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学年度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 复习
第一课时
总复习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3页总复习内容。
学习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习难点: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学习准备:主题图。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二、这学期的收获
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
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与同伴说一说
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四、板书设计:
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加减法
图形的运动 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推理 表内除法
克、千克
第二课时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1、2题和第118页第12题以及第119页第14、16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呃逆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学习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小黑板、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来复习相关的除法知识。板书:除法
二、复习练习(1)口算练习。
32÷4
81÷9
15÷5
24÷3
42÷7
40÷8
先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
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二第2题 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抽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5)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出示图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6)练习二十二第16题 出示图 学生读题
想:第一步要做什么?
知道每一种袜子的单价,价格低的最划算。
三、测评练习(小黑板)
(1)口算
15÷
56÷16÷8
9÷3
45÷9
56÷7
2×
445÷5
56÷8
9÷7
(2)在○里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3)用竖式计算
45÷6
=
÷
9=
63÷8=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除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7页第9、10和第118页第11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现象。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整理和分析数据。
学习难点: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一起来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板书课题.二、复习统计
(1)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用画图形符号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
整理后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2)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1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的。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3)练习二十二第10题
出示图。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练习。
(4)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体验一下旋转现象。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图形的运动
画正字
平移
轴对称图形
旋转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3和第117页第8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小黑板)
64÷8+4
48+36-66
55-7×5
(84-36)÷8
48÷(8-2)
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或只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独立完成。
小结:在计算领不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2)对比练习
30÷6-3
-
5-25
6×5+3
30÷(6-3)
100-(45-25)
6×(5+3)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清题意,审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4)买东西。
故事书20元/本
钢笔10元/支
笔记本5元/本
书包45元/个
①小东的妈妈用100元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②买1本书和1支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③买1个书包和4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三、课堂总结
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30÷6-3
100-45-25
6×5+3
30÷(6-3)
100-(45-25)
6×(5+3)
第五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4题和第117页第5、6题以及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有关知识。
2、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 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学习难点:近似数的理解。
学习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回忆一下,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答: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知识
(1)读数、写数的复习
①出示收集的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小黑板)
长江全长6300千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
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你能来读一读吗?
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
读数时,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O或两个O,(),末尾的0()
②写出下列各数。(小黑板)
二千七百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
六千零五
二千八百零六
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说说写数的方法。
(从高位开始,哪一位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③练习二十二第4题。
独立练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2)数的组成①在计数器上把下面各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各数的组成。例:2700由()个千,()个百组成的。1458
3008
4060
8000
10000 ②练习二十二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③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复习近平似数 练习二十二第6题 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比较数的大小复习。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同学们举行跳远比赛,每人跳3次,取最远的作为成绩。有三个同学3次的跳远情况如下,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
你是如何排出他们的名次的?
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综合练习
(1)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
①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②比3999大2的数
③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④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写出来后读一读。
(2)请你用0、7、3、1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
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再比一比他们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口算的复习,提高口算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笔算加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
3、估算意识的培养。学习重点:口算,估算。
学习难点:熟练口算万以内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复习过程:
一、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口算:
全班讲评,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反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错误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订正。
让学生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讲评,学生说说怎样算的,特别是800-260,当十位不够减时,该怎么办。提问: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
3、复习近平似数 出示第5题,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二、复习估算
第8题:500元钱,可以买哪种自行车和哪种电风扇? 你是怎样搭配的,把方案写出来。
提醒用估算的方法完成。
学生在汇报时,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00元钱购买吗? 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三、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6、7题。集体订正。
2、第8题。
学生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是要准确地算,还是估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克和千克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7页第7题和第119页第17题
学习目标:
①让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合适单位的填写,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②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③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习重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学习难点: 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学习准备: 洗衣粉、盐
学习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说一说:你进超市买东西都见到过什么? 学生回答。
(2)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 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有哪些? 克和千克(3)直观感受
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千克或者1克?
出示:1块口香糖重1克,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盐重1千克。
(4)进率关系
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谁来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1千克的洗衣粉同样重?
