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22: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对于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监控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违法严重,违法种类多。劳动保障监察任务重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2008年度共检查用人单位541家,其中存在各种程度不同的劳动违法情况的用人单位有85家,占被检查单位的15.7%。接受群众举报投诉129件,涉及的劳动违法种类有:不签劳动合同,不缴、少缴、欠缴社会保险金,拖欠劳动者工资,违反最低工资法,加班加点违法等。

2、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监察抵触情绪大,工作不配合当前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许多企业领导只抓生产和效益,漠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政策不了解、不学习,认为劳动保障监察干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工作不积极、不配合,抵触情绪大。一部分企业主以员工流动性大为由,不愿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有的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即便签订了,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严格履行,致使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行为时有发生。

3、劳动保障监察缺少强制手段,处罚措施难以完全到位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各地的贯彻执行条例,虽然这些法律法规为劳动监察执法提供了有效的法

律依据,但力度、强度还不能适应现在变化中的劳动环境。如在执法过程中,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没有查封物品、冻结账户、没收违法所得、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等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对拖欠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现象劳动保障部门只能处罚,但对企业拒不执行、转移财产、逃避处罚等行为,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于申请法院执行期过长,在执行时企业已无力偿还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劳动监察的处罚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二、劳动保障监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劳动违法成本低,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的意识淡薄白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各地政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长,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加之有许多干扰法律法规执行的现象,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太低,使得用人单位主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淡薄,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难度。

2、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不强

面对目前就业难的形势,大部分劳动者为了维持生活,对用人单位的不合理条件只能忍气吞声,认为找到工作不容易,因而放弃自己应有的权益,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收取抵押金、延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等行为能忍则忍,在出现拖欠工资时也不知向老板索要欠据,甚至有的劳动者连业主的姓名都不知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更不知如何维权。

3、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落后,执法硬件设施及经费不适宜形势发展的需要 《劳动合同法》等一些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人员数量缺乏,办公经费紧张,办公硬件设施投入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劳动违法行为的查处。

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的几点建议

l、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的认识

通过送法上门、培训、现场咨询、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的认识,增强用人单位守法意识和自觉履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各项责任。可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引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自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深入宣传。提高社会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2、加强劳动者教育,提高其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及实现其权益途径的内容教育。劳动部门要深入社区、深入企业,通过张贴宣传画、开展现场咨询等形式把劳动法律、法规等内容送到劳动者手中,使他们懂得“我有哪些权益”,“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增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手段,赋予劳动监察相应职权

应以《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依据,修改相关条例法规,结合劳动监察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本着缩短劳动处罚执行时间,以使逃避责任的用工单位得到及时惩罚为目的,赋予劳动监察部门查封,扣押,冻结账户,没收违法所得等职权。彻底改变劳动监察执法弱、执法难的现状。

5、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和执法模式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和执法模式。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逐步实现对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监管的全覆盖。提高监察执法主动性和动态监管效率,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综合管理,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逐步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办理,提升管理手段和管理绩效。

第二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业务知识简介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错综复杂,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监管范围、监管对象、监管方式、监管环境出现新的变化,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劳动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劳动保障监察的定义

劳动保障监察,是指法定的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处理、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

二、劳动保障监察的目的为了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 劳动秩序,保障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四、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1-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五、劳动保障监察的形式

(一)、日常巡视检查;

(二)、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

(三)、接受举报投诉;

(四)、专项检查。

六、劳动保障监察的权利

(一)、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二)、就调查、检查事项有权询问有关人员;

(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通知书;

(四)、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五)、委托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

(六)、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的其他调查、检查措施。

七、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

宝应县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流程图

八、举报投诉须知

(一)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 法律、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二)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监察员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三)投诉文书应当载明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 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四)应当通过劳动争议 处理程序解决的,已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和仲裁的或已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投诉,投诉人应当依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诉讼程序办理。

(五)违反劳动保障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部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九、劳动保障行政处罚的种类

根据《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处罚种类,以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劳动保障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处罚、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十、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处理程序的区别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都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但又是解决劳动保障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其区别:

(一)性质不同;

(二)基本原则不同;

(三)程序不同;

