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办案过程中的证明技巧(精选)
办案过程中的证明技巧
案件进入办案调查的证明阶段后,需要调查什么、证明哪些内容,是办案工作中首先需要从总体上搞清楚,同时针对个案的具体情况仔细研究的问题。
一、证明的概念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案工作中的证明,是指办案人员收集、审查判断证据,确定违法事实是否发生,其程度、后果如何,违法主体以及其他有关案件事实的执法活动。证明在办案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办案工作的核心。证明又是查明违法事实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立案、调查、结案等一系列办案阶段之中。只有在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并运用证据完成了确立案件事实的证明任务之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才能适用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因此办案工作的完成,有待于证明任务的完成。
二、证明的对象
总体来讲,办案工作的证明任务,就是确定案件的客观事实。证明任务完成的标准是,所调查的违法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能为定性处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讲,证明的具体内容和对象,就是指违法案件中,需要由办案人员依法收集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主要有:违法事实、违法主体、程序事实及证据事实四个方面。
(一)违法事实。这是证明对象的主要部分,应抓住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即“五何”要素予以证明。“五何”即何人、何时、何地、何具体违法活动,其危害后果如何。搞清违法活动的来龙去脉,涉及的违法财物品种、数量、价格、金额、获利等违法活动的方式、手段及重要情节、直接危害后果。同时,对于当事人主观方面应知或明知的动机、目的,以及有无应当免于处罚或从轻处罚的情节,有无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同样必须搞清楚。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办案人员忽视对重要情节和具体手段的调查证明和运用证据进行描述。不少案件,特别是较大案件,对当事人从事违法活动的手段、相关情节是否查明,直接关系到办案工作的成败。如某工商局查处新都火车站强制保险案,查明该站利用货主提取到站货物之机,强制收取“铁路转公路运输”保险费。其手段是,将空白的定额保险费收据夹带于其他所有铁路装卸搬运等单据之中,订成一叠,算出总金额后,要求提货人一并交款,方可提货,货主要想拒交任何一项费用,都不可能办理提货手续。这一手段充分反映了该站强制提货人交纳“保险费”的客观真实,成为本案致胜的关键,证明保险公司一年来收取的保费,事实上已经衍变为滥收费用。同时,办案人员没有忽视保险公司曾经有过一起赔付3000多元的情节,简单地从违法所得中剔除,而是做了专门调查,最后查明是所运拖拉机途中因急刹车受挤撞损伤后,货主又重新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补交保费才获得的赔付。由此可见,货主原来被强制交付的定额保费,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的保险费的作用。因此,这一赔付情节不足以否定滥收费的事实。这一重要情节的证明,更加坚定了执法人员的信心,对本案的全胜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可见,办案中,对重要手段、重要情节的证明,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违法主体。包括确定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违法主体是谁,二是违法主体的基本情况。“谁违法,谁负责”是确定违法主体的基本原则。其中的“谁”是指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绝不是说具体从事违法行为的人,就一定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对象。如:企业职工为企业办理违法业务,应当由企业承担责任;单位内部部门违法,应当由单位承担责任;个体户的从业人员违法,应由个体户承担责任;有能力承担行政责任的企业分支机构违法,该机构应当承担责任等等。在证明违法主体之时,切忌粗心大意,应有足够的证据及法律依据证明该主体应当承担责任。某工商局曾查办一起王某倒卖涉嫌走私的进口手表案。王某于案发的第二天跑掉,留下的陈述中声称他是为某公司承包的部门办理业务,而该公司已濒临倒闭,其当时的负责人口头告之,王某的活动属于个人行为,公司不对其负责。由于办案人员的疏忽,未对上述陈述取得书证。这一案件以王某为主体,按遗弃物品的处理原则,将20万元变价款上缴财政。两年之后,上述公司的后任负责人突然声称,王某是其聘用人员,负责部门工作,并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原扣留财物提出权属要求。本案诉至法院,由于缺乏当时该公司不承担责任的书证,最后由财政将20万元退还了该公司,事实上认定本案的行政责任不应由王某个人承担。这里,如果办案人员早已取得了该公司不对王某个人行为负责的书证,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在个体户的家庭经营中,也可能出现取证及分析不周全,责任难以分清的情况。