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创建国家安全社区调研报告动物预防2008
******镇动物伤害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动物致伤是造成人感染狂犬病最主要的原因,对居民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为了解2008年******镇动物致伤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动物伤人的现状和规律,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预防动物伤害发生,对******镇动物伤害的发生原因和分布了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采用全部摸底的方法。制定统一的动物伤害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防疫员进行询问。调查内容包括伤害发生时间、地点、伤害的性质及临床处理等。
1.2 方法
登记资料经整理、核对,统计等。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8年伤害监测共录得动物伤害者18名,占******镇全部受伤害者的 4.5%。致伤动物种类主要为犬 18 例。
2.2 年龄分布
动物致伤患者中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88岁,多集中0~10岁及20~40岁龄段。
2.3 时间分布
动物致伤全年散发,但与季节有明显关系,以四季度为最多,占全年动物致伤人数的36.27%,其次分别为三季度、二季度和一季度。
2.4致伤地点分布
动物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62.1%),其次分别为公共居住场所(14.0%),公路/街道(13.1%)和工业/建筑场所(5.65%),前三者占总数的87.46%。
2.5伤害部位
动物致伤患者中,最易受伤部位为下肢,共15例(48.85%),其次分别为上肢2例(43.24%)、躯干1例(4.47%)。讨论
近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饲养宠物(以犬、猫为主)增加,人们与其密切接触机会升高;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无证犬、野犬数量不断上升,导致被动物伤害人数逐年上升,人间狂犬病疫情的风险加大。
通过对2009年******镇被动物伤害人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知,动物致伤的预防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的系统工程,可针对动物伤害发生的特点,实施国家安全社区动物伤害干预项目,采取加强对犬、猫等动物的管理,扩大动物免疫接种率,减少动物伤害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篇:2009镇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镇2009国家安全社区创建
2009年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工作,坚持以建立减少动物伤害
为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社区广大党员、居民群众的作用。坚持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原则,为确保今年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动物伤害干预项目的实施,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了***镇动物伤害干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解处理村庄和单位之间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群体矛盾以及各种突发事故。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村庄时时调度,对好的做法予以总结推广,达到维稳工作安全。
二、广泛开展创建安全社区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观念。为了抓好社区的安全工作,社区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群众的预防动物伤害的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全力搞好社区的犬只的免疫注射工作。有防控所和各村组织狂犬病免疫工作,采取防控所工作人员包村的方式。具体有村级动物防疫员实施免疫注射,并对免疫质量负责,2008年共使用狂犬病疫苗 6682 头份,免疫犬 4561只。
四、每月定期召开会议,随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每月动物伤害干预项目工作总结
进行犬类拴养检查,重要活动和节假日前都全面的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和整改不了的立即报主管部门解决。做到不安全因素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避免了动物伤害的发生。
一年以来,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动物伤害干预项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建立一个和谐、安全、文明的社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社区工作十分复杂,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增加,给预防动物伤害干预工作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亟待解决。因此,在明年的工作中,为国家安全社区创建而努力。
第三篇: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基本常识
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基本常识
谢屯镇建设安全社区开始时间:2009年5月
国家安全社区概念:
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安全社区基本特征:
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安全社区理念:
1、基本原则:人人都享受安全 人人都享受健康
2、基本理念:预防各类伤害为理念
3、建设安全社区的目的:降低伤害 持续改进
4、建设安全社区的方式:资源整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5、建设安全社区的内容:涵盖生活、工作、环境等诸多领域
第四篇: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安全生产项目设立报告
韩店镇生产安全策划项目
为进一步改善生产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在前期开展生产安全状况调查进行诊断的基础上,对韩店镇社区生产安全项目进行了策划,确定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三个一”安全促进(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比、每季度一总结)、安全标准化 达标、职工出行安全、“亲情促安”等5个安全促进项目。
