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效益的源泉 浅谈人工成本管理
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2005年是公司成本管理年,多年来公司对成本管理十分重视,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都形成了各自的管理模式,但是一些企业对人工成本的管理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通过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引起公司各层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的重视,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人工成本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控制途径,以达到“播种少,收获大”的用人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收入同向增长的目标。<<<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人工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和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提高人工成本数据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确定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的基本条件。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是劳动保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为促进企业建立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而采取的指导性监控措施。建立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制度是宏观人工成本管理和企业微观工资分配工作相结合的需要。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4年12月2日印发了《吉林省关于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通知》吉劳社薪字[2004]283号文件,文件就如何建立企业人工成本统计分析机制和预测预警制度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实施意见,但这仅是企业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意见,具体实施方案和采取的措施,还需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只有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才能达到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保持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收入水平持续稳定的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提高企业对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认识。企业要发展,就要确保资产增值,企业人工成本必须受资产增值的约束。企业人工成本的支出,既要保证工资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有竞争力,又要保证产品在商品市场上有价格的竞争力。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宣传,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都要增强控制人工成本的意识,积极降低人工成本,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的增长才有保障。
确定正确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标。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人工成本既是与利润来源同一源泉,又是能够保持同方向变化的成本支付项目,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管理和调控,并不意味降低职工收入来增加利润,而是要控制总费用的结构,在增加值的经营方面下功夫,把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协调起来。所以,控制企业人工成本目标应该是职工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
建立科学统一配套的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制度。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人工成本的统计将纳入到统计体系中,作为劳动工资统计的一项内容,每年都要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同时填报。人工成本的统计应以财务核算年度作为人工成本统计年度,以财务及其他专业的统计核算数据为依据,由劳动工资统计部门单独进行统计,即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应与财务核算和其他专业统计核算的结果保持一致。企业要定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或政府部门公布的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合理调控。
单独设立人工成本的会计核算科目。在财务会计的核算科目中,人工成本的会计核算项目比较分散,给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缺乏准确性。为了方便准确的统计人工成本,在会计核算中设立“人工成本”一级科目,将人工成本的所有项目进行汇总,使企业人工成本资料档案化、条理化,便于统计分析。
要制定科学规范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应当在企业人工成本进行规范性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人工成本的范围、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作出科学的统一规定和解释,制定出有效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促使企业在人工成本核算方面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改善费用支出结构。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
积极推进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分配方面,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分配的激励作用,要基本形成以人工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分配约束机制,要使社会平均人工成本水平逐步成为决定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建立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比较完善的内部分配制度。
<<<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途径
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严格控制各种用工人数控制人工成本总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员不是单纯地减几个人,其目的在于增效。增效,一是提高效率。通过减员,克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二是提高效益。通过减员,降低人工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实行“工效挂钩”,控制工资总量,搞活内部分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分配原则,只有充分地发挥工资的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
如何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使有限的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要将有限的工资投入转化成较大的产出,就得有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先进的内部分配机制,一是引导职工合理流动,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二是激励职工多作贡献。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从分配制度上要合理设定基本工资份额,全额或大部分工资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工资要向苦、脏、累、险、科技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只有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才能激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多做贡献,形成一个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促进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科学定岗定编,优化劳动组织
加强定岗、定编(“双定”)的管理,达到双优化。通过减少劳动投入,提高产出,最终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要科学合理进行“双定”,要精简机构、合理定岗、实行专业化管理。改革传统工种概念、实行大工种、区域作业、培养一专多能、操检合一的复合优秀技术工人,使劳动力真正得到解放,以少而精的人才消耗来取得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讲求最佳投入产出效益
