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青岛、大连市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
天津、青岛、大连市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5月7日)
2005年4月,我们组成调研组,开展“建立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课题调研工作,对天津市、青岛市、大连市等地区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查看了有关的地方法规及文件资料,实地考察了劳务交易场所和施工现场,召开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参加的三个专题座谈会,40多家企业参加了讨论。
天津市是典型的劳务输入地区。全市25万人的农民工,基本属外来队伍,成建制进入本市的企业122家,具备劳务资质,本地劳务企业190家,全市总计312家,占全市劳务总量的60%;
山东省既是劳务输出的大省,也是劳务输入的集中地。截至2004年底,山东省劳务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劳务分包企业,吸纳农民工14.1万人,占建筑劳务人员总量的5.8%;在青岛市,已经建立劳务分包交易市场,劳务分包企业379家,有90%的农民工已经被企业吸纳。
大连市属于劳务输入地区。全市有28万外来的农民工,大多数农民工被总包企业直接雇用或通过“包工头”雇用;现有200家劳务分包企业。
一、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调研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建立规范劳务交易场所的工作,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坚持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突出重点,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天津市在“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职责:监督管理工程分包行为,对外地进津企业进行严格的备案管理,规范劳务市场用工行为,查处无资质队伍私招乱雇和违法承揽工程行为等。同时,筹备成立“建筑企业劳务派遣中心”,并要求各省驻津建管处也建立建筑企业农民工派遣中心,和区县劳务派遣中心,将全市建筑业使用的零散农民工进行集中管理,为其监督办理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现阶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拟2005年6月低正式运营。
青岛市有专门的建筑市场和建筑队伍监管机构——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和劳动用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并进行贯彻落实,同时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企业第一责任人,各项目部项目经理为施工现场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监督各项规定、制度的落实。
大连市建委年内计划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个综合管理、服务机构,由就业服务中心、技能培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三大部门组成,具体负责对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进行职业培训、政策咨询、受理劳务企业申办资质并进行初审,对劳务队伍进行日常管理。通过劳动力市场对全市28万名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结束建筑业的非法“包工头”行为和务工人员随意无序的流动局面。
(二)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企业发展。
简化劳务分包资质申办程序。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本市注册劳务分包企业已有379家,有90%的农民工被劳务企业吸纳。
强化劳动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签订率。青岛市要求各施工企业必须和每一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全市规范用工行为大检查,狠抓落实,现阶段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合同签订率已达90%。
严格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禁止无资质“包工头”承揽工程。青岛市规定凡在青注册和施工的企业,必须用有资质的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队伍,严厉打击“包工头”承揽工程,有力的杜绝了“包工头”非法承揽工程和“挂靠”现象。
制定劳务人工费指导价,定期公布,指导市场。青岛市积极维护劳务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制定并公布了劳务分包企业人工费指导价,作为劳务分包企业与总承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重要参考,受到劳务企业的广泛欢迎。
主动向社会推荐劳务企业,帮助劳务企业创建品牌。青岛市,积极培育骨干劳务分包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壮大,筛选部分用工规范、管理到位、质量安全好、专业特色较强的劳务企业,通过宣传册等形式向全行业、全社会推介。创立“农民工夜校”,定期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协会、教师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了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
天津市实行联动措施,规范劳务市场。强制实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于53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季度结算并全额支付剩余报酬;制定建筑业农民工专用《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保证农民工劳动报酬和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企业可办理年度备案。
下发劳务资质审批权,推进建立劳务基地。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调动区、县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劳务企业。从2004年下半年发文至今,已建立劳务企业200多家。2005年计划在新增100家,再通过5年的发展,至2010年达到1000家,使大连建筑业从整体上达到结构和谐;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2005年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纳入工作日程,政府专项拨款2000万元,对本地区8万农民工实行免费培训;计划建立金州区、庄河市、瓦房店等劳务基地村镇,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农民进行培训,形成一批模板作业村、抹灰作业镇、砌筑专业乡等。
(三)规范市场监管,狠抓劳务备案。
天津市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与地税局联合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税务专用发票等手段,使进津劳务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全面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对使用未备案和无资质劳务分包队伍的行为,转包、违法分包和借照挂靠的行为,不签订劳务合同、阴阳合同和不按期结算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行为。
