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1—3课
冀教版四科学(上)科学班级_______组___号 姓名____
第一课运动着的世界
一、填空:
1、风在吹,水在流,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判断:
1、除了在地震时,楼房是绝对静止的。()
2、天上飞行的鸟正处在运动中。()
三、问答题:
1、一个资料卡片包括哪些方面?
答: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
第二课动物运动会
一、填空:
1、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飞行、游泳、爬行、跳跃、奔跑
2、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时,仔细观察,才能模仿的更准确。
3、跳跃的动物有:兔子、青蛙、鹿、袋鼠等,奔跑的动物有:虎、羊、狗、猫。
4、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秃鹰飞行的最高,燕鸥飞行距离最长,旗鱼游速最快。
5、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分类。如可按动物的食物分,按动物的特征分,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等。
二、问答:
1、我们可以通过那些途径观察到动物的运动?
答:参观动物园、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等。
2、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 都有翅膀,会飞行。
三、按食性对动物分类:
1、草食性动物:马、牛、羊、鹿、兔等
2、肉食性动物:虎、狮、狼、豹、蛇等
3、杂食性动物:猪、狗、猫、鸡、鸭、鹅
第三课生命在于运动
一、填空:
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扭伤。
2、锻炼有利于健康。
3、我们每天锻炼是为了。
4、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这与他们的运动有关。
二、判断:
1、运动前后,我们的心跳加快,呼吸次数增多。()
2、运动后,我们肌肉会酸痛。()
3、进行体育锻炼时,用力越大越猛越好()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教学设计
3.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内容:地方课程《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课《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省的省情,传承和弘扬黑龙江民族文化,知道鄂温克是我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了解民族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传统鄂温克交通工具古老与落后,从而体会社会的发展。
3、通过对家乡的少数民族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亲近与关注。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驯鹿文化发展史。教学难点:收集鄂温克族的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的学习已知道了我省满族、达斡尔族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了解一下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板书: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
师:拿出教材书9页的两幅图,让学生看图上有什么内容?
生:图一:鄂温克的仙人柱
图二:鄂温克人与驯鹿在一起 师:这两幅图体现了鄂温克人生活情景。
二、自主探究:
1、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师:在我们黑龙江省的大山林里,住着一些以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人们,我们叫他们鄂温克人或鄂温克猎民。“鄂温克”在鄂温克语中的意思,就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他们整年游荡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他们独特的驯鹿文化延续数千年。
鄂温克有哪些生活习俗呢?大家看书9页。学生看书后回答:
鄂温克人最喜欢猎鹿,一般五六个人为一小组,称为“塔坦”,每次打猎他们都吃住在山里,他们住在仙人柱里,汉语称“撮罗子”就是他们的帐篷。数个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许前后排列。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族文化,鄂温克族有怎样的民族文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课后寻访鄂温克人。
2、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师指导同学们看1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鄂温克人饲养鹿从什么时候开始?(汉朝)持续到什么时候?
生:据史料记载,鄂温克人饲养鹿可追溯到汉朝,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驯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后消失,唯独鄂温克猎民才得以延续。
师:驯鹿是怎样产生的?驯鹿生活怎样?遇到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生:相传,在很早以前,他们的八位祖先在山中狩猎,捉住了六只野生鹿崽带回饲养,久而久之,发展成了今天人工饲养的驯鹿。由于驯鹿的生活习性,加之森林生态的脆弱,以及鄂温克猎民又是集中而居,成群放养,这给驯鹿的觅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频繁地迁徙。迁徙是鄂温克民族游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在大兴安岭生活中最壮丽的篇章。
正因为驯鹿觅食困难,所以牧民在放养时要不断迁徙。迁徙,是鄂温克猎民生活中一件大事,也是他们在大兴安岭生活中最壮丽的篇章。
师:看书10页下三幅图,分别表现出驯鹿生活片段。
师: 驯鹿主要用途是什么?从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看11页。
生: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称为“森林之舟”。后来鄂温克人开始使用马和大轮车。生:从鄂温克的交通工具上我们发现交通工具的古老落后,联想到社会发展与进步。
3、让学生看书11页知识窗。
师:介绍了哪个民族的生活习性(鄂伦春)?
生:鄂伦春族的发祥地是黑龙江流域。旧中国,鄂伦春人靠“一匹猎马一杆枪”过着单一的游猎生活,实行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制度,保持着浓厚的原始社会的痕迹,吃兽肉,穿兽皮,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他们相信万物有灵。
鄂伦春人禁忌很多,对猛兽不能直呼其名。猎到熊,还要举行仪式,把熊骨用草包好放在树上,敬烟,叩头。他们相信野兽的肩胛骨有预知的本领,因此,在出猎前不告知他人去何方。狩猎时鄂伦春人传统的生产方式,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判断野兽踪迹的准确力令人惊叹不已。
鄂伦春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打猎归来都要歌舞狂欢,模仿动物和飞禽,显示出豪放粗犷的民族个性。
三、合作交流
学生把本课所学内容看一遍,相互交流一下,你还知道鄂温克族的哪些文化? 学生自由回答。
四、拓展延伸
课后组成若干个调查小组走访鄂温克民族还有哪些民族文化?