因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人多好办事”,“低工资,多就业”,“力求稳定”的就业思想和用人机制,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隐性失业现象,而且造成人才浪费,劳动生产率低,牺牲了经济效益,阻碍了经济发展。最终结果造成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于工资水平增长,致使人工成本加大,企业亏损,在市场中无竞争力。目前,国内外都把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重点战略目标加以实施,都在寻求最佳的人力资源“吸引人、甄选人、任用人、考评人、引导人、培育人、激励人、保障人、留住人”九人管理模式。因此,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任何一个企业保证单位产品中活劳动消耗费用降低的重要途径。
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人才效益
劳动者素质内容包括体能素质、智力素质、技能素质、情趣素质、品行素质等。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和技能素质。
企业要发展,要进步,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科学管理,实行精干主体,发展多种经济,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福利化的企业部分要逐步变为商品化,企业化的社会部分要逐步变为社会化,变暗补为明补,变无偿为有偿,完全推行市场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浪费、节约成本。总之人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力全方位的补偿和投入,是企业效益的源泉。在当前市场竞争中,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出路。
第二篇:企业如何实施人工成本管理
企业如何实施人工成本管理
企业如何实施人工成本管理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和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的费用总和。按原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7大项。
1.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社会保险费用,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5项社会保险。
3.职工福利费用,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物业管理费、冬季取暖费、独生子女费、托儿补助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员工困难补贴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企业工资总额4%之内)。
4.职工教育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5.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比如防暑降温费、劳保用品费用。
6.职工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比如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
7.其他人工成本费用,包括工会会费、外聘人员劳务及咨询费用、没有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二、人工成本管理及其指标体系
人工成本管理,是把企业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围绕劳动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界定、核算、支付、调整等一系列管理行为。
人工成本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动态性的复杂问题。目前一些企业效益不好、人工成本比例偏高,并不完全是劳动报酬等人工成本增长过多、人工成本水平过高而造成的,关键是人工成本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所致。不能简单的、单纯的看人工成本的高低,更不能单纯的控制或降低人工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要使劳动报酬等人工成本的增长建立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
那么,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哪些呢?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
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人均人工成本= ————————————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人均人工成本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 成本总额的比例。
该时期某组成部分数量
一定时期人工成本 = ———————————×100%
某组成部分所占比重
同期人工成本数量
总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指标可说明各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结构比例关系的变化,企业应根据指标的变动,分析其中具体的结构性变动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分析比率型指标
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采用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来反映。
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
人工成本利润率=————————————×100%
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对企业主管部门来讲.人工成本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基本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环境的变动趋势。如果人工成本利润率下降就应分析其原因,如果由于产品卖不出去,就应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如果是因为原材料涨价或人工成本过快增长,就应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物耗成本或人工成本。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劳动分配率=————————————×100%
同期增加值总额
劳动分配率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人事费用率=————————————×100%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的人工成本能够实现多少销售收入。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总成本中人工成本比重=————————————×100%
同期成本费用总额
人工成本比重,是企业、行业、国家间商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其中价格的竞争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竞争。而成本费用的竞争又主要是人工成本的竞争。
三、企业如何进行人工成本管理
1.指定人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及人员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必须有系统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这项工作,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以劳资部门为主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对各项人工成本预算要严格审核,对预算外费用要严格监控,目行必须的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方能执行,努力降低人工成本;对下属各单位、各部门的报表数字质量要负责监督检查,并发布全企业的人工成本状况,提供各单位需要的其他人工成本信息咨询;指定下属各单位的人工成本管理责任主体,并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社会人工成本信息、全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合理确定 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指标,定期公开发布人工成本控制标准;每年召开人工成本结算会,对有效管理人工成本的单位进行奖励,对人工成本偏高的单位进行预警预报,必要时实行成本否决。
2.建立人工成本费统计台账
企业要进行人工成本管理,就要严肃人工成本报表制度,健全与人工成本有关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统计报表制度和财务报表制度,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台账,台账主要包括9个部分:人工成本汇总台账、工资内外收入台账(应含支付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台账、职工福利费用台账、教育培训费用台账、职工住房费用台账、非本单位职工的人工成本台账、其他人工成本台贴、劳动保护费用台账。
台账的填报要求:
(1)一般应按本期实际发生数填报,除有单项规定外,不能按计划数填报;(2)要按谁支付、谁统计的原则登账,如企业对外按项目承包,只对单位支付项目承包费用,不直接支付工资报酬,不统计为企业用工人员及工资。
3.建立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企业应建立人工成本分析模型(见附图),其目的是使阅读者(领导)能清晰、全面地了解人工成本的构成、数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帮助。
4.确定正确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标
