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工成本管理制度
人工成本管理制度
1、定期按每月、每季、全年进行人工成本统计。人工成本是酒店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统计口径明确为如下内容:(1)职工工资总额和生活费;(2)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其他保险);(4)职工福利费用;(5)职工教育费用;(6)劳动保护费用;(7)工会经费;(8)招工招聘费;(9)其他。
2、在人工成本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包括:(1)人工成本总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工成本增加绝对值=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基期人工成本总量;人工成本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基期人工成本总量*100%-100%。人均人工成本分析。人均人工成本=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增加值*100%。企业增加值是由经营利润、人工成本、税收净额三部分组成。(4)人事费用率的分析。人事费用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营业收入*100%。(5)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分析。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报告期经营利润/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
3、通过人工成本指标分析和横向比较,清楚本酒店人工成本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对人工成本的未来走势作出预测,对人工成本的不良趋势及时纠正,对人工成本的优良趋势加以肯定,从而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决定,及时调整人工成本政策,达到人工成本指标优质化的目标。
4、制订积极进取的人工成本战略。酒店的人工成本战略应该是:绝对人工成本(人均人工成本)至少要等于并争取略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保证在吸收人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相对人工成本(劳动分配率或人事费用率)至少要等于并力争尽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以实现人工成本投入后产出的最大化。人事费用率一般控制在25%左右。要运用效益制衡原则控制人工成本不适当的增长,实行人工成本“两低于”办法,即:人工成本总额的增长要低于酒店经营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要低于以正常营业收入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5、做好年度人工成本的预算工作,在预算人工费的支出的基础上制订标准人工成本,并着重于过程控制,按月、按季监测实际达到的人工成本与预算人工成本之间的差距,加以揭示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人工成本的超支或浪费消灭在人工成本形成过程中。
第二篇:人工成本分析
一、什么是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按原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企业在岗职工以外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具体见国家统计局政法司****年九月三十日国务院批准一九九○年一月一日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二)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企业自行建立的各项补充性质的保险和为企业内部从业人员负担的商业性保险。社会保险费用以企业实际缴纳和支付为原则,其中包括由企业缴纳给社会保险机构的部分、企业自行负担的部分和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它费用,但不包括个人缴纳和负担的部分。
(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目前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方面的支出。除此之外,还要列入从其它渠道支出的有关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费用。
(五)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或负担的、职工可实际享用的劳动保护用品、食品、饮料、服装和保健用品等方面的开支,或是以此名义支付给职工的货币收入,但不应包括企业劳动保护费会计科目中支出的劳动保护设备购置、维修以及个人只能在工作现场使用的特殊用品等项费用。
(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职工宿舍折旧等。
(七)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工会经费是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2%的比例计提后拨缴给工会使用的经费。企业不在岗职工生活费是指企业对长期不在岗却仍保持着劳动关系的职工所承担和支付的生活费用。职工招聘解聘费用是企业在招聘解聘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广告费、场租费、交通费、手续费、劳务费等项目。企业补贴给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经费是指企业向附属于企业的或与企业有资助关系的中、小学和技工学校支付的各项费用。其它用于职工的支出是指无法归入以上类别而应计入企业人工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
二、人工成本分析有关指标
(一)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A.按工作岗位对劳动力指标的统计。
1.工人:基本生产工人(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
2.学徒: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
3.营销人员: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
4.管理人员: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5.工程技术人员: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6.服务人员:指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7.其他人员:以上六类以外的人员。
B.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C.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D.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1.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
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E.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出勤工日、出勤工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
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计算公式: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制度工日(工时)数×100%
4.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有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劳动消耗量/产品产量;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消耗量和产品产量的对比。产量可用实物量(或标准实物产量)、劳动产量(定额工时产量)、价值量(总产量、增加值勤)等表示:劳动量可用人数时间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1.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工业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2.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灵敏
