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保护与人类的选修课论文
奇妙的动物世界论文
动物保护与人类
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姓名:高战胜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0-
2指导老师:王双山
时间:2012.12.22
动物保护与人类
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之中,生态就好比是我们的巢,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的诺亚方舟。动物与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已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动物,同样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人类,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保护动物也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本文介绍了我国向在的动物保护概况及生物于人类的关系。
一:动物们的境况
动物被造物主巧妙地安排到地球生物圈中来,繁衍至今,其纯自然生态既受种群内部和不同种群之间关系的制约,又受其外部自然环境的制约。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人类对动物的残暴杀戮也在一定程度上实在令人发指。人类自己给动物制造出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人凭借高度发展的智慧,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丰富残忍的手段、高智能化的技术,采用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方法,几乎达到了使动物无所逃遁的灭绝性地步,于是人成了动物最危险最狡猾的敌人。人类也试图从立法方面来保护动物。现在有关保护动物的重要国际法有1948年生效的《国际捕鲸规则公约》、1971年的《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1973年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9年的《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1980年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90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法律规范;建国后中国政府一直比较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开始了对动物保护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相继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国内贸易部饲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动物保护虽然有国际法和国内法支撑,但国际方面和我国国内动物保护的局面不容乐观,动物保护的进行还不能禁止人类对动物的杀害和威胁,现实的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动物保护现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动物在整体上的境遇并未出现幸运的曙光:正以超高速增长的世界人口,为了拓宽生存空间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动物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森林、湿地、荒野不断缩小,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人类的强力挤压,使动物种群数量锐减,大量动物濒于灭绝的边缘。更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给动物造成一连串的危难。
二:人类对动物的主要伤害
人类对动物生存产生了巨大威胁,情况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蚕食动物栖息地,让动物失去家园。由于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人类聚居地
及经济活动地域不断扩大,森林、草地、沼泽、灌丛、荒漠等动物栖息地,遭到人的侵
占或骚扰,动物被迫迁徙,生存空间日益狭小,限制了动物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使各类
动物数量趋于减少或消亡。
第二种,人类经济活动,使自然环境遭到污染,最终导致生态失去平衡,让人和动物一起受害,但由于人类具有高级智慧,有能力避免或减小受害程度,因此动物自然成了最大受害者。例如工业化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地球产生了温室效应,使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各地出现冰川退缩、河湖干涸、草原枯萎,最后危及大批野生动物。例如内蒙古昔日水草丰茂的锡林郭勒草原,因连续三年干旱,死在这里的黄羊就有3万只。又据《青海日报》报道,今年进入7月以来,由于气候干旱和人为影响,青海湖主要给水源沙柳河出现断流,造成回游至此产卵的国家稀有动物裸鲤大量死亡,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00吨;2000年三江源考察队经过考察得出结论说,三江源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白唇鹿也由过去50000只,减少到10000只。这只是特别受关注的动物的命运,至于在野山野水间的受害动物,恐怕很难进入我们的视野。又经科学家指出,人类的工业经济活动,把大量有毒物质排放到自然环境里,还可引发大量野生动物的集体自杀行为。
第三种,不适当接近动物,给动物带来不幸。新疆巴音布鲁克是一处有名的天鹅湖,这里的天鹅和一部分西伯利亚的天鹅,在山东荣城一处海滩越冬,那里的人为发展旅游建立了天鹅度假区,有的人对天鹅暗下毒手,结果天鹅数量由过去的6000只,减少到2000只,而伤残的天鹅却越来越多了,一位叫袁学顺的农民多年来共救助天鹅300余只。这个例子所引发的思考是有关部门应该重新审视用野生动物资源开发旅游业在生态伦理上是否具有合理性。
第四种,参与野生动物制品消费,市场需求极大刺激了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前不久,有15个浙江援马里医生回国,行李中携带150公斤象牙及制品,在比
利时转机时被正式逮捕。原因是触犯了《华盛顿公约》关于全面禁止非洲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修正案规定。后虽被释放出狱,但实际上已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身为医生不仅不珍视野生动物,反而贪图禁止的野生动物制品,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三: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近几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保护动物对人类的好处概括来说存在以下几点:
