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时间:2019-05-12 07: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第一篇: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和经济执法部门,首要一条就是要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始终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深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加大对被审计单位遵纪守法、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的审计监督,以促进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勤政廉洁,尤其是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从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从审计机关的职能和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把注重检查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促进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和谐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审计紧紧扣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做好工作,就是最直接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审计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就是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眼,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结 1

构,关注政府性资金支出效果,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其他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经济工作中心,谋划、开展审计工作。在揭露和查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注重从机制、体制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被审计单位科学规范地管理资金,确保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对党委、政府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发挥作用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审计工作一直坚持以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准则。扶贫、救灾、环保、抚恤等专项资金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应更多地考虑这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比如棚户区改造、水利专项资金、福利彩票专项资金等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针对盲目投资、重复投资、低水平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和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问题开展审计工作;继续加强对医院收费、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力争及时找出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对审计中发现的损

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审计机关既要严肃查处,充分揭露,又要加以剖析,查找原因,提出从源头上制止问题发生的审计建议。

(三)加大对事关千家万户的各种社会保障资金和“三农”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作用

社会保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保障体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其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群众是高度关注的。随着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审计机关应加大对住房公积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等这些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资金的审计监督,密切关注这些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关注这些资金的去向和使用绩效。并在探索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审计机关应特别重视开展与“三农”问题相关资金的审计。

(四)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廉洁政府方面发挥作用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是审计部门为党委、政府用好、用对干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审计机关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审计机关应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各单位和部门“一把手”认真用好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财经法规执行监督权,促进为民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形成。同时,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形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情况通报制度,由审计机关就审计查明的事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处理意见等,反馈给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努力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审计机关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应把审计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一是从严治理审计队伍,增强审计干部自身拒腐防变能力,发挥审计干部的创造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审计干部自身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审计机关应继续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审计干部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和完善工作考核制度,把审计干部遵守“八不准”纪律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列入考核内容,并

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提拔和任用的重要依据,以达到约束干部的目的;加强和完善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避免审计项目安排上的随意性。二是努力实现审计方式的变革。审计调查是审计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武器,审计机关应充分运用调查手段,扩大审计影响面,使审计更贴近社会,使审计反映的情况更全面。探索开展效益审计,查找损失浪费原因,寻准对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审计的手段上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三是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力度,树立审计权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对审计结果要适时实行社会公告,增加审计结果透明度,提高审计成果社会综合利用程度。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要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职能作用。

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当好“服务器”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包括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关键。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全党全国的大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牢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发展和反腐败的关系,始终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反腐倡廉工作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科学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在实践中,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不仅是查办违纪案件、加强风气建设、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战略筹划;始终围绕党委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党风廉政建设的角度保证和促进工作的落实;始终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努力做好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始终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营造干事创业、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市场经济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义不容辞地当好“服务器”,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坚决惩治腐败保证发展,加强检查监督维护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推动发展,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当好“变压器”

腐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党内腐败现象不仅践踏了党的纪律,败坏了党风,而且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给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要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就必须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变压力为动力,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坚决查办滥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尤其是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违纪违法的案件;着力查办严重影响改革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案件,尤其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融、政府采购等领域中发生的案件和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产权交易及经营管理活动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认真查办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诬告陷害他人以及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对腐败分子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姑息,决不手软。同时,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综合运用纪律、法律、经济处罚、组织处理、从业资格限制等方式和手段。在查办案件工作中,严格依法依纪,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严厉惩治极少数,教育挽救大多数,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正确区分违纪与违法、腐败行为与一般错误的界限,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惩治腐败与维护党员权利并重,不搞不教而诛,不搞听风就是雨。坚持与人为善,着重教育,有情有义,留有余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取得更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妨碍和谐社会稳定的因素。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当好“稳定器”