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果应是倒U型的,即:二低一高,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低人事费用率或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管理不是要减少企业人工成本的绝对额,人工成本的绝对额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这是一个总趋势。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一定的人工成本投入应带来一定的产出效益,当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长时,人均增加值和人均销售收入也应有所增长,且增长幅度应高于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才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因此,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是要控制其相对数,也就是说,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要降低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降低人工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强人工成本的支付能力;降低人工成本在劳动分配率中的比重,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劳动装备水平不同。增加值率和利润率不同,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适合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5.建立人工成本费预算制度
预算是管理控制活动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数字形式编制的未来一定时期的计划。利用预算,有利于管理者对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控制。人工成本主管部门应拟定预算管理制度,使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人工成本的预算应以财务预算作为人工成本预算,以财务及其他专业的预算数据为依据,由劳资部门单独进行预算,即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预算时,应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业务部门的计划、任务,根据上年实际发生情况,考虑本年特殊增减因素,本着增收节支、量入为出的原则,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编制人工成本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为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预算一经批准,一般不予调整,如果执行中受国家政策影响,人员机构发生大的变化,确实需要调整,下属各单位、各部门向人工成本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能支付。除此之外一律不予调整。
6.建立人工 成本费结算制度
企业应在每年财务决算后召开人工成本结算会,按照有关财会规定,按建立的台账,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人工成本进行结算,对比年初的人工成本预算方案,计算节约超支的额度,并分析人工成本总量指标、结构型指标和相对比率型指标,对比人工成本控制目标,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看看人工成本是否进行有效控制,看着是否达到了增收节支。对于人工成本管理得当的单位,应制订一些奖励措施,比如按照各单位增收节支的程度,提取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基金。以调动各单位人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对于人均人工成本水平过高,又同时出现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过高的单位。在年终结算时,应分析具体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比如若是工资水平过高、增速过快的单位,可以对其效益工资作必要的核减,并对责任者进行处罚。对人工成本过高的单位要进行预警预报,必要时实行成本否决。
人工成本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工成本管理,加强人工成本统计与分析,减少无效人工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实行利润、成本、人力投入与产值均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进而形成企业用人能多能少、岗位能上能下、职工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循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市场适应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人工成本基本定义
我国统计制度将人工成本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二、人工成本构成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构成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
(二)社会保险费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目前实施的社会保险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五)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企业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规定工种所享受的保健食品待遇。
(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职工宿舍折旧等。
(七)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工会经费、涡有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三、人工成本分析主要指标
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有: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产 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全员劳动生产率。
(一)劳动分配率
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
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二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
(二)人事费用率
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销售收入。
(三)人均人工成本
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
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职工人数
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四)人工成本产出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增加值/人工成本
(五)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销售收入/人工成本
(六)人工成本含量
反映劳动效率状况的指标。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
总成本(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七)人工成本工资含量
反映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
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人工成本
(八)全员劳动生产率
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职工人数
四、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笔者根据杜邦分析法原理设计出人工成本分析模型,其目的是使阅读者(领导)能清晰、全面地了解人工成本的构成、数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公司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方便准确的依据。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涉及人工成本的项目共49项,在制作人工成本分析模型之前,应先采集49项相关数据制作一个《人工成本数据采集表》,然后运用计算机通过链接方式生成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最终形成人工成本分析报告。在采集相关数据时,要根据决策者的需求决定是采集预提数还是实际发生数,准确掌握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五、人工成本分析结果理想模式
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果应是U型的,即:“二高一低”,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系数。
建立和推行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有助于我们通过模型对人工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构成指标的因素入手,帮助企业寻找管理差距,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帮助;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工成本走向,为企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考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业绩,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指明努力方向。
六、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的运用案例
2000年大化肥企业人工成本状况抽样统计,并运用人工成本分析模型进行关联分析。
(一)数据模型
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二)分析报告
1、大化肥行业人工成本概况
2000年,大化肥企业人工成本呈“二高一低”状态,这说明大化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00年行业人工成本先进指标和平均指标见下表:
1999年大化肥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略)
2000年大化肥人工成本分析模型(略)
2、人均人工成本
