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物通讯--警察王劲松
打造铮铮铁骨撑起一方平安
——记一个优秀人民警察的故事
有人说,一个刑警就是一部电视剧,就是一部侦探小说,这话一点也不假。当你面对刑警大队长王劲松时,会深深为他那传奇般的工作经历所吸引、所感动。几年来,他带领刑警队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打现行、破命案、抓劫匪、擒罪犯”,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除暴安良的感人故事。他不愧是一棵昂扬向上的壮松,为煤城大地带来了一方平安的绿阴。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荣获“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他所领导的刑警大队同时被评为“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严打整治斗争先进集体”„„在这一面面奖旗、一份份荣誉证书里,浸透了王劲松的心血和汗水。
破案是能手
百姓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王劲松担任刑警大队长以来,带领刑侦干警破获了2000余起刑事案件,打击处理犯罪分子达800余人。其间无不深含着他辛勤的努力和真诚的付出。
2001年,区域内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罪犯经过预谋,从城区将一辆出租车骗至偏僻地界内,残忍地杀害了司机,抢劫后弃车逃跑。面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王劲松带领刑侦干警迅速开展工作,经过缜密侦查,很快锁定了罪犯李某,并获取其已逃至某农场的线索。为了把握战机,王劲松连夜制订抓捕方案,并亲自带领一小分队驱车赶
往,于次日凌晨3时许在一民工宿舍内将正在酣睡的李某抓获,一周之内即宣告破案,打了一个漂亮的速决战。
多年的刑侦工作把王劲松锻炼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尤其是在急难险重的关头,他坚毅果敢的作风、严密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指挥艺术,更加得以显现。
2004年6月,区域内发生一起劫车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用刀和斧头将一摩的司机杀害后,劫车而逃。由于案发现场位于开发区内,严重威胁了外来投资客商的人身财产安全,对招商引资工作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有关领导要求公安机关限期破案,一时间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刑警大队。王劲松深感责任重大,他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准确划定侦查范围,集中警力,全面出击。一方面,安排干警围绕受害人社会关系开展调查,一方面,在重点路段和场所展开布控。3天后的傍晚,当犯罪嫌疑人和其女友骑着抢来的摩托车经过广场附近时,被在此守候的干警拦截下来,嫌疑人弃车逃跑,王劲松带领干警及时赶到,迅速安排警力追捕堵截,于次日将刚刚逃至睢宁的犯罪嫌疑人吴某抓获。经过连夜突审,吴彻底交待了犯罪事实,并供出另一名同伙已逃往陕西。王劲松立即和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地将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程某抓获,从而成功侦破该案,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工作是尖兵
“事事从我做起,工作向我看齐”这是王劲松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长年奔波在基层第一线,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王劲松所管辖的区域位于三区交界处,地处偏远,一度是治安重灾区,几伙恶势力为非作歹,称霸一方,他们拦路抢劫、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殴打无辜,当地群众既恨又怕,受害者甚至不敢报案。2003年夏季,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拉开序幕,王松主动请缨,担任前线总指挥,在前期侦察工作的基础上,他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带领参战干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苦战几个月,共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分子60余人,并成功摧毁了省厅挂牌督办的高某、苏某为首的特大流氓恶势力团伙。在抓捕主要犯罪人张某的那个晚上,王劲松由于多天的疲劳和饮食不及时,胃疼得很厉害,同事们劝他不要去了,可他仍坚持一手开车,一手抵住疼痛的胃部,到抓捕第一线,他冒着几条狼狗的扑咬和犯罪嫌疑人可能反击的危险,冲在最前头,终将藏在大衣橱里的张某抓获。在公开处理大会上,一万多名群众自发赶赴会场,他们无不拍手称快,发自内心地说,“过去不敢走黑路,现在晚上敢不关门,真是感谢共产党!”