青岛市建立劳务作业网上监管系统。2005年7月起,青岛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闵路电视监控系统,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不到现场,就可以及时监督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劳务分包队伍的有关情况。
(四)广泛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
发放宣传材料。青岛市印制了20万套《致广大来青务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筑工人手册》,春节后在外来农民工集中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发放,3月份开始在已开工的施工现场发放,基本做到每位农民工人手一册。并要求所有施工现场设置《建筑工人维权须知》告知牌,公布维权公开电话和有资质建筑劳务企业名单。来青岛的外来农民工,根据《手册》可及时,合法就业。
天津和大连市也充分利用传媒途径,对来本地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
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定期执法大检查。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近几年,青岛市每年组织1-2次“两个规范”大检查,主要针对劳务分包资质管理情况、现场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资发放情况、现场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现场“两个规范”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责任人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全市通报批评外,还做到“四个结合”:与市场信用考评结合、与资质管理相结合、与招标投标相结合、与各项先进评选相结合。
二、调研地区完善劳务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实施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2004年年初,天津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专用发票手段使进津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有效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二)实行外地进津企业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2005年天津实行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办理进津备案手续。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建筑业企业可申请年度备案,凭《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备案通知书》全年承揽本市工程和签订合同,对人员全部实行身份管理,进津务工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工资卡。
(三)简化劳务企业申办资质程序,下放审批权限。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随来随办,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工作效率。
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鼓励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四)探索创建建筑劳务市场。天津、大连市探索创办建筑劳务市场,进行行业管理和就业培训服务,对本地区零散用工及劳务企业进行有序管理。
(五)、严格规范劳务分包招投标工作,禁止无资质的“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青岛市明确规定:凡10层(含)以上高层住宅或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建筑的劳务分包,实行进场招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承担施工任务。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接国有投资或国有控股投资的工程,劳务分包必须实行公开招标。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应采取多种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劳务企业的发展,如通过清欠农民工工资、发布劳动指导价、禁止“包工头”承揽工程、简化资质审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创造有利于劳务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执法检查,对于不使用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劳务作业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其规范劳务用工行为,鼓励包工头建立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工程施工。
(三)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制度。可通过劳务合同备案制、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
(四)切实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教育培训力度,降低培训、发证等费用,给予专项培训资金的支持。
建筑市场管理司 商丽萍 张跃群 张月钢
第二篇:常德市建筑人工工种单价及劳务分包调研报告
常德市建筑人工工种单价及劳务分包调研报告
根据省造价总站的工作安排和部署,按照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工作永州会议精神,我站就我市建筑人工工种单价及劳务分包的调研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首先成立调研组,拟定调研提纲,明确调研目的和调研的具体内容,制定了调研程序,并挑选了市、县两级规模较大的有代表性的劳务企业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建筑劳务企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底,我市共有建筑劳务企业62家,其中:市直企业12家,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9家,模板一级的1家,水暖电安装1家,混凝土作业一级1家;武陵区企业5家,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5家;鼎城区企业3家,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3家;津市企业1家, 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1家;澧县企业6家, 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2家,钢筋一级的2家,水暖电安装1家,混凝土作业一级1家;石门县企业7家, 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4家,模板二级的2家,架线作业一级1家;临澧县企业3家,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1家,混凝土作业一级的1家,钢筋一级的1家;桃源县企业11家,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10家,木工一级的1家;汉寿县企业8家,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5家,混凝土作业一级1家,钢筋一级的2家;安乡县企业6家,主项资质为砌筑一级的3家,木工一级的1家,混凝土作业一级的1家,水暖电安装1家。本市62家建筑劳务企业除了4家未办理资质增项外,其余58家均有不同程度的资质增项,但资质增项后劳务资质齐全的还是比较少。