1.为人类提供食物,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补充人体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远古社会由于没有农耕,解决温饱主要依靠捕猎动物为生,但到现在人类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禁止。在动物的体内含有人类大量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像在农村,逢年过节杀鸡杀鸭杀猪及其他动物那已经成为习惯,我们在这里讨论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前提是人类在保护这类动物已经不是问题了的基础上,否则我们做的就是违法犯罪的事情,就是对动物的灭绝。
2.为人们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动物的演变及历史提供依据;我们知道地球是先有动物后有人类的,人是由猿喉发展演变而来的,地球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亿年的发展,但对于在这段历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动物,由动物的种种习惯和特征我们的科学家可以推断出以前的人类进化过程,尤其是可以了解部分动物灭绝的原因,为我们现在保护动物提供教训和借鉴,以促进我们更好的保护动物,防止濒危动物的继续灭绝。
3.研制药物以保证人们基本的健康;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人类应当珍惜和保护。
4.发展生态旅游,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的享受;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旅游,因为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是其核心内容。生态旅游是以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为前提的,它可以使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重返大自然,感受自然环境带来的精神满足,其实这只是生态旅游的一个目的,它除了让人们领略和享受大自然外,更深层次的是让人们了解和热爱和保护大自然,防止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过程中达到保护动物的目的,例如人们在野外观光旅游时,应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不去伤害动物,不去破坏动物原有的生存环境。
5.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动物对人类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自然界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野生动物在某些食物链条上发挥着主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动物,某个食物链条就将面临威胁,生态将会失去平衡,所以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四:动物保护方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动物创造一个舒适且无干扰的生存环境。2.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
现代人类在享受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空洞、水体的污染和土地的沙漠化。更严重的是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种群的自然调节机制已经不完善或彻底丧失。人类的过渡开发利用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
和灭绝,大批动植物面临着生存危机,人类活动导致动物灭绝是人与动物关系史中触目惊心的篇章。有识之士指出这场生态环
境危机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的生存要求的条件相似。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观念,摒弃不良饮食陋习,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争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公民。朋友们,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让港城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地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让我们携手共创21世纪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第二篇:动物保护与人类
动物保护与人类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六班许培 20100108062
2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正日益深入,保护生态平衡与动物和谐相处,已成为现代人类的共识。动物与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已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动物,同样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人类,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但是我们的人类并没有对我们如此重要的动物保护有深入的意识,我们看到的是人类残暴横行,现在各种动物正面临着种种的人类威胁,动物给予人类的报复也越来越让世人警醒,人类逐渐开始了并加快了保护动物的脚步。
关键词:动物保护人类感悟
一、动物保护概况
动物保护是人类对所在环境及自身命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后提出的问题,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保存濒危动物物种和种群,即保护动物的生命;二是关心动物的康乐,即动物保健和动物福利。同时人类对动物的保护往往受人们主观评价动物益与害得影响,也受传统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个法科学生我更想从法律方面来论述动物保护,在保护动物方面,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知法必行,违法必究。立法执法是保护动物的保障,知法守法是保护动物的途径。现在保护动物的法律有国际法和国内法两大类。现在有关保护动物的重要国际法有1948年生效的《国际捕鲸规则公约》、1971年的《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1973年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9年的《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1980年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90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法律规范;而我国国内也从“文革”后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动物保护法制体系。在这些的法律作用下我们保护动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在总结《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发二十年来的取得的成绩指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2、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健全、执法队伍不断壮大;