1千克=1000克
(5)测量
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二、综合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2分硬币重1()
一袋瓜子重200()
一支牙膏重150()
一头牛重300()
一小瓶金龙鱼油重1000()
一只鸽子重250()
一个西瓜重4()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200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1000克铁()1千克棉花 600克()6克+200克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好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
思考: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想:2千克里有几个500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八课时 综合练习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4、115页第1、2题
学习目标:
①让学生巩固提高本学期所学的各部分知识。
②通过综合练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在练习中,体验知识的运用,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习重点: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课件、计数器、长方形纸、剪刀。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数与代数的练习 出示第114页第1题
(1)找出这些算式中的除法式题。
同桌之间每人选一题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2)找出这些算式中的加、减法式题。
①先独立计算。
②订正后,交流。
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社么?
(3)找出这些算式中的混合运算式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一说运算顺序
(4)在计数器上表示2000+700+8、3000+600 把结果读一读并写一写交流: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
(5)2708接近几千? 学生回答。
你还能说出哪些数也接近3000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6)你能说出生活中用除法或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写下来并解答。
三、图形的练习
出示第115页第2题
(1)照样子剪一剪。
学生动手剪。
(2)找出你剪的图案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用彩笔描出他的对称轴。展示学生的作品。
(3)在刚才的活动中,有平移、旋转现象吗? 学生回答。
(4)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旋转现象。独立思考、分组交流。
四、课堂总结
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什么方面还要加强?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页总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教具准备: 主题图。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新课探究
二、这学期的收获
1、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 法
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
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2、与同伴说一说
3、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反馈练习
随堂测试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加减法
图形的运动
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推理 表内除法
克、千克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1题和第118页第1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呃逆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引入
今天来复习相关的除法知识。板书:除法
新课探究
二、复习练习
1、口算练习。
32÷4
81÷9
15÷5
24÷3
42÷7
40÷8
先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
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二第2题 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抽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5、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出示图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6、练习二十二第16题 出示图 学生读题
想:第一步要做什么?
知道每一种袜子的单价,价格低的最划算。
三、测评练习(小黑板)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2×4
45÷5
56÷8
9÷7
2、在○里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3、用竖式计算
45÷6=
56÷9=
63÷8=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除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7页第9、10和第118页第11题。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现象。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一起来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板书课题.新课探究
二、复习统计
(1)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用画图形符号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
整理后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2)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1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的。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3)练习二十二第10题出示图。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练习。
(4)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体验一下旋转现象。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画正字 图形的运动
平移
轴对称图形
旋转 教学反思
第五时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3和第117页第8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混合运算
新课探究
一、基础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小黑板)
64÷8+4
48+36-66
55-7×5
(84-36)÷8
48÷(8-2)
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或只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独立完成。
小结:在计算领不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2)对比练习
30÷6-3
00-45-25
6×5+3
30÷(6-3)
100-(45-25)
6×(5+3)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清题意,审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4)买东西。
故事书20元/本
钢笔10元/支
笔记本5元/本
书包45元/个
①小东的妈妈用100元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②买1本书和1支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③买1个书包和4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30÷6-3
100-45-25
6×5+3
30÷(6-3)
100-(45-25)
6×(5+3)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第4题和第117页第5、6题以及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有关知识。
2、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学难点近似数的理解。教具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新课探究
一、知识回顾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回忆一下,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答: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知识
1、读数、写数的复习①出示收集的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小黑板)长江全长6300千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你能来读一读吗?
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读数时,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O或两个O,(),末尾的0()
2、写出下列各数。(小黑板)二千七百四百六十三千零八十九六千零五二千八百零六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说说写数的方法。(从高位开始,哪一位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练习二十二第4题。独立练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4、数的组成
①在计数器上把下面各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各数的组成。
例:2700由()个千,()个百组成的。1458
3008
4060
8000
10000
②练习二十二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③练习二十二第13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复习近平似数练习二十二第6题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比较数的大小复习。
练习二十二第15题同学们举行跳远比赛,每人跳3次,取最远的作为成绩。有三个同学3次的跳远情况如下,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你是如何排出他们的名次的? 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反馈练习
1、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1)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2)比3999大2的数
(3)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4)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写出来后读一读。
2、请你用0、7、3、1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再比一比他们的大小。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口算的复习,提高口算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笔算加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
3、估算意识的培养。教学重点 口算,估算。教学难点 熟练口算万以内加减法。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 今天我们复习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新课探究
一、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口算:全班讲评,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错误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订正。让学生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评,学生说说怎样算的,特别是800-260,当十位不够减时,该怎么办。提问: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
3、复习近平似数
出示第5题,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二、复习估算
1、第8题:500元钱,可以买哪种自行车和哪种电风扇?你是怎样搭配的,把方案写出来。提醒用估算的方法完成。
学生在汇报时,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00元钱购买吗? 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复习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7页第7题和第119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合适单位的填写,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教具准备 洗衣粉、盐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今天一起来复习克和千克。新课探究
一、复习梳理
1、说一说:你进超市买东西都见到过什么?学生回答。
2、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
3、直观感受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千克或者1克?出示:1块口香糖重1克,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盐重1千克。
4、进率关系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1千克的洗衣粉同样重?
