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基层法院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发挥基层法院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有内容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调整好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秩序才能真正建立。
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它工作人员在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也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因此,基层人民法院在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究基层人民法院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剖析其成因,寻找解决办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基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以庄浪法院为例,近几年,特别是2001年以来,全院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司法为民”的总要求,围绕“公正和效率”的世纪主题,确立了“强化‘三个服务’,即:为辖区经济建设服务、为辖区社会稳定服务、为辖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抓好‘三项中心工作’,即:审判工作、法院改革、队伍建设;建设‘四型机关’,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竞争型机关;跨跃‘一个台阶’,即:以‘两庭’建设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上一个新台阶”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工作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基层人民法
院工作的新路子。
(一)搞好“三个服务”,找准工作的着眼点
人民法院如不能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就难以把握住法院工作的对象性和宗旨,一切工作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基于此认识,院领导班子首先提出了法院工作要搞好“三个服务”,即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务,不能脱离这个中心;为全县社会稳定服务,不能脱离这个大局;为全县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不能脱离这个宗旨。为此,在安排全年工作时,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了这三个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如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方面,全面贯彻地方党委“三抓”方针,认真审理企业改制、破产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诉讼案件,并作好这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先后审理了县洛龙公司、县医药公司、县物资公司等企业在改制中出现的欠债案件70件,涉诉标 的130万元。县福利磷肥厂、县塑料厂破产案件2件,涉诉标的530万元。为改制、破产企业及主管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5件(次),接待改制企业来访人员96人(次)。注重加强审理各类金融信贷纠纷案件,制裁各类金融违规违法行为,审理这方面案件385件,为金融部门挽回经济损失159万元,有力的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在为社会稳定服务方面,我们除依法从重从快继续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之外,对“三农”案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先后成功处置了4起群体性诉讼案件,既维护了地方稳定,又赢得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在服务辖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审理、执行力度,为农民工开通法律救济的“绿色通道”。仅2004年以来,共审理、执行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83件,执结83件,结案率达100%,为126名农民工追回了近18万元的“血汗钱”,维护了当地百姓的合法权益。
(二)抓好“三项中心工作”,实现良性互动
审判工作、法院改革、队伍建设是人民法院“三项中心工作”。庄浪法院正是以“三项中心工作”为重心,把握基层法院工作的基本规律,很好地体现了上级法院工作的总体要求。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开展“无瑕疵”办案活动,提高案件效率。2001年10月,以“大立案、精审判、重执行、严监督”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出台了《繁简分流实施细则》、《案件质量保证体系》、《“一岗双责”目标管理责任书》,构建了从程序到实体、从立案到结案、从庭长到院长应该把好的“七道”关口(立案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裁判文书制作关、执行关)和“三道”(庭长审查、审监庭评查、院长抽查)质量检测线,从而确保案件质量和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2004年,庄浪法院受理各类一审案件1252件,已审结
1209件,审结率为%,均为一次开庭审结,当庭宣判率为82%,各类案件平均审限为 27天,当事人不服本院判决上诉11件,上诉率仅为%。通过开展“诉讼满意在法院”活动,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司法爱民、为民、利民、便民、护民有机地融入到诉讼活动的全过程,按照最高院提出的23项便民服务措施,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如在法院立案庭、法庭醒目处,张贴了诉讼须知、诉讼风险告知书、立案收费标准,以充分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贴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也确保了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
坚持现代法治理念,锐意改革创新。2003年7月,推行了《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办法》,对被告人作有罪答辩、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庭审环节,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和简易审理的刑事案件占审结刑事案件总数的
60%以上。2004年1月,实行“统一立案、分工协调、合力克难”的大执行格局,确定了以实行执行措施穷尽、执行裁判权与执行实施权相分离和规范执行程序、规范执行行为、规范执行法官职业化道德为内容的执行工作目标。2004年执结案件690件,执结率为93%,基本上实现了院党组确定的“旧案平茬、新执行案件达动态良性循环”的目标。2004年6月起,在院长接访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庭长接访日,使各业务庭庭长通过接访日更好地了解信访动向。经不断修改充实,首办责任制在我院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信访流程管理制度。2004年共落实院长接访日59次,落实庭长接访日109次,答复群众咨询问题217件次,其中立案48件,均已处理终结。2004年10月,在落实公开审判的基础上,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建立排期开庭和排期执行制度。排期开庭和排期执行案件分别占审理和执行案件的85%和79%,有执行内容案件均能在规定期限内移送执行
庭执行。2005年1月,进一步强化了庭前证据交换、限期举证制度,证据庭前交换率占审结民商事案件的75%以上,未出现当事人超期限举证的情况。
以创建“四型”机关为契机,全力加强队伍建设。2001年,庄浪法院结合实际,制定了《2001-2005年学历教育规划》,4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凡能拿到本科学历的,在学费、旅差费、学习时间、晋升职称上一律给予优惠政策,同时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先后选派20余人次参加省、市法院举行的各种学习班,先后有30多人参加电大国民教育系列和北大远程“专升本”教育,目前全院本科学历45人,大学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2002年,实行了《审判长选任办法实施细则》,对审判长选任的条件和程序、职权和责任、管理监督做出了详细规定,严格的考核,使遴选上来的具有审判资格的优秀法官有了权力也有了责任,有了荣誉也有了约束,全院已有23名审判长,占
