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
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八项工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围绕“推进沿海开发、加快转型升级”年度工作主题,坚持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原则,加快港口建设,做大做强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三农”工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不断增进民生幸福,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2012年我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47.8∶3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不高于省控标准,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我市将着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突破沿海开发,加快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二、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强化功能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
四、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五、促进绿色增长,加快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六、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八、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第二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精选)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4句话、12个字,概括起来就是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第三篇: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的总要求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的总要求是什么?
一、战略实施背景:
一、上个五年计划的“三农”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这在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多表述。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8000多万农业人口转移成为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这些成绩,充分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来源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书记曾经是下乡知青,在陕北当过7年农民,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深厚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科学回答了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在习近平“三农”思想里有很多质朴、简明的大白话、大实话,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还很知心、暖心。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二、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历近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目前的阶段看,不平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不充分的发展,集中反映在农业农村。中央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对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二是对国情、农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三更是为满足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二、四个原因
第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看,最大的短板就是农村问题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讲,小康路上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目前:全国还有11个深度贫困地区、4300多万贫困人口。重庆也还有18个深度贫困乡镇、226个贫困村、3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贫困村发展不起来,发展不好,贫困群众没有富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这就需要我们至最赴齐这个短板,加强这个弱项。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恰逢其时。“小康社会”是白邓小平在20世纪70华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因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做出的战略构想。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第二、城乡发展差距还很大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国人民播起袖子加油干,城乡面貌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但是,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仍然很大。在我们重庆,这个现象更突出一些,有繁华发达的一面,也有贫困落后的一面,总书记称之为大马拉大车”。比如,在居民收入方面,去年我们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6:1,也就是说,忙忙活活一年,2.56个农民的收入加起来,才相当于一个城里人的收入。再比如,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虽然不至于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但要想让农村人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公共环境和公共文化,路还很长。只有加快乡村振兴,城乡才能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繁荣。
第三、从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看,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书记在湖北省考察农村工作时说:“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很长一个时期,城市对农村有很强的吸引力,农村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大量地流入城市。比方说,大量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有了钱都想在城里买个房、安个家。反过来看,城市的资源却很少流进农村,农业成为了农民群众的副业,留在农村大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一些农村甚至出现空心化。
