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劳务工作机构建设交流材料
******基层劳务工作机构建设交流材料
2012-10-23 10:50:09共有
人访问此页
立足基层实际打造服务平台
全力助推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层劳务工作机构建设交流材料
******位于甘肃东南部,西秦岭北麓,渭河中上游,地处陕、甘、川之要冲,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现辖12个镇、5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总人口6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万人,占总人口的74%,农村劳动力23.18万人,富余劳动力12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0.5万人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劳务大区。近年来,麦积区把劳务输转作为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培训牵动、宣传发动、服务促动的工作方针,举全区之力加快劳务输转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务工环境,逐步实现了从个人自愿到有组织输转、从体力型到技能型的转变。成功注册了“麦积山家政”、“渭水技工”、“三阳拉面师”等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劳务品牌。全区共建立乡级劳务工作站18个,村级联络点379个,驻省外劳务工作站5个,劳务中介机构14个;聘请劳务经纪人、信息员、联络员1168人;认定培训机构27家;在全国各地建立劳务基地269个,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劳务工作机构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工作落实。劳务工作是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做好劳务输转工作,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增收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区上每年通过召开全区劳务工作表彰会、劳务经济工作促进会等形式,加强干部职工特别是乡镇对劳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干部职工搞好劳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开展劳务输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劳务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构,强化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基层劳务工作机构,是做好劳务工作的基础。为此,乡镇相继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劳务工作站、由各类务工能人参加的劳务产业协会和民间劳务信息联络站等四个机构,设立了专门或共用的办公阵地,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施,制定完善了各项制度并上墙公示,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体系,确保了工作机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工作制度、工作任务“五到位”,建立健全了十种劳务台账和数据库,并每季度按照输转情况进行运转。为32个劳务示范村统一制作了铜牌、配备了文件资料柜等设备,建立了“五表一帐”村级台账,逐步使村级劳务管理步入正规化、规范化,建立了劳务基地和劳务监测点,促进了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做好劳务工作,必须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具有奉献精神,热爱劳务工作,热心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专(兼)职劳务工作队伍。为此,全区配备专职业务骨干36人,按照“乡二镇三”的要求,聘任能力强、业务精的兼职劳务专干54人,壮大劳务工作队伍,确保了人员到位。每月召开业务会议,对专干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培训,提高了专干的组织、协调、宣传、管理、统计、维权、服务等工作能力。培养、扶持了一大批关心、支持、参与劳务经济的劳务带头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劳务经纪人、劳务信息联络员等能人队伍,并分期进行政策法规、职业指导、劳务统计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了民间劳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每年召开劳务专干表彰大会,对工作出色的劳务专干进行表彰奖励,激励了劳务专干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组织领
导做保障。区乡两级高度重视,把劳务输转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劳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区、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乡镇制定了相应工作计划,及时把任务细化分解到村组,靠实了责任;建立了考核机制,区、乡分别把劳务工作纳入了对乡镇、村组的绩效考核范围,严格考核奖惩。各相关部门以联系村为重点,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协助开展转移就业工作,全区上下形成了区上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为有效完成劳务工作目标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五)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务工氛围。抓住农民工集中返乡和外出的有利时机,采取黑板报、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人员在车站、广场、庙会、集市等人流集中地设立劳务宣传点,发放用工信息、举办招聘会,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对在劳务输转和劳务培训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例进行收集,并及时宣传报道。制作印发引导性培训资料,编制劳务简报,制作宣传板,全方位宣传劳务工作,营造农民参加培训和外出就业的浓厚氛围
(六)围绕市场需求,多形式开展培训。区上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入了全区重点工作,作为劳务工作的重点严格考核。为此,各乡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政府服务,加大转移培训。依托各自劳务培训基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零距离”培训,降低了培训成本,方便了群众。创新培训模式,开展了“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渭水技工”、“麦积山家政”等区级劳务品牌,组织开展劳务品牌培训,提高了输转质量。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妇女、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和返乡创业带头人参加创业培训,增强了创业能力,并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
