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选修评价老师作业

时间:2019-05-12 22:4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法选修评价老师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法选修评价老师作业》。

第一篇:劳动法选修评价老师作业

《劳动法及案例分析》课程学习总结

上了郑老师的《劳动法及案例分析》一课,虽然我对劳动法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但比起之前的几乎一片空白是好很多了。

劳动法这门选修课,之前选它是因为有师兄师姐推荐说:老师的口才一流,讲课富有激情……我本人认为它应该会对我未来的工作及生活有所帮助,所以就毫不犹豫选了。现在看来,我没有选错,劳动法确实挺实用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这门课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实用的内容有如下几点:

1、了解了假如你的正当权益受到了侵犯,你该怎么解决?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你会采取调解的方式、仲裁还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等?

2、工伤的赔偿及大致程序也让我醍醐灌顶:原来有很多种情况都是属于工伤的,比如说在执行用人公司所下达的命令的期间,还有上下班路上也算!我觉得这个规定对劳动者很有利,这很不错!以后工作了有可能会用到这一点。

3、原来保险这方面也是有很多学问的。比如说:假如用人单位没有帮劳动者买一些必须要买的保险,那么当有关部门发现或者劳动者出现事故时,用人单位所要承担的就不只是几百几千块这么简单的事了,说不定还会牵扯到法律。总的来说用人单位还是规矩老实点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可听信劳动者一时的言语,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劳动者本应该买保险的那份。记得当初的两次暑期工公司都是没有为我买保险的,现在想起来真是险啊!还好期间都没有出现什么事故,不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下次一定吸取教训!我想不到保险是强制性的、法定性的。此外,保险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提及到的很多内容点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很多用人单位会钻这一空子,权利被侵犯的劳动者不得不提高警惕。

不禁想起了自己在两次打暑假工时签合同时的情景,几乎都是没有怎么详细看清楚合同的内容,便在工作人员的模糊讲解下填写。学习了劳动法才知道,原来正规的程序规定两份合同应该是一份归公司保管,一份是由我自己保管,可是填完后工作人员却把两份都给拿走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了。我想,假如不上这门课,我应该也不会主动专程去去图书馆或者上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这样我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醒悟,才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我觉得在试用期这一方面也很容易被坑的,之前一直以为试用期是劳动单位决定的,他想多长就多长,现在看来合法的应是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规定,试用期是有上限的。工资好低啊!都没有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有超时加班;用人没有为劳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等等,以后找工作可就要注意这些了,自己的正当权利不能被侵犯!通过这门课程,我清楚地知道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有当他们签定了合同后才确立劳动关系。政治课上也有学有关法律的知识,但这次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法律在维护权益这方面发挥的作用真是不可小觑,突然觉得,我很有必要去好好学习法律,最起码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要想起和懂得拿起法律这一武器来维护,在工作过程中,更是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又不违反法律。

我觉得其实当今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实际上是不怎么了解劳动法的内容的,她们连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了也全然不知。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都是一个大学生了,在社会上也算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实际上也是不怎么懂劳动法和其它相关法律的,这是社会不够进步的体现之

一。劳动合同法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终极目的是“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希望我国的劳动法等法律能蓬勃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社会越来越和谐,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我觉得老师讲课很用心, 内容也很充实, 举的例子也很生动、有代表性,如果能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叫学生分析案例,提提他的看法等)会好些。此课程让我受益匪浅,谢谢郑老师!

第二篇:劳动法作业

下列对劳动法地位的表述 , 正确的是

A、劳动法是民商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具有独立的部门法地位

B、劳动法是经济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C、劳动法有其独特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劳动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仅具有独立学科的研究价值

劳动法的空间范围是指。

A、劳动法所造用的地域范围 B、劳动法适用的管辖范围 C、劳动法的生效和失效时间

D、劳动法对境内与境外本国公民的适用范围

下列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B、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

C、劳动法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

D、我国劳动法学界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中国成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的时间是。

A、1900年 B、1906年 C、1919 年 D、1944 年 具体而言,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

A、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B、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共同指向的劳动活动