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在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一些,“无资源、无产业、无能人”的“三无”村庄日益空心化,“三留守”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不少农村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也受到了污染破坏。比如,大家小时候种的地、走的路,现在很多都是荒草了。比如,农村原来有专门清理垃圾、污水的人,现在却没有人管理了。这些现象说明,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到了火烧肩毛,不得不加快的地步了。
第四、从农民群众现阶段的需求看,振兴农村地区刻不容缓
十八大以来,全国有8000多万农民在城里落户,城镇化率已经到57.4%,但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比如到2030-2035年期间,即使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70%,全国还会有将近4亿左右的人口留在农村.到那时,我们重庆也还有1000万农村人口.所以,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农村同时需要振兴,农村从来不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上,也不应该是配角,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应该和城市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还有就是,我市农民群众的需求,经历了从上世纪80年代的“求温饱”到90年代的“求收入”,现在已经进入“求美好”阶段.农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加快乡村振兴.
实施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宏伟蓝图,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包括了农村经济的振兴、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百姓富裕、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有机统一,使我们的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
一,产业要兴旺。就是要围绕我们农村产业发展,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吸引到农业农村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农村的产业体系走向现代化,让农业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还要有现代化的加工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等,把一二三产业都包含进来。
二,以前我们总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将来城里人也会羡慕村里人过得已适。如何实现呢?大致有四个层面:一是房前屋后要整洁。搞好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改造
二是面源污染要解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力度,加快实施农膜回收、农作物秸秤还田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乡村味道要留住。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 四是人居环境要美化。不仅要绿起来,而且要美起来、翻起来 三,乡风要文明
一是家风礼节要好。继承发扬家训文化,提倡向上向善,不仅大人要带头,更要从娃娃抓起。
二是邻里关系要和。邻里互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帮贫济因。三是社会风气要正。没有打架斗殴和“黄赌毒”现象,树文明新风。
四是文明意识要强。要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法律常识,遵纪守法、相信科学、不搞迷信、不相信不参加歪门邪道组织和教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风气,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治理要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选好带头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自治”上,对村里的重大事项,村民要一起商量,决定,我教育、自我服务。最好能形成制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法治”上,重点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在“德治”上,重点推进以文养德、以规促德,形成村民相互提醒、彼此监督、道德自律的良好局面。
五,生活要富裕。富裕,不能只看腰包鼓没鼓起来,还有看脑袋有没有货,直白地说就是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让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有事干、能创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把增加收入的路子拓宽一些,像工人一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要把村里的学习培训制度建起活动开展起来,使村民见识越来越多,眼光视野越来越宽,科学文知识越来越丰富,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第四篇:政府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我们深深感到,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
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弄虚作假、奢侈浪费和腐败
现象比较严重。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直接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它单位甚至于农民个人,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它又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资金收支额度较大。加强乡镇政府财务管理既是财务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会计法》等财经法规对会计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明确工作责任、堵塞管理漏洞、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乡镇政府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集中体现在资金管理混乱、核算不及时、核算不规范、票据不合规、手续不健全等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管理混乱。相当多的乡镇政府存在着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乱拉资金,滥占资金上。似乎各类专项资金可以随意挤占,随心所用,从专项统筹到上级拨入的各类各项专用资金以及转移支付资金。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一是有些乡镇领导头脑中财经纪律观念淡漠,对财经方面的违纪违规不以为然;二是为突出政绩或为了完成某些达标任务,在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或相应的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就上马一些建设项目,导致乱拉滥占资金问题的出现。有一个乡镇,前任领导举债搞建设,后任领导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挤占一切可能挤占的资金,用来还债,出现了巨额的挤占专项资金问题。
