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文章标题: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
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
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㈢我们深深尝到了教育科研实验的甜头,坚定了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的信心。但由于认识肤浅,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检测。恳请领导、专家们予以具体指导。
㈣由于经费投入所限,教学设备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十分渴望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援助。
《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第二篇:开发全脑,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㈡实验步骤: 第一步——组织落实第二步——学习培训第三步——探索研究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
第三篇:开发全脑,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 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
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㈢我们深深尝到了教育科研实验的甜头,坚定了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的信心。但由于认识肤浅,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检测。恳请领导、专家们予以具体指导。
㈣由于经费投入所限,教学设备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十分渴望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援助。
第四篇:开发全脑,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 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
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㈢我们深深尝到了教育科研实验的甜头,坚定了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的信心。但由于认识肤浅,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检测。恳请领导、专家们予以具体指导。
㈣由于经费投入所限,教学设备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十分渴望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援助。
第五篇:开发全脑,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工作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㈡实验步骤: 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㈢我们深深尝到了教育科研实验的甜头,坚定了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的信心。但由于认识肤浅,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检测。恳请领导、专家们予以具体指导。㈣由于经费投入所限,教学设备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十分渴望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援助。开发全脑,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