C、劳动者通过用人单位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D、用人单位的组织生产

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不包括()

A、合法行为

B、违法行为

C、事件

D、非法行为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年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年以上,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A、5 B、8 C、10 D、12 属于我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职业介绍机构是_____。

A、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

B、境外就业中介机构

C、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D、其他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

从事矿山井下以及在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劳动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

A、5年 B、8 年 C、10年 D、12年

依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承包经营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但是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法人名称也维持原来的法人的名称,则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应当是()

A、该企业 B、原来的承包人 C、现任的承包人 D、B或者C 劳动者可以同用人单位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关系是()

A、劳动合同期限不包括试用期 B、劳动合同期限可以约定包括试用期

C、劳动合同期限就是试用期

D、劳动合同期限应当包括试用期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B、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C、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应当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D、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无关

劳动者的以下收入属于工资范围的是()

A、津贴和补贴

B、单位支付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 C、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D、科学技术进步奖

按照法律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工作时间制度是劳动者()

A、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B、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C、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D、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

根据《劳动法》第44条的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A、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B、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C、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50%的工资报酬 D、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是()

A、在半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 B、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 C、在两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 D、在三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

A、10% B、20% C、30% D、40%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A、行政 B、经济 C、刑事 D、民事

用人单位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以()元以下罚款。

A、50000 B、20000 C、10000 D、5000 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元以下罚款。

A、1万 B、2万 C、5万 D、5千

根据《劳动法》第59条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体力劳动强度是()

A、第二级 B、第三级 C、第四级 D、第五级

《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不少于()

A、45天 B、60天

C、75天

D、90天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

A、40 B、50 C、60 D、70 在我国,未成年工是()

A、指未满满14周岁的劳动者

B、指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C、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D、指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

A、30天 B、40天 C、45天 D、60天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有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应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支付劳动者赔偿金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

A、2至5倍 B、1至5倍 C、3至6倍 D、4至7倍

《劳动法》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责任。

A、行政 B、经济 C、刑事 D、民事

劳动法中的劳动安全卫生产生于()

A、劳动关系 B、社会保险关系 C、社会保障关系 D、保护关系 劳动法中劳动关系的特征有_______。

A、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B、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C、劳动关系主体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D、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从属关系 E、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是平等互利的关系

可以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的是()

A、具有劳动能力的外国人

B、与国家机关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C、事业单位中的合同聘用人员 D、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E、国家机关的公务员

下列哪些情况下,劳动合同自行终止()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B、劳动者被除名、开除、劳动教养或判刑 C、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D、劳动者死亡 E、用人单位破产

1.劳动就业所具有的特征是()

A、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B、公民在主观上具有就业的愿望

C、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律允许的有益于社会的社会劳动

D、劳动者必须通过劳动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

E、是政府的单方面行为

协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应符合国家有关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政策,并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A、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B、当地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C、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E、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哪些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

A、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B、因企业开除、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争议 C、因职工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D、因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的争议 E、因执行国家有关培训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造成职工急性中毒事故或伤亡事故的,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其采取的措施包括()

A、责令制定整改措施 B、罚款 C、吊销营业执照

D、责令停产整顿

E、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产整顿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关系的三方主体指()

A、劳动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B、职工代表大会 C、工会组织 D、用人单位 E、劳动者

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具体赔偿内容包括()

A、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B、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

C、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D、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E、因为泄漏 商业秘密而对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不受限制,具体是(A、企业为了完成紧急生产经营需要,经与职工协商同意

B、发生重大事故,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需紧急处理的C、交通运输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抢修的 D、发生地震,需紧急救援的)E、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的

以下社会关系 , 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 ______。

A、某作家将其书稿交出版社形成的出版关系

B、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共同共有关系 C、某公司与其职工因补发津贴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D、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查处个体餐馆非法雇工的关系 E、某个体劳动者与某企业签订的加工合同的关系

下列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B、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C、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

排的工作的 D、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E、劳动者在工作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A、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B、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C、代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D、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E、用人单位代扣个人所得税 企业经济性裁员时,下列哪些人员属于不得裁减的()