平均人工成本反映人工成本的水平。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总额为6511.12万元,比上年减少4.3%。平均人数比上年减少了4%。人均人工成本为24300元,比上年略有增长,最高为55500元,最低为14700元,高低相差40800元,为3.8倍。其中人均工资为15990元。在人工成本总额下降的情况下,人均人工成本却略有增长,这说明大化肥企业减员增效已初见成效。
3、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
劳动分配率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2000年大化肥平均劳动分配率为30.24%,比上年增大了7.86个百分点,最高为56.2%,最低为8.8%,高低相差47.4个百分点。劳动分配率上升的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说明大化肥企业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我们将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是劳动分配率的倒数,说明员工剩余劳动的大小。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为3.31,比上年降低了1.16,最高为11.31最低为1.78。高低相差6.3倍。
人事费用率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反映劳动投入占已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的程度。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事费用率为 10.0%,比上年降低了0.19个百分点,最高为20.6%,最低为3.7%。高低相差16.9个百分点。
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是人事费用率的倒数,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为10.0,比上年提高了0.18,最高为27.3,最低为4.84,高低相差5.6倍。
总成本人工成本含量是反映劳动效率状况
的指标,体现出劳动效率的提高程度。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含量为10.68%,比上年降低了0.94个百分点,最高为21.0%,最低为3.8%。高低相差17.2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化肥企业有一定的竞争潜力。
4、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2000年大化肥平均劳动生产率为8.04%万元,比上年降低了2.77万元,高低相差12.0倍。
5、人工成本构成 2000年,大化肥平均人工成本构成为:工资总额为65.8%,社会保险费为11.0%,职工福利费为8.9%,职工教育经费为1.1%,劳动保护费为3.7%,职工住房费用为2.7%,工会经费为1.2%,其它人工成本为5.7%。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具有一定的刚性,职工住房费用因已进**改将会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控制人工成本的关键在于控制工资总额。
第三篇:人工成本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人工成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人工成本管理,合理地计划、使用、控制人工成本,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工作。
第二章 人工成本的构成
第三条 人工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纳入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住房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企业年金费用、企业支付的内退及下岗职工工资总额、企业支付离退休人员费用、劳务派遣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
第四条
职工工资总额: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具体包括:基本工资+绩效薪酬+奖励性单列工资
第五条 保险费用: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由企业提取、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不含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包括社会 统筹保险项目(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大病保险)及因工作性质为员工购买的其他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其他保险等)。
第六条 职工福利费用是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困难补助、集体福利补贴、独生子女费、伙食补助费、探亲路费、丧葬补助费、抚恤金等。
第七条 职工住房费主要指按国家有关规定,按职工上工资收入的12%比例为职工缴纳的用于住房保障的住房公积金。
第八条 职工教育费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训、派外培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费用和企业自办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场所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
第九条 工会经费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实发工资总额2%以内据实列支的,拨付工会的相关经费。
第十条 劳动保护费指为职工提供各项劳动保护用品所支出费用,如工作服、安全保护用品等。
第十一条 企业年金费: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公司经济效益情况为公司员工提取并交纳的补充性养老金。
第十二条 劳务派遣费费用指根据企业需要对劳务派遣人员所支付的费用。第十三条 离退休人员费用:指为离退休人员支出的全部费用。
第十四条 除以上所述项目外发生的,记入人工成本中的项目。如激励计划、内退及下岗员工工资(含保留劳动关系员工生活费)、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费等。
第十五条 人工成本各构成指标均为实际发生的全部数额。资金来源不分渠道,计算人工成本总额时各项数据不能重复。
第三章 人工成本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部为人工成本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
(一)负责编制人工成本预算、审核并监督执行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对人工成本优化负全面责任。
(二)根据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社会统筹保险缴纳方案。
(三)根据集团公司需求以预算为基础,合理管控培训、招聘费用。
第十七条 财务资产部负责以下工作:
(一)组织制订人工成本相关财务规定。
(二)参与制订和修订人工成本及各项目的管理办法。
(三)参与编制、调整集团公司人工成本预算,并根据 人力资源部提供的管理依据和费用标准对公司人工成本的列支渠道及标准严格审核。
(四)根据人工成本管理需要提供相应财务数据,对于人工成本超出应提额度的部分不予计提、发放。
(五)参与检查人工成本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 相关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及财务资产部做好人工成本数据采集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做到数据采集准确、全面。
第四章 人工成本预算审批
第十九条 每年10月中旬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编制原则和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提出下一的预算目标。
第二十条 人力资源部按照人工成本预算要求,形成人工成本预算草案,提交预算管理部门汇总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
第二十一条 人力资源部根据预算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直至预算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并于每年的11月中旬前上报能投集团审查。
第五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第二十二条 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应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台账,及时监控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四条 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当遇到重大政策调整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以及市场环境、企业经营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预算实际执行已经或即将出现重大偏差时,可以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二十五条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调整、变动预算方案。
第六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分析评估
第二十六条 发挥预算指导、约束作用,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审批后的预算开展人工成本管理活动。人力资源部定期对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包括与上年同期比较、当预算执行情况、相关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七章 人工成本预算的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经营班子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工成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情况,人工成本预算完成结果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考核参考依据。
