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劳教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劳教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劳动教养机关承担着教育矫治违法人员的职责。在教育挽救劳教人员,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劳教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发挥劳动教养职能,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保证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基础。和谐需要基础,安全稳定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劳教工作来说,首要的是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现行劳教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新的历史阶段,需要一个更为安定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践证明,如果劳教场所没有持续多年的安全稳定,也不会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更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这就要求我们劳教人民警察一定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做好劳教工作,确保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当前劳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用创新的精神解决问题。坚持把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着眼于抓基层,抓制度,抓规范,集中精力做好工作。要形成强有力的长效安全防范机制,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质量,确保劳教场所持续安全、长效稳定,实现场所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二、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谐必定是有序的,确保有序的措施就是管理。管理工作做不好,其他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规范劳教场所的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挽救质量的内在需要,对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稳定场所秩序,矫治劳教人员恶习都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司法部要求,我们要在办劳教工作特色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以往好的工作经验,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挽救质量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突出三个重点,确保取得新成效。一是以课堂化教育为主导,提升教育工作整体水平;二是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发挥劳动的矫治功能;三是加强生活卫生工作,切实保障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对象的身体健康。要通过劳教管理工作改革,彻底改变劳教工作在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执法行为、场所设施等方面带有的比较浓厚的监狱色彩,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文明的场所环境,促进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矫正恶习,促进劳动教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文明化进程,为建立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教育矫治违法人员、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高教育挽救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劳教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是劳教工作的中心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违法的因素复杂化、形式内容的多样化,更需要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需要创新的教育理念及合理有效的矫治措施。我们必须坚持劳动教养性质,正确贯彻劳教方针和政策,坚持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根本宗旨,遵循教育改造工作的特殊规律,从根本上办出劳动教养工作特色,把劳教场所办成教育挽救劳教人员的特殊学校。要确立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教育为重点,辅之以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教育”理念。加强社会综治帮教工作,提高教育挽救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加强与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配合,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无形的教育工作融入到有形的活动之中,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和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提高帮教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大力推行心理矫治教育,积极探索矫治劳教人员复杂心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有选择、有重点地在劳教场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矫治措施,帮助劳教人员解除困扰,消除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把他们的心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社会的怀抱。要充分发挥劳教场所的劳动技术教育职能。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寻求教育职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逐步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让每一个劳教人员都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从而减轻社会的负担,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解决好与劳教人员利益相关的问题,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所区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于劳教场所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营造和谐健康的所区环境。因此,必须重视劳教场所的硬件建设,按照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要求,场所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在整体布局、设施装备、环境优化方面要体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装备先进。在场所建设过程中,要纵观社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在科学地认识上树立较强的超前意识。要立足于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做好长远规划。只有这样,场所建设才能
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劳教场所的和谐发展。在搞好场所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坚持搞好生活卫生管理。实践充分证明,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感化,不能仅限于生产劳动和生硬的思想说教,需要多种形式和手段,施以多方位的影响,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要努力提供良好的生活卫生服务,让劳教人员看得上病,有健康营养的餐饮,有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各项
合法权益切实得到有效保障,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和谐的环境必须是公平的、公正的。人与人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是否有一个公正的环境、公正的规则。作为执法机关的劳教场所,执法公正至关重要。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加大劳教场所的所务公开力度,在提请、审核、决定劳教人员加(减)期、所外执行、所外就医、提前解教等执法环节上,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程序,规范执法活动和行为,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基础上,加强对专项整改活动督查、指导,抓好各项制度的清理和执法问题的查摆、解决,进一步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觉悟,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劳教场所的执法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和谐环境。