刑警大队是公安局的“尖刀”班,作为一班之长,王劲松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面对警力缺、任务重、压力大、经费紧诸多困难,他坚持
以人为本,从提高刑侦队伍整体素质入手,狠抓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经常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并采取以会代训、以案释法等形式,使广大刑侦干警的执法办案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仅今年以来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数百起,且无一起冤假错案。
为民是公仆
王劲松心中处处装着百姓,处处为民着想。他常说,老百姓的事情无小事。2001年,一个居民含泪到公安局找王劲松反映:其女儿和几十个少年被一培训班骗到外地某公司,每天高强度、超负荷工作,生活条件极差,又领不到一分钱,实在忍无可忍,就和18名学员先后趁夜翻墙逃回家,目前,仍有20多名未满16岁的学员被扣在公司请求解救。王劲松听后,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拍案而起,此事虽不属公安机关管辖,但他决心仍要一问到底。他迅速向局党委汇报并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在外地调查期间,由于受到有关方面百般阻挠,干警有些打退堂鼓,打电话向后方请示,王劲松明确指示:虽然我们对案件无管辖权,但是老百姓的事我们一定要管,不仅要管,而且要管好,要管到底!他指挥干警一面盯住用人单位,一面向当地劳动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经过一周的艰苦工作,成功地将20名16周岁以下的童工从解救并安全带回来,使他们回到亲人的怀抱。
刑警的生活没有规律,往往为了一个案子就需要几天几夜,甚至要长期作战,虽然是领导,王劲松和战友们一样,每年都有200多天
不在家,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基层搞案件,夜间在车上和衣而卧了。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使得岁月的风霜过早地在王劲松身上留下了印记,紧张的工作使他常常无暇照顾家庭,作为一个领导、一名警察,他是称职的,但作为一名丈夫、一个父亲,他却欠得太多。家,对他来说只是一个驿站,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过上一个完整的休息天和节假日,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好壮的一棵松,扎根泥土中,绿阴留大地,挺立傲苍穹。王劲松深爱着生育养育他的这块热土,为保一方平安,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为“三个代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第二篇: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平凡的他给了我不平凡的触动
——记我平凡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时间:2013年6月23日 访谈方式: QQ、电话、平时交流 被访谈人:我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人:罗姗艳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有着这平凡的感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渴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所谓的平凡,是不出众、不耀眼,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那些所谓平凡的小事、小人物中都能映射出不平凡的精神:自强不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这些不平凡的精神本身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不平凡。然而,在他的身上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平凡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感动!
先苦后甜
摆脱现状
“先苦后甜”,这是小时候经常在我耳际响起的一句话,哥哥时不时用这句话去勉励我、教育我;虽然他只比我大三岁,但懂得的道理却比我多很多很多,他也喜欢用自己所学来的东西再注射给我,我的一生出生到现在无不受到他的熏陶。后来,长大了,每当我遇到挫折,他总会用孟子那句励志座右铭为我打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也是他面对各种挫折与苦难的箴言。曾经的他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高考落榜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一次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为了考上一所好点的大学他吃尽了苦头,眉宇间多了几分愁云,甚至有很多青丝都变白发了;曾经的他为了理想从未放弃考研,哪怕现在他去工作了,他还告诉我他还想去考研。这一切只因为他想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我们家庭的现状,为将来更好的生活而先吃点苦头。
