。而正因他多疑又心胸狭窄,从而导致一个个名士之死。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太过阴险。

吴,占据了三江六郡的国度,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

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聪明;论谋略,他没有曹操出色;论武功,他也没有曹操高强。但他心胸宽广!三请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他在长沙诚恳接收降将黄忠,从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这一个个充满仁义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喜,不能不说是蜀国从

弱小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一个原因。

诸葛亮的出现使三国变得更为精彩,真是进入白热化阶段.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汉中,七擒孟获,智取三城等都是诸葛亮的“杰作”,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看起来真的使人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不只是故事的精彩,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好多的启发:从三国的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人才 在三国中体现出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三国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三国中教会我们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

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在《三国演义》中,对我们在做人方面都有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三国演义》不但故事精彩,引人入迷,回味无穷,另外在做人和做事方面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不愧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值得欣赏。

第三篇:《三国演义》观后感[范文模版]

《三国演义》观后感

在三国演义中说起最奸诈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之无愧。他的名言,您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________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三国演义》观后感,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国演义》观后感

在三国演义中说起最奸诈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之无愧。他的名言,您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深入人心。当时全国 14 个州,曹操占 10 个。他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曹操说:假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够狠,败走华容道时,道路泥泞马不能过,他立刻下令以伤病士卒填坑,完全无视生命;他够奸,官渡之战,荀攸来投,问他: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除了自己,估计他谁都不真正信任,古代

帝王称孤道寡,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他够勇,基本都是亲自率兵,偷袭乌巢时,亲自带少量精锐打袁绍旗号偷袭后部,这相当危险,一旦露馅必死无疑,做大事儿不惜身.作为曹操的敌人是悲哀的,而他在有生之年却很遗憾,没用达到统一。应运而生的对手刘备,刘玄德可以说是他宿敌。当年青梅煮酒,他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他并不向他说的那样,意识到了刘备的威胁,他这么说完全是迫于即将和袁绍展开的决战二进行的拉拢人才行为。刘备当时只是寄人篱下,凭什么说他是英雄,靠他的双手过膝,两耳垂肩?

刘备,从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真正的一代枭雄,他的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江山社稷于而不留痕迹。

他是三国之中逃跑第一人。动不动将兄弟,讲师,家眷置之不顾,三十六计选上计。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他的确跟他的先祖刘邦有的一拼。当初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投降声称要煮了刘邦之父,刘邦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刘备的愚民政策很强大,可以跟金家媲美,同样的事,他和别人做能达到不同的效果。举个例子,董卓迫于联军压力,火烧洛阳带百姓迁移,得到了凶残暴戾的恶名;刘备迫于曹

操的压力,火烧新野带百姓迁移,得到爱民如子的美名。这和后来诸葛亮出祁山,掠夺富户入川目的是 a 一样的,在他们眼里老百姓是生产力,是士兵的来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刘备对自己的亲人都可以做到弃车保帅,何况说到这不得不说说益州原本的主人,刘备的同宗刘璋。在他和刘备对弈的最后阶段,他有一战之力可他却选择了放弃,他说吾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他让百姓免于战火,可是后世却没人说他仁,对他的评价都是懦弱。益州到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刘备手中,穷兵黩武,没几年就成了全国最穷的州郡,这真是讽刺啊。

然而刘备这样的一代奸雄,最终还是败了,甚至将命都丢到了白帝城。

夷陵之战。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举倾国之兵与孙权决战。为关羽报仇?刘备是这样的人么,很明显不是,他在关羽死后不报仇,偏偏在曹丕称帝,加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刘备甚至很恨关羽,是关羽荆州方面的擅自出击,破坏了庐中对,使蜀一蹶不振,从此无缘问鼎)。刘备疯了么?为何要打孙权?都知道当时的势力格局是魏吴蜀,吴蜀不论谁胜,笑到最后的都是魏国。这跟华容道关羽放曹操的原因是一样的,曹操灭亡,孙权势力强于刘备,那么孙权就笑到最后了。刘备可以做的只有等,等什么呢?等到路中对中所说的待天下有变(诸如司马懿反魏之类的事发生)。孙权没用确定刘备的意图,因此他无论如何不敢和刘备进行大规模的决战。三国演义中将刘备的失败归咎于连营 700 里,这是曹丕说刘备的,曹丕差刘备远了,根本没资格说刘备。三国志-陆逊传中,他的对手给了我们答案,原文如下,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舍船就步暴漏了刘备的目的,都知道赤壁之战的主战场是在水上,刘备如果真的不顾曹魏,要跟孙权拼个两败俱伤,那么就不可能舍船。这明显是吃饱喝足,收手的行为。孙权知道即使再次将荆州全部拿回,刘备也得乖乖和他联合抗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备毕竟老了,再强大的枭雄也抵不过蹉跎岁月。他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亡于白帝城。都知道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富翁辛苦了一辈子,终于衣锦还乡,过上了每天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的生活,可是他却发现一个贫穷的渔夫过得正是他此时的生活这是正常的版本,然而历史是残酷的,故事并没有完,富翁嫉妒渔夫,于是他在渔夫身边不远处丢