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建设一个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以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政风建设,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取信于民。要坚持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为重点,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参与赌博,放任、纵容自己的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处理,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满腔热情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诚心诚意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纠正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落实劳务工工资支付保障的规章制度,维护好劳务工的切身利益。加强教育收费听证、审计、公示、督导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规范民办学校收费办法,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政风建设,改进机关作风,精简会议、文件,提高行政效率。总之,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要积极拓宽、畅通人民群众的诉求渠道,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整合信访资源,完善署名举报及时回复跟踪和保护奖励制度,妥善化解矛盾,排除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深化改革预防腐败——当好“加速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改革不到位,仍然是现阶段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积极组织协调,提高有效防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和加速作用。必须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当前情势下的腐败问题。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结合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以健全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招投标制度、投资管理体制、财政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党务、政务、企务、村务公开制度为重点,强势推进改革创新,突破一系列制约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制度“瓶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更大程度地减少滋生腐败的土壤。同时,注重通过立法巩固改革成果,用法制手段保证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使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中的根本性作用。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外的党政事务以及程序、结果一律向社会公开。积极探索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和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的有效监督机制,紧紧盯住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不断规范权力的运行。同时,夯实教育基础,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从保护爱护干部出发,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大力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社会市民三个层面的教育,不断发展廉政文化,营造“廉洁可敬,腐败可耻”的社会氛围。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三篇: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职能高效率、高质量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工商部门职能的正确定位,并在此基础

上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 工商 职能定位 作用发挥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不断达到一个新的和谐状态。作为代表国家履行社会主义经济监管职能的重要经济机构,工商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该充任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应当塑造什么形象,体现什么价值,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有效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角色及职能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准入职能方面,工商行政管理为规范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熟和其合法性,把好市场准入关从而维护正常的市场进入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在监管职能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履行了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交易和竞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发挥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市场管理等作用,为使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符合市场规则要求,为创制有序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通过培育、监管等方式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市场体系的形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基础性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运用自身职能促进各类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完备方面;第四,在执法职能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严格执行法律,依法监管市场,保证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第五,在保护职能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对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的监管及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有效地保护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进一步发挥了对市场的规范效应,同时也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繁荣与规范,社会的公平与稳定等方面都离不开工商部门这个经济卫士的保护。

二、履行工商职责,营造和谐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其中,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工商部门在工作中应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了解大局、积极维护支持大局,自觉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定位。

1、维护公平,执法和谐。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法治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工商部门一方面应当依法严厉打击市场领域无照经营、不正当竞争、欺行霸市、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维护公平竞争,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促进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在行政执法中,应当实行阳光执法工程。在案件的处理上,正确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合理尺度,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法治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把履行职责的过程,变成对经营者监督和服务的过程,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又能使经营者在接受监管和服务中受到法制教育。通过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有机结合,刚柔相济,入情入理,切实求得公正执法和执法效果的和谐。

2、保障权益,消费和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宗旨,工商部门基于其自身特殊的职能作用,应当把建立健全消保维权网络体系作为一项实践执法为民的“民心工程”来抓,明确工作目标,整合消保维权内部资源,大力推动消费维权职能由单一的部门职能向政府职能、社会职能转变,积极构建 “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消保维权新机制,实现真正的消费和谐。

3、广宣诚信,监管和谐。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社会和谐的标志,提升信用是巩固和谐的基础。工商部门在当前可以从市场主体和执法主体两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诚信建设,构筑和协基石。一方面,大力倡导经营者增强诚信意识,发扬诚信传统,弘扬诚信美德。另一方面,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为自己 量身定做诚信标尺,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三、提升自身素质,打造和谐工商。

只有一支好的工商队伍,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更好的工作效益,才能为构建和谐工商、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工商部门要加强干部人事工作,为构建和谐工商提供组织保障。

第一,构建和谐领导班子。班子和谐,队伍才能和谐,事业才能发展。所谓班子和谐,就是领导班子成员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步伐一致,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班子成员个体充满活力,整体在科学、民主、法制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和谐地运行。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是班子成员和谐相处、和谐共事的基础。加强和谐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个关系:一是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正职既要通过高超的领导艺术把副职的潜力挖掘出来、内在活力激发出来,又要对副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副职要有责任意识,不越权,不越位,积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要让一把手放心,也要让班子其他成员信任。二是副职与副职的关系。副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需要彼此沟通协调,要相互信任和理解。副职在履行各自的职责时,要善于站在全局的、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同志之间要敞开心扉,以诚相见。三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班子成员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给自己定好位。班子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使班子成员的活力在工作实践中竞相迸发。因此,在选拔、使用干部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科学选人,科学用人,合理流动,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工商领导班子中来,这是建设和谐领导班子的政治基础。要完善领导机制和体制,健全各种权力运作的程序和规范,使班子成员都能在地税大局和组织原则下行使职权。

