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工成本现状问题解决
目前人工成本现状、存在问题和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方法
第一部分 目前人工成本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建筑业的民工荒使人工单价成本不断上升
现阶段新增建筑业劳动力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建筑业农民工工作辛苦、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安全事故频发、权益保障不到位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改善,“民工荒”在进一步蔓延。
二、建筑业的技术工人缺乏使人工单价成本不断上升
建筑施工工种繁多,工序复杂,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长期以来,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差,中青年技术人才纷纷流失;建筑企业不够重视对技术工人的培养与储备。
三、项目管理者未全面发挥应有职能
缺少对人工成本计划的科学分解,缺少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施工阶段、各个专业工种的需要、劳动定额,编制切实可行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考虑在单位内部的施工队伍和劳务基地中进行组织安排,工程现场缺少劳动力计划安排和分部分项施工优化中劳动力组合,造成人力成本浪费。
四、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劳动定额及实时改进
第二部分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方法
一、提高人力投入产出比
人工成本是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降低劳动消耗,追求投入产出之比,通过组织结构优化,引入信息化技术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协同效率,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
二、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途径
1、减员增效,做到劳动力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
减员不是单纯地为了减几个人,其目的在于增效。增效,一是效率的提高。通过减员,克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二是效益的提高。通过减员,降低人工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2、控制工资总量,搞活内部分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分配原则,只有充分地发挥工资的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工资不是福利,是一种投入,投入的目的是有效益,盲目的攀比工资水平,不注重工资效益,不注重人工费用,最终会导致人
工成本上升。工资总额不可以也不可能一味追求提升,我们只有在控制其总额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约束、调控和激励的作用,搞活内部分配,提高企业的人工效率。
4、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使有限的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有限的工资投入转化成较大的产出,就得有一套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一是引导职工合理流动;二是激励职工多作贡献。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从工资制度上要取消档案工资,全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工资要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只有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刀刃上,才能使其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从而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争做贡献,形成一个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促进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5、科学定员定额,优化劳动组织。
加强定员、定额的管理,达到双优化,通过减少活劳动投入,提高产出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运用劳动经济学的原理:“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行为”确定双定的最优化,那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边际成本。“双定”增减量首先要考虑带来的效益。要从研究劳动消耗的合理构成入手,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时间,减少消除无效劳动时间以提高工时利用率。其次,通过研究改进各种工作流程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劳动效率。为了达到双定的优化,还要有一套精干、高效、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优化的劳动组织。机构重叠,必然会造成人浮干事、管理不畅、效率低下。定员定额不科学,达不到优化、达不到满负荷,劳动力就会造成浪费,也就是人工成本的投入伴随在产品中的劳动价值部分难以得到市场的承认,致使企业失去竞争的能力。因此,要科学合理制定定员定额,要精简机构、撤岗并岗、实行专业化管理。改革传统工种概念、实行大工种、区域作业培养一专多能、操检合一的优秀技术工人,使劳动力真正得到解放,以少而精的人才消耗来取得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6、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人才效益。
提高素质一专多能。一个人只会干一种活,其它活不会干,导致人员过多,干活你看我,我看你,工作效率非常低。科技进步决定了产品质量和成本水平,而科技进步,要依赖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人才潜在的效益,有利于企业精简人员,降低人工成本。谁拥有人才的优势,谁就能占领更多的战略制高点。而要想求得企业发展,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素质就意味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8、要实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
9、实施完善企业劳动定额,正确测算人工成本。
10、坚持人工费量算对比和台账制度
三、加强劳务成本管理化解用工风险
1、外部劳务的录用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2、确保外包单价无异常
3、代发民工工资
3、代付材料款
4、按月进行了外包成本分析
5、及时计价结算和不超拨工程款情况
6、规范验工计价程序、完备签字手续
7、建立完备的验工计价台账和劳务辅助台账
8、选择合适的分包队伍
9、要选好、用活外部施工队伍。
10、着力培养内部的骨干队伍,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保持施工现场队伍稳定,并且根据工
程特点和进度,合理安排劳动力,避免重复用工,减少人工费超支,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
11、实行劳务报价议标制度
实行工程项目劳务和专业分包招投标,合理低价中标,在资金状况许可时,及时结算、支付劳务费,对控制劳务价格可起到制约作用,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12、加强劳务分包合同管理
在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中,要约定劳务分包队伍必须要承担经济风险,分包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工作内容也必须明确,以避免施工及结算过程中产生扯皮现象,在此条件下,劳务分包队伍才能通过自身管理获取合理的利益。
13、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14、严格控制零星用工
15、尽可能将零星用工所应完成的项目工作内容归结到分包项目单价中,在项目工作内容无法计入分包单价的情况下,将零星用工数量严格控制,层层审批确定。对无产值零星用工的控制,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必须亲自把关、审核、签字,并且派工必须明确,注明具体部位和数量。
第二篇:人工成本分析
一、什么是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按原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企业在岗职工以外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具体见国家统计局政法司****年九月三十日国务院批准一九九○年一月一日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二)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企业自行建立的各项补充性质的保险和为企业内部从业人员负担的商业性保险。社会保险费用以企业实际缴纳和支付为原则,其中包括由企业缴纳给社会保险机构的部分、企业自行负担的部分和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它费用,但不包括个人缴纳和负担的部分。