二、核算不规范。有部分乡镇财务核算不规范,出现了帐帐不符、帐实不符等问题,即总帐与明细帐不符、帐面记载与实际发生的业务不符,如资产有帐无物、或有物无帐,与相关单位往来帐对不上等。导致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事业心不强,缺乏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对工作敷衍塞责,一推二拖应付了事,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主观上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二是相关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差,难以胜任财务工作。财务工作是一项责任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与相关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基本技能,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具备相当的操作能力。实际上一些乡镇确实缺乏称职的财务人员,有的在岗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不熟悉财会业务,帐务处理混乱,错误百出,收支与往来混为一团,帐目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导致出现帐帐不符、帐实不符;三是有的乡镇政府不能保证财务从业人员的稳定。有的乡镇的财务人员本来就非十分称职,却又更换频繁,有一个乡政府三年间换了四个会计。机关干部的调动出入是正常的,但相对于财务工作这一岗位来说,却不相宜,财务工作本身具有的连续性,就要求从业人员的稳定性,长期稳定的从业人员熟悉情况,有利于会计管理监督职能的发挥,更有利于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四是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重视不够。近年来,各乡镇的办公经费大多比较紧张,而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与培训又需要经费投入,矛盾面前,一些单位选择了放弃,使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对财务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
三、票据不合规。乡镇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白条子入帐问题,其危害在于,一是有些白条子所反映的业务内容真实程度令人置疑,容易从中滋生腐败;二是违法。白条子入帐,违反了《会计法》和有关税法的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三是白条子入帐直接导致一些经营单位和个人偷税,作为乡镇政府,放任这种侵害国家利益的犯罪行为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纵容犯罪,也是渎职。
四、手续不健全。有些乡镇财务手续不健全,有的是资金支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少必要的审批手续;有的是经手人不签字,或是没有经手人,缺少对有关事项的说明。这些都是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而有些漏洞又容易演变为资金流失的黑洞,对此我们要有应有的警觉和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制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体现突出,而我市一些乡镇政府财务管理工作却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和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和改进乡镇政府财务管理:
一、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工作日程。只有领导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得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本来就是领导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一把手负总
责,因此也应该把财务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工作考核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乡镇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各乡镇要注重选用和培养事业心强、德才兼备的干部做财务工作,并力争财务人员的稳定,使其能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做好工作。
三、要认真学好《会计法》等相关的财经法规,严格执行财务纪律。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依法行政的需要,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对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强财务管理是老话题,再次提起,是因为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令人堪忧,到了非下大气力抓不可的程度。只要真抓实干,必能立竿见影,即收实效,这是对工作、对事业、对组织、对个人都负责的态度和行动。
乡镇作为政府基层架构的基石,乡镇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近些年,政府对乡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一定成效,但勿庸讳言,乡镇依然
不很“景气”,原因何在?各种理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或认为乡镇财源缺乏;或认为乡
镇人员过多;或认为区域设置不合理,而鲜有笔端触及其实质,业外人事或许不识庐山真面
目,业内人事或有“在江湖为江湖”之嫌,不愿透露家底,现在乡镇行政的运转已是异常的艰难,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日渐趋下。这并非危言耸听,许多人纷纷下海自谋生路,一部
分人另谋第二职业,鲜有安心在岗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境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一.乡镇财政不是民主管理,而是“个人垄断”。现在有种流行的叫法:乡镇主要领导
叫做“老板”,凡事都是老板们说了算,其余的人只是听命行事,谁敢有异议,就被穿“小
鞋”,就马上有被“驱逐出境”的危险。一个乡镇一年究竟有多少收入,有多少开支,这些
开支是怎样支配的?往往只有几个主要领导知道,其余稍稍知情的,自然也就是“皇亲国戚”
了,涉及财务的人员,自然也就是“带刀侍卫”。许多领导为了维护自己的这种独裁,不惜
极力排除异己,甚至不惜把班子成员置换成自己的“嫡系部队”。由于拥有了特权,个别领