(七)强化输转措施,扩大组织输转。有组织输转劳动力,是做好劳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拓展务工基地,组织人员深入区内外用工量大的企业,开展考察
活动,慰问务工人员,推介劳务资源,邀请企业参加本地开展的劳务推介洽谈会,不断加强有组织输转。二是发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带头人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有组织劳务输转的重要力量,同时邀请外地用工企业与劳务经纪人进行劳务对接洽谈,签订意向性劳务用工协议。三是大力改善优化返乡创业环境,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近就地就业,发挥返乡创业的倍增效应。四是大力拓展境外劳务市场,动员劳务带头人、劳务经纪人等能人队伍,组织带动大批人员境外输出务工。
(八)完善统计制度,掌握务工动态。劳务统计工作是劳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劳务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的依据,因此,健全了劳务统计体系,强化统计分析,明确统计责任,完善统计报表。一是建立了劳务统计报表制度。对各乡镇劳务工作进行了规范,严格执行劳务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数据报送做到真实、准确、规范、及时。二是建立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转移就业台帐,基本实现了对劳动力基本情况、转移就业情况和培训情况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和计算机管理。三是建立了劳务监测点,实行月报告制度,逐级汇总上报,及时掌握了农民工的务工动态。
二、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劳务输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产业来培育、来扶持,健全服务机构,增加资金投入,建立考核机制,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
(二)协调配合是核心。社会各界对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形成了共识,“政府抓总、多方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
(三)完善政策是保障。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劳务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了实施意见,完善了工作制度,为发展劳务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舆论宣传是基础。利用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制作专题节目,印发宣传单,开设麦积劳务网,作为劳务宣传平台,及时把劳务政策、用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三、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部分领导干部想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发展劳务产业放在全局高度与其它经济社会事业同研究、同部署,只做一般性号召,工作时紧时松,政策措施、跟踪服务、基础管理得不到很好落实。
(二)信息传递不够到位。乡镇劳务站和村级联络站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偏远乡村得不到准确用工信息,劳务输转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偏低。
(三)维权服务不够完善。在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权、解决劳务纠纷上缺乏刚性手段,维权难度大,特别是异地维权难度更大。
(四)培训经费缺口较大。当地财政收入水平低,投入经费不足,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开展农民工培训难度大。
四、今后打算
(一)抓培训提技能,增强务工竞争力。健全劳务培训机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丰富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落实培训补贴和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政策,调动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积极性。
(二)抓协作建基地,拓宽输转渠道。加强劳务协作,扩建劳务基地,引导劳务中介提高有组织输转。组织到发达地区考察,了解企业用工情况,走访慰问用务工人员。推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企地合作,建立稳固的劳务输转和培训基地。
(三)抓推介树品牌,扩大品牌效应。加大劳务品牌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在提高素质、加强管理、注重质量上下功夫,发挥品牌的综合效益。按照“树精品,创优质”的要求,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特色突出的劳务品牌,增强劳务经济
发展后劲。
(四)抓服务维权益,解决后顾之忧。完善“输前考察、输中组织、输后服务”的服务体系。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严厉打击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
(五)抓扶持促创业,增强产业后劲。贯彻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创业机制。举办创业培训班,增强创业能力。树立创业典型,营造人人尊重创业、关心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建设交流
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建设的法治化实践交流材料
农村是社会的基石。农村民主法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大局,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北仑区注重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与基层的民主需求相结合,予制度设计于“四个民主”,贯法治理念
于“理事流程”,让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民,能够轻松实现对村级事务的管理,走出了一条加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一、实施动因
随着农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凸显:
1.制度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不少的农村、农业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如农民权利缺乏保护、法律难以得到普遍认同、法律法规呈现明显漏洞等,造成了法律进入农村的困难。现有的村民自治法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内容又主要针对村民自治组织的,而非村民自治本身。这就导致了村民权力、义务、地位和村民会议的权限、性质等关乎村民自治的规范难以涵盖。全面具体地规定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性法规至今仍是空白,对如何落实村民的自治权以及对于侵犯村民权利的行为该怎么惩戒,缺乏具体措施。尽管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出台了种类繁多的基层民主制度,但普遍存在内容笼统、空泛,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有的制度只提一些原则性口号,既无实际内容又无具体操作程序,无执行的必要;有的制度只提要求,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还有些制度要求由于基层条件尚不具备,导致无法执行;一些制度机制形式主义的要求过多,不利于基层简便快捷地工作。
2.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干部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王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主观的,客观的等多方面原因,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能力和法律素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部分村干部用传统习惯方法解决问题的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少,甚至搞家长制或一言堂,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把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部分村民民王观念缺位,主人翁意识不强,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不够;部分村民依法办事能力弱化,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无力维护,或是采用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
3.民主实现途径和载体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农村在“四个民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民缺乏积极性,民主选举不规范,贿选等非正当的竞争和参选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选举的真实性产生一定影响;村务、党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的实质性内容少,程序不规范,形式比较单一,村民最关心最想了解的村务事项,公开的速度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村民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管理的渠道不够畅通,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得不到保障,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信访件增多等。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消除制约基层民主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北仑区从政府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基层民主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按照点面结合试点先行的思路,围绕“四个民主”建立起配套衔接、环环相扣的民主制度链条,同时还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实务操作,简化处理程序,切实保障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并把它扩大为基本面的动力。
二、主要做法
1.三环节:直面法治
——民主选举,从“上级选人”到“群众公选”
民主选举是农民充分享有自己民主权力的最直接方式。针对“少数人选人、从少数人中选人”导致的选人不准、埋没人才以及“抢了位子不干事”、“占着位子不为民”等问题,北仑区从制度、程序、环境三要素入手,切实把村干部选用权交到农村群众手上,真正做到干部行不行群众评一评;干部用不用,群众公论。
一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区委、区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坚持依法选举和完善选举程序上,出台关于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各街道制定了切合本地实际的选举实施方案和操作手册,编印统一规范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范本。在全区全面推行无候选人直选选举制度,村干部候选人由选民直接推选产生,上级部门不委派、不指定、不授意,确保把政治素质好、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深受群众拥护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班子。积极稳妥地推进“自荐直选”制度,由自荐人向本村村民选举委员会自荐报名参选,并提交书面竞职承诺参选,选民以无记名秘密投票的方法,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毛遂自荐”的报名方式,避免了“海选”无
目标、得票散的情况,也将原候选人的“无序”竞争变为现在“自荐”人的“有序”竞争,改“暗”争为“明”争,降低了贿选出现的概率。大力推行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度,完善创业承诺制度和辞职承诺制度,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也让村民比有标准评有依据。
二是规范民主选举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做到规定环节不减少、法
定程序不变通、严格依法规范操作。认真把好村选举委员会推选关、选举办法确定关、选民登记关、委托投票关、候选人提名关和正式投票选举关等环节,努力做到选民登记不漏登、不重登、不错登。村选举委员会成员、选民、选举办法和选举日、自荐人、委托投票、投票时间和地点、选举结果等7项内容逐一进行公示。改变过去选举委员会包办选民登记的方式,尝试通过广播、公告、张贴标语等方式,引导村民在规定时间内到固定登记点进行选民登记,推动“登记选民”向“选民登记”转变。投票环节做到了选票当场领取、当场秘密划票、当场投票、集中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对重点村、难点村、竞争激烈的村等,实行全程录像直播,确保换届选举全程置于“玻璃房”中进行。