下一袋金币,渔夫果然发现了那袋金币,高兴得难以置信,他停下钓鱼晒太阳,赶紧藏好了这一袋金币,他兴奋得一夜未眠,开始构思今后的人生,他要用这带钱,购房娶妻,办置产业第二天他赶紧去取钱,可是找遍全家也找不到,是富翁派人偷走了那袋钱,你说渔夫会怎么样呢?

《三国演义》观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 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800 字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

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 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

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观后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罗贯中所写,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关羽。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英勇无比,是一位重情义的人。刮骨疗毒就让我对他更加刮目相看,关羽一边让华佗给他治疗,一边又在和别人专注地下棋。如果换成是我,不打医学专用,肯定不能忍受这让人接受不了的疼痛。关羽真是一位神人呢!

诸葛亮的才华让我赞叹不已。就连书中的徐庶、庞统、姜维也非常尊崇他。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过他。他是个鞠躬尽瘁的人,还精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木像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事是常人想不到的。他还会搞发明,比如:木牛流马,就是为提高运输速度,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减少劳力和财力。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向关羽一样敢于面对努力克服、勇往直前。学习方面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四篇: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观后感

在三国演义中说起最奸诈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之无愧。他的名言,您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深入人心。当时全国14个州,曹操占10个。他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曹操说:假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够狠,败走华容道时,道路泥泞马不能过,他立刻下令以伤病士卒填坑,完全无视生命;他够奸,官渡之战,荀攸来投,问他:“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除了自己,估计他谁都不真正信任,古代帝王称孤道寡,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他够勇,基本都是亲自率兵,偷袭乌巢时,亲自带少量精锐打袁绍旗号偷袭后部,这相当危险,一旦露馅必死无疑,做大事儿不惜身.作为曹操的敌人是悲哀的,而他在有生之年却很遗憾,没用达到统一。应运而生的对手刘备,刘玄德可以说是他宿敌。当年青梅煮酒,他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他并不向他说的那样,意识到了刘备的威胁,他这么说完全是迫于即将和袁绍展开的决战二进行的拉拢人才行为。刘备当时只是寄人篱下,凭什么说他是英雄,靠他的双手过膝,两耳垂肩?

刘备,从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真正的一代枭雄,他的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江山社稷于而不留痕迹。

他是三国之中逃跑第一人。动不动将兄弟,讲师,家眷置之不顾,三十六计选上计。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他的确跟他的先祖刘邦有的一拼。当初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投降声称要煮了刘邦之父,刘邦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刘备的愚民政策很强大,可以跟金家媲美,同样的事,他和别人做能达到不同的效果。举个例子,董卓迫于联军压力,火烧洛阳带百姓迁移,得到了凶残暴戾的恶名;刘备迫于曹操的压力,火烧新野带百姓迁移,得到爱民如子的美名。这和后来诸葛亮出祁山,掠夺富户入川目的是A一样的,在他们眼里老百姓是生产力,是士兵的来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刘备对自己的亲人都可以做到弃车保帅,何况„„说到这不得不说说益州原本的主人,刘备的同宗刘璋。在他和刘备对弈的最后阶段,他有一战之力可他却选择了放弃,他说“吾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他让百姓免于战火,可是后世却没人说他仁,对他的评价都是懦弱。益州到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刘备手中,穷兵黩武,没几年就成了全国最穷的州郡,这真是讽刺啊。