导或大吃,或乱用,或谋取私利。谁都没有规定一个乡镇只能用多少钱,只要你手上有钱,这些钱就都是你的,就都可以随意支配。财务的有效管理,“民主”与“监督”是双刃剑,问题在于,执这把双刃剑的人是被民主监督的对象,谁愿意自己执这把剑自己伤自己。
二.乡镇经济不是实质发展,而是“泡沫经济”。翻翻每个乡镇的经济年报,每个乡镇的人均纯收入都是年年增长,事实上,大部分地方的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乡镇领导也
有自己的苦衷:如果有关数据不“科学”申报,就意味着没有政绩,就意味着乌纱不保。有
一个乡镇,统计部门统计规模企业收入时,乡长大笔一挥:年收入八百万。后来有关部门觉
得这个企业规模够大,准备作为典型来视察,乡长怕露馅,只好再次“技术操作”,改为四
百万了,其实这个所谓的“企业”,仅是一个几个人的小作坊而已。谁来对这些上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责?由于数据年年报大,上面的税收任务也就年年增大,实际上大多数乡
镇根本没有税源,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从农民身上收取一分钱,但乡镇办公需要经费,各
种公益建设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为了保位子,保运转,乡镇领导只好各显神通,不惜一
切代价弄钱。而上级政府也不管你的钱来源何处,只要你能弄到钱,就是有能力,就是有政
绩,许多没有企业,没有税收的乡镇,开辟财源靠的是四个字:挖,集。引,亏。“挖”就
是利用个人与上级各部门的关系争取拨款,谁的关系广,谁就能搞到钱,谁就能彰显政绩,谁就能提拔得快。“集”就是鼓励干部集资,集资垫税,集资支付其他费用。某些乡镇领导
搞典型的短期效应,用高息吸引或强行摊派干部集资,收上来的钱用光了,调任后留个尾巴
由下任摆平。即使继续在任,到年底干部们集资款也是血本无归,年终结帐换张即不做用也
不做费的白条。现在几乎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欠了每个干部一笔钱,埋下一个很大的隐患。
“引”就是引税,说白了,就是利用政府的职能异地贩卖税票。“小政府”与纳税人按所上缴的税额比例分成,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亏了国库,肥了个人。“亏”就是借贷,赊欠。能借贷到钱的地方利用一切手段借贷,甚至不惜重金贿洛,在某些领导心中,假设借一万元,送礼支付两千元,不叫损失两千元,而是赚了八千元,因为借贷到的钱“还”还是“不还”说不定已不是自己任内的事,许多乡镇领导尽量想办法去借贷和赊欠,这也是乡镇负债原因之一。
三.乡镇人事不是任人唯贤,而是“特别照顾”。可以说,现在群众对乡镇干部的印象并不好,干群关系不畅,主要是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不高,许多干部占位不作为。一位业内人事剖析过其原因:一些人想不到,难作为;一些人能想到,懒作为。出现这一现象,除了物质待遇因素外,与现行的干部任用体制存在很大的关系。在乡镇,干部的提拔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公式:一般干部当久了,照顾解决个党委委员,党委委员当久了,照顾解决个副乡长或副书记,副职当久了,比较特殊或有一定背景的当上正职,其余的照顾个主任科员退线,当上党委书记,就可以进城。。。如此的论资排辈,使乡镇难以留住真正的能人,也难以给真正的能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远古年代,平民百姓尚可以考高官,而现行的干部任用体制,却很难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干部职位缺乏竞争,难以打破终身制,使一些个别无能之辈混上去了,总是雄居高位瞎指挥,不仅干不好事,有时还乱事。有限的职位被长期占据,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另外,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的原因,还与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本土化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绝大多数县乡主要领导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虽然对管辖当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容易形成关系网,容易形成派系。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后,公务员入口把关严,一般人难进来,但一些事业单位,比如乡镇的七站八所〈还有一些县属部门〉,却成了许多“皇亲国戚”的后花园,成了某些主要领导亲属安排的最佳出处。现在有句民谣:“当管的父亲崽当官,当官的儿子孙当官”,有的爬到一定的位置后,照顾大批亲属,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实。某些事业单位人员虽不是正规的公务员,但因为他们是“皇亲国戚”,所以他们的隐形待遇甚至比公务员高得多。乡镇队伍天天喊人满为患,其实公务员并没有多少,就是这些“皇亲国戚”,进来了,就难出去。乡镇减员长期喊,结果许多地方人越“减”越多,有的即使“减了”,不是带薪离岗,就是另安别处。
四.乡镇干部不是一心为公,而是“自谋生路”。乡镇干部现在处境艰难,工资待遇极低,事实上,乡镇干部不是在一心为“公”。而大多数人都在想尽办法自谋生路。我们不防来看看一个三十三岁刚进公务员队伍的公务员的年收入:年薪9310〈月薪778〉,乡镇补贴约3500元,此人的合计年酬为12812元。扣除社保,医保,就只剩下一万余元了,而乡镇工作环境比较特殊,正常工作需要话费每年至少需1000元,还有交通费,误餐费。。如果还需要养家糊口就更加异常艰难。作为一个公务员,如果连自身的生计都无法保障,又何谈一心为政?乡镇干部政治地位低下,往往易成为众矢之的。有人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乡镇干部的处境:“群众没事不理你;遇到麻烦要找你;处理不好要骂你”乡镇干部面对群众的辱骂和人身攻击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遇事只能苦口婆心做群众工作,遇到刁蛮不讲理的,更是束手无策。许多群众稍不如愿就上访,就闹事,而个别领导往往只顾“眼前太平”,不论青红皂白,谁的地盘闹事,就打谁的板子。由于各种待遇极低,乡镇干部大多不安心本职工作,何去何从,面临着新的挑战。
五.乡镇监督不是铁面无私,而是“权钱交易”。乡镇领导是个“小媳妇”,随便算算,上面管事的“婆婆”就有十几家,“小媳妇”为了好做人,上面的大大小小“婆婆”个个不敢怠慢,个别“个性古怪”的“婆婆”,还得经常去“孝敬”“孝敬”。才能确保“平安”。有些“婆婆”往往比较苛派,巧立各种名目收钱,有的直接开口索要“赡养费”,乡镇工作涉及面广,容易留下死角,任何一个管事的“婆婆”,只要刻意去挑小媳妇的毛病,就保证能找到一个理由,乡镇领导就只能在没事的时候“出钱保灾”,在出了事的时候“出钱消灾”。否则就乌纱不保。而上面大大小小的职能部门又大多责权难分,好象什么事谁都可以管,什么事谁都可以不管,就变成了好事谁都来管,难事相互踢皮球。许多乡镇领导由于“保灾”工作做得好,把有关部门“摆平”了,就可以大肆为所欲为,而上面许多职能部门,只要你是个“孝敬”媳妇,大多睁只眼闭只眼,即使出了事,谁出事谁倒霉,鲜有人去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的稳定,事关社会大局的稳定,改变乡镇工作在的问题,迫在眉睫。要改变乡镇这些混乱局面,笔者认为应该健全以下几种 机制:
一.健全财务监管机制。在乡镇,大家都习惯把书记,乡长,财政所长叫做“三把叉”,意思就是财务管理的“当家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乡镇的财务应该怎样管理?应该是民主理财,领导把关,上级监督。岂容几个人说了算?在乡镇,涉及财务的几个主要领导一般都有相互扯不清理不顺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一个责,权,利的问题,也就是一个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乡镇一般都有一套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严肃的监管程序。乡镇财务要规范,除了专业的财务人员外,更重要的是班子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而班子成员却在书记乡长的领导之下,基本上很难做到行使监督权。只有主要领导自行倡议启动这一监督程序时,他们才有可能发挥作用。财政部门一般以业务往来为主,没有完全的监督职能,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又鞭长莫及,实际上,乡镇的财政监管存在一定的真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现行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应该由负责干部多人讨论审批,主管人再“一支笔”签署。这样可以做到相互透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现在虽然在试行乡账县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但如果不改变现行的审批制度,监管作用依然甚微。