审判员总人数的%,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审判长队伍已成为审判的“中流砥柱”。2004年初,庄浪法院提出了创建“四型”机关的口号,建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方案,以开展多种活动为载体,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先后完成了司法公正、审判方式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等7个综合调研报告,有3篇调研或理论文章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关我院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典型事例被省市报刊报道5篇,县电视台新闻栏目报道8次,《庄浪法院信息》被市中院采用转发6篇,对法院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宣传和推动,发挥了积极效应。今年10月,由院机关创办的包括“优秀论文、优秀裁判文书、典型案例和两庭建设”等内容,真实反映“四型”机关创建成果的综合性刊物《历程》已正式出版。为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院党组按照《法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开展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原有任用干部论资排辈的
做法,推荐任用干部注重德、能、勤、绩,侧重年轻化。通过民意测验、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严格的程序,2002年至今,已有6名年轻工作人员经党组推荐,组织部门批准任命为副科级审判员,有8名工作人员担任庭室负责人。
庄浪法院历经集中教育大检查、“争创人民满意好法院,争当人民满意好法官”、“一教育三整顿”、“司法公正树形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的锤炼,“法官课堂”、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选和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平均年龄40岁,%以上大学学历的法官群体,以“争做职业道德高尚法官”的誓言,以承诺不图恩惠,出警不辞辛苦,执行不畏险阻,办案不屈权贵的执法精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用血肉之躯维护和悍卫了法制的权威,使现代化法官形象矗立。
(三)跨跃“一个台阶”,筑牢法制根基
2003年,庄浪法院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以‘两庭’建设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上一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审判庭立项报告》和《人民法庭建设规划》。这一点,与最高法院2004年召开的全国法院基层建设会议的宗旨不谋而和。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审判庭建设项目于2003年7月由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债项目,2003年9月市计委下达了投资计划,批复建筑总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同年9月开工建设,现已建成3620平方米的审判综合楼和380平方米的大审判法庭,工程全面竣工。2005年,《人民法庭建设规划》批复后,我院又抢抓时机,最短时间内与法庭所在乡镇协调完成了选址、征地工作,按照法庭三年规划要求,今年新建的两所法庭已全面完工,2007年,五所法庭将全部新建完成。庄浪法院“两庭”建设在短短几年时间的飞跃,迎来了庄浪法制建设的新篇章。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有:
(一)“执行难”已成为社会问题。执行工作在法院业务工作中可谓半壁天下有其一。从近几年情况分析来看,审判这块工作无论是审判质量还是效率,都有了极大提高,如果有问题也是极个别的问题,这可以从上面阐述中得到证实。现在的情况是判调之后的权益实现率即执结率却不能令人满意。如庄浪法院近几年案件的执结率实实在在挤掉水分后徘徊在70%左右,但剩下30%执行不了的案件,往往当事人反映较大,这类案件被申请执行人大多涉及政府职能机关和基层政权机关,已成久拖未执的老大难案件。这些案件不执行,影响的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常此下去,诚信政府难以打造,诚信社会更难以建立,其后果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缺乏后劲机制。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保障有力的法官队伍,这是不成问题的。但目前的情况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地区差异较大、利益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现有法官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其原因是参加司法考试过关的,外面的人员不想到法院,大多去了律师事务所,法院内部考上的又都转行从事了其它工作,造成了优秀法官流失。这种情况持之下去,再加上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类型案件日益增多,案件总量的增大,现有法官队伍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法院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
(三)历史包袱沉重,经费保障困难。历年来,在法院两庭建设方面,由于政府投资较少甚至未投资,各地基层法院大多自筹资金搞两庭建设,结果欠了很多债,因为单靠财政下拔少得可怜的包干经费和法院自己收取的有限的诉讼费,只能勉强维持审判工作和司法行
政工作的正常运转,再从这部分经费中拿出资金搞两庭建设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基层法院大多靠欠债盖法庭盖审判庭,债务多年得不到偿还,包工头以及民工意见较大,这种情形如不想办法解决,直接影响法院的整体形象。
三、应采取的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执政党来说,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就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以充分发挥法院的职能,为构建和谐社
会提供司法保障,笔者认为,基层人民法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必不可少:
一是强化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稳、准、狠”地打击危害群众安全的各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那些在全县重点项目施工过程中,挑起事端、聚众闹事,故意破坏、扰乱正常施工生产秩序的组织者、策划
者予以重点打击,在刑法量刑幅度内,从重惩处,该重判的一定要重判,绝不心慈手软,震慑罪犯,教育群众。
二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涉及招商引资企业引发的纠纷案件,在平等保护同时,做到“四优先”: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审结、优先执行,为外商在庄浪创业创造良好地法制环境。
三是创新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构建执行工作运行新机制。我们必须探索执行方法,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与房产、交通、土地等部门的协调,规范资产权属转移工作,尝试建立执行工作社会联动机制,构筑执行过程公开、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财政审计、公开曝光、执行机构内部监督、制约等相关机制、制度,努力提高执行效率。特别是通过政府支持、人大监督,敦促机关、事业单位法人作为被申请人案件的尽快履行,打造政府诚信形象,为构建和谐
社会带好头、当好表率。
四是坚持专项治理活动,积极解决和预防各种纠纷。积极参与全县普法、综合治理活动,抓住一个时期影响社会治安、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采取宣传政策法律,指导调处纠纷、协助建章立制,帮助完善合同,审判处理案件等系统工作的方法,加以及时解决。工作重点是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把全县重点项目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及时依法处理工程进程中的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五是坚持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人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大力推行公开审判、公开宣判,公开审务,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通过以案讲法、就地开庭、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形式,全方位宣传与公民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学法、守法意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不忘履行义务。
