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基层交流

时间:2019-05-15 08:4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岸基层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岸基层交流》。

第一篇:两岸基层交流

两岸基层交流

海峡之声网8日讯(记者宋印伟程娟娟王倩)在日前上海举行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中,如何深化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成为与会嘉宾的关注重点,来自两岸基层社区的代表各抒己见、畅谈心得,代表们一致认为,应该加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因为基层民众交流才是两岸交流的真谛所在。

台湾村里基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郭云辉代表台湾基层社区介绍了近年来台湾基层社区赴大陆交流的情况,郭云辉表示,大陆基层社区具有自己的特色,值得台湾学习。“不管是外在的建设还是内在的管理,都令人感受到大陆进步非常大,而且还有很多合理的规划在运作。”郭云辉说。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对此表示,大陆基层社区建设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其实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基层社会孕育发展的最好体现,通过两岸基层社区交流,可以让台湾民众更加深切地了解大陆基层社会的真实风貌,有助于一部分台湾民众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刘国深指出,大陆的政治体制可以确保基层社区建设集中力量、发挥效率。“社区建设做好了,台湾朋友自然会心悦诚服,不用说太多的道理。”刘国深欣慰地说。

两岸基层民众互动热络

在研讨会现场,郭云辉表示,台湾中南部还有不少民众没有来过大陆,更有不少的中南部民众受民进党的政治误导,对大陆的心态僵化不变。他希望通过交流活动让台湾南部民众消除误解,正所谓“眼见为实”。“中南部的一些民众长期受民进党的影响,有的人甚至没来过大陆,我希望更多的乡亲亲身感受一下。”郭云辉说。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本次交流,郁慕明表示,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归根结底就是心灵契合,让两岸民众的心灵拉得更近。“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心灵之契合,心灵契合最要紧就是让大家多了解,让基层民众也能够参与论坛。”郁慕明说。

从2008年开始,两岸基层社区交流每年都在持续深化,包括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交流沟通平台,都针对两岸基层交流展开务实的研讨、制定具体的举措,并举办专项活动展现两岸基层民众的风貌。刘国深表示,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建立可持续措施,促进基层社区深化交流,“关键就是要有持续性,就是要能够自我造血、自我循环,最关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机制,让两岸老百姓有利可图,不一定是经济的利益,要能实现自身价值。”刘国深还以厦门举例,厦门正在推进“美丽厦门”、“和谐厦门”,台湾基层朋友可以来了解厦门的社区建设管理经验,这其实只是大陆基层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如果说两岸经贸交流是手牵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两岸基层交流则是根连根。基层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推动两岸县市乡镇的互利合作,有利于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建更为牢固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越来越多的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才是两岸交流的真谛,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帮助最大。

“两岸交流中,年轻人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年轻人是两岸发展的未来。”今日出席“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两岸总决赛颁奖典礼的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向中国网记者表示。

“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两岸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上,来自海峡两岸的23所高校的23支队伍获奖,4支来自台湾高校参赛团队名列前茅。

杨毅认为,当今世界,网络已然成为两岸年轻人沟通与交流渠道中最为普遍和熟悉的一种方式,通过网络方式加强两岸年轻人的交流交往异常重要。

谈到两岸年轻人的民间交流,是否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时,杨毅认为,两岸青年通过网络交流的形式还可以更为多样化。“本届比赛以网络商务为主题,但围绕网络话题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空间很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加深这种交流。”

此前,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曾表示,大陆一贯积极支持两岸的教育和青年交流。杨毅对中国网记者说,越来越多的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才是两岸交流的真谛,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帮助最大。

海峡论坛:基层交流弥合两岸差异

华夏经纬网

2011-06-16 14:27:14

字号:小大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致辞,谈到进行基层交流的重要性。旅美学者王名舟今日在香港中评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实行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是一种最基础最有效的促进和弥合两岸存在差异的交流形式。既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还可以促进经贸发展,更能推动两岸高层的政治互动。

全文摘编如下:

