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如何实施人工成本管理
企业如何实施人工成本管理
企业如何实施人工成本管理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和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的费用总和。按原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7大项。
1.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社会保险费用,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5项社会保险。
3.职工福利费用,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物业管理费、冬季取暖费、独生子女费、托儿补助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员工困难补贴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企业工资总额4%之内)。
4.职工教育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5.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比如防暑降温费、劳保用品费用。
6.职工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比如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
7.其他人工成本费用,包括工会会费、外聘人员劳务及咨询费用、没有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二、人工成本管理及其指标体系
人工成本管理,是把企业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围绕劳动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界定、核算、支付、调整等一系列管理行为。
人工成本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动态性的复杂问题。目前一些企业效益不好、人工成本比例偏高,并不完全是劳动报酬等人工成本增长过多、人工成本水平过高而造成的,关键是人工成本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所致。不能简单的、单纯的看人工成本的高低,更不能单纯的控制或降低人工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要使劳动报酬等人工成本的增长建立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
那么,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哪些呢?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
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人均人工成本= ————————————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人均人工成本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 成本总额的比例。
该时期某组成部分数量
一定时期人工成本 = ———————————×100%
某组成部分所占比重
同期人工成本数量
总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指标可说明各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结构比例关系的变化,企业应根据指标的变动,分析其中具体的结构性变动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分析比率型指标
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采用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来反映。
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
人工成本利润率=————————————×100%
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对企业主管部门来讲.人工成本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基本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环境的变动趋势。如果人工成本利润率下降就应分析其原因,如果由于产品卖不出去,就应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如果是因为原材料涨价或人工成本过快增长,就应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物耗成本或人工成本。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劳动分配率=————————————×100%
同期增加值总额
劳动分配率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人事费用率=————————————×100%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的人工成本能够实现多少销售收入。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总成本中人工成本比重=————————————×100%
同期成本费用总额
人工成本比重,是企业、行业、国家间商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其中价格的竞争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竞争。而成本费用的竞争又主要是人工成本的竞争。
三、企业如何进行人工成本管理
1.指定人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及人员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必须有系统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这项工作,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以劳资部门为主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对各项人工成本预算要严格审核,对预算外费用要严格监控,目行必须的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方能执行,努力降低人工成本;对下属各单位、各部门的报表数字质量要负责监督检查,并发布全企业的人工成本状况,提供各单位需要的其他人工成本信息咨询;指定下属各单位的人工成本管理责任主体,并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社会人工成本信息、全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合理确定 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指标,定期公开发布人工成本控制标准;每年召开人工成本结算会,对有效管理人工成本的单位进行奖励,对人工成本偏高的单位进行预警预报,必要时实行成本否决。
2.建立人工成本费统计台账
企业要进行人工成本管理,就要严肃人工成本报表制度,健全与人工成本有关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统计报表制度和财务报表制度,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台账,台账主要包括9个部分:人工成本汇总台账、工资内外收入台账(应含支付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台账、职工福利费用台账、教育培训费用台账、职工住房费用台账、非本单位职工的人工成本台账、其他人工成本台贴、劳动保护费用台账。
台账的填报要求:
(1)一般应按本期实际发生数填报,除有单项规定外,不能按计划数填报;(2)要按谁支付、谁统计的原则登账,如企业对外按项目承包,只对单位支付项目承包费用,不直接支付工资报酬,不统计为企业用工人员及工资。
3.建立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企业应建立人工成本分析模型(见附图),其目的是使阅读者(领导)能清晰、全面地了解人工成本的构成、数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帮助。
4.确定正确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标
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果应是倒U型的,即:二低一高,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低人事费用率或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管理不是要减少企业人工成本的绝对额,人工成本的绝对额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这是一个总趋势。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一定的人工成本投入应带来一定的产出效益,当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长时,人均增加值和人均销售收入也应有所增长,且增长幅度应高于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才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因此,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是要控制其相对数,也就是说,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要降低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降低人工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强人工成本的支付能力;降低人工成本在劳动分配率中的比重,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劳动装备水平不同。增加值率和利润率不同,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适合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5.建立人工成本费预算制度
