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供热中心砼柱质量事故的处理意见
关于供热中心砼柱质量事故的处理意见
公司工程部在6月11日对局直供热中心工程主体结构砼强度进行了回弹排查检测,检查时发现一层F轴与2/5轴相交的BZ-4(断面600mm×
600mm,浇筑日期为5月30日完成)在-0.05米以上1.5段砼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与设计值相差很大,经调查,导致此次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劳务未按施工技术交底及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在砼浇筑过程中,擅自改变砼配合比(通过现场破坏分析检查、柱内砼中砂、碎石配比正常,但水泥用量减少)这段柱夜间施工时少放了水泥。造成这段砼柱强度低于设计值的结构质量缺陷。对于这次质量事故负责该项目施工的陈喜才劳务队应负主要责任,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陈志刚和技术质量负责人杨召勇未能履行施工现场管理职责,对关键工序施工指导不力,为了加强质量管理,严肃规章制度,按照劳务承包合同和公司项目责任书中质量事故处理的规定给予项目部1000千元处罚,在项目部绩效工资中扣除,并制定返修方案及监督劳务队返修处理,按照公司质量管理和劳务合同规定给予陈喜才劳务队2万元处罚,此款在下次进度款中扣除,并负责返修处理的全部费用。
希望项目部、劳务队认真自检,在砼搅拌时技术员专人负责,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抓住每个细节,严格按《关于加强钢筋砼施工质量的紧急通知》(2011年6月11日)精神,放好每一代水泥,打好每一罐砼,对每一项工作,不漏掉任何环节,不放过任何凝点,上至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下至每个劳务工人,都负起责来,把工程质量管好,管理到位。
黑龙江农垦隆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6月18日
第二篇:砼柱漏振整改方案
漏振处理措施
中冶京唐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沈阳长白新城二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9月18日
长白新城二期工程10#楼柱漏振处理措施 10#楼一层g轴交22轴和h轴交22、26轴柱在拆模时,砼柱的根部局部有漏振现象,项目部对此情况非常重视,严格按下述措施处理,并设专人负责具体施实:
1、先将漏振部位周边松动混凝土全部剔凿清除干净,并用清水冲刷凿槎面的混凝土接茬,冲干净后,在孔洞部位进行支模,配制高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一个标号(c35)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人工浇捣,混凝土浇捣必须密实,达到斜侧表面上混凝土无气泡为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膜包裹养护。
2、膨胀细石混凝土配合比采用c35混凝土配合比内参水泥重量10%的混凝土膨胀剂;
3、混凝土浇筑凝结后,达到100%强度后将柱子外侧斜面部位支撑模板拆除后,将斜则面多余部分砼凿掉,并与柱表面凿平齐;
4、具体实施草图如下:
中冶京唐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沈阳长白新城二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9月18日
第三篇:构造柱、圈梁、板缝砼技术交底
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水泥: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砂: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构造柱、圈梁和粒径:0.5~3.2cm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粒径0.5~1.2cm细石,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4)水: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2.作业条件:
1)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2)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
3)钢筋办完隐检手续。
4)构造柱、圈梁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5)常温时,混凝土浇潢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积水。
三、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交底项目:构造柱、圈梁、板缝砼
2.混凝土搅拌:
1)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2)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4)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和量分别过秤,加水也性能严格计量。
5)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6)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7)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3.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2)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4.混凝土浇筑、振捣:
1)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2)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是,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3)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一层浇筑。
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交底
4)混凝土振捣: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民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面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5)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6)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松散混凝土。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进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6.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