六是加大调解力度,坚持妥善处理
各种民事、行政纠纷案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努力做好案件当事人的法律思想工作,做到服判、息诉,息事宁人,案结事了,取得良好地社会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七是以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契机,解决法官队伍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法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在审判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司法审判整体水平的提高。坚持把司法为民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解决法官“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问题。
八是坚持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服从服务大局,带领广大法官,以良好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展示法官良好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法官队伍,做到听从党委指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实际行动推动“平安庄浪”、“小康庄浪”、“和谐庄浪”建设,与其他部门携手共建和谐社会,为辖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保好驾护好航。
第二篇:挥基层法院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挥基层法院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有内容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调整好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秩序才能真正建立。
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它工作人员在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也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因此,基层人民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究基层人民法院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剖析其成因,寻找解决办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基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以庄浪法院为例,近几年,特别是2001年以来,全院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司法为民”的总要求,围绕“公正和效率”的世纪主题,确立了“强化‘三个服务’,即:为辖区经济建设服务、为辖区社会稳定服务、为辖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抓好‘三项中心工作’,即:审判工作、法院改革、队伍建设;建设‘四型机关’,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竞争型机关;跨跃‘一个台阶’,即:以‘两庭’建设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上一个新台阶”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工作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路子。
(一)搞好“三个服务”,找准工作的着眼点
人民法院如不能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就难以把握住法院工作的对象性和宗旨,一切工作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基于此认识,院领导班子首先提出了法院工作要搞好“三个服务”,即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务,不能脱离这个中心;为全县社会稳定服务,不能脱离这个大局;为全县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不能脱离这个宗旨。为此,在安排全年工作时,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了这三个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如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方面,全面贯彻地方党委“三抓”方针,认真审理企业改制、破产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诉讼案件,并作好这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先后审理了县洛龙公司、县医药公司、县物资公司等企业在改制中出现的欠债案件70件,涉诉标的130万元。县福利磷肥厂、县塑料厂破产案件2件,涉诉标的530万元。为改制、破产企业及主管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5件(次),接待改制企业来访人员96人(次)。注重加强审理各类金融信贷纠纷案件,制裁各类金融违规违法行为,审理这方面案件385件,为金融部门挽回经济损失159万元,有力的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在为社会稳定服务方面,我们除依法从重从快继续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之外,对“三农”案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先后成功处置了4起群体性诉讼案件,既维护了地方稳定,又赢得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在服务辖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审理、执行力度,为农民工开通法律救济的“绿色通道”。仅2004年以来,共审理、执行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83件,执结83件,结案率达100,为126名农民工追回了近18万元的“血汗钱”,维护了当地百姓的合法权益。
(二)抓好“三项中心工作”,实现良性互动
审判工作、法院改革、队伍建设是人民法院“三项中心工作”。庄浪法院正是以“三项中心工作”为重心,把握基层法院工作的基本规律,很好地体现了上级法院工作的总体要求。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开展“无瑕疵”办案活动,提高案件效率。2001年10月,以“大立案、精审判、重执行、严监督”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出台了《繁简分流实施细则》、《案件质量保证体系》、《“一岗双责”目标管理责任书》,构建了从程序到实体、从立案到结案、从庭长到院长应该把好的“七道”关口(立案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裁判文书制作关、执行关)和“三道”(庭长审查、审监庭评查、院长抽查)质量检测线,从而确保案件质量和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2004年,庄浪法院受理各类一审案件1252件,已审结1209件,审结率为96.6,均为一次开庭审结,当庭宣判率为82,各类案件平均审限为27天,当事人不服本院判决上诉11件,上诉率仅为0.9。通过开展“诉讼满意在法院”活动,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司法爱民、为民、利民、便民、护民有机地融入到诉讼活动的全过程,按照最高院提出的23项便民服务措施,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如在法院立案庭、法庭醒目处,张贴了诉讼须知、诉讼风险告知书、立案收费标准,以充分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贴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也确保了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
坚持现代法治理念,锐意改革创新。2003年7月,推行了《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办法》,对被告人作有罪答辩、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庭审环节,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和简易审理的刑事案件占
