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杠杆和滑轮组必备知识点
第九章必备知识点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点转动的硬棒,叫
做杠杆。
2、l1表
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公式:Fl11F2l2。
5、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省力,但费距离。例如:开瓶器。
(2)费力杠杆:因为动力臂 < 阻力臂,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费力,但省距离。例如:钓鱼竿、筷子。(3)等臂杠杆:因为动力臂 = 阻力臂,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既不费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例如:跷跷板、天平、动滑轮。
二、滑轮。
1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2动滑轮。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特点: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4、绳子末端拉力的计算:F
f
n
。绳子末端移动距离的计算:Snh,其中,n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h为重物上升的高度(或水平移动的距离)。
f为滑轮中的阻力。当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fG物 ;当考虑动滑轮重,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fG物+G动;当物体水平移动.......时,f摩擦力。
5、滑轮组的绕线规律是,即:n为基.数时,绳子的起点固定在动.滑轮上;若n为偶.数,则绳子的起点固定在定.滑轮上。其中n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在计算n值时,采用非整数进位法。
三、功和机械能
(一)功
1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符号:W,基本公式:WFS,导出公式:F=W
S
或S=
WF
。(其中:W为功,F为力,S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焦(J),1J1Nm。
(二)、功率
1号为P。
2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基本公式:PWt,导出公式WPt 或 t=W
P
。(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单位:瓦(W)千瓦(KW)1KW1000W4、P1W1J/S表示:物体在1秒的时间内做的功
为1焦。
(三)、机械效率
1W有Gh,W总FS,W总W有W额。
2、公式:=
W有W100%。
总
3、特点:因为额外功永远不可能为0,所以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结果没有单位,是个百分比。
(四)、机械能
1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能的总和才不变,机械能才守恒。
第二篇: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
1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1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 < G,下沉;(2)F浮 > G,上浮(3)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1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1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G排=ρgV
1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gV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九章机械与人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
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10.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1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2.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1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W有/W总=η 1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15.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16.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7.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8.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9.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0.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22.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2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25.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六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或。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的性质,即惯性。 3、抛出手的石头,不再受到手对它的作用力,但会继续运动,这是由于石头有;石块在运动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变化,这是由于石块受的缘故。 4、洗手后用力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有 5、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1)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即,F=F1+F2方向跟相同。(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即,F=F1+F2,方向跟相同。 6、同一直线上有两个力F1=10N,F2=15N,则两力的合力最大值为 7、状态是平衡状态 8、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9、叫做物体的质量。其国际基本单位是 10、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天平的右盘放置,左盘放置,按从大到小的原则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称量物品的质量等于。 11、天平的结构:12、13、密度计算公式;水的密度是: ;2.7×103kg/m33,物理意义是。 14、(1)测固体密度:①用m ②在量筒中注入适量体积的水,记下体积V1,再将固体投入并浸没于水中,记下水上升后的体积V2,那么固体的体积为V= ③则,固体的密度ρ (2)测液体密度: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称出剩余液体 和烧杯的质量m2,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m= ②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③则,液体的密度ρ 15、浮力的计算:(1)称量法求浮力:浮力- (2)平衡法求浮力(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f= G排液==;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有关,还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有关,而与浸末在液体中的无关。(注意理解125页的实验探究2和126页的实验探究3) 16、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2)物体下沉: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3)物体悬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4)物体漂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17、使用密度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密度密度计在液体中总处于力总等于它的。船由江中开到海里所受浮力大小(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八章、压强 18、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p)=,单位。(1)当受力面积相同是,压力越,压强越(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强就越。 19、压力是:的力 20、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压强=。(1)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深度越,压强越(2)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压强越。 21、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个标准大气压==mm高的水银(汞)柱产生的压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 22、托里拆利实验:将一根灌满水银约1m长的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随着水银的下降,在管内水银的上方形成。管外大气压强支撑着玻璃管内mm高的水银(汞)柱。 23、钢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被吸进橡皮管里,原因是 24、液体流速的地方压强较,在流速的地方压强较。 第九章、机械与人 25、作力臂的方法步骤:(1)明确支点O(2)通过力的作用点用虚线沿力的方向首尾延长作力的作用线(3)用虚线过支点O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用大括号标出,并标为L26、杠杆平衡条件: 27、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瓶盖起子、(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钓鱼杆、(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 28、定滑轮物体移动,省力,但可,实质是杠杆:动滑轮物体一起移动,省力,但距离,能改变里的方向,实质是杠杆。 