3、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
4、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工作不断取得突破;
5、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放流与救护工作逐步得到加强;
6、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行为不断得到规范,资源开发秩序明显改善;
7、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养护措施不断加强,养护执法工作全面展开;
8、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不断深入,公众保护意识日益提高。我国国内下一步就是从法制走到法治,进一步推进动物保护。
动物保护虽然有国际法和国内法支撑但国际方面和我国国内动物保护的局面不容乐观,动物保护的进行还不能禁止人类对动物的杀害和威胁,现实的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动物保护现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新发布的哺乳动物调查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哺乳动物中有1/4濒临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说,哺乳动物适应能力强、全球分布广,但近200年来生存情况十分凄凉,令人堪忧。特别是许多大型哺乳动物,更是走向灭绝边缘。其中,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灵长类动物处境最为危险;许多野生动物是由于人们商业性开发,认为其“皮可穿、羽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便肆意捕杀,导致了灭绝,如北美野牛、旅鸽等;海狗因人类进补之
需而遭横祸,血溅北极,藏羚羊因西方贵妇戴“沙图什”披肩之弦耀而暴尸高原;为出口日韩熊胆粉,至少七千头熊被囚入死牢,割开腹部抽取胆汁;为索取犀角而使犀牛陷入“灭顶之灾”,在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口号下,现在全球野生动物贸易额达100亿美元以上,与贩毒、军火并称“三大罪恶”。全球每年非法贸易灵长类5万只,象牙14万根,爬行动物皮1000万张,哺乳动物皮1500万张,热带鱼类3.5亿尾,对地球生态平衡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野生动物都成了人们待价而沽,巧取豪夺的商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举动,无异于鼓励谋财害命之恶行。我们心情沉重地看这一串数字:由于偷猎成风,六七十年代还有数十万只之多的世界珍稀动物藏羚,至1999年总数已锐减至75000只以下„„„„
人类对动物的残暴杀戮在一定程度上实在令人发指,尽管动物保护面临着如此种种困难,但世界各国动物保护学者及关心动物的人们都在为了更好的保护动物竭尽全力的想方设法的运用种种手段,尽量让动物达到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局面,弥补一些人的过失。从现在看,世界各国保护动物的方法主要有:
一、加强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立法;各国都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介上进行宣传。例如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动物保护》和《人与自然》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节目,在动物保护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建立动物保护区及收养中心;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尤其适用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建立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动物的栖息地,禁止捕猎、砍伐及开发是关键措施,让动物身心感到康乐。例如中国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广西龙虎山猴群保护自然区。
三、运用科学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现在克隆技术已是当今最尖端的人工繁殖技术,在动物方面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运用于动物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动物保护手段。其次我国在动物繁殖这反面已经在世界的前列了。这些方法在保护动物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并不能就叫人类停止对动物的滥杀,人类现在要的不是别人强制其放弃威胁动物的想法,人类是要从心里接受动物,同时动物并不像人类是高级动物,能够思维,有理性,因此人类在保护动物方面应该很有理性,在让生态中的动物沿着生态链发展下去的同时,人类可以在动物威胁我们自己的生存牺牲动物。但这个尺度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来规定,防止人类的滥用这项权利。如各国卫生部对于动物给人类感染各种病毒和疾病时,我们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对感染动物进行处理。
二、动物保护与人类的联系
1、动物对人类的作用;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我们可以说出很多,如给人类提供了食物和供人类娱乐消遣等等,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根据现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和发展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人类提供食物,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补充人体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远古社会由于没有农耕,解决温饱主要依靠捕猎动物为生,但到现在人类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禁止。在动物的体内含有人类大量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像在农村,逢年过节杀鸡杀鸭杀猪及其他动物那已经成为习惯,我们在这里讨论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前提是人类在保护这类动物已经不是问题了的基础上,否则我们做的就是违法犯罪的事情,就是对动物的灭绝。