(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目前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方面的支出。除此之外,还要列入从其它渠道支出的有关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费用。
(五)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或负担的、职工可实际享用的劳动保护用品、食品、饮料、服装和保健用品等方面的开支,或是以此名义支付给职工的货币收入,但不应包括企业劳动保护费会计科目中支出的劳动保护设备购置、维修以及个人只能在工作现场使用的特殊用品等项费用。
(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职工宿舍折旧等。
(七)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工会经费是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2%的比例计提后拨缴给工会使用的经费。企业不在岗职工生活费是指企业对长期不在岗却仍保持着劳动关系的职工所承担和支付的生活费用。职工招聘解聘费用是企业在招聘解聘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广告费、场租费、交通费、手续费、劳务费等项目。企业补贴给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经费是指企业向附属于企业的或与企业有资助关系的中、小学和技工学校支付的各项费用。其它用于职工的支出是指无法归入以上类别而应计入企业人工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
二、人工成本分析有关指标
(一)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A.按工作岗位对劳动力指标的统计。
1.工人:基本生产工人(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
2.学徒: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
3.营销人员: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
4.管理人员: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5.工程技术人员: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6.服务人员:指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7.其他人员:以上六类以外的人员。
B.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C.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D.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1.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
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E.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出勤工日、出勤工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
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计算公式: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制度工日(工时)数×100%
4.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有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劳动消耗量/产品产量;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消耗量和产品产量的对比。产量可用实物量(或标准实物产量)、劳动产量(定额工时产量)、价值量(总产量、增加值勤)等表示:劳动量可用人数时间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1.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工业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2.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灵敏
3.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万元)÷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
或:报告期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三)劳动报酬指标的统计
劳动报酬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称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其中主要是职工工资总额。
A.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具体项目见。
B.平均工资统计。平均工资是指全部职工在一定时期同每人平均的工资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工资(元/人)=工资总额(元)÷职工平均人数(人)
备注:平均工资的统计,可以按企业不同的职工范围(全部职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部门主管人员、工程技术待分类统计)计算,也可以按不同的时间范围(月、季、年)计算。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统计,应视企业内部核算和管理要求而确定。
(四)人工成本指标的统计
1、人工成本总量分析指标(反应人工成本总量水平)
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平均职工人数(基期至报告期)
人均人工成本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人工成本总量增加额=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基期人工成本总量(绝对量)
或=(报告期人工成本-基期人工成本)/基期×100%(相对量)
2、人工成本结构分析指标(反应各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结构比例的变化)
①人工成本某部分所占比重=报告期该部分数额/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100%
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指标可说明各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结构比例关系的变化,企业应根据指标的变动,分析其中具体的结构性变动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3、人工成本效益分析指标(投入产出指标)
①劳动分配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增加值×100%
劳动分配率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②人事费用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销售收入×100%
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的人工成本能够实现多少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销售收入)
③人工成本利润率=报告期企业利润总额/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100%
反映人工成本占利润的比重,属于人工成本创利能力指标。人工成本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基本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环境的变动趋势。如果人工成本利润率下降就应分析其原因,如果由于产品卖不出去,就应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如果是因为原材料涨价或人工成本过快增长,就应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物耗成本或人工成本。
④人工成本含量=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成本费用总额×100%
人工成本含量,反映劳动效率状况,是企业、行业、国家间商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其中价格的竞争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竞争。而成本费用的竞争又主要是人工成本的竞争。(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⑤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总额/人工成本
反映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
⑥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职工人数
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职工人数=报告年内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12)
第三篇:人工成本管理制度
人工成本管理制度