我镇现有各类企业43家,主要涉及纺织、钢铁、机械制造、化工、机械制造、热电、农产品深加工等各个行业门类,其中一般工商贸企业20家,危险化学品单位17家(生产企业7家、经营单位7家、运输3家),热电企业2家,建材企业3家。
全镇企业的特点:绝大多数企业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95%以上是农村劳动力,并且多为人员密集型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安全防范观念和意识较差,一旦发生重大生产事故,逃生自救和应急能力较差。
一、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促进项目
项目实施主体:全镇所有企业
实施的理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各类事故发生的主导因素,从业人员多为从农村劳动力。
针对的问题:全镇现有各类企业43家,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有些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较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配备不够到位,造成管理不到位,从业职工接受安全教育知识培训课时不够,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一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二是从业人员安全防范和应急能力不强;三是中小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管理责任心不强。
实施的措施:
1、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特别是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2、按时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安全培训班,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3、开展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修订一年不少于2次以上,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尤其是操作规程等,让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逃生和应急处臵方法;
4、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观念;
5、抓好从业人员三级教育,重点做好新员工、调岗、转岗、换岗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尤其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考试;
6、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活动,重点检查从业人员个体防护、工艺操作以及“三违”行为,及时消除隐患。
二、“三个一”安全促进项目
项目实施主体:规模以上企业
实施的理由:规模以上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到了全镇企业职工的95%,加强管理措施和手段,降低各类伤害是生产安全追求的目标。
针对的问题:一是规模以上企业人员密集,生产工序和设备操作相对要求较高;二是在生产中违反操作规程或个体防护不到位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发生的伤害占到了全镇企业从业人员伤害的80%以上。
实施的措施:
1、制定周检查、月考核、季评比工作计划;
2、加强企业各层面的沟通,使“三个一”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固定化。
3、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对存在问题的采取措施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制定整改计划,限期进行整改完毕;
4、召开隐患排查治理调度会议,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整改的隐患研究制定有力措施进行消除;
5、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观念;
6、一年至少两次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并结合演练及时修订预案,提高职工的应对事故的逃生自救和救援救助能力;
7、抓好从业人员三级教育,重点做好新员工、调岗、转岗、换岗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8、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措施,并不定期检查从业人员个体防护、工艺操作以及“三违”行为,及时消除人为事故隐患。
三、安全标准化促进项目
项目实施主题:纺织、电力、油脂加工、危化品企业 15家企业
实施的理由: 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到位,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针对的问题:纺织等行业多为人员密集型企业,多属消防重点单位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达4500人,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还不够规范,需要提高企业的综合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所有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处臵能力和组织能力。
采取的措施:
1、制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2、召开动员会议,开展安全标准化宣传动员工作;
3、建立安全标准化工作机构和相应计划、措施,开展实施工作;
4、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培训,落实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责任制;
5、建立开展事故隐患的周查、月查、季度查,专项查、综合查、重大政治活动查,重点设施、部位,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等制度,并深入贯彻落实,定期开展各个层面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安全管理过程中问题,制定措施进行改进;
6、一年至少两次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并结合演练及时修订预案,提高职工的应对事故的逃生自救和救援救助能力;聘请专家对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7、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完善管理和持续整改工作。