审结刑事案件总数的60以上。2004年1月,实行“统一立案、分工协调、合力克难”的大执行格局,确定了以实行执行措施穷尽、执行裁判权与执行实施权相分离和规范执行程序、规范执行行为、规范执行法官职业化道德为内容的执行工作目标。2004年执结案件690件,执结率为93,基本上实现了院党组确定的“旧案平茬、新执行案件达动态良性循环”的目标。2004年6月起,在院长接访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庭长接访日,使各业务庭庭长通过接访日更好地了解信访动向。经不断修改充实,首办责任制在我院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信访流程管理制度。2004年共落实院长接访日59次,落实庭长接访日109次,答复群众咨询问题217件次,其中立案48件,均已处理终结。2004年10月,在落实公开审判的基础上,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建立排期开庭和排期执行制度。排期开庭和排期执行案件分别占审理和执行案件的85和79,有执行内容案件均能在规定期限内移送执行庭执行。2005年1月,进一步强化了庭前证据交换、限期举证制度,证据庭前交换率占审结民商事案件的75以上,未出现当事人超期限举证的情况。
以创建“四型”机关为契机,全力加强队伍建设。2001年,庄浪法院结合实际,制定了《2001-2005年学历教育规划》,4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凡能拿到本科学历的,在学费、旅差费、学习时间、晋升职称上一律给予优惠政策,同时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先后选派20余人次参加省、市法院举行的各种学习班,先后有30多人参加电大国民教育系列和北大远程“专升本”教育,目前全院本科学历45人,大学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76.3。2002年,实行了《审判长选任办法实施细则》,对审判长选任的条件和程序、职权和责任、管理监督做出了详细规定,严格的考核,使遴选上来的具有审判资格的优秀法官有了权力也有了责任,有了荣誉也有了约束,全院已有23名审判长,占审判员总人数的48.9,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审判长队伍已成为审判的“中流砥柱”。2004年初,庄浪法院提出了创建“四型”机关的口号,建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方案,以开展多种活动为载体,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先后完成了司法公正、审判方式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等7个综合调研报告,有3篇调研或理论文章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关我院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典型事例被省市报刊报道5篇,县电视台新闻栏目报道8次,《庄浪法院信息》被市中院采用转发6篇,对法院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宣传和推动,发挥了积极效应。今年10月,由院机关创办的包括“优秀论文、优秀裁判文书、典型案例和两庭建设”等内容,真实反映“四型”机关创建成果的综合性刊物《历程》已正式出版。为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院党组按照《法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开展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原有任用干部论资排辈的做法,推荐任用干部注重德、能、勤、绩,侧重年轻化。通过民意测验、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严格的程序,2002年至今,已有6名年轻工作人员经党组推荐,组织部门批准任命为副科级审判员,有8名工作人员担任庭室负责人。
庄浪法院历经集中教育大检查、“争创人民满意好法院,争当人民满意好法官”、“一教育三整顿”、“司法公正树形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的锤炼,“法官课堂”、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选和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平均年龄40岁,78.6以上大学学历的法官群体,以“争做职业道德高尚法官”的誓言,以承诺不图恩惠,出警不辞辛苦,执行不畏险阻,办案不屈权贵的执法精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用血肉之躯维护和悍卫了法制的权威,使现代化法官形象矗立。
(三)跨跃“一个台阶”,筑牢法制根基
2003年,庄浪法院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以‘两庭’建设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上一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审判庭立项报告》和《人民法庭建设规划》。这一点,与最高法院2004年召开的全国法院基层建设会议的宗旨不谋而和。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审判庭建设项目于2003年7月由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债项目,2003年9月市计委下达了投资计划,批复建筑总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同年9月开工建设,现已建成3620平方米的审判综合楼和380平方米的大审判法庭,工程全面竣工。2005年,《人民法庭建设规划》批复后,我院又抢抓时机,最短时间内与法庭所在乡镇协调完成了选址、征地工作,按照法庭三年规划要求,今年新建的两所法庭已全面完工,2007年,五所法庭将全部新建完成。庄浪法院“两庭”建设在短短几年时间的飞跃,迎来了庄浪法制建设的新篇章。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有:
(一)“执行难”已成为社会问题。执行工作在法院业务工作中可谓半壁天下有其一。从近几年情况分析来看,审判这块工作无论是审判质量还是效率,都有了极大提高,如果有问题也是极个别的问题,这可以从上面阐述中得到证实。现在的情况是判调之后的权益实现率即执结率却不能令人满意。如庄浪法院近几年案件的执结率实实在在挤掉水分后徘徊在70左右,但剩下30执行不了的案件,往往当事人反映较大,这类案件被申请执行人大多涉及政府职能机关和基层政权机关,已成久拖未执的老大难案件。这些案件不执行,影响的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常此下去,诚信政府难以打造,诚信社会更难以建立,其后果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缺乏后劲机制。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保障有力的法官队伍,这是不成问题的。但目前的情况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地区差异较大、利益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现有法官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其原因是参加司法考试过关的,外面的人员不想到法院,大多去了律师事务所,法院内部考上的又都转行从事了其它工作,造成了优秀法官流失。这种情况持之下去,再加上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类型案件日益增多,案件总量的增大,现有法官队伍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法院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
(三)历史包袱沉重,经费保障困难。历年来,在法院两庭建设方面,由于政府投资较少甚至未投资,各地基层法院大多自筹资金搞两庭建设,结果欠了很多债,因为单靠财政下拔少得可怜的包干经费和法院自己收取的有限的诉讼费,只能勉强维持审判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转,再从这部分经费中拿出资金搞两庭建设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基层法院大多靠欠债盖法庭盖审判庭,债务多年得不到偿还,包工头以及民工意见较大,这种情形如不想办法解决,直接影响法院的整体形象。
三、应采取的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执政党来说,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就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以充分发挥法院的职能,为构建和谐社
会提供司法保障,笔者认为,基层人民法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必不可少:
一是强化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稳、准、狠”地打击危害群众安全的各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那些在全县重点项目施工过程中,挑起事端、聚众闹事,故意破坏、扰乱正常施工生产秩序的组织者、策划者予以重点打击,在刑法量刑幅度内,从重惩处,该重判的一定要重判,绝不心慈手软,震慑罪犯,教育群众。