如,李某有零售卷烟执照,摆摊卖零烟。其丈夫周某和儿子在屋内搞批发并兼有倒卖走私卷烟行为。证据证明周某在从事违法活动,李某没有参与。本案应由谁承担行政责任?曾有不同意见。经大家仔细分析,一致意见是应由执照持有者李某承担。理由如下:第一,李、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其财产(含经营资产)共有,事实也是如此;第二,李某零售的卷烟也是周一起买进的,说明其经营活动不能严格分开;第三,周某违法经营的地点就是李执照填写的经营地址。事实证明,如果李某没有这张营业执照,周某是不敢公开批量倒烟的。因此,应由经营户(即执照持有者)承担行政责任。此外,对于为了一个牟利目的,共同实施某一违法行为的同案人的认定,也应十分谨慎。违法主体一经确定,基本情况就成为必须证明的事实。是单位违法的,有营业执照者,应当查明执照内容。没有核准经营的,应查明单位确实名称、地址、资金、人员、负责人以及主管单位等情况。个人违法的,查明其基本情况的最简便办法,是复制其身份证、暂住证、护照等个人身份证件。对于违法主体的认错态度及事后表现,也应纳入证明范围,它虽然与违法事实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对于促使当事人知错改过,很有意义,同时,对执法部门掌握处罚尺度方面,是可用的参考因素。值得一提的是,涉及经营主体违反注册登记事项方面的违法问题,办案机构应及时与登记注册机构通气,以避免造成工作被动。
(三)程序事实。这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当事人是否违法和解
决如何处罚等问题,但对证明办案工作是否依法进行,能否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法律规定,执法人员调查取证不得少于二人,同时应出示证件、表明身份,那么相应的办案文书中应当有清楚的记录;结案时应告之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及处罚意见,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就应有告知文书,反映执行了这一程序规定;所扣留的物品,三个月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可以作无主财物上缴财政,就应有证据证明执法机关尽可能寻找了三个月;所有文件、文书送达,应有送达回证、邮寄证明,或公告根据中之一种,以证明已经送达,等等。总之,《行政处罚法》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相关规章对办案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办案人员的执法活动必须依程序进行,同时,还必须以证据证明办案工作步步遵循程序规定办事的事实,以保障所进行的执法活动有效、合法。
(四)证据事实。是指证据材料中反映的实质内容。获取的证据应是已知事实,但就办案工作而言,任何证据事实未经查证核实之前,均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自古就有“孤证不立”之说。办案工作中获取的任何证据,都需要其他的证据证明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的真实性。可见,证据事实也是证明对象。审查判断证据,使用证据材料相互印证的过程,也就是证明证据事实的过程。经过查证核实的证据事实,才是定案的、证明要求证明要求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需要依据。
综上所述,办案人员充分认识到证据环节的重要性,总是抓住机会把该取的证据尽量取到手,为办案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第二篇:工商机关执法办案技巧浅探
工商机关执法办案技巧浅探
近年来,温县工商局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监管执法的要求,以提高拓展案源的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办案技巧的运用为关键,以提高案件执行的效率为目标,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办案效能,在执法办案技巧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提高拓展案源的能力
针对以往案源拓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被动等待,案源排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墨守成规,对新时期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性研究不足;手段单一,案源排查效益不足等问题,我们要求执法人员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保持一份“非常之心”,一种“警觉之念”,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拓展案源:
