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提纲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提纲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有:
一、十、百、千、万。
2、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3、我们学过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写数:
(1)写数时不写计数单位。三千六百二十五 写作:362
5(2)没有的数位要写0占位。例:一万零五十写作:10050。
5、读数:
(1)读数是要写计数单位(个不写)。3625读作:三千六百二十五。
(2)中间连续是0只读一个零。例:10050读作一万零五十
(3)末尾是0的都不读。例:10000读作:一万。
6、数的大小比较:
(1)数位不同:数位多的大,数位少的小。
(2)数位相同:从最高位依次对着比,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7、探索规律:
(1)数字相差规律:例:1、4、9——、——、——;
(2)图形旋转方向规律:上右下左、上右下左、——、——;
二、认识图形
1、长方形:
(1)四条边(2)四个直角(3)对边相等。
2、正方形:
(1)四条边(2)四个直角(3)四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
(1)四条边(2)四个角(3)对边相等。
4、拼组图形:(七巧板):
(1)5个三角形(2)1个正方形(3)1个平行四边形
(4)可拼成一个大正方形(5)可任意拼美丽的图案。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一)、三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口算法则:相同数位相加减。
(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1、估算法则:用“四舍五入”法,变成整百数,再加减。
2、四舍:
(1)去掉(十位和个位上)的1、2、3、4;(2)百位数不变。
3、五入:
(1)去掉(十位和个位上)的5、6、7、8、9;(2)百位数加1。3解决问题:(1)大约的问题要估算,(2)要写约等于号
(三)三位数的加法
1、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
2、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
(3)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4)那位的和减10,写剩下的数。
3、解决问题:
(四)、三位数的减法
1、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
2、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
(3)哪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作10再减,(4)用差加那位被减数,把和写下面。
(五)解决问题
1、计算水、电、气的度数:
算式:本月底度数-上月底度数=使用度数
2、求一共(合计),用“+”;
3、求剩余,用“-”
3、比多少,求相差,用“-”;
4、比多少,求大的,用“+;
5、比多少,求小的,用“-”。
(六)探索规律
1、加法规律:
(1)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不变,和也增加;
(2)一个加数减少,另一个加数不变,和也减少;
(3)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随着增加,和不变;
(4)一个加数减少,另一个加数随着减少,和不变;
(5)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随着减少,和不变;
2、减法规律:
(1)被减数增加,减数随着增加,差不变;
(2)被减数减少,减数随着减少,差不变;
3、数字、图形规律:
(1)数字相差规律:例:1、4、9——、——、——;
(2)图形旋转方向规律:上右下左、上右下左、——、——;
(七)解决问题
1、求结余:(1)收入—支出=结余
(2)支出+结余=收入
(3)收入-结余=支出
(4)求余额:存入+,支出-;
2、求车里现在的人数:上车+,下车-;
3、求公园现在的人数:进来+。出去-;
4、递增问题:法则:后一天=前一天+增加数
5、递减问题:法则:后一天=前一天-减少数
四、千米毫米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km、m、dm、cm、mm2、长度单位的进率:1 km=1000 m1 m=10 dmdm=10 cm1 cm=10 mm
五、有余数的除法
1、除法竖式的步骤:(1)写除号(2)写被除数在除号里(3)写除数在除号的左边(3)写商用乘法口诀,写在除号上面的个位上(4)写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5)写余数,被除数-乘积(6)余数要比除数小(7)写横式的得数:=商……余数。
2、写单位:=商(问题的单位)……余数(被除数的单位)
3、写答语:
(1)进一法:去掉余数,商加1个,乘车、坐船;
(2)去尾法:去掉余数,商不变。
六、时分秒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时间单位字母表示:时=h分=mim秒=s3、时间单位的进率:1h=60mim1mim=60s;
4、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5、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
6、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7、看时间:
(1)先看时针,不到2时算1时,不到3时算2时;
(2)再看分针,一个大格算5分,再加小格数;
(3)后看秒针,一个大格算5分,再加小格数;
8、时间表示法:
(1)几时几分几秒,例:3时5分8秒
(2)用冒号“:”表示,例:3时5分8秒写成3:05:08;
(3)没有秒的表示:例:5时3分写成5:03;
(4)没有分的表示:例:5时6秒写成5:00:06;
(5)没有时的表示:例:15分21秒写成0:12:21;
(6)没有时、分的表示:例35秒写成0:00:35;
(7)没有时、秒的表示:例:40分写成0:40;
(8)没有分、秒的表示:例:10时写成10:009、解决问题:
(1)比快慢:时间多的慢,时间少的快;
(2)求经过(用了)时间:结束-开始=经过;
(3)求开始(出发)时间:结束+经过=开始;
(4)求结束(到达)时间:开始+经过=结束;
七、统计
1、统计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画“正”字;
(3)填制统计表;
(4)制作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制作步骤:
(1)写统计图的名称;
(2)写单位和制图日期;
(3)根据数据,确定最多画几格;
(4)写方格表示数量和名称;
(5)根据数据涂方格个数。
3、统计图的作用:清楚表示数量大小变化。
4、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1)求一共是多少?写加法;
(2)比多少:写减法;
5、举例说明:
长江家电商场某天上午销售家电情况:洗衣机5台;电视机10台;电冰箱4台;空调7台。
长江家电商场某天上午销售家电情况统计图
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
空调
第二篇:(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学生 名,其中女生 名,男生 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千米 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三、知识与技能领域目的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
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
△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习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四、数学思考领域目的要求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它不以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志。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及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五、解决问题领域目的要求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解决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解题活动。特别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强调“识别题型,模仿例题、回忆解法”等非思维性活动的解题。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
六、情感与态度领域目的要求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认识。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内容的挑战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事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9。写数、读数4,大小比较2,较大数的估计1,整理与复习2。
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4。平行四边形2,拼组图形1,七巧板(数学文化)1。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 18。加减法的估算2,三位数的加法 3,三位数的减法3,探索规律5,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解决问题3,整理与复习2。
四)、千米 毫米 3。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2。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 分 秒6。认识钟表3。解决问题3。七)、统计5。八)、总复习5。
机动6。
第三篇:(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二(2)班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根据本期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对本册课本做出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别的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兴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本册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这是在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这是以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的,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这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这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第八单元:总复习这是对本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三、目的要求