6月1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致辞,谈到进行基层交流的重要性,说这样可以“让两岸民众了解更全面、理解更深入”。贾庆林并且指出“基层交流是人民的直接交往,不需要太多资源,也不拘泥于形式,一次聚会、一杯清茶、一通电话、一封电邮,都可以搭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实行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的确是一种最基础最有效的促进和弥合两岸存在差异的交流形式。基层交流与高层交流,或者说与当权者之间交流的不同点在于,高层人士的交往主要涉及政策设计的谈判或安排,而基层民众则往往则重于实际和具体的沟通,并主要表现为文化层面的沟通。例如一通电话、一封短信、一个问候、或一次家庭访问等等,民众只要通过简短的语言就可以进行心灵深处意识的交换,疏通误解,理平埋怨,在潜移默化中求同存异。

两岸政治上分割60多年,催生出了某些差异,但在文化上仍然同属中华文化大范畴,这给了两岸进行基层交流的基础和方便。台湾与大陆60年来出现的文化差异,还是只是中华文化大范畴下的小差异,这种差异性只要一沟通就可以填平和弥补。这就像大陆的各个不同的地区一样,民众的喜好风俗都有不同。如东北流行二人转,江浙流行越剧,成都流行川剧,等等。这些小小的文化差异,只要加强不同地区民间的来往,就很容易互相接受,互相欣赏,甚至互相学习和普及。

两岸进行基层交流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手段和形式,除了贸易经商之外,民间的走亲访友、邀请演出、学术交流等等都越来越越活跃。加上即将开始的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使基层交流将更加名付其实。当然,今年6月28日即将开放的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是台湾当局60年来第一次让大陆民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游览宝岛台湾;而大陆开放让台湾民众自由行则在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就实行了。台湾当局现在做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做了一件十分有利于两岸弥合差异的大事,朝实质性发展两岸关系迈出了关健一步。

两岸民众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对促进经贸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据有人估计,个人游开始后,今后3年可为台湾创造17000个就业机会。按现在规定以每天开放500人,首批开放的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厦门等来计算,据说一年就可以为台湾带来90亿到150亿新台币的经济效益。这样好的经济效益,台湾基层民众、台湾当局甚至民进党也都举双手赞成,何乐不为。

两岸民众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能够弥合两岸久已存在的文化语言上的差异。两岸语言上有差别,主要表现为对汉字的简、繁区别问题。大陆以文化开放的态度实行简化字几十年,但并未禁用繁体字;台湾当局沿用繁体字却一直采取禁锢简体字政策。这样的差异随着两岸交流的扩大,在民众的心里一定会认为不应该继续下去。有鉴于此,台湾当局应该加油,尽快取消禁锢简体字的陈旧政策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但不管怎样,基层交流扩大一定能把简体字带到台湾大街陌巷,使两岸语言文字加速统一。

两岸民众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也一定能推动两岸当局的政治互动,促进统一进程早日开启。只有两岸政治上统一,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打开大门,让一个强大的中国走出去,自信地登上世界大舞台。两岸民众通过基层交流先行握手,再用民众之手拉起当局之手,最后形成和解和平和谐的大气候。这就是以民间带动官方,以基层推动上层,最终达成两岸融合。

第二篇:两岸交流现状

一、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

◆ 促进两岸文教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两岸同属一中”观念,对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2012年1月14日,马英九在“大选”中赢得连任;,同一天,福建永定两岸客家文化研究院编著的《永定客家台湾缘》一书出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为该书作序强调: ”两岸经济合作手携手,文化交流心连心。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化的交流更为重要,两岸关系未来能否产生实质性的更大突破,关键在文化平台上的沟通、交流与融合。”

