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品德加分遭质疑
高考品德加分遭质疑:或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目前,各省份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其中,各地加分项目大瘦身最引人关注。盘点今年新调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发现,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奖励加20分。
大多数论者认为,思想品德加分,因其标准较为宽泛,评判衡量困难,很容易造成新的不公,让这项制度沦为少部分人的特别通行证。
公众普遍的从众心理,也容易对这项政策产生抵触情绪。他们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异化,社会普遍对加分的客观性存疑。来自《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择校费、大学高额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
人们并不是完全不赞成加分选才的手段,而是不容许在加分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也不希望加分政策因为太多太滥而失去引导和示范的初衷。对品德加分的抵触,本质上也是源于这种心理。
评价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好坏,的确很有难度。有网友举例说,甲考生家里很富有,乙考生家里很贫穷,甲捐钱给乙,且数额较大,算不算思想品德好的表现?这样的猜测有点不地道,但那些大量被曝光的高考加分的“典型”案例,又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人们的这种臆测。
即便如此,我仍然坚持认为思想品德加分的引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以界定。这些年,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担忧,那在高考这个环节增加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考评,其实并不过分。
窃以为,只要能从四个环节把握好高考思想道德加分,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加分腐败。第一,有关部门站在公允立场;第二,具备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第三,应充分听取民意并及时公示;第四,建立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
依此逻辑,再回到前面那位网友提及的问题,甲对乙的帮助是出于什么目的,是可以通过多重途径相互印证的,不是少数几名官员就能得出的结果。这意味着,必须充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也才能激发人。
当然,对高考学生而言,高考道德加分,不应该成为道德追求的目标,更不是功利主义的秀场,而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不可不为,又不可刻意为之,否则,道德加分就变味了。
第二篇:中小学生作文考级遭质疑
浙江省温州市区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学习比较紧张,课余还要参加钢琴培训。最近妈妈又替她报名参加12月5日的作文比赛,听说“合格了可以获得作文等级证书”。
英语、计算机、钢琴可考级,现在作文也可考级,这倒是一件新鲜事。见记者有疑问,这位为女儿学习费尽心思的母亲说,“不会有假。作文考级由中国作文考级中心组织,很权威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记者近日对“全国中小学生作文考级暨大赛”设在温州的报名点进行了一番调查。
主办方:作文考级类似乐器考级
费劲周折,记者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作文考级在温州的报名点——嘉一才艺学校。记者以咨询报名为由,向一位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他指着抽屉里厚厚一摞白色信封说“报名的人很多,你尽管放心。”他还拿出一份宣传单介绍说“‘全国中小学生作文考级暨大赛’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办,今年是第二届,首次登陆浙江,分别在温州、宁波两地设有考试点,我们是温州惟一的承办方。”
这位工作人员还反复强调,“作文考级类似乐器考级,等级证书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可以在升学的时候供学校参考。”
记者从宣传单上看到,这项比赛每年举办两次,共设12个等级,分别对应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12个年级。比赛由“中国作文考级中心”组织专家阅卷评审,成绩为合格、良好、优秀的考生,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作文考级委员会统一监制和颁发《作文等级证书》,拿到90分以上的学生还可获得《获奖荣誉证书》。参赛学生每个人需交120元考级费,还有专门应对考级的作文培训班。
语文教师:作文难以用等级衡量
事实上,不仅家长,就连中小学语文老师都不知晓作文考级的情况。当地一些教师听记者介绍后表示相当惊讶,他们一致的看法是写作水平很难用等级来衡量的。温州实验中学的王老师指出,作文等级考试有利于提高学校和学生对作文的重视,但要防止演变成“为过级而过级”的考试教育。而温州第十九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胡老师态度就更为明确,“乐器、英语这都有可以量化的指标,但作文怎能量化这样训练出来的,只能是写作的套路,而不是语言的激情、灵感的迸发和个性的多样化。”
温州教科院高中科科长、中学高级教师张新强对作文考级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作文考级的标准是模糊化的,因为文无定法,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够定出一个完全公允的评判标准,当前连高考作文评判标准都存在争议。如果让一个民间组织充当学生作文能力的裁判,其权威性让人怀疑。因此,语言艺术用“考级”这种技能化标量标准来进行衡量,既不成熟也不科学,应该慎重推行。