讷河市第五小学 董士芬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有36名,经过一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但其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对此,四年级的科学教材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面熟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
五、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附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试卷1
第一单元
1、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有那些?
2、外出选择活动地点时要注意()。
3、计划工作包括()的计划和()的计划。
4、组织工作包括对()和()的组织。
5、()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种类繁多的事物,可以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它们。
第二单元《吃得好吗》
1、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或保持食品的()、()、()等而在食品中添加的东西。
2、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等。
3、实验前一定要清点器材。实验结束后要自觉整理()和()。
4、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分辨出蛋白质。
5、食物里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等。
7、蛋白质是人体肌肉、()、头发、()、()、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
8、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可导致()、()、()。
9、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齿嚼烂,其中一些()被消化掉。
10、肝脏能分泌()流到小肠,帮助小肠完成消化吸收任务。
11、胃里有胃夜,能杀死一些病菌,初步消化食物中的()。
12、碘与淀粉变()。
13、绿色食品是指()。
14、绿色食品的三个标准:
第三单元 《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水静止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一部分不溶解杂质会沉到水底,这就是().在水中加入()或其它混凝剂,可以加快杂质的沉淀.2.净化污水的常用方法有()、()、()
3.经过沉淀和()后的水,还要进行().这样才能杀死水中的细菌
.()是常用的既简便有可靠的消毒方法.4.()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大部分是()。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总量的()。就是这么少的淡水,还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了()、()
5、会发光的鱼(),会钓鱼的鱼(),会发电的鱼(),会飞的鱼()。能杀死鲨鱼的是硬腭鱼。6.小河污染物的考察应用了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活动时要充分准备,(),(相互尊重),()。
7.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以及常见的食物:
(1)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头发、指甲、内脏、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瘦肉、鸡、鱼、蛋、牛奶、豆类等。
(2)淀粉给我们的身体提供(),支持我们的(运动)。小麦、大米、红薯、玉米等。(3)()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大豆、花生、香油等(4)糖类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调节身体机能。糖果、水果里(5)()帮助我们的身体成长,保持身体健康。
二.问答题
1.实验水中杂质的过滤需要哪些材料..2.如何防治水污染.3.鱼为什么离不开水.4.鱼靠什么呼吸.5.鱼靠什么游。.6.海豚,鳄鱼,泥鳅,带鱼,金枪鱼,那些是鱼,哪些不是鱼?
第四单元
《小小赛车会》练习题
1.什么是方程式赛车。
2.一般车辆动力来源是什么。
3.不同车辆的动力来源有什么不同。
4.各种车能源的使用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
5.什么叫齿轮。
6.小齿轮在小车内起什么作用。
7.齿轮组具有哪些作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齿轮。
8.用什么方法使自己的小车跑得更快。
二.填空题.1.电动小车的动力来自()是()的能量让小车跑起来的。
2.现代的汽车不再使用()了,多用()、()、()作为动力,还有的使用(),但都沿用了汽车
3.我们一般可以参照一个()的物体,来确定某些物体的具体方位。被选的固定物体叫()。43齿轮组的作用。
第五单元《动物家族》练习题
一.填空题.1.做好一件事情会涉及到许多环节,要处理好这些环节的(),就要有一个计划
2.科学研究有许多方法,()、()、()、()等等,都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3.动物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生育自己的小宝宝,()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
4.许多动物,特别是动物妈妈,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观察时()
5.不要伤害动物,它们是人类的()
6.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渡色
7.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如。(牛
羊
马
狗
猫
猴
鼠
草原犬)8.()是会飞的哺乳动物,()是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是最大的动物。
二.问答题
1.什么叫哺乳动物?
2.为什么说蝙蝠不是鸟?
3.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动物?
4.鸟有什么共同特征?
5.制定计划的步骤:
第六单元
《饮料瓶的知识》 填空题:
1.饮料瓶有(瓶体、外包装)组成,饮料瓶上的标签一般可以告诉我们()、()、()、()、()(广告)、(环保标志)等信息.。
2.饮料瓶在空气中会受到氧气、紫外线等作用而(),释放出更多的有害物质,使长期存放在瓶内的酒醋酱油等()。
3.一种叫()的塑料是生产各种饮料瓶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本身无毒无害,但长期使用塑料饮料瓶盛装酒、醋、酱油等,会对身体有害。4.饮料瓶按材料来分,大致可以分为()、(纸)、()、()四类。5.制定研究计划,首先要找一个适合研究的的内容,在思考()以及所需要的(工具)和(),还得简明的写出()。6.使用()等方法正确的处理空饮料瓶
1.饮料瓶上有哪些知识。
2.饮料瓶有哪些用途。
3.饮料瓶用什么材料制成。
4.乱扔饮料瓶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什么危害。
5.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空饮料瓶。
6.举例说说分别用玻璃,塑料,金属,纸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用了材料的什么特点?