预算是管理控制活动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数字形式编制的未来一定时期的计划。利用预算,有利于管理者对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控制。人工成本主管部门应拟定预算管理制度,使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人工成本的预算应以财务预算年度作为人工成本预算年度,以财务及其他专业的预算数据为依据,由劳资部门单独进行预算,即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预算时,应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业务部门的计划、任务,根据上年实际发生情况,考虑本年特殊增减因素,本着增收节支、量入为出的原则,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编制人工成本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为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预算一经批准,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年度执行中受国家政策影响,人员机构发生大的变化,确实需要调整,下属各单位、各部门向人工成本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能支付。除此之外一律不予调整。
6.建立人工 成本费结算制度
企业应在每年财务决算后召开人工成本结算会,按照有关财会规定,按建立的台账,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人工成本进行结算,对比年初的人工成本预算方案,计算节约超支的额度,并分析人工成本总量指标、结构型指标和相对比率型指标,对比人工成本控制目标,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看看人工成本是否进行有效控制,看着是否达到了增收节支。对于人工成本管理得当的单位,应制订一些奖励措施,比如按照各单位增收节支的程度,提取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基金。以调动各单位人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对于人均人工成本水平过高,又同时出现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过高的单位。在年终结算时,应分析具体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比如若是工资水平过高、增速过快的单位,可以对其效益工资作必要的核减,并对责任者进行处罚。对人工成本过高的单位要进行预警预报,必要时实行成本否决。
人工成本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工成本管理,加强人工成本统计与分析,减少无效人工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实行利润、成本、人力投入与产值均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进而形成企业用人能多能少、岗位能上能下、职工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循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市场适应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人工成本基本定义
我国统计制度将人工成本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二、人工成本构成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构成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
(二)社会保险费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目前实施的社会保险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五)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企业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规定工种所享受的保健食品待遇。
(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职工宿舍折旧等。
(七)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工会经费、涡有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三、人工成本分析主要指标
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有: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产 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全员劳动生产率。
(一)劳动分配率
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
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二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
(二)人事费用率
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销售收入。
(三)人均人工成本
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
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职工人数
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四)人工成本产出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增加值/人工成本
(五)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销售收入/人工成本
(六)人工成本含量
反映劳动效率状况的指标。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
总成本(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七)人工成本工资含量
反映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
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人工成本
(八)全员劳动生产率
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职工人数
四、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笔者根据杜邦分析法原理设计出人工成本分析模型,其目的是使阅读者(领导)能清晰、全面地了解人工成本的构成、数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公司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方便准确的依据。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涉及人工成本的项目共49项,在制作年度人工成本分析模型之前,应先采集49项相关数据制作一个《人工成本数据采集表》,然后运用计算机通过链接方式生成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最终形成年度人工成本分析报告。在采集相关数据时,要根据决策者的需求决定是采集预提数还是实际发生数,准确掌握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五、人工成本分析结果理想模式
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果应是U型的,即:“二高一低”,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系数。
建立和推行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有助于我们通过模型对人工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构成指标的因素入手,帮助企业寻找管理差距,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帮助;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工成本走向,为企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考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业绩,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指明努力方向。
六、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的运用案例
2000年大化肥企业人工成本状况抽样统计,并运用人工成本分析模型进行关联分析。
(一)数据模型
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二)分析报告
1、大化肥行业人工成本概况
2000年,大化肥企业人工成本呈“二高一低”状态,这说明大化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00年行业人工成本先进指标和平均指标见下表:
1999年大化肥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略)
2000年大化肥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略)