二、为人们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动物的演变及历史提供依据;我们知道地球是先有动物后有人类的,人是由猿喉发展演变而来的,地球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亿年的发展,但对于在这段历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动物,由动物的种种习惯和特征我们的科学家可以推断出以前的人类进化过程,尤其是可以了解部分动物灭绝的原因,为我们现在保护动物提供教训和借鉴,以促进我们更好的保护动物,防止濒危动物的继续灭绝。
三、研制药物以保证人们基本的健康;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这
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人类应当珍惜和保护。
四、发展生态旅游,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的享受;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旅游,因为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是其核心内容。生态旅游是以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为前提的,它可以使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重返大自然,感受自然环境带来的精神满足,其实这只是生态旅游的一个目的,它除了让人们领略和享受大自然外,更深层次的是让人们了解和热爱和保护大自然,防止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过程中达到保护动物的目的,例如人们在野外观光旅游时,应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不去伤害动物,不去破坏动物原有的生存环境。
五、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动物对人类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自然界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野生动物在某些食物链条上发挥着主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动物,某个食物链条就将面临威胁,生态将会失去平衡,所以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2、人类对动物的作用;人类对动物的作用主要有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第一、人类对动物的消极作用基本上可以用上面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来解释,正是动物对人类有那么多作用,所以人类的贪婪之心总是在发挥作用,人们为了部分动物的药用价值很高,就不折手段的进行滥捕,日本人远程去南极捕鲸的事实已经不是笑谈了。还有一些更加让我们心惊的是有些科学家借科学研究之名来走私国家珍贵动物及其制品„„人类的这些不堪的现象足以叫动物报复我们几百次,所以我们现在说“SARS”和猪流感之类的话题时不要觉得我们有多可怜,熟不知我们又替动物想了多少呢?动物面临着人类的疯狂蚕食,各种野味馆的生意兴隆,面队动物的减少及濒危灭绝我们是作何感想呢?现在人类对动物的生存造成了重要威胁,对动物的消极作用越来越大。第二、人类对动物的积极作用就是人类对动物的保护,保护动物免受人类和生态的种种威胁,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动物的保护基本上形成可3R(Reduce,Refine&Replace)的体系,即减少(应用),改善(方法),和(建立并采用)替代(方法)。动物保护在这些年来取的一定的进展,例如立法、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在上面已经提及这里就不再论述,近来动物保护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显的尤为重要。总之,人类与动物都是大自然大家庭的成员,保护我们的动物同胞,珍爱生命,也是珍爱我们自己。动物和人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动物,因为我们吃的肉类就是动物们提供的,离开了它们我们就会营养不良,就有可能发生人吃人的惨剧,毕竟人类已经离不开肉了;同样的动物也离不开人类,人类的存在制约了一些强势动物的发展,对弱势动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人类和动物都是社会这个大食物链中的一环,少了哪一环都要失去平衡。其实人本质也是一种动物(高级的)人类是现在这个地球的统治者,动物快要灭绝,人类也会灭绝。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我们现在人类与动物的主旋律。
三、动物保护的感悟
纵观现在的动物保护状况,这方面我们终究还是取得了很好局面,一部一部的动物保护的法规出台,一批又一批的动物保护人士和科学家加入到动物保护的行列和研究中去,各种动物保护的出版物不间段的面世,动物保护由国内议事现已经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类保护动物的意识普遍提高,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欣慰。
我对动物保护这个概念的接触还源于选修这门课,但其实动物保护并不与我陌生,一是对于动物保护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我是很清楚的,这可能来自于我个人对专业的兴趣而已;二是我从小就生活早四面环山有水的农村,每当想起动物保护这事情,总能在头脑中浮现出种种儿时的镜头。但回想起来都觉得惭愧,因为我小时侯做的事情是在杀害动物,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捕杀了多少只青蛙,每到夏天总是放鱼网去网,而且最让我高心的是我小时候竟然敢捉蛇(夏天在水里的蛇,具体叫什么名字我没去考究),因为只要捉它的尾巴就可以了。最让我痛心的儿时有一次和村里几个孩子一起去掏鸟蛋,在爬上树后竟然有个黄蜂窝在树上,当我发现时已经晚了,我赶快从树上跳下来但还是被黄蜂刺的半死不活的,幸好伯父家有专门治这方面的药酒,要不然我身上现在还有伤疤留着呢,说起这药酒还真的有些迷惑,这药酒是由烧酒里面浸泡了几条蛇,听说已经浸泡了七八年了,在治一些烫伤或其他皮肤浮肿效果显著,真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但也说明一些动物的药用价值吧。现在回想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觉得自己是那么的调皮好玩无知,不管怎样以前在农村的生活我好像就没有做过一件对得起动物的事情,这也使我在上完动物保护这门课对保护动物有了深深的心灵感触。每次上课播放的那些影片总能让我感觉到什么,让我明白点什么,我想这不只是扩大我的知识面而已,而是让我感觉现在我们加紧保护动物步伐的紧迫性,如果我们再不觉醒那我也不知道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地球将会怎样?