四、成品保护
1.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
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3.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4.散落在楼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混凝土材料计量不准: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前要检查,校正好磅秤,车车过秤,加水量必须严格控制。
2.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垫块,尤其是板缝内加筋位置,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承接班组:
承接人:
交底人:
****年**月**日
****年**月**日
第四篇:浅析桥梁水下砼灌注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其处理方法
浅析桥梁水下砼灌注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其处理方法
金
伟
(浙江金华市公正交通咨询有限公司321000)
摘要:随着钻孔灌注桩在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广泛应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桩基质量。本文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就钻孔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这一环节阐述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事故;处理
灌注桥梁桩基属于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发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缩颈,大到断桩报废,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以致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下浇注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浇注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及导管插入深度,测定每个混凝土面位置应取两个以上的测点,测绳受拉伸、湿度等因素影响,所标长度变化较大,须经常校正。
浇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否则先浇灌进去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浇灌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施工中,混凝土浇注速度应尽可能地快一些,终止浇注混凝土前,须确定混凝土面真实高度,以见混凝土中粗骨料为准。
对于诱发灌注事故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旌。水下浇注混凝土经常遇到的几个工程事故原因预防及处理:
1)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据桩径、隔水阀种类、大小而定,最高不超过0.5m.2)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己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内灌注,如突然灌注大量的混凝土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内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混凝土的质量是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必须把好质量,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导致堵管。
3)冲洗导管:导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保证导管内壁干净光滑。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筋疏通,在下部提取导管上下振击。
4)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灌注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在灌注过程中发现漏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1)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
①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②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小时,终止浇注,重新成孔;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其一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1。0 m左右,导管料斗内注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0。5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由于要克服泥浆对导管的浮力,混凝土面较深时,不宜采用;此方法使用时,必须由有经验的工程师现场指导,导管长度、吊预制混凝土球阀快丝长度、铁丝抗拉强度、混凝土面实际位置等数据,必须在事先正确确定。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的质量、供应速度、浇注速度、孔内护壁泥浆状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2—6 m为宜。
如果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供应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且混凝土和易性稍差,极易发生“埋管”事故。
如果预料到不能及时供应混凝土(超过I h),混凝土运输距离远,交通堵塞等因素时,除混凝土中加缓凝剂外,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宜太小,据以往经验,以5—6 m为宜,每隔15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以免使混凝土产生初凝假象。浇注混凝土中断超过2h,应判为断桩。卡管现象是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拔不起来或被拔断,如果桩径较大,可以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处理,否则只能补桩、接桩。接桩一般用人工孔的办法处理,清除桩顶残渣,接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6)钢筋笼上浮: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7)混凝土拌制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0.6,砂率应在40%-50%,粗骨料量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cm,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用料上优先采用中粗砂,级配较好的卵石、矿渣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和易性与水泥品种、砂率有极大的关系,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拌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影响水下浇注混凝土质量。