教育专家:考级导致作文走向模式化
温州市教育学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升学压力之下,应试作文无疑是中小学教学中的重头戏,学生读完高中经历的作文训练、作文考试不知有多少,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查已经是足够了。
温州大学筹人文学院院长吴其南教授指出,作文本应是鲜活思想的表现,是独特的感知社会的方法。作文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悟性,而不是用模式化的套路。可反观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几乎沦为了考试工具。应试作文往往画地为牢,逼着学生为迎合评分标准写程式化的八股文章,写作过程的痛苦冲消了乐趣,迎合标准扼杀了创造激情。现在“为学生量身定做”的等级考核又浮出水面,其后果是导致应试作文更加走向模式化。
当地有些教育专家还对作文考级的动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目前,考试经济红红火火。全国作文等级考试也决不会是免费的午餐,别小看每个考生120元的报名费,全国中小学生数以亿计,全是潜在“消费者”。家长望子成龙,很可能不忍看到别家孩子都有“级”而自己的孩子却无“级”,一定会有不少人去报名参赛,参加应付考级的培训费不低,其带来的利润不可限量。在利益的驱动下,哪来那么多专家专心批阅每一篇作文如此一来,难保这种考级不演变为一种“交钱买级”的圈钱游戏。
第三篇:面试-高考的品德加分,你怎么看?
高考的品德加分,你怎么看?
高考改革的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会持续延烧。各地新近披露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特别是“品德加分”的项目又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此项加分政策提出质疑,你怎么看?,参考解析
高考改革的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会持续延烧。继“英语拟实行社会化考试”之后,各地新近披露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特别是“品德加分”的项目又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此项加分政策提出质疑。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近年来每年都有90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由于是“千万人走独木桥”,往往1分之差,就会改变很多考生的命运。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初衷是弥补分数这一单一录取标准的不足。但近年来,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问题,使其公平性受到公众质疑。
加分项目普遍瘦身的主要原因正是为规避这些政策与行政权力过度挂钩的现象,力图治理加分泛滥和加分腐败现象。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都要求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让政府在考试、招生中扮演宏观管理者的角色,不能参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决定学校的招生。无疑,清理高考加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决定》同时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个省市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此轮高考加分政策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科技类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其中,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开始取消奥赛获奖生的保送资格,无论是全国级别还是省级,甚至有不少省份连对这类考生的加分也取消了。锱铢必较,是人们对于此轮各省高考加分调整最直观的感受,正因此,品德加分项目才会如此引发关注。锱铢必较,是人们对于此轮各省高考加分调整最直观的感受,正因此,品德加分项目才会如此引发关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探索改革之路的脚步应该越来越坚定。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应该指向“多位一体”:让统一高考成绩从唯一标准变为“标准之一”;让高中学习过程与高考“挂钩”,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成绩;通过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方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结合。新高考从“以分取人”的终结性评价到因材选人的过程性评价,将促进高校因材施教,以事实上的公平取代现行机制形式上的公平,同时优化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这种改革的路程可能是漫长的,但方向是明确的。此次品德加分所引发的争议,事实上也与改革所应坚定的方向密不可分。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学生应该拥有的素质,也是社会各方所大力倡导的精神力量,关键是这种素质应该逐渐演变为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给予学生优秀与否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自我修炼。但难点就在于,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平高低恐怕难以量化为一个加分的标准。