A、患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C、在企业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的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E、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同时原来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提供就业服务的对象是()

A、各级政府 B、职业介绍机构

C、有劳动力供给愿望的各种劳动者 D、需求劳动力的各种用人单位 E、所有企业、事业单位

劳动安全教育制度中的三级安全教育指对新上岗的工人实()

A、入厂教育

B、车间教育

C、劳动安全与卫生法规教育

D、政治思想教育

E、班组教育

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的有()

A、最低就业年龄制度 B、未成年禁忌劳动范围制度 C、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D、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登记制度 E、用人单位的责任制度

根据1999年颁布执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在下列节日、纪念日中,不放假的有()

A、教师节

B、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C、植树节 D、新年 E、九一八纪念日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A、克扣劳动者工资的

B、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C、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D、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E、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劳动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失业登记 B、职业指导 C、职业介绍 D、就业训练

E、失业保障和生产自救

第三篇:劳动法作业

1试述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内容: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竞争已占统治地位,各国已进入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的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各国工人运动的普遍高涨,再加上各国“工厂法”的不断推出,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干预作用愈加明显,自由资本主义中后期劳动立法,在内容和范围上,较之初期阶段,有了较大发展。

(1)进一步缩短了劳动时间并扩大了适用范围。

(2)增加了改善劳动条件的一些规定。

(3)出现了工资保障法律。

(4)有了承认工会组织合法地位的法律。英国议会早在1824年就废除了1800年实行的禁止工人组织工会的法律,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力。(5)出现了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成为劳动法的内容是从德国开始的。(6)出现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

特点:工厂立法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广越充实,但是发展的进程比较缓慢,而且很不平衡,也不稳定,不但劳动法的范围不广泛而且对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有限还缺少必要的保障,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二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其中雇佣劳动与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也更加激化。在不断高涨的工人运动的压力下,资产阶级不得不做出让步,以改良主义作为主要方法,资产阶级劳动法得到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劳动法的内容和范围比以前有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大。这样就是劳动法成为一个内容比较完备,范围比较广阔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二战期间和以后的一段时间,资产阶级劳动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和反复的过程。特别是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 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改善劳动条件的法律。

当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呈现出以下特点:

特点:1劳资关系相对缓和,逐渐形成以合作为本质的劳资关系体制,劳、资、政三方合作共同提升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2劳资关系已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使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成为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首要前提。3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发展形成冲击和挑战。4信息化造成结构性影响。

2试述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答:关于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关于就业政策、职业介绍、职业保障方面的规定;关于最低工资、工资保障的规定;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规定;关于各类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规定;关于儿童和未成年工保护的规定;关于疾病、年老、失业及综合性社会保障方面的规定;关于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的规定;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规定;关于劳动检查与劳动行政方面的规定等。

所有这些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国际劳工组织法律体系。其中涉及劳动者基本人权方面的内容,被称为“核心劳动标准”,包括:结社自由权、集体谈判权、平等就业权、反对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及男女同工同酬等。这些核心劳动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类的八项国际劳工条约中。

1、关于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的公约。《结社自由与保护组织权公约》、《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

2、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强迫劳动公约》、《废除强迫劳动公约》。

3、关于平等权方面的公约。《(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同工同酬公约》关于禁止使用童工方面的公约。、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

3试分析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答: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都是通过劳动法律事实引起的。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劳动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两种。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并不相同。

1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约定,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它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不符合劳动法律规范的行为,不会产生劳动法律关系。因此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只能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而不是违法行为。

2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引起变更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一般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但在某种情况下,因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违法行为,也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此外,发生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也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变更。

3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人的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及事件。

4试述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答: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国家总是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关系作相应调整,于是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式通过法律关系的形式得到巩固和保护。

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

(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为一定的劳动关系最直接的联系着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依据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而形成,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每一种具体的劳动关系之所以成为劳动法律关系,正是因为有规定和调整这种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存在: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就不可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3)两者的内容不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因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这时,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缺少有效的保护与保障。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同时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5政府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内容。答:

