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效能建设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范文林介绍,该局今年作风效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使群众投诉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规范行政行为,使各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落实;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使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得到有效办理;增强廉洁勤政意识,纠正不正之风,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力求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上有新提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有新举措,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范文林表示,该局今年已经把劳动合同签订统一放在市政务中心劳动保障窗口,并将积极推进职工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健全劳动合同治理制度台账;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选择两个县(市、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决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文秘站-cnwmz.com版权所有
为尽快形成比较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机制,该局在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业务十项便民措施和三优文明窗口制度的同时,正在强力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多项制度,坚持“三办”———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完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并本着“全面真实、及时便民”这一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政务公开尤其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争议案件公开审理的力度。文秘站-cnwmz.com版权所有
与此同时,切实围绕方便群众、服务于民,认真做好劳动部门业务工作;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和“下岗职工创业”活动,进一步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新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和提高社会化治理服务水平,确保我市5.6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困难企业、困难退休人
员参保问题,加大就业人员参保力度,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确保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滁州市农民工维权网站”和“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第二篇: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范文林介绍,该局今年作风效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使群众投诉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规范行政行为,使各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落实;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使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得到有效办理;增强廉洁勤政意识,纠正不正之风,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力求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上有新提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有新举措,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范文林表示,该局今年已经把劳动合同签订统一放在市政务中心劳动保障窗口,并将积极推进职工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台账;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选择两个县(市、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决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
为尽快形成比较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机制,该局在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业务十项便民措施和三优文明窗口制度的同时,正在强力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多项制度,坚持“三办”———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完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并本着“全面真实、及时便民”这一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政务公开尤其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争议案件公开审理的力度。
与此同时,切实围绕方便群众、服务于民,认真做好劳动部门业务工作;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和“下岗职工创业”活动,进一步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新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和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我市5.6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困难企业、困难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加大就业人员参保力度,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确保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滁州市农民工维权网站”和“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第三篇: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效能建设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范文林介绍,该局今年作风效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使群众投诉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规范行政行为,使各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落实;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使各种行政审批事
项得到有效办理;增强廉洁勤政意识,纠正不正之风,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力求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上有新提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有新举措,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范文林表示,该局今年已经把劳动合同签订统一放在市政务中心劳动保障窗口,并将积极推进职工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台账;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选择两个县(市、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决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好范文版权所有
为尽快形成比较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机制,该局在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业务十项便民措施和三优文明窗口制度的同时,正在强力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多项制度,坚持“三办”———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完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并本着“全面真实、及时便民”这一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政务公开尤其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争议案件公开审理的力度。好范文版权所有
与此同时,切实围绕方便群众、服务于民,认真做好劳动部门业务工作;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和“下岗职工创业”活动,进一步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新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和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我市5.6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困难企业、困难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加大就业人员参保力度,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确保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滁州市农民工维权网站”和“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第四篇: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来源: 湖南株洲民政时间:2010-04-15 16:56
株洲市民政局 颜金仲
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指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以“四治”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增强,工作执行力显著提高,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我市各级民政机关作风总体上是好的,本质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民政机关在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作用与意义
机关作风建设重在教育,贵在坚持,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构建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长效机制是决定机关作风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构建长效机制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机关作风建设涵盖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思路、新制度、新机制,同样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长效机制更进一步明确了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了源头治理的主要措施,完善了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等等,是充分体现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的基本要素。
(二)构建长效机制是巩固活动成果的根本保障。
通过整顿机关作风,我市民政机关作风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机关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真正走出 “一抓就灵”、“一松就散”的怪圈,只有升华作风建设经验,构建长效机制,把实践证明确有成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之路,才能切实巩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成果,不断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固疾、难疾。
(三)构建长效机制是深化作风建设的持久动力。
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需要持久的推动力。同时,从机关作风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一些浅层次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远未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与时俱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抓完善,从而为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持久的动力,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常抓常新,层次推进。
(四)构建长效机制是提升机关公信力的客观需要。