三是营造民主选举法治环境。进一步培育选举文化,大力探索整合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以及宣传窗、黑板报、文艺演出等平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宣传。让《选举法》、《组织法》以及换届选举工作纪律要求等法律知识走进民心。利用宣传车到村集中宣传,尤其是“重点村”、“难点村”,走街串巷反复播放;利用村高音喇叭广播,通俗易懂地讲解换届程序、资格条件、选举纪律等内容。组织“村头宣讲团”、“老干部讲师团”、“蒲公英宣讲团”等20余支民间宣传力量深入村头田间,帮助村民消除家族、宗族、派别等陈旧观念,引导他们依法有序参与选举。加强对选举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区八家职能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贿选、破坏选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对选举中违法行为明确“六个严禁”,并首次细化贿选的“八大行为”。各街道(乡镇)也通过选情预警网络、手机短信群发、现场重点监控等途径对选举中出现的违法事件,及时介入,果断处理,确保换届选举依法公正进行。
2.“四个一”:体验法治——
民主决策,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
民主决策是规范农村权力运行,体现村民自治的关键举措。针对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村建投入大,村干部权力大,集体资产数量大,导致涉及村级管理信访举报超过全区信访总量60%以上的问题。该做法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1.明确“一事”范畴,强化规范决策。“一事”是指村级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类、工程建设类、财务收支类、人事管理类、民生项目类等五大类。除此以外,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以及村党支部、村委会认为有必要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议的事项也纳入决策范围。
2.明确“一议”程序,强化科学决策。“一议”是指通过村民民主议事,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提议。决策议题一般由村两委会提出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二是商议。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村民代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初步实施方案;三是审议。召开村两委会完善实施方案,提交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讨论,同时将方案上报街道、乡镇审核,经审核同意后确定方案。
3.明确“一签”责任,强化民主决策。“一签”是指召开村民代表对村两委会提交表决的方案进行讨论并实施表决,以在纸质表决书意见栏签名作为表决形式,并当场公布表决结果,以全体村民代表过半数“同意”为通过。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会议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最终表决结果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签字确认。
4.明确“一公开”步骤,强化透明决策。“一公开”是指村务决策全程公开,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事前公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三天前,将有关事项内容在公开栏中公布;二是事中公开。凡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事项,必须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三是事后公开。决策事项完成后,将完成情况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及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
3.“1+4”:践行法治——
民主管理,从“制度管人”到“流程管事”
民主管理是发扬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针对村级制度重“实体”轻“程序”、制度重复、操作不强监督不便等问题,北仑区推出五项村级事务操作流程范本,配套建设十六项村务工作制度,构建村务工作规程体系,启动和实施村务工作流程化管理,切实提升村务“阳光管理”、“阳光服务”的水平。
村务工作流程化管理模式,由一项通用流程和四项专用流程组成,将村级主要工作事务按内容性质划分为五类,按照村务工作规律,分别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将工作程序予以明确固定,使村级事务的操作更加规范明了。具体由通用流程“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和村级建设工程实施流程、经济合同管理流程、财务支出审批流程以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等四项专用流程组成。以此为核心,配套出台或完善了相关的另外16项制度,形成村务工作规程体系。
“1”即“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属于通用流程,适用于村级一般事务的操作。包括四步工作环节操作,分别是:村事提议—>村事决策—>执行和监督—>资料归档。其中,村事提议环节具体包括三个操作步骤:民主提议、提议疏理和意见征求。村事决策环节包括两会决策和情况公告两个步骤。执行和监督环节包括事项实施、民主监督和结果公开三个操作步骤。资料归档环节具体要求将村事的相关提议、决议、执行监督涉及的资料进行归档。
“4”即四项专项流程,根据村务实际,对村级事务操作中相对专业性特殊性的工作,进行专门性程序规定,主要包括“财务支出审批流程”、“建设工程实施流程”、“经济合同管理流程”和“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
财务支出审批流程,适用于村级财务支出,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财务审批—>财务审核—>上报入帐—>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环节包括财务报告、分歧处置和财务公开三个操作步骤。
建设工程实施流程,适用于村级建设项目工程,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项目前期环节,包括项目方案—>项目报批—>项目备案三个流程;项目实施环节,包括项目发报—>项目施工—>民主监督三个流程;项目决算环节,包括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结果公开三个流程;归档转交环节,包括资料建档和档案移交两个流程。
经济合同管理流程,适用于村级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包括三步操作环节。分别是:合同拟定环节,包括合同起草—>法律审核—>条款审定—>合同签订四个操作流程;合同履行环节,包括履行合同和情况公开两个流程;归档备案环节,包括资料归档和合同备案两个流程。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适用于农村党员的培育、发展,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环节,包括接受申请—>民主测评—>教育培养—>发展对象—>党委预审—>集中培训六个操作流程;预备党员接收环节,包括入党票决、党委谈话和党委审批三个操作步骤;预备党员转正环节,包括考察培养、转正票决和党委审批三个步骤及资料建档环节。