五、积极参与禁毒斗争,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近年来,我国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毒品来源、毒品滥用多样化和贩吸毒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全国范围的“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旨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禁毒人民战争。作为劳教机关,我们要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当前面临的禁毒形势,切实增强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中央和司法部的有关指示精神,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全力配合打好这场禁毒人民战争。加强对戒毒人员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无毒劳教所”活动,严防毒品流入。要切实转变戒毒治疗和戒毒康复理念,继续探索创新科学有效的戒毒模式,体现对戒毒人员的人文关怀,努力降低吸毒人员的复吸率。要逐步建立健全监控帮教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帮教工作的新路子,加大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坚持不懈地加强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为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劳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切实履行好这一重要使命,必须建设一支能够适应不同时期劳动教养工作实际需要的民警队伍。因此,按照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队伍建设。要坚持从严格治警、依法管警、精心育警。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切实解决好队伍中在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和公正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岗位职能分工,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岗位需要,对全体民警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文化基础知识、警察实用技能等集中培训和测试,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提高人民警察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第二篇:发挥医保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发挥医保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___县医保局紧紧围绕建立全市社会保障体系示范县的目标,加快医疗保障建设步伐,通过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积极稳步扩面,加大基金征管力度,全局干部职工踏实工作,勇于开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发挥了医保的职能作用,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以扩面征缴工作为重点,实现
医疗保险工作新突破
___县把扩面与征缴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双轮启动、双管齐下,以扩面促征缴,以强化服务促扩面,有力推动了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稳步、协调发展。
一是建立内部奖惩机制。把扩面征缴任务分解至各职能股室,新增参保扩面,按每增参保1人奖业务经费5元,未完成任务在年终考核时扣分并相应扣除奖金;保费征缴率必须达到95以上,每增一个百分点奖业务经费500元,未完成任务根据考核方案和分并扣除奖金。
二是强化政府职能机制。在扩面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通过行政手段,以政府抄告单的形式敦促部分省、市属单位参保,增强企业领导、职工的社会保障意识,在有效的扩面宣传工作之下,除供电股份有限公司外,所有省、市属单位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加入了医保社会大家庭的行列。
三是积极探索参保扩面新机制。开展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试点工作,以县工商联合会会员为试点群体,努力探索参保扩面新途径,稳步扩大医保覆盖面,通过有效地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工作,全县工商会员和工业园区职工500多人已经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
四是工伤保险工作有新的突破。贯彻执行《赣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县政府行文下发做好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工作的通知,加强与县建设局、工商局、工业园管理办公室、安监局、矿管局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开展工伤保险参保扩面“攻坚战”,制定“四个一”(一份扩面纲领性文件、一本宣传手册、一次电视采访、一支宣传队伍)的工作措施,打开了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新局面,___县已有供电、矿管、建设、林业、石油、邮政等单位1348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征收工伤保险费4.86万元。
五是制定优惠政策,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遵循“保大病、广覆盖”的原则,降低门槛,妥善地解决了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老大难问题,已有供销、林业、粮食、蔡坊电站、农机公司等困难企业职工1235人解决了没有医保的后顾之忧。
六是建立外部联动机制,主动争取县劳动监察大队配合支持,对长期拖欠保费的参保单位进行上门督查稽核,补缴保费37万元。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以参保人督促单位征缴,对欠缴保费单位的参保人员暂缓医疗费报销,以促进保费征缴,同时建立保费征缴“每月一通报”制度,通过《___医保》简报对欠缴保费单位点名通报,促进保费征缴。
___县医保扩面征缴工作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对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___县参保单位已达209个,参保职工总人数达12053人,已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___县10373人和市局下达12000人的扩面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征收医保基金726万元,基金收缴率达98.5,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348人,征收工伤保险基金4.86万元,生育保险扩面613人,征收基金1万元,全年人均缴费基数达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5以上,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资金收缴率达100。
二、以提升医保管理服务水平为核心,满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安全运行
在医保基金管理中,坚持保障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原则,正确处理好稳步扩面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职工医疗需求与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益的关系,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和参保职工患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好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权益和基金安全运作。
严格把握住院、转诊转院、特殊检查和治疗的审批,不断完善医保管理制度,对医保规定的“八种慢性病”确认成立认定工作小组,聘请医保定点医院临床经验丰富、医德较好的医务人员为认定小组成员,既严格准确地执行了《赣州市部分慢性病认定标准》;又保证了参保对象的合法权益。使“八种慢性病”认定工作做到了公平、公正、科学、公开、透明。
严格实行参保住院人员每周两督查制度,由保险管理股工作人员深入定点住院医院巡查,对住院参保人员是否冒名住院或挂床住院查实情况,倾听参保住院人员意见,帮助协调与医院、医师的关系,提供优质服务。
在保费征缴、划拨、使用、结算过程中实行严格的事前、事中、事后规范化管理,开展医保基金预算和费用监测工作,提高基金使用效益,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大多数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及时地堵塞基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保障基金安全规范运转、实现了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安全运行的工作目标,统筹基金结余率达18.6,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参保人员解困。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创建优质高效服务平台
为方便参保对象办事,减少办事程序,提高保费征收效率,深化改革征收体制,___县借社会保险体系示范县契机,实行五保合一征收新机制。搭建了与市局、县五保合一征收大厅、县城和基层8个乡镇的23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了高效快速的经办服
务,经办机构中心机房与各两定单位实现联网监控,证卡数据统一规范操作,并与县五保征收大厅实现数据库并轨。
建立了开放式经办大厅,按市局要求统一了经办大厅标识、窗口、岗位设置,使用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对参保人员在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定点零售药店进行了实时结算,实行了全市医保“一卡通”服务。对医保信访工作做到热心、耐心、细心的答复,每事必答,不留后遗症,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四、以“两定”单位管理为载体,维护医保诚信,树立医保经办机构权威和形象
进一步完善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服务质量考评和信用等级评定机制,根据市局两个管理考评办法文件精神和医保定点管理协议,采用定点管理平时督查情况、参保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义务医保监督员反馈信息、群众信访反映问题、定点服务质量综合评估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进行考评计分,依据综合考评结果,评选先进医保定点单位进行表彰,并向医保定点单位和全县参保单位通报,有效地提高、改进了医保两定单位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和规范___县医保两定单位的管理,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环境,及时转发了市局关于两定单位信用等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在两定单位自己推荐的基础上开展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并向市局报送评定结果。建立了两定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