1、定期按每月、每季、全年进行人工成本统计。人工成本是酒店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统计口径明确为如下内容:(1)职工工资总额和生活费;(2)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其他保险);(4)职工福利费用;(5)职工教育费用;(6)劳动保护费用;(7)工会经费;(8)招工招聘费;(9)其他。
2、在人工成本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包括:(1)人工成本总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工成本增加绝对值=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基期人工成本总量;人工成本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基期人工成本总量*100%-100%。人均人工成本分析。人均人工成本=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增加值*100%。企业增加值是由经营利润、人工成本、税收净额三部分组成。(4)人事费用率的分析。人事费用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营业收入*100%。(5)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分析。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报告期经营利润/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
3、通过人工成本指标分析和横向比较,清楚本酒店人工成本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对人工成本的未来走势作出预测,对人工成本的不良趋势及时纠正,对人工成本的优良趋势加以肯定,从而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决定,及时调整人工成本政策,达到人工成本指标优质化的目标。
4、制订积极进取的人工成本战略。酒店的人工成本战略应该是:绝对人工成本(人均人工成本)至少要等于并争取略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保证在吸收人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相对人工成本(劳动分配率或人事费用率)至少要等于并力争尽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以实现人工成本投入后产出的最大化。人事费用率一般控制在25%左右。要运用效益制衡原则控制人工成本不适当的增长,实行人工成本“两低于”办法,即:人工成本总额的增长要低于酒店经营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要低于以正常营业收入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5、做好人工成本的预算工作,在预算人工费的支出的基础上制订标准人工成本,并着重于过程控制,按月、按季监测实际达到的人工成本与预算人工成本之间的差距,加以揭示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人工成本的超支或浪费消灭在人工成本形成过程中。
第四篇: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探讨
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探
讨
肖娟娟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劳动管理层次和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工成本不仅涉及企业收入分配的微观管理,也涉及劳动领域的宏观管理,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自容。
关键词: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在设计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时对人工成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于1995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将企业人工成本调查表纳入了劳动统计报表制度。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具体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七个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面对两个市场的竞争:一个是商品市场的竞争,人工成本不能太高,高了就难以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凭借价格优势取胜另一个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竞争,人工成本不能太低,低了就难以在人才竞争中凭借工资优势取胜。因此,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总成本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是企业管理特别是劳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劳动管理层次和水平,而且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
加强企业管理。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永恒命题。而注重人工成本管理,又是近几十年西方企业中重点研究的问题。而我国由于受传统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没有数据分析我国自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情况。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虽然也注重了对成本的管理,但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只能变成口号,难以落实到行动上,对人工成本管理根本没有足够意识和观念,致使从产品生产到经营都处于粗放经营管理的状况。如果想通过数据分析一下我国自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情况,是极其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根本没有建立这方面的统计,更谈不上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致使企业长期处在管理水平低下、成本缺乏有效约束、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从1995年开始,劳动部提出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概念,并开始在一些试点企业、一部分地区尝试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经过这些年的推广和实践,目前在企业人工成本统计、信息发布并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分析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切实在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没有完整的概念,忽视对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研究,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控制。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人工费用列支制度不健全,界定范围不明晰,渠道过多过乱,给工资分配、工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实行了新的会计制度,合理界定了人工成本范围,规范了企业人工成本列支制度,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一些行业和企业已经开展了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工作,如企业减员增效已渐显成效,许多企业通过买断工龄分流富余职工以谋求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仍没有完整的概念,未对人工成本进行总量核算与分析,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控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意识日益提高,但是,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落后。成本的优势可以通过产品的价格转化为市场优势,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一般放在产品的物耗成本的降低上,对人工成本加强管理尚未达成共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企业经营者忽视了人工成本的作用,侧重于产品价值的实现;二是因为有的企业经营者虽然意识到了人工成本的重要作用,但却存在求稳怕乱的心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说,由于改革的不断推进,人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意识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办法,对促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落后,从内容上看,往往是只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其结果造成只注重与生产有关的企业成本管理,而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从方法上看。缺乏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和调节也不及时,缺乏有效的成本奖惩制度,成本激励和成本约束不到位,难以从深度和广度上实现成本降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十分重视投入和产出的效益。