7.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塑料饮料瓶盛酒、醋、酱油为什么不妥?
8.购买食品喝饮料时,要注意商标上的那些内容?
第七单元《探索月球》
一。填空。
1。()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的。
3.农历每月十五的月相是()。每月初七的月相是()。
4.月球距离地球约()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5.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6.月球表面有起伏的(),有纵深的(),还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我们看到的月球上的阴影,是月面上的(),称为“()” 7.月球比地球(小)得多,()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那么大。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
8.农历每月初一的月相是(),农历每月初七、八的月相是(),农历每月十五是(),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是()。9.月球本身()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的太阳光。月球上没有(大气),也没有()。
三。问答。
1。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月球?
2.月球表面是怎样的?
3.宇航员登月需要带些什么?
4.为什么月亮有圆缺的变化?
5.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八单元《挺进南极点》
1.()是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人。南极点附近,全年只有 “()”,“白天”就是(),“夜晚”就是()。南极是一个()----(南极洲),北极是一个()-----(北冰洋)
2.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杨利伟)驾驶的中国第一架载人航天飞船()2003年10月15日从甘肃(酒泉)发射成功。我国首颗探月探测器“嫦娥一号”是从()发射升空。3.月球上白天和夜晚温差很大,白天最高可达()以上,夜间最低可降到零下()以下。
4.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为什么叫做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
5.我国的两极科学家是谁?他曾几次到达南极和北极?
6.位爷爷挑选 小队员的标准是什么?
7.英国探险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8.1959年,()向月球发射了无人驾驶的火箭,是人类第一次了解到月球的一些情况。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上册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与文字资料、一张写有“云”字的白纸。【教学过程】
一、导课
在黑板上写下“云”字。教师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进而导入新课——云的观测。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云
1、通过多媒体播放几组不同形状的云,让学生观察。教师问:“那么云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让学生阅读课本14页,寻找答案。答:“云是由大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2、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云是由什么组成的,那么究竟云的观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让大家思考,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答案:云的变化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3、教师问:“那么究竟如何通过对云的观测来判断天气呢?”通过多媒体播放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三种天气中云量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晴天:0≤云量≤¼ 多云:¼<云量≤¾ 阴天:¾<云量≤1
4、集体探究活动:全班学生向窗外看。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晴天、多云、阴天)估计云的高度(低、较高、高)记录下云的形状(可以画图、也可以比喻)。
(二)对云进行分类
1、云有很多的不同形状,那么让我们来给云进行一下分类。让学生阅读15页,寻找答案,并分析各类云的形状。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云的形状。
2、刚才我们说过了,有的云离我们很近,有的很远。下面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哪些是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通过观看多媒体来进行了解。进而总结云的分类依据:云的高度和形态。
3、通过云的观测能判断天气,哪种云出现是晴天,哪种云出现是代表要下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种云的特点与天气的关系。观看多媒体和几组图片。
最后了解一些有关于云的谚语和欣赏几组火烧云的图片。
(三)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一.云的本质和意义
二.云量多少:晴天:0≤云量≤¼
多云:¼<云量≤¾
阴天:¾<云量≤1 三.云的分
类
四年级上册科学《云的观测》教学反思
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地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往往学生不能分清楚的是多云和阴这两种天气。利用书本上的三个圆圈认识云量。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对层云、积云、卷云的判断。这个知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更加远,能通过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判断三种不同的云,特别是积雨云和雨层云的区别,学生概括出三种不同云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天气情况,然后小组分发云的图片,认识不同的云及文字说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在判断云的种类的练习中没有出现错误,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云的观测》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在讨论前明确讨论要点。作为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应该让学生在讨论前有所准备,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着解决问题,以便在小组讨论中有话可说。围绕“云的类型特点”这个讨论主题,先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云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辨别,找出其差异。这样,在讨论时,学生就有的放矢,紧紧围绕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讨论活动不但氛围浓,而且效果好。
2.引导学生有效拓展讨论范围。讨论活动不仅应该体现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且要体现学生间互相讨论的思想和方法,并在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自信。假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过大、过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就“根据云量多少确定天气状况”这个讨论主教
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题,在上课时,学生在讨论中陷入了僵局。在根据出示的图片判断天气状况时,学生出现了猜测的现象。后来,我注意了问题的设计逐层推进。从“判断方法”“各种类型的例图”到“今天天气的判断”,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讨论,学生不仅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帮助学生理清了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