(四)处理不同。

十一、采集证据应注意的问题

1、取证的方式要合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明确了劳动保障部门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时有权采取的各项措施有: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就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委托会计事务所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进行审计。在处理案件时应根据具体 情况,按照行政法律法规所授权的证据采集方式。

2、提取复印件的要求。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如取得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对查办案件中需要提取的账目、凭证、报表及其他证书和证物,能提取原件的尽量提取原件。不能提取原件的,有关书证材料可以复印、复制。为便于日后全面了解案情,复制材料时应注意全面真实反映原件的原貌,载明复印、复制的时间、地点、制作方法,证明对象,原件保管人、证据提取人、制作人的签名或盖章。

3、制作录音资料的要求。对于行政执法过程,不能提取复制又不易管理的书证或证物,可以采用摄影、录音或录像等视听资料形式固定证据,并对提取证据的过程制作笔录,由当事人签字盖章,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4、电子数据、邮件证据制作的要求。以有形载体固定的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换(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当事人确认,或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证明。对于上述证据的复制和制作,一定要严格按照以上方式进行操作,不可以图省事而忽略以上的环节,否则在行政应诉中很容易成为无效证据。

5、制作询问笔录证据的要求。制作询问笔录时,应有两名以上调查人

员在场,笔录注明制作的时间、地点、记录人员、调查人员、在场人的姓名,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务、住址等)。在开头时应载明:“我们是xxx劳动保障监察人员xxx和xxx,现向你出示证件。请你如实回答我们的提问,作虚假陈诉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笔录采取一问一答形式,笔录中有关人员的陈述应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述方式记录,尽量保证记录的原汁原味。笔录应经当事人阅读无误写上“以上内容看过,与我所讲的一致”,之后签字或盖章,不会书写的当事人也可按上手印,并附上如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身份的文件,调查人员和记录人也应当在笔录后签名。

6、制作现场笔录的要求。制作现场笔录时,应当载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员在现场的,应当由无厉害关系的在场人员签名。

7、制作鉴定结论证据的要求。做出具体行政行为 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收集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将证据之间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完整的证据链,足以运用逻辑推理方式排除其他可能性,从而证明待证事实的真实性。

第三篇:如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劳动保障监察是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有力武器。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了一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把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改善投资环境对立起来,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行种种限制,致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有的地方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支持不够,执法力量不足、工作经费短缺、办案装备落后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监察执法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的地方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影响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用工形式多样化和劳动关系复杂化,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一些地方和行业甚至呈上升趋势,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显得日益迫切。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优化环境,改进工作,充分运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都必须建立具有独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并根据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需要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具体机构、人员配备

由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编办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具体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工作。各地要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解决好监察工作经费和改善监察执法条件的问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所需的办公费、办案费、专项检查费、装备使用维护费以及人员经费、业务培训费应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装备建设,逐步配备监察执法专用车辆,配备办案所必需的办公设施,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办案质量和效率,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快速反应能力。

各地要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监察员的配备,选派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勤政廉洁的同志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培训、考察、监督和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员一般通过考试录用,经省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资格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坚持定期培训,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和监察执法能力。要加强监察队伍勤政廉政建设,严守监察执法工作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树立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形象。

三、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

(一)明确劳动保障监察管辖权限。对用人单位和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劳动保障监察,分别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和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登记注册地的市、州、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对中央在鄂单位、部队企业及省直管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对省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劳动保障监察,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外地派出机构和外来用工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分别由所在市、州、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对非法用工主体的劳动保障监察,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查处理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案件,也可将属于本级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指定由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二)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充分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杜绝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以及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格实行案件调查、审核、处理“三分离”制度和行政处罚集体研究决定制度、重大处罚决定听证制度,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依法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陈述权、申辩权和获得救济权,尊重、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各地要建立和实行劳动保障监察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公开执法依据、程序、期限和职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度,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切实加强监察执法人员的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要认真受理、及时介入、依法处理,杜绝以权谋私、越权执法和行政不作为。对因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检查不到位发生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事件的,要追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责任;对投诉举报不及时依法处理或违规执法的,要追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和相关执法人员的行政责任;对监察人员因故意和重