经过30年发展,两岸文教交流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缺乏规划、总量有限、效果不彰等诸多问题。由于两岸政经社会制度截然不同、长期隔绝对峙以及台当局反共宣传教育,两岸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李登辉、陈水扁“文教台独”政策强烈;中击中华文化,导致岛内民众中国认同削弱。20岁以下的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越来越少,对中国的认同度在各年龄段中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前,两岸经贸关系总体上越来越紧密,但两岸社会对立却越来越明显,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朝不利两岸统一的方向发展。即使国民党重新执政,也未能根本扭转这种“二律背反”现象。这表明,单纯的两岸经贸关系和浅层次的文教交流,仍难达成两岸文化统合和政治整合的目标。有鉴于此,促进两岸文教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两岸同属一中”观念,对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第一,加快对“文教台独”拨乱反正的进程,削弱“台独文化”对岛内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第二,促进两岸同胞增进相互信任、凝聚历史记忆、培育共同价值、增强共有认同,避免两岸和平发展滑向“和平分裂”或“和平独立”。第三,加快推动两岸签署文化教育交流协议进程,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文化架构,为未来两岸政治对话与政治谈判创造条件。第四,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形塑中华文化的时代新形象,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二、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进展与问题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交流当中亦存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文教交流蓬勃发展,呈现“文化对话增多、产业合作增多、入岛交流增多、常态交流增多、相互招生增多”等新特点。这些重大进展对于促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增进两岸同胞情感与互信、淡化“文教台独”负面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1.两岸文化交流呈现“规模扩大、领域拓宽、层级提升、质量提高”的基本特

征。经文化部批准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由2007年的552项、5000多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近3000项、12000多人次。,两岸文化交流内容遍及教育、出版、宗教、民俗、新闻传播、民间艺术等各领域。2010年9月2日,文化部部长蔡武以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名义率团访台,他的台湾之行“掀起一股超强的文化旋风”。2010年6月,台湾作家朱秀娟、陈映真、莫那能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是中国作协首次吸纳台籍会员。

2.高端文化对话增多,并达成诸多共识。2008年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特别设立“文化沙龙”,加强两岸文化对话。2009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以文教交流为主题,达成6个方面、29点“共同建议”。2010年9月在台北召开的第一届两岸文化论坛上,两岸文化界代表呼吁两岸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尽早商签文化交流协议,促使两岸文化交流机制化、常态化。两岸相关文化部门于2012年2月8日正式启动“中华语文知识库”,两岸数百位学者合作编纂的大型中华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于2012年5月付梓,既是两岸文化界“累积理解和尊重的另类对话平台”,也是落实两岸文化共识的重大硕果。

3.文化产业合作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以来,大陆多次赴台举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等部门在厦门连续举办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台湾文创企业积极来大陆参加文博会,呈现“参展数量大、曝光度高、实质合作达成率逐年上升”等特点。其中在2011年11月底举办的第四届”两岸文博会”上,台湾参展企业和机构比上届增加71.08%,签约项目155个,签约金额近360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两岸文化交流成果迅速增加,为催生两岸共同文化品牌和文化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4.入岛交流日益增多,影响不断扩大。2008年以来,文化部等部门积极策划、成功组织实施了一批务实有效、影响广泛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以品牌项目为依托,推动入岛交流,深受岛内民众欢迎。文化部促成“山水合璧——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轰动海内外。2009年11月、2012年2月第一届、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2011年9月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客家之歌》、《妈祖之光》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成功在台举行。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期间,北京什刹海体校大型风情功夫剧《寻找功夫》和中国杂技团“3D”杂技音乐剧《再见,飞碟》赴台湾高雄驻场演出104场,收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成为两岸迄今为止历时最长、场次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商业演出。

5.常态化,固定化交流明显增多。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郑成功文化节”、“闽台对渡文化节”,都是涉及两岸文教交流的固定平台。海峡两岸客家文化节、海峡两客家高峰论坛,成为客家文化交流的固定平台。中华文化联谊会举办的“情系”系列两岸大型文化联谊活动,两岸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两岸文化联谊行”等大型精品晚会活动,在两岸轮流举行。两岸诸多城市参与的“两岸城市艺术节”,进一步深化了两岸城市文化交流与合作。2010年6月3日-28日在上海举办的“两岸城市艺术节——台北文化周”大型活动,成为迄今为止两岸合作在大陆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文化交流活动。6.两岸教育交流更加深入,陆生赴台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交流全面展开,校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高校相互招生不断增加。2010年,大陆首度开放台湾“顶标级”学生入学,为台生就读大陆一流高校开启了大门。2010年8月19日,台“立法院”通过“陆生三法”修正案,正式承认一些大陆院校学历,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学,开启了两岸教育交流新纪元。截至201 2年1月,大陆高校招收台湾学生累计达3万多人,目前在校生为7000多人。2011—201 2学年是开放陆生赴台就读的第一年,台湾高校可招收大陆学生2141人,实招928人,742人确定赴台就读。

