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合同法》知识宣传材料
《劳动合同法》知识宣传材料
1.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订立原则是什么?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2.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以及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属无效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3.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内容有哪些?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①劳动合同期限;②工作内容;③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④劳动报酬;⑤社会保险;⑥劳动纪律;⑦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⑧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上述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等其他内容。
4.劳动合同期限分几种?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不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是指以工作结束的时间为合同终止期限的劳动合同。
5.什么是劳动合同的变更?
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由于情况发生变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劳动合同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劳动合同的未变更部分继续有效。
劳动合同的变更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生产或者工作任务的增加或减少;二是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或缩短;三是劳动者工种或职务的变化或变动;四是对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增加或减少。如,一些国有企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安排部分职工下岗,致使原劳动合同的条款无法履行,这部分下岗职工要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中心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就需要同时变更原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使之与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又如劳动者因意外事故致伤、致残,不能从事原岗位劳动,工作岗位需要作适当调整;国家颁布了新的法律、法规,原劳动合同的某些条款与新的法规、法规相悖;由于不可抗力(如水灾、地震、战争)等因素,造成企业或劳动者无法履行原劳动合同时,经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都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6.什么是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终止的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告终止,这主要是针对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而言的;二是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终止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也告终止,这种情况既适用于有固定期限和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也适用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这种终止属于约定终止。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
劳动合同终止,意味着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已经结束,此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有关手续。
7.什么是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中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既可以由单方依法解除,也可以双方协商解除。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和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8.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平等自愿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地位平等,应以平等身份签订劳动合同。自愿是指签订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本人的意愿,不得采取强加于人和欺诈、威胁等手段签订劳动合同。协商一致是指劳动合同的条款必须由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签订劳动合同。第二,签订劳动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有些合同规定女职工不得结婚、生育子女;因工负伤协议“工伤自理”,甚至签订了生死合同等显失公平的内容,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这类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就成为无效或部分无效合同。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双方一定要认真审视每一项条款,就权利、义务及有关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并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有效合法的劳动合同。
第三,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同时,要注意劳动合同的内容,这是履行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除此以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协商约定其他条款。劳动合同期限有三种形式,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三种形式。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明确的终止日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以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为合同期限,也是有固定期限的一种特殊形式。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的终止时间,但必须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终止或者变更合同的条件。“工作内容”主要指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的数量或指标。由于《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工作内容”的规定要与同岗、同工种的职工完成的任务相同。
第四,既要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又要结合实际。签订劳动合同偏离法律、行政法规,可能产生无效合同,但又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抄法律、行政法规,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留有余地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就是照顾适用者的特殊情况。如对于《劳动法》规定的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只要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究竟定为几小时,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协商。这就是正确运用法律、行政法规留有余地的一种情况。
第五,合同内容可简可繁。劳动合同签订时要因人、因地、因事而异。简,容易记忆,便于签订,商量余地大;但条款过于简单、原则,容易产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和矛盾,而带来不利影响。繁,在执行时容易掌握,可以减少分歧和争议的发生,但在签订时比较麻烦,而且再详细的劳动合同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简、繁相结合,如对于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的一些没有变通余地的内容,可以只写明按照某项规定执行即可,这就做到了简;对于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具体规定或者允许当事人变通的内容,特别是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就应当规定得详细一些。第六,合同的语言表达要明确、易懂。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它涉及到当事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能够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因此,签订劳动合同时,在语言表达和用词上必须通俗易懂,尽量写明确,以免发生争议。
9.如何避免签订无效劳动合同?