勤思苦学
放飞梦想
“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追求梦想的脚步!”,他说他注定是为梦想而生的。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的他,同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纯朴、勤劳。小时候的他,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着班上前五名,只不过那是倒数的,为此,因为读小学二年级了还不会数从一到一百的数字而被母亲拽到祖宗面前用菜刀把耳朵割得鲜血淋漓,母亲的恨铁不成钢乃至用极端体罚方式在他心里留下了无法抹掉的阴影;所以,越是母亲强迫,他就越反抗,导致他对学习也越来越倦怠,对母亲更是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恨,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当着母亲的面称呼过她“妈妈”。
后来,也大概是他读高中的时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对他的管制反而减少了,而他也在无声无息中成长了,他开始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了,曾经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告诉我他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虽然这个梦想在我看来离他太遥远了,也很不实际,但是他愿意为他的梦想去努力;所以,读高中时的他还在为他小学的不努力买单,努力了三年到了高考终究还是落榜了,填志愿勉强被贵州的一所专科学校录取了,可是去那学习不到一个月又独自偷偷跑回家去复读了,这件事是在他复读一个多月后才写信告诉我的,他知道家里是不会同意让他去复读的,所以他发誓要刻苦学习,努力改变现状,不能让家里人看扁他,同时,他也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不能重走他的道路,有什么不懂都可以问他等。那个时候的我被他字里行间的每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从那时起他也就是成为了我的榜样,成为了我奋斗的动力。
如果说第一次高考失利是上天对他的考验,那么第二次高考的失利只能说是老天对他的沉重打击了,这次他上了三本的线,可是那不是他的目标,他想凭借努力考上二本。于是他又在网上找到了一所外县的复读学校,义无反顾承载着自己沉重的梦想、背负着父母瞧不起的眼光、忍受着巨大的压力远离了家乡。在他去之前,我觉得他压力太大了,就劝他放弃复读,可是他对我说“不先吃苦,以后怎么能甜?再说,我怎么能这样放弃我的理想?如果现在我放弃了,将来我会遗憾的,何况,我现在是为我的梦想去拼搏,你们不但不支持反而想扼杀我追求梦想的心……”。后来我上大学时问他成功是什么,他说“并不是别人眼里的荣耀,羡慕。而是坚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朴素大方
自立自强
“少麻烦别人,多服务他人!”他说人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他还说他不喜欢什么事情都去麻烦别人,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能自己做好的事尽量少去麻烦他人,实在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别人帮忙也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为这世上除了你父母没有谁会替谁无偿的做一件事。在我的记忆中,他永远是一个平头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并且贴近左边额头上还有一个漩涡,他穿着及其朴素,但是很整洁,这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典型的土鳖形象,然而他自己确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是小小萝卜,小小萝卜有你们这些土壤的营养和阳光的温柔陪伴,现已经不在那么弱弱,叶子已经散开,可以为培养我的土壤挡阴,保留水分,根长的更长、更深了,可以为培养我的土壤保持大雨的淋浴而不致于留失。亲爱的阳光,是你给了我冲破土壤的动力,向往阳光,合成自身的物质基础,我将用这笑容灿烂的叶片给你回报!”。
他从高中时就被检查出的了慢性支支管炎,医生说这种病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只能慢慢养,如果医学得不到发展,这病就会伴随他终生。面对病魔他没有畏惧、没有气馁,他每天去跑步锻炼身体;在学校病发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病,住院了只能自己照顾自己。那一年,是我的高考年,他在长沙读大学,病情突然加重了,他自己去湘雅医院看了病,医生要他住院半个月;哥哥在我入高中以来就有每个星期给我写一封信的习惯,目的是鼓励我好好学习,有不懂的题目在信上也可以问他;虽然那时他在住院,但是从未间断过给我写信,他甚至鼓励我要好好锻炼身体,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我不要为他担心,他的事都能自己搞定。我无法想象他住院期间一个人是怎么面对病魔、面对孤独的,也许这就是他自立自强的一面吧,更是令我为之感动的一面吧!