3.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万元)÷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
或:报告期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三)劳动报酬指标的统计
劳动报酬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称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其中主要是职工工资总额。
A.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具体项目见。
B.平均工资统计。平均工资是指全部职工在一定时期同每人平均的工资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工资(元/人)=工资总额(元)÷职工平均人数(人)
备注:平均工资的统计,可以按企业不同的职工范围(全部职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部门主管人员、工程技术待分类统计)计算,也可以按不同的时间范围(月、季、年)计算。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统计,应视企业内部核算和管理要求而确定。
(四)人工成本指标的统计
1、人工成本总量分析指标(反应人工成本总量水平)
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平均职工人数(基期至报告期)
人均人工成本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人工成本总量增加额=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基期人工成本总量(绝对量)
或=(报告期人工成本-基期人工成本)/基期×100%(相对量)
2、人工成本结构分析指标(反应各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结构比例的变化)
①人工成本某部分所占比重=报告期该部分数额/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100%
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指标可说明各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结构比例关系的变化,企业应根据指标的变动,分析其中具体的结构性变动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3、人工成本效益分析指标(投入产出指标)
①劳动分配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增加值×100%
劳动分配率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②人事费用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销售收入×100%
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的人工成本能够实现多少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销售收入)
③人工成本利润率=报告期企业利润总额/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100%
反映人工成本占利润的比重,属于人工成本创利能力指标。人工成本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基本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环境的变动趋势。如果人工成本利润率下降就应分析其原因,如果由于产品卖不出去,就应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如果是因为原材料涨价或人工成本过快增长,就应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物耗成本或人工成本。
④人工成本含量=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成本费用总额×100%
人工成本含量,反映劳动效率状况,是企业、行业、国家间商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其中价格的竞争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竞争。而成本费用的竞争又主要是人工成本的竞争。(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⑤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总额/人工成本
反映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
⑥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职工人数
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职工人数=报告年内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12)
第三篇:人工成本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人工成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人工成本管理,合理地计划、使用、控制人工成本,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工作。
第二章 人工成本的构成
第三条 人工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纳入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住房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企业年金费用、企业支付的内退及下岗职工工资总额、企业支付离退休人员费用、劳务派遣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
第四条
职工工资总额: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具体包括:基本工资+绩效薪酬+奖励性单列工资
第五条 保险费用: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由企业提取、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不含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包括社会 统筹保险项目(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大病保险)及因工作性质为员工购买的其他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其他保险等)。
第六条 职工福利费用是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困难补助、集体福利补贴、独生子女费、伙食补助费、探亲路费、丧葬补助费、抚恤金等。
第七条 职工住房费主要指按国家有关规定,按职工上工资收入的12%比例为职工缴纳的用于住房保障的住房公积金。
第八条 职工教育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训、派外培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费用和企业自办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场所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
第九条 工会经费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实发工资总额2%以内据实列支的,拨付工会的相关经费。
第十条 劳动保护费指为职工提供各项劳动保护用品所支出费用,如工作服、安全保护用品等。
第十一条 企业年金费: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公司经济效益情况为公司员工提取并交纳的补充性养老金。
第十二条 劳务派遣费费用指根据企业需要对劳务派遣人员所支付的费用。第十三条 离退休人员费用:指为离退休人员支出的全部费用。
