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争议中涉及的补偿、赔偿金
劳动争议中涉及的补偿、赔偿金
1、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2、加班费:
(1)加点:≥150%
(2)公休日:≥200%(安排调休或补休的除外)
(3)法定节假日:≥300%
3、经济补偿金:
(1)标准为,按照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工龄不足1年的部分,超过6个月的,给予1个月工资的补偿,不满6个月的,给半个月工资的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最高不超过12年。
适用情形: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等侵害劳动
者权益的情形。(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4)用人单位按照破产法进行重整。
(5)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维
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
(6)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致使终止劳动合同。
(7)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致使劳动合同终止。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逾期支付赔偿金:
支付劳动报酬不合法、不支付加班费及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相当于迟延履行赔偿金)
适用情形: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5、经济赔偿金:
为经济补偿金数额的2倍(适用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但劳动者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选择经济赔偿金)
6、双倍工资:(从2008年开始计算)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最多不超过11个月,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PS:支付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
(2)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
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无期限限制)。
7、残疾、患病补助费:
属于患病或非因工受伤后医疗期满后不能胜任工作情况下解除的,应当给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应增加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8、其他:高温津贴、社保、公积金、未办理招退工手续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等。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赔偿金,简单而言是发生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劳动合同法赔偿金支付情形: 在《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之外,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的(即劳动合同法赔偿金,简单而言是发生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
劳动合同法赔偿金支付情形:
在《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之外,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的(即“违法终止或解除”),那么劳动者可以选择:(1)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2)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直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值得注意的是,当用人单位违法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如果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则无权再要求用人单位向其支付赔偿金。但是在劳动合同客观上不能继续履行的情况下,则仲裁员或法官可以裁决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比经济补偿多出一倍,实际上可以说是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惩罚。
由上可知,在用人单位合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适用经济补偿金;而在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适用赔偿金。
那么被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的劳动者可否既主张经济补偿金又同时主张赔偿金呢?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条文来看,应该是不能同时并用的。对此,《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草案》也进行了明确。
此外,关于劳动合同法赔偿金用人单位还需注意:
1、用人单位并非支付了赔偿金,就一定可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因为劳动者可以选择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等而未予支付的,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后仍然逾期不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额外赔偿金。
第三篇: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补偿
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补偿
1、在劳动合同期内(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
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数额的赔偿金。
2、如果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
应再支付1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3、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
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4、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是半年内按照半个月计算,满半年按照1个月计算。
5、在劳动合同期内(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
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数额的赔偿金。
6、如果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
应再支付1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7、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
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8、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是半年内按照半个月计算,满半年按照1个月计算。
第四篇:劳动争议
好学网 好学网
2012二级建造师备考辅导: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投标有效期和投标保证金
招标文件中应当确定一个适当的投标有效期。招标文件中可以要求投标人递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2%,并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30天。
财产权制度
债的发生根据主要包括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物权的种类主要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居住权等。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专利权的主体主要有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人的单位或设计人的单位、受让人等。《专利法》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专利权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是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期限届满后,专利权终止。
好学网
第五篇:关于劳动补偿
关于劳动合同期限与劳动补偿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案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四十六条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针对以上问题现做出以下解决方案,以供选择:
一、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劳动法规定,同一单位与同一员工签订二次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
1、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可以在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前与被派遣单位确定需要长时间雇用人员名单,经过全方位考核,针对用人单位雇用时间长的员工签订较长时间的劳动合同,即在一次劳动合同中确定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劳动用工期限,过期限后派遣单位再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如用工单位坚持,可转为人力资源代理程序。
2、员工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限以劳务派遣公司与被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为准,《劳务派遣协议》续签,那么《劳动合同》自动有效。
3、不是问题,只要正常支付补偿金,我们可以做到更灵活。只是补偿问题怎么解决。
二、针对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问题做以下解决:
1、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决,或第三十九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解决,此类方式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2、按照派遣公司与劳动用工企业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的失业补偿金解决解除劳动合同后应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3、对于需要补偿超出的个别人员(例如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需在订立劳务派遣协议时与用工单位协商,是否可以做到责任分摊,尽量将经济补偿责任减少。
三、关于《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第十条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需要在《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前与用工单位书面解决劳务派遣公司接收的原用工单位的员工的经济补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