1千克=1000克
5、测量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二、综合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2分硬币重1()
一袋瓜子重200()一支牙膏重150()
一头牛重300()
一小瓶金龙鱼油重1000()
一只鸽子重250()一个西瓜重4()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200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1000克铁()1千克棉花
600克()6克+200克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练习二十二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好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反馈练习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想:2千克里有几个500克? 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4、115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提高本学期所学的各部分知识。
2、通过综合练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体验知识的运用,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 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长方形纸、剪刀。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新课探究
二、数与代数的练习
1、出示第114页第1题
2、找出这些算式中的除法式题。同桌之间每人选一题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3、找出这些算式中的加、减法式题。①先独立计算。
②订正后,交流。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社么?
4、找出这些算式中的混合运算式题学生独立练习。说一说运算顺序
5、在计数器上表示2000+700+8、3000+600 把结果读一读并写一写交流: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6、2708接近几千?学生回答。你还能说出哪些数也接近3000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7、你能说出生活中用除法或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吗?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体交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写下来并解答。
三、图形的练习出示第115页第2题
1、照样子剪一剪。学生动手剪。
2、找出你剪的图案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用彩笔描出他的对称轴。展示学生的作品。
3、在刚才的活动中,有平移、旋转现象吗?学生回答。
4、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旋转现象。独立思考、分组交流。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随堂测试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 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什么方面还要加强?
教学反思 第十、十一课时
测试
教学内容 测试期末卷 教学目标
1、检测学生对本册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缺不漏。
2、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教学难点 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教具准备 两张期末试卷。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期末模拟考,检测一下你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课探究
一、按期末考的要求模拟考。
二、阅卷。
三、讲解试卷。
四、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错误,并交流。
反馈练习根据测试情况,找出错误题,反复练习。随堂测试 学困生个别辅导。
课堂总结 你还有什么没掌握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总复习教案(已排版)
《克和千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3)知道1千克=1000克。
(4)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5)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难在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
实物卡片,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3)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四、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称一称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四、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五、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以及估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进行口算。(2)能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算法的提炼,将学习过的内容迁移到几百几十的加减中,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实物卡片,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1-9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91页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3.观察第92页情景图,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4.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2.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6-97页的例
3、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2)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一个数的百位是5,十位是8,个位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
1、2题有关加法。例4 1.通过提问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得出:340-180 2.学生思考怎样计算340-180。3.小组交流、讨论340-180的方法。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
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8页,估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 312 405 819 2.口算
400+500 300+400 600+200 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102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2.估算。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180 360 450 340(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103-104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具准备:
磅秤、盘秤、天平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二)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三)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统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复式统计图的优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统计图的优点。(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的过程。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4)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 2.揭示课题: 板出: 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只 数/ 种 类/ 项 目/ 小兔 小狗 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 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
(5)小结: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 类 1秒4秒 5秒-6秒 7秒-8秒8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 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 „„(指导学生填写)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三109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十二3、4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2.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记记录单
种 类 轿 车 面 包 车 客 车 货 车
辆 数
(2)学生记录。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三者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第三课时 整理复习
一、教学内容:
统计图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 数 种 类 性 别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男 生
女 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
《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图形隐含的数学规律并将其表达出来。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书P115例1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初步的观察、分析技能,找出循环变化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2)通过动手画一画、设计地面图案,培养学生运用新知及动手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创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循环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
每生一张白纸及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蜡笔小新吗?在上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蜡笔小新的图片吧!(课件逐一播放蕴涵循环变化规律的图片。)2.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探索作画,揭示课题 1.创作图画
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也发现了这么多,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想动手来画一幅呢?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画一幅跟这些画类似的画呢?