2、人均人工成本
平均人工成本反映人工成本的水平。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总额为6511.12万元,比上年减少4.3%。平均人数比上年减少了4%。人均人工成本为24300元,比上年略有增长,最高为55500元,最低为14700元,高低相差40800元,为3.8倍。其中人均工资为15990元。在人工成本总额下降的情况下,人均人工成本却略有增长,这说明大化肥企业减员增效已初见成效。
3、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
劳动分配率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2000年大化肥平均劳动分配率为30.24%,比上年增大了7.86个百分点,最高为56.2%,最低为8.8%,高低相差47.4个百分点。劳动分配率上升的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说明大化肥企业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我们将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是劳动分配率的倒数,说明员工剩余劳动的大小。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为3.31,比上年降低了1.16,最高为11.31最低为1.78。高低相差6.3倍。
人事费用率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反映劳动投入占已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的程度。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事费用率为 10.0%,比上年降低了0.19个百分点,最高为20.6%,最低为3.7%。高低相差16.9个百分点。
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是人事费用率的倒数,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为10.0,比上年提高了0.18,最高为27.3,最低为4.84,高低相差5.6倍。
总成本人工成本含量是反映劳动效率状况
的指标,体现出劳动效率的提高程度。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含量为10.68%,比上年降低了0.94个百分点,最高为21.0%,最低为3.8%。高低相差17.2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化肥企业有一定的竞争潜力。
4、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2000年大化肥平均劳动生产率为8.04%万元,比上年降低了2.77万元,高低相差12.0倍。
5、人工成本构成 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构成为:工资总额为65.8%,社会保险费为11.0%,职工福利费为8.9%,职工教育经费为1.1%,劳动保护费为3.7%,职工住房费用为2.7%,工会经费为1.2%,其它人工成本为5.7%。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具有一定的刚性,职工住房费用因已进**改将会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控制人工成本的关键在于控制工资总额。
第二篇:企业效益的源泉 浅谈人工成本管理
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2005年是公司成本管理年,多年来公司对成本管理十分重视,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都形成了各自的管理模式,但是一些企业对人工成本的管理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通过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引起公司各层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的重视,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人工成本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控制途径,以达到“播种少,收获大”的用人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收入同向增长的目标。<<<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人工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和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提高人工成本数据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确定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的基本条件。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是劳动保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为促进企业建立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而采取的指导性监控措施。建立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制度是宏观人工成本管理和企业微观工资分配工作相结合的需要。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4年12月2日印发了《吉林省关于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通知》吉劳社薪字[2004]283号文件,文件就如何建立企业人工成本统计分析机制和预测预警制度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实施意见,但这仅是企业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意见,具体实施方案和采取的措施,还需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只有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才能达到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保持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收入水平持续稳定的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提高企业对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认识。企业要发展,就要确保资产增值,企业人工成本必须受资产增值的约束。企业人工成本的支出,既要保证工资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有竞争力,又要保证产品在商品市场上有价格的竞争力。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宣传,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都要增强控制人工成本的意识,积极降低人工成本,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的增长才有保障。
确定正确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标。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人工成本既是与利润来源同一源泉,又是能够保持同方向变化的成本支付项目,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管理和调控,并不意味降低职工收入来增加利润,而是要控制总费用的结构,在增加值的经营方面下功夫,把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协调起来。所以,控制企业人工成本目标应该是职工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
建立科学统一配套的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制度。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人工成本的统计将纳入到统计体系中,作为劳动工资统计的一项内容,每年都要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同时填报。人工成本的统计应以财务核算作为人工成本统计,以财务及其他专业的统计核算数据为依据,由劳动工资统计部门单独进行统计,即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应与财务核算和其他专业统计核算的结果保持一致。企业要定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或政府部门公布的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合理调控。
单独设立人工成本的会计核算科目。在财务会计的核算科目中,人工成本的会计核算项目比较分散,给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缺乏准确性。为了方便准确的统计人工成本,在会计核算中设立“人工成本”一级科目,将人工成本的所有项目进行汇总,使企业人工成本资料档案化、条理化,便于统计分析。
要制定科学规范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应当在企业人工成本进行规范性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人工成本的范围、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作出科学的统一规定和解释,制定出有效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促使企业在人工成本核算方面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改善费用支出结构。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