在灌注中出现的种种事故有很多都和混凝土质量有关,所以一定要把好混凝土的质量关。
8)桩顶空心:产生桩顶空心的因素有: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小,桩顶空心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出时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止桩顶空心灌注结束前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深度不超过6.0m;灌注结束后,导管拔出混凝土之前,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不超过50 cm,或者用机械、人工振捣桩顶混凝土,时间不超过20s,尽可能缩短灌注时间,避免使桩顶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降低桩顶混凝土的流动性。
9)桩身有夹渣、夹泥、蜂窝:浇注过程中,须不断测定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根据混凝土供应情况来确定拆卸导管的时间、长度,以免发生桩身夹渣、夹泥、蜂窝事故。泥浆过稠,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的原因。
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是防治夹渣、夹泥、蜂窝的关键。
作者简介
金伟胜,男,1972年4月出生,浙江省金华市人,大专文化,助理工程师。从事公路施工、监理等工作至今11年。
金伟,男,1976年4月出生,浙江省金华市人,大学本科文化,工程师、交通部监理工程师。1998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从事公路施工、设计、监理等工作至今11年。
第五篇:关于J楼框架柱砼蜂窝处理方案1
关于J楼框架柱砼蜂窝、麻面、烂根、截面尺寸偏移、胀模的专项处理方案
一、我单位于2010年冬期完成J楼一层框架柱砼浇筑,于2011年3月3日上午甲方、监理、施工方的检查,发现部分框架柱砼蜂窝、麻面及烂根现象,我单位决定在不影响结构的情况下采取以下补救措施解决此次质量隐患。
二、对于本次砼质量隐患的处理:
1、非结构性蜂窝: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影响构件承重断面积,未损及钢筋握裹,即蜂窝深度未延伸至钢筋者,属表面损伤。
处理方法:将蜂窝处、疏松处敲除,洒水湿润后,使用高一级别标号砼水灰比的水泥砂浆填补、修平、覆膜并指定专人养护七天以上。
2、结构性蜂窝:影响结构承重断面积、损伤钢筋的握裹力。处理方法:
(1)敲除蜂窝处的疏松部位至钢筋周围;(2)用清水清理残渣与砂粉;(3)刷水泥素浆;
(4)填充比原砼级配高一级的细石砼(增加少数膨胀剂);(5)覆薄膜并指定专人养护七天以上。
3、麻面:用1:2的水泥砂浆找平。
对于胀模柱在顺墙方向不作处理,将来砌体砌筑可将其衔接,对于影响后期装修胀模的柱:
(1)先弹线再进行人工打凿、平整;(2)用清水清理残渣与砂粉,并湿润;
1(3)刷水泥素浆;
(4)用1:2水泥砂浆将表面抹平,保证其垂直度、平整度,对于需要修补的胀模柱采用框架柱表面凿毛,清理后重新合模,采用高一级别的细石砼进行浇注,振捣密实。
(5)覆薄膜并指定专人养护七天以上。
对本次质量隐患的原因分析及以后施工过程中间的预防:
4、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表面未浇水或浇水不足,导致构件表面吸水而使砼失水过多,拆模时砼表面被粘而出现麻面,○2模板接缝处不严密,浇筑砼时缝隙漏浆。○3砼振捣不密实。
○4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捣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5砼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与下料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漏振石子集中造成蜂窝;砼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留在模板表面而形成麻面。
○6模板空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烂根。
三、以后在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1立即更换现场使用的强度、刚度差、稳定性不合格的木模板,加强模板的支撑与加固系统,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模板及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有模板表面必须洁净、平整,均匀涂刷隔离剂,并且棱角分明,严禁使用变形模板,模板安装必须 2 横平竖直且做到接缝严密,不漏浆。对截面较大柱中间用螺杆拉住,保证支撑系统稳固可靠,不能有跑模现象。
○2振动棒要快插慢拔(特别注意慢拔,以致能达到引气的效果)插点要均匀,振动棒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随浇随振,严禁漏振现象,严禁振动棒触及模板,确保振捣密实、无气孔,对砼振捣一定责任到人,严格按施工方案执行到位。
○3浇筑过程中时刻注意模板是否变形,一旦发现及时调整加固,柱模板两侧各派一人监视,应特别注意模板处的漏水,防止砼漏浆和起砂。防止钢筋踩踏变形等,增派责任心强的模板、钢筋、水电技术工人若干名跟班作业,做到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到位。
四、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治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1.质量治理的原则
(1)以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现场质量治理的领导者应该确立同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工人能充分参与实现项目目标的内部环境。
(2)过程与治理系统同一原则:将施工的各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作为过程进行治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并将相互关联的施工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治理有助于项目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3)“检查-整改-检查”循环原则:通过持续循环的过程,直至质量达到标准。
(二)现场质量治理遵循的方法