4.“十清单”:助力法治——
民主监督,从“形式监督”到“实质监督”
民主监督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基本保障,而在“四个民主”的运行实践中又是最薄弱、最难以发挥效率的环节。针对一些地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履职能力水平有限,村务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等问题,2010年3月起,北仑区推行村务监督“十清单”制度,将村监会需要重点监督内容及相应的监督要点、监督方式等,汇成一张监督总图表,方便村监会成员及农村干部群众对照操作,确保村务监督取得实际效果。
一是“清单式”分解,细化监督内容。拟定村务监督“十清单”,把包含村民关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决策、村务公开、工程建设项目和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具体细化成决策程序监督、村务公开监督、工程项目监督、货币资金监督、债权债务监督、收支票据监督、资产资源监督、合同履约监督、印章印签监督、干部廉政监督等十项监督内容,实现村务监督的全覆盖。还对十项监督内容进行规范,设定每项监督工作的具体要求,统一监督方与被监督方的共同工作目标。
二是“条目式”公布,明晰监督要点。为避免监督的随意性,将清单中的十项监督内容,制定了54个“条目式”的监督要点,明确每条监督内容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步骤,使监督事项清晰明了、便于操作。如针对债权债务监督,明确了各类债权是否清理、债务是否偿还、是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催收、限期归还等5项监督要点。
三是“串联式”监督,优化运作方式。按照“十清单”监督要点,对每个关键监督环节和廉政风险防范点,明确相对应的监督方式,每个监督要点都有具体的监督方法,使监督要点和监督方式一一对应,形成“串联式”监督,易于村监委会成员查找和应用。如合同履约监督有四个监督要点,清单明确:对于重大经济合同签订、变更、解除是否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可以通过问询、查看会议记录进行监督;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是否经司法所或法律工作者审核把关,可以通过查看合同文本进行监督;承包款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兑现,可以通过查询会计服务站入帐情况和查看合同文本进行监督;合同履约情况是否按规定公开,可以通过查看村务公开栏公开情况进行监督。
四是“双向式”评价,提升执行效果。每年由村监会按照“十清单”中的规范要求,对村务规范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测评,年终将“百分制”的量化测评结果分别向村民代表会议及街道(乡镇)纪检部门报告,街道(乡镇)把测评结果与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评先评优、考核等挂钩。同时,村监会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十清单”监督情况,接受村民代表的评议,并接受乡镇(街道)纪检部门的监督。
三、主要特点
1.形象直观,操作简便。
将村级选举、村务决策、村务管理、村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由一套套复杂枯燥的制度规范转换成一张张清晰简便的流程图表,形成便于“装口袋”、“记脑袋”的“操作手册”,让村民可以按图索骥,流程理事,大大增强了村务民主管理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2.设计科学,实在管用。
在“四个民主”的制度设计中,注重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将村民的主体性、参与度、满意度评估贯彻始终,帮助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力,提高村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如“四个一”制度中,抓住 “ 评”和“签”两个核心,村两委会每半年组织进行一次决策评估,通报有关重大事项处理结果,接受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评议,并根据决策的完成情况和最终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当场统计测评结果,促进村民代表提高村事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日常工作中一个议题表决一次、签名一次,每个村民代表无论“同意”、“不同意”或“弃权”,都要在表决书上按照意愿签下自己的名字,而且每一事项商议的背景、决策的依据和理由、表决经过、表决结果等书面材料都以台帐形式保存,通过签名表决的形式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端正了村民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意识,使村民代表更加谨慎对待每一票,能够真实表达意愿、行使权力,避免个别村民事后质疑或反悔不认账,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代表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
3.切合实际,干群满意。
一系列的民主制度规程,把干部与群众的权利义务、村务活动的程序、村风民俗等方面的要求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一切村务管理和运作“晒”在阳光下,真正给群众一双慧眼,还干部一身清白,保村庄一个和谐。一方面,民主管理制度的实行,逐步解决了农村群众关注的干部不廉洁、村务财务不透明、工程项目暗箱操作、重大事项个别人说了算、集体资产流失等热点问题,从源头上遏制镇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村民的监督渠道畅通了,对村里各项工作的来龙去脉知情了,对村干部猜忌不满减少了。
四、成效评估
1.填补了民主制度程序性规定的空白。
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两个方面, 实体性制度是目的,一般规范的内容是“做什么”,决定了程序性制度的存在;程序性制度是手段,一般规范过程程序,即“怎么做”,确保了实体性制度的实施。从目前情况看,在加强农村民主建设实践方面,实体性制度的成果比较显著,但程序性制度则是进展较慢。北仑区着眼于解决农村民主制度弹性有余、刚性不足、模糊性强,实际操作中容易钻空子等实际问题,大力推行村务管理简易程序,明确量化标准,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模糊性、概念化表述,减少自由裁量空间,提高规章制度技术性,使各项制度更加清晰具体,杜绝制度漏洞和空隙,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同时,更加侧重于过程、顺序、途径的限定,规范流程管理,完善执行程序,提高运行质量,在操作上精心设计,使每个环节有据可依,弥补了民主制度程序性规定的“短腿”和空白,保证制定的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2.提高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能力。