但应该看到,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首先,台当局两岸文教交流政策的价值和目标与大陆差异较大,甚至南辕北辙。大陆推动两岸文教交流,旨在增进两岸互信,凝聚同胞情感,推进和平统一进程。但台湾在两蒋时期推行所谓“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阻挠两岸文教交流。李登辉时期肆意割裂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以“戒急用忍”政策阻挠两岸文教交流,打造“两国论”的文化基础。陈水扁时期推行 “文教台独”,限制两岸文教交流,为“台独建国”服务。马当局文教交流政策未跳脱台湾主体意识迷思,与塑造两岸共同价值的目标有较大距离。其次,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缺乏战略规划,离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相差甚远。两岸迄今未签订文教交流协议,没有建立稳定的交流机制。两岸文教交流的观念、措施、体制机制远远落后于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形势,台当局的限制性、歧视性政策更严重阻碍了两岸文教交流的全面、深入、正常发展。

最后,两岸文教交流“投入不足、规模有限、精英独白、浅层失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观,品质与效果均有待提升。两岸对文教交流的重视程度远低于经济交流,人力、物力投入严重不足,明显滞后于经济交流,成为两岸交流中的薄弱环节。大陆赴台交流的项目与人次远多于台湾方面。台湾参与两岸交流的人员以北部、知识分子、演艺明星为主,中南部、基层民众较少。岛内舆论认为,两岸间的文化交流“沦为精英的独白或精英代理式的对话”。尤其是,两岸文教交流集中在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深层次交流较少;两岸政治文化差异最大交流幅度反而最小。有些交流活动过分看重经济利益,忽略了文教交流的大方向。

三、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积极因素与复杂变数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合作面临前 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消极因素的制约

一方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马英九连任有利台当局现行大陆政策的稳定推动,尤其是两岸文化战略的互补性增强,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为深化两岸文教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氛围。过去4年,两岸双方就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往来通路不断扩大。两岸商谈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签署了16项协议,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经由2012年“大选”检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认同在岛内初步形成。ECFA的签署在物质层面将两岸关系拉得更近,也为更深层次的文教交流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两岸执政党政策更加务实,一定程度上为两岸文教交流提供了政治保障。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关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把商签两岸文教交流协议作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马英九亦多次表达“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子孙应接受中华文化教育”的立场,强调加强文教交流是“两岸迈向和平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2008—2011年历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了一系列推进两岸文教交流的共识。尤其是2009年7月11日-12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为推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具体措施、提供了巨大动力。第三,两岸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现实需求,为强化文教交流提供了强大的经济诱因。文化创意产业是两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具有自下而上的深厚基础和强烈需求。马当局把“厚植文化实力”视为提升台湾竞争力的五大支柱之一。但在文化教育全球化趋势下,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威胁加大,西方文化产业对中华文化产业:中击加剧。两岸只有加强文教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应对西方文化产业的;中击。2010年9月,文化部部长蔡武访台参加“两岸文化论坛”时明确提出四项建议和意见,特别强调“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两岸文化产业对接,将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转化为中华文化软实力”。

另一方面,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仍面临一系列消极因素制约。

第一,美、日等国极力阻挠两岸凝聚共同价值。出于“以台制华”战略需要,美国极力阻挠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方面加强交流,同时对“文教台独”政策推波助澜,并大举向台湾输出蕴含西方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扩张美国文化软实力影响,严防两岸文化整合。未来美、日将强力牵制马当局两岸文教政策的方向和速度,减缓两岸形塑共同价值、增强中国认同的进程。

第二,岛内外“台独”势力极力破坏两岸文教交流。民进党、台联党等“台独”势力担心两岸文教交流的快速发展,将增强岛内民众以中国为核心的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摧毁“台独建国”工程,因而采取抗议示威、抵制:“立法院”议事程序、抹黑造谣等手段,不断为两岸文教交流设置障碍。“台独”分子极力反对马当局开放陆生赴台、承认大陆学历等政策,诬称两岸文教交流协议是“文化统战协议”。“台独”势力的阻挠、破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岸深化文教交流的进程与成效。

