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乡镇劳动力转移汇报
我们镇共有常住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农村劳动力人,其中富余劳动力人。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进程,我们突出抓好了劳务经济建设。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年初以来,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到目前为止,有组织的内转外输劳动力6900人,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95%。
1、抓组织,建队伍。镇党委成立了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下设了劳务输出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全镇劳务力档案和内转外输人员档案。镇政府专门购置了一台微机,并上了互联网,每屯设立一名信息员,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通过鼓励、扶持措施,建立了一处劳务中介所,发展劳务经纪人
人,拓宽了工作面。
2、抓创新,建基地。基地建设主要是抓两条线,对外,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用工需求量较多的哈尔滨、大庆、上海、大连、深圳、广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部门达成长期的劳务合作协议,以劳务对接的方式开展劳务输出。对内,巩固镇内象、集团等一些产业化企业,制定用工计划,实行有目标地转移。今年我们在外地建立了8个、在镇内建立了5外大型用工基地,共转移劳动力人。
3、抓产业,建平台。今年我们有重点地加大了牧业、民营小加工业、商贸饮食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延展了用工平台,共吸纳劳动力人。
4、抓培训,建品牌。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注挣得钱”,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今年共培训农民工期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工单位的信任,今年输送到全国各地的经培训的民工无一被退回,而且多数人还在用工企业挑起了大梁,树起了输出民工的良好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上半年工作情况,我们觉得当前在劳务输出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宣传不够,认识不高。由于在劳务输出宣传上还存在着死角死面,特别是近几年国家“两免三补”政策的实施,使相当一部分农民“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再加上一些外出民工因各种原因没有挣到钱,也给想外出的民工的思想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2、缺乏培训,素质低下。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培训的民工,因技术缺乏,法制观念淡薄,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个人收入。
3、自由输出,盲目性大。由于有组织输出还没有形成完全覆盖,一部分自由输出的民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听说哪块活好就一窝蜂地一拥而上,盲目性相当大,既不利于成规模发展,又不利于组织和管理,更容易发生上当受骗的事情。
以上存在的问题,既是共性的,也是亟待解决的,我们正在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措施。
三、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总结上半年工作,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宣传面,提高广大群众对劳务输出的认识。我们正在着手组织干部入村、入屯、入户发动群众,宣传劳务输出对于加快发家致富步伐、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关于劳务输出的大好政策和有利形势,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典型,以此提高广大群众对劳务输出的正确认识。
2、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素质。提高外输人员的劳动技能、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是直接影响劳务经济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高素质人员总是用工单位的首眩为此,从下半年起,我们将通过聘请讲师、典型、用工单位轮番给农民工讲课、传授技能和提高法律法规知识,计划培训期人次,优先培训向镇外输出人员,力争使每个外输人员都能受训一遍。
3、加强输出组织建设,加大有组织输出力度。下半年,我们准备在所有劳动力外输地普遍建自治性组织,成立农民工“流动工会”,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输出规模较大的设立办事处,政府派驻专人负责协调、管理、拓展用工渠道和进行维权,扩大输出基地建设,下半年我们的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要变成有组织的外输,杜绝自由式、盲目性人员务工。
4、加大产业化扶持和发展力度,扩展内转层面。就地转移和消化劳动力是我镇的一大优势所在,每年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内转解决的。所以,要加快镇内基地建设步伐成为我们下半年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有重点地加大对镇内原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吸纳功能。如果进展顺利,到10月底前服装厂的年产30万件服装和3万吨瓦楞纸项目将实现投达产,界时至少可吸收劳动力300人以上。
《[推荐]XX乡镇劳动力转移汇报
第二篇:乡镇转移劳动力典型材料
乡镇转移劳动力典型材料
乡镇转移劳动力典型材料2007-02-06 12:27:00
ggg乡转移富余劳动力典型材料
2003年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键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第一年,gggg乡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乡各族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为动力,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2003年中,ggg乡共转移富余劳动力736人,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净增15%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理出新思路
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乡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一是转
变自身观念,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还是围绕种植业抓农业、重生产轻流通,缺乏产品转化意识,强农、兴村、富民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只有重新审视资源优势,在结构调整上实现发展思路的新突破,立足城关乡的地缘优势,把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林果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攻产业,棉、果、畜一起抓,种、养业齐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农民增收的多元化。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帮助农民从传统的种植模式中摆脱出来,利用县、乡、村干部的宣讲,给农民讲经济发展形势,算增收帐。还适时组织干部、群众、专业户等不同层次人员到兄弟乡、外县进行观摩取经,让群众眼见为实,真正领略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全年共组织大小观摩20余次,既开拓了眼界学了技术,又更新了观念,逐步转变了群众不愿调、不敢调的状况。现在维吾尔族农民种瓜、种豆、种菜的多了,从事畜牧、林果生产的专业户多
了,种植温室大棚的农民多了,外出打工、办个体的多了。
二、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积极培育城郊畜牧业。一是抓好养殖区和大户带动工程。通过优先贷款、划拔饲草地、免除义务工等优惠措施,狠抓了养殖专业村、组和专业户的培育扶持工作。精心选择素质较高、基础设施条件好、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作为优质高效畜牧业示范户,以专业户带动千家万户。二是把改良畜种、畜群结构作为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提高出栏率、产出率、商品率和母畜比例。三是在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上下功夫。乡党委通过电教科技和观摩示范,大力推广科学饲养、防疫、繁殖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由粗放型饲养向科学精纯喂养转变。