一是积极延伸传统途径。首先,围绕行政执法的中心工作查找案源。利用一个时期的行政执法工作重点,针对重点行业,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其次,是从举报、投诉中获取案源。充分利用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去发现案源,是工商部门最常用的方法。我们一方面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对查实案件线索的,及时兑现举报奖,并为举报人保密;另一方面针对办案重点,积极在社会群众和各种行业的经营者中发展一些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群众作为案件信息员或线人,或巧妙利用不法经营户的内部矛盾,采取心理战术,使部分轻微违法经营户成为案件信息员,以随时掌握更多、更全面、更有价值的线索。特别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容易出现违法经营的监管盲点,更是充分发挥线人的特点优势,安排线人进行摸底渗透工作,积极开拓案源。据统计,我们所查处的案件中,60%以上来自于信息员提供的线索。再次,是在日常巡查监管中发现案源。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工商执法网络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推行巡查制度,重点关注屡教不改、易发生违法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变等待观望为主动发掘,以求迅速、及时地发现线索。最后,是深究“案中案”。任何案件都不是孤立的,比如说有零售假货的,就必然有批发、造假的,有制造假冒商标标识的。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求执法人员举一反三,从过去已查的案件中,仔细分析,重新研究案情,核查有关细节上的问题,寻找遗漏的线索;或者将已查处的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情况公开,接受群众再举报,发现新的违法线索;在此基础上,再完成资料的整理、归档,并对案件总结归纳,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发掘案源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是大力开拓新途径。首先是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载体发现案源。即通过日常阅读报刊、查阅政府文件、上网浏览等方法,及时了解各地案件查处情况,并结合本地实际,去寻找案源。其次是在学习交流中获取案源。一些先进兄弟单位通过探索、实践、摸爬滚打,查处了大批新类型案件,拓宽了新的监管领域。事实上,这些案件在一定的区域内,在一定的行业内,均具有类似性和关联性。通过考察学习,听介绍,查阅案件卷宗,进行面对面交流,经过消化、吸收,再结合本地实际拟定步骤计划,便不难发现案源。再次是请厂家与代理商找案源。谁家的孩子谁熟悉,市场上有哪些假冒、仿冒产品,以及地点、数量、规模等,厂家、代理商最清楚。因此,我们经常保持与厂家、代理商以及一些中介代理机构的联系,必要时邀请他们协助检查,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标准,大大提高了发掘案源的敏感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去年集中查处的一批“泸州”等商标侵权案中,我们就邀请泸州公司专业人员协助进行市场检查和鉴定,查获假冒泸州公司产品价值1万余元,处罚违法经营户5户,罚没款金额2万余元。这一做法,大大节约了办案成本,净化了市场环境,保护了商家权益,真可谓一举三得。最后是通过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作挖掘案源。公安、税务、技监、卫生、文化、检察等部门与工商部门在工作上联系密切,他们在日常监管中,往往会发现很多案件线索。这些线索对他们而言,有些不属于其管辖范围,有些达不到处罚或相对没有查处价值,但对我们工商部门则很可能具有价值。为此,我们积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彼此之间建立信息互通、案件线索及时转办、联合执法的横向联动工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向他们了解、获取信息或根据管辖权通过移交、联手的方式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二、讲究办案技巧的运用
(一)事前抓策划。在实施执法检查之前,总是尽量收集情况,做好案情分析。根据具体案件的难易程度,预测、设定工作方案,明确现场指挥员,出发前,让参加检查人员熟悉案情,明确本次检查的预期目标,以及每一位参检人员进入现场后的具体位置、任务。对于何时,哪条道路,哪道门进入现场,谁做检查笔录,谁控制谁做检查笔录,谁控制重要现场、财物,谁负责对当事人进行教育谈话等等,均作出精心安排。同时,制订几套方案对付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规模大、情况复杂的现场或夜间行动,我局尽量请公安机关派警力协助。实践证明,只有事前搞好策划,才能临阵不乱,取得预期效果。
(二)临场抓配合。执法人员按预定方案进入现场后,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同心协力地在现场指挥员的组织下,围绕总目标,集中精力,抓紧时间,首先控制现场的人、财、物不走失,然后分头定位检查取证。现场情况千变万化,指挥人员时刻处于核心机动位置,充分掌握现场情况,灵活调动人员,控制工作进度,尽力以速战速结的方式达到预期目标。现场的协调配合和果断处置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关键。