(一)就业促进是指国家采取的帮助公民实现就业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我国《劳动法》将这些措施概括为:“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1、建立就业促进工作的协调机制

(1)国务院建立全国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就业促进工作,并明确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就业促进工作。(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就业促进工作的需要,建立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就业促进工作。

2、建立就业工作责任制度

3、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

4、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

5、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

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7、实施就业援助

(二)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反对就业歧视。

我国《就业促进法》对公平就业以第三章专章的形式做出了规定,包括八个方面:

1、政府维护公平就业的责任

2、规范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

3、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4、保障各民族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5、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

6、保证易感人群的平等就业

7、保证农民劳动者的平等就业

8、建立有效地法律救济途径

6试述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程序及劳动合同的内容。

答: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经过相互选择和平等协商,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协议,从而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合法原则 合法是劳动合同有效的前提条件。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劳动合同的内容要合法。2.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就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劳动合同双方公正、合理地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些合同内容,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往往只规定了一个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就是合法的,但有时合法的未必公平、合理。公平原则是社会公德的体现,将公平原则作为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可以防止劳动合同当事人尤其是用人单位滥用优势地位,损害劳动者的权利,有利于平衡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3.平等自愿。平等自愿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平等原则一是自愿原则⑴所谓平等原则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在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和服从、管理和被管理关系。⑵自愿原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真实意志,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4.协商一致 协商一致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对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⒌诚实信用。就是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要诚实,讲信用。

(二)订立劳动合同主要应经过要约、承诺两个基本阶段。

要约是指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向其与之订立劳动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向特定人发出,并且采用适当方式通知对方,如书信、口头通知等方式。如果向不特定的人发出,除非在要约中详细地规定了合同条款,并且要约方承担在规定的条件下与前来承诺的当事人订立劳动合同的义务,这种向不特定人发出的意思表示才可被称为要约。如果要约方只是向对方提供大致的招聘条件,具体的情况待商谈后再作决定,这样的意思表示就是要约引诱,即引诱对方当事人向己方发出要约。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受要约人接到要约后要仔细地考虑,确定是否接受要约。只有在受要约人对承诺中的各项条款都表示同意后,才能做出承诺的意思表示。承诺在发出时,合同即成立

(三)劳动合同的内容: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3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4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劳动报酬;6社会保险;7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可备条款:如试用期条款、服务期条款、保密条款、补充条款、福利待遇、竞争限制条约、违约金和赔款条约条件 7试述集体合同的履行的原则;集体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

答:

一、⑴实际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实际履行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双方当事人都必须亲自履行合同义务,而不能由第三人代替履行,这是由劳动合同主体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不可分割性决定的,劳动合同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相互考察并取得信任的基础上签订的。二是要求劳动者按合同规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完成劳动过程,从而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成为最佳状态 ⑵全面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和要求全面履行合同义务。这一原则要求劳动者一方按照法律与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保质保量地完成劳动任务;要求用人单位全面按照法律和合同规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条件、劳动条件及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等。⑶合作履行原则:要求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相互配合、友好合作,并在遇到困难时相互理解和帮助。集体劳动客观上要求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和指挥;同时,用人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也必须关心职工,考虑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集体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

集体合同的订立,是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为规定用人单位和全体职工的权利义务而依法就集体合同条款经过协商一致,确立集体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集体合同按如下程序订立:(1)讨论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双方代表协商一致的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2)通过草案。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3)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集体合同的变更,是指集体合同生效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原集体合同进行修改或增删的法律行为。集体合同的解除,是指提前终止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经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劳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1)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2)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3)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解除条件出现的;(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适用本规定的集体协商程序。

集体合同的终止,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导致集体合同法律关系消灭。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1—3年,期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即行终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满前3个月内,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重新签订或续订的要求。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或变更后,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10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8休息休假的分类和法律规定有哪些?