(二)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在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示范带动下,乡党委坚持科学指导,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充
分利用城关乡交通便利、信息灵敏的优势,将设施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积极培育,使之成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继续坚持提供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增强干部责任心,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大力提倡种植反季节瓜菜和特色品种,提升瓜菜产业的地位,努力增加收入。去年新建的105座大棚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收益在1000元以上的有70座大棚。
(三)加强林果业发展。乡党委坚持把加快林果业的发展作为调优第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来抓,把重点放在了优质杏子、核桃、葡萄等经济林的培育和种植上,对已定植的各类经济林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明确责任,确保定植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走种植业收入低由林果业来补的发展之路。
(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立足本乡地缘优势,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的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到城镇建设、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中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在保护农民积极性上拿出新举措
做好“三农”工作,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增收目标就难以实现,为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积极性,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在发展畜牧业上,对畜牧养殖大户、专业户优先划拨饲草地和棚圈用地,帮助他们解决贷款资金,减少牲畜改良和防疫费用。二是在发展设施农业上,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从2000年至今共投入100余万元兴建了336座温室大棚,同时为了鼓励农民种植
温室大棚,出台了免除义务工、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成本价提供苗木,水、电优先解决等优惠措施,并在农民反季节蔬菜出棚后,积极为农民联系销路,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在我乡市场卖菜的种植户,免收摊位费;对种植3个大棚以上的农户给予划拨建房宅基地;对大棚年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乡里给予150元的奖励。目前,我乡已有147户维吾尔农民种植温室大棚。三是在发展林果业上,积极为农民联系苗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林果种植大户,乡林业站技术员免费对果树进行嫁接,成本价提供病虫害防治农药。
四、积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科技是兴农之本。目前,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薄弱,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的现状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只有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增收的目的。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科技兴农作
为富民脱贫的根本途径狠抓不懈。一是成立各项产业技术服务队伍,针对不同时节的技术要求,对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比如在设施农业上、畜牧业上、林果业上都有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大力开展科技示范工程,选树一批素质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懂一定技术的农户作为优质示范户。积极培育样板村、样板田、样板户,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大户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目前,全乡共培育了28个科技示范户,11个示范基地。三是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和科技之冬活动,加大对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全乡每年至少要举办8期各种科技培训班,年受训人数达1200人左右。全面开展了两熟套种、小麦良种繁育、大棚果蔬栽培、优质苗木嫁接、牲畜品种改良等科技工程,通过科技运用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增强不进则
退的危机感,增强抢抓发展先机的紧迫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第三篇:劳动力转移
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摘要: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中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活动的劳动力,由于这部分群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所以就称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暂时离开农村,到县城或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现象,就是劳动力转移。近年来,鹿城镇通过积极实施“打工经济”战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向非农行业、城市、发达地区转移,打工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亮点。从小范围上看,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可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总体经济发展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种资源再配置过程,它对整个楚雄州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楚雄州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鹿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一、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近年来,随着鹿城镇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务工意识有所转变,鹿城镇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致呈现出以下特点:
1、就业方向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农村劳动力存在自身技术和知识的缺陷,主要工作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要求低,对学历要求低,但是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据调查,近年来鹿城镇进城务工人员所从事行业主要是: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住宿餐饮业,这四个行业就占了鹿城镇全部农民工所在行业的一半以上。除了这些行业,还有些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务服务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居民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
2、受过初中教育的中青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外出务工的主体
据调查,近年鹿城镇外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都具有初中以上学历,且大部分都是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下的中青年。2011年鹿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共75人,中其包括初中学历46人,大中专学历8人,高中学历3人。75名外出务工人员中四十岁到四十五岁的中年人占37%,二十岁到三十岁的人占36%,二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占27%。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龄农村剩余劳动力负担沉重,既要赡养父辈,又要抚养孩子,面对家庭巨额消费开支,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寻找赚钱的路子。