积极推进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分配方面,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分配的激励作用,要基本形成以人工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分配约束机制,要使社会平均人工成本水平逐步成为决定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建立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比较完善的内部分配制度。
<<<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途径
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严格控制各种用工人数控制人工成本总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员不是单纯地减几个人,其目的在于增效。增效,一是提高效率。通过减员,克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二是提高效益。通过减员,降低人工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实行“工效挂钩”,控制工资总量,搞活内部分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分配原则,只有充分地发挥工资的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
如何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使有限的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要将有限的工资投入转化成较大的产出,就得有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先进的内部分配机制,一是引导职工合理流动,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二是激励职工多作贡献。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从分配制度上要合理设定基本工资份额,全额或大部分工资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工资要向苦、脏、累、险、科技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只有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才能激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多做贡献,形成一个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促进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科学定岗定编,优化劳动组织
加强定岗、定编(“双定”)的管理,达到双优化。通过减少劳动投入,提高产出,最终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要科学合理进行“双定”,要精简机构、合理定岗、实行专业化管理。改革传统工种概念、实行大工种、区域作业、培养一专多能、操检合一的复合优秀技术工人,使劳动力真正得到解放,以少而精的人才消耗来取得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讲求最佳投入产出效益
因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人多好办事”,“低工资,多就业”,“力求稳定”的就业思想和用人机制,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隐性失业现象,而且造成人才浪费,劳动生产率低,牺牲了经济效益,阻碍了经济发展。最终结果造成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于工资水平增长,致使人工成本加大,企业亏损,在市场中无竞争力。目前,国内外都把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重点战略目标加以实施,都在寻求最佳的人力资源“吸引人、甄选人、任用人、考评人、引导人、培育人、激励人、保障人、留住人”九人管理模式。因此,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任何一个企业保证单位产品中活劳动消耗费用降低的重要途径。
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人才效益
劳动者素质内容包括体能素质、智力素质、技能素质、情趣素质、品行素质等。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和技能素质。
企业要发展,要进步,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科学管理,实行精干主体,发展多种经济,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福利化的企业部分要逐步变为商品化,企业化的社会部分要逐步变为社会化,变暗补为明补,变无偿为有偿,完全推行市场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浪费、节约成本。总之人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力全方位的补偿和投入,是企业效益的源泉。在当前市场竞争中,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出路。
第三篇:人工成本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人工成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人工成本管理,合理地计划、使用、控制人工成本,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工作。
第二章 人工成本的构成
第三条 人工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纳入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住房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企业年金费用、企业支付的内退及下岗职工工资总额、企业支付离退休人员费用、劳务派遣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
第四条
职工工资总额: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具体包括:基本工资+绩效薪酬+奖励性单列工资
第五条 保险费用: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由企业提取、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不含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包括社会 统筹保险项目(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大病保险)及因工作性质为员工购买的其他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其他保险等)。
第六条 职工福利费用是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困难补助、集体福利补贴、独生子女费、伙食补助费、探亲路费、丧葬补助费、抚恤金等。
第七条 职工住房费主要指按国家有关规定,按职工上工资收入的12%比例为职工缴纳的用于住房保障的住房公积金。
第八条 职工教育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训、派外培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费用和企业自办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场所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
第九条 工会经费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实发工资总额2%以内据实列支的,拨付工会的相关经费。
第十条 劳动保护费指为职工提供各项劳动保护用品所支出费用,如工作服、安全保护用品等。
第十一条 企业年金费: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公司经济效益情况为公司员工提取并交纳的补充性养老金。
第十二条 劳务派遣费费用指根据企业需要对劳务派遣人员所支付的费用。第十三条 离退休人员费用:指为离退休人员支出的全部费用。
第十四条 除以上所述项目外发生的,记入人工成本中的项目。如激励计划、内退及下岗员工工资(含保留劳动关系员工生活费)、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费等。
第十五条 人工成本各构成指标均为实际发生的全部数额。资金来源不分渠道,计算人工成本总额时各项数据不能重复。
第三章 人工成本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部为人工成本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
(一)负责编制人工成本预算、审核并监督执行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对人工成本优化负全面责任。
(二)根据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社会统筹保险缴纳方案。
(三)根据集团公司需求以预算为基础,合理管控培训、招聘费用。
第十七条 财务资产部负责以下工作:
(一)组织制订人工成本相关财务规定。
(二)参与制订和修订人工成本及各项目的管理办法。
(三)参与编制、调整集团公司人工成本预算,并根据 人力资源部提供的管理依据和费用标准对公司人工成本的列支渠道及标准严格审核。
(四)根据人工成本管理需要提供相应财务数据,对于人工成本超出应提额度的部分不予计提、发放。
(五)参与检查人工成本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 相关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及财务资产部做好人工成本数据采集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做到数据采集准确、全面。