最关键的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坚持合法的原则,即在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劳动合同内容的条款时,要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招用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违反了国家禁止招用童工的规定;在合同里规定女职工在法定的婚育年龄不得结婚、生育,就违反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的规定;甚至有些合同书规定工伤费用自理,半年支付一次工资、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费自理等等,更是违反了国家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另外,签订劳动合同一定要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是避免产生无效劳动合同的重要原则。从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地位就是平等的,合同的各项条款的确定,都要经过双方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不得使用强加于人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签订劳动合同。如一些劳动者为了尽快谋求工作而默认了用人单位在合同中规定不公平条款;还有些用人单位不真实或夸大介绍本单位的情况,诱使劳动者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也有些劳动者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等,都使劳动合同从签订之日就成为无效劳动合同,其结果是使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损害。
10.怎样确定劳动合同的起算和终止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原劳动部《关于劳动合同期限问题给浙江省劳动厅的复函》(劳办力字„1992‟2号)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则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应从劳动合同签订时,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文体上签字之日起计算。签字日期与合同约定的日期应是同样的。如果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生效的日期,则应从合同生效日期计算。
对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截止日期的计算,应以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日期最后一天的24时为准。如果有工作任务超过最后一天24时的,应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作为合同终止的时间。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知识汇总
劳动合同法知识汇总
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施行
2、合同订立:
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
建立
劳动合同种类---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合同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劳动合同期限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报酬
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单位提供培训费用---单位可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竞业限制约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其他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无效合同---非真实意愿订立或变更合同(欺诈胁迫乘人之危)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有争议的、向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试用期---试用期时长3个月≤合同期限<1年,≤1个月
1年≤合同期限<3年,≤2个月
3年≤合同期限,无固定期限,≤6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统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注意离职后重新返回)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不得约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
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4、合同履行与变更---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
院申请支付令
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
合同的履行
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离等,原合同继续有效,合同自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单位继续履行
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合同应采用
书面形式
5、劳动合同终止---合同期满
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死亡,被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6、劳动合同解除:
(1)双方协商解除(是否需提前通知由双方约定)
(2)劳动者解除
预告解除(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
即时解除(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与劳动者订立或变更合同的单位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3)用人单位解除
a.预告解除
裁员(四十一条)---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提前30天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
裁减人员的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
合同无法履行的非过错性解除(四十条)---患病或非工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和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培训和调岗后仍不胜任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协议的 提前30天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额外支付按劳动者上一个月工资总额为标准确定)b.即时解除(过错性解除,三十九条)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与用然单位订立或者变更合同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4)不得依据40和41条解除合同(四十二条)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7、违约金:按合同约定支付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严重违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同时与其它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与用人单位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劳动者违反了单位出资培训约定服务期的8、补偿金:
支付补偿金的情形---企业违法,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提前30天通知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
经济性裁员
劳动合同终止{a.合同期满,用然单位不同意续订的(固定期限;以一定
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b.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c.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
提前解散的}
单位超过时限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后单位要求补订书面劳动
合同,而劳动者不与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
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补偿金金额---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6个月,支付半个月;6个月≤年限<1年,支付1个月)
工资是指劳动者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上年社平工资3倍的,工资按社平工资3倍计算支付年限最高12年
9、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
按经济补偿金的2倍支付赔偿金
按规定支付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
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知识手册
劳动合同法知识手册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制作
日本驻华使馆利民工程项目无偿资助
1.为什么要签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主要记录的是劳动者和单位协商好的工资标准、工作内容等等内容,它可以证明劳动者是单位的员工、工作岗位、工资水平等等。一旦发生纠纷,劳动合同是解决纠纷的一项重要依据。
2.劳动合同应该什么时候签?
劳动者到单位工作时,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从工作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从第二个月开始,单位应当支付双倍的工资。如果从正式工作之日起,超过一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单位和劳动者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合同中一般应当明确记载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及劳动合同的起止日期、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时间、劳动纪律、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
4.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什么?
(1)没有单位盖章的空白合同不要签;
(2)一定要看清盖章的单位和自己应聘的单位是否一致;
(3)合同中的空白部分一定要填写,或者写明“此处空白”字样;
(4)关于工资、合同期限、岗位、工作地点等项目,一定要填写;
(5)合同至少一式两份,签完字自己必须拿一份。
5.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将两份劳动合同都收走,那么发生纠纷时,劳动者想证明自己在这个单位工作、证明工资标准等等,都会面临困难。因此,劳动者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存其他的证据材料,比如工作证、上岗证、工资条等等。
6.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没有确定终止时间的合同。对于签订了这种合同的劳动者,单位发生经济困难,要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3)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严重违纪、不胜任工作等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7.试用期是怎么规定的?
双方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8.合同签订后,要修改内容怎么办?
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应当经劳动者、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并应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留一份。劳动合同的任何一方,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都没有权利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9.老板把单位卖了,合同还有效吗?
单位换了新的老板或者改了新的名称,对劳动合同都没有影响,劳动者仍可以继续在这个单位工作。
如果单位和其他的单位合并为一个新的单位,或者原来的单位被分为几个新的单位,那么劳动合同将由新的单位来履行。
10.合同没到期,想要辞职怎么办?
劳动者提出,与单位协商一致即可。如果单位不同意,劳动者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单位,就可以辞职。在单位有拖欠工资、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书面提出辞职,不必提前三十天。
11.自己辞职有补偿吗?
通常情况下,劳动者自己辞职的没有补偿。但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而辞职的,可以要求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12.提前辞职,是不是要付违约金?