1、认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册课本中,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万以数的认识中关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是认识图形的重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和估算,难点是笔算时的进位和退位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千米、毫米中进行简单的换算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中重点理解掌握笔算及余数比除数小,难点是笔算时的试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能进行简单时分秒的换算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第六单元的重难点;在统计中,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是学习的难点。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用具
本学期主要用到的教学用具:计数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实物及自制的可以拉动的长方形、米尺、时钟及口算卡片
七、教学课时和进度安排
一、第一 大周: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二、第二大周:识图形5课时
三、第二、三大周:三位数的加减法20课时
四、第四大周:千米毫米5课时
五、第四、五大周: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六、第六大周:有余数的除法3课时
时分秒5课时
七、第七大周:统计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八、第八大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西师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习,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准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及它们的特征。
6、理解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毫米和千米,找规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有余数的除法。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共68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计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及基础都比较弱,年龄较小或智力发育较同龄孩子晚,造成学习困难,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读不懂题意或不明白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复习阶段也作了相应的复习调整,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四、复习重点、难点
本次复习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4.“毫米和千米”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6.“解决问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找规律”的复习。
重点复习图形的排列规律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五、具体复习安排 1.“表内除法”的复习。(1课时)
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可以通过第119页第1题所提供的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式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既要进行全面的、基本的练习,也要对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师还可以借助乘法表对表内除法进行适当整理,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规律,从而更好的掌握表内除法。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2课时)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习。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近似数。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20页的第6、7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第121页的第8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3.“毫米和千米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1课时)
复习“毫米和千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第121页的第9题,在学生作出选择后,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或不选择)的理由,从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复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4.“解决问题”的复习。(2课时)
复习“解决问题”(第122页的第13、14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班级情况比较好,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让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如果学生独立看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可先让学生讨论,说明题目所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解答。
六、复习阶段提优补差的措施:
1、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第五篇: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整理要求:
1.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2.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3.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统计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3)让学生做第1题,然后交流。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3)做教科书第5题。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 138 1900 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第2课时 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2)加、减法的估算。(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 1复习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复习估算
出示教科书.第2题。375+287 526-339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4.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第5题。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习1.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16、1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第3课时 计量单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3)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第4课时 认识图形、统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统计。
二、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教师: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2)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3复习近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 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三、复习统计
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1)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①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③完成统计图。
④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⑤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
四、综合练习
1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4题(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2)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
(3)怎样比较100 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全课小结 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