答:

一、关于我国休息时间的种类,是依据生产经营特点、民族传统习惯、劳动者的基本活动的需要等因素,由立法加以规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是劳动者用膳和工间休息,恢复体力和脑力的时间。

(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为了确保劳动者休息权的全面实现,每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

(3)公休假日。是指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

(4)法定节日休假时间。法定节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5)探亲假。是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6)年休假。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7)婚丧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以及劳动者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依法享受的假期。

(8)女职工的产假。《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二、法律规定: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享受探亲假的条件

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母都不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父母的待遇。但职工与父母一方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规定探亲待遇。职工探亲假期的规定是:1探望配偶,每年给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假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可以两年给一次假,假期为45天。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探亲假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的团聚时间。并且,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假期要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另外,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路费在本人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9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规则。

答:

一、1工资支付的形式和对象: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支付的时间: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3工资支付的凭证: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4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无故拖欠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

5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所谓克扣,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

二、特殊情况下的规则

1加班加点工资:加班是指在法定节日、公休假日从事工作。加点是指在一个工作日内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工资支付标准:(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

2休假勤间的工资:劳动者的休假期间包括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和事假、病假等。

3停工停产期间的工资: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工资。

4依法参与社会活动期间的工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

5女职工怀孕期间定期检查身体的工资:孕期检查是生理上的客观需要,依法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10具体分析判断劳动者失业时的应对措施。

答:失业人员:是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从事有酬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依据我国有关下岗职工的政策规定,下岗职工与原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的期限为3年,3年后应与原单位脱离劳动关系,如果未能再就业,将按失业保险机制解决相关问题。

一、社会保险过去称为“劳动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1、社会保险的对象范围仅限于职工——劳动者,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

2、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限于劳动风险中的各险种,不包括此外的财产、经济等风险;

3、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依据是基于客观原因导致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岗位,不包括主观因素所致的此类损害;

4、社会保险是一种兼有补偿性质和物质帮助性质的保障制度;

5、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一项法律制度特征 意义:

1、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是当劳动者遇到劳动风险失去劳动报酬之后仍能获得基本生活的保障这是实施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

2、国家强制性。社会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参加并按照法律规定的费率旅行缴费义务。

二、我国现行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作保险和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的概念:指劳动者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间内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和标准

一、支付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二、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三、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过低(企业上缴部分及职工个人交纳部分合计只占工资总额的2%-3%),因此,应当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特别是应当把交纳失业保险金通过法律程序规定下来,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交纳,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应当增加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当增加对失业保险基金投入力度的理论依据与上述关于对劳动关系清偿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应当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目前许多地方只对几种特殊类型的失业人员发放)。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时常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

11分析说明承担劳动法律责任的形式。答:劳动法律责任,是指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行政机关及其他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所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劳动法中的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包括: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由有关行政机关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形式,予以追究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罚形式主要有:罚款、责令改正、责令停止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分形式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用人单位对职工实施的处分除以上八种处分外,还包括罚款、扣发工资、停发工资奖金等。

2、民事法律责任

违反劳动法的民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向违法行为相对人以给付一定财产、做出一定行为等履行债务的方式恢复其特定权益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人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特殊情况也包括国家有关行政机关。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表现为赔偿损失、经济补偿、补缴保险费、强制继续履行合同、停止侵权行为、提供安全卫生条件等多种形式。

3、刑事法律责任

违反劳动法的刑事责任,即犯罪主体依据刑法规定必须承受刑事处罚的一种法律责任。凡是违反劳动法的严重程度达到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行为,都必须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劳动法律责任中处罚性最重的一种。主要犯罪有:重大安全事故罪、违章冒险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强迫劳动罪、妨碍执行公务罪、滥用职权罪等。

12分析判断如何处理劳动争议。

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如下:(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7条的规定,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4)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一)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协商程序。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协商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必经程序。

2、调解程序。这里的调解是专指调解组织的调解,它不涉及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中的调解。调解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必经程序。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一般应按照下列工作程序:当事人申请、调解、调解协议。除因签订、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其它劳动争议均可以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3、仲裁程序。仲裁时法定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仲裁委员会仲裁,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我国处理劳动争议采取“仲裁前置”的原则。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仲裁包括以下程序:申请、受理、开庭和裁决。仲裁程序 当事人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仲裁申请。