二、我市建筑劳务市场的现状
1、建筑劳务发承包行为不规范
我市建筑市场尚未严格按照《湖南省建筑劳务管理办法》实行有资质的劳务公司进行劳务分包。劳务公司基本上是形式,各建筑公司均设有劳务公司,但实际以劳务公司进行劳务分包的比较少,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作用仅限于办理施工许可。实际操作形式是中标的项目经理自行联系曾经合作过或比较熟悉的各专业的包工头进行劳务分包。包工头带领的游击队,一般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保手续,仅凭完成的劳务工作量结算工资。
2、《施工作业分包合同》的签订流于形式
《施工作业分包合同》的签订均按标准示范文本执行,这是因为《施工作业分包合同》是办理施工许可的必备资料之一,但由于第一条的原因,《施工作业分包合同》仅仅是为了应付管理部门,实际没有任何效力。项目经理与包工头另行签订的协议才是进行工资结算的依据,是典型的阴阳合同。
3、个人持证上岗率不高
我市建筑市场工人持证上岗率在55%左右,持证人基本上是各专业的班组长和主要操作人员,农民工由于流动性较大,文化水平偏低持证的比较少。上岗证的发证单位也不相同,据我们调查,上岗证有3类,第一种由常德市建设局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站和湖南省建设厅岗位职务培训考试发证办公室联合发证,第二种由常德市建设局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站和湖南省常德市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中心联合发证,第三种由常德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常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发证。
4、意外伤害保险购买较规范
意外伤害保险购买较规范,因为现在建设工程的利润不高,若不购
买意外伤害保险,工地出现意外伤害后,项目经理就可能在这个项目上赚不到钱甚至亏本,所以项目经理愿意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同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是办理安全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的必备条件,因此意外伤害保险的购买比较规范。
三、人工工种单价
1、劳务工种
一般分为:
①、砌筑工(含混凝土工、一般抹灰工、镶贴工)
②、木工(模板)
③、钢筋工(含普通电弧焊工)
④、架子工
⑤、油漆工
⑥、水电工(含管工、电工、通风工)
⑦、普工
⑧、防水工(一般由专业防水公司承担,采取包工包料的形式,价格因铺贴材料不同、厚度不同差距较大。)
⑨、起重工(项目经理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带起重工,含起重工工资。为便于对起重工的管理也有的单独计取起重工工资,约2500/月。)
装饰木工由专业装饰公司负责,玻璃工由专业门窗制作厂负责,金属制品安装工由专业金属制品加工厂负责。基本上都是采取包工包料的形式。
2、工作时间
上午7:00-7:30开工至12:00-12:30
下午13:00-13:30开工6:00-6:30
工作时间一般在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赶工程进度也加班加点。
3、分包形式和单价
多层高层
①、砌筑工70-100元/㎡68-75元/㎡按建筑面(砌筑工)0.15-0.16元/块标砖0.15-0.16元/块标砖(混凝土工)45-50元/m340元/m3按混凝土体积
(抹灰工)4-5元/㎡5-6元/㎡按墙面面积(镶贴工)32-34元/㎡33-38元/㎡按实贴面积(自带工具)
②、木工23-42元/㎡46-50元/㎡按建筑面积(自带工具,含铁丝、马钉、钉子等小辅材)
16.5-18元/㎡16.5-18元/㎡按模板展开面积
(自带工具,含铁丝、马钉、钉子等小辅材)
③、钢筋工15-20元/㎡21-28元/㎡按建筑面积500-600元/T按钢筋用量
(自带工具,含电焊机、焊条、扎丝等。不含对焊,对焊以“个”另计)
④、架子工4-10元/㎡8.5-14元/㎡按建筑面积(自带工具)
⑤、油漆工5元/㎡5元/㎡按墙面面积(自带工具,888三遍包工包料)
12元/㎡12元/㎡按墙面面积
(自带工具,外墙漆)
⑥、水电工11-14元/㎡14-18元/㎡按建筑面积(自带工具,机械和小辅材,含临时用水用电,不含修理)⑦、普工有技术含量的100元/天,无技术含量的80元/天
四、规范建筑劳务分包的建议
1、建筑市场劳务分包是否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允许非本施工企业内部的劳务公司参与投标,这样小包工头带领的零散队伍由于没有资质,不能参与招投标,就会依附于有资质的劳务公司,从而逐渐合并于劳务公司,这样有利于劳务公司的劳务资质逐步发展齐全,成为有竞争力的劳务企业。
2、建立劳务分包合同备案制度。无论是在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以后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还是与施工单位议标达成的劳务分包合同,都必
须严格按照《湖南省建设工程施工作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进行签订,然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合同备案管理。
3、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劳务公司普遍反映农民工面临断档的问题。目前懂技术的农民工年纪都较大,年轻的接不上来,而农民工的流动性又大,工作时间又长,没有时间统一参加规定时间的技术培训,建议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培训是否可采用学时制,是否可增加考试的密度,让农民工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可以随时来学,当达到一定的学时后通过考试即可领证。
4、相关部门应加大农民工持证上岗的巡查。农民工必须取得所从事岗位的岗位资格证书及相应技能证书,才能从事相应技术工种的工作。相关部门应通过不定期的巡查,到工地现场查验证书,来帮助和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
5、建立工资统一发放的制度。劳务企业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农民工按时足额的支付工资。相关部门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对于拖欠工资的劳务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资质。
6、逐步建立建筑人工信息档案。我市传统的建筑管理比较重视施工管理层人员,比如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施工员等,而忽视了分包操作层人员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建筑施工操作工人信息档案,比如持证情况、培训情况、业绩、不良行为等,并出台配套的奖优罚劣制度,具体工作可由建筑业协会实施。
第三篇:江苏省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就位实施意见
江苏省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就位实施意见
(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企业资质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调整我省建筑业组织结构,积极推动外出施工劳务输出,使我省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就位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部令第87号,以下简称《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以下简称《标准》)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苏办发[2001]20号),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原我省已取得建筑业企业三、四、五级资质,在本次按照《规定》和《标准》就位达不到总承包专业承包三级资质标准的建筑业企业,原则上应按劳务类企业就位,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鼓励其申请多项劳务资质。