第二,构建和谐工商队伍。结合行政效能建设要求,工商部门在工作中应强调团队精神,加强队伍建设,营造整体协调、团结进取的氛围,使每个工商人在一个和谐团队氛围中成长,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每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较强的亲和力、沟通力,充分履行职责,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默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将每个人的力量有机地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帮互助,密切协作,共同拧成一股绳,积极营造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干部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和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工作,让他们丰富经历,积累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及时地为工商部门输送新鲜血液。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打造和谐执法氛围,以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工作职能,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四篇: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杜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着市场准人、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要监管职能。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发挥有效功能作用,有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正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当前巫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现行市场监管体系不相适应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上,就是各种关系和矛盾配合、协调,使之相生相长。当事物的矛盾和关系配合适当、匀称、协调时,就会达到共同发展的境界或发生质变,生出新的更高级的事物。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市场主体监管理论、法律、监管体制、手段和方法等跟不上市场快速发展要求,尚存在市场不和谐因素。

(一)监管规则滞后。从本质上讲,法律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确认。监管规则滞后,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迫切需要法律法规迟迟不能出台,致使政府无法实施监管活动。二是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市场竞争要求,赋予政府管理部门政策制定者、企业所有者、行业监管者多重身份,客观上难以保证这些行业的充分竞争。如:烟草、盐业、供电、信息产业等等。三是法律法规确定市场监管机构承担的职责与其赋予的权力不相适应,致使监管职能难以到位。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未授权其对涉嫌违法主体的人身、财产、场所等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的权力,致使难以及时收集当事人的违法证据,查明违法事实,放纵了违法行为。

(二)监管权力分散。我国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经贸、公安等几乎所有政府涉及经济管理的部门都有市场监管的职能。这种体制具体有两个特点:一是职能的交叉性,即对同一市场行为设定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人为造成工作中有利就争,有弊就推,互相扯皮的现象;二是职权的层级性,即对同一违法行为根据社会危害程度设定相关部门不同的执法权。如:生产不合格种子违法行为轻微的,农业部门可以吊销其《生产经营许可证);违法行为严重的要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才能吊销其《营业执照》;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工作中往往认识各异,难以协调,很难形成合力,实现预期的监管目的。

(三)抗干预能力弱。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对工商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但由于法律法规赋予权力不足以保证其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市场监管活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这种职能上的依附性决定了市场监管活动的开展必然受制于地方党委、政府。因此,对明显损害经济秩序,但涉及地方经济利益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屈从于地方党委、政府的意愿,很难进行有效的抵制。(四)执法保障不足。市场监管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具有监管内容的专业性,监管方式的对抗性和经济支出的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市场监管部门尚未建立起相关业务的技术监测体系,其监管职责的履行完全依赖当事人的举报和执法人员的经验、知识总构建和谐武汉.有奖征文进行判断。

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机制和谐是一种状态,是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融合,它表现为一种良好的秩序。社会和谐就是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种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要求构建和谐市场。和谐市场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应针对市场经济多元化,市场主体结构复杂化,市场行为多样化,监管职能交叉化等特点现状,探讨研究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理论、法律、观念、机制等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实现五对关系的和谐,即: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消费者与市场主体关系的和谐;监管机关与市场主体关系的和谐;监管机关与消费者关系和谐;经济秩序与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