第二十八条 财务资产部负责做好人工成本费用对应会计科目列支,并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预算执行、控制及工资总额、人工成本等的专项审计工作。
第二十九条 纪检监察审计部负责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察、效能监察,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
第八章 罚 则
第三十条 人力资源部及其分管领导应当对公司人工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负责;公司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及其分管领导与总经理应当对人工成本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工作负责。
第三十一条 相关职能部门不按时编制上报人工成本预算,或上报的预算不符合集团公司要求,存在较大问题的,集团公司将责令整改;在预算编报工作中弄虚作假,或者上报的预算与集团公司预算不符的,集团公司将给予通报批评;预算执行监控不力的,集团公司将给予警示;人工成本预算情况与执行情况差异较大的,应进行专项说明,无正当理由的,集团公司应给予通报批评。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修订和补充。
第三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探讨
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探
讨
肖娟娟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劳动管理层次和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工成本不仅涉及企业收入分配的微观管理,也涉及劳动领域的宏观管理,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自容。
关键词: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在设计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时对人工成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于1995年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将企业人工成本调查表纳入了劳动统计报表制度。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具体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七个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面对两个市场的竞争:一个是商品市场的竞争,人工成本不能太高,高了就难以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凭借价格优势取胜另一个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竞争,人工成本不能太低,低了就难以在人才竞争中凭借工资优势取胜。因此,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总成本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是企业管理特别是劳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劳动管理层次和水平,而且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
加强企业管理。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永恒命题。而注重人工成本管理,又是近几十年西方企业中重点研究的问题。而我国由于受传统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没有数据分析我国自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情况。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虽然也注重了对成本的管理,但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只能变成口号,难以落实到行动上,对人工成本管理根本没有足够意识和观念,致使从产品生产到经营都处于粗放经营管理的状况。如果想通过数据分析一下我国自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情况,是极其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根本没有建立这方面的统计,更谈不上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致使企业长期处在管理水平低下、成本缺乏有效约束、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从1995年开始,劳动部提出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概念,并开始在一些试点企业、一部分地区尝试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经过这些年的推广和实践,目前在企业人工成本统计、信息发布并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分析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切实在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没有完整的概念,忽视对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研究,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控制。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人工费用列支制度不健全,界定范围不明晰,渠道过多过乱,给工资分配、工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实行了新的会计制度,合理界定了人工成本范围,规范了企业人工成本列支制度,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一些行业和企业已经开展了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工作,如企业减员增效已渐显成效,许多企业通过买断工龄分流富余职工以谋求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仍没有完整的概念,未对人工成本进行总量核算与分析,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控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意识日益提高,但是,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落后。成本的优势可以通过产品的价格转化为市场优势,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一般放在产品的物耗成本的降低上,对人工成本加强管理尚未达成共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企业经营者忽视了人工成本的作用,侧重于产品价值的实现;二是因为有的企业经营者虽然意识到了人工成本的重要作用,但却存在求稳怕乱的心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说,由于改革的不断推进,人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意识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办法,对促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落后,从内容上看,往往是只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其结果造成只注重与生产有关的企业成本管理,而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从方法上看。缺乏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和调节也不及时,缺乏有效的成本奖惩制度,成本激励和成本约束不到位,难以从深度和广度上实现成本降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十分重视投入和产出的效益。
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已远远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构建。当前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上,仅依靠财务部门事后考核分析评价,而没有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组织体系,缺乏成本管理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划小成本责任单位,没有指定的相应的成本监控人员,在成本的实施及反馈上也相应滞后。一是成本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知识,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培训,对于人工成本管理各相关经济指标的理解需要加深;二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机构协调不够,如劳资、财务部门的有关数据不能及时沟通以形成有效信息,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最重要的是没有制定规范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仅仅把人工成本视同其他成本项目一样简单管理,没有用经济学原理来科学地分析、预测、控制人工成本,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构建。