29、滑轮组可省力,提起滑轮所用的力:F=(注意: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重+滑轮重③x—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 但滑轮组费距离,拉力所拉的距离S与货物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 30、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 31、滑轮组:(1)有用功W有=(2)总功W总 (3)机械效率η= (注意:F=G/x,S=xh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 重+滑轮重③x—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 3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33、不做功功的三种情况:、、。 34、功的计算公式W=,F—表示,S—表示;功的单位:。 功率的计算公式:P=,功率表示做功的,5W=表示的意义是统称为机械能 35、动能是由于物体具有的能;动能由物体的和决定 36、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具有的能;重力势能由物体的和决定 37、弹性势能由决定 38、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它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39、在阴极射线发现了带负电的,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此模型中的原子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带电的上 40、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是: 41、分子的大小约为m42、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是:(1) (2) (3) 43、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体: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有一定的和 (2)液体: 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没有确定但占一定 (3)气体: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没有一定的和 44、提出日心说,第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 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1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 < G,下沉;(2)F浮 > G,上浮(3)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1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1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G排=ρgV 1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gV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九章机械与人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10.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1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 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2.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1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W有/W总=η 1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15.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16.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7.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8.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9.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0.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22.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2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25.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一、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F1F2。 5、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F1F2(F1F2).6、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的力叫平衡力。 7、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叫二力平衡。 8、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等大、反向、共线和同物。 二、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受压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压面积是指两物体共接触面积的大小。 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的大小 等于 物重; 当物体在斜面上时,压力 小于 物重.当物体在竖直面上时,重力与压力无关。 3、压力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大小有关,还与 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越大,则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压强,用字母P表示。 压强是表示压力 作用效果的物理学量。 F5、压强公式:P,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m2。S F变形公式:F=PS 或S。P6、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符号Pa,其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N/m2=1Pa7、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 密度有关,且随它 增大而增大。 8、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对容器 底有压强,且具有流动性而对容器 侧壁有压强。 9、液体压强公式:Pgh,变形公式:h 注意: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kgP。g。h表示深度,单位是:m.m310、液体产生的压强只与液体 深度和密度有关。 而与液体的 体积和质量无关。 1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由容器及液体总重力和容器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决定。 12、上端 开口下部 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13、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 相平。连通器的一个重要应用是 船闸。 14、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 15、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 压强叫大气压强。 16、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大气压 的存在。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越低。 17、托里拆利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18、15。 19、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倒插水银槽中后,管内水银柱下降,上方形成真空。正是大气压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 20、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升高而 增大,随气压降低而 减小。 21、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庄强大。 22、飞机升空的升力就是机翼上下方所受空气流速而形成的压强差。 23、人吸饮料、钢笔吸墨水、离心泵抽水机抽水都是 大气压的作用。 24、面积单位换算关系;1m2104cm2,1cm2104m2.三、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ρ液g V 排 由公式可知,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浮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注意:体积单位换算关系:1m10cm,1cm10m.363363 5.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阿基米德原理:F浮=m排g F浮 (3)决定式:F浮= ρ液g V 排.变形公式:V排液g。 注意: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 (4)平衡法: F浮= G物(适合漂浮、悬浮) 6.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2)F浮>G,上浮 (3)F浮 =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当ρ液 > ρ物时,物体上浮; (2)当ρ液 < ρ物时,物体下沉; (3)当ρ液 = ρ物时,物体悬浮。 7.浮力利用 (1)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2)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它所受浮力等于密度计的重力。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四、杠杆与滑轮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使机械运转的力,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3、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乘阻力臂 公式:(字母)F1l1F2l2。 4、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时,我们说杠杆平衡。 5、调节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6、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费力但 省距离;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天平是典型的 等臂 杠杆。