第十四条 除以上所述项目外发生的,记入人工成本中的项目。如激励计划、内退及下岗员工工资(含保留劳动关系员工生活费)、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费等。
第十五条 人工成本各构成指标均为实际发生的全部数额。资金来源不分渠道,计算人工成本总额时各项数据不能重复。
第三章 人工成本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部为人工成本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
(一)负责编制人工成本预算、审核并监督执行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对人工成本优化负全面责任。
(二)根据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社会统筹保险缴纳方案。
(三)根据集团公司需求以预算为基础,合理管控培训、招聘费用。
第十七条 财务资产部负责以下工作:
(一)组织制订人工成本相关财务规定。
(二)参与制订和修订人工成本及各项目的管理办法。
(三)参与编制、调整集团公司人工成本预算,并根据 人力资源部提供的管理依据和费用标准对公司人工成本的列支渠道及标准严格审核。
(四)根据人工成本管理需要提供相应财务数据,对于人工成本超出应提额度的部分不予计提、发放。
(五)参与检查人工成本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 相关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及财务资产部做好人工成本数据采集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做到数据采集准确、全面。
第四章 人工成本预算审批
第十九条 每年10月中旬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编制原则和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提出下一的预算目标。
第二十条 人力资源部按照人工成本预算要求,形成人工成本预算草案,提交预算管理部门汇总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
第二十一条 人力资源部根据预算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直至预算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并于每年的11月中旬前上报能投集团审查。
第五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第二十二条 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应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台账,及时监控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四条 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当遇到重大政策调整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以及市场环境、企业经营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预算实际执行已经或即将出现重大偏差时,可以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二十五条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调整、变动预算方案。
第六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分析评估
第二十六条 发挥预算指导、约束作用,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审批后的预算开展人工成本管理活动。人力资源部定期对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包括与上年同期比较、当预算执行情况、相关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七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经营班子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工成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情况,人工成本预算完成结果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考核参考依据。
第二十八条 财务资产部负责做好人工成本费用对应会计科目列支,并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预算执行、控制及工资总额、人工成本等的专项审计工作。
第二十九条 纪检监察审计部负责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察、效能监察,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
第八章 罚 则
第三十条 人力资源部及其分管领导应当对公司人工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负责;公司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及其分管领导与总经理应当对人工成本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工作负责。
第三十一条 相关职能部门不按时编制上报人工成本预算,或上报的预算不符合集团公司要求,存在较大问题的,集团公司将责令整改;在预算编报工作中弄虚作假,或者上报的预算与集团公司预算不符的,集团公司将给予通报批评;预算执行监控不力的,集团公司将给予警示;人工成本预算情况与执行情况差异较大的,应进行专项说明,无正当理由的,集团公司应给予通报批评。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修订和补充。
第三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人工成本现状问题解决
目前人工成本现状、存在问题和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方法
第一部分 目前人工成本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建筑业的民工荒使人工单价成本不断上升
现阶段新增建筑业劳动力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建筑业农民工工作辛苦、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安全事故频发、权益保障不到位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改善,“民工荒”在进一步蔓延。
二、建筑业的技术工人缺乏使人工单价成本不断上升
建筑施工工种繁多,工序复杂,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长期以来,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差,中青年技术人才纷纷流失;建筑企业不够重视对技术工人的培养与储备。
三、项目管理者未全面发挥应有职能
缺少对人工成本计划的科学分解,缺少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施工阶段、各个专业工种的需要、劳动定额,编制切实可行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考虑在单位内部的施工队伍和劳务基地中进行组织安排,工程现场缺少劳动力计划安排和分部分项施工优化中劳动力组合,造成人力成本浪费。
四、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劳动定额及实时改进
第二部分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方法
一、提高人力投入产出比
人工成本是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降低劳动消耗,追求投入产出之比,通过组织结构优化,引入信息化技术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协同效率,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
二、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途径
1、减员增效,做到劳动力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