稳定。

(一)强化市场监管理论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随市场经济发展而来,成长期短,没有相应学科支撑,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完整、系统的市场监管理论体系。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出台滞后,实用性不强,操作不便。必须加速理论研究创新,法律、法规修改,形成独立学科体系,指导实践,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监管。法律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法规是依法行政的依据。必须随着形势变化,市场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法律,修改法规。在条款内容上,注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时间上快捷提速,缩短周期;在受权上,防止交叉性和重复性,为构建和谐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强化效率优先,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讲话中强调:执政能力问题与效能问题密切相关,效能高低反映执政能力高低。行政效率是行政效能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行政效能的重要尺度。市场监管运行机制思维定位,机构设置合理性,部门职责划分直接决定着市场监管效能。因此,必须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善监管机制,理清部门职责,实现职能到位,使市场监管机制更好地得到有效发挥,提高市场和谐监管效能。一是要以创新为动力,大胆抛弃传统的市场监管理念和方法。针对现行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监管,重复劳动,效率低的弊端,创新市场监管理念,改革监管体制。二是要以机构改革为先导。按照精统一和效能的原则,将职能相同或近似的部门户汀进行整合重组,实现机构、职责和人员的优化以及市场监管权力的相对集中统一。三是要以建立相关的技术体系为依托,增强市场监管机构工作的科技信息含量,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四是要以权力的合理配置为重点,切实改变市场监管机构有责无权,权责失衡的现状,赋予市场监管机构及时对市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查处的权力。五是建立职责、权力相对统一,技术体系完善,权力配置到位的类似于经济警察的市场监管机构,提高行政效能,和谐市场监管运行机制。

(三)强化科学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运用科技成果,提升监管效能。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监管效果。一是通过开展网上审批和网上办照等,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市场准人速度和透明度,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合格、健康的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准人的科学化。二是通过网上年检和动态“经济户口” 的建立,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分类监管,提高市场巡查的实效性,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实现市场监管的科学化。三是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机联网,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及时查处那些已经消亡却又不依法办理注销手续或利用破产倒闭等手段恶性逃避债务,损害国家、集体和债权人的利益的违法行为,实现市场退出的科学化。四是通过整合资源,扩大功能,在123巧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基础上,对现在分散的专项执法网络进行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一个统一高效,信息共享的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消费安全预警、查办案件、行政执法于一体的综合网络,提高维权服务效能,实现依法行政科学化,促进监管效能全面提升,为投资者营造零的障碍,达到低成本、高诚信效果。

三、在构建和谐中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仓察实而知礼节”。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物质之基。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党的方针政策的直接实践者、落实者,其服务效应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作中,遵循监管与服务相统一;依法行政与发展相统一的客观规律,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市场发展。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社会稳定。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运总。

(一)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发挥服务效应作用。市场主体准人,投资者注册登记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最基本职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窗口,其效应体现在优化主观服务中。因此,在工作中把面向群众,服务投资者作为工商永不变的宗旨;促进改革,发展

经济作为工商永恒追求;规范投资者行为,有效监管作为工商目标主题,提高工作效率,为优化窗口服务,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是窗口对外,推行公开服务。即公开服务人员;公开服务事项;公开服务内容;公开服务方式;公开服务时限;公开服务指南(即明白卡);公开投诉电话,使服务对象一看便知,一问便明,一查便懂,一办便成。二是依法准人,指导服务。对引进辖区落户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咨询,耐心解答。宣传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条件政策;对重点企业遇到难题,事先预约,送法上门,跟踪服务;对困难企业正确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发挥内在动力,尽快脱困。三是提供高效、快捷服务。设定政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证窗口,一次性告知,一审一核制,互联审批,网上登记,减少周转环节,缩短办照时间,提高办证效率。四是立足发展,创新服务。对支柱产业、高科技企业、利税大户建立联系点,跟踪服务,积极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以达到壮大重点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区域经济的目的。五是心系下岗人员,帮扶服务。开辟绿色通道,设窗口,提供“一站式”办公,优先办证。在符合条件情况下,“手续从简,速度从快”。并实行“一免二减”优惠政策,促进了社会稳定。监管体现于服务之中,服务促进监管。实现事前宣传政策法规,正确引导;事中跟踪服务,帮助投资者建章建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事后规范投资者行为,实行有效监管,为投资者和企业营造零的障碍,从而达到高诚信优服务的创业和发展环境。