(三)重点抓证据。由于现场检查中所取得的证据可信程度高,因此我们要求执法人员在检查中特别注重抓好证据收集。检查时,通过询问、查看、清理,细心收集和控制住现场证据,并不断地运用已发现的证据,再发掘新证据及涉案财物。同时,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等固定违法事实。例如2007年我局在查处**农资公司不正当竞争案时,在现场发现该公司销售的复合肥未标注真实的厂名厂址,在现场询问负责人时,不经意说出了是其不让厂家注标的,我局执法人员隧在现场笔录上予以记录。在以后的调查中取得主动。总之,现场检查是收集证据的重要措施,办案人员充分认识到了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总是抓住机会把该取的证据尽量取到手,为办案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打好基础。
(四)同时做工作。执法人员一旦进入检查现场接触当事人,就由专人负责,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尽量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尤其避免其别有用心地煽动不明真像的人围攻检查人员。针对现场事实,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指出其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促其知错改过,配合检查,提供情况和证据。如2003年我局查处**销售侵犯天脊商标专用权案,由于当事人拒不提供经营数量,我局执法人员在询问当事人的同时,提取了非典期间当事人路过的各卡点记录的证据,证实了经营数量,当事人在证据面前,承认了经营数量。通过对办案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我局的结案率从以往的80%提高到了现在的9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解决案件执行的难点
案件调查完毕,下达了处罚决定书,并不等于工商行政执法的结束,还必须强化处罚决定的执行,才能真正维护工商执法权威。现阶段,行政处罚案件执行难度明显增大,主要表现为:被处罚对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差,个别单位和个人对工商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采用软磨硬抗,编造客观原因,故意设置障碍。对此,我们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坚持文明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化解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对抗和积怨;二是坚持公正执法。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严格按照责罚相当的原则,对类似的违法保持同样的处罚幅度,不办人情案,不办报复案,公平公正的处罚,有效避免当事人产生不平心理和抵抗情绪,为案件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倡导服务理念。深入了解违法行为的成因,帮助当事人解决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以情感人,促进案件的执行。如在办理一起涉农案件时,因当事人没有能力及时赔偿农民的损失,执法人员就主动与当事人上级主管部门协商,由该部门先行赔偿农民的损失,赔付的款项今后从当事人的收入中扣除,事后,还对当事人积极进行了回访,为其合法经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不仅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还让该当事人认为工商执法至情至理,后来在支农护
农上非常积极。这种方式,不仅很好地缓解了当事人对工商人员的对立情绪,提高了工商执法在群众中的威望,也很好地解决了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四是加强协同合作。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坚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提高行政处罚的执行力,震慑不法分子。
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提高广大执法人员拓展案源的能力和办案技巧的提高,近年来,全市系统在执法办案方面,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办案领域拓展上有突破。从以往只对企业外在经营行为进行监管,逐步深入到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进行监管,所办案件也从以无照经营、逾期年检等违法事实较为简单的案件为主到现在以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虚假出资等定性取证相对困难的大要案件为主。二是行政执法效能上有突破。随着执法工作的深入,大要案件数量明显增多,行政处罚执行率大大增强。
第三篇:谈基层执法中的办案技巧(工商)
工商所所处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第一线的位置,决定了它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能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商所的工作质量和水平。而工商所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则体现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办案中,案子办得快不快、准不准、质量高不高,体现着基层工商工作的水平,也影响着整个工商系统在社会上的形象,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本文就基层执法机关如何掌握办案技巧,提高执法技能谈点看法。