四、职工安全出行促进项目
项目实施主体:规模企业以及人数超过50人的危化品企业 实施的理由:规模以上企业以及危险品生产使用单位从业人员共有12000余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绝大多数员工为本镇居民,居住在农村,上下班非常集中,极易发生交通等各类事故伤害。
针对的问题:一是企业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差;二是有些员工个体防护措施缺乏,如驾驶摩托车、电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等;三是驾乘车辆未办理相应的手续,证照不全或无驾驶证、行车证、未入伤害保险等;四是少数员工不遵守交通规则,形成潜在伤害隐患。
实施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与宣传,提高职工安全出行的观念意识;
2、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举办综合或专场知识竞赛活动
3、协商车管部门集中为缺乏行车证、驾驶证的员工进行培训考试,集中办理证照;
4、聘请交警等部门举办专题讲座,提高职工出行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5、在职工集中上下班时段发送上下班的安全温馨提示短信;
6、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职工个体防护配备或检查,采取为车辆加贴反光膜等措施。
五、“亲情促安”安全促进项目
项目实施主体:西王集团及其所属分公司
实施的理由:作为特大型民营企业,从业人员7500人,涉及钢铁、食品、建工、物流等多个行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强化和提升员工的安全理念,从而推动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针对的问题:一是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绝大多数居住农村,上下班集中,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二是员工家庭与员工共同关注企业和个人的安全理念不够,未形成企业、家庭、员工个人共同关注安全的合力。
实施的措施:
1、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开展教育培训与检查活动;
2、聘请交警大队等有关部门上专题安全课;
3、在职工上下班以及重大节假日期间发送关于安全的温馨提示短信;
4、给每一位职工家庭发放专题安全的一封公开信;
6、定期召开员工家属座谈会,照包括每一位员工家属的全家福照片,建立“亲情墙”,渗透“一人平安、全家幸福”的安全理念。
六、棉纺织企业消防项目
第五篇:信用镇创建调研报告
**县农村信用社信用镇创建
调查报告
按照《农村小额信贷管理指导意见》和**市联社关于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要求,从2002年初开始,**联社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创建信用村(镇)试点工作,作为全市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镇试点的重要阵地,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积极开展试点,不断摸索经验,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社农“双赢”的目标,受到了各级党政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2003年6月17日,**镇被**市农村信用联社、**县人民政府正式授予信用镇荣誉称号,成为当时**省第二个、**市第一个信用镇。多年来,**信用镇从试点走向深入,由小做大,逐步成为**市农村信用社系统信用村(镇)建设的榜样,受到了省、市联社及县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在**县文明信用村(镇)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南面,距县城52公里,东与**镇、**镇相连,西南与**区的**、**相毗邻,北接中安镇,全镇总面积49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900亩,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139个村民小组,150个自然村,创建之初(2002 年初)总农户12913户,人口54275人,居住着汉、回、苗、哈尼、彝等少数民族,工农业总产值达3.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88元,粮食总产值达2200万公斤,林业面积达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居全县首位。
**信用社作为信用镇创建工作的主要实施单位,当时有职工19人,截止2002年末,各项存款2532万元,各项贷款1227万元,存贷比例为48.45%;不良贷款138万元,占11.25%;所有者权益434万元,其中股本金198.1万元,入股面为91.7%;资本充足率为41.45%,固定资产217万元;2001年被为市级文明单位,2002**市信用联社评为先进集体。
**信用镇成功创建后运行五年多来,通过逐步总结经验,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特别是近年来,把信用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08年末,该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5887万元,比2002年增加13355万元,增长了5.27倍,年平均增长88%,各项贷款余额达10875万元,比2002年增加9648万元,增长了7.86倍,年平均增长131%,2008年实现业务总收入
566万元,比2002年增加400万元,年平均增长达40%,到2009年3月末,该镇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1,429户,占全镇总农户数的70.5%,共评定信用户11,738户,占72.4%,支2 农贷款、农户小额贷款面分别达到80%、85%。
二、基本做法
1、强化组织保障。**联社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后,立即引起高度重视,县政府办以*政办发[2002]41号文件批转了《**县农村信用社关于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建立信用村(镇)工作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把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建立信用村(镇)试点工作当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谋利的一件大事来抓。