很多单位以劳动者辞职时劳动合同未到期为由,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实际上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单位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和劳动者约定违约金,一是单位支付了专项培训费用、并且约
定了服务期的;二是约定了竞业限制,并且向劳动者支付了补偿的。因此,也只有在劳动者违反了上述约定的情况下,单位才能收取违约金,其他情况下收取违约金都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拒付。
13.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辞退劳动者?
一般情况下,单位在三种情况下可以辞退劳动者:一是过失性辞退,二是无过失性辞退,三是经济性裁员。
同时,单位经过和劳动者协商,取得劳动者同意后,也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14.哪些情况属于过失性辞退?
劳动者有下列过失性行为,单位可以辞退:
(1)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2)严重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4)同时在其他单位工作,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了严重影响,或者本单位要求改正,拒不改正;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5.哪些情况属于无过失性辞退?
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换新的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在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况下,单位需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或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16.哪些情况属于经济性裁员?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属于经济性裁员:
(1)单位破产重整的;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经济性裁员的,单位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裁减人员方案要向劳动部门报告。
17.单位辞退劳动者怎么补偿?
在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的情况下,单位应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标准是按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在过失性辞退的情况下,单位不需要支付补偿。
18.什么情况下,单位不能辞退劳动者?
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不能无故辞退劳动者:
(1)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没有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发生工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对以上劳动者,过失性辞退仍可以适用。
19.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后果?
劳动者违法解除,主要是未履行告知义务,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单位可以要求赔偿;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要求赔偿,赔偿标准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20.劳动合同在什么情况下会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的;
(2)劳动者退休,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劳动者死亡;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期满,但劳动者处于职业病诊断期、病假医疗期、孕期等特殊情况的,合同顺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21.劳动合同终止的,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在以下情况下终止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补偿:
(1)劳动合同期满,单位不愿意续签,或者单位降低原合同条件,使劳动者不同意续签的;
(2)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3)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22.合同解除或终止后,要注意哪些问题?
按照单位的要求,做好工作交接,交还单位的物品、资料等等;
(1)与单位结清工资、奖金、经济补偿金等等;
(2)要求单位出具一份离职证明,证明劳动者已经正式离职;
(3)单位应当在劳动者离职后15天内,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四篇:劳动合同法知识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知识问答
1、《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时间?
答: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立法宗旨是怎么?
答: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答: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4、用人单位制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条件是什么? 答:劳动规章制度合法,制定经过民主程序,已经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5、用人单位在哪些时段中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答:用工前;用工之日;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6、劳动合同有哪几种类型?
答:有三种类型。一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7、什么样的合同称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下列条件下,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8、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哪些?
答:(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9、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几个月?哪些情况下不得约定试用期?
答: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非全日制用工这三种情况均不得约定试用期。
10、试用期的工资可以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吗?可以不缴纳社会保险吗? 答:都不可以。并且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11、用人单位可以将哪类人员列为竞业限制人员?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几年? 答:可将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枝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12、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答: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枝术培训,约定服务期的;二是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13、哪些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答:一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是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4、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但每月多给劳动者几百元工资,让劳动者自行去社保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做法合法吗?
答:不合法。
15、劳动者有辞职自主权吗?
答: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只要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如果劳动者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的相关约定,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比如关于服务期的约定)。
16、在哪两种情形下,劳动者可以不需事先通知用人单位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答:一是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二是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17、劳动者出现哪些情形,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 答: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的情形下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8、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时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何时终止?
答:应当续延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时终止。
19、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是什么?
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上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0、劳务派遣一般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实施?
答: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
21、什么是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吗?
答: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
补偿。
22、用人单位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劳动行政部门以什么标准处以罚款?
答: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
23、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什么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答: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25、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6、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将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答: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7、《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如何执行?
答:继续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问答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时间?
答: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答:(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3、劳动者应当如何解决劳动争议?
答: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的调解单位有哪些?
答:(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5、劳动争议双方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申请仲裁?
答:(1)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2)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的区域?
答: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7、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
答:一年。
8、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准备的材料?
答: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9、仲裁程序有哪些?
答:(1)五日内立案,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2)受理后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若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3)组织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4)送达仲裁裁决书。
10、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的结案时间是多长?
答: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11、仲裁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有几类? 答: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2)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12、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局裁决的劳动争议有?
答:(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13、用人单位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的终局裁决的证据和理由?
答:(1)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4、劳动争议仲裁是否收费?
答:不收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知识问答
1、《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时间?
答: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我国的就业方针是什么?
答:《就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3、劳动者在就业方面享有什么权利?