(二)强化依法行政,发挥监管职能作用。和谐社会一定是有序社会,有序社会应该是依法治理社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履行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过程中,既遵循市场规则,确认市场主体资格,规范企业和经营者行为,谋求产业发展,又坚持依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依法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经济有效运行。一是强化科学性,实现全面监管。以“经济户口”为基础,及时反映和掌握辖区各类经济组织状况;以巡查动态监管为核心,对重点区域实行跟踪监管;以12315举报投诉为线索,追根溯源,挖源头,查处违规违法的大案、要案,形成“点、面、线”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监管体系。二是强化指导性,实现预警监管。通过“经济户口”、动态巡查、“12315”三点一线提供和反映企业轻微违章违规行为,实行预警制:先告示,指明违规事项;再给予警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引导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机制,达到自律、自纠的目的。三是强化突击性,实现重点监管。在加强全面监管职能的同时,突出重点监管。紧紧围绕直接危害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反映强烈,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季节市场的特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食品、药品;“黄金周”假日旅行市场以及夏季饮料市场等集中整治和重点监管,达到以点带面。四是强化规范监管,实现从严执法。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捣毁制假售假窝点;整治网吧,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查封违法经营场所,打击各种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查处食品、药品商标侵权;查办大案、要案等,以此促进流通领域经济运行形式,保护驰名商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三)强化消费者维权服务,发挥“123巧”网络功能作用。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强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和谐健康社会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运用“123巧”网络,开辟解决消费纠纷渠道,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克敌制胜最重要的法宝,只有实行军队与民众相结合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有效抵御外敌人浸。第二,军事上国民党军队执行处处设防、以阵地战为主、拼消耗的作战方针。这是武汉坚守时间不能更长、甚至失守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在武汉会战前夕、及会战初期,毛泽东同志和中共其他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应实施“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游击战为辅”的战略方针的建议,但国民政府基本上未采纳。军队的主力不是集中起来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各个击破,而是分散于武汉周围的各个主阵地和要塞上,与敌人打阵地战、拼消耗。敌军装备精、火力猛、训练有素。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阵地战正是敌军的强项(可以充分发挥其火力优势),我军的弱

项。大量地、主要地用轻武器与血肉之躯在阵地上去阻挡敌军飞机、大炮、坦克的猛烈攻击,而不用或少用迁回侧击的方式夹击和围歼敌人,实非上策,牺牲过大也就难免。抗战中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都是运动战的结果,证明运动战在抗战中有其生命力。如果武汉会战中国民党政府采纳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实行运动战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以运动战为主的方针,则武汉会战中中方坚守的时间会更长,取得的成绩会更大一些。这一点启示我们:战争的胜利固然取决于各种客观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是双方实力的较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战争领导者制定的战略方针是否正确,战略布署是否得当。战略方针的正确性是战争胜利或尽快胜利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章。它用数十万中国将士的鲜血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反抗侵略直至取得胜利的坚强意志和决心。60多年前开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今天国共两党在海峡两岸同时肩负着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重任,只要台湾国民党、亲民党等一切反对台独的党派和社会团体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合作、齐心奋斗,就一定能尽早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郊汝瑰,黄玉章.中国杭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2〕马仲廉.抗日战争史话〔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3〕于振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4〕欧阳植粱,陈芳国.武汉抗战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5〕武汉地方志编委.武汉市志·军事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6〕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武汉文史资料文第一卷(政治军事)〔J〕.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第五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目标。由于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社会要素交错并存,故此,还将大量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还将存在着许多影响和谐的因素,这对新时期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和新挑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它具有非常深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学习和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新时期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审判工作是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法院应当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通过审判、执行等司法活动的开展,积极回应和谐社会新需求,切实把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法治理念,落实到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队伍建设和各项审判工作中去,切实为辖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夯实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素质基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强化法院队伍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求一个良好的司法环境,更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法院队伍,强化法院队伍建设,必须要坚持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司法方向做指引和保障,方向不明,理念不清,定位不准,法院队伍建设就会偏离正确行驶轨道;没有先进、合理、科学的理念指引,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就会走向误区。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司法方向,就是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夯实法院内在素质基础,以积极服务于社会和谐发展为着力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这是审判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的前提,也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职权的根本保证。它要求人民法院在强化队伍建设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统一于司法审判工作的全过程,既要防止搞法律虚无主义,用政策代替法律,又要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既要严格执法,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又要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案,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具体表现,但决不能倡行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坚决抵制非党化、非政治化、绝对独立等错误思想。二是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于法院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专业化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中,贯彻于干部选拔任用、遴选、奖惩、教育培训等事关队伍建设的每个环节。特别是要搞好法院领导班子的建设,把政治立场坚定、法律业务熟悉、年富力强、符合法官规定条件的人选任到法院领导岗位。三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防范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规定管理人。加大审判工作的监督与制约,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司法廉洁,确保司法权始终掌握在既讲政治、又讲法治的人手里。四是即要坚持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又要自觉克服单纯的业务观点,注重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全面提高法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把法官队伍培养成为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能够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审判权的坚强集体。