常见的费力杠杆有;镊子和鱼竿。 7、使杠杆平衡时,力要最小,力臂要最大。最大力臂是从支点到杠杆上的 力的作用点。 8、杠杆在新条件下能否平衡是看:在新条件下杠杆左右两边的力乘力臂是否相等。 9、实验前调节杠杆平衡时,使用平衡螺母调节时采用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10、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 不能省力,但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11、使用动滑轮可以 省一半 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12、滑轮组的特点是既能 省力,又能 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承担重物绳子股数n的确定:直接看与动滑轮及框架接触的绳子股数。 113、有关滑轮组的公式:F=(G物+G动);S=nh,v绳= nv物 n S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表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1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G物W有G物G物hη=×100%=== W总FSnFG物G滑 五、功与功率 1、力和物体在 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的乖积,叫机械功,简称 功,用字母 W 表示。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有距离。 2、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W3、功的计算公式:WFS,变形公式:F。S 功的国际单位是 焦耳,符号J。1J1Nm4、比较做功快漫的方法:做相同的功,比较 做功所用的时间;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5、把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比叫功率。 用字母P表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W6、功率计算公式:P或PFv。导出公式有;WPt。t7、功率的国际单位 瓦特,符号W。1W1J,1KW=。 8、总功:动力或拉力所做的功(常用W总FS计算)。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那部分的功(克服所需要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即W有G物h)。额外功:对人们无用但不得不做的功(主要考虑克服机械自重做功)。W总=W有+W额 9、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叫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10、总功总是 小于有用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11、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100%,变形公式:W总有。W总 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η=W有G物Gh×100%=物=G物= W总G物G滑FSnF 1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8(机械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六、小粒子与大宇宙 1.物体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2.原子由 原子核和 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 和 中子组成,质子带 正电,电子带 负电,中子不带电。 3.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 间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 斥力。 5.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 6、微观粒子从小到大的尺度: 夸克 → 质子 → 原子核 → 原子 → 分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整理 01-1走进神奇 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难点: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释疑知识点: 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01-2探索之路 重点: 了解科学家对神奇探索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难点: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0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重点: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及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难点:了解科学探究主要环节。02-1动与靜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在研究机械运动中选择的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释疑: 释疑知识点: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分清研究对象和参照物。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 研究对象相对于一参照物运动,相对于另一参照物静止,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0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重点: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会正确用手表或停表测时间。难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释疑知识点: 走两步的距离大约1m,一拃约1dm,中指指甲的宽度1cm,把1cm分成10份,每一份1mm,慢一点数一个数为1s,数60个数为1min。 02-3快与慢 重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难点:对速度概念及单位的理解 释疑知识点: 1.一个物体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任何一段时间、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时刻速度是不变的。 2.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进行速度换算时,可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进行换算后,再进行计算。 3.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对应同一过程。 0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0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 难点:如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与声音有关的问题,用恰当的语言或文字进行表述。 释疑知识点: 例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当用槌敲锣时,引起锣的振动。由此产生了声音,当用手按住锣面时,锣的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 例2.宇航员在太空如何进行交流? [解析]:在太空是真空状态,要想进行交流必须有介质传播声音。因此可以找固体介质。答案:可以用无线电话,可以用木棍手拉手,可以把身体紧靠在一起等。 03-2乐音与噪声 重点: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了解防治噪音的途径。难点:准确描述响度和音调。03-3超声与次声 重点:超声与次声的概念。 难点:超声的应用,次声的破坏性。04-1 光的传播 重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性质解释常见现象。 释疑知识点: 例1.要使眼睛看到一个物体()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和眼睛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C.一定有光线射入眼睛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能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该物体本身是光源,发出的光直接进入人眼或者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该物体上,该物体把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中,人就看到该物体了。答案: C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光的传播速度是3.0×10m/s C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是真空中传播最快的速度是3.0×108m/s,区别于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答案:C 04-2 光的反射 重点: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会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 释疑知识点: 1.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与像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804-3 光的折射 重点:①能从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②难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04-4 光的色散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的。难点: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释疑: 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白光也可以分解成以上七种颜色的光。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0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重点: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释疑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距f 2.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像距v=2f; 3.当f2f; 4.