如果儿时是对保护动物的无知,那么现在我对动物保护应该有深刻的认识了,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看碟片来了解世界各地的一些动物习性和生存状况,看到我们的动物现在正处于什么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然后在业余我通过对陆承平主编的《动物保护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的深深熟读,我自信对动物保护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对畜禽、家庭动物、水生动物、经济动物、园养动物、野生动物的保护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于提醒自己以后怎样做有指导意义,我同时也可以做一个动物保护的宣传者,为自己,为人类,弥补我们对动物造成的种种的不堪的画面,从新还我们地球一个自然和谐地动物生态环境。
至此,我也不知该写什么了。改写的大致都已经说清楚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难免对于一些专业问题出错,但只有我们从心里认识到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第三篇:动物保护论文
园艺技术 任思宇
一 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动物关系的问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动物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人与动物一家亲!人类与动物都是随着地球的演变,历经漫长时间的考验进化而来的。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我们人类与普通动物本来是一家亲。增强动物保护意识,维护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动物,从我做起。关键字: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 生态平衡 保护动物 一 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关注动物保护,我内心有很大的感悟。世界光怪陆离,大自然奥妙莫测,人类与动物都是大自然大家庭的成员,保护我们的动物同胞,珍爱生命,也是珍爱我们自己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动物保护的人物之一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在遗传学看来,大自然是丰富的基因库,保护各种动物就死保护各种基因。了解各种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人类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科学家千方百计的获取已灭绝动物的信息,目的也就在于此。保护动物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例如: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鼠类天敌减少,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沙漠与日俱增,吞噬牧场,农田乃至城市,威胁人类的生存。动物的消失必然会影响食物链,食物链的改变也必然反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保护动物与我们的生态平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在保护自己。,同人类一样,各种各样的动物也是地球的拥有者,保护动物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尽快采取行动,做好动物的保护,为保护动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大力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与动物关系重新进行深的思考。因为,人与动物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动物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共识并不是我们人类的最佳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往人与动物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作一审视。关爱生命,关爱我们的动物同胞
许多动物濒危,我们懂得全力拯救,其实所有的动物都需要我们关心保护的。我们往往只会注意到哪些动物要灭绝了,才大兴旗鼓地采取保护措施,禁止猎食,而其它的则认为取之不尽杀之不绝,却无视其痛苦和危险,更有甚者还有意摧残生命。其实惊吓一只小鸟,杀害一只蚂蚁等行为都是对生命的践踏.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尊重生命,保护动物就是珍爱我们自己买卖行为。也许我们不曾亲手杀害过动物,但如果购买了野生动物制品,可能就变成了间接杀害者。许多野生动物是由于人们商业性开发,认为其“皮可穿、羽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便肆意捕杀,导致了灭绝,如北美野牛、旅鸽等。海狗因人类进补之需而遭横祸,血溅北极,藏羚羊因西方贵妇戴“沙图什”披肩之弦耀而暴尸高原;为出口日韩熊胆粉,至少七千头熊被囚入死牢,割开腹部抽取胆汁;为索取犀角而使犀牛
陷入“灭顶之灾”,全球野生动物贸易额达100亿美元以上,与贩毒、军火并称三大罪恶。全球每年非法贸易灵长类5万只,象牙14万根,爬行动物皮1000万张,哺乳动物皮1500万张,热带鱼类3.5亿尾,对地球生态平衡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野生动物都成了人们待价而沽,巧取豪夺的商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举动,无异于鼓励谋财害命之恶行。我们心情沉重地看这一串数字:由于偷猎成风,六七十年代还有数十万只之多的世界珍稀动物藏羚羊,现在这种动物的总数量已不足5万头!“国际上已有这样的共识:如果不紧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藏羚将在5年内灭绝。
许多动物濒临灭绝,我们大力挽救。殊不知,我们人类的活动直接影响和加快了动物同胞的灭亡。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独享野味,玩赏药财等过度的满足人类的需求,把珍贵动物同类推向灭绝边缘。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藏羚等,还有许多动物的存亡,都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减少和避免生死悲剧的发生。
二 保护动物
1管理策略
(1)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体系建设。完善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抓紧制定与野生物种保护有关的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使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和行动走向法制化轨道,为依法保护野生动物奠定基础。
(2)加大宣传力度。采取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进课堂及强势媒体、公益广告形式,使保护野生动物深入人心。唤醒保护意识,增强公众的保护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自觉性。
(3)改进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可采取建立保护区的办法进行管理和保护。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各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投入,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通过建章立制,目标管理,科研任务落实等,促进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
(4)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区内外、国内外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广泛开展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合作,不断加强在野生动物保护科研、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付出行动,维护人类与动物的和谐
保护动物,你我同行。为维护自然界大家庭的温馨和谐,我们动物保护意识务必要加强,我们人类与动物务必要和谐相处。亲爱的朋友,你可知?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25日是中国土地日,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些绿色纪念日是唤起人们环境意识、关注生存状况的,如果有一天所有笼中困兽都奔向它们祖先生活的地方,这一天便是动物的节日;如果所有野生动物都因失去自由生存的空间而消亡,这一天也就是人类的末日。所以,人类只有解放全世界的生灵,才能最后真正地拯救自己!