二、对新成立的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从最低级定起(改制分离、分立的企业除外)。对一些高级技工及持证上岗人员目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可暂认定其在建设(建筑)、劳动等行政部门领取的证书;如还未达标的,允许其在一年内逐步到位,但申请时持证上岗人员原则上不低于标准的85%。
三、对企业中、高级工种技术人员职称的认定,凡涉及到建筑行业十五大工程的技术人员,以各级建设(建筑)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为准;对电工、焊工、架子工等特殊工种的技术人员,以原劳动部门或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颁发的证书为准。
四、对经营范围以砌筑作业分包为主的劳务分包企业,在核定承接劳务分包工程范围外,还可以承担镇农房、民用住宅的建筑施工。
原工民建三级或四级资质企业就位为劳务类一级企业,并具有一名以上本专业中级职称人员或三名以上本专业初级职称人员的,可以承担乡镇6层以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县、市城区除外);单项劳务合同额在注册资本金5倍以内的工程施工。
五、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就位期间,应上缴省的行业(上级)管理费和公告(工本)费暂由各省辖市建设(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代收,统一缴省,其计征基数为工程结算收入与劳务收入之和。
六、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由省辖市建设(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各相关部门审批,企业资质申请表、审批结果报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备案,并由省建管局统一发证。
各级建设(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对劳务分包企业的所有申请、审查等书面材料应当至少保存三年。省建管局负有对全省劳务分包企业的申请、审批材料进行核查的责任。
五、全省劳务分包企业在申请资质时采取纸面申报与网上申报相结合的方式。
六、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就位申请、审批实行随到随批,各地和省和相关部门应尽量分批集中报送省建管局备案。对符合标准条件的劳务分包企业,争取在二○○二年四月底前完成,其它新成立的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申请,也必须在二○○二年六月底前完成。
七、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劳务分包是我省建筑业的优势,各级都要加大劳务人包企业资质就位的宣传发动工作,抓好试点,分类指导,力争工作的主动性。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培育建筑劳务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劳务分包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劳务分包企业健康发展。
八、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省建管局备案。
第四篇: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加快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加快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建设厅 2005-12-20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包工头等的政策培训和分类指导,对具备条件的队伍,引导他们合资入股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引导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进行工商注册,按照《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获取资质证书;引导建筑业企业进行内部机制创新,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对信誉良好但不具备建立企业条件的劳务队伍进行收编,促使“包工头”转为合法的企业职工或股东。
(三)允许砌筑等相关专业劳务企业承担农房施工。拥有砌筑、抹灰、钢筋工、木工等相关专业资质的劳务企业,在核定其承包工程范围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允许其承担一定规模以下的乡、镇、村民用住宅、农房的建筑施工(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四)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用工必须办理社会保险。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工伤、医疗或综合保险等社会保险。
(五)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劳务有序、有效的转化途径。各地要继续发挥建筑劳务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将农民工纳入成建制的劳务企业,有组织地输出劳务。对农民工进行进城务工常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筑劳务基地县(市、区)要重点建设好一所示范性的培训基地,将培训工作延伸到村镇。
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把对劳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督促在建筑业企业从事劳务的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含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提高劳务人员及劳务队伍整体素质。2008年底前,应持证上岗的劳务人员必须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加强对承包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数额。禁止承包企业在投标中压减“职工教育经费”获取中标。承包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证“职工教育经费”单独计列,专项支出,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和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办法,统一用于农民工培训。
积极争取国家给予的扶贫资金和“阳光工程”培训资金,调配使用地方政府积累的劳保统筹资金,监督使用承包企业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务队伍的职业素质。
(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农民工的多种管理方式。如探讨建立“建筑劳务市场”或“建筑劳务派遣中心”,作为规范建筑市场的补充措施,将因种种原因(如:季节性农民工、临时性零散用工)暂时没有纳入劳务企业的零散农民工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服务和管理,保证其有序流动。
四、监督管理措施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的监督管理。
(一)对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只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会保险,或只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等行为,均视为违法分包进行处理。