第四章 人工成本预算审批
第十九条 每年10月中旬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编制原则和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提出下一的预算目标。
第二十条 人力资源部按照人工成本预算要求,形成人工成本预算草案,提交预算管理部门汇总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
第二十一条 人力资源部根据预算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直至预算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并于每年的11月中旬前上报能投集团审查。
第五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第二十二条 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应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台账,及时监控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四条 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当遇到重大政策调整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以及市场环境、企业经营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预算实际执行已经或即将出现重大偏差时,可以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二十五条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调整、变动预算方案。
第六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分析评估
第二十六条 发挥预算指导、约束作用,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审批后的预算开展人工成本管理活动。人力资源部定期对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包括与上年同期比较、当预算执行情况、相关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七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经营班子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工成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情况,人工成本预算完成结果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考核参考依据。
第二十八条 财务资产部负责做好人工成本费用对应会计科目列支,并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预算执行、控制及工资总额、人工成本等的专项审计工作。
第二十九条 纪检监察审计部负责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察、效能监察,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
第八章 罚 则
第三十条 人力资源部及其分管领导应当对公司人工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负责;公司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及其分管领导与总经理应当对人工成本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工作负责。
第三十一条 相关职能部门不按时编制上报人工成本预算,或上报的预算不符合集团公司要求,存在较大问题的,集团公司将责令整改;在预算编报工作中弄虚作假,或者上报的预算与集团公司预算不符的,集团公司将给予通报批评;预算执行监控不力的,集团公司将给予警示;人工成本预算情况与执行情况差异较大的,应进行专项说明,无正当理由的,集团公司应给予通报批评。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修订和补充。
第三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探讨
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探
讨
肖娟娟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劳动管理层次和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工成本不仅涉及企业收入分配的微观管理,也涉及劳动领域的宏观管理,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自容。
关键词: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在设计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时对人工成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于1995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将企业人工成本调查表纳入了劳动统计报表制度。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具体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七个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面对两个市场的竞争:一个是商品市场的竞争,人工成本不能太高,高了就难以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凭借价格优势取胜另一个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竞争,人工成本不能太低,低了就难以在人才竞争中凭借工资优势取胜。因此,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总成本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是企业管理特别是劳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劳动管理层次和水平,而且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
加强企业管理。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永恒命题。而注重人工成本管理,又是近几十年西方企业中重点研究的问题。而我国由于受传统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没有数据分析我国自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情况。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虽然也注重了对成本的管理,但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只能变成口号,难以落实到行动上,对人工成本管理根本没有足够意识和观念,致使从产品生产到经营都处于粗放经营管理的状况。如果想通过数据分析一下我国自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情况,是极其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根本没有建立这方面的统计,更谈不上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致使企业长期处在管理水平低下、成本缺乏有效约束、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从1995年开始,劳动部提出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概念,并开始在一些试点企业、一部分地区尝试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经过这些年的推广和实践,目前在企业人工成本统计、信息发布并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分析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切实在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没有完整的概念,忽视对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研究,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控制。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人工费用列支制度不健全,界定范围不明晰,渠道过多过乱,给工资分配、工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实行了新的会计制度,合理界定了人工成本范围,规范了企业人工成本列支制度,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一些行业和企业已经开展了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工作,如企业减员增效已渐显成效,许多企业通过买断工龄分流富余职工以谋求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仍没有完整的概念,未对人工成本进行总量核算与分析,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控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意识日益提高,但是,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落后。成本的优势可以通过产品的价格转化为市场优势,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一般放在产品的物耗成本的降低上,对人工成本加强管理尚未达成共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企业经营者忽视了人工成本的作用,侧重于产品价值的实现;二是因为有的企业经营者虽然意识到了人工成本的重要作用,但却存在求稳怕乱的心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说,由于改革的不断推进,人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意识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办法,对促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落后,从内容上看,往往是只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其结果造成只注重与生产有关的企业成本管理,而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从方法上看。缺乏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和调节也不及时,缺乏有效的成本奖惩制度,成本激励和成本约束不到位,难以从深度和广度上实现成本降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十分重视投入和产出的效益。