然而刘备这样的一代奸雄,最终还是败了,甚至将命都丢到了白帝城。

夷陵之战。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举倾国之兵与孙权决战。为关羽报仇?刘备是这样的人么,很明显不是,他在关羽死后不报仇,偏偏在曹丕称帝,加封孙权九西锡之际,一切不言而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刘备甚至很恨关羽,是关羽荆州方面的擅自出击,破坏了庐中对,使蜀一蹶不振,从此无缘问鼎)。刘备疯了么?为何要打孙权?都知道当时的势力格局是魏>吴>蜀,吴蜀不论谁胜,笑到最后的都是魏国。这跟华容道关羽放曹操的原因是一样的,曹操灭亡,孙权势力强于刘备,那么孙权就笑到最后了。刘备可以做的只有等,等什么呢?等到路中对中所说的“待天下有变”(诸如司马懿反魏之类的事发生)。孙权没用确定刘备的意图,因此他无论如何不敢和刘备进行大规模的决战。三国演义中将刘

备的失败归咎于连营700里,这是曹丕说刘备的,曹丕差刘备远了,根本没资格说刘备。三国志-陆逊传中,他的对手给了我们答案,原文如下,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舍船就步暴漏了刘备的目的,都知道赤壁之战的主战场是在水上,刘备如果真的不顾曹魏,要跟孙权拼个两败俱伤,那么就不可能舍船。这明显是吃饱喝足,收手的行为。孙权知道即使再次将荆州全部拿回,刘备也得乖乖和他联合抗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五篇:三国演义观后感

关于三国的思考

都说三国是一部史诗,却也是如此。关于三国的解读或许当年的《易中天品三国》也已达到了极致。但他是他我是我,纵然我没有他那样的文化底蕴,见解也是十分不纯熟。其实,或许根本谈不上思考只是随便感慨感慨罢了。但日子却也无聊,不干点什么心里也不舒服。如果我能坚持下去了,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哦。

刚看了前几集吧,除了诸葛亮该出场的也都出来了。成大事直人都有一份自信或低调或高昂,还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即:胸怀大志。譬如说曹操便值得人敬佩。他是深有远略啊,有一份自信便是天下似乎是他的其人也是高调的。同样如刘备一样纵然是一无所有还是胸怀天下。而且二人终成一方霸主。我感觉曹操过于凶狠,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是,在他杀了吕伯奢一家几十口人后说的,刘备呢又太过仁义心软也可能是他的姿态只为收买人心,所以他也成了一方霸主。我觉得做人有时就该狠一点,不讨去管他人的评说。也许别人怀疑,嘲笑,谩骂,鄙视„„但这都会过去。正如十八路诸侯会盟,多么的不可一世。又是多么的嚣张,那时刘备是被鄙视嘲笑的。兄弟三人便敢来会盟,可也就是这兄弟三人笑到了最后,当时关羽温酒斩华雄便是对十八路诸侯最好的回应。且不管他是不是史实,证明了嘲笑者自嘲之。前提是你得不卑不亢、不羞不怒、还要傲视群雄,最后成功了自然堵了他人的嘴羞了他人的脸。突然想起了后来的孙中山也是好友三人,却弄成了辛亥革命而名垂青史。你不得不佩服这才是成大事着应具有的品质。

感觉自己缺点什么,是自信、是曹操一样的作风。脸皮要厚敢于为自己去得罪任何人,甚至不惜生命去刺杀天子。果断、刚毅这才是英雄之举。我想我要敢于争取敢于牺牲,这样才是一个成功者所需的风范。

实现历史的跨越似乎需要很久很久,而后世的人看它也就那么一瞬间。想一想十年很长,回头看才发现其实就是嗖的一下十年过来了。看了一天的三国然后看到吕布就那么死了,吊死白门楼。历史的任何一个悲剧的上演都不是偶然的,事实也证明了成匹夫之勇是不会长久的,反复的小人也终究不会有好下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也只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这一段很混乱貌似看上去乱七八糟的,但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必然会有这样一段时期。烽烟起群雄逐鹿,英雄自然应运而生。袁术妄自尊大率先称帝成为众矢之的,自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此等诸侯皆为目光短浅之辈,难成大事耳。虽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但桃子没成熟就去摘得到的只能是荆棘。