第一步,以理服人。发现案源后,经过线索初查和案前调查符合立案条件的,立即立案,监控好发案现场,充分调查取证,收集所有证据,将违法事实先抓到手,掌握办案主动权,不给违法嫌疑人和说情人以可乘之机。在作出处罚时,办案人员对违法嫌疑人晓之以理,告知其违法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摆事实,讲道理。同时执法者要告诉违法嫌疑人在自由裁量上,已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了适当的考虑,让违法嫌疑人在感情上易于接受,达到事实、法理、道理和情理上的融合,尽量使违法者能够自愿接受处罚,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而要真正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就必须认真抓住5个重点环节:
1、线索。掌握线索,发现案源,是工商机关立案查处违法案件的基础,要办案就必须首先重视掌握线索,发现案源。要通过初查、分析、筛选、排队,对一个个线索按轻重缓急作出处置。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尽快进入立案程序。
2、初查。办案单位所掌握的线索,应由专人集中登记管理,了解是否真有违法事实发生,是何种违法行为,违法事实的发生地在何处,是否在管辖的行政职权范围内,以及该违法行为是否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等。线索初查应当注意保密,注意工作方法。初查中,可以先收集资料,经过现场暗访再进行现场检查,随之询问当事人。办案人员在初查中发现紧急情况的,应当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领导报告,以免贻误战机。
3、立案。立案,即有管辖权的工商机关确认该案件成立。除适用简易程序的当场处罚案件以外,工商机关决定对某一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调查处理之前,均应立案,遇紧急情况时,可一边采取措施一边报告,补办立案手续。只有经过正式审批立案的案件,才能保证此后一系列具体检查、询问、采取强制措施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立案的条件是确有违法事实发生,而且需要依法处罚。凡经初查,办案单位认定符合立案条件的,就应立即上报立案。
4、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指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涉嫌与违法经营活动有关的财物及场所进行查看、清理的执法活动,是短兵相接地与违法当事人较量。执法人员能否适时抓住现场非常关键,否则现场可能灭失,财物可能转移。现场检查追求的是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把该取得的证据尽量取到手,为下步办案打好基础。现场检查应把握好三点:一是事前策划。实施检查之前,应根据情况,做好案情分析,设定工作方案,要让参加检查的人员熟悉案情,明确检查的预期目标,对每位执法人员进入现场后的具体任务、位置等,均应作精心安排,同时应有几套方案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规模大,情况复杂的现场或夜间行动,应尽量请公安机关协助。二是临场抓配合。执法人员按预定方案进入现场后要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同心协力地在现场指挥员的组织下控制现场的人、财、物不走失,然后分头定位检查取证。现场情况千变万化,指挥员要充分掌握现场情况,灵活调动人员,控制工作进度,尽力以速战速决的方式达到预期目标。三是重点抓证据。通过询问、查看、清理,细心收集和控制住现场证据,并不断运用已发现的证据挖掘新证据和涉案财物。
5、扣留。扣留是工商机关依法将当事人涉嫌用于违法的财物,转移至适当场所,实施控制以防止被他人占有、使用、处分的执法措施。它中断了当事人继续从事违法活动的物质条件,使违法活动立即得以制止,避免危害后果的延续。同时保全相关财物不流失,涉案物证不至灭失,而且还是处罚决定顺利执行的财产保证。适用扣留措施应把握好四点:一是必须依法实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然后按法定程序办理。二是扣留要细心果断。执法人员在接到将要采取扣留措施的案件时,必须利用有限时间,细心收集、组织证据,一旦关键证据取得,就应果断作出是否扣留财物的决定。三是扣留财物要妥善保管。防止短少,防止发生财物被盗,否则工商机关的执法威信将受到影响。四是不能以扣代查。采取扣留措施后,应抓紧时间办案,久拖不决,容易节外生枝,使办案效果不理想。
此外,还要注意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尽量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针对现场事实,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指出其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指明政策,要求其知错改正,配合检查,提供情况和证据,使违法嫌疑人在事实、证据面前容易接受处罚,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使案子尽早圆满办结。