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已远远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构建。当前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上,仅依靠财务部门事后考核分析评价,而没有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组织体系,缺乏成本管理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划小成本责任单位,没有指定的相应的成本监控人员,在成本的实施及反馈上也相应滞后。一是成本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知识,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培训,对于人工成本管理各相关经济指标的理解需要加深;二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机构协调不够,如劳资、财务部门的有关数据不能及时沟通以形成有效信息,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最重要的是没有制定规范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仅仅把人工成本视同其他成本项目一样简单管理,没有用经济学原理来科学地分析、预测、控制人工成本,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构建。
人工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成本控制,是当今从国际到国内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理念,而人工成本控制,已成为成本控制中的重中之重。人工成本是国家惯用的劳动工资管理指标,也是重要的投入产出指标,是企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指标。因此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是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将对企业管理科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人工成本涵盖企业投入于劳动力方面的所有费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核算人工费用的指标。具体说来,企业人工成本是对企业劳动投入的完整描述,从生产与分配之间的辨证关系看,通过从劳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人手,系统地对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将对企业管理科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成本管理提出的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甚至最终取得垄断的市场地位,唯有依靠先进的技术。可以看到,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企业无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既是使自己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又是阻止竞争对手进八该领域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领导市场的潮流,而产品老化、技术落后的企业则只能被市场所淘汰,这已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公认的道理。而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属人”的特性,即技术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凝结在企业物质资本(如生产设备)中,而是更多地储存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头脑中。这时的技术人员已不仅仅是企业雇佣的高素质劳动者,更是一个资本的载体,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这种形式的人力资本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而言,人工成本的核算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合理控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依据。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总成本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企业人工威本是除了物质消耗成本之外最主要的成本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成份是职工收入),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企业通过人工成本核算,可以清醒地知道自己因使用劳动力而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重视企业的人工成本核算与管理,在使用劳动力上更加注重合理性。企业通过人工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人工成本的合理控制,将人工成本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会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运行更加紧密结合,为企业经济运行及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人工成本指标的变化趋势的分析,制定出企业的薪酬目标,确定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整办法,保持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间的合理比例关系,使之成为企业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的基本条件。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言,人工成本核算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消费政策的制定。人工成本牵涉到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重要方面。比如工资和保险福利费用,对于雇主来说是一种支出,对雇员来说则是一种收入,因而人工成本对于消费领域的影响极大,人工成本的高低还直接与生产经营情况尤其是与盈利紧密相关,故直接影响到雇主的投资方向,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流动也因此成为必然。通过人工成本统计,可以看出雇员(职工)收八状况乃至居民生活水平,是国家制定人民生活水平政策和规划的依据;人工成本核算还反映出国家经济形势的大趋势,国家可据以调整消费政策和产业结构。对于劳动领域的宏观调控而言,更是制定劳动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在人工成本的组成部分中,工资总额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更是与国家的保险福利政策紧密相连,对于国家从整体上统筹考虑安置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保障广大职工的利益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劳动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言,人工成本核算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人工成本不仅涉及企业收入分配的微观管理,也涉及劳动领域的宏观管理,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国际间比较时,人工成本是可比性较强的一个劳动统计指标,因为它反映的是全方位费用,反映出的是用人费用支出的全貌,这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通过人工成本统计资料(主要是国际问比较情况),企业(雇主)可以看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投资效果较好,甚至可以判断出在哪个行业投资、生产哪些产品利润前景更好,从而决定投资方向和数量。目前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这在人工成本上反映得非常充分。许多外商来华投资都要求我国有关方面提供该地区的人工成本资料,据以确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方向。我国较低的人工成本水平,正是吸引外资以图自身发展的良机,对于加入国际大循环的我国企业来说,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的必由之路。
结论
人工成本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工成本管理,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为目标,坚持企业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相适应的原则,以建立人工成本统计为基础,以人工成本分析为依据,以人工成本控制为手段来建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人工成本产出效率,优化企业人工成本结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将成为今后企业管理探索的方向。