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民政机关公信力的需要。这年来,我市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在政治水平、业务水平、服务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更高的标准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势必制约民政机关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唯有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以长效机制为基础,从一点一滴小事抓起,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问题与不足
当前,在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意义认识不高,认为机关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个别的,暂时的,不必要上升到机制、体制层面。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内涵认识不清,仅仅把它当成是出台劳动纪律规定和服务态度条款。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以
来,存在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产生了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能做的工作都做了,群众满意度已经很高了,产生了自满情绪;有的认为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阵风”,吹完也就算了,从而产生了厌倦情绪。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个别基层单位在机关作风建设过程中重表面形式宣扬,轻内部制度建设。有的为图省事,照搬照抄兄弟单位、周边地区的制度规章,与本单位实际结合不紧,缺乏针对性;有的制度只有原则上的大体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指导性。由于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加上往往是一般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定性的规定多,定量的规定少;规定不能怎么干的多,明确干了怎么办的少,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管理的缝隙,容易导致机关干部职工权力和价值的本位化、私有化和功利化。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个别基层单位内部监督意识薄弱,忽视事前、事中监督教育,在处理时也存在避重就轻、将功抵过等“护短”行为,总之,不愿意得罪自己人,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追究不了了之,缺乏较真意识。监督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必然强化了违法违纪者的侥幸心理,使机关作风建设成了空有其名的走过场。
(四)考核体系不科学。个别基层单位在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考核中,未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评价要素原则空泛,评价标准模糊不清,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以作风考核与奖金、提升、晋级、评先、评优挂钩的有效机制,不利于机关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长效机制,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并举、集中整治与强化监管并重,逐步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教育机制是基础。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根本因素在于“人”。因此,首先要加大教育力度,夯实思想、能力基础,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认识力。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机关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积极参与并自觉执行机关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要创建学习型机关。要以读“三本书”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素质提升机制,提高机关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机关学习日和干部在职培训等制度。制定学习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全面实行“述学、评学、考学”。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学习阵地,激励机关干部职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强化素质、提高能力。
(二)完善管理机制是根本。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体制和机制创新。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干部职工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加强议事决策制度建设。凡是大政方针、长远规划以及重大开支、人事任免的决定,都必须经过民主化的讨论决策程序,不能少数人说了算。要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实行按岗定责,责任到人,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项目推进形式,明确每个项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切实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损害了机关形象或造成了服务对象的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三)完善考核机制是关键。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完善刚性考核制度,形成“一把标尺”,提高制度的约束力。一要建立刚性考核制度。要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突出量化指标,最大限度贴近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对于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工作,也要尽量设立一定的标准,区分出干部职工完成这些工作的好坏程度。二要落实刚性考核制度。要将作风建设作为每位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一定的分值,使作风建设作为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常态性要求。同时,完善以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为主的定期督查
和以作风建设为主的不定期抽查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工作纪律、工作规范、作息时间、信访接待等为主要内容的明察暗访力度。三要充实刚性考核制度。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刚性考核制度加以完善和修订,使之始终紧贴民政管理工作实际,适应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变化,更有效地发挥对机关干部职工的约束力,切实成为促进作风转变的推动力。
(四)完善监管机制是保证。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形成稳定、长期的监督运行机制。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监管。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向办事群众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等等。同时,要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不断加强对工作完成情况、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办事窗口”、“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对违反机关作风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追究责任,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要成立由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作风的监督。同时,积极构建对话平台,及时收集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发动群众对机关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勤政廉洁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监督推动作用。
(五)完善服务机制是目的。机关作风建设要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检验标准。作为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工作,必须要把民生作为第一追求,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深化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要广开言路,完善信息“绿色通道”,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和领导下访、联系困难群众等制度,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搭建多形式的沟通平台,及时掌握民情民意。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度,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要着力构建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抓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安居工程、社会福利、双拥、五保等工作,完善慈善捐赠制度,积极开展“一日一元捐”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篇:构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构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王传雄
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是指适应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这项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是以效能为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近年来,我们襄阳市供销社通过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供销社干部的“公仆”意识,促进用职能去管理,用机制去完善,将自己的行为置于群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从而使新网工程资金安全高效地投入项目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为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当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的迫切需要。但是,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谈点粗浅看法。
一、构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因此,它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而是要有效地发挥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作用,构建起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构建长效机制是进行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实践探索的内在要求。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在涵盖了勤政建设、廉政建设和效能监察这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思路和新的运作机制。它的改进和创新明确了效能主体的责任、强化了源头治理的措施、完善了监督管理的制度等等,进一步体现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行政执行力的保证。所以,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始终以机制创新为其重要内容,成为效能建设工作中的一种自觉意识。
(二)构建长效机制是巩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践成果的客观需要。效能建设在开展后,为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发挥了独特优势和独特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升华效能建设实践经验,明确效能建设的工作内容、方式、程序、手段和时效,把实践证明确有成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之路,构建起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巩固效能建设实践成果,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迫切需要。
(三)构建长效机制是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效能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需要持久的推动力。同时,效能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些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尤为凸显,将制约着效能建设的发展。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为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使效能建设常抓常新,层次推进。