兴趣广泛
其乐无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只要是干自己喜欢的事,24小时都可以工作”。他的兴趣很广泛,喜欢烹饪、看书、钓鱼、绘画、跑步、骑行、爬山涉水、挑战极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在我有记忆以来就会炒菜做饭了,感觉自己是吃了他做的饭而长大的;他的厨艺在我看来很精湛,不会做的菜看别人做一遍就会了,而且有的只吃过没现场见过怎么做,只有他记住那个味他都能做出来,甚至他也会琢磨出很多新的做菜方法,他就是我们家的厨师。他在学校喜欢看书,我问他最喜欢哪本书,他说他最喜欢达尔文的《相对论》,喜欢他的原因是“不管是古代,现代,还是未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理想都是相对的”。
在他所有的兴趣爱好里面,他说最喜欢的就是爬山涉水和骑行,他有很多驴友,在大学期间他有过环游洞庭湖、环游湖南,骑行韶山等等,环游湖南的路线是骑自行车走国道,途经益阳、常德、沅陵、泸溪、吉首、凤凰、怀化、邵阳、湘潭等市县,他说那是他最黑最瘦的一段时间,一路上虽然很累很苦,但是也很刺激,他还说能在痛苦中欣赏沿途大自然的美也是非常美妙的。他喜欢登山,他去登过华中最高峰——神农架,登过湖南最高峰——雪峰山,登过我们县里镇里最高峰等,我问他每次登到山的顶峰时是什么感受,他说“我感觉我又征服了一座山,我比他更高,看得更远。”。他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喜欢去寻找灵感,他说他最喜欢去寻找灵感的地方就是衡山,他大学期间去过衡山四次,他还去过张家界、江西武功山、永州韭菜岭、大围山、北京长城、广西北海……,他说他下一个目标就是骑单车去西藏,这个计划他做了很久了,只待有时机去实行了。
“只有在与思想在一起时,我才感到不孤单,才感到力量”他说他喜欢思考,喜欢去空想,也喜欢玩魔方,他说玩魔方能开发他的智力,能让他去观察一个多维的世界。他还这样描述自己“热钟于自己的学习,热钟于别人的批判。热钟于自己的执著,热钟于别人的放流。热钟于自己的空想,热钟于别人的现实。热钟于自己的思想,热钟于别人的冲动。热钟于自己的孤独,热钟于别人的悲欢离合。”
诚于做人
至善至美
“人无信,不立”,他说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和别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真诚,说话做事要表里如一。在我印象中他从不撒谎,他说撒谎会很累,做人诚实点活着会轻松很多。他喜欢分享属于他的东西,每次有好吃的,他总会分我一半,就算我不在家他也会给我留着。他在我们学校吃饭,在所有人把餐盘放在餐桌上时,他主动把自己的餐盘放在回收的地方,并且告诉我“这点小事不要去麻烦别人”。
在学校时,他会经常回家看看家人,并经常嘱咐我多回家。其实,他很孝顺,经常给父亲打电话问问近况,母亲去世时他哭得最伤心,每次在家吃饭会给奶奶盛饭等,他学的专业是生物技术,他告诉我毕业之后想去西部发展农业,但是现在受到现实的诸多因素的阻挠还不能实现这个想法。他还说以后等他不想拼搏了就回家乡发展,为家乡做贡献,哪怕回家种田种树也和他专业对口……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平凡朴实”,是我对哥哥的形容,人生的价值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事迹来表现,在平凡的工作中依然不减其含量,平凡的我们也能折射出不平凡的光芒,所以,我们应当从身边的这些人身上得到启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志存高远,敢为人先,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平凡中成就非凡的自己。
第三篇:人物通讯
“京城好人”刘学军
本报记者 杨明方
《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04日02 版)
10月1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蓟门小区街道上,两岁多的小女孩张慧语过马路时摔倒。此时,一辆汽车正往后倒车,眼看将要轧到孩子,只见一位男子冲上前一把将小女孩抱起。周围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仔细一看,他走路还有点儿跛。施救者是刘学军,住在附近,平时每天都在帮助别人,被称为“京城好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个烧饼背后的温情默契
11月27日,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罗庄西里社区。在进出小区的巷子边上,有一家黄桥烧饼铺。得知记者打听刘学军,店主杨师傅竖起大拇指:“是那个总穿着军裤的同志吧?真是个好人啊!”