第三,马当局两岸文教交流政策的局限性将更加突出。受制于民意支持度持续低迷、尤其是美、日及“台独”势力的强力牵制,未来马当局大陆政策仍将坚持“和中亲美友日”战略和“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这决定了马当局两岸文教交流政策的局限性。其未来政策可能走向为:一是突出“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虽可能在一些层面对“文教台独”政策拨乱反正,但仍会强调“台湾主体性”。二是以“拼经济”的文化产业议题为主,难有总体规划。三是强调“自由民主价值”,寄望以最低成本潜移默化地影响大陆社会、尤其是青年学生。四是择机推动“两岸文化前瞻论坛”,但对商签两岸文教交流协议态度谨慎或要价过高。马当局两岸文教政策的可能走向,将影响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进程。

第四,“文教台独”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根除。“文教台独”剥离中华文化中爱国主义与大一统等核心价值,强化以“台湾国家认同”和“公投自决意识”为核心的台湾主体意识,强行给台湾文化注入“台独”成分,“文教台独”的负面影响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尤其是,以选举政治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政治文化在台湾文化中的分量不断加大,决定了两岸文教交流形势远比经贸交流更为复杂,成效更为缓慢。

四,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前景

◆在两岸双方的积极推动下,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将会迈向新的阶段 青年大学生应在其中担当起重要责任

在两岸经济关系机制化,但政治谈判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成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路径。今年以来,两岸双方对文教交流的可能发展进行了一些试探。由于两岸双方的积极推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将迈向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稳定性更强、影响更大的新阶段,某些领域有可能取得局部突破。

1.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将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台当局“文化部”表示,在ECFA架:构下,对整体文化服务业进行整合,与“经济部”等部会讨论协商,进行文化议题:的谈判。大陆务实表示,探讨实现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机制化的各种方案;“文化协议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分步骤进行”。未来两岸两会可能把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业纳入ECFA后续谈判项目,并签署文化产业合作协议。2.两岸高校相互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当前,岛内要求放宽陆生赴台限制的呼声渐高,马英九也表示要检讨有关陆生赴台的“三限六不”政策,希望大陆开放更多城市青年学生赴台。与此同时,2012年6月,大陆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了八项惠台措施,包括积极促进在大陆毕业的台生和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企业就业、扩大在大陆毕业的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到大陆事业单位就业试点等。随着两岸;相关限制政策的不断放宽,陆生赴台、台生来大陆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青年大学生应在文教交流中担当重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两岸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这对身处两岸文教交流中的青年学生来说,感受最为真切。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理应在两岸文教交流中扮演好“增进友谊的桥梁、吸取经验的先锋、加强融合的推手、维持稳定的台柱”等重要角色,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首先,当好两岸文教交流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与主人翁,做好两岸同胞友谊的传播者。以陆生、台生就学为例,无论是陆生赴台,还是台生来大陆,都要适应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和事。大陆学生在台期间,有责任和义务树立良好形象,更要深入了解台湾社会。对来自台湾的学生,大陆学生理应帮助他们了解大陆社会,解决实际困难,以此加深相互了解,减少彼此误会,建立深厚友谊。其次,当好大陆先进文化的宣传者、台湾先进经验的学习者。两岸社会、文化发展差异较大,但各有所长。青年学生应在两岸交流中主动宣传大陆建设成就,更应学习借鉴台湾各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与相互融合。

再次,当好两岸共同价值的塑造者、“台独文化”的抵制者。201 2年6月5日晚,李登辉在岛内某大学演讲。开放学生提问时,一位大陆交换学生针对李登辉 “不要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钓鱼岛是日本的”等谬论提出强烈质疑,引起岛内媒体的高度关注。陆生赴台除搞好学习外,还应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台独”论调,营造“两岸一家”氛围。

最后,当好大陆稳定发展的维护者、岛内少数人西化分化中国伎俩的反击者。针对岛内少数人以自由民主、人权迷惑大陆学生、配合西方分化西化中国的现象,青年大学生应珍惜当前大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大好局面,善加分辨,妥善因应,为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复兴尽一份心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科研室主任)