对用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等进行限制,并予以相应处罚。
(二)无论承包企业在工程建设投标时是否压减“职工教育经费”,均视为已经计提“职工教育经费”。
(三)要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执法检查。各地要建立施工现场日常巡查和持证综合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企业进行整改,促进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规范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政策引导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认真研究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劳务企业的工作指导。
(一)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力争工作的主动性,指导各地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的政策措施。
(二)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做好政策引导。将宣传材料发至所有的建筑业企业及其项目部,发至建筑劳务基地的县、乡、村,让从事建筑业的施工企业和农民工基本了解国家政策,自觉改变多年形成的零散务工的方式和习惯。
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建造师(项目经理)进行劳动用工政策培训,对所有的工头、施工工长进行政策措施培训,切实将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经验总结交流和宣传工作。各地区可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先进地区或企业的示范作用,总结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好的经验,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介,促进建筑劳务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颁布单位】建设部【发文字号】【颁布时间】2005-8-5【失效时间】【法规来源】http:///indus/file/2005081002.htm 【全文】
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
劳务企业的意见
建设部
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
建市[2005]131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建委,江苏、山东省建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解放军总后营房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GDP的7%,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巨大,吸纳的农民工已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局2004年数据,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计3893万人,其中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基本是农民工,总人数已达3201万人。
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同时在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劳务市场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用工企业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一些“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队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数量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给工程建设质量带来隐患;三是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带来行业管理的困难;四是建设领域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劳务队伍职业素质和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确
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预防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现对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贯彻国务院“要健全和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加快发展成建制的劳务企业,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的指示精神,以发展劳务企业为突破口,建立预防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调整全行业建筑队伍组织结构,提高劳务队伍的职业素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充分认识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年推进。重点是对劳务分包行为和施工现场进行规范,要求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企业率先规范用工行为,要求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率先规范建筑市场,要求主要的建筑劳务输出地区率先做好农民工培训,合法、有效、有序组织农民工成建制地参与劳务竞争。
二、工作目标
总体工作目标:从2005年7月1日起,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基本被禁止。
1、2005年7月1日起,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特级、一级企业进行劳务作业分包,必须使用有相应资质(劳务分包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的企业;其中,至2006年6月底,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必须全部使用劳务企业,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一级企业使用劳务企业比例不低于60%;至2007年6月底,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一级企业使用劳务企业比例不低于90%;至2008年6月底,所有企业进行劳务分包,必须使用有相应资质的劳务企业。禁止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包工头”。
2、建筑劳务输出人数超过20万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06年6月底前,将60%以上的农民工纳入成建制的劳务企业,其中,劳务基地县(市)应将全部农民工纳入有资质的企业;2007年6月底前,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吸纳;2008年6月底前,全国各地区的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吸纳。
3、全国建筑农民工职业技能持证上岗的平均比例,2007年6月底前,应提高到40%以上;至2008年6月底前,提高到60%以上。
4、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交易场所和渠道。可拓展现有交易中心的功能或采取其他形式,建立渠道畅通、信息公开、服务全面的劳务分包交易平台,并对劳务分包合同进行备案,实现劳务分包交易行为基本规范化。