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人行、联社领导担任副组长,县人行、**联社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支持,试点之初专门成立由镇长任组长,信用社主任为副组长,有关人员组成的创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成立了由村委会干部、信贷员、社员代表组成的信用等级评定小组,形成了县、镇、村为网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良好格局,为创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达到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的进行。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针对**镇农户居住分散,外出打工较多,农户对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创建信用村(镇)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目的认识不够的实际,按照党委、政府、信用社统一研究和布臵,充分利 用公众传媒开展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努力使宣传工作做实、到位、起到良好的效应。第一是运用有线电视、农村小广播进行宣传,据统计,宣传动员期间,县(乡)电视台播放反映创建活动各阶段的报道10余次,还制作了《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建立信用村(镇)》专题片,在**市电视台作了宣传报道,**电视台新闻部也作了报道,2003年5月**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组对此作了专题采访,并进行了报道;第二是印发《**镇创建信用镇的实施方案》及专题宣传资料12000多份,由村两委干部、信贷员到村入户散发讲解、宣传;第三是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一是镇党委、政府利用“三学”活动,把创建工作列为其中内容进行宣传,“村两委”、信用社干部到各村委会进行会议宣传,村民小组组长召开群众会进行宣传动员,多年难以召开的群众会召开了,出现了上百人,乃至三百多人参加会议的动人景象,村两委干部、信用社干部认真讲解,农民群众专心致意听讲,掌握政策、目的和意义。据统计,镇党委、村两委、信用社组织召开的动员大会达60多次;第四是通过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信用社投资4万多元,在全镇的沿途交通要道制作固定标语10余条,标语张贴200多条;第五是树立“信用镇”“信用村”创建宣传牌,让群众对“信用镇”、“信用村”创建目标、任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宣传,让该镇人民树立信心、增强荣耀4 感,努力把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创建信用村(镇)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为切实落实“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坚持严把“三关”。首先是严把评级关。针对农村一般农户具有流动性大,业务往来期限短和稳定性差的特点,采取对“信用村”实行农户贷款证和农户经济档案管理相结合,信用社工作与村两委工作相结合的办法,信用社对支持的农户要建立经济档案,掌握其经济状况,对农户的道德品质、社会信用、家庭经济状况、生产经营能力、资金需求、偿还能力、人口、土地及生产资料等进行全面调查记录,登记好农户经济档案,实行“一村一册,一户一卡”的办法进行管理,使信贷员对农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成立信用等级评定小组,小组成员以信用社人员和社员代表、村两委干部参加,做到“依靠不依赖,参与不干预”,等级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书面申请书及农户经济档案,进行评定,并共同在评定表上签注初审意见。全镇共有1,0677户农户向信用等级评定小组递交了书面申请书,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共有10,677户参与评定,占总农户的80%,其中优秀的5,545户,占52%;较好的3,896户,占37%,一般的1,236户,占11%。其次是严把《贷款证》的发放关。在评级小组调查 登记的基础上,经信用社理事会再次复查后,统一填发新的《贷款证》,然后到试点村现场发放。第三是把好建档验收关。逐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分社(片)装订成册,达到一村一册,一户一卡,信贷员随时进行抽查核对,对经济变动情况作记录。同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因此,农户只要不超出贷款证上经核定的贷款限额,需要贷款可随时到信用社办理,还款后还可以继续再贷,周转使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创建程序。
4、实施信贷资金重点倾斜,保障“信用工程”目标的实现。
信用社在同等条件下,对信用村(镇)的农户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额度放宽,服务优质”的原则,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作用,把村民委员会作为广大农民群众自治组织和农村信用社作为广大农民合作组织两大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同时,有机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信用农户在生产、生活方面需要的小额信用贷款,只需凭贷款证和身份证到信用社办理,不需担保、抵押,不经过层层审批,借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使其享受到优惠的待遇,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
5、搞好监督,注重贷后服务。各信贷人员、村委干部6 适时对贷款进行检查,加强贷后跟踪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户生产经营和贷款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同时也落实了村组干部参与核贷,收贷的连带责任制,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县农村信用社始终把立足农村,贴近农民,服务“三农”作为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视农民为衣食父母,把农村当立足之处。通过**信用镇创建活动试点的开展,在**镇农村及社会上生产了强烈的反响,起到了良好效果。事实证明,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村(镇),不仅达到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而且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创新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是农村信用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