攀谈中,记者得知,附近一位70多岁的“空巢老人”赵大爷,常来买烧饼。几个月前,烧饼价格从五毛提到七毛,老大爷嫌贵,就跑老远去买六毛一个的。“刘同志得知此事,找到我们说,以后大爷再来买烧饼,就按五毛卖,中间的差额他来补。”
刘学军又对赵大爷说:“您老以后别再跑那么老远了,这家烧饼卖给您不涨钱,还是五毛一个!”老大爷很高兴,又成了这里的常客。
“每隔一阵儿,刘同志就过来问一下大爷买了多少烧饼。”杨师傅说,刘同志每次给20元,他替大爷付的烧饼“差价”已达百元。好人刘学军和杨师傅之间的“烧饼默契”,赵大爷至今被蒙在鼓里。当记者找到刘学军求证此事,他憨厚地笑了笑,说:“老人上了岁数,拄着拐棍,为节省一毛钱,跑一站地买烧饼,万一摔着碰着,太不值!”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印在刘学军的名片上,很特别。刘学军一直默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名言。
刘学军今年53岁,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在北京市运输公司第七分公司招待所当所长。30年前,他在扑救单位油库旁的大火时负伤,昏迷7天7夜,做了开颅手术。半年后,他才能拄着拐杖走路。因吸入一氧化碳过多,导致脑萎缩。出院时,他被告知“只能活两三年”。“我不能在家等死啊。”刘学军下定决心,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要给社会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后来,因身体三级残疾,他从单位领了退休证,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别人。
他买了辆摩托,每天骑着到公园、河边、公交车站转悠。他随身带个公文包,里面装着外伤急救包、血压计、速效救心丸、雨伞等。看见路边有老人不舒服,他马上给老人量量血压,帮忙打120;看见有人落水或轻生,他就立马跳下水救人……
用生命“演绎”奇迹——
一条新闻“曝光”人间大爱
多年来,刘学军做了好事——无论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都不愿留名。很多曾被他舍身相救的人,时隔多年终于找到他……这样的“人间奇遇”,在刘学军身上一再发生。
2008年3月8日,涂女士从一档电视栏目中看到一名奥运志愿者,正就环保话题侃侃而谈。涂女士不由自主地流下热泪,“他不正是6年前的救命恩人吗!”
原来,6年前的一个傍晚,涂女士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散步。途经圆明园东路一河堤时,孩子不慎掉入河中。情急之下,她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就在她大口灌水的“绝望”时刻,只听身后“扑通”一声,有人也跳入水中,向自己和孩子游来。很快,那人先把孩子托出水面,接着把她推向岸边。上岸后,只见那人浑身是血。涂女士问对方姓名,他说:“我是谁不重要,你们平安就好。”
此后6年,涂女士未放弃过寻找恩人。终于,“苍天有眼”,在记者的帮助下,涂女士领着8岁的儿子与救命恩人见了面。这时她才得知,为救她和孩子,刘学军头被石头磕破,脚被一根钢筋戳了一个洞,所以“浑身是血”。
2008年3月14日,北京晨报以通栏标题“母子6年踏遍京城找恩人”,配发大幅照片,报道了他们三人相见的感人一幕。
这篇报道引起一位老人的关注。这位老人是王芳的母亲。当她看到报纸上刘学军的照片,一眼认出,“这不正是26年前,把女儿王芳从死神手里救回来的好心人吗!”
时光倒流。1982年7月的一天,天降暴雨。刚做了开颅手术出院不久的刘学军,从小营附近家中去清河医院取药。他进入一户农宅避雨,只听屋里传来凄厉的哭声,一个婴儿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原来,孩子误喝农药,孩子的母亲一时慌乱不知所措。刘学军没多想,抱
起中毒的婴儿就向大雨中冲去。因腿脚残疾,他没走几步就倒在了泥水中。脑萎缩影响右半身,他左膝跪地,左手撑地,右手抱着孩子,在暴雨中爬行了四里地才到清河医院。王芳说,从懂事开始,她就一直在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2008年5月6日上午,27岁的王芳在丈夫陪同下,抱着一岁多的孩子敲开了刘学军的家门。刘学军没认出王芳,倒是一眼“认出”她怀里抱着的孩子。“跟当年救的那孩子,简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刘学军感慨地说,“真不可思议,当年的婴儿如今都当妈妈了!”“爱能放大,爱能传递”——
一张挂了46年的雷锋像
记者注意到,刘学军家里放着很多雨伞。记者随手撑开一把,只见雨伞内侧用黑色笔写着他的姓名、手机号码,上面还有一句话:“爱心伞给您温暖,用完后,请您放在一个地方,给我打电话,我会自己去取。”
去年7月,一天下着大雨。刘学军把伞递给一位孕妇,并帮她拦了一辆出租车。一周后,刘学军接到孕妇丈夫打来的电话,约他面谢。第二天,刘学军在约定地点看到100把崭新的雨伞和一封感谢信。
“爱能放大,爱能传递。”刘学军说,好几次收伞时收回10把、20把雨伞。“每当这个时候,我也十分感动。”
在刘学军家客厅左侧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伟大战士雷锋”像。记者仔细一看,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年9月第1版、同年10月第4次印刷,定价0.15元。
“雷锋的事迹影响了我一生。”刘学军说,他刚上小学时,正赶上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他跑到书店买了5张雷锋像,“家搬到哪里,雷锋像就挂到哪里。”
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的黄飞同学在知春路下天桥时险些晕倒,当时正在那里撕小广告的刘学军上前把她托住。那个天桥坡度很陡,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黄飞特意给本报写来一封长信,希望“把像刘学军这样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到整个社会”。