5、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应于2006年6月底前实现以上全部目标;地级市应于2007年6月底前实现以上全部目标。其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制定工作方案,提前达到以上目标。
三、政策措施
1、明确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法律地位,建立预防和惩戒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按照《建筑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承包企业进行劳务作业分包必须使用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工作量及时支付劳务费用。承包企业应对劳务分包企业的用工情况和工资支付进行监督,并对本工程发生的劳务纠纷承担连带责任。劳务企业要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严格执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严厉打击挂靠和违法分包,禁止“包工头”承揽分包工程业务。
各地要加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工作力度,建立预防和惩戒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为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简化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审批程序,多渠道建立和发展劳务分包企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将审批权下放至地(州、盟、市)及以下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和初审。随时申请、随时审批,缩短审批时间至20天以内,方便申请人。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包工头等的政策培训和分类指导,对具备条件的队伍,引导他们合资入股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引导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进行工商注册,按照《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获取资质证书;引导建筑业企业进行内部机制创新,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对信誉良好但不具备建立企业条件的劳务队伍进行收编,促使“包工头”转为合法的企业职工或股东;引导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分离富余职工,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引导低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为其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允许砌筑等相关专业劳务企业承担农房施工。拥有砌筑、抹灰、钢筋工、木工等相关专业资质的劳务企业,在核定其承包工程范围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
际情况,允许其承担一定规模以下的乡、镇、村民用住宅、农房的建筑施工。
4、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用工必须办理社会保险。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工伤、医疗、或综合保险等社会保险。
5、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劳务有序、有效的转化途径。各地区继续发挥建筑劳务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要基本将农民工纳入成建制的劳务企业,有组织地输出劳务。对农民工进行进城务工常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筑劳务基地县(市)要重点建设好一所示范性的培训基地,将培训工作延伸到村镇。
6、加强对承包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数额。禁止承包企业在投标中压减“职工教育经费”获取中标。承包企业进行劳务作业分包的工程项目,必须将“职工教育经费”单独计列,专项支出,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和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办法,统一用于农民工培训。
积极争取国家给予的扶贫资金和“阳光工程”培训资金,调配使用地方政府积累的劳保统筹资金,监督使用承包企业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务队伍的职业素质。
7、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农民工的多种管理方式。如探讨建立“建筑劳务市场”或“建筑劳务派遣中心”,作为规范建筑市场的补充措施,将因种种原因(如:季节性农民工、临时性零散用工)暂时没有纳入劳务企业的零散农民工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服务和管理,保证其有序流动。
四、监督管理措施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的监督管理。
1、对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只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会保险,或只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等行为,均视为违法分包进行处理;
对用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等进行限制,并予以相应处罚。
2、无论承包企业在工程建设投标时是否压减“职工教育经费”,均视为已经计提“职工教育经费”。
3、要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执法检查。各地要建立施工现场日常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促进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规范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政策引导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认真研究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劳务企业的工作指导。
1、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力争工作的主动性,指导各地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的政策措施。
2、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做好政策引导。将宣传材料发至所有的建筑业企业及其项目部,发至建筑劳务基地的县、乡、村,让从事建筑业的施工企业和农民工基本了解国家政策,自觉改变多年形成的零散务工的方式、习惯。
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建造师(项目经理)进行劳动用工政策培训,对所有的工头、施工工长进行政策措施培训,切实将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经验总结交流和宣传工作。各地区可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先进地区或企业的示范作用。总结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好的经验,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介绍,促进建筑劳务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五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