4、诉讼程序。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诉讼程序不是必经程序,只有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和必经程序。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明确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据此,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主要有: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及时处理原则、调解原则、三方原则。

第四篇:劳动法作业

05年的劳动合同法提高了劳动合同的签订率

《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基础上,继续强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同时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做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根据该条规定,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无论双方是否签订书面合同都受到劳动法保护。《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上述两条法律规定了用人单位未予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处理措施: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后未予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将支付双倍工资。如果用工满一年后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就视为双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如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将承担极为不利的后果,极大的强化了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

另一方面,在《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劳动者故意拖延或者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想获取双倍工资,不利于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的现象。对此,《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出了专项规定。2008年9月18日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专门规定,根据该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该规定一方面解决了用人单位的尴尬局面,赋予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选择权,但用人单位需举证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才能适用该规定;另一方面打消了部分劳动者故意拖延或者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获取双倍工资的幻想,如果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故意拖延或者拒签,用人单位可以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这样劳动者不仅不能获得双倍工资,反而会失去工作,劳动者没有激励去拖延或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必将提高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率。

用人单位应该如何强化书面劳动合同?

公司应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招聘流程,及时跟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及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员工的法定权利,加强核心员工的管理,签订竞业禁止条款和保密协议等等,这样才能更好降低劳动力的成本,提升公司的人事管理水平。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公司应当及时兑现相关的承诺或约定义务,一旦出现无法履行的情形,应当与员工协商,避免因此处于被动地位或者因此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在人事管理过程中,更应加强管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及时完整地保留人事管理材料,以便随时应对行政部门地监督检查和仲裁诉讼过程中使公司处于有利地位。

1.公司在制订规章制度时要符合法律要求、力求民主公开。

规章的内容要避免限制劳动者劳动自由、人身自由以及休息权实现的规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员工文化,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因此可能产生的经济补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对规章制度的制定民主过程和公示程序,公司应该尽量收集和保存证据并进行良好的归档,以便随时调起利用,避免双方发生分歧时,公司陷入被动。

2.公司应及时与所聘用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遵循以下几点:

1)一定要及时与所聘用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2)应树立合同先行观念;

3)抓紧办理劳动合同订立工作;

4)向劳动者发出订立通知书,劳动者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保留相关证据,比如向劳动者送达签订合同通知书证据等,用人单位将不承担法律风险;

5)运用法律解除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继续工作的,抛弃双方可随时终止劳动合同的观念,也应当在一个月内订立合同;

6)及时把劳动合同书交付劳动者,并保留好送达证明。

3.公司应严格规范劳动合同约定内容。

4.公司应正确看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建立规范的企业员工发展机制。

1)要理性地看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要认识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至第四十二条关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并不排除适用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是不利的影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使劳动者不必顾虑因合同期满终止而任凭用人单位选择,无需另谋单位,增强其归属感,这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培育是非常有利的。

5.公司应完善招聘工作,重视劳动者入职审查。

1)招聘时应多加询问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2)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其提供与前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如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原单位出具同意该员工入职的书面证明。

3)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学历证明、从业经历,要求劳动者承诺未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并向原单位进行核实,以免发生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

6.重视员工的法定利益,及时为员工交纳社会保险。

第五篇:选修作业

长 春 大 学

期末考试论文

农村合作经济理论和组织变迁研究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

倪明振 271040423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张晓辉 学士学位

二○一一年十一月

农村合作经济理论和组织变迁研究

倪明振

【摘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恰如一阵春风,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在这良好的政策背景支持下,我国的“三农”问题迎来了攻克的大好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村民自治的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也是我国农村社会的重要治理方式,已经催生和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社会政治变迁,对乡村及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这无疑也是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富有历史意义的成果,也显示了乡村“草根民主”巨大的生命力及重要的价值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村民自治制度也有其内在发展的不均衡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依托,以“村民自治制度”为切入点,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目前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制度的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措施在研究该问题中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及历史研究法 本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与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等第二部分,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该部分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并结合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变迁的阶段特征第三部分,新农村建设下村民自治的困境与新发展,该部分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制度的非均衡性,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对村民自治的新要求第四部分,新农村建设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该部分从法律制度、村委会选举制度、权利协调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措施。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一直是在曲折中成长,经历了从解放前开展农村合作运动至解放后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至高级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过程,直至人民公社取代了高级生产合作社,从此进入到农村合作组织新的发展时期。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事业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互助组;合作社;【作者】: 倪明振