第三篇:经贸合作唱大戏两岸交流写华章

经贸合作唱大戏两岸交流写华章

福建 倪豪孔

[背景材料]

1.2006年4月15日下午,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了闭幕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炳才在闭幕式上宣读了本届论坛共同建议。

2.4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人士时,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

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理论思考]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

1.市场经常的竞争性和开放性特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开放性要求两岸打破僵局,实现“三通”,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经济的全球化与对外贸易的作用。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台湾经济的发展。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表现。

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有利于共同发展。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是大趋势,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2004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春节包机能够开启两岸双赢的新契机。当然,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我们必须同“台独”分子做艰苦的斗争。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

1.国家职能。举行两岸经贸论坛,促进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体现了国家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2.我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3)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专题训练]

1.连战在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上说:“假如台湾没有机会到大陆来生产,或者大陆不允许跟台湾合作,相互的一减掉,台湾不过就是100多亿,大陆也不过就是100多亿,在世界的市场上无关宏旨,但是合起来叫什么?叫做1+1大于2,事实数字会说话。”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3)(4)B.(1)(3)

C.(2)(4)D.(1)(2)

2.连战在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上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只是坐而言,只是在这里Making a point。但是,后天会议结束了,我们要起而行,我们要争取绩效,要Making a indifference。”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C.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参考答案:

1.A 2.D

第四篇:两岸电子商务交流合作发展情况

厦台电子商务交流合作发展情况

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 2013年3月25日

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举办海峡电子商务发展论坛

自2008年4月10日举办第一届“海峡电子商务发展论坛”,随后共举办了五届(2008年-2012年)。论坛邀请嘉宾包括商务部信息化司领导、海峡两岸各地电子商务协会、全国各地电子商务精英的参与,规模不断扩大,并受到海峡两岸电子商务届精英以及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论坛已经成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盛会。

(二)组织举办海峡电子商务博览会

在成功举办电子商务论坛的基础上,2011年12月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与台湾中华电子商务产业协会合作,共同举办了“首届海峡电子商务博览会”。首届博览会充分发挥海西优势,吸引众多台商来参观参展。博览会期间,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与台湾中华电子商务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进一步增进两地交流、合作。在博览会开幕式上,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与中国联通厦门分公司签订《全面通信战略合作协议》。据统计,首届海峡电子商务博览会81.1%的企业参展以企业宣传为主,34%的企业参展是为介绍新产品,28.3%的企业是以销售产品为主,45.3%是企业是为了开拓市场,43.4%的企业参展是为了寻求合作。

(三)建设海峡电子商务创业园

在思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施工改造,累计投入1500万元建设资金,园区于2012年6月27日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园区现有建筑面积1万4千平方米。目前已有厦门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ebay旗下的Paypal、厦门思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厦门电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与园区签约,其中12家企业已正式入驻,总承租面积1万多平方米,注册资金累积达1亿多元。盛大“盛付通”也有意在园区设立销售分公司。

二、两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困难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岸电子商务合作已经取得诸多亮点成绩,无论是台湾业者,还是大陆业者,都从中分享到了实实在在的“果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登陆”的台湾电子商务业者,数量已逾数千家,且已在大陆扎下深根。2006年,台湾网劲科技与北京全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结盟。随后,百余家台湾商铺通过与淘宝网、新浪网合作,进一步带动了两岸电子商务的往来。大批台湾商铺将产品发往内地,不少商铺更是直接在大陆租用仓库,以克服两岸高昂的物流成本。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具有地缘优势。加之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密切,都将有利于两岸开展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电子商务合作。2011年初,中国电信与中华电信签署了《海西经济区信息化建设业务合作意向书》及《iEN智慧节能服务商业合作协议书》,尤其双方计划成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跨足网络购物市场,创两岸电信业先例。据了解,通过中国电信与中华电信合作成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两岸商家可上架贩卖商品,两岸用户未来都可通过该平台,上网购买热门商品。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的合作,不管官方或是民间企业,社团也多都积极交流,台湾方面更拟订了华文电子商务发展计划,协助台湾商品与服务拓销至大陆,并辅导相关企业跨境经营大陆电子商务市场,然而在实际运作中面临着一些有待突破解决的问题。