这么久有一点是深信不疑的,不得不称赞曹孟德是个英雄。人有远略胸有大志,洞察万物于心善于用人。做事凶狠果断这是战争年代须有的品质,不得不令人钦佩。其捕捉战机的目光之敏锐飞袁绍之辈所能比拟,挟天子以令诸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得不为人所慨叹。在看刘玄德得徐州而后失徐州,被吕布背信弃义而暗算。仍能平静如水不怒于色,其胸襟更是可见一般。刘与曹终成一方霸主,但走了不同的道路或许不管是哪种方式只要你做到了极致就没有不成功的。到现在小霸王孙策得周瑜相助返回江东,文韬武略比其父孙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此三人便是日后的霸主了,纵然玄德还是看似一无所有军队、城池皆不能比。他的失败我看来就是因为还未遇到一个经天纬地的谋臣。他在等一个人,他需要一个人那便是诸葛亮„„

自觉看三国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倾向,一心向蜀这也没有办法,当年罗贯中就

是这么设计的吧,我能做的便是尽量理性的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场战役,然后感慨一点我的愚见。又是一段历史的转折,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了。历史从这一刻发生了巨变,只是还有一处不明诸葛孔明出来的那一刻,水镜先生说孔明寻觅了十年终得其主只是不得其时啊,惜哉惜哉!

曹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堪称历史的奇战啊,这一战曹操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袁绍死了,刘表死了荆州也被收入囊中。事实证明了他不仅是政治奇才还是军事奇才。战事起英雄方有用武之地,赵子龙当阳长坂坡单骑救主真是令人慨叹啊。一身铁胆手提七尺长枪,出入万军从中如赏鱼观花,一人独战曹军多员猛将丝毫没有畏惧之色。其勇自然不下当年吕布为世之虎将。对了刘备的的卢马那真是神驹啊,檀溪一跃飞上数丈深涧救得其命真是好马啊。突然想到一句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赤壁之战完了,曹操输了败走华容道而得以生存。足见诸葛亮的超人智慧,隆中一对还未出山便已将天下三分。深谋远虑运筹帷幄非周公瑾所能及啊。他的一席话更是惊人,当刘备山穷水尽失去信心时。他还想着天下所归,他说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丢失的了,除了项上人头我们一无所有。那么,接下来所有的逆境都已过去,我们也即将迎来辉煌走向巅峰。其实,事实真的如此,无论我们身处何种逆境遭受了何种打击。只要你不丧失信心你就有反败为胜的希望,因为你已经到了极点了除了生命就没什么可丢的了不是吗。所以,人不能怕失败而是要战胜失败。正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对将士们所说的那一番话一样,感谢失败它让我们找到了不足看清了一切,而这是成功所不能带来的。

今天看了好多集啊,一下刘备就得了西川。此役庞士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原本以为庞统死于给予建功立业,当然也是道听途说。不管这次是真是伪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结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千古不变的道理。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为他举兵伐蜀师出有名。甘愿牺牲自己舍小义而成大局,乃真丈夫也!刘备此时不但收了益州更得锦衣马超为将,可谓是大获全胜啊。似乎,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甘愿为其主而舍生忘死了。无非是礼贤下士,恩威并至令臣下不得不折服。看似如此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实属不易啊。收买人心的手段还真是无所不尽其极,这样说似乎是不大恰当。尽管期间充满了无数的虚伪与狡诈,但也是有真情融在其中。好像人与人之间能长久有赖于两点——其一是情谊;其二是利益。“情”是贯穿古今永远不可能断裂的东西,而利益又是支撑一切得以运转的动力。

有时特别羡慕那些纵横家们,纵横捭阖之术堪称一绝。仅凭那三寸不烂之舌,便可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展现的更是淋漓尽致,俗话说马走千里靠腿,人走千里靠嘴就是这个道理吧。应该是这样的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

这一节似乎是比较悲哀吧,曹操死了、关羽死了、天子也死了。凡是皆有因曹操死于疾病一代雄才从此陨落,不可谓是痛哉惜哉啊。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谋略家。记得他临死时说过一句话,天下人都错看了他曹操但他不怕天下人错看了他。我还是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永远不变。有如此胸襟不得不令人折服。可惜啊„„好在他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为后面三国的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留下了一些为世人传送的诗篇。

人言骄兵必败果然如此,关羽兵败荆州败走麦城而终丧失了性命。他的死可以说是可惜,一代英豪就这样死了那可是勇冠天下的战将啊。记得马哲老师说过凡是特别突出的人才都十分傲慢和孤独。也难怪一把青龙偃月,胯下赤兔马;温

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天下闻名,他自然有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资本。但最终也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原来什么都是一把双刃剑如聪明、武功、性格等等。那杨修便死于太过于聪明,张飞死于暴躁的脾气。所以说任何一个优势或是劣势都不是绝对的,还是要看你如何去好好运用。当然此节实难非一般人能为之!