学士学位

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山东菏泽

13002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实行民主管理、在自愿基础上联合起来,并以实现和维护农民自身利益为目的经济合作组织。基本形式包括:①农民自愿联合的组织,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②是由成员民主管理的组织,组织发展方针和重大事项由成员集体参与决定。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组织运动的过程看,经历的形式多种多样。我国解放前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也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运动过程。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注重组织、支持、帮助群众发展合作经济,例如毛泽东、李立三等同志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在1922年成立了消费合作社,1925年广东农协会在《关于农村合作决议案》中指出:“合作运动就是改革目前农民生活状况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合作运动,即是农民基于互助精神而组织的一种合作事业,主张消费、贩卖、借贷3种合作方式。此时期合作组织还处于初创、无统一章程阶段。

二次革命时期,党在农村创建了十多个根据地,建起了红色政权,边进行革命斗争,边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合作经济。此间发表了许多有关合作运动的着作、法规。1927年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了合作社是农民需要的组织-1933年,中央颁布《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合作社发展大纲》,成立合作指导委员会,组建合作总社。1934年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明确合作社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国营、合作和私人经济同时并举的方针。1934年,消费、粮食、生产合作社总数达个,社员57万人,股金60万元。

抗战时期,我党坚持开展合作运动,主要发展流通领域合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但当时普遍存在着政府包办的现象。1942年末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法是通过互助合作来发展农业和其他经济。随后陕甘宁边区消费合作社发展迅速,见表1。1943年开展大生产运动,使农业合作发展迅速,各地的劳动力情况见表2。

解放战争时期,党提出:反对强迫命令、由政府包办代替的作法、不等价交换的错误倾向;强调自愿、互利、公平原则;宗旨是为群众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重点发展供销合作社;要民主监督;组织妇女参加劳动。到1949年,全国供销合作社有基层社22817个,社员1384万人,股金1482万元。解放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

解放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和高级生产合作社。

长期的封建社会,农业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民始终处于贫困之中,生产资料严重缺乏,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就寻觅到换工互助的办法,这是农业劳动中相互协作的一种低级方式。民间的换工互助形式有:人工换人工;人工换畜工;畜工换畜工;伙喂牛等。解放前农民互助合作制度具有范围小﹑规模小的特征,以2-3户、3-5户为单位,完全自愿,靠感情关系维系。

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完成,建立互助组织是农村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中央成立合作事业管理局恢复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年)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形式是互助组,开始试办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合作社,即初级社。其规模较小,一般由几户、十几户农民组成,产权的制度安排是一种私有产权,是私有制基础上的家庭经营,土地、生产资料、产品归农户私有,农民拥有收益分配权即剩余索取权。在生产过程中,换工互助,组织内部产品实行等价交换,是一种具有较低交易费用、组员之间多次博弈后形成的稳定的有效率的组织。

1950年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各级联合社、基层社章程决议,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决定取替民国时期的中国合作协会,参加国际合作联盟。1951年,中央在《关于1951年农林生产的决定》中指出:“各地要加强对互助合作运动的领导,加强互助组的发展与巩固工作,达到进一步提高生产的目的”。

在1949至1952年农村合作经济工作中,主要把供销、信用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此期间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见表3。

到1953年,有39.3%的农户加入互助组,年提高到58.3%。这个时期,互助组是处于农村合作经济制度组织的萌芽时期。刚开始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后期出现急于求成的思想,发展非常快,农民思想上认识不足,大帮哄,生产力水平低,不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从而对农村合作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1953年,中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此路线的提出推动了合作化的发展,从以互助组为中心,转向以生产合作社为中心。此后生产合作社取代互助组。初级社与互助组的区别在于初级社实行统一经营。初级社是以私有、共有和公营组成的复合型产权结构,规模为30~40户,保留农民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但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按个人投入的劳动进行分配,土地和农具入股分红。初级社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总之,从互助组到初级社,政府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但在政策上采用渐进式方式,农民进、退社自由,采取自愿互利原则,农民间交易费用低,效率高。初级社是农村发展的“最好时期”。