二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涉及招商引资企业引发的纠纷案件,在平等保护同时,做到“四优先”: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审结、优先执行,为外商在庄浪创业创造良好地法制环境。
三是创新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构建执行工作运行新机制。我们必须探索执行方法,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与房产、交通、土地等部门的协调,规范资产权属转移工作,尝试建立执行工作社会联动机制,构筑执行过程公开、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财政审计、公开曝光、执行机构内部监督、制约等相关机制、制度,努力提高执行效率。特别是通过政府支持、人大监督,敦促机关、事业单位法人作为被申请人案件的尽快履行,打造政府诚信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带好头、当好表率。
四是坚持专项治理活动,积极解决和预防各种纠纷。积极参与全县普法、综合治理活动,抓住一个时期影响社会治安、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采取宣传政策法律,指导调处纠纷、协助建章立制,帮助完善合同,审判处理案件等系统工作的方法,加以及时解决。工作重点是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把全县重点项目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及时依法处理工程进程中的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五是坚持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人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大力推行公开审判、公开宣判,公开审务,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通过以案讲法、就地开庭、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形式,全方位宣传与公民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学法、守法意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不忘履行义务。
六是加大调解力度,坚持妥善处理各种民事、行政纠纷案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努力做好案件当事人的法律思想工作,做到服判、息诉,息事宁人,案结事了,取得良好地社会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七是以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契机,解决法官队伍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法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在审判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司法审判整体水平的提高。坚持把司法为民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解决法官“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问题。
八是坚持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服从服务大局,带领广大法官,以良好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展示法官良好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法官队伍,做到听从党委指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实际行动推动“平安庄浪”、“小康庄浪”、“和谐庄浪”建设,与其他部门携手共建和谐社会,为辖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保好驾护好航。
第三篇: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文章标题: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发挥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离不开法治支撑。劳动教养机关承担着教育矫治违法人员的职责。在教育挽救劳教人员,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我市的劳教工作为社会的安全稳定,经
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劳教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劳教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发挥劳动教养职能,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保证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基础。和谐需要基础,基础就是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劳教工作来说,首要的是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现、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现行劳教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新的历史阶段,需要一个更为安定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我市劳教场所如果没有持续多年的安全稳定,也不会有持续跨越发展的今天,更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警察一定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劳教工作,确保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当前劳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用创新的精神解决问题。坚持把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着眼于抓基层,抓制度,抓规范,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长效安全防范机制,以更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劳教场所持续安全、长效稳定,实现场所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二、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充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谐必定是有序的,确保有序的措施就是管理。管理工作做不好,其他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规范劳教场所的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挽救质量的内在需要,对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稳定场所秩序,矫治劳教人员恶习都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司法部要求,我们要在办劳教工作特色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以往好的工作经验,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挽救质量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突出几个重点,确保取得新成效。一是以课堂化教育为主导,提升教育工作整体水平;二是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发挥劳动的矫治功能;三是加强生活卫生工作,切实保障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对象的身体健康。要通过劳教管理工作改革,彻底改变劳教工作在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执法行为、场所设施等方面带有的比较浓厚的监狱色彩,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文明的场所环境,促进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矫正恶习,促进劳动教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文明化进程,为建立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教育矫治违法人员、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高教育挽救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劳教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是劳教工作的中心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违法的因素复杂化、形式内容的多样化,更需要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更需要创新的教育理念及合理有效的矫治措施。