1、实现了社农“双赢”的目标。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信用村镇的建立,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上资金得到了保证,生产门路宽了,收入渠道增加,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2年,**镇农民收入达8374.60万元,比上年增加747.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43元,比上年增加138元,烤烟产值达1917万元,比上年增加460万元; 同时,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也得到发展,农户信用贷款的发放,信用社的资金也得到了高效运用,收益增加,资产质量得到提高。各项业务得到了拓展。**信用社2002年末各项存款达2532万元,同比净增47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227万元,同比增加321万元,累计收回各项贷款1926万元,同比多收回353万元,收回率达92.95%,实现业务总收入166万元,同比增加23万元,除电子化设备等费用18万元进入成本后,实现盈余2万元,所有者权益达434万元,其中股本金198万元,入股面达91%,资本充足率达41.45%,按照信用村镇建设考核和标准,经**县创建活动小组初验,并经**市农村信用联社和县政府组织验收,全镇16个村委员会共有**、**等11个村委会达到信用村的标准,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69%;不良贷款余额138万元,占贷款余额的11.25%;股金余额198万元,入股面达91%;地方党政高度重视信用社的各项工作开展,帮助组织资金,清收不良贷款,把信用社的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增强了农户信用观念,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信用社在调查、建档、评级过程中,一方面对农户进行小额信贷、创建信用村(镇)的目的、意义作了广泛的宣传,使农户掌握了小额信贷的知识,如何办理手续等;另一方面8 实行了上门服务,简化手续,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重新加以了弘扬,同时使信用社的服务臵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贷款发放从幕后走向前台,公开了贷款程序,简化了手续,使广大农户得到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由上门催贷到主动归还,信用观念增强了,农村的社会信用得到了普遍改善,出现了户户争评信用户,创造条件也要评定信用户的良好氛围。
3、农户生产、生活上的资金有了可靠保证,基本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实施小额信用贷款,使农民借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便于农民安排生产生活,扩大再生产,增加收入的渠道越来越多,致富的路子宽了,一改过去农闲因无钱而游玩,聚赌的不良习惯,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社会治安状况好转了,减少了当地政府的压力。该镇金雄养鸡厂原来由于资金不足,养殖规模不大,评为信用户后,由于资金得于优先,规模得到扩大,目前养鸡的数量已达万余只。正如该农户所说:“小额信用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信用社真正是我们自己的银行。
4、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小额信用贷款手续简便,不搞“钱物结合”在核定的范围内随时需要,随时借款,资金得到保证,广大借款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以市场为导向,自觉地把资金集中投放到有市 场、有效益的种、养殖、加工项目上。全镇个体工商户、加工业户、种植白芸豆、磨芋等农作物的农户日益增加,经济来源增加,产业结构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5、密切了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信用社的知名度,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农户小额信贷找准了信贷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群众,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通过建立信用村(镇),信用社共联系了16个村委会,11,283户,进一步密切同农民的联系,信用社在为农户解决资金困难的同时,还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出谋划策,研究致富途径,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广大农民也切身认识到只有信用社才是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后盾。
四、创建工作取得的经验
1、紧紧依靠党政参与、监督、协调、配合是推广小额信贷、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开展的保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仅靠信用社本身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取得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党政部门、村两委及其他人员的参与配合,既解决了信用社外勤人员少的困难,也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10 联系,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农户情况,与农民朝夕相处的优势,依靠他们做好信用等级的评定,贷款限额的核定及贷款的跟踪管理和收回,树立了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使他们的人身价值得到升华,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确保了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的顺利开展。
2、搞好宣传动员是创建活动的前提。只有广泛宣传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创建信用村(镇)的目的和意义,让农户小额信贷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农户才会更加理解信用社,支持信用社各项工作的开展。
3、规范管理是创建工作的基础。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以农户个人信用为保证发放的无抵押(担保)的贷款,如果规范管理达不到,跟不上,不仅导致信贷风险,而且会使一些农民盲目贷款,债台高筑。信用社作为操作主体,一是要尊重农户意愿,维护农民利益;二是要维护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坚持“依靠不依赖,参与不干预”的原则;三是要有科学、严密的办法和制度,明确规定贷款对象的条件,具体操作要求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要坚持“三查”制度,以及收贷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操作,避免随意性,做到放得准,管得好,收得回,使广大农民养成视诚信为生命的优良品质。