第二,新时代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初高中毕业后,他们一般不愿意留在本地,都有到外面闯荡一番的念头。
第三,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都寄较高期望,农村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工资水平基本上不能满足青年人的需求。
3、08年后劳务输出数量在逐年增长
据调查,2007年鹿城镇劳务输出总数为56人,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很多村民心有余虑,不愿外出务工,所以劳务输出人员仅有28人,与上年相比人数缩减了一倍。2009年劳务输出人数为58人,2010年为65人,2011年为75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鹿城镇劳务输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4、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比重止升反降
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增加,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男性农村劳动力新加入外出务工的潮流中,女性占外出务工人数的比重止升反降。2009年鹿城镇女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占总人数的51,2010年的女性比重是60%,2010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11年比重是40%,比2009年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2个百分点。
5、内陆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流入地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福利待遇较好,生活水平较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这些城市。据今年
资料统计,鹿城镇劳务输出地主要是浙江、广州、上海、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改善劳动力利用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乃至对扶贫整村推进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论是对流出地农村还是对流入地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从整个楚雄州劳务输出情况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不完善
从全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看,全州2005年组织劳务输出33983人,仅占全州外出务工人数的17.82%,说明大部分外出务工者还是属于非组织外出务工。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信息获取来源主要还是“血缘、人缘、地缘”关系,通过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带领示范、以及自己外出闯世界等方式各显其能。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服务体系,导致农民工就业信息不畅,有组织外出的比例较低。
2、外出务工环境趋紧
农村劳动力拥有城市工作岗位的空间有限,加之综合素质不高,择业竞争压力大,从业状况不佳,获取收入少,外出务工环境趋紧。2005年全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寄回或带回的现金26817万元,人均1407元,比2003年减少122元,比2004年增加14元。
3、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影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
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镇化建设进程慢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2005年楚雄州城镇化率26.0%,比上年提高1.2百分点;全州农村劳动力资源除了本地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的人数
比上年增加0.52个百分点外,还有向辖区外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占农业人口的8.62%。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快于城镇化发展速度;二是小城镇发展滞后。目前我州城镇化水平仍较低,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经济和农业社会中摆脱出来,二、三产业和城镇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弱小,农村城镇化发展尤显滞后,造成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随农村工业化的推进而发展,使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从而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4、加重了城市就业和管理的负担,给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本来就不够宽敞的城市显得更加拥堵,城市人口就业压力加大,交通负担加重,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的管理成本大大加大。农村人口长期在外,村干部对计划生育管理鞭长莫及,流动人口超生现象严重,且“超生儿”随父母四处游荡,不打疫苗,不接受教育,致使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文化素质等情况令人担忧。
以上反应的是整个楚雄州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其也包含了鹿城镇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三、搞好扶贫劳务输出的对策
根据目前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转移中存在的问题,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社会制度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公共设施权与福利服务权,农民无后顾之忧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探索农民工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福利、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途径和渠道。
2、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与信息服务机制
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特别是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要注意发挥
镇政府及各种中介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为鹿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和及时的信息支持,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村劳动力对转移成本、收益、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减少因盲目流动而受到的损失。
3、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的协调联系,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创造条件
一是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对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应健全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做到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站、村有点,形成上下衔接、内外沟通、灵敏高效的中介服务网络。以县、乡为单位,在劳务输入地建立岗位信息窗口,形成稳定的信息沟通渠道。二是要充分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联系面广、信息灵的作用,构筑起双方对接的平台。应把接纳转移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作为定点扶贫的一项机制,作为评价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促进劳动力的加速转移。
4、搞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工作