现场质量治理应该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 3 控制”的指导思想,在质量治理体系中着重控制治理职责、资源治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过程,及时更换不称职的劳动班组。
1.识别质量治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并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2.确定为保证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并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3.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过程的持续改进。
(三)现场质量治理制度
现场治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1、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纵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产生不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治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治理活动职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职员资格做出规定。
2、技术复核制度
(1)建立严格的技术治理体系
针对工程的特点,选派施工治理能力强、技术专业性高、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职员组成现场技术管理体系,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碰到的技术性问题,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加工程师一名,技术人员二名,工长四名,高级技术工人30人,4 施工技术员在分项工程施工前,按照施工图及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具体的技术交底并精心组织施工,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①施工前,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把握图纸和进行专业技术图纸会审,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②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建筑物的方位、标高、高度、轴线、图纸尺寸、误差等做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报监理检查合格,再进行资料存档整理。
③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实行混凝土浇灌令签证制度,没有工程技术负责人,有关工长、质检员和监理签字,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施工时,质量检查职员、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必须共同进行监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现场会议制度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现场会议制度,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有关班组的施工活动,通过现场会议制度实现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场质量治理部分之间以及施工现场各个专业施工队之间的沟通,确保各项治理指令传达的畅通,终极,使施工的各个环节在相应治理层次的监视下有序进行。
4、施工过程控制制度
①由于工程实物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由对投进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②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对参与施工的工人的质量控制,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 5 制,对施工方法和方案的质量控制,对生产技术、劳动环境、治理环境的质量控制等。
5、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监理复核验收。
(四)治理程序
1、建立质量治理体系
①施工现场建立质量保证机构,明确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职责,通过质量治理活动,在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下,确保建筑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②建立和健全以项目部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治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并对检查、评定的结果负责。
2、施工工艺控制
①施工前组织现场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编制施工质量计划及主要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②指定专业施工队的相关施工图将通过项目部治理分发,项目工程师对设计图纸要熟悉、深刻理解、发现矛盾及时解决,把好设计施工图关,防止因施工图造成的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③项目部专设放线员,负责工程放线。工程放线重要部位的放线结果,如混凝土工程墙、柱、梁模板位置、截面尺寸、标高等,放线员检查合格后,经质检员,监理复测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④完成分项工程后,经自检、互检,交接检合格交相关专业的质检员,进行复查,如发现检查不合格,则令其修整、返工,直到合格后,再次申报监理,重新复查,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
3、施工技术资料治理
施工技术资料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加强治理,使资料与进度同步,并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内容必须真实、齐全、正确、系统、签字齐全;资料填写字迹要清楚,文字内容正确。
4、质量岗位责任制:
①根据施工中的职责范围设置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因事设岗,任用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尽职尽责,以高度敬业精神来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
②建立以工期进度、质量目标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从项目部经理至专业施工人员的所有岗位责任,层层负责,事事认真,协调有序地整体运转。