答:《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4、根据《就业促进法》,在促进就业方面用人单位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答:《就业促进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就业促进法》关于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答:《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6、《就业促进法》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答:《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7、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哪些免费的就业服务?
答:《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2)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3)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4)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5)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6)其他公共就业服务。《就业促进法》条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费用。
8、职业中介机构不得从事哪些行为?
答:《就业促进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1)提供虚假就业信息;(2)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3)伪造、涂改、转让职业中介许可证;(4)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或者向劳动者收取押金;(5)其他违反
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9、就业困难人员的法定界定标准是什么?
答:《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10、国家采取哪些办法和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援助?
答:《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11、为了促进就业,国家对哪些企业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答:《就业促进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对下列企业、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1)吸纳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达到规定要求的企业;(2)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3)安置残疾人员达到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企业;(4)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5)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6)国务院规定给予税收优惠的其他企业、人员。
12、《就业促进法》规定对哪些人员给予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规定?
答:《就业促进法》第十八条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13、《就业促进法》对国家实行促进灵活就业的政策作了哪些规定?
答:《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和实施与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
14、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解决城市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中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答:《就业促进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城市居民家庭,可以向住所地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经确认属实的,应当为该家庭中至少一人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
15、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哪类人员?
答:《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这里包含两个条件:一是就业困难人员,二是其符合岗位要求,符合这两个条件,应当优先安排。
1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实行哪些职业培训政策?
答:《就业促进法》第五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五篇:《劳动合同法》知识问答
《劳动合同法》知识问答
什么是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其特征有:
(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特定的,即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劳动权利和义务。根据劳动合同,劳动者须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为用人单位进行工作,用人单位负责提供劳动条件和工作报酬等。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收益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履行法定的赡养、抚养和扶助义务。用人单位通过支付报酬来换取职工的劳动力以取得利润。这样的劳动合同中以劳动付出的劳动报酬互为条件,实现了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三)劳动合同是诺成性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合同即可签订。
哪些人要签订劳动合同?哪些人不用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因此,所有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都要签订劳动合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类:
⑴在岗的职工;
⑵由于各种原因暂时不在岗的职工,包括:
①单位的富余人员、放长假的职工;②长期被外单位借用的人员、带薪上学人员;③请长病假的职工;④其他非在岗但仍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含停薪留职人员)。
有些人虽然在某一单位从事劳动,但按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他们与该单位没有建立起劳动关系,因此,不签订劳动合同,如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员工时,用工单位不用与被派遣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与从其他单位借用的人员也不用签订劳动合同。
大学生就业的“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也叫就业协议。三方协议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就学生就业方向签订的一种协议,由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不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生的时间不同。三方协议的签订时间是学生在校期间,而
劳动合同发生在大学生毕业离校后。
二是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是三方,即学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两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三是内容不同。三方协议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而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劳动关系确立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四是终止时间不同。三方协议于大学生毕业到用人单位报到时终止,而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由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者为法定终止情形的发生时间。
五是依据不同。三方协议书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定,而劳动合同的依据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三方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大学毕业生一旦到单位报到,原三方协议就终止了,就应依法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什么是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指劳动合同当事人就已订立的合同条款达成修改补充协议的法律行为。一般说,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必须严格依照合同规定的条款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一方擅自变更合同,即便是双方协议变更合同,也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这是为了保证劳动合同的稳定性,维护劳动合同的严肃性。
但由于客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社会经济生活处于运动之中,常会产生使劳动合同执行困难和不可能执行的情形,这就需要对原合同的内容作出修改。通过双方当事人的再次协商,对原合同的条款作为部分修改、补充或删除,使原合同适应变化发展的新情况,这样就能保证合同的继续履行。应当说劳动合同的变更是原有合同关系的派生,是原来己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发展。当事人协商对合同内容的变更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劳动合同变更后,变更合同的效力只及于经过变更的合同条款,原劳动合同中未经补充、修改的内容仍然有效,仍应依法履行。
什么是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一般包括协商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况。协商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因某种原因,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互相协商,在彼此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法定解除,是指出现国家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时,不需要双方当事人一致
同意,合同效力可以自然或单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只对未履行的部分发生效力,不涉及已经履行的部分。
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正当权益的重要保证。由于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在当事人未完全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发生的,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必须会给一方或双方造成影响甚至带来利益上的损失,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认真履行,但在法定的条件下,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具体而言,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解除,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解除和劳动合同终止有什么区别?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结束劳动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在劳动合同履行完毕前基于双方或一方的意愿而发生的。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劳动合同履行完毕或者基于法定的情形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