大过失造成错案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四)建立举报奖励、依法审计和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和投诉反映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举报属实、为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大案件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实施奖励,奖励资金在办案费中列支。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认为必要进行审计的,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所需经费在专项检查费中列支。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要进行综合考核,建立诚信档案,评定诚信等级,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促使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加强组织领导,共同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创造必要的条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典型案件,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督促依法处理。因国家机关不当干预,导致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查处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沟通,支持和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执法工作,必要时可开展联合执法,发挥整体执法效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与人民法院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联系,主动接受监督,积极争取支持。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对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和现象要公开曝光。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篇:文成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思考

文成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思考

【摘要】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县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处于最基层、最前沿,因此县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调整劳动关系、营造和谐社会职能的发挥和职责的落实。本文结合文成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际情况,分析县级劳动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困难,提出加强县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劳动保障 监察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文成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强有力地推动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贯彻和实施,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较好地化解了矛盾纠纷,为构建三个文成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文成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起步晚,体制不够完善,存在不足和缺陷,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按照县委提出的“三生融合,幸福文成”的主基调,试图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对策建议,推动和谐文成建设。

一、文成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现状

一是组建了专门的监察执法机构,配置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并选聘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二是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制度。通过制定主办监察员制度、案件处理集中讨论制度、回避制度、执法程序公示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三是重点监控建设领域,监察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伤保险实施情况;四是坚持开展专项监察、日常巡视检查、个案专查和劳动投诉举报监察等一系列检查活动,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打击取缔非法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机构、处理处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从2003年起,共接到投诉案件527件,立案专查415件,按时结案415件,涉及劳动者人数95人;补签劳动合同3883份,督促用人单位参保6673人,追缴各类社会保险费47万余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6人,罚款36万元,依法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行为720余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任务将越来越重。

二、文成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不够到位,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法律意识仍较淡薄。我县劳动保障宣传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畅,执行氛围不浓。部分改制重组企业,特别是外来施工企业和个体工商经营企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仍然普遍,具体表现在:企业用工不备案、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参保缴费、拖欠和克扣工资、违规延长工作时间、收取求职者保证金、扣押证件等。个别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监察处理处罚决定敷衍塞责,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收效甚微。

(二)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服务对象不断增多。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除涉及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者外,还涉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参加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的人群,特别是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要求维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劳资关系不断复杂化,劳动者合法权益难维护。多样、多重劳动关系普遍存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双向选择”的用人制度和就业观念逐步形成,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或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的随意性增大,劳动关系复杂多变。二是就业自主权日益增大,就业形式日益多样。三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形下,部分用人单位依然违规订立人为歧视政策,将劳动者人为划分为固定工、临时工、农民工,致使权利与义务显失公平。同时,用人单位抓住劳动者求职心切的心理,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规避法律法规的约束,致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护。

(四)用人主体不断变换,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够。一是由于国有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如内部承包、拍卖、联合、破产、重组、合并等,导致用人主体变换频繁;二是

由于建筑等行业准则不够规范,承揽工程、层层转包、多头分包等,导致用工主体难于界定。

(五)部门配合不够默契,执法合力尚未形成。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与政府其它部门协调不够,难以做到家底清、情况明。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司法部门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认识与劳动保障部门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果不尽人意。

三、加强文成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健全劳动保障宣传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对外影响;要从制度、资金、设备、技术、人员上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对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及其相应管理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变被动守法为积极护法。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借助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户外广告、互联网、短信等载体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观念。建立县、乡镇、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夯实执法宣传基础,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多渠道、多层次提供宽松的法治环境。

(二)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劳动保障监察是国家依法赋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用人单位实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广

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职责。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和执法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监察机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守法制度。继续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条例》和相应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好劳动保障监察职责,不断规范监察程序,完善监察工作制度,加大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益、薪酬福利权益、社会保障权益。