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的养成,基层干部的民主素质和对基层民主的认识,是在基层民主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成长的。在推进“四个民主”进程中,农村党组织理顺了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明确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思路,依法落实农民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管理的各项权利,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监督村务的积极性,使群众真正成为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保障了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农村干部逐步养成良好的依法和民主协商习惯,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带动的方法同村民打交道,通过民主的形式,法律的手段解决各种问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种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农村群众在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践中学会了正确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了依法评判是非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感悟到民主法治必要性。农村出现了四少四多的现象,村民对村里意见少了,对村班子信任的多了;和村里讲条件的少了,对村里工作支持的多了;看“热闹”的少了,主动帮助工作的多了;干部与群众之间隔阂矛盾少了,理解包容的多了。
3.推进了北仑新农村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要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基层民主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不仅促进和规范了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畅通了村民依法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把村民自治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而且让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渗透到北仑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如在村庄环境整治、民生项目、重点项目投入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步走”的标准化流程。第一步,事前听取民意。通过实地踏勘、公告栏、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通过的,进入实施阶段,未通过的,进一步完善后再提交表决。第二步,事中群众监督。每项工程均有所属村村民、村民代表、监委会成员、专职工程管理人员担任监督代表,全程监督项目开展,按照“三不放过”的质量监督原则,严格把关,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安全。第三步,事后集体把关。在工程验收时,监督人员、监委会成员、指挥部相关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区域内懂工程建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对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支付余下工程款,直到整改完成,所有参与人员签字确认的前提下,才可按合同规定全额支付,确保工程质量。民主法制给北仑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居民得到了实惠,营造了文明健康、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四个民主”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三环节、“四个一”、“1+4”还是“十清单”,都从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不仅建立起覆盖农村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的一个个单项制度,而且强化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实体性制度、程序性制度间的相互衔接,确保基层民主制度高度协调、互为补充、运转协调。与此同时,结合农村实际,通过对现有工作流程的梳理和工作流程标准化,将大量繁杂琐碎的村级事务管理变成一项项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理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难度,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让村民自治真正成为贴近农村群众生活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权利,推进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第三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交流材料
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交流材料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层”。作为基层党组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才能进一步提升党建服务水平,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在增强服务基础上下工夫。进一步抓好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社区“三有一化”水平,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落实非公企业党组织“六有”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适应转型发展时期结构调整、人员流动的特点,及时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推进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全面覆盖,探索城乡新型社区组织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帮扶进社区、党建工作联创、教育管理联抓、整合资源联建、在流动党员集聚地区建立流动党支部等做法,构建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的党组织服务网络。