高考是一座独木桥,挤过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但在未来,我们可以期盼这座桥可以因人而设,也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座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探索改革之路的脚步应该越来越坚定。
第四篇:辽宁170名高考体优生因加分漏洞引多方质疑
辽宁170名高考体优生因加分漏洞引多方质疑
央广网沈阳6月30日消息(记者郭威)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辽宁省170名高考体优生因为加分漏洞引发了多方质疑。
在辽宁,如果是高考体优生的话,可享受到高考加分十分的待遇。今年,高考体育优等生的加分因漏洞多被质疑。质疑集中在了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今年,他们高考生有一千多名,其中二级运动员获得体优生加分的高达87人,占到学生总数的近10%,比锦州、辽源五个城市的总人数89人减少2人,同时鞍山一中辽河油田高级中学分别有43名和40名高考体优生获得了加分,这件事就引起了众多的考生和学生家长的质疑。
东北育才学校一名家长说,本溪高中晚上11点半才放学,体育课都不上,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二级运动员,他们学校里面连游泳池都没有,怎么可能有26名游泳二级运动员。也有人质疑说,一所学校拥有36名足球特长生,这些人都能够组成有一定水平的球队。据记者查阅,本溪高中87名体优生绝大多数都是在省内外全国性的比赛上获得成绩。25名游泳体优生中的14名都是在2013年1月广西南京举行的全国少儿游泳冠军赛获得了二级运动员资格。
对于外界的质疑,本溪高中通过本管部门说证是体育部门发的,与学校没有关系。本溪市招考办解释说,教育局、体育局共同对体优生进行审核,统一集中送报,市招办审查是两证两测,公示一周以后没有疑义才报送到省里,他们行为是符合规定的。另外,记者也采访了辽宁省招办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说,全省各级招考部门都是按照体育总局网站公示出的名单,审核考生审核体育生的资格,每年4月份都会在沈阳体育学院,组织统一的测试考试,测试通过的才享受加分资格。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一次的体优生的报名和审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据统计,今年辽宁省理科超过660分的学生共达到了672人,其中拥有各类加分的超过了200人,一些考生和家长就说,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权威考试,希望省里对这些体优生、加分生进行复查,给其他的考生一个交待。
第五篇:谈谈高考语文加分范文
前天看了东方卫视的一期关于“高考语文加分”谈话节目,今天读了中国政府网文章《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降低英语分值 提高语文分值》,很为此改革叫好!的确,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从娃娃开始就学英语,中国话都说不好弄这些没用的干啥?此消息一公布就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可见提高语文分值降低英语分值是多数国人之共识。
北京大学某教授就撰文表示支持,并列举三大理由。
一是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对一个人成长的“覆盖性”影响,是其他任何学科都难以取代的。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有人可能认为,我是中文系教授,对语文情有独钟,说这话是“老王卖瓜”。其实很多卓越的科学家也都强调语文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院士就说过,“数、理、化当然重要,但语文却是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他强调的就是语文的基础性。
理由之二,语文又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培养目标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应当延伸到整体素养。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把“语文素养”当作核心的终端的课程目标。而“素养”的考察是比较难于量化的,光靠一些知识性的题目,或者局限于一些具体的能力测试,都难以检测总体的语文素养。高考之所以要考作文,也是希望通过作文来考察考生的语文素养,因为作文有赖于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及其背后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风等等,其实就是素养。而这么些年来,高考作文的分值一直在60分左右,显然不够,难以承担“综合考察”的担子。
理由之三,是现在母语学习普遍不受重视,语文教学已经被边缘化。因为语文素养提升要靠大量阅读,要长期积累,很难依赖“短促突击”的复习去提高考分,许多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这势必放逐语文,挤掉本该学语文的时间给英语或其他“好拿分”的学科。有的学校甚至公开要语文给其他学科“让路”。适当增加语文分值,将有利于恢复语文应有的地位,让全社会重视母语教育。
北京某业内教育专业人士也表示,语文学科分值增加幅度很大,旨在突出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以及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
附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部分内容为:2016年高考,除数学分值不变,仍为150分外,语文、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四科分值均有所变化。其中,语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文理同卷,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其中,听力为3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分别由300分提高到320分。另外,改革后中考英语分值将下降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