人工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成本控制,是当今从国际到国内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理念,而人工成本控制,已成为成本控制中的重中之重。人工成本是国家惯用的劳动工资管理指标,也是重要的投入产出指标,是企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指标。因此研究人工成本问题,搞好人工成本控制是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将对企业管理科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人工成本涵盖企业投入于劳动力方面的所有费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核算人工费用的指标。具体说来,企业人工成本是对企业劳动投入的完整描述,从生产与分配之间的辨证关系看,通过从劳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人手,系统地对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将对企业管理科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成本管理提出的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甚至最终取得垄断的市场地位,唯有依靠先进的技术。可以看到,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企业无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既是使自己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又是阻止竞争对手进八该领域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领导市场的潮流,而产品老化、技术落后的企业则只能被市场所淘汰,这已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公认的道理。而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属人”的特性,即技术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凝结在企业物质资本(如生产设备)中,而是更多地储存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头脑中。这时的技术人员已不仅仅是企业雇佣的高素质劳动者,更是一个资本的载体,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这种形式的人力资本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而言,人工成本的核算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合理控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依据。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总成本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企业人工威本是除了物质消耗成本之外最主要的成本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成份是职工收入),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企业通过人工成本核算,可以清醒地知道自己因使用劳动力而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重视企业的人工成本核算与管理,在使用劳动力上更加注重合理性。企业通过人工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人工成本的合理控制,将人工成本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会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运行更加紧密结合,为企业经济运行及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人工成本指标的变化趋势的分析,制定出企业的薪酬目标,确定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整办法,保持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间的合理比例关系,使之成为企业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的基本条件。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言,人工成本核算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消费政策的制定。人工成本牵涉到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重要方面。比如工资和保险福利费用,对于雇主来说是一种支出,对雇员来说则是一种收入,因而人工成本对于消费领域的影响极大,人工成本的高低还直接与生产经营情况尤其是与盈利紧密相关,故直接影响到雇主的投资方向,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流动也因此成为必然。通过人工成本统计,可以看出雇员(职工)收八状况乃至居民生活水平,是国家制定人民生活水平政策和规划的依据;人工成本核算还反映出国家经济形势的大趋势,国家可据以调整消费政策和产业结构。对于劳动领域的宏观调控而言,更是制定劳动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在人工成本的组成部分中,工资总额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更是与国家的保险福利政策紧密相连,对于国家从整体上统筹考虑安置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保障广大职工的利益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劳动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言,人工成本核算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人工成本不仅涉及企业收入分配的微观管理,也涉及劳动领域的宏观管理,还是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国际间比较时,人工成本是可比性较强的一个劳动统计指标,因为它反映的是全方位费用,反映出的是用人费用支出的全貌,这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通过人工成本统计资料(主要是国际问比较情况),企业(雇主)可以看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投资效果较好,甚至可以判断出在哪个行业投资、生产哪些产品利润前景更好,从而决定投资方向和数量。目前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这在人工成本上反映得非常充分。许多外商来华投资都要求我国有关方面提供该地区的人工成本资料,据以确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方向。我国较低的人工成本水平,正是吸引外资以图自身发展的良机,对于加入国际大循环的我国企业来说,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的必由之路。
结论
人工成本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工成本管理,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为目标,坚持企业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相适应的原则,以建立人工成本统计为基础,以人工成本分析为依据,以人工成本控制为手段来建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人工成本产出效率,优化企业人工成本结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将成为今后企业管理探索的方向。
总之,在企业管理中,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研究,通过对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比,寻找到适度的人均人工成本、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建立科学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有效地实施人工成本管理。必将对推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控制相对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优化投入产出结构,增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翁天真。人工成本管理与邯郸经验[M]。中国劳动出版社,2006 2 王静,陈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量化分析[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 狄煌。企业发展战略与人工成本管理,中国劳动,2007(4)张莉等。企业人工成本的实质和决策依据分析。经济论坛,2005.7 5 郑曦,成本会计信息效益分析。现代商业,2008.5
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8期
第五篇: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效益也是职工利益的源泉
崇尚光明 注重责任 追求效益 臻美自我 ——浙江湖州电力局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湖州电力局隶属于浙江省电力公司,是一个具有1200余名职工、年供电量66亿千瓦时的国有大一型企业。几年来,湖州电力局以创建一流供电企业为主线,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构建具有湖电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员工素质得到了加强、企业形象得到了改善,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文明单位”和“浙江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原国电公司“双文明单位”、“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通过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湖州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集合全体员工的智慧,提炼了“探索、拼搏、超越”的企业精神;“崇尚光明、注重责任、追求效益、臻美自我”的企业价值观;“诚信、品质、共利”的经营理念;“湖州电力、公众利益,可靠能源、可信服务”的服务理念。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导入理念,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内涵十分丰富。要培植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文化推动企业成长,需要经历由低到高、由浅至深、由自然向必然的发展完善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我局认识要建设和形成对企业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维系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和辐射功能,并能够促进企业适应生存、发展环境变化的企业文化,必须经历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概念导入、企业文化个性分析定位、梳理企业组织管理流程、推进企业文化变革、企业制度分析与修订、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评估反馈等7大阶段,循序渐进,不断修正。(见下图)