当u=f时,不成像 例1.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在光屏口能接到一个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2.5cm B.50cm C.30cm D.15cm [解析] 能在屏上成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物体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25cm,得f>12.5cm,即:焦距可能在12.5cm-25cm之间。 答案:D 例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出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实像 D. 得不到实像 [解析]:当f2f,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到像的性质。答案:B 04-6眼睛与视力矫正 重点: 眼睛简单构造及眼睛视物基本原理。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释疑知识点: 例题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物体经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的 像。 [解析]:人眼的简单结构分为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人眼看到的物体是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该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答案:凸透镜;倒立;缩小;实 例题2.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在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晶状体最厚的是()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眼 D、一样厚 [解析]:正常人看物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变厚,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变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答案:A 04-7神奇的“眼睛” 重点: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用途。难点: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生活中使用方法。 释疑知识点:照相机是利用u>2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这一原理工作的;幻灯机是利用f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对力的概念全面、透彻理解。释疑: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且一个力必然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2.任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受到这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运动快慢或方向的改变 05-2 怎样描述力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释疑: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只要其中一个因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也要发生变化。 2.画力的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05-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重点: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释疑知识点: 1、物体发生形变,如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2、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05-4来自地球的力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 难点: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释疑知识点: 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受到重力。 2、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向下。 3、一个物体在某个力的作用后,使它在空中运动。则这个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 05-5摩擦力 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难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释疑知识点: 1、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和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06-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难点:转变学生已有的经验概念,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释疑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就是说物体不受力,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原来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即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将不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他不是经验规律。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前者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运动的规律。06-2 力的合成 重点: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什么是合力。难点: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学方法。释疑知识点: 1.合力的概念:关键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效果相同,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而“等效”就是通过力的作用在物体使物体发生形变相同。 2.同一直线二力合成:首先应认识各种形成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实例,去跟类型比较得出结果。06-3 二力平衡 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原因。难点:二力平衡条件,平衡力与作用力的区别。 释疑知识点: 二力平衡要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必须: (1)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此时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0,从总的作用效果来说,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像没有受到外力一样,所以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07-1质 量 重点:质量和物重区别与联系,可从概念、单位、性质及方向测量工具。联系是物重与物体质量比值是一个定值G=mg。 难点: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质量和物重区别。 释疑知识点: 一个物体当它在环境、条件以及外界的影响与作用发生变化时,仍保持某种特性不变。那么这种相对不变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因其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认定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0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重点:会读产品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难点: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和方法;量筒与量杯的区别;量筒和量杯的最大量程;分度值的意义;读数时视线的正确位置。 释疑知识点: 1.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天平位置要水平,游码位零再调平,天平平衡勿移位,两盘对调不可行,提取砝码用摄子,物码左右两盘分,移动游码看指针,指针指零示平衡,读数包含两项值,两值相加便完成。 2.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或500ml等字样,这些字样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读数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读数时视线都应与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0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重点:1.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2.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难点: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以及意义。释疑知识点: 例题1: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1/3,将乙切去2/3,则剩下的两块矿石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甲= ρ乙。 [解析]:此题容易产生错解。1.计算错误 ;2.误认为甲、乙分别切去1/3和2/3后,密度也分别减小1/3和2/3,则,由于密度是物质的属性,物质的密度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大小而改变,故可由已知条件求解,m甲=m乙,υ甲=2υ乙,则有。07-4阿基米德原理 重点:1.认识浮力和总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量法。 2.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的导出过程。释疑知识点: 1.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特别注意在液体中上浮、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3.