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已远远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构建。当前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上,仅依靠财务部门事后考核分析评价,而没有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组织体系,缺乏成本管理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划小成本责任单位,没有指定的相应的成本监控人员,在成本的实施及反馈上也相应滞后。一是成本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知识,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培训,对于人工成本管理各相关经济指标的理解需要加深;二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机构协调不够,如劳资、财务部门的有关数据不能及时沟通以形成有效信息,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最重要的是没有制定规范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仅仅把人工成本视同其他成本项目一样简单管理,没有用经济学原理来科学地分析、预测、控制人工成本,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构建。
人工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成本控制,是当今从国际到国内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理念,而人工成本控制,已成为成本控制中的重中之重。人工成本是国家惯用的劳动工资管理指标,也是重要的投入产出指标,是企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指标。因此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是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将对企业管理科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人工成本涵盖企业投入于劳动力方面的所有费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核算人工费用的指标。具体说来,企业人工成本是对企业劳动投入的完整描述,从生产与分配之间的辨证关系看,通过从劳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人手,系统地对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将对企业管理科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成本管理提出的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甚至最终取得垄断的市场地位,唯有依靠先进的技术。可以看到,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企业无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既是使自己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又是阻止竞争对手进八该领域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领导市场的潮流,而产品老化、技术落后的企业则只能被市场所淘汰,这已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公认的道理。而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属人”的特性,即技术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凝结在企业物质资本(如生产设备)中,而是更多地储存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头脑中。这时的技术人员已不仅仅是企业雇佣的高素质劳动者,更是一个资本的载体,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这种形式的人力资本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而言,人工成本的核算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合理控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依据。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总成本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企业人工威本是除了物质消耗成本之外最主要的成本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成份是职工收入),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企业通过人工成本核算,可以清醒地知道自己因使用劳动力而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重视企业的人工成本核算与管理,在使用劳动力上更加注重合理性。企业通过人工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人工成本的合理控制,将人工成本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会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运行更加紧密结合,为企业经济运行及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人工成本指标的变化趋势的分析,制定出企业的薪酬目标,确定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整办法,保持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间的合理比例关系,使之成为企业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的基本条件。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言,人工成本核算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消费政策的制定。人工成本牵涉到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重要方面。比如工资和保险福利费用,对于雇主来说是一种支出,对雇员来说则是一种收入,因而人工成本对于消费领域的影响极大,人工成本的高低还直接与生产经营情况尤其是与盈利紧密相关,故直接影响到雇主的投资方向,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流动也因此成为必然。通过人工成本统计,可以看出雇员(职工)收八状况乃至居民生活水平,是国家制定人民生活水平政策和规划的依据;人工成本核算还反映出国家经济形势的大趋势,国家可据以调整消费政策和产业结构。对于劳动领域的宏观调控而言,更是制定劳动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在人工成本的组成部分中,工资总额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更是与国家的保险福利政策紧密相连,对于国家从整体上统筹考虑安置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保障广大职工的利益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劳动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言,人工成本核算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人工成本不仅涉及企业收入分配的微观管理,也涉及劳动领域的宏观管理,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国际间比较时,人工成本是可比性较强的一个劳动统计指标,因为它反映的是全方位费用,反映出的是用人费用支出的全貌,这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通过人工成本统计资料(主要是国际问比较情况),企业(雇主)可以看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投资效果较好,甚至可以判断出在哪个行业投资、生产哪些产品利润前景更好,从而决定投资方向和数量。目前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这在人工成本上反映得非常充分。许多外商来华投资都要求我国有关方面提供该地区的人工成本资料,据以确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方向。我国较低的人工成本水平,正是吸引外资以图自身发展的良机,对于加入国际大循环的我国企业来说,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的必由之路。