历史的发展真是惊天动地,出人预料啊。刘备登基地位后自信天下无敌,为报弟仇举蜀国之兵七十余万讨伐东吴。结果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五虎上将黄忠战死实在令人惋惜不已。其失败也皆因刘备妄自狂大不懂兵法致使陆逊火烧联营七百余里,退守白帝城继而有了白帝城托孤之说。终于看到了刘备的帝王之术真是厉害不得不称赞其用人之贤,也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甘愿为他出生入死尽忠职守了。其子刘禅过于孱弱胸中无志不可扶之,他心里明白临终遗言拜孔明为相父。若可扶则扶之,不可扶则可取而代之。此令一下孔明不得不肝脑涂地恪尽职守了。想当年曹操青梅煮酒大论天下英雄唯操与备耳,如今刘备也驾崩了可叹可惜啊。真是天命难违啊,二人都有天下大志却无一人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却尽归司马氏所有。到这里不得不说说司马懿了。

记得曹操在位时两次请其出山都没有成功,而赤壁之战后曹操打败他却不请自来。直出天下三分之局势,可看出此人的谋略与智慧。曹操知道此人有大才但也有大志,用之当慎。故死时告诫子曹丕用之又防之,然而曹丕死后曹睿继位。他也是两次三番被贬,但其一直隐忍不改其志等待时机伺机而动。谁都知道他是想夺天下啊。当然我觉得这都不是重要的我要说的是他大器晚成,五十多岁仍不得重用而依旧等待时机。有如此坚忍不拔的品质,更兼有韬光养晦的谋略安能不成大事。从他身上可以知道人要想进退自如不致身首异处,一定要会审时度势不露锋芒,还要有过人的胆略和眼光。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边是你一定要有才华,如果说古时有人怀才不遇如贾谊、孟浩然等等,但现实社会则不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就看你是不是金子了。这个社会不会辱没的就是人才,所以欲成大事必先成奇才方可。须知人才不是天生的,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奋学习成的。都知道很多人用兵如神料事如神,但我们只看到了他们辉煌的一面,又有多少人在意他们背诵了多少经典子集,研习过多少兵法呢。这一切的到来无不是血水与汗水的累积啊。可见努力奋斗才是成功的第一捷径„„

三国看完了今天可以做一个终结了,最后一个部分就是诸葛亮的北伐为主了他六出祁山可惜最终还是薨于五丈原,可惜了司马懿可是称他为百年难遇的英才啊。对于他的称赞历史早有定论不想多说,有些事真是难以预料啊。如果当年魏延真的率军五千穿秦岭出奇兵攻袭长安;如果马谡没有失守街亭;如果上方谷没有突降大雨„„那么结果会不会不同。当然历史的奇妙就在于此可以给你许多设想,但记住只能是想想历史已无法改变。最终是三分归一统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嘛。最终的胜者不是刘备不是孙权不是曹操却是司马懿,这就是司马懿之志啊,不是忠于大魏而是尽吞天下。不禁为人所慨叹,深真深藏得其忍耐力真是了得啊,不仅是明哲保身了而且是终成正果呀。

感觉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智慧,其言辞、计谋、志向、行为、胆识、为人处世„„真是值得好好学习。

下载三国演义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国演义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观后感1 今晚,我看完了《三国》,也是在今年夏天看完《三国演义》的,感触都不少,两次也相似,三国演义、三国观后感。首先,我敬佩曹操的雄才大略......

    《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1300字 文/杨瀚锐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 东汉末年 时期到晋朝统一......

    《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观后感 有道是“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一直想完整的看这部历史巨著,近日,得三国的最新碟片,自看一集后,便一发不可收,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工作之余花费了近半个月之久,......

    《三国演义》观后感1000字

    《三国演义》观后感1000字有道是“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一直想完整的看这部历史巨著,近日,得三国的最新碟片,自看一集后,便一发不可收,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工作之余花费了近半个月......

    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

    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有感今天下班后没事再次看起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虽然第三遍看但是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这不刚又看了“草船借箭”这一断精彩片段。都触......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1、 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 2、 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

    《三国演义》

    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不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有板书的《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