浮力的测量方法: 先用弹簧秤在空气中测出物体重力G,再用弹簧秤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重力G’,弹簧秤二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即F浮=G-G’ 07-5物体的浮与沉 重点: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 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释疑知识点: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它所受的浮力总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液体密度大,露出部分多,反之就少。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水箱充水,浮力等于重力,悬浮。再充水,重力大于浮力,下沉。热气球是装着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果气球或气艇的重力加上所载的物体和人的重力小于气囊排开的空气的重力,小于它们受到的浮力,气球或气艇就能上升。08-1压强 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方向、受力面积的取法。释疑知识点: 1.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最好的例证:向倾斜的墙上按图钉如图,效果很好。 2.压强概念的引入,控制变量方法。以在沙滩上的体验为切入点。 (A)在接触面相等时,身上的压力增加,沙子陷得更深,作用效果与接触面有关; (B)在身体对地面的压力一定,脚尖踮起,与地面接触减小,下陷变深。所以,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这就是压强。 08-2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难点:液体重力和压力的关系。释疑知识点: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深度指的是从一个容器的最高液面向下取垂直高度 比如: =5cm =10cm =5cm 08-3空气的“力量” 重点: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难点:大气压的方向。释疑知识点: 虽然空气密度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因此,空气也受到重力作用,就会对在空气中的物体有压力作用。而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由空气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而大气压的方向可由书P33图11—31看出,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1标准大气压是1.01325×105Pa相当于760㎜汞柱高。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08-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流体流速大、压强小。释疑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理解需借助演示实验,向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球会向一起靠。 流体流速大、压强小;流体流速小、压强小。这有很切实的实际意义。例如,足球运动员射出“香蕉球”;飞机的机翼上下弧度并不对称,上翼面的弧度要大于下翼面,空气流过时就产生了压强差。产生的总压力差大于飞机重量,飞机就可以飞上天空了。 0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重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释疑知识点: 1.每个杠杆都有“三点两臂”,三点是动力作用点、支点、阻力作用点;两臂是动力臂和阻力臂,通常称为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写成,由此看出:杠杆平衡时,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省力和省距离不能兼顾,由杠杆平衡条件看出:若L1>L2,F1 4.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千万不能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5.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09-2滑轮的应用 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难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原理。 释疑知识点: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以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计算拉力的方法:设绳子的根数为n,则 释疑难点: 本书易错点有两处: 一是判断滑轮组的省力和组装情况;二是动滑轮的个数变化时易出错。 09-3做功了吗? 重点:怎样才算做功。难点:怎样才算做功。释疑知识点: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应用W=FS进行计算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 ② 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 ③ 公式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力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09-4做功的快慢 重点: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释疑知识点: 1.功率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是由时间和功两个因素决定的。 2.公式,是指平均功率,即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09-5提高机械的效率 重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应用。难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应用。 释疑知识点: 1.“W有”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做的功。 “W额”是指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总=W有+W额 2.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因为W额总是存在的,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09-6合理利用机械能 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释疑知识点: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够做功”是指它有做功的本领,但并不代表它正在做功。 2、物体的动能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的大小;物体势能决定于物体质量和物体高度,必须注意两因素的同时性。 3、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外,还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有关。 4、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都与两个因素有关,因此要研究动能,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要用控制变量法。 10-1走进微观 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数量级概念。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建立。释疑知识点: 例1.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组成的是() A.氢气 B.空气 C.铁 D.水 [解析]:铁是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答案:C 10-2看不见的运动 重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难点: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释疑知识点: 例1.冬天,当我们在屋外说话时,常会看见唇边有一团白色的雾气,为什么? [解析]:这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一个现象,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始终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种作用使得物质分子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分子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若分子运动不够剧烈,在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下,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对外就表现为固态;若分子运动加剧,但相互作用力使分子还不能分散远离,对外就呈现液态;当分子运动加剧到使分子相互分散远离,就成为了气体。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分别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形式出现。例2.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 A. 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了一段时间生锈了 D. 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这杯水就会变咸 [解析]:房间中的灰尘是空气中的尘埃(不是分子)受重力作用落下而形成的;水流向低处是由于重力的作用;铁器生锈是化学变化,以上三种现象均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而盐在水中溶解了正是由于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不规则的运动,充满整杯水中,才使整个杯子里水变咸。 答案:D 10-3探索宇宙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难点:培养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科学精神。释疑知识点: 例1.最早提出 “日心说”的人是()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托勒密 [解析]:“日心说”是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在1543年提出的,从而否定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答案:A第三篇: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五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