五、以统计分析工作为手段,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建立医保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基金预决算制度,加强了医保基金的预算、分析、控制和决算工作,成立了保费稽核工作小组,对基金征缴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基金运行预警机制,确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做好住院参保人员、离退休人员、八种慢性病参保人员、大病统筹人员、异地安置人员等医疗费用和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收支的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严格把好保费征缴和费用支付关,加强统计、会计月报、季报、年报分析工作,提高报表上报质量,探索基金运行的倾向性、规律性。在住院、转诊转院、特殊检查、慢性病治疗审批和医疗费用报账、统筹基金支付金额数据统计等经办业务中,通过微机提供各项统计信息配合县财政按月与定点医院结账,方便结算审核,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医保工作效率,并用计算机设计数据公式报销费用,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服务。
规范了参保单位缴费记录和参保人员就医记录,每笔医疗费用上机作业汇总,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离休干部医药费用结算拨付等业务和财务分账基础数据资料的管理,建立全面实用、易于查询的基础资料档案率。
六、以宣传工作和经办能力建设为推动力,不断提高医保经办工作水平
___县医保局在医保政策制度宣传为医保扩面征缴工作的“助推器”,坚持办好《___医保》简报、医保学习与宣传栏,组织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宣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动员宣传,积极参与县主管局组织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印发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宣传资料和工伤保险扩面宣传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医保政策宣传活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加强了医保信息报道和调研工作,成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以城镇各类人员医疗保障政策、“三医改革”、如何提高医保经办机构的各项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调研活动,将信息宣传报道和调研工作列入了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局干部职工完成信息报道任务58篇,调研文章10篇,其中信息用稿36篇(市级用稿13篇,国家级用稿1篇,县级用稿22篇),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业务经办能力。
《发挥医保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挥医保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公共财政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应通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成员充分就业、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公共财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集团和群体之间、不同社会组织或团体之间、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状态。所谓公共财政,就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也就是,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
目前,我国达到社会和谐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速的增长与就业不足并存,几乎成了中国经济的特有现象;二是收入分配呈逐步扩大的态势,城乡差距近十几年明显拉大,全社会收入分配拉开的幅度和速度过快,相当部分人未能真正共同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收入差距与贫富悬殊导致阶层分化对立,群体事件增加,积累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公正;三是地区差距仍旧较大;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经济成果与资源投入不相称,环境资源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社会财富增长的质量。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必须建立公共财政机制,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构建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必须把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公共财政的第一要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此应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让农村居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公共财政阳光,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财政新增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逐步提高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
2、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3、继续实施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确保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安全。
4、重点推进农村税费、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征收制度等改革,大力支持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乡镇财政体制等配套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改革效益;五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财政支农整体效益。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对城乡居民进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障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之
一。社会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更是弱势群体的安全网,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目前,我国一部分人享受过度保障,一部分人则几乎没有任何保障。这种做法严重地违背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给国民提供高水准的社会保障,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建立一种水平不高但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2、在广大农村完善最低社会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避免贫困人口的生存危机。
3、运用公共财政手段,积极帮助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以及病残职工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4、从政策上落实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经济责任,努力构筑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成员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和谐,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足,应把就业优先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财政部门要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社会成员的充分就业。
1、采取补贴、税收、担保投融资等财政政策,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弹性大的服务业以及就业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提高就业增长弹性。
2、支持设立“再就业基金”,对吸纳再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实行工资补贴,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培训补贴。
3、支持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建设,向所有城乡失业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4、加快构建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5、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支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鼓励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四、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步伐,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应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教育公平。
1、继续加大“两免一补”、助学贷款、贫困大学生救助等工作力度,保证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城乡学生都能够上学读书。