第二步,以法服人。当“理服”受到抵制时,办案单位要按程序送达处罚决定书,当场告知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严重后果,使违法嫌疑人慑于法律的威严,执行处罚决定。
第三步,以强制力服人。在“理服”、“法服”仍不能使违法者接受处罚的情况下,则要依法采取查封、冻结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强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违法者接受处罚,维护法律尊严,达到以“强制力服人”的效果。
综上所述,用理服、法服、力服“三服”法办案,从立案、检查、取证到执行处罚决定,环环相扣,依程序进行。其核心是“服”字,重点让违法者心服口服。因其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为基础,必然能够让群众及司法机关信服,经得起监督。“理服”是成功办案的基础;“法服”是成功办案的关键,在操作上强调及时送审批准,使处罚决定成为事实;力服是成功办案的保证,在操作上强调采取强制措施,“该出手时就出手”。必要时借助法院、公安机关的力量,维护法律尊严。总之,“三服”法既有技巧又讲原则,必然对提高基层工商办案效率和质量有所帮助。
第四篇:工商执法办案工作经验材料
今年以来,**县工商局根据省、市局的部署,认真落实“四统一”要求,积极探索全员办案工作思路,在全系统扎实推行集中办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执法办案工作呈现出“案件数量增加、案件质量提高、办案领域拓宽、罚没款上升”的良好局面。截止6月15日,全局共立案一般程序案件217起,万元以上的案件80起。其中自今年3月中旬开展集中执法办案工作
以来,立案199起,万元以上案件70起,罚没金额124万元,所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复议和诉讼的案件。
一、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执法创新
推行综合执法改革是一项新的工作尝试,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的调整等诸多问题。**县局由于人员少,特别是年青的执法人员少,基层执法力量比较薄弱,长期以来制约着县局执法办案工作。为突破传统执法体制的瓶颈,走出一条“以办案促监管、以监管拓职能、以职能优服务、以服务树形象”的新路子,县局一方面借鉴外地经验,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新泰等地参观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多方听取合理建议,不断完善实施方案,经过充分酝酿论证,在市局公平交易局、法制科的支持指导下,县局决定在全县系统大力推行“办案权限相对集中,办案监管相对分离”的集中办案模式,以适应新的执法形势,推进执法办案工作的提升。
二、整合执法力量,形成执法拳头
我局依托公平交易局成立了**县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大队长由分管公平交易工作的副局长兼任,下设五个中队,负责查办各自管辖范围内有管辖权的一般程序案件。为集中优势兵力,在全系统范围内实行公开选拔,通过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笔试面试等方式,从工商所和机关科室公开选拔了18名业务能力强、懂执法会办案的人员充实到各执法中队。为改善执法办案装备,我局先后投资15万元,为各中队配备了办案专用车、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对驻乡镇的中队,整修了办公场所,配齐了办公设施。
实施相对集中执法办案后,各基层工商所不再办理案件,而是拿出主要精力从事监管和服务工作,对在监管和服务中发现的一般程序案件及群众举报和12315分流的案件,工商所可以进行初步调查,再按照规定全部移交辖区的执法中队办理。执法中队调查完结,与案发地工商所商定处理意见后报法制机构审核。为强化各中队与工商所的配合,我们规定执法中队的的执法办案工作目标,为辖区各工商所工作目标的总和,两者实行捆绑考核,中队辖区内有一个工商所未完成考核目标的,即使中队总体完成,也视为该中队也未完成。反之,如果中队没有完成考核目标,那么其辖区工商所视为没有完成,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实现了执法中队与基层工商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促使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执法办案合力,使经检中队真正成为基层工商所执法办案的“尖兵”和“突击队”。
三、完善配套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为巩固和完善相对集中办案权新体制,我局一方面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的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执法办案工作实现全过程的规范监督。