除了社保每月发放的一两千元退休金,刘学军几乎再无其他收入。他省吃俭用,一年四季换着穿两条褪色的军裤。但在资助困难户和贫困学生方面,他却很大方,甚至不惜变卖家里祖传的物品。他的爱人是一家医院的大夫,对刘学军很支持,有时还要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交给刘学军资助别人。
HTC董事长王雪红入选央视人物
12月9日上午消息,中央电视台日前公布2011年中国经济人物,一共有20人与团体入围,包含多位央企、民企与政府官员,HTC董事长王雪红也名列其中,成为该评选成立以来首位入围的台湾企业家。
市场人士指出,王雪红入选这次央视经济人物,可视为是大陆认可台商经济贡献的一种表现。而HTC不但是少数能从海外“红”回大陆的品牌,更能在海外的手机市场与苹果分庭抗礼,相当具有代表性。
王雪红是新一代创业家的代表,虽然有着雄厚的家世背景,但却能独树一格自创品牌,并在国际科技巨头的合攻之下,杀出重围,让HTC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领导品牌。而这样挑战权威的创新之路,也成为王雪红入选的主要理由。
央视中国经济人物评选从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王雪红虽然是首位入围的台湾企业家,但却不是第一个获选的台湾人。林毅夫在2008年时,就曾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获选当年的经济人物。
据了解,央视中国经济人物评选普遍被视为是当中国经济表现的缩影,而在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景气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质量”则成为今年主题,高科技、文化创艺、网络则是入围企业最多的产业。中兴、联想、宏达电等企业更被视为是高科技企业走出海外的象征。
在历年的经济人物入围者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大企业外,也常常会有知名度较低的公司,今年内蒙古蒙草抗旱公司董事长王召明的入围,除了该公司在绿化种植技术上的创新之外,更被视为是大陆积极发展绿能环保产业的缩影。
作者:晨晖来源:新浪科技
第四篇: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实例〉
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
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范文《人物通讯》。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第五篇: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编辑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目 录
1简介 2含义 3类型 4写作 5手法
6写作技法
1简介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的新闻文体。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载尤其引人注目。但通讯的时效期不及消息。
2含义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 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 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
3类型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4写作
(一)请谁来当“新闻人物” 选择人物,要注意如下标准: 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反映某道理,事实的人物。
(二)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画人 4.借景写人
5.通过事实塑造人物。
5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
5.通过事实塑造人物。具体要求:
1.要抓吸引人的故事——抓住故事使人物丰满
人物通讯如何做到故事化呢?首先,要正确选取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其次,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叙述;最后,要设法增强故事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吸引力。当然,人物通讯故事化有一条底线,就是人物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艺术化,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人物通讯就变成小说了。
2.打动人的细节——细节使人物更鲜活 3.个性化的语言——语言使人物更生动
在具体写作中,人物语言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要逼真,要口语化;还要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贴切自然,生动传神。
最后,注意采写人物的忌讳。1.忌主题分散,面面俱到。2.忌记者跳出采访发表评说。
3.忌虚构故事,滥用形容词,影响人物表述的客观性。
6写作技法
(1)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思想之光(2)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先进人物的思想之光(3)记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