总之,在企业管理中,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研究,通过对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比,寻找到适度的人均人工成本、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建立科学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有效地实施人工成本管理。必将对推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控制相对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优化投入产出结构,增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翁天真。人工成本管理与邯郸经验[M]。中国劳动出版社,2006 2 王静,陈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量化分析[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 狄煌。企业发展战略与人工成本管理,中国劳动,2007(4)张莉等。企业人工成本的实质和决策依据分析。经济论坛,2005.7 5 郑曦,成本会计信息效益分析。现代商业,2008.5
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8期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问题解决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问题解决途径
【背景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融资困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信息匮乏、市场竞争力不足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老问题,不容忽视。在全球经济进一步一体化,贸易进一步自由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很大影响。因此正确的结合国情及世界经济趋势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工商注册登记中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其中工业新增产值76.7%来自中小企业。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很多大企业也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等知名企业。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与瓶颈
在这里我将这部分分为了内部制约和外部制约两个部分,两者有很多重叠影响的部分更是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阻力。
中小企业发展外部制约
政策不公,市场无序
今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有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因此政策适用不够公平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国内的土地政策,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等优待,而非国有企业则无此厚遇。另外,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更是收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困难重重。
融资困难成中小企业发展硬伤
法律和金融的扶持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
加之商业银行体制的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房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本来就为数不多的贷款数量更是少得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又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信用度不高,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经济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
我国经济在更大范围融入世界经济后,所有中小企业都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这当然是新的机遇,然而经济全球化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带来了不利因素。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随着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而逐步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另外,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和经营体制老化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难度加大;再者,竞争对手由国内企业上升到国际层面。当然,优势劣势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能够抓住机遇和应付挑战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我国的宏观调控。
中小企业发展内部制约
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创新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进行外延扩张,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不够,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致命瓶颈。中小企业创新所需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企业创新所需的人才。信息等更是当前中小企业欠缺的。大部分企业对现有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状态的评价一般,只有三成左右的企业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产权不清,缺乏动力
由于政策不公、行业限制,个私企业戴“红帽子”穿“洋外衣”现象普遍。据调查,上海市三资企业占全市集体企业的20%。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人为限制无法进一步做大。
自身素质不高导致的信贷危机
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内在的。比如之前提到的产权制度不明晰,有如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等也致使中小企业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
当前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以上对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阻力的分析,我想就中小企业自身完善和国家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提出我的解决方案,主要是站在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谈的。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
可以说,中小企业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内部挖掘,提高自身的效
益,是一个老问题,但确实是亟待解决的。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除自身的经验、学习和努力以外还可以寻求有效的管理咨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咨询,中小企业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状况,特别是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并在其帮助下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抓住机遇
目前国家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然很多不是为中小企业专门制定的,但受益主体中小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有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中有很多方面是对中小企业发展同样适用的,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都是中小企业直的借鉴或者可以直接受益的。因此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外部,自身的努力和调整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小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网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
商务部内贸促进资金管理系统
企业服务频道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