1、电子商务经营方面

目前ICP执照,台商企业仍无法单纯以台资企业取得,透过合资或是第三方取得经营资格则存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个单纯的网络零售买卖的平台到底是要有ICP执照或是ICP备案即可,不仅在台湾有不同的说法,在大陆实际也是各有不同见解。因此台湾服务商遂采取了合作对接的方式,而商家也在这些合作的平台中求发展,但不免仍有许多限制。

另外,许多台湾企业发现即便想通过网络零售来开拓跨境市场,但各种规范将使得企业最终还是要落地设立公司。此时税务、办公室、员工等等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尤其是两岸税制不同,商标申请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等,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几乎都必须交由专业人员协助才能妥善解决,其他各种两岸在工商行政管理的差异也是多有不同,这也阻挡了许多台湾中小企业的大陆电子商务之路。

2、物流快递方面

首先在商品准入方面就会让许多中小厂商为难,不仅耗时而且成本高,后续还有检体标签、商品检验、流通许可等等,办理手续繁杂。大三通之后大宗贸易的物流通关问题不大,然而网络零售的往往是少量多样,直接快递费用偏高,不适合单价较低的商品。从小三通进则往往无法取得正式发票,且通关并不稳定。

目前有厂商为使两岸物流更有效率,正在推动共仓共柜共配的方式。先在台湾集中共仓,透过海运共柜到大陆,再依据各电子商务平台需求进行共配。此模式是否能满足台湾企业的需求尚有待观察,其中包含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服务速度与到货速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此模式稳定,将可使物流费降低,库存量下降。

3、资金流方面

两岸网络零售业者熟悉的在线支付工具并不相同,台湾方面更习惯于信用卡的支付模式。目前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由平台服务商引入台湾之后,解决了网络零售部分收款问题,但透过第三方支付收完款后,资金仍停留在大陆的账户之中,受限于外汇资金的汇兑,厂商如何顺利解决资金周转仍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4、网络营销方面

大陆网络营销方式之多,就连本土企业也未必能熟悉,更何况是一海之隔的台湾企业。加上不少企业习惯只当平台供货商,更少深入对网络营销的了解,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也就无从规划起,另一方面台湾商品在网络市场知名度低,本身产品单价较高,因此投入的营销成本自然不小,但也由于对于大陆网络市场的陌生,也就不容易评估投入与产出的效益。

三、2013年主要活动

1、举办“第二届海峡电子商务博览会”。

2、组团参加“2013两岸云端服务与电子商务发展论坛”,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中华电子商务产业协会将于2013年6月在台湾举办该论坛,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作为论坛协办单位,将组织厦门电子商务企业代表团参会。

3、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根据《商务部关于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将在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指导下,努力将“海峡两岸电子商务创业园”打造成为厦门市第一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第五篇:两岸农业交流走向深度合作

两岸农业交流走向深度合作

本刊讯(记者 高妙红报道)近日,漳州海峡两岸农博会1花博会开馆第一天,馆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周丽珍所在的福建周宁县紫馨兰园花卉有限公司公司在今年花博会上展出的大花蕙兰让不少懂行的人眼前一亮,在台湾从事兰花育种五十多年的陈隆辉老前辈当然也不吝啬夸奖。

陈隆辉:“非常的好,而且这些植物都做得很不错,很用心的。”

周丽珍:“我们主要是想把这种造型和品质做得是最好的。”

从1999年第一届海峡两岸花博会参会以来,陈先生一直关注着大陆兰花事业的发展。他说,早期花博会上的兰花造型比较单一,现在兰花品种、造型各异,争奇斗艳,许多获奖作品很不错,有的水平甚至超过台湾,大陆兰花事业进步相当快。

每年农博会花博会期间,许多台湾同胞借此机会来到福建漳州与大陆同业人员进行交流。十几年间,已累计有超过3000家台湾企业前来参展,上万名台湾嘉宾、客商参展参会。

海峡两岸(漳州)休闲农业项目

对接会现场签约台商项目12个

本刊讯(记者 斯蒂芬?斯尔伯格报道)近日,海峡两岸(漳州)休闲农业项目对接会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休闲农业界业者、行业嘉宾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相聚一堂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副市长张翼腾,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理事长蔡胜佳、监事长钟祥铭出席会议。