3保护动物,知法守法执法
保护动物,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知法必行,违法必究。立法执法是保护动物园的保障,知法守法是保护动物的途径。我们常见报道:上门救保护动物渔政三吃闭门羹;某饭店叫卖扬子鳄全席;农贸市场公然叫卖剥皮蛤蟆等,这些是公然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我们日常见到的猎捕贩卖珍贵动物的,要主动说服制止必要时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好多法规不够完善,有待补充整改,决不允许任何行为钻法律空白,执法人员也要加强执法,及时依法处理惩治各种涉及动物保护违法行为。城乡都要检验查处,好多乱捕贩卖珍贵动物行为是地下搞的,特别注意到农村空洞地带。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动物保护取得成效。
4、保护动物,提高素质和人性化
保护动物,需要全民共同参与。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立法和游说,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要以保护动物为已任,真心关爱动物们,就如它们是我们可爱的孩子,心肝宝贝,知心朋友。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唯有安详之心,才能感觉美丽,用心灵感悟世界的美丽与和谐。就像莎士比亚曾说:“有智者虚怀若谷,有力者耻于伤人”,以宽宏大量之心高抬贵手给生而自由的动物们一条生路,一分自由吧。动员大家追求“天人合一、仁爱及物、慈悲为怀”,主张人与万物的和谐,反对任意杀戮、虐待动物。人类的发展史也是驯化、利用动物的历史,动物为我们提供饱暖之需、精神安慰和身心享受。可以说,动物改变了人类生活,所以我们应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对待动物,切不可虐待、折磨、欺辱动物。动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越来越困难,有些种群甚至濒危,人与动物一家亲,我们要尊重爱惜生命,保护手足同胞。人类的需要与动物的权益矛盾越来越小,我们人类关爱保护动物达到比较的境界时,我们的地球和生存环境才可能迎来一个真正的和平时代。我们的自然大家庭才会更加和谐欢乐。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王忠伦说,国内市场对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的巨大需求是导致进境走私活动多发的根本原因。由于不正确的饮食观念、消费观念,国内对可食用、药用或可用作工艺品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有着强烈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珍贵动物制品消费市场。一些走私团伙与国内的不法商人相勾结,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分销、消费网络,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下市场的发展。
保护动物至关重要
第四篇:野生动物保护选修课论文----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或源自欧洲。
起源进化
中国的“国宝”(40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即为“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冷箭竹、毛竹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 熊猫家族的生活(9张)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卧龙、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非常可爱。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大熊猫在树上嬉戏
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其体长120~180cm;尾长10~20cm,白色;肩高一般为65~70cm;体重60~125kg。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
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共有四次发现白色大熊猫。据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陕西大事辑要(1948-1990)》725页载,最早在秦岭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那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宝”。此后在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两只。最后一次是在4年前(2012年记录),约2008年。
发现的大熊猫还有一种是棕色大熊猫,也是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最早是在1985年3月26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内佛坪县岳坝乡大古坪村村民吕国友在海拔大约为1200米的悬马沟竹林深处的河滩发现一只棕白色相间的患病大熊猫,身体极度衰弱,后来经过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各个方面的协力抢救,才转危为安,病愈以后寄养在西安动物园,取名“丹丹”,当时年龄为13岁,体重60多千克。这是世界上科学界首次发现体毛为棕色的大熊猫,此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09,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竹林中又有3次分别观察到棕色大熊猫的2只成体和1只幼仔。这种熊猫两耳、眼圈、睫毛、吻头、肩胛及四肢的毛均为棕色。因此,北京大学大熊猫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大熊猫”。可爱的大熊猫(6张)