二、以人为本,转变审判作风,全面落实执法为民的要求。执法为民就是要求人民法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积极转变审判作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正确处理好辖区经济发展与严肃执法的关系,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一是树立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克服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法院必须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用之于民。二是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坚持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纠正那些对当事人耍态度的“冷、硬、推、拖”的不良习气,以一颗公仆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三是加大实施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措施,开辟便民诉讼“绿色通道”,方便群众诉讼。积极

推行公示制度、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对当事人进行导诉制度、来访接待制度等便民诉讼措施,为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减轻当事人讼累;对抚养、扶养、赡养案件,追索抚恤金、劳动报酬等案件,特困企业、下岗职工为原告的案件、企业破产案件,以及矛盾易激化和涉农等案件采取特案特办,在立案、执行等方面要依法给予倾斜。四是切实落实“司法为民”的指导方

针,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司法为民必须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不答应”作为最终标准,努力克服特权思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五是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工作,逐步完善司法救助措施,对因经济困难而交不起诉讼费的当事人,要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依法为人民群众撑腰做主、排忧解难;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有困难而交不起诉讼费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那些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群众打得起、打得赢官司,确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和合法利益,积极回应和谐社会新需求。

三、以公正司法为核心,掌好用好审判权,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司法公平和正义。“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神圣职责。人民法院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依法公正有效地协调和处理的各种利益关系,在各项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公正司法这个核心,紧扣“公正与效率”的法律工作主题,深入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掌好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力,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广大法官的公正司法意识,坚决消除司法不公的现象,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确保公平与正义。要增强抵御外界各种干扰的意识和能力,摆正情与法的关系,克服“拜金主义”。遏制并着力解决法院存在的“申诉难、执行难、纠错案难”,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以及“形象不好、裁判不公、执法不严、执行不力”等不良现象。同时,要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强化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观念,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做到公营和私营企业一个样,本地和外地当事人一个样,企业和个人一个样,生人和熟人一个样,切实维护社会经济良序发展。二是全面推行审判公开,能够公开的情况全部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加大案件检查与评查力度,以廉洁保公正。一方面,要依法加大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通过落实庭审公民旁听、新闻媒体采访、邀请人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团体旁听案件审理、积极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调查研究人民群众来访等,从中查找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和改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发回重审、改判、再审改判、检察院抗诉、群众反映强烈及当事人多次申诉、领导批办、督办和久拖未决、久拖未执的“六类案件”进行评查、检查,对在评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违法违纪的审判人员要坚决处理,决不手软,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司法廉洁。三是增强办案质量与效率意识,即要注重办案质量,也要注重办案效率。“迟来的公正不是公正”,案件质量不高或久拖不决、超审限,法律就一直处在不稳定状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当事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审判质量与效率机制,加强质量与效率的控制,强化监督制约,努力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四是正确处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既要注重实体公正,又要确保程序公正,防止和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同时,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裁判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合情合理,努力使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事实和法律的检验。五是在审理和执行案件时,要正确处理好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的关系,公正司法与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关系。既要在正确适用法律基础上贯彻执行好政策,又要防止突破法律界限;既要在审判的全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案件公正高效的审理来落实稳定、服务大局的职责,又要以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成效来体现公正。