高级社特征是在农民自愿、互利基础上的集体组织,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产权结构,社员拥有自留地不能超过当地人均土地的5%,统一劳动,按劳取酬,劳动成为农民收入的基本手段。

1956年中央要求在本基本完成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1957年基本完成高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高级社的发展速度犹如排山倒海。1955年6月,高级合作社500个,入社农户约4万。1956年底,高级合作社增至54.4万,入社农户达10742万,占总农户的88.4%。1957年底,高级社增到75.3万个,入社农户的比重达95.6%,高级生产合作社成了合作化的基本形式。

从解放前我党注重组织、支持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到抗战时间坚持开展农村合作经济运动,至解放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级社的发展是较为成功的,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从初级社向高级社发展迅速的原因,是由于初级社虽比互助组能较好地解决农村的某些问题,但也存在矛盾。首先,生产资料私有制阻碍了统一经营和使用其次,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统一经营及使用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高级社对初级社的替代。

解放以后农村的农业生产从农户单打独干,从互助组到初级社,使生产在组织方式和分配机制上都发生了变化。然而土地和生产资料仍然归农民私人占有。因此,初级社被认为是“半社会主义”,要向毛泽东倡导的“完全的社会主义”高级社过渡。在全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浪潮中,由于猛烈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和毛泽东“社会主义高潮”的提出,使人们形成“宁左勿右”的思想,将合作经济问题片面夸大为“两条路线”的斗争,只关注合作社的规模问题,而忽视质量,经营体制缺乏效率,根本不去考虑农民的意愿,违背了自愿原则,违背了马列主义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经营管理混乱,侵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这势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稳定性。通过将农民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将家庭的生产功能由集体劳动来替代,弱化家庭作为经济组织所具有的功能,从而达到以国家政权为主导的小农经济的改造。从组织规模和家庭功能弱化两方面看,高级社已具备了人民公社的雏形,为人民公社取代高级社减少了组织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成本。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事业,将进入到改革的发展时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 1 】:农村经济绿皮书:2002~~2003 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郭晓鸣、吴永红.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实分析【J】.经济学家,2004,(1).【 3 】:傅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3月

下载劳动法选修评价老师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法选修评价老师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修作业大全

    前言:在最新一节课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中,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对自己未来做规划,获取就业的相关信息以及认识职场、了解职场,我对会计行业的职员进......

    选修作业

    《歌剧魅影》,2004年由乔·舒马赫导演,杰拉德·巴特勒、埃米·罗森、帕特里克·威尔森、米兰达·理查森等主演的一部影片。剧情同舞台剧版基本一致,只在个别背景和细节上有所改......

    选修作业

    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姓名:刘泽群学院:化环学院学号:041040328 1.自我认知 上了大学后,我便为自己定了许多的目标,现在大二都快过去了,真正实现的目标却没有几个。由于我总......

    劳动法综合作业

    《 劳动法学 》综合作业 年级 注:请每位学生用A4纸自行下载,于年月日前做完,上交科任老师。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劳动合同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的未成年人。 A、14周岁......

    劳动法综合作业

    《 劳动法学 》综合作业 年级 注:请每位学生用A4纸自行下载,于年月日前做完,上交科任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劳动合同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的未成年人。 A、14周......

    个人简历(选修作业)(精选合集)

    个人简历 姓名: 地址:邮编: 性别:出生年月: 手机:电子邮箱: 教育背景: xx院xx系xx专业本科 时间:2012年—2015年 成绩:平均分87(分数接近90分)位于专业前五名 大一担任班长(全系共三名女......

    劳动法平时作业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A. 英国B. 美国C. 德国D. 法国 2. 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

    选修合唱欣赏作业

    摘要 《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产生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侵略中国的 危急时刻,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