无论棕色或白色大熊描,确为世界罕见。它们的发现,打破了熊猫研究史上“单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间)的说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这样,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因头部更圆而更像猫,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生活习性
大熊猫主食竹子,大熊猫属于杂食动物,除了竹子以外非常喜欢吃苹果。也嗜爱饮水,还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它们到了溪边,以舔吸的方式饮水,若溪水结薄冰或被砂砾填没,则用前掌将冰击碎或用爪挖一个浅坑舔饮。编辑本段生存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大熊猫(25张)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巢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尔食用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要到泉水或溪流去饮水。保护前景
从已经发现的化石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熊猫的发展经历了始发
大熊猫组图
期,成长期,鼎盛期,现在已开始进入衰败期。
目前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对它未来的命运也就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能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共存。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大熊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种群生殖率大于1就意味着种群将继续缓慢地发展。这一研究成果激励了科学家以更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去推动这个良性的进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延续,即可发挥重大作用。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进展,饲养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已有显著的提高,由以前平均成活率的31.8% 提高到1998年以后平均成活率的67.74%这就证明现有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种群是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还可有力的推动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增长。
从全局看,中国的大熊猫就地保护工作和异地保护工作都正在扎扎实实地向深度进军,作为保护大熊猫的系统工程,正在逐步形成其综合性、科学性和连续性。人们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普及。这一切都在加强我们保护大熊猫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保护大熊猫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动物保护论文3000字,校选课作业,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这句一直被我们当做口号的口号,这些天听起来相信很多人心里都别有一番滋味。地球上的人类和许多动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儿女。地球好似一驾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人类与许多动物共处
在这个生态环境中。
我在百度中查找这次论文的模板及相关文献时,无意中发现一部电影--《地球公民》,是美国一部关于动物的纪录片,我看后哭了,影片描述了动物的残忍现状,我现在才发现人类是多么的无知和残忍!尤其是用动物做许多实验那个部分,我发现我很无知!许多科学家不仅仅是拿老鼠做实验,还有很多猴子,狒狒、猫、狗······看到这些,我突然发现动物保护迫在眉睫,人类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对动物造成了伤害
和侮辱。
一、全球动物的生存危机
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资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比,它具有再生性。只要合理、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将不会枯竭。但野生动物资源的可利用性同样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资源将会枯竭,甚至会彻底绝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
现在,生物多样性正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
野生动物受到破坏,遭到灭绝或濒临灭绝人为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我们知道,沼泽、水域、草地和森林都是地球上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森林,繁衍生息着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使得大量野生动物无处栖身,种类数急剧下降,有的濒临灭绝。我国特产鸟类褐马鸡,原来广泛分布在中原和华北各地,由于森林大量被砍伐,现在褐马鸡仅存在山西吕梁山脉中段和河北小五台山。海南岛仅鸟类就有 324 种,由于长期刀耕火种,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使得孔雀、孔雀雉、犀鸟等许多珍贵鸟类也面临危机。滥捕乱杀野生动物是人类干扰野生动物,使其遭受破坏的最直接原因:一些野生动物的皮张价格不断上涨,餐桌上追求山珍海味,刺激了一些人猎捕野生动物的愿望。