二、在建设干部队伍上下工夫。进一步创新选拔方式,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把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热心为民奉献、兴办实事上来。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确保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培养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和思想工作的能力,提高其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在创新服务手段上下工夫。创新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健全完善民意调查摸排、民意快速反应、民意定期研判、利民惠民服务等工作机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党内关爱资金为重点的帮扶平台建设,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教育平台建设,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信息互通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全面推广基层党务公开和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等做法。
四、在改进服务作风上下工夫。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全州范围内开展“庸懒散慢玩浮”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基层群众负责的关系,规范服务行为,改革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深入持久地开展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完善“三深入”、“四联户”等制度,基层党组织定期走访群众制度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五、在健全服务考评机制上下工夫。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准,探索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群众满意度考评体系。科学设计考评指标,突出对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的考评,努力把各项创建要求转化为群众最关心、可感知、好评价的指标体系。完善考评方式,通过上级党组织召开测评会,或委托第三方独立开展电话、入户、信函调查等方式,拓宽群众参与评议渠道。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考评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评优评先和党员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应加强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应加强
丰安敏 邱立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设在乡镇一级,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是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机化、水利等方面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曾经为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乡镇税费体制的改革,乡镇财政日显困难,加之大农业未能突显位置的重要,不少地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步履维艰,站所空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就以定远县为例,谈一谈个人的建议。定远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前为财政所、计生服务所、工经委(后改为行政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站、农技站、林业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水利站、水产站(后并为水利水产站)、农经站等站所,人员近2000人。2004年改革后下岗分流900多人,重新定岗定编定位900多人。其中财政所及计生服务所全部、其他站所部分人员一直为财政全额供给工资,有400多人。另有430人工资没能全额纳入财政拨款,其中130多人为差额拨款,300人为自收自支。130多名差额拨款人员均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21人)、农经(9人)、水利(35人)、畜牧兽医(72人)等站所人员。不少同志仅拿150—450元/月补助工资。在全体差额拨款人员的一致要求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2007年上述人员的工资按调资额兑现70%;2008年后已全额兑现。2008年7月,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三权”收回主管局,成立中心站,管理并负责辖区内事务。然而,不少站所收回仍只是一纸空文,他们至今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无奖金福利、无任何补助、无养老保险、无住房公积金,仅仅只能拿到基本工资。不能和公务员及其他部门的同志享受同等待遇。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他们不少同志学历不是很
高,但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目前基层尚缺乏高学历的专业人才的环境下,他们仍一直维系着农业技术推广普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中央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了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力度,这诸多工作,主要还是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去实施。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不少青壮年有文化的农民离开了农村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农民一般是老弱病残妇和儿童,他们也迫切需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需要农业新技术方方面面的指导。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在现阶段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为推进农村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将有经营行为的站所及人员剥离出来,对定岗定位定编后的工作人员,工资全额纳入县财政供给,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执行。地方财政困难的县,国家给予一定补贴。