减员不是单纯地为了减几个人,其目的在于增效。增效,一是效率的提高。通过减员,克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二是效益的提高。通过减员,降低人工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2、控制工资总量,搞活内部分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分配原则,只有充分地发挥工资的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工资不是福利,是一种投入,投入的目的是有效益,盲目的攀比工资水平,不注重工资效益,不注重人工费用,最终会导致人
工成本上升。工资总额不可以也不可能一味追求提升,我们只有在控制其总额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约束、调控和激励的作用,搞活内部分配,提高企业的人工效率。
4、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使有限的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有限的工资投入转化成较大的产出,就得有一套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一是引导职工合理流动;二是激励职工多作贡献。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从工资制度上要取消档案工资,全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工资要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只有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刀刃上,才能使其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从而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争做贡献,形成一个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促进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5、科学定员定额,优化劳动组织。
加强定员、定额的管理,达到双优化,通过减少活劳动投入,提高产出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运用劳动经济学的原理:“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行为”确定双定的最优化,那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边际成本。“双定”增减量首先要考虑带来的效益。要从研究劳动消耗的合理构成入手,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时间,减少消除无效劳动时间以提高工时利用率。其次,通过研究改进各种工作流程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劳动效率。为了达到双定的优化,还要有一套精干、高效、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优化的劳动组织。机构重叠,必然会造成人浮干事、管理不畅、效率低下。定员定额不科学,达不到优化、达不到满负荷,劳动力就会造成浪费,也就是人工成本的投入伴随在产品中的劳动价值部分难以得到市场的承认,致使企业失去竞争的能力。因此,要科学合理制定定员定额,要精简机构、撤岗并岗、实行专业化管理。改革传统工种概念、实行大工种、区域作业培养一专多能、操检合一的优秀技术工人,使劳动力真正得到解放,以少而精的人才消耗来取得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6、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人才效益。
提高素质一专多能。一个人只会干一种活,其它活不会干,导致人员过多,干活你看我,我看你,工作效率非常低。科技进步决定了产品质量和成本水平,而科技进步,要依赖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人才潜在的效益,有利于企业精简人员,降低人工成本。谁拥有人才的优势,谁就能占领更多的战略制高点。而要想求得企业发展,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素质就意味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8、要实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
9、实施完善企业劳动定额,正确测算人工成本。
10、坚持人工费量算对比和台账制度
三、加强劳务成本管理化解用工风险
1、外部劳务的录用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2、确保外包单价无异常
3、代发民工工资
3、代付材料款
4、按月进行了外包成本分析
5、及时计价结算和不超拨工程款情况
6、规范验工计价程序、完备签字手续
7、建立完备的验工计价台账和劳务辅助台账
8、选择合适的分包队伍
9、要选好、用活外部施工队伍。
10、着力培养内部的骨干队伍,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保持施工现场队伍稳定,并且根据工
程特点和进度,合理安排劳动力,避免重复用工,减少人工费超支,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
11、实行劳务报价议标制度
实行工程项目劳务和专业分包招投标,合理低价中标,在资金状况许可时,及时结算、支付劳务费,对控制劳务价格可起到制约作用,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12、加强劳务分包合同管理
在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中,要约定劳务分包队伍必须要承担经济风险,分包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工作内容也必须明确,以避免施工及结算过程中产生扯皮现象,在此条件下,劳务分包队伍才能通过自身管理获取合理的利益。
13、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14、严格控制零星用工
15、尽可能将零星用工所应完成的项目工作内容归结到分包项目单价中,在项目工作内容无法计入分包单价的情况下,将零星用工数量严格控制,层层审批确定。对无产值零星用工的控制,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必须亲自把关、审核、签字,并且派工必须明确,注明具体部位和数量。
第五篇:人工成本分析如何做
做人工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工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理论上讲人工成本包括:薪酬、福利、各项保险、人事费用支出、招聘和培训费用支出,这些是显形成本;还有隐性成本部分,这与你做人工成本分析的目的有关系的。先提供部分供參考:
人力資源成本,指涉及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利用、保障和離職所發生的投資或支出,包括:(1)、取得成本,指招募、選拔、定崗過程中發生的支出,比如招聘廣告費、人才仲介代理費、招聘會場費、招聘過程差旅費、招聘到的新員工安置費等。(2)、開發成本,指崗前培訓及定向、在崗培訓、脫產培訓的支出,首先是使得一個新員工達到勝任某個職位的技能並取得預期業績而付出的成本,比如崗前培訓的學費、材料費、諮詢費、勞動時間損失費、生產率損失、學員的薪金;其次是為提高工作生活品質而產生的費用,比如醫療保健費用、繼續教育和深造提高費用、保險費用、工作場所改善費用等。(3)、使用成本,指對人力資源的維持(如工資、福利費)、獎勵、調劑所發生的支出;(4)、保障成本,指建立人力資源的更新換代、工傷等基金的支出;(5)、離職成本,指離職低效成本(離職前工作效率較低)、遣散成本、離職後的補償支出(如退休金)、空職成本、重新招聘的取得開發成本和超額成本(高薪重聘成本)。
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一、人工成本基本定义 我国统计制度将人工成本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二、人工成本构成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构成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
(二)社会保险费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目前实施的社会保险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五)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企业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规定工种所享受的保健食品待遇。