我们必须坚持劳动教养性质,正确贯彻劳教方针和政策,坚持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根本宗旨,遵循教育改造工作的特殊规律,从根本上办出劳动教养工作特色,把劳教场所办成教育挽救劳教人员的特殊学校。要确立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教育为重点,辅之以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教育”理念。加强社会综治帮教工作,提高教育挽救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加强与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配合,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无形的教育工作融入到有形的活动之中,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和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提高帮教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大力推行心理矫治教育,积极探索矫治劳教人员复杂心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有选择、有重点地在劳教场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矫治措施,帮助劳教人员解除困扰,消除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把他们的心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社会的怀抱。要充分发挥劳教场所的劳动技术教育职能。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寻求教育职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逐步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让每一个劳教人员都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从而减轻社会的负担,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解决与劳教人员利益相关问题,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所区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于劳教场所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营造和谐健康的所区环境。因此,必须重视劳教场所的硬件建设,按照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要求,场所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在整体布局、设施装备、环境优化方面要体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装备先进。在场所建设过程中,要纵观社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在科学地认识上树立较强的超前意识。要立足于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做好长远规划。只有这样,场所建设才能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劳教场所的和谐发展。在搞好场所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坚持搞好生活卫
生管理。实践充分证明,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感化,不能仅限于生产劳动和生硬的思想说教上,需要多种形式和手段,施以多方位的影响,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要努力提供良好的生活卫生服务,让劳教人员看得上病,有健康营养的餐饮,有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各项合法权益切实得到有效保障,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和谐的环境必须是公平的、公正的。人与人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是否有一个公正的环境、公正的规则。作为执法机关的劳教场所,执法公正至关重要。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加大劳教场所的所务公开力度,在提请、审核、决定劳教人员加(减)期、所外执行、所外就医、提前解教等执法环节上,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程序,规范执法活动和行为,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基础上,加强对专项整改活动督查、指导,抓好各项制度的清理和执法问题的查摆、解决,进一步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觉悟,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劳教场所的执法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和谐环境。
五、积极参与和配合禁毒斗争,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近年来,我国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毒品来源、毒品滥用多样化和贩吸毒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今年以来,全国开展了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旨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禁毒的人民战争。作为劳教机关,我们要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当前面临的禁毒形势,切实增强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中央和司法部的有关指示精神,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全力配合打好这场禁毒人民战争。加强对戒毒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无毒劳教所”活动,严防毒品流入。要切实转变戒毒治疗和戒毒康复理念,继续探索创新科学有效的戒毒模式,体现对戒毒人员的人文关怀,努力降低吸毒人员的复吸率。要逐步建立健全监控帮教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帮教工作的新路子,加大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力度,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劳教戒毒模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坚持不懈地加强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为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劳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切实履行好这一重要使命,必须建设一支能够适应不同时期劳动教养工作实际需要的民警队伍。因此,按照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队伍建设。要坚持从严格治警、依法管警、精心育警。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切实解决好队伍中在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和公正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岗位职能分工,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岗位需要,对全体民警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文化基础知识、警察实用技能等集中培训和测试,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提高人民警察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挥监狱劳动教养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要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职能作用。