(三)加强交流,解决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难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困难问题较多,如:行政处理、处罚程序化问题,亏损企业和逃逸企业主拖欠工资追讨赔偿问题,私营企业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扩面问题,女职工、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问题,超时加班处罚依据问题等。通过交流,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实现政策完善、体制变革、格局调整、观念转变,从而将劳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标本兼治,完善劳动监察长效监管机制。一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工商、公安、建设、金融等部门的合作,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摸清家底,为用人单位建立劳动用工档案,掌握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改变监察执法盲目被动的局面,使劳动保障监察做到有的放矢。二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企业主管部门、企

业家联合协会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三要积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规范用工行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永续发展。

第五篇:劳动保障监察

对当前劳动保障监察的一些思考

【摘要】劳动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劳动就该有劳动保障,劳动保障则也需要有劳动监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两个相互联系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如何做好两者的和谐共赢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的唯一部门,其所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正是针对这两个社会主体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职能,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其执法的权威性。改善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就业歧视等均有存在。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广泛的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在市场经济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专门针对监督、敦促、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运而生。劳动保障监察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职能准则,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了诸多劳动纠纷,在促进经济水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由于劳动监察工作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地要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鉴于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以及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劳动保障体系不能照搬国外方式,而是要通过实际工作获取经验,一步一步加以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大量农村剩余涌入城市,使得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为城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多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非公企业急剧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分层化。一些地区,部分行业的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以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等较为常见。在这些劳动纠纷事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均有待加强,只着眼于自身利益,总是根据主观想法来对一些行为来判断利弊,而不是很据法律依据合理合法解决,对已侵害对方利益的事实视而不见,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升级。如果不加以控制,及时处臵,很有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

近几年来,企业通过不断地“升级”、“转型”,经营管理形式发生变化,各类产业经济的发展,用工量逐步增多。不少单位为减少企业成本,赚取最大利润,有些甚至存在知法犯法行为,制定了一些有损劳动者利益和有悖法律法规的内部管理规定及制度条款,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经营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时不征求职工意见,反映的是个人的意志,也从不主动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审核,自行其是。由于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法律知识欠缺,遇到不合法条款也浑然不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劳动者面对目前就业难的形势,认为找到工作不容易,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保险费、收取风险抵押金、延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等能忍则忍,放弃自己应有的权益。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中罚款条款众多,即使非常仔细,也会被一些霸王条款约束,莫名其妙被扣除工资而鲜有奖金到手,但职工往往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勉强承受利益被侵害,这为今后产生矛盾埋下隐患。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很多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投机取巧,在录用职工的时候不提及劳动合同的签订,以此来逃避缴纳保险;作为劳动者,很多本身法律意识不强,觉得签订合同就如同手脚被绑定失去自由,是一种无形中的约束,无法随时辞职走人。然而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往往最后都会因为一开始没有签订合同,吃了哑巴亏。为规范用工,各级劳动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但仍有一些小企业不够重视,用人情况混乱,用工不明。在接受职工投诉中,有很大部分人员正是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的,由于缺乏工资约定依据,职工工资无法明确,给劳动部门的劳资调解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式的书面证明,是体现劳动关系最直观的依据。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合同签订的认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是规范整个社会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在市局领导指示下,劳动部门通过免费开展法律法规事务培训班,召集各企业主和人事主管加以培训,加深理解相关法律条文。更是走上街头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尽最大可能把《劳动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到位。各基层劳动部门每年开展“双推”工作,把劳动合同签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不仅每年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还要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检查,通过现场宣传、督促、指正逐步提高用人单位主动签订合同的意识,规范用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还是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身积极主动,再配合部门不定期检查,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就全市来说,大大小小的企业有上万家,涉及职工数更是几十万、上百万,要落实好政策,也需要做好劳动监察工作人员的配臵。只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劳动监察建设,壮大劳动监察队伍,才能更好的保证监察、监督工作。在各级劳动部门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大力宣传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今的劳动用工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了解到的因未签订合同导致纠纷难处理的真实现状,对合同签订的必要性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切实提高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在日常的群众接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老板拖欠工资而来投诉的。这些老板往往是经营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又或者是个体商户,用工制度不规范,自身也对建立良好劳动关系没有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劳资双方纠纷频发。在诸多涉及劳动纠纷问题中,因企业倒闭及老板逃逸引起的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的。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下,有些企业因经营不善,减产倒闭,劳资矛盾严重,尤其是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潜在风险。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许多企业业务量减少,职工工资难以为继。特别是一些鞋厂,由于早期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在一大批办厂潮流过后,面对如今行业整顿、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企业饱和等问题,维持经营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困难,因此导致大部分的拖欠工资现象出现在鞋厂之中。