二.健全干部任用机制。公务员制度推行许多年了,公务员的入口算是有了个标准。但公务员的提拔任用却没有一个实用性的细则标准。所以干部的任用操作灵活性太大,容易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现在的干部任用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为主。难以有好的程序发现真正的能人;难以有好的标准衡量真正的能人。因为没有好的标准衡量真正的能人,导致许多人跑官,卖官。即使有的人跑到官,卖到官,偏偏这些人还是不服气,因为他认为还有比他能力差的人坐上了比他更大的官位;因为没有好的程序发现真正的能人,致使许多人才资源浪费,致使许多被领导熟知,或迎合了领导口味,在领导眼皮底下的人就出现“官大三级”怪象。不是“坐上了直升飞机”,就是放下去都至少是“京城高官”。由于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难以保证干部任用的严密性,因此,合理的任用机制应该是这样三个程序:民主推荐,能力测试,组织考察。真正做到“逢进必考”,象考公务员一样进行笔试,面试。杜绝干部任用之中的不正之风。同时打破现行的干部任用论资排辈弊端,不拘一格选人才。导入竞争机制,打破干部终身制。
三.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一是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乡镇干部工作在一线,条件最苦,待遇最低,应逐步改善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干部的工资福利发放制度,工资福利不应该只按工龄,级别计算。应该制定科学的工资福利发放制度偏重于个人的工作业绩,让那些多做事的多拿钱,少做事的少拿钱;干得事好的多拿钱,干事不好的少拿钱。奖优罚劣,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干部的薪酬应该改革为这样三大块:基本工资,福利补助,奖励。二是提升乡镇干部的政治待遇。现在有这样一个怪现象:无论是新闻媒介还是政界,但倘若一个干部受到不法侵害,总会有点所见不惊。乡镇干部在执行公务时,有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实际上,乡镇干部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往往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有关部门的制裁。致使乡镇干部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另外,还应缩小各乡镇待遇的差异。各乡镇财政状况不同,干部待遇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职位,同样的工作,不同乡镇之间待遇大不相同,许多干部不安心本职,为谋求一个好的单位四处奔波。个别领导更是别出心裁,把干部当做橡皮泥,借用调动契机,大谋私利。
四.健全科学评估机制。合理的评估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干部工作的指南针。合理的评估机制应该科学化,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搞一棒子打死人。现在对乡镇“一票否决”越来越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财政税收等,上级领导为了能强调某一方面,随意便来个“一票否决”。致使乡镇工作如履薄冰,乡镇干部惶惶不安,有人言:乡镇干部工作,好比是从一只打盹的老虎前路过,一不小心,就被其所伤。为什么乡镇乱摊派,乱收费屡禁不止?为什么计划生育总出现恶性事件?这与这种一棒子打死人的评估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合理的评估还应该法制化。业内人士常说,什么法都能犯,就是不能犯“看法”,言下之意,就是权还是大于法。只要领导对你有看法,你就别想安享太平。现在的公务员法已经出台,对公务员的行为规范,已有了法律制度。但仍有可灵活操作的空间,供主管部门定夺。许多地方领导们可以随意讨论一个处分决定来处分干部,这是造成法权大于法的主要原因。
第五篇:有色金属总要简介
有色金属总要简介
定义: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种类特性:
有色金属是指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所有的金属。中国在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这64种有色金属包括: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
有色金属种类
在历史上,生产工具所用的材料不断改进,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历史学家曾用器物的材质来标志历史时期,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到17世纪末被人类明确认识和应用的有色金属共8种。中华民族在这些有色金属的发现和生产方面有过重大的贡献(见冶金史)。进入18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许多新的有色金属元素的发现。上述的64种有色金属除在17世纪前已被认识应用的8种外,在18世纪共发现13种。19世纪发现39种,进入20世纪,又发现4种。
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电阻比纯金属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锡合金、钽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钼合金、锆合金等。
用途:
A:有色金属中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现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B: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有色金属分为5类:
1.轻金属。密度小于4500千克/立方米,如铝、镁、钾、钠、钙、锶、钡等。
2.重金属。密度大于4500千克/米3,如铜、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等。3.贵金属。价格比一般常用金属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4.半金属。性质价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硒、碲、砷、硼等。
5.稀有金属。包括稀有轻金属,如锂、铷、铯等;
稀有难熔金属,如钛、锆、钼、钨等;
稀有分散金属,如镓、铟、锗、铊等;
稀土金属,如钪、钇、镧系金属;
放射性金属,如镭、钫、钋及阿系元素中的铀、钍等。
有色金属通常指除去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属可分为四类:
1.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铜、铅、锌等;
2.轻金属:密度小(0.53~4.5g/cm3),化学性质活泼,如铝、镁等.3.贵金属:地壳中含量少,提取困难,价格较高,密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银、铂等;
4.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