一是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培育办案能手。执法中队人员上岗前,我们主动邀请市局法制科、县法制局和检察院的同志进行讲解授课,讲授《行政处罚法》、《工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和预防职务犯罪等知识。我们坚持定期召开一次中队长联席会议,沟通办案信息,交流办案经验,规定每季度对所有查办案件,由法制科牵头召开一次案件评审会,以案释法进行剖析讲解。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中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二是突出重点环节,实施全程监督。为不断提升案件质量,我们加强了对立案、强制措施实施、处罚决定、执行、物品处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修订完善了案件集体核审和涉案财物管理等规定,严格禁止随意行使自由裁量权、执法随意现象,强化对涉案财务的管理,所有案件均要由县局法制机构审核,财务、纪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督。未经法制科核审的,局长一律不予签署。同时,我们积极推行“网上办案”工作,目前全局查办的所有案件从立案、核审到告知、下处罚决定书等全部实现了网上操作,增加了办案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我们制定完善了行政指导、合理裁定、案后回访等规章制度,加强了案前教育、强化了案中规范、加大了案后服务,积极推行了轻微违法行为预警制,实行说理性处罚决定书,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按照罚过相当的原则进行定性量罚。同时开展案件回访活动,做到监督与发展与服务的结合。
四、相对集中执法工作的实施促进了职能到位,推进了和谐工商建设
一是查办大要案件的能力全面提高。在县局执法大队的统一领导下,各中队按照辖区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又能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全县系统能够充分发挥集中执法的“拳
头”力量,执法办案力度明显增强。今年四月份,执法一中队接到举报查处一制售假劣肥料窝点,时至晚上9点多,赶到后发现涉案假劣肥料数量大、现场人员多,情况复杂,执法人员立即向大队作了汇报。大队值班人员迅速指令其他两个中队赶去支援,及时控制了现场,扣留假劣肥料17吨。在查处非法炼油厂时,有关人员相互配合,工商所与三个中队齐上阵,打掉了这一
窝点。目前,全县系统查办大要案件的数量及罚没款总数均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罚没款3万元以上的案件达到11起。
二是办案的领域不断拓宽。执法中队集中了全系统的优势兵力,能够从容应对执法办案中的新问题,使执法的力度、深度、广度和专业程度不断加强和拓宽。过去查处案件,大多数是无照经营案件。三月份以来,各中队以查办不正当竞争、垄断限制竞争、商标侵权、违法广告等案件为突破口,不断拓展执法办案的领域,查处了一批比较典型的案例。在市局的指导下,执法中队提前介入查处了“县汽车站车票擅自涨价”的案件,目前已下达了10万元的处罚决定;查处了县建设局下属的监理公司,为承揽业务涉嫌商业贿赂的行为;查处了县房管局下属测绘中心违法收取住户测绘费的案件;积极探索查处网络违法案件,查处了4起利用互联网虚假宣传的案件。
三是执法办案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执法大队集中管理和统一分流案件线索,不仅消除了因职能交叉导致互争案源的内部不和谐因素,而且初步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交叉办案的现象。我们规定执法科室和执法中队到乡镇检查,必须告知辖区工商所,办案情况也要抄告工商所,不得重复检查。办案力量集中,更能充分发挥统一执法的整体优势,对信息、指令反应更加敏锐、快捷。对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转办的投诉举报,各中队都要迅速到位,及时处置。目前,县局共收到市局12315指挥中心转办案件131起,处结131起,处结率达到100%。
四是加强了队伍建设。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执法办案工作,而且也有力的提高了执法办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带动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系统上下人心思进,团结一致,呈现出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工商新兵执法办案浅析-
工商新兵执法办案浅析
————张晓明
自2010年1月11日进入区域二中队以来,在分局、公平交易局领导的关心爱护下,在周围同志们的悉心帮助下,我在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在此,对领导和同事给我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就执法办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如何拓展执法办案领域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当前执法办案存在的问题:
1、办案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自2010年1月11日进入区域二中队,从事执法办案工作。进入执法岗位时间段,执法办案经验相对欠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扎实,对日常执法办案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作为执法办案人员,法律法规是我们的武器。只有将与工商部门执法办案相关的各部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才能将其灵活运用到我们的经检工作当中。因此,要做好经检办案工作,应该先学法知法,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在进入中队的一年时间,随着对各类案件接触办理的增多,办案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自己也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需要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工作中必须加强日常学习,熟练掌握工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有经验老同志好的工作方法,在日常学习和执法办案过程中积累办案经验,努力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对工商部门执法办案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2、执法办案细节仍需加强。
在进入中队的一年时间里,我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经济案件,同时在队长、所长、所内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也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工作方法,积累了一些办案经验,对于工商部门的执法办案工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体会。1
随着对各类案件接触办理的增多,办案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要求自己在日常执法办案工作中加强自己案件文书的制作能力和水平,将立案、调查、结案客观公正的反映出来,使自己具备独立完成办理一般程序案件的能力。
3、积累办案经验,提升办案技巧
我作为工商新兵,在工作中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经验。当然,经验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补足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经检办案工作总结出来的。我作为一个接触经检办案工作的新手,要获取经验和技巧,除了通过自己在办案过程中总结以外,更多的是坚持向领导和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将他们的经验消化吸收,不断的提高自身办案能力。
4、案卷文书的制作仍需加强。
我们所办理的案件的案情、经过、结果等所有信息最终要通过各种案件文书体现出来。案件文书中的细微差错很有可能对整个案件的最终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因而案件文书的制作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最需要我们的细心和耐心。我进入中队这一年来,主要工作就是制作各个案件的文书。刚开始时由于不熟练,所制作的文书经常存在很多的漏洞,需要队长和同事的多次帮助修改。现在随着业务的熟练、经验的增加、体会的深入,我制作案件文书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自身的不够细心,制作的文书有时仍存在用词不当等问题,有时给办案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因此,在接下来的一年工作中,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进一步熟练掌握各类案件文书的制作使用,写出逻辑严密、用词准确的高质量案件文书。
二、如何拓展执法办案领域:
1、用眼,练就发现案源的火眼金睛。
要练就一副发现案件线索的“火眼金睛”。虽然案件的来源有执法人员主
动发现、行政相对人的申请、检举、申诉中发现、有关部门移送、上级交办、当事人投诉等多种形式,但在基层执法部门,往往还得靠我们的执法人员自己主动去发现案源,这就要求我们与基层执法办案组成员时刻保持联系,执法人员要熟悉辖区内监管对象,根据监管对象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查找,发现案件线索,利用好巡查、走访等检查形式,善于观察和分析遇到的问题,快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违法行为,肩负起维护市场稳定的责任。
2、动手,丰富办案经验增强新领域的敏感性。
在日常工作中,除增强自身的学习外,年轻执法办案人员还要敢动手。具体的执法办案工作中,在有经验老同志的带动下,积极参与案件查办过程,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增强执法办案水平,提高执法办案能力。执法水平和能力提高,执法工作人员对新领域的敏感性加强,有利于新型案件的发现。
3、用心,多总结发现新型案源。
扎实的业务能力是执法办案的基础,丰富的案件类型是拓展新型案源的基础。实际执法办案过程中,要用心工作,善于总结发现不同案件类型的共性,分析不同类型案件的处罚依据,取证方向,自由裁量等,丰富自身对不同案件类型的把握能力,才能在日常监管中应对新型案件时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业务能力,才能在新领域案件出现时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新领域案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研究新类型案件出现的原因及处罚依据,思考新领域案件如何调查取证。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