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当好“服务器”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包括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关键。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全党全国的大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牢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发展和反腐败的关系,始终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反腐倡廉工作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科学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在实践中,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不仅是查办违纪案件、加强风气建设、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战略筹划;始终围绕党委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党风廉政建设的角度保证和促进工作的落实;始终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努力做好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始终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营造干事创业、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市场经济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义不容辞地当好“服务器”,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坚决惩治腐败保证发展,加强检查监督维护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推动发展,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当好“变压器”
腐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党内腐败现象不仅践踏了党的纪律,败坏了党风,而且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给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要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就必须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变压力为动力,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坚决查办滥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尤其是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违纪违法的案件;着力查办严重影响改革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案件,尤其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融、政府采购等领域中发生的案件和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产权交易及经营管理活动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认真查办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诬告陷害他人以及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对腐败分子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姑息,决不手软。同时,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综合运用纪律、法律、经济处罚、组织处理、从业资格限制等方式和手段。在查办案件工作中,严格依法依纪,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严厉惩治极少数,教育挽救大多数,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正确区分违纪与违法、腐败行为与一般错误的界限,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惩治腐败与维护党员权利并重,不搞不教而诛,不搞听风就是雨。坚持与人为善,着重教育,有情有义,留有余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取得更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妨碍和谐社会稳定的因素。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当好“稳定器”
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建设一个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以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政风建设,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取信于民。要坚持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为重点,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参与赌博,放任、纵容自己的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处理,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诉求,满腔热情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诚心诚意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纠正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落实劳务工工资支付保障的规章制度,维护好劳务工的切身利益。加强教育收费听证、审计、公示、督导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规范民办学校收费办法,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政风建设,改进机关作风,精简会议、文件,提高行政效率。总之,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要积极拓宽、畅通人民群众的诉求渠道,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整合信访资源,完善署名举报及时回复跟踪和保护奖励制度,妥善化解矛盾,排除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深化改革预防腐败——当好“加速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改革不到位,仍然是现阶段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积极组织协调,提高有效防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和加速作用。必须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当前情势下的腐败问题。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结合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以健全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招投标制度、投资管理体制、财政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党务、政务、企务、村务公开制度为重点,强势推进改革创新,突破一系列制约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制度“瓶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更大程度地减少滋生腐败的土壤。同时,注重通过立法巩固改革成果,用法制手段保证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使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中的根本性作用。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外的党政事务以及程序、结果一律向社会公开。积极探索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和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的有效监督机制,紧紧盯住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不断规范权力的运行。同时,夯实教育基础,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从保护爱护干部出发,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大力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社会市民三个层面的教育,不断发展廉政文化,营造“廉洁可敬,腐败可耻”的社会氛围。