③施工员必须对所负责的分项工程有相适应的技术知识和现场治理能力。
5、采购工作的质量控制
采购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即合格)。其程序是:,先由项目部经理部提出采购计划,报预算科审核,然后由材料员采购。
6、施工过程控制
①实行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这里不仅包括原材料控制、工艺流程控制、施工操纵控制、每道工序质量检查、各道相关工序间的交接检验以及专业工种之间等中间交接环节的质量治 7 理和控制要求,还应包括满足施工图设计和功能要求的抽样检验制度等。
②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a.项目经理部依据质量目标,制定治理目标,落实岗位责任制。
b.由工长向班组长做好技术交底,重要部位由技术负责人向工长,班组长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凡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由有关技术人员预先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做好技术交底。
c.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和隐蔽验收工作,对于隐蔽工程,只有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同时做好记录。
d.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加工预制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材料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能否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凡进场材料,均应有产品质量证实书和检测报告,同时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复试,没有产品合格证或抽,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e.检查、复核施工现场的测量标志、建筑物的测量轴线以及标高等。
f.进行质量控制,建立质量责任制,实现治理标准化。
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a.完善工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进受控治理状态。
b.严格控制工序交接检查,严格班组的自检、交接制度。按照规定,工人必须负责质量,必须对本班组的操纵质量负责。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自检;自检达到合格标准并经专业质检员和下道工序的班组进行检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c.隐蔽工程未经监理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 8 工。
d.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情况,并协调各个工种之间的施工。
7、检验和试验控制
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过程和已完工程必须进行检验和试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①材料员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外观质量、标牌、规格、型号、计量、数目进行验证,及时报监理验收。
②资料员对原材料及时送检,如钢材复试,混凝土试验等。
8、质量控制点
为保证工程质量,预防质量通病出现,将选择如下各项目为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作为检查和预控的重点,要落实各项保证措施,包括治理措施、技术措施。
①工程测量:工程定位放线、标高引测、各层的轴线测量。
②模板工程:模板施工、支模的标高、断面尺寸、支撑的牢固度、模板的表面处理及隔离剂的涂刷。
③钢筋工程:原材料合格证及进场复试单、钢筋配料成型大样、大直径钢筋的连接、钢筋就位绑扎、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④混凝土工程::养护、楼面标高及平整度的控制。
⑤门窗工程:门窗进场成品质量、安装时横竖对齐。
⑥地面工程:配件质量合格证,预埋、预留正确完善。
⑦抹灰
抹灰前,对易碰坏的管线、设备、门框等要采取覆盖等保护措施。抹灰时不准把灰浆溅到墙面或其他成品上,如有玷污及时清洗干净。9 搬运料具物品时不得碰坏墙面、墙角、管线设备及其他成品和半成品。⑧门窗
门窗进场后应分规格堆放整洁、垫平、垫稳,并具防雨、防晒措施。门窗搬运和安装过程中,不得破坏墙面、墙角,不得碰弯、碰坏管线设备。
9、分部分项工程检查要点
①钢筋工程
a.钢筋的型号、间距;
b.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
c.钢筋的支撑及拉结措施的有效性;
d.钢筋成型后,运输过程中避免乱扔乱放,长向钢筋应放平,确保不悬挑、不下垂。钢筋绑扎到位,保护层强度高的材料做垫块,垫块要求每平方米至少一块,保证钢筋平直。
②模板工程
a.尺寸及位置;
b.平整度及竖向垂直度;
c.模板支撑体系及对拉螺栓的有效性; 模板支撑禁止重物冲撞。浇注混凝土时,振捣器不应与模板接触。预埋铁、预留洞位置等必须保证正确。
d.模板缝的处理及交界处的处理;
e.预留孔模板定位的正确性及固定措施;
f.漏浆的防范措施。③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浇注前:旧施工缝的处理(表面凿毛并应清理干净);新 10 施工缝的检查(位置、固定方法);工作区的清洁,用水、冲洗,杂物剔除;振捣设备的检查(机械状况、数目及工具);施工人员的确定(混凝土工、木工、钢筋工、电工、架子工、普工等);雨季混凝土施工的特殊预备。
b.混凝土浇注中:每层浇注厚度;布料及振捣方法(时间及布点密度);观察外模有无漏浆及局部胀模现象;检查钢筋有无明显移位现象;污染钢筋的清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控制。
c.混凝土浇注后: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施工缝处的表面处理(凿毛);工作区的清理(杂物、垃圾清除);有关施工机具的清洗及保养;混凝土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外观控制观测。
d.浇注混凝土时,振捣器不应与模板接触。
e.保证混凝土在达到规定强度后方能拆模,终凝后应加强养护及成品保护。
10、中期成品检查
对所有运进工地的材料、机械在安装前进行产品检查。产品检查分为运进工地时的检查和运进工地前在工厂检查的双重检查。需要在试验室进行检查的材料、机械有以下内容:混凝土试验;钢筋强度试验;石材工程的材料试验。
建筑施工现场治理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题目的关键,把握好现场质量治理可以杜尽很多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只有采用合理的方法,建立规范的治理制度才能在治理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施工现场治理中采用上述方法和治理程序,从而保证本工程的质量。
江苏广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