湖州电力局企业文化建设各阶段流程图
一是健全组织,规划未来。为了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每年的企业管理总体目标当中,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与长期规划。按照我局今后十年的发展战略构想,我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构思确立符合本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提炼企业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健全和完善制度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播,内塑精神,外塑形象,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执行力,凝聚团队向心力,激发企业创新力,提升企业美誉度,为企业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构建和谐企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设立企业首席文化官和相应的专业骨干。成立了以企业行政第一责任人和各基层单位、部门行政负责人为主,企业党群系统配合的专门领导小组,建立了具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方案的专业工作组。专门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审定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方案,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专业工作组策划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各个阶段的相关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专业组成员送出去进行专业培训等,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二是全员参与,共同探索。几年来的企业文化实践,使局领导班子和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得到不断地提高。如何把深厚的人文精神融会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坚持人本管理思想,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员工激情和智慧,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始终成为局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为帮助干部职工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营造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我们精心编制了《学习型企业指导书》,确立理念导入,演练推进,反思评估三个阶段,循序推进。2000年,我们邀请了浙江大学企业文化教授为全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开设理论知识讲座,导入了CIS知识。2001年,我们又邀请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专家作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报告,进行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精神、系统思考等“学习型”组织基础知识的教育培训。我们还给全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配发了《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五项修炼〉导读》等一批企业文化方面的理论书籍。多次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题座谈会、CIS研讨会,帮助大家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性认识,共同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三是集思广益,提炼理念。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2000年,我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共印发了《企业文化调查问卷》、《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意见征集》调查表600份,在不同层次的干部职工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意见征集活动。通过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多套方案,通过书记例会、局务会等途径,反复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提炼出了“崇尚光明、注重责任、追求效益、臻美自我”的企业价值观和“探索、拼搏、超越”的企业精神。价值观,蕴含了电力特色,体现了湖州电力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在谋求企业整体效益的同时不忘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的理念;企业精神,充分反映了湖电人,知难而上,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精神。去年,我局又提炼了“湖州电力、公众利益,可靠能源、可信服务”的企业服务理念,把拓展服务范畴,提升服务质量,向广大客户提供洁净、安全、便捷的能源和服务作为企业永恒的追求。在视觉形象(VI)系统设计中,为了体现湖州电力的整体优势,我们以“崇尚光明”为设计原则,坚持专家设计和职工参与相结合,制定了涵盖服务活动各个层面,包括基础、办公用品、公关、运输、广告、指示、环境等一整套形象识别手册。并对企业标志、标准色、标准字、标准尺寸等基础要素一一作了详细的规定,展现了湖州电力独特的视觉形象,体现了稳健、精干、高效、务实的特点。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形象,而且使企业的社会美誉度明显增强。
二、融入实践,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局注重以文化力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运作,推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是制度支撑,整合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厘清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拓展内涵,整合企业文化建设中诸如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文体文化各个子文化系统建设。立足于思想创新、意识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变革。根据提炼的企业价值观对原有企业制度进行分析,剔除原有企业制度中不符合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的部分,并进行修订和完善企业制度,以消除企业新旧文化理念及行为的冲突。我们先后制订完善了《湖州电力局职工转岗培训规定(试行)》、《湖州电力局加强班长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湖州电力局职工奖惩条例实施细则》等几十项制度,逐步形成了具有湖电特色的制度文化。企业文化领导小组,每年结合年终精神文明建设检查考核,专门设置“工作机构健全、成员履行职责、识别系统普及、办公秩序、文化气息、环境建设”等要素,对所属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及推广工作进行评价与考核,并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典型的调研方法,征求、倾听员工意见。将评价结果纳入各单位评比先进的要件。(见下图)
湖州电力局企业文化绩效评价流程图 二是优质服务,满意为先。我们把开展“客户满意度评价”作为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一把尺子,在全行业首创了《湖州电力局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制定并实施了《湖州电力局客户服务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坚持每年在企业客户和居民客户中开展一次电力客户满意度评价活动。按照“客户满意度需求调研(设计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客户满意度实态调研(设计客户满意度实态调查问卷、确定抽样配额、发收问卷)——统计分析”的流程,寻找坐标;为确保评价的公正度和真实性,每年坚持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电力客户中对企业社会形象、经营服务、态度作风等进行民主评议,寻找盲区;同时邀请新闻媒体、人大政协代表和行风监督员对供电服务实施评价。每年分别邀请地方人大政协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及行风监督员来企业视察、座谈,听取对企业的评价,征求意见和建议。做到在评价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提高社会、客户对企业的美誉度。(见下图)
电力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