(请生作画,提醒学生可以用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这些简单的图。)2.谈谈体会
同学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真厉害,我们看(投影2、3幅学生创作图片)你能从同学们自己的图画中也找到一些规律吗? 3.揭示课题
同学们能在自己的画中运用规律,还能在别人的画中找到规律,真厉害!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学习《找规律》,想吗?(揭示课题《找规律》。)
(三)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自主探究(出示主题图)
我们看这幅图,这是蜡笔小新为自己家设计的墙面图案,你也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一些规律吗?(请生独自找一找。)2.交流规律
我们找到许多规律了吧!想不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规律?(想)我们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请生交流,并出示交流提示。)3.汇报规律
能把小组交流的规律在全班也来交流交流吗?(请生交流规律。)4.教师总结,得出规律
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都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从横的看,(课件演示)把第一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二行;把第二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三行;把第三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四行。从竖的看,(课件演示)把第一列上面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二列,下面几列都一样,每次移一个。谁能再来说一说这个规律?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循环变化的规律。
(四)运用规律,拓展图片
1.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你能补充下面一排是怎样排的吗?(请生画一画。)2.请生上讲台汇报(借助学具:四个图片),说说为什么这样补?那两排呢?
(五)课堂小结,提升规律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今天又找到了一种新的规律,叫„„(循环变化的规律)。(请四位同学上台演示)你能用这四位同学演示今天循环变化的规律吗?(请生演示)
(六)练习巩固,深化规律
1.基础练习
(1)(出示例1)你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这样画?
(2)(出示“做一做”第一题)你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这样画?
做了这两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看好规律再来画图)
(3)(出示练习二十三第一题)这是小新的最新设计,不过中间忘了一点,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应用练习
你也想为蜡笔小新设计一下墙面图案吗?请你挑选中的几个或自己喜欢的图形在白纸上设计一下,让同学们也能在你设计的图案中找到规律哦!
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一)口算。
1.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
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
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2.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3.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1)把正确的商打钩。
49÷7={7,9,8} 8 ÷1={7,1,8} 42 ÷6={7,4,6}
„„
(2)填空
21÷7=()48÷6=()72÷()=9 21÷()=7 4 8÷()=6 72÷9=()
„„
4.比一比谁最棒。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 × 6=()×3 2×()=3×()7 ×()> 8× 2()× 8 < 6×5 24÷()> 24÷()5.练习作业
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2)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P119 第3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二、复习目标
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说一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二)巩固提升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6 „„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练习:8469=()+()+()5030=()+()+()+()4106 =()+()+()+()
2.动手拨一拨(教师口述万以内的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然后再读出来。)3.看实物图写出多位数。然后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4.数的写法
六千 写作____ 二千九百 写作____ 七百八十 写作____ 五千零六 写作____ 四千零九十三 写作____ 七千七百零三 写作____ 5.写出4208后面的三个数____、____、____ 写出8051前面的五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戏活动
说明活动要求:用学具中的数字卡片,在老师的口述下摆出多位数,比一比谁摆的又对又快。
(四)作业练习:
教材P119 第三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总复习(3)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0第6、7、题,P121第8、题,P124、P125第6、7、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近似数
三、复习过程:
(一)口算
1.完成教材P120第6题。
2.小组说一说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3.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4.提问:
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
(二)估算
1.完成教材P121第8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3.练习作业教材P124、P125第5、6、7题。
(三)讲评作业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4)
一、复习内容:
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克、千克
1.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
(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二)巩固提升
1.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2.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
(三)游戏活动
1.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
(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
(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
(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四)练习作业:
1.计算: 3000克+5千克=()千克
9千克—2000克=()千克 4千克×6=()千克 81克 ÷ 9=()克 7千克+500克 =()克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600克()6克 3.思考:
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5)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1第11、12、题,P125第10、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什么角是直角、锐角、钝角,理解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知识点
1.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几种角。2.判断各种角的条件是什么。
(二)练习提升
1.动手画一画直角、锐角、钝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直角、锐角、钝角。
3.举例说明,生活中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
4.画出向左移动8格后的图形。(教材P125第10题)5.说一说平移的移动方法。
(三)完成作业: 教材P121第11、12、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6)解决问题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
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
“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
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4.学生讨论完成:
(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题。
(3)比较(1)、(2)的异同点。
(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 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
(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教材P122第14、题
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
(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
(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
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个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
(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习。
总复习(7)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5、题;P126第14、题,P127第15、16、题。
二、复习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能有规律的画出图形。
三、复习要点:
(一)复习统计。
1.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师提前二天布置学生收集本班同学跳绳的数据,填写P122第15题。2.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出提出问题,自己解决。3.完成教材P127第15、题。
(二)复习找规律。
1.图形规律: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找规律跟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说一说,3.你觉得我们这个学期找规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数字规律
从图形中找规律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学生回顾后说 5.完成总复习练习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学生置疑: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教材112页)
复习目标: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复习重点、难点: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复习过程:
一、自学复习书本P1-P12。
1、再次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
①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各有什么。②学生同桌互相说:小清去健身园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图书馆怎么走? 去学校怎么走?