二、领导重视,给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生活予以足够关心。定远县多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是在社会上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临时人员中招聘上来的,在招聘工作中,不少人员工龄没有按照实际的工作年龄计算,而是按招聘年月开始计算工龄的,不少同志没有享受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建议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落实。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对于中年及较年青的工作人员,县级财政预算列入一定量资金,作为学习培训费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请技术专家作短期培训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鼓励工作人员参加自考、成人高考或委托培训等学习,其费用由财政负担,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肯吃苦的复合型人才。
四、职称评定工作向一线工作的基层农技人员倾斜。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学历大都为高中或初中,部分同志自学为大专文化,但存在专业不对口。
就拿乡镇水利站来说,招聘时定为技术工人,于是调资时一直按工人级别,且按部就班地进行。建议评审职称时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降低学历标准,起点定为高中,打破工人干部界限、工龄界限,根据实际工作能力评定职称。工人身份可直接由中级工升到技师,也可评定工程师、农艺师。只要工作能力达到相关要求,就授予相应的职称。人事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深入一线,面对面地了解考核基层农技人员,关心他们,落实相关待遇。
五、鼓励农技人员多动脑,勤动脑,多动手,勤动笔,将工作经验及技术成果整理成论文推广应用。一线工作的农技人员,直接从事农业技术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被农民兄弟称为土专家、土工程师。一些独到的经验方法,如果整理出来,亦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六、乡镇政府工作职能真正向服务型转变,领导班子成员吸纳部分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均为行政编制的公务员。除一名科技副乡长外(其实多亦无技术特长),多数人员无技术特长。他们在乡镇工作,对农业技术一知半解,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应该说难度较大。建议乡镇主要干部中减少行政编制(或将部分事业编制的技术人员转为行政编制),将农技人员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使得乡镇班子中2/3的人员均为懂技术的农技人员,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亦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鼓励乡镇工作人员学习农业技术。目前在乡镇一级,明显形成反差,一般干部(或工人)工资较高,而农技人员工资普遍较低。07年以前不少基层农技站所人员没有参加调资,即使调资的亦只拿450元/月,且没有办理医保,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他们与乡镇干部等同工作,甚至工作强度要大得多,而工资待遇仅为其他干部的三分之一,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07年开始调资后,工资待遇仍是较低。不公平的待遇严重打击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亦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八、出台优惠政策,激励大中院校学生到基层农技部门工作,为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增强后劲。
九、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选择好办公地址,建造好办公楼,配备配齐办公用品及相关仪器设施,整合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各方面技术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搞好一方农技推广工作。对不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同志,进行分流或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创业,带动促进一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联:定远县水务局丰安敏
定远县范岗乡水利站邱立松
第五篇:基层党建工作交流(最终版)
关于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的通知
各党支部(党总支):
今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年。为了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对策,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司党委组织部将在3月中旬开展一次基层党建(重点是党支部建设)工作调研,为配合公司做好调研工作,促进中心党建工作上台阶,中心党委将在各党支部(党总支)间开展一次基层党建工作研讨交流,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研讨交流时间:
2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研讨交流形式:
召开支部书记例会,由各支部书记按顺序进行发言。
三、研讨交流主要内容:
1、党组织工作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和党务干部配备(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配备)以及无党员班组情况。
2、当前党组织的工作现状怎样,有什么特点,特别是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新鲜经验?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党内活动开展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等情况?如何巩固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3、行政领导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做法和措施,党务活动经费来源、使用情况。
4、各党总支在开展非在职党建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何经验和做法?
四、基本要求:
各党支部(党总支)要围绕这次研讨交流内容,对本单位的基层
党建工作进行总结(6个党总支要充分听取兼职支部书记意见,进行汇总反馈),形成书面材料,为公司调研做好准备,材料要求简洁明晰,说重点,说问题,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发言材料在下周三前交政工室审核。中心党委将根据材料准备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分处理。
岳化社区管理中心政工室
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