二、推进作风效能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干部对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上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效能建设已经开展几年了,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产生了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能做的工作都做了,群众满意度已经较高了,产生了自满情绪;有的认为目前机关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机制、体制方面原因造成的,单靠行政机关自身的力量很难再有所作为,从而产生了厌倦情绪。二是对机关效能建设的内涵认识肤浅,认为效能建设就是服务态度好一点,完成时间快一点,不违反“八条禁令”等,停留在劳动纪律和服务态
度的浅层次上。三是对机关效能建设的目的性认识不高,出发点是为了完成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
(二)干部个体能力素质同落实新形势、新任务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文凭、轻业务,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虽然许多干部加强学习,但学习的目的是为晋升职务积累资本,看似学历水平逐年提高,业务能力却没有相应增强。二是重经验、轻学习。部分机关干部面对日益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仍习惯于凭经验工作,满足于一知半解,导致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无法快速提高。三是重建设、轻服务,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些干部自觉服务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只重视行使行政职权,不注意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三)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效能监督措施不够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过重。有些单位制订的制度与单位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有的为图省事,照搬照抄兄弟单位、周边地区的制度规章,与本单位实际结合不紧,缺乏创新;有的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实施方法,可操作性不强。二是一些部门内部监督意识薄弱,存在“护短”行为,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追究不了了之,缺乏较真意识。三是对绩效考核不够科学,考核过程中往往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形成一个以效能考核与奖金、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有效机制,不利于解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情况复杂。落实长效机制,必须要有扎实的工作措施作保证。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力。要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造“人人关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人人参与机关作风效能监督”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是积极宣传政策,营造浓厚氛围。重点围绕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加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对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相适应的行为实施监督。二是深化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围绕政务“六公开(即:公开办事职能、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确保权力运作和决策过程公开透明。三是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的作用,保障群众的表达权。成立由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加强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作风予以监督,并及时收集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选择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政风行风座谈会”上,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推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四是积极构建对话平台,保障群众的参与权。把效能监察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场征询群众意见等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对机关单位依法行政、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勤政廉洁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各单位要公布投诉电话,以方便群众投述举报。
(二)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干部认识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拥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政机关能不能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要不断加强教育,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对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其中并自觉地执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机关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二是加强作风教育。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教育,使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规定,并自觉遵守规定,做严于自律的表率。三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激励机关干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强化素质、提高能力、干好工作。
(三)加大机制建设力度,提高制度约束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是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
有机结合起来,用好以下六项制度,努力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着眼长效。一是公开承诺制。组织机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利用当地电视台就本部门或单位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方便群众对照承诺内容准确了解机关作风效能工作应该监督什么、怎样参与监督;二是首问责任制。规定最先接待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即首问责任人,要礼貌待人、态度诚恳、积极热情,即使服务对象需要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人工作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宜,也有义务向服务对象讲清办事的具体程序、承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或联系方式;三是一次性告知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要一次性书面告知服务对象其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回答清楚服务对象的提问,一次性验清服务对象提交的材料,努力解决服务对象来回跑“冤枉路”的问题;四是限时办结制。限定各事项的办理时限,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五是积分警示制。明确各种违规行为所对应的扣分分值,实行对机关部门和单位打分,解决相关单位领导不重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问题;六是“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责任追究制。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损害了机关形象或造成了服务对象的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促使每个机关部门和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及时纠正对效能建设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四)加大督查考评力度,提高制度落实力。一方面,要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工作完成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上级机关安排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日常考勤情况;月考核、季度考核情况;“六项制度”的公开情况和落实情况。三是加强对“办事窗口”的督查。主要对“窗口”单位在工作中态度不好、推诿扯皮的现象以及对办事群众进行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查处。另一方面,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增强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建立完善配套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评议的针对性、可比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机关工作章法严谨,条理清楚,行为规范,让考核的人知道怎么考,被考核的人知道怎么做,并且富有鞭策落后和激励先进的作用。一是明晰岗位职责。立足部门职能和业务特点,严格界定各机关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岗位职责,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公开明示,责任到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人员的任务目标、评价标准、完成时限等,要分清类别,并尽量量化、具体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既有权又有责。三是坚持奖优惩劣。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负责人、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增强长效机制的影响力。加大对影响效能建设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违反效能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追究责任,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努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成为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一是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情节较轻的,由直接领导先予教育诫勉,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经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研究作出处理意见,要对相关责任人分别予以告诫、通报批评或其他的行政、组织处理;二是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实行领导问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部门或单位内发生了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案件,不仅要严肃查处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领导责任,真正做到级级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要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考评不合格的部门或单位,除给予通报批评外,还要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市委、市政府做出书面说明。
总之,构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是一个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不断总结、积累、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再由逐步完善到更加完善有效的强化过程。我们要通过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协调、战斗有力的统一整体,携手打造政府信任、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从而打造一支“想干事、能
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推进我市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和谐、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