四、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人民法院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进一步突出审判工作重点,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化解矛盾,促进辖区社会和谐发展。审判工作服务大局还要求法院审判工作切实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与时俱进,尽量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审判工作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是强化刑事审判,努力创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刑事审判工作要在坚持严打方针的同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慎用刑罚手段,树立科学刑罚观,减少社会对立面,努力促进社会稳定;要紧紧围绕专项斗争的主要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打出实效;要严格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实事求是地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准确定罪和量刑,从严打击;要牢固树立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铁案意识,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要加强司法宣传,强化审判监督与指导,积极构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等重点刑事审判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强化民商事审判,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人民内部团结。民商事审判要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原则,加大调解力度,做好调处工作,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胜败皆服、定纷止争。要防止就案办案和孤立办案,力争把依法办案和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审判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提高裁判的社会认同度。三是强化行政审判,慎重妥善地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切实维护官民和谐。要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原则,积极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在行政审判中发现的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通过司法建议等方式向相关部门通报和提出,力求达到“办案一件,规范一片”的效果。同时,还应当坚持司法最终与行政自主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行政审判的功能,又要克服“法院万能”的观点。对行政自主事项要有足够的尊重,注重立足于案件,从案件管理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要从规范和制度层面上提出建议,杜绝介入具体行政执法活动。四是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切实解决执行难。要坚持兼顾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权益原则,做到既要加大执行力度,切实解决执行难,又要考虑债务人的实际困难,保障债务人的生存发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权威,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五是强化涉诉信访案件审理,公正高效、深入细致地处理好当前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涉诉信访案件。坚决克服那些因工作不力而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避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力求将矛盾纠纷消化在基层,为政府依法实施宏观调控、增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突出重点,结合辖区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实际,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必须要及时转变、并突出当前审判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来开展工作、搞好服务。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关键环节。党中央提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要求全社会关心、运行和参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全社会的历史重任,也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项重之重的任务。它要求人民法院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真履行审判职责,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平桥区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体的辖区,羊山新区、五里民营工业园又处在辖区内,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城区规模在不断扩大,区域特点决定了我院涉农民事案件呈现“四多”特征:

1、农村土地占地征地补偿纠纷多;

2、农业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多;

3、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多;

4、农村房屋拆迁赔偿纠纷多。该四类案件在民事纠纷案件、涉农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比例,且都具有“引起矛盾激化的成因复杂、参与诉讼(矛盾纠纷)人数众多、已经多方协调解决未果、易引发信访隐患和恶性事件”的共性。由于历史、区域及社会发展等客观因素上的原因,这四类涉农案件如果稍有处理不正确、不及时,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影响着辖区和谐、平安与稳定。因此,平桥区法院做为基层法院,其审判工作不能脱离这个实际,也不能脱离于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这项重要使命,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紧密联系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以着重解决目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做实做细涉农司法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处理机制,加大调解解决纠纷的力度,切实做好调处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离社区、村镇较近,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开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司法调解工作与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联系最为密切。人民法庭面对着广大农村和农民,对于农村中常见的纠纷类型,如果发挥自己熟悉农民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优势,结合法理、道理、情理,通过调解方式了结纠纷、化解矛盾、平息争端,有利于和睦社会关系的建立与巩固。因此,在审理涉农案件中,一方面,要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事诉讼原则,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另一方面,要把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努力探索和推动各种诉讼替代解决方式,特别是注重发挥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调处涉农民事案件中的作用,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涉农民事案件,要坚决依法维护该调解协议的效力。二是针对农民群众文化程度、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切实加强诉讼指导、诉讼调解、司法救助等便民、利民、惠民工作措施,为农村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根本上、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三是坚决打击侵害农民权益的不法行为,对各类涉农案件要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快执行”,尽可能地提高诉讼效率,及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积极维护农村稳定。四要大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社会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人民法院在审判涉农案件时要涉及到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司法资源的优势地位,大力宣传法制教育,切实引导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道德,把法制宣传融入到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更好适应新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下载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文章标题: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发挥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离不开法治支撑。劳动教养机关承担......

    检察机关职能作用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作......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范坝司法所积极发挥作用维护社会稳定范坝乡位于文县东南部,毗邻碧口镇。距县城107公里,交通不便。范坝乡行政区划面积576平方公里,总人......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_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税收作为国家财......

    发挥基层法院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发挥基层法院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有内容都与法律息......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9-2-23 15:55:35 【字体:大 中 小】荆门市人大常委会1980年设立,已经历七届走过了28年历程。28年春华秋实,岁月的......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整合资金、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责任,切实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