结论
人工成本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工成本管理,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为目标,坚持企业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相适应的原则,以建立人工成本统计为基础,以人工成本分析为依据,以人工成本控制为手段来建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人工成本产出效率,优化企业人工成本结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将成为今后企业管理探索的方向。
总之,在企业管理中,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研究,通过对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比,寻找到适度的人均人工成本、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建立科学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有效地实施人工成本管理。必将对推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控制相对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优化投入产出结构,增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翁天真。人工成本管理与邯郸经验[M]。中国劳动出版社,2006 2 王静,陈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量化分析[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 狄煌。企业发展战略与人工成本管理,中国劳动,2007(4)张莉等。企业人工成本的实质和决策依据分析。经济论坛,2005.7 5 郑曦,成本会计信息效益分析。现代商业,2008.5
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8期
第五篇:32人工成本管理业务流程(推荐)
3.2人工成本管理业务流程
3.2人工成本管理业务流程
一、1.1
1.2
2.1
3.1 业务目标 经营目标 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人工成本使用效率。员工结构、数量与公司发展目标相适应。财务目标 真实、准确、完整核算人工成本。合规目标 工资、福利、保险等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股
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3.2二、1.1 业务风险 经营风险 人工成本使用不合理,降低分配和激励机制效率,影
响员工积极性和股份公司稳定。
1.2 未经审核,变更合同文本中涉及权利、义务的条款
所导致的劳动争议。
2.1财务风险 人工成本未按规定核算,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合规风险 劳动合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008年B 3.2-1
3.1 违反工资、保险、福利等法律、法规受到处罚;或
违反合同约定,引起劳动争议及法律诉讼。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1用工计划
1.1 人事部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发展战略,制定股份
公司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及分(子)公司用工计
划,经股份公司总裁办公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1.2 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用工计划,分(子)
公司人事部门制定内部用工管理办法及用工指标具
体分解方案,经分(子)公司分管经理审核同意后,分解下达,并组织落实。
2.1 工资总额及劳务费总额计划 人事部制订内部经营目标考核及工资总额兑现办
法,拟定工资总额使用计划,报股份公司总裁
办公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2.2 人事部根据经营目标考核结果,提出工资总额和劳
务费总额的具体意见,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核定下
达各分(子)公司工资总额以及劳务费总额计
划。工资总额及劳务费总额计划的提出和确定
应与股份公司预算工作同步进行。
2.3 分(子)公司人事部门或绩效考核部门根据股份公司
内部经营目标考核及工资总额兑现办法制订内部经
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办法,按照人事部下达的工
资总额计划和劳务费总额计划,拟定本公司的工资
总额和劳务费总额考核兑现意见,报分公司经理办
公会审批或子公司董事会审议后执行。
3.1 制定工资、福利、保险及其他人工成本政策 分(子)公司人事部门根据所在地地方政府及股份公
司政策规定,结合市场调查,制订本公司内部分配
制度,根据授权,改革分配方案先报人事部审批,再
经职代会审议或分(子)公司经理办公会同意后实
施。实施方案报人事部备案。日常配套或完善的有
关制度、规定,经分(子)公司经理办公会同意后实
施。
3.2 人事部会同财务部制订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
险指导意见(总体规划),按规定权限审批后组织实
施。
3.3 分(子)公司根据股份公司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
保险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制定本公司具体方案,经人事部、财务部同意后,报分(子)公司经理办
公会审批、职代会审议后实施。
3.4分(子)公司人事部门及财务部门根据股份公司和
地方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拟定或调整住房公积金等
重大福利制度,上报人事部和财务部审批后,经分
(子)公司经理办公会同意、职代会审议。
社会基本保险按属地原则管理。
4.1 实施人工成本控制 分(子)公司按照股份公司下达的用工计划、减员
指标,严格控制用工总量和新增人员,执行股份公
司有关减员分流政策。
4.2 子公司应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分公司在授权范围
内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标准文本由法律
事务部会同人事部共同审定或采用地方劳动部门审
定的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4.3 分(子)公司人事部门设立考勤制度,考勤记录或
报表由各单位及人事部门负责审核。
4.4 分(子)公司人事部门负责工资、奖金、劳务费及有
关保险的计算、监督和审核,财务部门审核人事部
门提供的计算表,发放工资、奖金,交纳各种保险
费,支付劳务费用。
4.5 分(子)公司财务部门按月编制人工成本报表,经
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上报财务部。
5.1 人工成本核算分(子)公司财务部门依据人事部门审批的工资发
放汇总表、劳务费核算表以及其他社会保险计算表,按照股份公司内部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5.2 分(子)公司按照股份公司核准的预算和时间
进度计提工资、奖金及其他人工成本。超过规定计
提的,必须经分(子)公司总会计师和分管经理同
意,并上报人事部和财务部审批。
6.1 人工成本考核、分析 股份公司有关部门每年对分(子)公司相关经营目
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人事部汇总各部门的考核结
果。
6.2 分(子)公司人事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至少每半年对
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价,提出考核兑现意
见,报经理批准后执行。
6.3 分(子)公司人事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每季度进行人
工成本分析,报分管经理。人工成本执行情况
分析经分管经理审核后,报人事部和财务部。
四、相关制度目录(制度后标号为《内控手册配套规章
制度汇编》目录索引号)
1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制用
工总量、规范用工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石化
股份人规[2004]50号)----2.3.3
2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完善工资总额及有关费用管
理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石化股份人薪[2003]52号)
----2.3.1
3关于做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石化股份人薪[2003]51号)----2.3.2
4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会计制
度(2006)》的通知(石化股份财 [2006] 508号)
----1.6.11
5关于印发《基层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石化股份人[2003]84号)----1.3.1
6关于印发《人工成本预算核准制度试行办法》的通
知(石化股份人薪[2004]8号)----2.3.4
7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实
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石化股份法 [2003] 419号)----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