4、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管理是关键。信用等级评定要做到评定合理,限额核定准确,贷款发放公平、公开、公正,操作过程中做到手续简便、快捷,其管理要与信贷员岗位责任制相结合,并落实村组干部参与核贷、收贷的连带责任制。
5、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是重要手段。农村经济条件差,发展不平衡,信用社资金实力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尤其是要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要制定标准,适度推广,不能盲目的一哄而上,在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上稳步推进。
6、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的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凡是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经营效益就好,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小额信贷支持的是千家万户,额小面广,风险分散,安全系数高,资金用于农业生产,流动性强,大部分农户得到贷款支持,社会效益、经济得到不断提高,广大农户增产增收后,富裕了,又把闲臵资金存放在信用社,壮大了资金实力,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业务发展,实现社农“双赢”的目标。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多年来信用村(镇)创建工作虽然取得很大的成效,但12 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动机制和多方协调配合不够。信用镇创建工作得到了上级联社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支持,从创建到后期管理,乡镇信用社承担了十分繁重的工作任务,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之间协调配合和联动机制还需要加强,迫切需要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和适当支持。
2、管理工作难度大。信用镇创建后,大力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涉及农户广,资金量大,农村信用社既承但贷款发放、收回工作,又要对信用户等级实施动态管理,后续任务繁重,随着信用村及信用户、贷款额度的不断加大,管理工作难度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3、担保机制缺乏,创新服务不足。对信用镇信贷服务比较成熟的服务手段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目前,我县农村信用社只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广大农村担保机制缺乏,联保贷款未开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服务的步伐,使得一部分贷款资金需要量大、基础条件较差的农户失去了获得贷款的机会。
4、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信用镇试点之初,由于各方高度重视,推广进展顺利,但信用镇创建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五年多来,除**镇外并未创镇新的信用镇,虽然有的乡镇已经具备创建条件,但至今仍 未创建,其中推广力度不够是主要因素。
六、下步建议及改进措施
1、加快信用镇推广步伐,加大信用镇推广力度。信用镇创建工作是支农服务工作的一项创举,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作用明显,大力推广信用镇创建工作是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农村信用社服务创新、解决农户贷款问题的共同体现,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重视,建议建立地方政府领导,各部门相互配合支持,农村信用社具体实施的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推进我县信用镇建设,加快实施步伐,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开展创建工作,让信用镇服务更多的农户。
2、积极探索建立担保机制,创新支农服务方式。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关键在于支农服务创新,我县农村信用社开办的贷款品种能够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在目前,仅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巾帼科技示范户信用贷款推广运用,农户联保贷款、党员致富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等品种未开办,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担保难的问题无法解决,因此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成立以投融资中心为主体,民营资本为补充的农户贷款担保公司,为广大农户贷款提供担保,解决担保难的问题。
3、强化后续管理,提高创建质量。作为创建实施主体的农村信用社要强化后续的信贷管理,当地党委政府应给予适当支持,特别是在农户贷款形成不良贷款之后,要及时协助农村信用社进行清收,另外,地方工商、税务及相关涉农部门在构筑诚信农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只有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创建工作质量。
5、建立完善多方协调配合及联动机制。
要在信用镇创建前后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配合和联动机制。在评定信用户等级中,相关单位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信用评级更加准确真实;在不良贷款催收过程中,要积极调动村委会协助当地信贷员进行催收。
6、健全完善农户小额信贷资金供给机制。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建立信用村(镇),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为此,一定要加大吸收组织存款的工作力度,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发展存款,盘活存量来增加资金实力;二是要向当地党政请示汇报信用社的经营困难,求得理解和支持,使涉农部门的资金、账户存放在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支持信用社增强资金实力;三是加强行业之间的资金调剂;四是努力申请,争取人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确保所核定的农户信用贷款限额能够得到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