会议举行现场签约仪式,共签约台商休闲农业项目12个,总投资额2.83亿元。推出重点招商项目108个,总投资255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45个、休闲农业项目36个。

休闲农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形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目前,台商在漳投资规模以上休闲农业项目有16个,总投资12.3亿元,居全省首位。全市休闲农业项目总数216个(规模以上58个),年接待人数达653万人,农民直接就业人数1.16万人,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国家级品牌总数全省第一。

琼台农业青年交流 鼓励年轻人

返乡务农当新型农民

本刊讯(记者 李晓梅报道)近日,琼台农业青年企业家创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在澄迈县召开。琼台农业青年企业家200余人围绕创新合作模式、培育新型农民、拓展就业服务等内容展开研讨。“知识农民”?p“新农场主”、“职业农民”成为研讨会的热词。

“通过两岸交流,最重要的是改变大家对现代农业的看法,培养现代农民的意识。”海南省台办主任刘耿说,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培养一批新的农民,培训农民要像培训中小学教师一样,让他们具备现代管理意识、科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经验。

近年来致力于两岸农业合作的台湾21世纪基金会执行长、台湾前“农委会主委”孙明贤表示,海南与台湾同属岛屿经济,地缘相近、气候相似,农业资源丰富,合作潜力大。他建议,琼台农业合作应当重视新生代青年的农业知识培训,重视家庭农场经营,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琼台农业合作

重视新生代青年力量

本刊讯(记者 伍鲲鹏报道)近日,首届琼台农业青年企业家创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在海南省澄迈县召开,台湾21世纪基金会执行长孙明贤表示,琼台在农业合作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力,未来应更重视两岸新生代青年的培训与交流,让他们愿意返乡务农,成为知识农民,创造更多价值。

孙明贤说,农民老龄化是两岸“三农”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台湾农民平均年龄超过50岁,“未来谁来种田”愈发突出。要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更多年轻人将农民作为职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精致农业,加强两岸新生代的农业培训与交流,为两岸培养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

两岸青年携手创业

琼台农业合作共赢

本刊讯(记者 杰克佛里报道)为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加强琼台农业经贸合作,推动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澄迈示范基地运行,进一步增强琼台两地青年情感认同,促进共同创业创新,推动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海南省农业厅、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省台办、澄迈县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海南省农业厅机关团委、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省琼台交流合作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澄迈县琼台全面战略交流合作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澄迈县农业局、澄迈县台湾事务办公室协办的琼台农业青年企业家创业交流与合作活动将在海南省澄迈县举办,并到海口、儋州等地进行交流活动。

下载两岸基层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岸基层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岸青年海口交流创业心得

    【解说】5月23日晚,“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基地交流分享会”在海口举行,两岸青年共述在海南的创业历程及心得体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据了解,5月3日,海南首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

    政协委员建议加强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政协委员建议加强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 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洪凈建议,结......

    两岸(黑龙江)各界人士交流恳谈会在台举行

    海峡两岸(黑龙江)各界人士交流恳谈会20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新党主席郁慕明和两岸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 王宪魁在致......

    大学生在两岸交流中起的作用

    你认为大学生在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应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文化教育是一个名族看不见担当软实力,文化教育培育优秀人才对国家兴盛做贡献。两岸青少年是两岸和平发展未来的希......

    贾庆林:扩大两岸民间交流 促进两岸合作发展

    贾庆林:扩大两岸民间交流 促进两岸合作发展 ——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2009年5月17日) 2009年05月18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经贸和文化是连接两岸的两座桥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动力,也需要文化动力。而从长远来说,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将触及基本价值观,文......

    两岸出版交流与合作[样例5]

    两 岸 出 版 交 流 与 合 作摘要 今年是海峡两岸出版交流的第23个周年庆。 1988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海峡两岸图书展览”拉开了两岸文化出版交流的序幕,打破了隔绝40年的坚冰......

    当前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取得的新进展

    当前深化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取得的新进展 备受瞩目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年交流”分论坛在两岸专家学者的参与和研讨声中落下了帷幕。本届论坛围......