2、改革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将目前以县为主的承担体制改变为由省以上政府承担,解决基层财政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入长期严重不足的问题。
3、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清理整顿教育收费秩序,有效减轻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经济负担。
五、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着力建设健康社会。公共医疗卫生关系国计民生和劳动者的素质,公共财政应发挥其提供公共产品职能和重要作用,加快发展以农村为重点的城乡卫生事业。
1、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加大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农村卫生等事业发展的投入。
2、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3、加快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
4、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突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积极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加强以传染病防控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基层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社会的家园。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现代财政最终将向生态财政转变,从而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损害越来越小。财政工作既要实施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也要对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进行调节。
1、进一步做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推进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源污染的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抓紧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问题。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继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减少人为破坏,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再造祖国秀美山川,加强财政在生态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4、在支持生态建设中实施直补农民政策。近3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828.9亿元,支持完成退耕还林
1.35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84亿亩;安排231.9亿元,支持保护了14亿亩天然林,营造林木0.62亿亩;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资金50亿元,支持保护重点公益林4亿亩。上述政策,既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又使农民从财政补贴中直接受益达687.06亿元。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卓有成效的发展和全面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责无旁贷。我们相信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机制,完善公共财政职能,我国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启春。公共财政学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2]喻廷才。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EB/OL].2005.4.29。
[3]齐守印。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EB/OL].2006.1.12。
[4]何兆斌。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改革[EB/OL].2006.2.16。
第四篇:发挥人大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发挥人大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毕节地区人大工委在工作中自觉地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履行人大职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扎扎实实地为构
建和谐社会创造性地开展人大工作。
一、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工作全局,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督促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在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时,既要重视经济建设,又要重视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督促政府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以监督工作注重实效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既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又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整改,狠抓落实,增强了监督实效。
二是切实抓好执法检查工作。2005年,地区人大工委组织开展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10多种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深入到有关县市、乡镇,实地查看走访,使执法检查客观真实。执法检查后,工委主任会议听取检查情况报告,要求有关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主任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整改。
三是探索开展述职评议工作。每年对行署1至2个职能部门的领导进行评议,成立职评议小组,深入单位,广泛了解干部职工对评议对象的评议情况,对评议对象任职以来履行工作职责及廉政等方面的情况作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评议对象根据评议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认真整改,并向工委主任会议汇报整改情况。
四是实施个案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对全区法院执行合议制情况继续进行了跟踪检查,对全区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审结的508件一审刑事案件进行了抽查,复查了各县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有问题的案件66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向地委领导作了汇报,得到地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向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作了反馈,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整改。
五是要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监督。组织工委成员和区内部分省人大代表,分别对煤矿安全生产、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一类贫困乡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集中视察,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六是注重跟踪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制定了《毕节地区人大工委跟踪监督制度》,明确了跟踪监督的重点、方法和要求,并根据工作实际,切实开展了跟踪监督工作。
三、以发挥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作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是地方人大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产生于不同阶层,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对于维护团结,发扬民主,凝聚人心,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的作用,为保障毕节地区人大工委组成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工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委各项工作制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一是保障工委成员的知情权,扩大工委成员对地区人大工委工作参与的范围。二是认真贯彻代表法,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三是改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办理工作。