文章来 源w w
w.5 Y K J.Com 1
第五篇: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和经济执法部门,首要一条就是要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始终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深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加大对被审计单位遵纪守法、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的审计监督,以促进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勤政廉洁,尤其是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从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从审计机关的职能和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把注重检查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促进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和谐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审计紧紧扣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做好工作,就是最直接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审计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就是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眼,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结 1
构,关注政府性资金支出效果,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其他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经济工作中心,谋划、开展审计工作。在揭露和查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注重从机制、体制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被审计单位科学规范地管理资金,确保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对党委、政府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发挥作用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审计工作一直坚持以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准则。扶贫、救灾、环保、抚恤等专项资金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应更多地考虑这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比如棚户区改造、水利专项资金、福利彩票专项资金等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针对盲目投资、重复投资、低水平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和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问题开展审计工作;继续加强对医院收费、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力争及时找出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对审计中发现的损
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审计机关既要严肃查处,充分揭露,又要加以剖析,查找原因,提出从源头上制止问题发生的审计建议。
(三)加大对事关千家万户的各种社会保障资金和“三农”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作用
社会保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保障体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其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群众是高度关注的。随着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审计机关应加大对住房公积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等这些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资金的审计监督,密切关注这些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关注这些资金的去向和使用绩效。并在探索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审计机关应特别重视开展与“三农”问题相关资金的审计。
(四)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廉洁政府方面发挥作用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是审计部门为党委、政府用好、用对干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审计机关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审计机关应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各单位和部门“一把手”认真用好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财经法规执行监督权,促进为民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形成。同时,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形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情况通报制度,由审计机关就审计查明的事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处理意见等,反馈给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努力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审计机关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应把审计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一是从严治理审计队伍,增强审计干部自身拒腐防变能力,发挥审计干部的创造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审计干部自身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审计机关应继续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审计干部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和完善工作考核制度,把审计干部遵守“八不准”纪律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列入考核内容,并
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提拔和任用的重要依据,以达到约束干部的目的;加强和完善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避免审计项目安排上的随意性。二是努力实现审计方式的变革。审计调查是审计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武器,审计机关应充分运用调查手段,扩大审计影响面,使审计更贴近社会,使审计反映的情况更全面。探索开展效益审计,查找损失浪费原因,寻准对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审计的手段上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三是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力度,树立审计权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对审计结果要适时实行社会公告,增加审计结果透明度,提高审计成果社会综合利用程度。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