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机会,最终提高农民收入。要依托培训机构,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的组织管理要有系统性、培训的对象要有针对性、培训的内容要有实效性和特色性、培训的方式要有灵活性、培训的费用要有合理性、培训服务要有延续性。通过技能培训,要积极推进鹿城镇贫困农村劳动力朝省内外条件较好的企业就业,同时可结合农民生产特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手工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多管齐下,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四、小结
农村剩余劳动劳务输出收入是贫困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民能否增收。政府要积极关注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努力搞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针对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促进鹿城镇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实现农民增收,帮助农村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过剩:
1鼓励和鼓舞农村人口外出,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避免劳动闲置和浪费的状况。
2.发展就地城市化,一方面,就地城市化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有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又可以得到从分利用,增加家庭的收入。3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组织技能培训,重点进行技能点的培训,使农民获得多技能,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就业的机会.4.鼓励农产品制造加工业在当地落地,农产品的升值使得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第三产业在农村兴起和发展。更加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和就业。
5.建议在市场上难以生存的产业投入到农业当中,如房地产目前低迷,很难再发展起来,建议这一产业转向农业,一方面,往往他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他们懂的管理等 劳动力不足:
1.鼓励农二代,农三代回家从新尽行农业的生产,但是存在问题,农二代对农村的感情不是很深,不懂种地,不懂生产使得他们回到家乡很难从事农业生产,政府在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返乡者进行基本的培训。
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有利于技术的共享,有利于降低风险,有利于节约人力,有利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上完善。
3.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有利于吸引农二代返乡。从而逐渐避免农村土地荒废,无人种地的状况。
第五篇:乡镇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XXX镇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
工 作 总 结
2011年,我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统筹兼顾、加快发展”总体工作目标,按照“输出有组织,求职有服务,就业有能力,权益有保障”的思路,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狠抓劳务输出平台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步伐。经过一年来努力、扎实地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农民就业增收,现将全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我镇共管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有26154人,农村人口21213人,农村劳动力总量有11103人,其中,富余劳动力5585人。根据县级的工作安排,我镇对各村劳动力资源进行普查,建立了各类档案资料,设臵台帐,并建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健全了信息网络,对劳动力档案资料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大力地宣传和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采取举办与企业对接转移招聘会和定向转移等途径进行转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宣传和引导,积极开展与用工企业对接转移工作,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我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462人,占劳动力总资源49%;其中,今年通过组织本镇企业举办农村劳动力与企业对接转移专场招聘会4场、参加县级举办的招聘会2场和定向转移等途径共转移了349人,还有向本镇农业企业季节性转移劳动力96人,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了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扩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加快了小城镇建设,为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责任落实。
我镇充分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根据我镇工作实际和企业用工需求,专门设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并成立了XXX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对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XX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劳动力转移的副镇长XXX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企业办,具体负责劳动力转移对接的日常工作。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明确目标,规范规章,落实责任,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监督监管机制,确保了全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
3、农村务工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对培训后无单位接受或待遇不高仍心存顾虑。
四、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
2012年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就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引导、农民自主择业,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与各用工单位接洽,搜集用工信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精心组织各用人企业在我镇召开现场会。
2、加大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力度,鼓励富余劳动力通过本地企业实行就地就近转移。
3、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文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大力培养、树立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成功之道,让农民从看得见的效益及身边的人和事得到启示,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农民工转变观念、增强信心。
4、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要充分发挥镇转移办的职能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寻找门路。
5、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在今后工作中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我镇的优势和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通力合作,加快麻陂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我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做好、做扎实,努力开创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新局面。
XXX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