③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④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三、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除法和乘法的计算(教材112-113)
复习目标: 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正确计算题目。复习重点、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除法练习①除法口算。②除法估算。③除法笔算。
2、乘法练习①乘法口算。②乘法估算。③乘法笔算。
3、完成P116-1、2、3
二、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1、完成P112-2 学生先说说表的意思,然后独立解答。
2、完成P113-4
重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判断和表述。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纠正 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教材113-115 复习目标:
1、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复习近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一般的问题。复习重点、难点:
进行数据分析和进一步认识小数。
复习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2、练习:P117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3、练习:P119-12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复习小数
1、说说你对小数的认识。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练习①学生做第115页的第9、10题 ②练习:P118第10题 ③练习:P119第11题
3、每次练习都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都说几次为什么?
4、学生独立计算,后讲评。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
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三、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教材 114
复习目标: 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建立时间和面积的观念。
复习过程:
一、复习年月日知识要点
1、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知识。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①一年有()个月,有()个大月,每月有()天,分别是();有()个
小月,每月有()天,分别是()。
②二月是28天的是()年,全年是()天;二月是29天的是()年,全年
是()天;四月份有()天,合()个星期()天。
3、学生自由读,加深记忆。
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换算
1、学生练习
15:30()21:00()22:45()13:05()晚上5点()下午3点()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计算经过的时间
1、不跨天
展馆每天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小时
2、跨天
火车从下午3:50分发车,到第二天上午8:55到达,火车运行的时间是()。
3、练习P117-6 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 教材114
复习目标: 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复习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难点: 面积单位化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复习过程:
一、复习面积单位
1、建立面积观念
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等有多大。
2、说说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练习
二、测量并计算面积
1、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2、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基本练习。
三、运用练习
1、P118-
8、9
2、补充练习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30分米,宽10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合()平方米。
一个正方形菜园,边长是6米,四周围的竹篱笆一共长()米,这个菜园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教材115
复习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重点、难点: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数量关系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二、解决问题
完成P115第11、12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独立练习
1、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有(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2、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共有8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队。一共有736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每个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3、小强看一本320页的科技书,每天看2小时,每小时看20页。看完这本
书一共要多少天?
4、码头有一堆重4800千克的货物,2辆车6次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几千克?
5、盐官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3人,植树节每人植树5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6、蓝猫服装店今天卖了5箱童装,每箱8件,一共收入2400元,平均每件衣服多少元?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分析讲评。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六、总复习
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
1、数与代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
2、几何图形的知识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对所学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寻求灵活的途径。
3、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挥智力,培养能力。
课时划分:24课时.其中:数与代数12课时;空间与图形7课时;统计与概率2课时;综合运用3课时。教学设计
1、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
(一)复习内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含义等。(课本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相应练习)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复习数的意义。
(1)你学过哪些数?说一说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a..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等。
b.联系课文情境图,说明各种数的具体含义。
(2)什么是整数?
a..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b.师生共同概括说明。
2、数的读、写。
.(1)数位顺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