以今年七月份发生的一起企业倒闭欠薪为例。七月底,镇劳动部门接到职工投诉,本镇某村一鞋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尚欠职工工资130多万,涉及人数170多人,发放限期改正指令书也未能按时结清工资。由于金额巨大,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成立专门处臵小组,召集管理区、法院、公安等部门商讨处理办法。经过调查,此企业经营不规范,可收回货款已经没有,老板自己也已经没有钱款支付。政府劳动部门一向重视企业欠薪问题,一方面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及时告知资金筹集情况,另一方面迅速启动相关程序,集中各方面力量,快速处理。根据这种情况,劳动部门迅速介入,政府为保障职工生计,一边以垫资的方式先行发放部分生活费,安抚职工情绪,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一边通过联系法院查封厂房、冻结剩余设备及部分半成品、拍卖房产等方式筹集资金用来支付所欠工资,尽快速度解决好职工工资问题。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违法行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坚决及时移交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此次案件能快速解决得益于市镇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各部门相互之间积极配合。

在案件处臵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劳动保障监察的目的是规范劳资关系,这一点触及到目前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其实际的执法权力却与它们差距很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主要法律依据是《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它们虽然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力度、强度已不能适应现在变化中的劳动环境。在近年工资拖欠案件偶发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缺少强制措施,执法中没有查封物品、冻结账户、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等强制措施。对拖欠工资现象,劳动监察部门只能处罚,未能有效的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威慑和遏制,对企业负责人死拖硬赖欠薪、有的转移隐匿财产,逃避处罚,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申请法院执行程序复杂、执行期过长,劳动保障监察的行政处罚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劳动者赢的有可能只是一场空头官司,客观上纵容了企业违法,造成劳动者利益被侵害。就上述例子而言,对于企业负责人无视要求支付所欠薪资的限期改正指令书,仍我行我素,作为劳动保障不能无法采取更强而有力的措施,最终需要移交派出所及申请法院的介入,其中还涉及到能否立案的问题,这让处臵效率大打折扣。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立法者如何高瞻远瞩也不能穷尽未来社会状态的多变。要加强立法,应以《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依据,根据不断变化的劳动用工环境,修改相关条例法规,结合劳动监察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缩短劳动处罚执行时间,以使逃避责任的用工单位得到及时惩罚。作为执法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流程调整,这样才能更契合实际地将整个劳动关系规范起来,改善劳动环境。

乘着改革的东风,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民营企业为代表一大批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浙江东部地区一颗闪耀的星星。其中以水泵机电制造行业以及各类鞋业最为出名,产品销售遍及国内外。宽阔的市场需要巨大的劳动力投入,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投身之中。做好劳动保障符合当前时代要求,是一项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劳动保障监察的新人,深感这份工作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告诫着我们臵身实际工作的重要性。理论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前进的动力支持;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是永不落后的工作方式。劳动保障监察,将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能够投身之中,任重而道远。

下载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促进工伤保险扩面征收为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扩大我县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范围,我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采取以下措施来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要......

    劳动保障监察[大全]

    一、劳动保障年检主要检查哪些内容? 回到顶部根据劳动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年检工作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6]214号)的规定,劳动保障年检的内容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流程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流程 来源: 作者: 日期:2009-11-02 我来说两句(0条)一、日常巡视检查工作流程 ( 一)在执行日常劳动保障监察任务时,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员共同......

    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劳社厅函〔2003〕2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在全国各地全力开展非典......

    2015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年终总结

    2015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年终总结2015年,艰苦的一年已经走过。在2015年一整年的金融危机中,全国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虽然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可是......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程序规定

    厦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保障监察......

    乡镇如何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如何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按这次培训的统一安排,今天,我给大家培训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如何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座诸位,有许多是做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有一段时间的老同志,也有......

    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小结

    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小结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股室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全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