环境污染对野生动物的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农药进入到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当中,残留的农药通过食物链在野生动物中积累下来。轻者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重者会造成野生动物的大量死亡。我国各大城市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园林虫害,已使城市鸟类锐减。海上石油的开采,工业废油的漏海,飘浮在海面上的油脂鸟类羽毛粘着后,就会失去飞翔能力而死亡。1967 年英伦海峡由于油轮漏油,造成近3 万只海鸟死亡。
过度开发: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二、动物保护的意义 众所周知,我们人和动物是生活在大自然这个有机联系的世界里面,人和动物相互影响,保护动物不仅仅不是为动物能更好的生存,更是为我们人类谋利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具体说来,保护动物的意义有一下几点。
经济效益
人类猎取、饲养、宰杀动物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保护动物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如果保护和经营得法,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据统计,加拿大全国84%以上的人参加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娱乐活动,国家因此每年收入8亿美元。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向游人开放,观赏园内的野生动物, 每公顷土地的纯收人约40美元,比用最好的土地经营农业收入高出数十倍,每头狮子年创收可折合27 000美元,每个象群创收61万美元。在泰国驯养的大象,不仅在伐木业中承担运输任务,有的还被送进该国东北部的驯兽学校,学习踢足球、打篮球等表演。有的泰国人甚至带着经过训练的象群,远走异国他乡, 到各地表演,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对家畜的保护有的也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在市场上,苍白无血色的猪肉不受欢迎,价格也因此下调。从病理角度看,这是所谓"白肌肉”,形成白肌肉的原因尽管不完全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应激是诱因之一,在猪群屠宰以前,提供适宜的环境,避免应激因素,可大大降低白肌肉的出现率,减少经济损失。应该指出,动物保护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追求急功近利,与动物保护的宗旨是不相协调的。
社会效益
所有的动物跟我们一样,能够感知痛苦,感知饥渴、酷热、寒冷,它们有自己开心的时候,也喜欢玩耍,当它们受阻的时候会感觉沮丧。当我们在动物园的时候看猴子,它在动物园笼子里来回不停地走的时候,你不要以为它是在锻炼身体,其实那个时候它是极度沮丧,因为它被关在笼子里,它很痛苦,但是它们又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我们称之为“呆板行为”来表达它们的愤怒。动物还可以知道自己在哪里,他们甚至可以知道自己跟谁在一起。鸡是可以知道自己的地位的,在一个鸡群里,有一些层级的关系,而且一只鸡,它可以认识一百多种不同鸡的面孔。讲起来好像很可笑,其实动物也是这样。
动物是知道自己的待遇的,我们前段时间看到胡展奋先生写过一篇文章。他去养熊场,熊场是用来养熊取胆的,它们看到一些有爱心的人走到它们跟前去的时候,它们会用自己的双手与它们打招呼,希望他们解救它们。他们知道自己所遭受的待遇,他们也知道向人去呼救。并且,提倡动物保护对儿童尤为重要。受伤落地的小鸟得到人们的精心照顾后重上蓝天,搁浅在海滩的鲸鱼被救护人员护送重返大海……孩子们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心灵的陶冶,有助于他们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正确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和责任。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动物保护的任务之一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人类对动物的需求永无止境,既要求数量,又要求种类众多。食品动物、观赏动物、家庭动物都是由于人类的需要而分化的类群。驼鸟原本不是家禽,其肉味及营养不亚于牛肉,而胆固醇含量低,人们一旦意识到它的商业价值,规模化的驼鸟养殖业就迅速发展。绿鬣蜥生长较快,肉味鲜美,饲养方便,在中美洲已由野生进人半驯养阶段。至于蜗牛、鳖等动物,都已规模化养殖,成了千家万户的盘中餐。家畜家禽的品种改良,经常考虑用野生动物与之杂交,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在遗传学家看来,大自然是丰富的基因库,保护各种动物就是保护各种基因。了解各种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人类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科学家千方百计获取已绝种的动物如恐龙专信息,目的也在于此。保护动物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应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生态改变,鼠类天敌减少,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破坏了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加速了草原的荒模化。沙漠与日俱增,吞噬牧场、农田乃至城市,威胁人类的生存,在马来西亚尚未构成令人惊心的严峻现实。但不久的将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会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当务之急。
三、保护动物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动物创造一个舒适且无干扰的生存环境。2.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