(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职工宿舍折旧等。
(七)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工会经费、涡有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三、人工成本分析主要指标 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有: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全员劳动生产率。
(一)劳动分配率 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 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二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
(二)人事费用率 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销售收入。
(三)人均人工成本 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职工人数 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四)人工成本产出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增加值/人工成本
(五)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销售收入/人工成本
(六)人工成本含量 反映劳动效率状况的指标。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 总成本(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七)人工成本工资含量 反映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人工成本
(八)全员劳动生产率 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职工人数
四、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笔者根据杜邦分析法原理设计出人工成本分析模型,其目的是使阅读者(领导)能清晰、全面地了解人工成本的构成、数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公司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方便准确的依据。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涉及人工成本的项目共49项,在制作人工成本分析模型之前,应先采集49项相关数据制作一个《人工成本数据采集表》,然后运用计算机通过链接方式生成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最终形成人工成本分析报告。在采集相关数据时,要根据决策者的需求决定是采集预提数还是实际发生数,准确掌握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五、人工成本分析结果理想模式 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果应是U型的,即:“二高一低”,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系数。建立和推行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有助于我们通过模型对人工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构成指标的因素入手,帮助企业寻找管理差距,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帮助;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工成本走向,为企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考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业绩,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指明努力方向。
六、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的运用案例 2000年大化肥企业人工成本状况抽样统计,并运用人工成本分析模型进行关联分析。
(一)数据模型 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二)分析报告
1、大化肥行业人工成本概况 2000年,大化肥企业人工成本呈“二高一低”状态,这说明大化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00年行业人工成本先进指标和平均指标见下表: 1999年大化肥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略)2000年大化肥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略)
2、人均人工成本平均人工成本反映人工成本的水平。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总额为6511.12万元,比上年减少4.3%。平均人数比上年减少了4%。人均人工成本为24300元,比上年略有增长,最高为55500元,最低为14700元,高低相差40800元,为3.8倍。其中人均工资为15990元。在人工成本总额下降的情况下,人均人工成本却略有增长,这说明大化肥企业减员增效已初见成效。
3、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 劳动分配率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2000年大化肥平均劳动分配率为30.24%,比上年增大了7.86个百分点,最高为56.2%,最低为8.8%,高低相差47.4个百分点。劳动分配率上升的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说明大化肥企业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我们将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人工成本产出系数是劳动分配率的倒数,说明员工剩余劳动的大小。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为3.31,比上年降低了1.16,最高为11.31最低为1.78。高低相差6.3倍。人事费用率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反映劳动投入占已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的程度。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事费用率为 10.0%,比上年降低了0.19个百分点,最高为20.6%,最低为3.7%。高低相差16.9个百分点。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是人事费用率的倒数,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为10.0,比上年提高了0.18,最高为27.3,最低为4.84,高低相差5.6倍。总成本人工成本含量是反映劳动效率状况的指标,体现出劳动效率的提高程度。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含量为10.68%,比上年降低了0.94个百分点,最高为21.0%,最低为3.8%。高低相差17.2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化肥企业有一定的竞争潜力。
4、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2000年大化肥平均劳动生产率为8.04%万元,比上年降低了2.77万元,高低相差12.0倍。
5、人工成本构成 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构成为:工资总额为65.8%,社会保险费为11.0%,职工福利费为8.9%,职工教育经费为1.1%,劳动保护费为3.7%,职工住房费用为2.7%,工会经费为1.2%,其它人工成本为5.7%。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具有一定的刚性,职工住房费用因已进行房改将会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控制人工成本的关键在于控制工资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