三是宣扬文化,以人为本。通过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引导,利用党校、文明学校、班组学习、《湖州电力》和局域网等宣传教育阵地广泛开展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服务理念的主题教育。引导职工在创一流工作和文明创建实践中加深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自觉实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企业精神的感召下,广大职工拧成一股绳,只争朝夕、勇于拼搏,在创建工作中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年4月我局以百分之九十六的高得分率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一流供电企业的考核验收;2002年2月又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局共吸收大专院校毕业生200余名,并出台了新进大学生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多年实践和企业文化各种理念的灌输和感受,新近员工在思想上树立了“努力学业务、努力干工作”不仅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是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的观念。目前,凡新进大学生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入厂培训后,都能普遍感受到这一浓厚氛围,在组织分配工作时,都纷纷请缨下基层,到生产一线接受锻炼,学习业务技能。改变了过去,高校学生眼高手低,进单位后都要求留在机关或管理岗位的普遍现状。通过在基层的锻炼,不仅推动了大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更有利于对他们的培养和成长。同时,也为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配备和储存了一大批既懂管理、懂业务,又积极肯干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设置宣传栏、宣传牌和电子信息系统等多种形式,使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落到班组,记在心里。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提供了新的载体,员工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全局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员工。先后有17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和省部级劳模,500多人被评为市局级及以上各类先进分子
三、精益求精,全方位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培育。我们通过弘扬企业精神来实现企业价值;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来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企业的成长。
一是培养干部素质文化。干部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前景。中层干部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又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实践者和垂范者。近些年来,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从“人头”抓起。采取举办知识讲座、党校学习、外派培训等形式,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来提高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建立了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中层干部互评、局领导班子成员评议干部的“三维”干部测评体系和中层干部谈话制度;实行干部试用、聘用和干部交流制度;每年按“德、能、勤、绩”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通过教育、管理和监督,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有效激发了中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涌现出了许多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的优秀中层干部,为职工树立了自觉实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楷模形象。
二是强化激励机制文化。1999年以来,我局先后制订了《湖州电力局奖励有突出贡献职工的办法》、《湖州电力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实施办法》等强激励措施,完善了激励和制约机制的配套。鼓励职工岗位成才,专业成才。按“办法”规定,无论是科技成果获得者,还是在平凡岗位上作出重大贡献者,根据其贡献大小获得1000元至10万元奖金。两年来,全局有21名员工获得了突出贡献奖励,还有近80名在信息网建设、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员工也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励。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是提升科技进步文化。在实施“科教兴局”战略过程中,全局上下齐心协力高起点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加大技术改造、革新和创新力度,建立了ATM广域网、SDH光传输环网、OA系统并全面投运;开发了SCADA/EMS一体化、用电营销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30多个子系统,为企业管理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建立标准制度文化。按照企业管理标准化要求,制定了覆盖全局范围所有工作、工种的250个管理标准和494个岗位工作标准,并将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作为标准化管理的内容纳入全局的管理标准化之中。这些标准均已获得了省、市技术监督局的论证。在行为识别(BI)系统中,注重从职工的行为习惯和养成抓起,加强对员工行为的规范。重新修订《湖州电力局员工手册》,新编供电文明服务用语,制订文明服务行为规范,颁布了职工奖惩条例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培养职工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一支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纪律严明和拉得出、打得响的职工队伍,连续三年在春节后邀请武警支队、湖州师院和旅游局老师对全体员工进行军训和礼仪培训轮训。
五是塑造供电服务文化。近年来,我局大力弘扬企业服务理念,塑造服务新形象,增强社会亲和力。在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中,我局在内部制定了一系列兑现承诺的制度和措施。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供电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十多年来,始终不渝推行供电承诺制服务,用心血和汗水兑现每一句诺言。坚持与时俱进改进服务措施,开展以“人人都是形象,人人都是窗口”为主题的形象工程活动,深化供电服务内涵,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全局均实行24小时值班抢修、无双休日制度,所有营业窗口全部实行“一口对外”,实现了进一次门、找一个人、交一次费、确保一次办成。开通95598客户服务系统,实现城乡客户查询、交费、报装、抢修和投诉举报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服务。不论是电力抢修还是电力报装服务,电力投诉还是电力咨询,实现了“只要您一个电话,余下的事情由我来办”的服务标准,大大方便了客户。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有了进一步提升,职工对维护企业的品牌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六是实践中体现价值观。去年,湖州市的供用电矛盾十分突出,最大电力缺口达50%。确保居民生活用电与合理安排工业企业用电成为了有序用电工作的焦点和难点,辨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二者关系更是成为了开展有序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按照“诚信、品质、共利”、“湖州电力、公众利益,可靠能源、可信服务”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及时提出并确立了“让电于民,节电为工”的有序用电工作理念,来提高工作品质。通过深入企业和社区的理念宣传引导,来统一社会各方对有序用电的认识和对有序用电工作的支持。同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紧紧依靠政府主导,精心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手册,科学合理安排电力调度;建立实施了“乡长管电”、“线长管电”机制,全面落实了有序用电各项责任;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广泛深入地宣传科学用电、有序用电、节约用电;认真做好服务疏导,深入县区乡镇、深入工矿企业、深入社区现场,为企业、为居民排忧解难,主动做好自备发电装置的指导、培训等工作,支持热电厂的技术改造。通过理念引导、政府主导和服务疏导,在湖州市营造了一个和谐、平安、有序的供用电环境,保证了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用电,实现了电力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的两个零投诉,使有限的电力资源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州电力局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的先进单位。
我们还建立了一系列鼓励职工参加学历培训、岗位培训的制度。全局有30%以上的职工参加了后续学历教育,全员培训率达到了79.46%。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成立了篮球、网球、书法等15个文体协会,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两年来,全局范围内相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达百余次,使广大职工得到了美的享受、智的启迪、德的陶冶,提高了职工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湖州电力局将与时俱进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和变革,增强企业文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