定期召开主任会议听取信访工作专题汇报,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四、以抓人大自身建设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为加强工委机关建设,充分发挥好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的作用,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勤政廉政”为目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整顿机关作风为突破口,较好地促进了和谐机关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团结和谐的同志关系,美丽整洁的工作环境”的良好氛围,有效地确保了工委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在2005年地直机关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发挥人大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挥人大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篇:发挥检察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检察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打击刑事犯罪、诉讼监督、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等重要职能,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职能,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做为一名检察人员必须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肩负着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保护人民,打击犯罪,惩处罪恶,而任何用它来捞取个人好处的行为都是违背权力初衷、违背党的宗旨、违背职业道德的。只有思想上对人民群众有了深厚的感情,对手中的权力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才能打消以权谋私的念头,自觉抵制以权谋私的行为。如果我们把人民给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资本的工具,在执法当中根本做不到公正执法。如果执法不公,就会引起公众的反对,就不可能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执法干部必须做到:一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尽责。做一名正义的守护神。二要把忠诚作为检察职业道德的试金石,忠于党和人民,忠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权,忠于法律,忠于实事,做一个党和人民放心的检察官。三要公正执法,文明办案。要把文明执法和公正执法有地结合
1起来,做到伸张正义与维护司法公正相统一,执行程序法与执
行实体法相统一,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相统一,打击犯罪与保
障人权相统一。四要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检察人员作为监督
法律的实施者,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自己首先要守法、清廉、己正,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只有
正确解决矛盾,处理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是和谐的社会。
二、以科学发展观、处理新问题
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检察工作面临着许多有
利条件,特别是最近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状况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一
些新问题、新挑战。例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生
存环境恶化,公务人员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法律来调整、来解决,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在适用法律上人人
平等,把司法工作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透明度,以
公开促公正。并且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责权明确、互
相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保证公正司法,为
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由于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
成果就是法治,就是用法律来规范各个社会主体的行为。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单一制的社会结构正在向多样化方向转
变,通过传统的计划体制和权力架构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整
合功能已经弱化。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照
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管理社会,努力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
方法的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但在执行政策与法律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政策大于法、地方政策优先于国家政策的现象。所以,政策体制和法治文明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要关系,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违反宪法和法律,要善于把成熟的决定和政策及时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使社会矛盾和政治经济关系在法律的正确轨道上得到正确、及时的协调和处理,在解决社会矛盾的同时,既要注意政策的调整,又要重视法律的约束,只有人人都受法律的约束,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才能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
三、公平正义是检察官的价值取向
检察机关是通过对法律实施者的法律监督来行使职权的,它不仅要监督《刑法》的正确执行,而且要监督《刑诉法》的正确实施,不但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还要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是承上启下的,它在具体的工作中,监督审判机关对被告人在适用刑罚上,是否刑罚同罪行相适用,如果无法律根据地从轻或从重,检察机关都将提出抗诉,直至公平、公正,合法合理。因此,检察机关如果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目前,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已任,自觉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眼于维护
社会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检察工作的中心和着重点,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做到常修为检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想民众之苦。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四、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检察机关通过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严打”方针,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严厉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杀人、抢劫、绑架、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依法惩治各类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挽救失足者,实现法律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
腐败是社会痼疾,是引发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维护社
会利益分配和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公正,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服务发展的关系,从有利于惩治腐败、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和教育干部出发,正确运用政策法律,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旗臶鲜明地支持改革者,保护创业者,教育失误者,打击诬告者。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积极开展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呼唤正义,人民期盼公正。只有在一个公正的环境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检察机关要通过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职能,纠正司法不公现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正。要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和有罪判无罪、重罪轻判,以及不依法交付执行、违法办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问题,切实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的现象。坚持诉讼监督和查办职务犯罪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发现和查处司法不公、执法不严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四)妥善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维护群众合理诉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宽容平和的社会。群众上访,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会激化
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职能,时刻面对着群众的大量诉求。因此,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思想,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认真处理好发生在检察环节的上访案件。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开展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工作;积极拓宽、畅通群众对公正诉求的通道,建立健全以预防控制、信息传输、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党委放心、群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